“数字”环境

“数字”环境

“数字”环境

在数字环境中,干什么都要有数字,而且要一样,要不然就要坐牢。我刚起床,习惯性地叫一声”五点五十五分钟了!到了学校后和同学说”星期五早上好。上课了,这节课是数学课,第一道问题”请问1111+1111等于多少?一生选择二的马上举了手,我只能睡在课桌上。第二节课是语文课,(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想作文不可能只写几个字,但是事实的确是这样,只要有题目就可以了)我们各自先写自己的数字乘33倍的”三。我在全校数字最大,我真是个苦人儿。下午的数学奥赛挑选了我班的”1,2,3,4,5。去比赛。那里的题是我校请全国的选择”1,2,3,4,5,6,7,8,9写的,”123+659”552+654”5455+5469....(也许你觉得很简单,但我们都束手无策)结果又让我们每个人都多了一张奖状(每个人都得了第一),回家又得挨一顿打骂........只有”正常环境才是最佳环境啊!

数字化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

数字化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 作者:顾洋菲, 巢磊, 滕璐灵 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院信息科,甘肃,兰州,730050 刊名: 甘肃中医 英文刊名:GAN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10,23(5) 参考文献(2条) 1.王世伟;周怡医学信息系统教程 2006 2.饶立勤我国信息化发展情况谈论 200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雨浅谈数字化医疗应用[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9) 2.范义东.FAN Yi-dong未来医疗发展趋势——数字化医疗[期刊论文]-中国数字医学2008,3(5) 3.肖筱南.XIAO Xiao-nan一类数字化医疗信息优化决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6) 4.张家芳.翟连长.李思军医院数字化建设探究思路[期刊论文]-中外医疗2009,28(4) 5.蒋田德比较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期刊论文]-硅谷2008(6) 6.方舸数字化医疗解决方案内容及经验之我见[期刊论文]-医疗装备2003,16(12) 7.医院信息化特点及思科"数字化医疗"解决方案[期刊论文]-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18(14) 8.潘兆岳.赵文干.田巨龙建筑医疗设备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期刊论文]-医疗设备信息2003,18(12) 9.李玉杰.LI Yu-jie构建数字化医院网络平台的实践[期刊论文]-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11) 10.高晋华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实践与体会[期刊论文]-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f16059180.html,/Periodical_gszy201005037.aspx

中国最大的数字城市制作项目—贵州省兴义市规划仿真演示系统

贵州省兴义数字城市规划仿真演示项目缔造了中国数字城市制作五个最:最大面积、最高规模、最全数据、最大显示、最多功能。 兴义数字城市规划仿真项目是中国至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档次最高、效果最好的数字城市演示平台。打造这一里程碑式数字城市仿真工程的公司正是数虎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该项目有如下亮点: 最大面积: 兴义数字城市规划演示包括兴义古城、新区、未来发展规划三个区域,涉及城市面积达到90平方公里。是至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数字城市规划演示项目。

最高规模: 兴义数字城市规划演示中涉及地表地貌、河流水域、城市核心商业街、城市标志建筑、主体建筑、居民住宅、重点企事业单位、路网街道、园林绿化、街道小品、地下管网等多方面城市生活元素。数虎图像完整丰富并且精细的再现了整个兴义城市的原貌。 最全数据: 兴义数字城市规划演示通过提取海量城市相关数据,将整个城市约9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三维数字化仿真。其中精细建模约25平方公里,借助仿真平台优良的画质表现、高效数据处理能力、丰富的交互功能,搭配良好的插件系统,充分展示了兴义市未来的城市面貌及区域规划,堪称国内目前数据最全的数字城市项目。 最多功能: 为了更好的利用城市数据,数虎图像结合规划局实际应用,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数字城市相关应用功能,包括: 1、使整个平台不仅是可以观看的演示系统,而是真正应用操作的城市数据管理系统。 2、选用了2008年北京奥运和残奥会开闭幕式选用的投影设备。该投影机亮度为20000流明,分辨率为1400*1050的

标准分辨率。 3、多通道无缝融合显示。 4、支持画中画的功能。 5、支持流畅低延迟切换集中控制所有相关设备。 6、支持背景音乐。 最大显示: 1、为了用最好的方式展示兴义数字城市规划演示效果,项目全部采用高端投影屏幕,环幕尺寸创国内最大纪录:弧长14.7,幕高4米,是迄今国内规划系统最大尺寸的三通道环幕投影。 2、采用了Extron WindoWall103,兼顾仿真显示和多窗口显示功能。 3、采用电子边缘融合的技术,可应对全无缝多通道城市大场景的仿真和显示。 4、支持全屏幕会议汇报工作模式。 最快速度: 从项目确定到项目验收,整个周期数虎图像只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创造了国内数字城市项目完成最快速度的纪录。为了献礼兴义20周年市庆,数虎团队在当地入驻办公,不惜加班加点,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兴义城市三维模型全部完成。历时一周时间完成环幕系统的全部调试工作。经过不到3

实用类文本中国数字阅读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阅读是通过媒介实现的。从口口相传到创造文字、印刷、电子媒体再到现在的万物互联,人们不断探寻如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连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阅读资源日益数字化,阅读方式日益网络化,阅读消费日益智能化,正在深刻改变阅读以及知识生产与消费的流程与方式。数字阅读正在朝着基于全媒体的全息阅读方向发展和升级。 阅读活动价值链上游是知识的创造与生产。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完全以作者为中心,尤其以专业作者为中心,这就是专业生产内容。但是在网络社会,网络平台、用户参与、大数据资源、人工智能等大幅度提高了知识生产力水平,生产要素增加,生产关系更为复杂。原来的知识生产方式以作者为中心正在变为作者与用户双驱动,用户可以直接创造生产信息和知识,从而诞生大量的用户生产内容。我国数字阅读的头部企业都汇聚大量网络用户生产内容,其中,广受欢迎的网络文学就是较为典型的用户生产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知识创造与生产的改变,值得关注和期待。这主要体现在创造与生产的众智化,即人(作者)与人(用户)互动,以及人(作者、用户)与机器互动,可称之为“知识众创”。这样基于人人、人机交叉互动进行的知识创造生产等活动,在网络社会中成为新现实。它可以减少以作者为唯一中心的偏狭与局限,避免单一领域和学科产生壁垒与分割,通过各学科各领域的融合、交叉,拓展、深化和丰富人类新的知识领域和体系。可以说,我们正在进入知识创造与生产的全员化时代,众创成为知识创造、内容创意的重要力量。有学术团队正在研究这种“群体智慧”,其内核就是研究人人、人机群体共同进行内容创意、创造与生产等活动。 阅读活动价值链中游是知识的表达与传播。传统的知识表达与传播通过文字与图形等符号,主要以纸质等为媒介进行。网络社会中阅读的符号、介质、手段、渠道、平台和业态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的表达与传播越来越依靠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式。 具体而言,除文字外,图形、视频、音频等交互、沉浸方式正在成为知识传播新手段。传统纸质阅读乃至数字阅读更多还是平面的、二维的、线性的呈现方式,而5G技术高速率、低时延、高带宽等优势,将迅速带来视频与音频等非线性内容的大爆发。可以看到,知识类直播、音频、视频,乃至基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的交互、沉浸的全息知识体验将大规模放量。 阅读活动价值链下游是知识流通与消费。传统阅读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如全民识字率、国民阅读习惯、图书馆人群覆盖率等都直接影响知识的流通与消费。在网络社会,知识产品生产与传播、流通与消费都更加弥散化,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弥散化是物联网发展的结果,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使得物联网成为现实,万物皆联,万物皆媒,车联网、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全息移动终端等,都可以成为知识流通与消费的平台,从而成就阅读活动特别是全息阅读的全程化、全景化、全员化。 全程化意味着阅读活动可以在各个时间段发生。全景化意味着阅读活动能够覆盖各个场景,不论个人还是群体,不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休闲,不论身处移动

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数字阅读研究

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数字阅读研究 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阅读的历史开始书写新的篇章。 阅读,不再与书本、纸张相提并论。在电子屏幕前,阅读演化为人与数字符号之间的互动交流。阅读载体的种种变革,不仅仅改变了书本的 样式、形态,改变了人们黄灯古卷前清冷独思的阅读习惯,更改变了由传统纸质阅读衍生而来的阅读者社会行为。本文以媒介环境学的理论框架为论述根基与脉络,通过对480名数字阅读者进行纸质问卷与电 子问卷调查、对26位数字阅读者进行深度访谈,从数字阅读主体分布、数字阅读内容与需求偏好、数字阅读媒介选择、数字阅读行为特点、数字阅读环境等五个方面描绘数字阅读的现实图景。在此基础上,本 文进一步探究数字阅读媒介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建构的关系,将 其分述为两大线索:线索一从人对媒介技术的引导性发展层面分析数字阅读媒介人性化进化的趋向,以此论证数字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异 质互补、相容相生的竞争关系;线索二从媒介技术偏向性对人的影响层面分析数字阅读媒介的静态特征及其对读者的认知、身份认同、权威构建三个方面产生影响,以此对数字阅读是否是浅阅读、碎片化、 娱乐化阅读以及数字阅读中是否存在身份认同消解、权威式微进行根源性反思。全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绪论,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 研究意义,在大量相关文献研读的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主旨、创新点 与难点以及适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章通过对480名数字阅读者的问卷调查,对数字阅读的现实图景作出基本描绘:数字阅读主 体以年青人为主,中老年人群也在逐步增多;数字阅读并非是对简单

资讯信息的填塞、对娱乐需求的一味满足,而是以实用信息阅读为主,长篇幅、深度性的内容为辅的多层次阅读,其资讯信息需求、专业知识需求、思想需求是促使数字阅读的三大主要驱动力。此外,手机媒介已超越报纸、图书等传统阅读媒介,成为数字时代的首选阅读媒介。在数字阅读中,读者较为普遍地存在主动搜索、主动书写、主动分享等主动性阅读行为,而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区隔也在数字阅读中产生融合与相互嵌入。本文在全面描绘现实图景的基础上,对现今关于数字阅读争论的矛盾焦点予以总结提出,为后文的分章论述树立目标。第三章奠定本文立论的理论基础。本文将技术哲学与媒介环境学相结合,对媒介环境的三个层面从技术哲学的视角给予解读,进一步填补与缝合了媒介环境学中的“技术决定论”、“技术中性论”的缺陷,坚守“文化/技术共生论”、媒介与人的双向构建的立场,为后文中数字阅读媒介与阅读主体之间相互建构、相互影响的关系奠定基础。第四章从媒介环境的三个层面——感知环境、符号环境、社会环境论述数字阅读媒介的多感官交织式感知、双重符号的使用与超文本语言的引入、分享下的社交型阅读三大媒介特征,并以此论述数字阅读媒介的感知偏向、时空偏向、政治偏向以及社会偏向。第五章以人与媒介相互建构关系的第一条线索——人对媒介的引导性建构为 脉络,从媒介进化论的视角论述数字阅读媒介在信息仿真层面、信息保存层面、即时对话层面的人性化进化,并以媒介进化论中“媒介生态位”的视角论述数字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之间相容相生的关系。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则分别从数字阅读对人的认知、身份认同、权

[传统文化,环境,数字]数字环境下的大学生传统文化阅读

数字环境下的大学生传统文化阅读 近年来,承载家庭期许、肩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90后,已经成为高校中的绝对主力军。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90后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课题[1]。鉴于传统文化是大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网络新生代的90后,其阅读(本文阅读一词系用广义含义,具体指以视、听途径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各种活动)方式又日趋数字化,为了解大学生传统文化数字化阅读方面的情况,我们于2012年夏季基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数字环境下的传统文化阅读以高校图书馆为语境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共收回有效答卷134份,答案文字部分内容合计近10万字。调查面向北京、天津、山东、甘肃和新疆等10多个省市区30余所高校。这里通过引述和概括问卷数据的方式,对本次调查作一总结性报告。 1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较为到位 首先,认识比较全面,很少有人单独把古籍文献、文物或历史遗址等作为传统文化资源,单选古籍文献者仅约1.5%,单选文物和历史遗址者均不足1%,约84.3%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资源应该包括古籍文献、文物和历史遗址等多种形式;同学们还列举了诸如古文、诗词、曲赋、美术、音乐、舞蹈、建筑、戏曲、书法、对联和民俗等各种有形、无形的具体形式。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方式,也自然是多种多样的,有近一半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多媒体等,而不是其中一种或少数几种。 其次,对传统文化的定位比较准确,答案中常见的、较有代表性的定位词语主要包括智慧、财富、宝藏、根基、文化遗产、独特资源和民族特质等等。常见的形容性质的描述词语包括深邃、珍贵和博大精深等等。同时多数同学并没有片面、保守地看待传统文化,而是有着较为辩证的认识:传统文化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正确的对待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另外,在大家看来,学习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①增长知识、提高修养。有利于了解历史,认清当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用的人才;对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②利于发展。只有继承,才能发展;没有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③促进团结、抵制西化。目前中国社会西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清西方文化的种种弊端。 总之,在绝大多数同学眼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尽管有部分同学的答案中也存在着认识不够清晰、不够准确的问题,但就总体而言,并未出现对传统文化全然无知或持否定态度的情况。 2 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阅读需求旺盛,但行动有所不足 从问卷回答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普遍有着旺盛的需求,这些需求可具体概括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两个方面。 在学习内容方面,主要包括:①增加资源。有人主张学习一些经典书籍;有人主张选

刘志刚:数字城市云服务平台

刘志刚:数字城市云服务平台 导读:第八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将于2011年11月23日在北京锡华商务酒店举行,3sNews作为独家门户支持对会议进行了全程报道。会上,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数字城市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刘志刚同志做了题为“数字城市云服务平台”的报告,以下是文字实录。 第八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将于2011年11月23日在北京锡华商务酒店举行,3sNews作为独家门户支持对会议进行了全程报道。 李琦: 下面有请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数字城市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刘志刚同志讲一下数字城市云服务平台。 刘志刚: 感谢大会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现在正在做的项目。数字城市题目非常大,数字中国研究院的会议我参加了七届,07年发表了数字城市的模型,那个会上我提到了物联网、云计算,09年物联网、云计算进入中国,这个概念跟我们当时提的差不多。但是应用如何发生?今天大会就是给大家介绍两个案例。首先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平台的内容,这个内容是联网的,所以给大家简单演示一下。 这是根据iPad方式根据手势软件去了解具体的参数,比如说我们想了解能耗报告具体参数,那么就立刻产生。这些产生有待于我们去分析它的发生过程,特别是同期对比和环比。这些对比使我们能够检讨一些内容。这个页面上有一个表盘,是能耗指数,如果我们把数字贯彻到一个应用里,如果没有很好的研究,就会很空洞。因此我们今天会分别讲解这些内容,除了这些内容我们还可以看到它的一些表现形式。除了二维还有三维的表现形式。 还有一个如何审计能耗软件,在这儿没有时间演示,如果有时间可以一个一个讲解。下面讲一下我今天的主题:“数字城市云服务平台”。 云服务这个概念中国很早就有,只不过西方进来以后给了一个单词。普适计算里已经有云计算,解决第五代计算机,我们身边没有资源,都会隐藏在我们生活的设施里面,这里有很多处理器为我们的工作服务。围绕我们人中间的是传感器,传感器又提到一个新的概念,就是物联网。当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出现的时候也就意味这普适计算更广泛。 数字城市是一个大课题,如果仅仅局限一个方面看数字城市是不够的,因为不能够完成数字城市复杂的需求。因为城市需求是非常多元化非常复杂的,我们在面对这样一个课题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哲学思维,就是数字思维。因为应用是数字的载体,而产是技术的载体。我们比较强调产品,产品都是在技术问题上表现。但是由于人类遇到问题越来越大,比如能源、交通、健康、教育,这些问题都非常大。如果我们以一种学科态度去看显然不够,这就需要我们从无学科状态和跨学科状态看待数字城市。 另外要哲学的思考去想象怎么样用数据描述应用。因为应用是多元化、多变量的。人类经历了三个时代,物质时代、能耗时代和信息时代。过去所有经济行为是围绕着物质和能量,我们在消费着物质、消费着能

数字环境下的地图模型综合

收稿日期:2004206229.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146999042423223);国家基础测绘基金资助项目(1469990324231).作者简介:应 申(1979-),男,安徽界首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空间信息多尺度表达、G IS 设计与开发等研究. 文章编号:100021190(2004)0420524204 数字环境下的地图模型综合 应 申,李 霖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0) 摘 要:模型综合是数字环境下地理信息的概念层次上的综合,是地图综合的前提和基础,它通过改变地图内部目标的空间关系和语义关系,使地图的表达更简单;同时处理空间语义关系,保证小比例尺下的语义表达,进而使综合更方便.详细探讨了模型综合的概念和内涵,并着重从空间关系和语义关系方面探讨了模型综合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模型综合;制图综合;空间关系;几何属性;语义信息;综合决策中图分类号:P 208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制图综合过程被认为是极为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制图员的操作技巧,还需要专业的制图经验和制图知识.G IS 的发展和应用使空间数据库的更新成为G IS 的一个重要领域.计算机制图大大方便了空间数据库的构建,而手工制图综合无法适合计算机制图综合,发展计算机自动综合技术是计算机制图和数据更新的需要.同时计算机制图综合的发展能使制图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综合决策,提高地图综合的效率和质量.20世纪60年代起,地图理论在认知科学、信息论和语言标记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特别是从处理空间目标关系的语言学出发,形成了地图模型理论.从技术角度来看,建模过程开始于数据编辑,并通过数据处理和最后的符号化表达到屏幕或纸张上.制图建模的主要过程是地图综合. 地图模型是指在数字环境下地理信息或空间目标在概念层次上的表达,它用语义、坐标和关系来存储,是面向地理目标的,它是不依赖可视化表达和符号化的,成为计算机自动制图综合的核心.文章首先对比介绍模型综合和图形综合的概念和内涵,然后具体阐述了模型综合的内容,主要体现空间关系和语义关系上. 1定义 综合可以看作是为了提高对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而对空间目标的几何表达进行一系列的尺寸变 换,同时,它又是在更高抽象层次上的一个对地理现象的理解过程[1].为了实现计算机的自动综合,数字制图综合被划分为模型综合和图形综合两部分,现在这种学说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并不断地得到改进[1~4].这两种综合在综合对象、综合操作以及综合算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模型综合,又称数据库综合、概念综合,是指为了阻止由于比例尺缩小造成的表达空间不足、数据混乱和拥挤甚至信息表达的全面崩溃,而对数字景观模型(DL G )进行的信息化简和提取[5].模型综合为了获得更加抽象和概括的地图数据模型,通常要舍弃次要的地物目标,简化地物细节层次、压缩空间目标,进行地理目标空间关系(主要指拓扑关系)的变换,同时重定义语义信息,来减少地图的信息密度,以便进行较小比例尺下的空间分析和制图数据处理,它会从根本上影响到空间数据的内部表达[4,6].模型综合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不同的综合层次(比例尺)、不同的地物类型层次和不同的地物个体层次. W eibel 认为真正的模型综合是一个能够产生 可预测的、可重复的结构[2];使结果模型和原始模型的偏差最小;能最大量的压缩数据量;保持拓扑一致性;尽可能的使用较少的参数.同时他还指出模型综合是应用于离散的目标.L agrange 对综合的数据和知识模型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他们认为综合是一个处理过程,允许我们对地理数据进行不 第38卷第4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 l .38N o.4 2004年12月JOU RNAL O F CEN TRAL CH I NA NORM AL UN I V ER S IT Y (N at .Sci .)D ec .2004

医学生常用数字

40组医学数字 1. 正常心率:每分钟75次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者,为心动过缓。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比如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钟,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运动员的心率较慢,可低于每分钟60次等。 2. 正常体温:36.3℃-37.2℃(口测法) 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口测法(舌下含5分钟)正常值为36.3℃-37.2℃;腋测法(腋下夹紧5分钟)为36℃-37℃;肛测法(表头涂润滑剂,插入肛门5分钟)为 36.5℃-37.7℃。在一昼夜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一般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高,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只要体温不超过37.3℃,就算正常。 3. 血红蛋白(HbB):成年男性(120-160克/升),成年女性(110-150克/升) 临床上以血红蛋白值佐为判断贫血的依据。正常成人血红蛋白值90-110克/升属轻度贫血;60-90克/升属中度贫血;30-60克/升属重度贫血。

贫血原因或类型不同,治疗方法迥异一旦发现贫血,应去医院就诊,在明确了贫血原因(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和类型(缺铁性还是巨幼细胞性)之后,再行针对性治疗切莫自行购买补血保健品,以免延误病情。 4. 白细胞计数(WBC):4-10*(10的9次方)个/升 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的9次方)个/升称白细胞增多,小于4*(10的9次方)个/升称白细胞减少。一般地说,急性细菌感染或炎症时,白细胞可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会降低。感冒、发热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细菌感染引起,为明确病因,指导临床用药,医生通常会让你去查一个血常规。 5. 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的9次方)个/升 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的9次方)个/升以下时,特别是低至30*(10的9次方)个/升时,就有可能导致出血,皮肤上可出现瘀点瘀斑。血小板不低皮肤上也常出现“乌青块”者不必过分紧张,因为除了血小板因素外,血管壁因素,凝血因素,以及一些生理性因素都会导致“乌青块”的发生,可去血液科就诊,明确原因。 6. 尿量:1000-2000毫升/24小时 24小时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生理性多尿见于饮水过多或应用利尿药后。病理性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疾病等。 24小时尿量<400毫升为少尿,多见于饮水过少脱水肾功能不全等。 24小时尿量<100毫升为无尿,多见于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疾病。

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摘要:所谓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实际上就是借助日渐发达的数字信息化技术,创设出更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之后分别针对个体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令学生在自主钻研、齐心协作、多元化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基础性的数学知识点,明确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更深层次的创新技能与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字化;小学数学;策略 引言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不断地进行迭代更新,而在生活中也应用着不同的信息技术,这些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而在小学数学中融合信息技术也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学发展得更好。目前,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意识不强,对于数学学习抱有侥幸心理。因此,为了改变现在的数学教学现状,教师先要改变学生的思想,给他们带来一些正能量,让他们可以认真地对待数学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深度学习特征 如今,由于知识经济、教育信息化等趋势交互式作用,令深度学习开始被各个小学关注,并且主张基于此来全面丰富学生的核心

素养,为今后数学等学科教学转型等奠定基础。归根结底,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维持相对关系,主张透过相关知识点整合和实操活动组织,以及生动情境创设等途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批评性和创新性学习技能,为今后小学生群体健全思维体系和灵活解决生活类问题做足准备工作。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期间,能够主动钻研、紧跟教师讲解步伐,进一步投入积极的情感。(2)深刻体验。主张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断收集和消化一系列新型知识点和解题经验。(3)深度整合。即在理解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前提下,建立起完善的认知体系,确保日后可以灵活地迁移和拓展,进而辅助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4)思维拓展。即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重点培养他们的批评性思维和反思能力。经过这样的深度学习之后,小学生便能够顺利发展数学学科方面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为今后落实终身学习等,提供保障。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求知欲的学生的数学成绩比没有求知欲的学生的成绩好,而这两类学生的成绩区别在于求知欲带给他们的力量不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实就是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数学是很有趣的。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学习,并且在学习数学之后,会有巨大的成就感。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信息技术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

数字阅读

数字阅读 李东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第一章解密数字阅读 1.1数字阅读是什么 (1)数字阅读——通过一种电子化的工具,从电子屏幕上阅读文本内容 (2)word文档,手机电子书,pdf文件,电子杂志,网页新闻,博客 (3)时间差,金钱上的差额 (4)adobe出品的digital editions 1.2数字阅读就在我们身边 (1)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2)在网络学习中,综合利用网络技术改革教师们的教材,学法 (3)不是简单地阅读载体的变化,而是意义深远的技术革命 (4)创造“一对一”的教学环境,实现即时辅导,即时在线交流 1.3纸质书会消失吗? (1)无纸化社会的景色 (2)无纸化的优点 1.4数字阅读与纸本阅读唇齿相依 (1)数字阅读的长处跨时空,体积小,容量大,媒体形式丰富,表现立体,传递快速,检索迅捷,减少阅读成本 (2)数字阅读的不足:需要专用设备,内容的权威性与可信度较低,通俗化,快餐化 1.5“纯数字阅读人群”的出现 (1)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2)手机阅读 1.6数字阅读=浅阅读吗? (1)所谓浅阅读是…… (2)浅阅读一般包括:看新闻,收邮件,逛论坛,读博客 (3)数字阅读是否等同于浅阅读这一命题来看,二者其实没有必然的等同关系。应该说,数字阅读仅是阅读的一种方式 (4)在网上“深阅读”时,读者可以调动网上的各种资源,包括各种链接,名词解释,书评,历史背景,视音频资料等进行辅助阅读 (5)数字阅读不应该意味着对人文空间的挤压和消解 1.7免费阅读与付费阅读 (1)付费购买电子书 (2)付费阅读电子报和手机报 《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中国妇女报》 (3)付费使用文献数据库 索引网,维普,超星

数字健康产业图谱研究

数字健康产业图谱研究

一、医疗健康大数据 (一)上游:数据源(数据采集、清洗) 1.院内数据 在质量规模上具有竞争力、各省市TOP级的三级医疗机构多存有高质量的诊疗数据,且已具备一定规模、医院外联系统中多存有大量的就医行为数据,然而这类数据的应用将依赖政策指导,且面临隐私安全等问题。合作门槛高,多分散到省市区域信息化企业。(《2018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报告》) 2.基因数据 基因数据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质量,且多由中游企业自建数据库自行采集,或者通过与实验室合作的方式获取。(《2018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报告》)

3.院外健康数据 健康类数据多由智能硬件或在线医疗企业采集,该类数据增长快速,但是维度多且缺乏整合、质量参差不一。 (1)健康监测数据。 健康体检数据,可穿戴设备数据,家庭健康系统等。 (2)区域公共卫生系统 医疗保险、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免疫。居民健康档案库、人口库。 数据来源于政府监管与健康企业 获得电子病例、人口数据库、健康档案数据库、医疗保险数据、公共卫生数据等。 4.健康行业数据

(二)中游:数据技术服务 1.云服务 数据中心等云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云应用服务

2.可视化(硬件支持) (三)下游:应用服务层 1.院内医疗数据应用 为医疗机构、药企提供有效的改善运营、提升服务效率的解决方案。 (1)智慧医院系统(软件服务)。 企业为医院或政府搭建系统或软件服务。 电子病例、门诊收费、检验检查、医学影像、综合管理、医院物资。 (2)在线医疗 智能分诊、预约、转诊等。(APP) (3)辅助决策 综合医院的治疗方案,基层医院的疾病初筛、全科辅助决策。 (4)数据分析 如影像识别、机器学习药物发现、医疗器械的数据绑定

2020年数字阅读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2020年数字阅读行业分 析调研报告 2019年12月

目录 1. 数字阅读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5) 1.1 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分析 (5) 1.2 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5) 1.3 数字阅读行业结构分析 (5) 1.4 数字阅读行业PEST分析 (6) 1.5 数字阅读行业特征分析 (8) 1.6 数字阅读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9) 2. 数字阅读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2.1 政策体系不健全 (11) 2.2 基础工作薄弱 (11) 2.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11) 2.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1) 2.5 技术相对落后 (12) 2.6 隐私安全问题 (12) 2.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13) 2.8 管理效率低 (14) 2.9 盈利点单一 (14) 2.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15) 2.11 法律风险 (15) 2.12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5) 2.13 人才问题 (16)

3. 数字阅读行业政策环境 (17) 3.1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7) 3.2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7) 3.3 “十三五”期间数字阅读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8) 4. 数字阅读产业发展前景 (19) 4.1 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9) 4.2 数字阅读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9) 4.3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9) 4.4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20) 4.5 数字阅读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0) 4.6 数字阅读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1) 4.7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2) 4.8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 4.9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3) 5. 数字阅读行业发展趋势 (25) 5.1 宏观机制升级 (25) 5.2 服务模式多元化 (25) 5.3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5) 5.4 社会化特征增强 (25) 5.5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26) 5.6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26)

中国数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v1.7

中国数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 二○一○年十一月

目录 一、编制背景 (3) 1. 我国数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相对滞后 (3) 2. 数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势在必行 (3) 二、学科基础 (4) 三、指导思想 (4) 四、释义 (5) 五、体系创建原则 (6) 六、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 (8) 七、综合指数与分项指数设计 (9) 1. 分项指数 (9) 2. 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指数 (9) 3. 综合指数说明 (10) 八、评价范围说明 (10) 1. 城市分类 (10) 2. 统计范围 (11) 九、评价指标 (11) 十、评价指标说明 (15) 1. 技术类(A) (15) 2. 社会类(B) (19) 3. 经济类(C) (25) 4. 保障类(D) (29)

一、编制背景 时至今日,理论界、产业界对于“数字城市”的概念还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完整的界定;对于数字城市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也不多,且焦点往往仅集中在技术层面,追求城市空间的三维表现和3S技术的应用,缺少整体把握。 随着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和技术的发展,单纯的技术革新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我国数字城市的发展需要。数字城市这个巨系统,需要综合考虑科技、资金与人才,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运用信息科学、城市科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和评价,进而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和运营从目前侧重技术、偏向应用的模式,逐步转化到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全面公共服务上来。以下是我国数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 我国数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相对滞后 数字城市建设与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数字城市建设的热潮在我国兴起,但与火热的建设形势相比,数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严重滞后。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同特点是对评估对象全面性考虑不足,从现有的城市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来看,其评估体系的导向性主要集中在网络、资源等要素的规模扩张,而对于数字城市建设整体绩效的评估内容严重缺乏。长期以往,数字城市建设很难全面、深入推广。 2. 数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势在必行 数字城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需要一个权威、系统、连续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客观反映我国数字城市发展的真实状况,以保证数字城市的发展不偏离科学发展的主题、关注民生的方向;以促进数字城市的产业环境不断优化和信息技术手段持续创新;以推动数字城市的“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公众实践”建设运营模式,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通过量化分析,实现对中国数字城市的发展状况的深入研究,在数字城市

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技术方案

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技术方案 借助于网络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络方式访问的共享资源,这些用户更倾向于通过一个统一的服务入口去无缝地访问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所有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目前,广佛肇经济圈进程加快,教育的合作也签定了协议,内容包括了教育信息化的合作与交流,致力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此,建立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以数字化阅读内容资源,整合统筹三个地区信息资源,已成为三地教育信息化合作的重要内容。 一、区域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特性 区域数字是一种阅读资源共享系统资源与服务集成的应用框架,是一个地区内各个阅读资源系统面向读者的统一服务窗口,能有效集成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内外的各类资源和应用,通过内容聚合和统一认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和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服务。 统一界面:允许不同类型的资源、服务和应用以组合方式显示在统一的页面上; 统一检索:支持多个异构资源的跨库检索(cross-search,metasearch,federated search); 这些资源包括OPAC、书目数据库、外部异构的商用资源和免费web资源等。检索协议包括HTTP、Z39.50、Zing、CALIS-ODL等。支持的元数据包括DC、Marc、EAD等; 资源链接:提供即资源调度功能,使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实现电子资源之间的无缝链接; 资源导航:对用户提供多种资源的多种分类导航浏览方式(如学科导航、其他分类导航等),便于用户快速找定位所需资源和服务; 内容聚合:将其他资源、数据库中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收割(OAI、METS)、复制、导入等技术聚合起来,建立联合资源仓储(Union Catalog/Database)。这些内容可包括导航数据、元数据、全文数据、多媒体数据等。提供对联合仓储中多种类型元数据的联合检索 统一认证:即支持统一检索能够同时检索多个需要IP认证或帐号密码认证的商用资源,而无需用户自己登录这些资源 流量报表:记录用户对区域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和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日志系统,用户行为挖掘。 二、区域数字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方案概述 2.1、方案简述 通过区域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将一个地区内各个阅读资源共享系统电子资源的导航与检索、馆藏书刊目录查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参考文献引用以及网络搜索引擎等扩展服务有机

《数字阅读呈井喷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阅读呈井喷之势 ①2017年4月14日~15日,“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举行,数字化浪潮正在开启一扇通向全民阅读的大门,我国数字阅读正呈现井喷之势。 ②据《2016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已经突破3亿,年增长达12.3%,其中80后、90后成为数字阅读的主体,占比达64.1%。有60.3%的用户愿意为自己喜爱的内 容付费,这其中70%的用户每次阅读时间都在半小时以上。另据调查 ...显示,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其中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达到3.33亿,而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新闻的用户更是达到 6.14亿。 ③就我国数字阅读的现状来看,除了数量迅速增长外,其内容质量也有了质的提高,仅2016年就有近六成的热播剧改编自数字阅读平 台的作品。 ④数字阅读之所以能呈现井喷之势,主要得益于信息和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为数字化阅读注入发展的动力。另外,人工智能、网络直播、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与数字阅读相结合,更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促进了数字阅读市场的迅速增长。例如,“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等平台的构建,使得书不仅仅能用眼睛看,还能用耳朵听。2016年,中国听书市场取得了近50% 的高速增长。这与语言识别、情景合成等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融

入增强现实技术的图书,由于形象生动、互动性强,成为了儿童图书的新亮点。此外,国家政策的扶持、阅读环境的形成、精品力作的推出,也推动了数字阅读行业的持续增长。 ⑤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我国数字阅读用户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数字阅读在助力提升全民阅读质量和扩大覆盖面的同时,也开始辐射并融合到影视、游戏、动漫等更为广阔的数字内容产业。 ⑥作为新型阅读方式,我国数字阅读必将掀起全民阅读的新浪潮。 (原文有改动)59.从说明顺序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的行文思路。60.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例如,‘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等平台的构建,使得书不仅仅能用眼睛看,还能用耳朵听。2016年,中国听书市场取得了近50% 的高速增长。 61.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另据调查 ...显示,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其中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达到3.33亿,而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新闻的用户更是达到6.14亿。 【答案】 59.示例:文章用逻辑顺序,分别从我国数字阅读的现状(或“我国数字阅读呈井喷之势”)、我国数字阅读呈井喷之势的原因(或我国

医学数字影像通信基本数据集

医学数字影像通信基本数据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学数字影像通信数据集元数据属性、数据元属性、数据集中数据元与DICOM数据元对照关系。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生产商、医学影像存储与归档系统(PACS)生产商和放射信息系统(RIS)生产商的各种医学影像的获取、处理、归档、复制、分析、比较以及资源共享、远程传输、异地会诊等软件功能开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1.1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 GB 3304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GB/T 6565 职业分类与代码 WS 364.5 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健康危险因素 WS 370 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 3 术语和缩略语 3.1 术语 WS 370中包含的术语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ICOM 医学数字影像与通信标准(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4 数据集元数据属性 数据集元数据属性见表1。 1

表1 数据集元数据属性 5 数据元属性 5.1 公用属性 数据元公用属性见表2。 表2 数据元公用属性 5.2 专用属性 数据元专用属性见表3。

表3 数据元专用属性 3

表3(续)

表3(续) 5.3 数据元值域代码表 5

数据元值域代码分别见表4-8。 表4 CV04.30.003 模态(检查类型)代码

数字环境

目录 NGA全球保障力量快速增长 美军着力应对地理空间大数据问题 美国国家情报组织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即将投入运行 阿里昂公司将帮助美国陆军改进战场地理空间情报应用能力 Web地理空间应用程序可提供战术优势 美国地质调查局完成全美地形图定期更新任务 美军建立地面作战的地理空间数据模型 2014年欧洲国防地理空间情报学术研讨会 NGA全球保障力量快速增长 据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采购司司长介绍,从2007到2012年的15年间,NGA保障队(NST)的力量增长了800%,从20支发展到30支。2007年时NGA在全球只有10多个工作场所和数百个影像数据开发系统(IDEX),而到2012年,在世界范围拥有了350多工作场所,几千台高端工作站以及数百个影像数据库。 美军着力应对地理空间大数据问题 美军地理空间组织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应对大数据存储、分析和开发方面的挑战及其在情报和国防作战中运用;发现和分析美军的地理空间和多源情报组织如何管理大数据;寻找最有效的策略、技术、工

具、解决方案以及相关案例。 大数据问题源自无人机、星基采集平台采集的实时数据、图象、运动视频以及LiDAR,等。无人机视频分辨率达到1080p,数小时内的数据量就达到千兆字节。 预计在未来几年,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每年收集4个pb级的数据,也就是说数据量将达到400万个G。 所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如何存储如此海量的数据?第二,如何在分布、异构的网络和系统平台之间传输、交换和处理庞大的地理空间数据集?第三,如何得到最高的安全保障,第四,如何才能超越当前数据架构模型?。 目前有多种方法来对付“大数据”问题,包括开发新的存储系统,研发各种管理技术和软件来存储和处理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文件。 美国国家情报组织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即将 投入运行 据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柏介绍,一种基于云计算环境的共享IT基础设施即将于2013年3月达到初步运行能力。该项目以云计算、云存储和安全增强为核心,其特点是:每条数据,每个人都有标签。这将使情报运作方式从目前的部局为中心过渡到一种整个情报组织可共享资源和数据的企业模型,把情报集成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该项目中,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负责开发安全的云计算IT架构,国防情报局和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负责创建一种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