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脊柱在体表的定位

合集下载

脊椎体表

脊椎体表

脊椎体表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

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

脊柱得棘突与椎体得定位脊柱由7 个颈椎、12个胸椎、5 个腰椎、1 个骶椎、1个尾椎构成。

[在儿童就是5个骶椎、4 个尾椎构成。

脊柱得体表定位:为了确定病变得位置,首先应了解各椎骨体表标志。

从枕骨结节向下,第一个触及得就是第2 颈椎棘突;它与第2 颈椎椎体约在同一水平。

第7 颈椎棘突特别长,颈前屈时更为明显,故又称隆椎。

将双上肢垂于体侧,两肩胛冈内端连线通过第3 胸椎得棘突,棘突下缘约平第3、4 胸椎间隙。

两肩胛下角得连线、通过第7胸椎棘突,约平第8胸椎椎体、腰肌两侧可触及得最长得横突为第3 腰椎横突,同第3 腰椎椎体水平。

双侧髂嵴最高点得连线,一般通过第4腰椎椎体下部或第4 、5 椎体间隙。

双侧髂后上棘得连线,通过第5 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之间、ﻫ一、脊柱得棘突与椎体得定位ﻫ(一)棘突定位ﻫﻫ胸椎棘突定位ﻫﻫﻫ颈椎.胸椎、腰椎骨棘突定位ﻫ1、第7颈椎棘突就是颈椎棘突最隆起得一个、当低头时,在项部下方正中线上最突出得一个,能随摇头而左右摇动,而其下方得第1胸椎棘突则完全不动,可资区别。

ﻫﻫ第七颈椎棘突ﻫ2、第3胸椎棘突与肩胛冈内侧端平齐、ﻫ3.第7胸椎棘突与肩胛骨下角平齐、4.第12胸椎棘突在第12肋肋角距后正中线5厘米处。

5.第4腰椎棘突(或棘间) 与髂嵴最高点平齐。

ﻫ6。

第5腰椎棘突与髂结节平齐。

为菱形窝得上点。

肥胖者为一凹窝,为下背部正中沟得终点。

7、第2骶椎棘突与髂后上棘平齐、为蛛网膜下腔得终点。

ﻫ8。

第3骶椎棘突与髂后下棘平齐、9.骶尾关节在臀裂得上端。

为菱形窝得下点。

ﻫ10.尾骨尖在肛门得后上方,正常有一凹窝、(二)椎体定位(以成年人立正姿势为标准)ﻫ椎体得定位有两种方法:ﻫ1。

以棘突定椎体得位置颈椎、上位胸椎与腰椎得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中、下位胸椎棘突与下一位椎体得下缘平齐。

(1)下胸部得棘突与下一个椎体得中部平齐;(2)腰椎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

2.从躯干前部体表标志定椎体位置:ﻫﻫﻫﻫ(1)下颌角平齐第2颈椎体;(2)舌骨平齐颈3~4椎间隙;ﻫ(3)环状软骨平齐颈6椎体;ﻫ(4)胸骨上切迹平齐胸2椎体;(5)剑突平齐胸9椎体;(6)季肋下缘平面与腰3椎体等高;ﻫ(7)脐平齐腰3~4椎间隙。

脊柱及周围结构的体表投影与定位

脊柱及周围结构的体表投影与定位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 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 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三节: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三节: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体表定位标志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常采用“九区分法”:即用两条水平线和两 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上水平线为经 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 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 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所分的九个区,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 右季肋区,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 下部为腹下区、左髂区和右髂区。
侧面定位标志 肩胛上角
肩胛下角
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
脐上3cm 脐 脐下3cm 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耻骨联合
肋弓下缘(最低点) 髂嵴 髂嵴下3cm
体表定位标志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体表定位标志
五、头颅体表定位标志
颅骨形态结构复杂,相互重叠。在X线摄影 中须根据体表定位点、线、面,准确地摆放 头颅的体位及 中心线入射点(中心点)。
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1、内踝:胫骨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腓骨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胫骨上端前缘的突起。 14、髌骨: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髂嵴: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髂前上棘:髂骨前上方的突起,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股骨上端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体表定位标志
五、头颅体表定位标志
1、定位点 (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称为眉间。 (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称为鼻根。 (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称外耳孔。 (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称为枕外隆凸。 (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 (6)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称为下 颌角。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之欧阳育创编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之欧阳育创编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脊柱由7 个颈椎、12 个胸椎、5 个腰椎、1 个骶椎、1个尾椎构成。

[在儿童是5 个骶椎、4 个尾椎构成。

脊柱的体表定位:为了确定病变的位置,首先应了解各椎骨体表标记。

从枕骨结节向下,第一个触及的是第2 颈椎棘突;它与第2 颈椎椎体约在同一水平。

第7 颈椎棘突特别长,颈前屈时更为明显,故又称隆椎。

将双上肢垂于体侧,两肩胛冈内端连线通过第3 胸椎的棘突,棘突下缘约平第3 、4 胸椎间隙。

两肩胛下角的连线、通过第7 胸椎棘突,约平第8 胸椎椎体。

腰肌两侧可触及的最长的横突为第3 腰椎横突,同第3 腰椎椎体水平。

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一般通过第4 腰椎椎体下部或第4 、5 椎体间隙。

双侧髂后上棘的连线,通过第5 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之间。

一、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一)棘突定位胸椎棘突定位颈椎.胸椎.腰椎骨棘突定位1.第7颈椎棘突是颈椎棘突最隆起的一个。

当垂头时,在项手下朴直中线上最突出的一个,能随摇头而左右摇动,而其下方的第1胸椎棘突则完全不动,可资区别。

第七颈椎棘突2.第3胸椎棘突与肩胛冈内侧端平齐。

3.第7胸椎棘突与肩胛骨下角平齐。

4.第12胸椎棘突在第12肋肋角距后正中线5厘米处。

5.第4腰椎棘突(或棘间) 与髂嵴最高点平齐。

6.第5腰椎棘突与髂结节平齐。

为菱形窝的上点。

瘦削者为一凹窝,为下背部正中沟的终点。

7.第2骶椎棘突与髂后上棘平齐。

为蛛网膜下腔的终点。

8.第3骶椎棘突与髂后下棘平齐。

9.骶尾关节在臀裂的上端。

为菱形窝的下点。

10.尾骨尖在肛门的后上方,正常有一凹窝。

(二)椎体定位(以成年人立正姿势为标准)椎体的定位有两种办法:1.以棘突定椎体的位置颈椎、上位胸椎和腰椎的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中、下位胸椎棘突与下一位椎体的下缘平齐。

(1)下胸部的棘突与下一个椎体的中部平齐;(2)腰椎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

2.从躯干前部体表标记定椎体位置:(1)下颌角平齐第2颈椎体;(2)舌骨平齐颈3~4椎间隙;(3)环状软骨平齐颈6椎体;(4)胸骨上切迹平齐胸2椎体;(5)剑突平齐胸9椎体;(6)季肋下缘平面与腰3椎体等高;(7)脐平齐腰3~4椎间隙。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 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 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 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 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 度
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 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 度
〔4〕听口线:为外耳孔与同侧口角间的连线。 与同侧听眶线约呈212°角
五上、水头 平颅线体为表经定过位两点侧、肋定弓位下线缘及最基低准点面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 与中同点侧 的听连眶线线和约右呈锁骨22中°线角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与同侧听眶线约呈23°角 〔 141.〕髌听骨眶线膝:关为节外前耳方孔可与活同动侧的眼骨眶骼下缘间的连线。
5.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6.腋前线 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缘的垂线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九分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局部为9 个区。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 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 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 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 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9个区 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右季肋区 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 下部为腹下区、左髂区和右髂区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常用的体表定位标志还有: (1)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侧肋弓与腹直肌外缘交
界处 (2)成人肾门约平第1腰椎高度,肾上极平第11胸
椎下缘,肾下极平第2腰椎下缘 (3)膀胱位于耻骨联合上方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部位
前面观对应平面

人体体表格标志

人体体表格标志

人体体表标志前面观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侧面和背面观: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

体表定位标志解析

体表定位标志解析
2020/3/8
腹部“九分法”
4
三、头颅解剖定位标志
1.听眶线 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2.听眦线 为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12°角。 3.听鼻线 为外耳孔与同侧鼻翼下缘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13°
角。 4.听口线 为外耳孔与同侧口角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23°角。 5.听眉线 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10°角。 6.瞳间线 为两瞳孔间的连线。
的突起部分,如尺骨鹰嘴、肩峰、肩胛下角、 髌骨等。
2020/3/8
5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第2颈椎 第5颈椎 第2、3胸椎间 第6胸椎 第11胸椎 第3腰椎 第5腰椎 尾骨
第3颈椎 第7颈椎 第4、5胸椎间 第7胸椎 第1腰椎 第4腰椎 第2骶椎 耻骨联合
第二节 医学影像学检查的基本体位术语
五、四肢骨骼体表定位标志 四肢骨骼体表定位标志通常使用四肢骨骼
第二章 医学影像学检查的ຫໍສະໝຸດ 本知识第二节 体表定位标志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崔军胜
一、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 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体交界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 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
2020/3/8
2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缘部分,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 高度。
5.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6.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7.腋中线为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8.腋后线为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2020/3/8
3
二、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腹部常用“九分法”来进行 划分,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 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 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 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 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 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 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巧]脊柱在体表的定位
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
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
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
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棘突
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 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 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

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 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0-37.5px,即为一个横突
(2)胸椎各横突的触摸定位:不易触摸清。

(3)腰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
L3横突:最易触摸。

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

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

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

2014/5/16
整理于,深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