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卫生院放射工作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卫生院放射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提高放射诊疗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卫生防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卫生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卫生院内所有从事放射诊断、治疗和防护工作的相关人员,包括放射科、影像科、放疗科等部门的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
三、组织机构1.卫生院设立放射科,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放射科设立放射科主任,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全面管理。
3.放射科设立放射防护科,负责放射防护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四、放射诊疗工作管理1.放射诊疗设备管理(1)放射诊疗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取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
(2)定期对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2.放射诊疗操作管理(1)严格执行放射诊疗操作规程,确保诊疗质量。
(2)对患者进行辐射剂量估算,确保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3)对患者进行辐射防护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4)对受辐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确保其接受辐射剂量在规定范围内。
3.放射诊疗档案管理(1)建立放射诊疗档案,详细记录患者诊疗信息、辐射剂量、防护措施等。
(2)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0年,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3)对档案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档案安全、完整。
五、放射防护工作管理1.放射防护设施管理(1)放射诊疗场所应设置防护设施,如防护屏、防护门等。
(2)防护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辐射防护效果。
(3)定期对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有效运行。
2.放射防护教育培训(1)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
(2)对新入职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放射防护基本知识。
(3)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复训,巩固其防护知识。
3.放射防护监测(1)对放射诊疗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放射科法律法规培训制度

放射科法律法规培训制度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放射科技的日新月异,放射科成为现代医院中不可或缺的科室之一。
然而,放射科在进行各项放射诊疗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法律法规遵循的重要责任。
为确保放射科工作人员熟悉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放射科工作质量和安全性,建立放射科法律法规培训制度势在必行。
一、培训内容1.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为确保放射科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有全面的了解,培训应包括放射科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其中,包括《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条例》、《放射诊断设备技术质量控制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文本的学习与解读。
2. 患者权益保护在放射科工作中,保证患者权益的尊重和保护是重中之重。
因此,在培训中应重点强调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医疗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放射科工作人员在与患者交流和操作过程中做到合法、合规。
3. 医疗机构管理规范放射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也需遵循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放射科工作人员需了解相关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包括医疗机构准入审批、放射科设备管理、医疗记录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
二、培训形式1. 线上培训为方便放射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可以采用线上培训的形式。
医院可以建立内部培训平台,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在线课程的形式发布。
同时,可以通过设置在线测验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2. 面对面培训面对面培训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培训形式,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对放射科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在培训中,可以安排专家授课,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加强培训效果。
同时,在培训结束后,还可以设立学习小组,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强化培训效果。
三、培训效果评估为确保培训效果,应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后测验或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参训人员对培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满意度。
同时,还可以对放射科工作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整改,确保法律法规培训的有效实施。
四、培训周期及延续性放射科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领域,法律法规的变化和更新频率较高,因此,培训应以持续性为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周期。
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医师管理制度

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医师管理制度
1.专人负责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和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医师的管理,制订合理的进修、实习、规培等学习计划。
2.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和规培医师必须遵守医院及本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科室安排进行政治和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医院的全院性的业务学习,增长临床知识。
3.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和规培医师在上级技师指导下参与技术操作,学习各种影像检查技能,未经许可,不得独立操作放射科设备。
4.上级医师负责指导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规培医师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其书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审阅及签字方可发出。
5.定期安排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和规培医师上课,提高其理论水平。
6.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规培医师必须参加放射科早上综合读片和疑难读片会议,提高其读片分析能力。
7.定期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和规培医师结业前应作自我鉴定,并接受结业考核。
8.建立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和规培医师请假制度,3天以内应经科主任批准。
3天以上应经科主任同意并报科教科或医教科审批。
放射科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

放射科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一、放射科管理制度1.1 管理体制放射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主要负责医疗放射诊断、介入放射治疗、核医学、放射治疗等工作。
为了保证放射科的工作正常进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具体包括放射科主任负责全面管理放射科工作,科室下设影像科、核医学科和放射治疗科,每个科室设立科长分别负责各自的管理工作。
1.2 岗位职责放射科主任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科室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等工作。
影像科负责医疗放射诊断工作;核医学科负责核医学检查和治疗工作;放射治疗科负责放射治疗工作。
科室下设医师、技师、护士、管理人员等不同岗位,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
1.3 人员管理为保证放射科工作的正常进行,需要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岗位聘用、岗位晋升、薪酬福利、职业培训等方面的制度。
每个岗位都应该明确其职责和要求,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岗位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符合工作要求。
1.4 设备维护放射科的工作需要使用大量的放射设备,为了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使用,需要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制度。
包括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设备运行记录的归档和管理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建立设备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1.5 质量控制放射科工作的特点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影像质量控制、诊断准确性控制、辐射防护控制等方面。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防止辐射损害。
1.6 安全管理放射科工作涉及到大量的辐射设备和药物,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需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辐射防护规章制度、事故应急预案、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制度。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1.7 绩效评价为了确保放射科的工作质量,需要建立定期的绩效评价制度。
包括个人绩效评价、科室绩效评价和全院绩效评价等方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规程(放射科)全套资料

【考官要求】2 人 【分值设置】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各 100 分 【结果评定】取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两项平均分为该考站最终得分,任一项低于 80 分即视为该考站不合格。 3.第三考站:医疗文书书写(Medical Documents Writing) 该考站包括放射诊断报告和大病历 2 个小站。 3.1 放射诊断报告书写 【考核目的】考核住院医师的文字组织和概括能力;放射诊断思维应用和知识应用 能力。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一般项目、影像描述及放射诊断等。 【考核形式】采用笔试的形式。根据病人的临床信息和相应放射学检查影像,按照 放射诊断报告书写要求现场手写一份放射诊断报告。 【考核用时】15 分钟 【考核时间安排】临床实践能力结业考核时进行 【场地及设备要求】标准的 OSCE 考室或单独房间,并提供“放射诊断报告”规定 格式的空白页。 【评分表】见附件 4 【考官要求】2 人 【分值设置】100 分 【结果评定】80 分为合格线 3.2 大病历书写 【考核目的】考核住院医师对病史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书写的综合能力。 【考核内容】包括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病程记录和出院记录等。 【考核形式】在过程考核时进行,随机抽取手写大病历一份;在临床实践能力结业 考核时进行,在信息系统随机抽取大病历一份,并根据要求评分。 【考核用时】无 【考核时间安排】临床实践能力结业考核时进行/建议在过程考核中完成 【场地及设备要求】无 【评分表】见附件 5 【考官要求】2 人
考生姓名 培训学科 考核基地 评分项目
系统查体
重点查体 整体评价
准考证号
培训基地
考核时间
评分要素
标准分
一般情况及头颈部(20 分)
暖手和听诊器、准备各种检查用具,并告知患者意图
2
眼:结膜(充血)、巩膜(黄染)、瞳孔对光反射
202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与细则(核医学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核医学科培训细则核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断㊁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临床医学学科㊂它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㊂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临床核医学,具体由四部分组成:①影像核医学,包括伽马照相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 P E C T和S P E C T/C T)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 E T㊁P E T/C T和P E T/M R);②治疗核医学,包括内照射治疗和外照射治疗两类;③功能测定技术;④体外分析技术㊂其自身特点是集功能/解剖影像㊁分子影像㊁靶向治疗为一体㊂核医学科既与其他影像学科㊁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同时又涉及核物理学㊁核药学㊁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㊂一、培训目标遵循总则的要求,以六大核心胜任力为导向,培养能够独立㊁规范地从事核医学科临床工作的合格医师㊂为实现上述培训目标,核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年度递进形式进行,具体要求如下㊂第1年:接受核医学基础及其相关临床能力的培训在指导医师的全程监督与指导下,以掌握核医学检查技术规范㊁核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㊁临床诊断思维㊁核医学基本操作技能等基本行医能力为目标,完成与核医学相关临床学科的轮转培训,实现医学生向临床医师的转变㊂第2年:接受相关影像学的基础培训在指导医师的部分监督与指导下,接受放射影像学的基础培训:熟悉放射科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治疗操作;掌握放射科专业特色的病人接诊㊁临床思维㊁诊疗决策与基本操作技能等行医能力;了解超声影像科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治疗023操作及病理科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基本技能㊂第3年:接受核医学的加强培训在完成一定数量的核医学诊断报告与专科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核医学科常见病㊁多发病的综合影像诊断方法和诊断思维,能够基本独立承担核医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判断工作,具有解决部分疑难病影像诊断的能力;掌握自我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实现独立从事核医学科临床工作的培训目标㊂二、培训方法培训时间为36个月,其中含3个月机动㊂培训采取在核医学科轮转为主,辅以在放射科㊁超声医学科及其他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㊂培训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而应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按年度递增㊂通过参加门㊁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数量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学习核医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地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核医学科临床教学工作,高年资住院医师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㊂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年度进行:第1年:以核医学科及临床科室轮转,其中核医学科4个月(包括高活性室㊁体外分析㊁核素治疗和功能测定㊁S P E C T 或S P E C T /C T )㊁临床相关科室8个月㊂根据住院医师和临床培训基地具体情况,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包括内分泌科㊁肿瘤科㊁心血管内科各2个月,急诊科1个月㊁呼吸内科或神经内科1个月㊂第2年:在医学影像相关的放射科㊁超声医学科㊁病理科轮转培训㊂其中放射科9个月,包括头颈部㊁骨关节系统3个月,胸部㊁腹部组各3个月;超声医学科2个月,包括腹部㊁心脏㊁小器官及周围血管等亚专业;病理科1个月㊂根据住院医师和临床培训基地具体情况,安排到放射科各专业组或普通放射科㊁C T 室㊁M R室轮转㊂第3年:进一步深入学习核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包括设备操作㊁质量控制㊁图像采集与处理㊁图像融合技术㊁多模式分子显像㊂参加科室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和专题讲座㊂核医学科轮转9~12个月,包括图像采集与处理1~2个月,S P E C T 或S P E C T /C T 3~4个月,P E T (含符合线路)㊁P E T /C T 或P E T /M R 4个月,核素治疗和功能测定1~2个月㊂根据培训基地实际情况,本年度至少完成9个月的轮转时间㊂各年度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㊂123 核医学科培训细则表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阶段轮转科室时间(月)第1年核医学科4内分泌科2肿瘤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选其一2211第2年放射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921第3年核医学科12(含机动3个月)三、培训内容与要求(一)核医学科(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核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核医学的内容和特点;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原理;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㊁类型和图像分析方法;核医学仪器设备的分类;S P E C T 和正电子核素显像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临床价值;S P E C T ㊁P E T /C T 的常规操作与日常质量控制;常用放射性药物的定位机制;放射性药品临床使用的基本要求及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放射性核素体内㊁外治疗的基本原理;放射防护基本原则;核医学中的辐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高活性实验室的放射性药品㊁显像剂的制备㊁标记㊁分装和使用;活性实验室设备操作;放射性废物㊁放射性污染的处理;开放性放射源防护㊂熟悉: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的原理㊁方法及临床意义;骨显像㊁甲状腺显像㊁肾动态显像㊁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和心肌存活检测㊁脑血流灌注显像㊁肺通气/灌注显像㊁肝胆显像㊁涎腺动态显像㊁甲状旁腺显像和F D G 肿瘤显像等核素显像的原理㊁方法㊁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131碘治疗甲亢的原理㊁方法及适应证和禁忌证㊂了解:核医学常用检查和治疗方法与其他影像技术诊断及治疗手段的比较;核医学体外分析技术的特点和基本原理;体外放射分析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操作技术;医学影像图像融合技术的优势㊂2.基本要求完成以下技术操作和报告书写,见表2㊂22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表2 第1年核医学操作技术和书写影像诊断报告的种类及例数要求技术操作和检查项目名称最低例数放射性核素分装显像剂制备放射性药物注射每日工作场所污染检测55505参与全程131碘治疗甲亢5参与体外分析实验400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操作及指导下书写报告2骨显像指导下书写报告50甲状腺显像指导下书写报告40甲状旁腺显像指导下书写报告5肾动态显像指导下书写报告40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指导下书写报告20脑血流灌注显像,或肝胆显像,或涎腺动态显像指导下书写报告10肺通气/灌注显像指导下书写报告5(二)临床科室(8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最基本的临床急救技能和方法;明确核医学在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价值和限度;掌握常规问诊和物理检查技能;最基本的临床急救㊁心肺复苏技能和方法,明确核医学对这些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㊂熟悉:与核医学影像领域相关的临床知识;核医学诊断中各种常见病的临床表现㊁体征㊁实验室检查和诊断要点;拓展核医学科住院医师的知识范围㊂了解:适于影像诊断的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应用价值㊂323 核医学科培训细则2.基本要求学习以下临床科室相关疾病,见表3㊂表3 临床科室轮转学习病种的要求科室病种内分泌科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㊁甲低㊁甲状腺炎㊁甲状腺肿㊁甲状腺腺瘤㊁甲状腺癌),肾上腺疾病,糖尿病肿瘤科心血管内科肺癌㊁乳腺癌㊁前列腺癌㊁淋巴瘤㊁食管癌㊁胃癌㊁肠癌㊁肝癌㊁胰腺癌冠心病㊁心绞痛㊁急性心肌梗死㊁高血压㊁心肌病㊁慢性心力衰竭㊁心律失常㊁常见心脏病急诊的诊断与处理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肺动脉栓塞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㊁肺动脉高压㊁肺结核㊁肺炎㊁肺癌㊁支气管扩张㊁结节病脑出血㊁脑梗塞㊁痴呆㊁帕金森病㊁脑肿瘤㊁癫痫(三)放射科(9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放射学的基本理论,包括X 线㊁C T 和M R 的成像原理和检查方法;影像学图像分析及其诊断原则㊂完成表4所列疾病报告书的书写例数㊂要求住院医师每周至少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50份,不同地区和医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上调报告数量㊂熟悉:放射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最佳影像检查方法,放射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㊂了解:X 线投照和C T ㊁M R 检查操作方法;放射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㊂2.基本要求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4㊂表4 放射诊断书写影像诊断报告的病种及例数要求系统病种最低例数头颈部胶质瘤㊁脑膜瘤㊁垂体瘤㊁转移瘤25脑出血㊁脑外伤30脑梗塞3542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续 表)系统病种最低例数椎管内肿瘤㊁胆脂瘤㊁鼻窦肿瘤5鼻咽癌㊁甲状腺癌5痴呆2胸部胸腔积液㊁气胸㊁液气胸50肺肿瘤㊁胸膜肿瘤㊁乳腺肿瘤30冠状动脉狭窄10肺动脉栓塞5支气管扩张30肺炎㊁肺结核65慢性阻塞性肺病20胸腺瘤㊁淋巴瘤㊁神经源性肿瘤10风湿性心脏瓣膜病㊁主动脉瘤㊁大动脉炎或夹层5心包积液㊁冠状动脉钙化10腹盆部胃肠道穿孔㊁肠梗阻㊁胰腺炎10食管静脉曲张㊁食管癌㊁胃和十二指肠溃疡㊁胃癌㊁结直肠癌30肝癌㊁肝血管瘤㊁肝硬化㊁胰腺癌㊁肾癌㊁胆囊炎㊁胆囊结石40肾囊肿㊁肾结石20膀胱癌㊁前列腺增生㊁前列腺癌㊁子宫肿瘤㊁卵巢肿瘤20骨关节系统骨折㊁骨关节病60骨肿瘤㊁骨结核18(四)超声医学科(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医学基本原理㊁超声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超声医学常用术语;能看懂超声诊断报告,并理解表6中所列疾病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完成相应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写㊂熟悉:超声检查前准备㊁超声探头选择㊁超声检查手法㊁观察内容与步骤㊁图像分析方法及常见伪像㊂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表现㊂了解:超声仪器的类型㊁结构和成像原理㊂2.基本要求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5㊂523 核医学科培训细则表5 书写影像诊断报告的病种及例数要求病种最低例数腹部肝弥漫性病变:肝硬化㊁脂肪肝5 肝局灶性病变:肝囊肿㊁肝血管瘤㊁肝细胞癌5 胆囊疾病:炎症㊁结石㊁息肉㊁胆囊癌5 胰腺疾病:急性弥漫性炎症㊁胰腺癌2 脾疾病:脾肿大㊁囊肿㊁血管瘤3 泌尿系疾病:泌尿系结石㊁肿瘤及梗阻(先天性输尿管狭窄)3 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㊁钙化㊁前列腺癌㊁残余尿测定5心脏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㊁房间隔缺损㊁室间隔缺损㊁动脉导管未闭3 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瓣膜病㊁冠心病㊁心肌病㊁心包疾病㊁心脏肿瘤5小器官及血管甲状腺:炎症性疾病㊁甲状腺肿㊁结甲㊁甲状腺癌5 乳腺:增生㊁炎症㊁良恶性肿块5 颈部动脉:动脉粥样硬化㊁血栓㊁大动脉炎5 四肢动脉:动脉粥样硬化㊁动脉硬化闭塞症3 四肢静脉:血栓㊁静脉瓣功能不全3 腹部血管病变:腹主动脉硬化㊁腹主动脉瘤㊁ 胡桃夹 综合征㊁肾动脉狭窄等2(五)病理科(1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常见疾病(炎症㊁肿瘤等)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大体病理标本的观察方法(包括病变大小㊁颜色㊁硬度㊁数目和边缘等肉眼改变,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等)㊂熟悉:显微镜观察㊁诊断和特殊技术的应用,包括特殊染色在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肉眼观察㊁镜下观察㊁病理诊断㊁特殊染色或免疫组化结果㊂了解:病理科日常工作流程;常规组织和细胞学制片技术;常用特殊染色方法㊁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病理资料档案管理㊂62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2.基本要求学习常见疾病(炎症㊁肿瘤等)的病理诊断,具体病种要求,见表6㊂表6 病理诊断的常见疾病种类要求部位或系统疾病名称头颈及神经系统鼻咽癌㊁胶质瘤㊁脑膜瘤㊁神经源性肿瘤胸部肺炎㊁肺结核㊁肺癌㊁胸腺瘤㊁乳腺癌㊁食管癌腹部(消化系统)阑尾炎㊁胃溃疡㊁脂肪肝㊁肝硬化㊁胃癌㊁结直肠癌㊁胃肠道间质瘤㊁淋巴瘤㊁肝细胞癌㊁胰腺癌腹部(泌尿生殖系统)肾上腺增生㊁肾上腺腺瘤㊁肾癌㊁前列腺增生㊁前列腺癌㊁子宫肌瘤㊁宫颈癌骨关节系统纤维结构不良㊁骨软骨瘤㊁骨巨细胞瘤㊁骨肉瘤(六)核医学科(1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本专科治疗项目常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的原理㊁方法及临床意义;骨显像㊁甲状腺显像㊁甲状旁腺显像㊁肾动态显像㊁心肌血流灌注显像㊁脑血流灌注显像㊁肺通气/灌注显像㊁肝胆显像㊁涎腺动态显像等核素显像的原理㊁方法㊁图像分析㊁诊断和鉴别诊断;F D G 肿瘤显像和脑代谢显像的原理㊁方法㊁图像分析㊁临床应用;131碘治疗甲亢的原理㊁方法㊁适应证和禁忌证,正确估算给药剂量;核医学体外分析技术的特点㊁基本原理㊁基本类型和基本操作技术;甲状腺疾病体外分析结果的临床意义;核医学常用检查和治疗方法与其他影像技术诊断及治疗手段的比较㊂熟悉:心肌存活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前哨淋巴结显像㊁下肢深静脉显像㊁淋巴系统显像㊁肾静态显像和骨髓显像原理及方法;F D G 肿瘤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131碘治疗甲状腺癌的原理㊁适应证和禁忌证;心脏负荷试验㊂核医学显像设备的质量控制标准㊁检测方法及常规应用㊂了解: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化选择;多模式分子影像㊂本专科国内㊁外发展的最新动态㊂2.基本要求完成以下技术操作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见表7㊂723 核医学科培训细则表7 第3年核医学操作技术和书写影像诊断报告的种类及例数要求技术操作和检查项目名称最低例数S P E C T (S P E C T /C T )日常质控(灵敏度㊁均匀性㊁分辨率㊁旋转中心测定)10S P E C T (S P E C T /C T )常规操作(初始化㊁准直器更换㊁摆位㊁采集)20P E T /C T 日常质控(本底㊁空白采集㊁C T 值㊁C T 值均匀性㊁性能自动校验)10P E T /C T 常规操作(设备预热㊁定位像㊁C T 采集参数㊁摆位㊁采集)20骨显像书写报告200甲状腺显像书写报告80甲状旁腺显像书写报告10肾动态显像书写报告150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书写报告60肺通气/灌注显像书写报告20脑血流灌注显像或肝胆显像或涎腺动态显像书写报告10心肌存活检测或前哨淋巴结显像或下肢深静脉显像或淋巴系统显像或肾静态显像或骨髓显像书写报告共10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操作和书写报告40核素治疗(甲亢㊁甲癌㊁粒子植入等)15F D G 肿瘤显像书写报告100F D G 脑代谢显像书写报告10四㊁外语㊁教学与科研要求3年培训期间,阅读相关专业外语书刊和教科书;阅读公开发表的专业文献并完成文摘总结或读书报告6篇以上㊂根据具体情况参加一定的教学工作㊂有条件者可参加临床科研课题组工作,培训期间至少完成文献综述㊁临床病例总结各2篇㊂82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
放射科质量管理规定

放射科质量管理规定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在现代医院建设中,放射科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一体科室。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放射科质量管理规定,希望对你有用!放射科质量管理规定一、质量管理目标(1) 从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方面入手,依法行医,规范管理,确保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以以医疗服务。
(2) 加强放射医技人员“三基”培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放射防护工作,抓好常规X线、CT、MRI、DSA及介入等各种检查技术质量。
提高放射科各种诊断报告书写质量及诊断水平。
(3) 以三级医师负责制为核心,建立诊疗责任原则,在病人来放射科检查全过程中的各环节、规范落实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
对病人做到及时检查、认真检查,诊断做到正确、及时。
(4)减少放射科医疗质量差错及医疗事故。
二、质量管理制度1、实行专家督导、主任监督下的组长负责制,诊断、技术组组长在科主任的指导下定期对全科医疗工作的检查、考核,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提高全科医疗质量。
2、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找出薄弱环节,对反馈意见有改进措施,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每季度定期按放射科的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对技术、诊断组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考核、评分,做好记录,及时分析、评价、总结、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并对改进结果追踪复查。
3、具体的医疗质量管理,包括技术组岗位责任制;诊断组岗位责任制;介入组岗位责任制;影像图像质控管理;诊断报告质量管理;疑难、少见病例处理规范;漏诊、误诊病例讨论读片制度。
具体见附表4、制定具体的工作程序:①、建立相关的医疗质量项目指标。
②、由科室主任和诊断、技术组长对技术、诊断各组进行定期检查考核。
③、定期进行的检查考核结果,要及时评定总结。
④、对质量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并做记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和对策,提出改进措施。
三、质量管理指标1、技术:严格按常规操作,检查部位准确,无错项、漏项,做好防护工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放射科专业基地细则与入轮转科室教育指南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放射科专业基地细则一、基本条件(一)所在医院基本条件L应为各相关三级学科齐全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依法取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放射诊疗许可证》。
2.总床位不少于800张,年门诊量不少于750000人次,年急诊量不少于25000人次。
(二)放射科专业基地基本条件1.科室规模放射科影像年检查数量(包括门诊、急诊、住院病人)不少于75000例次,具体要求如下。
(1)普通X线年检查数量不少于35000例次。
(2)CT年检查数量不少于40000例次,且CT图像后处理不少于1200例次。
(3)M R年检查数量不少于12000例次。
(4)介入诊断和治疗年检查数量不少于500例次。
(5)X线造影年检查数量不少于500例次。
2.诊疗疾病范围放射科应按人体解剖系统设置亚专业组或按影像设备分类开展临床与教学工作。
亚专业组设置包括胸部影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等)、腹部影像(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神经头颈影像(中枢神经系统、头颈及五官)、骨骼肌肉系统、介入放射治疗等。
按影像设备分类包括X线诊断、X线造影、CT诊断、MR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o(1)影像诊断的疾病种类和例数要求,见表1。
表1疾病种类与例数要求疾病种类最低年完成例次神经系统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等GO颅内肿痛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转移痛•神经鞘瘤等50颅脑外伤脑挫裂伤.各种颅内出血,等so颅内感染脑脓肿•脑囊虫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等35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等IO椎管内肿瘤脊膜瘤•神经鞘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35头颈五官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喉癌等5θ中耳乳突病变急慢性中耳乳突炎•外伤35鼻窦病变炎症•肿瘤等35眼眶病变外伤.眶内常见肿瘤•等15呼吸系统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CCOVlD-19等)*5市60脓肿♦肺结核♦等肺内肿瘤肺癌*错构瘤”硬化性肺泡细胞瘤转移瘤■等60弥漫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肺泡蛋白沉积症等T5气道病变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异物.COPD等35纵隔病变胸内甲状腺•胸腺瘤.淋巴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 20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气胸•液气胸•等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
1
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一)放射科医师必须经过上岗前教育、技能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工作。
(二)放射科医师应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医院规定的作
息时间,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岗位。不得擅自调班、私自请他人代
班。
(三)认真履行《长沙市口腔医院放射科医师管理制度》。如有违反规章制度
者,医务科将按其处罚规定执行。
(四)放射科医师按计划轮转科室,必须凭医务科开出的转科通知单到下一个科
室报到,各科室不得自行接收住院医师到科培训,否则不予认定。
(五)请病假、事假超过两周者,应延长该科室轮转一个月,未完成该科室轮转
计划者不能出科,应继续该科室轮转一个周期。
(六)放射科医师在培训期间应按《长沙市口腔医院放射科医师管理规定》规
定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每年不得少于12个学分。
(七)放射科医师不得在三年培训期间无故辞职,因故需提前终止培训者,须提
前30天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办理离院手续。终止培训生效之前仍然应当坚守
岗位、尽职尽责。
二、放射科医师规范化管理制度
(一)培训内容
word
2
1、放射科医师培训模式放射科医师培训时间为3个月,第一阶段为通科轮转
1个月,主要在二级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进行轮转。第二阶段为专科培训1个月,
在三级学科进行培养达到低年资专科医师水平。
2、放射科医师培训目标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使受训
者在完成培训后达到低年资主治医师水平。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相关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二级学科知识,了解国内外相
关三级学科的新进展并能运用于实际工作。
(2)有本专业三级学科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
握本专业三级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专业三级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
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3)初步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
文。
(4)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三级学科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
力。
(5)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培训要求
1、综合素质要求(1)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
度。(2)“关怀服务”的职业理念和优良的医德医风。(3)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4)
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2、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要求依照各二级学科的《培训大纲》要求执行。
word
3
3、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要求系统、认真地阅读各学科指定的外文专著和有
关文献、专业杂志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4、科研能力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第一阶段应完成至少一
篇文献、综述或个案分析报告。第二阶段的学术论文要求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若申
请临床学位,参照临床学位授予标准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的申报。三、放射科医师规
范化医疗管理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技术组长等人组成的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有效的
保证放射影像质控标准的实施。
2.放射影像诊断报告一律实行上级医生审核双签名制,从而保证诊断报告无缺
陷,无漏诊。
3.科室从事放射诊断的医师,人人参与环节质控,医师之间的放射诊断实行互
控,不断加强质控意识,摸索质控经验。
4.开展了病例追踪制度及对影像诊断阳性的病例密切追踪其手术和病理切片
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5.坚持了疑难病读片早会,每周一、三、五早上读片30-60分钟,确保诊断符
合率的提高。
6.实行主管技师负责,进行评片制度。
7.进修医师实行了导师负责制。
8.实施每月请临床专家教授到放射科反馈性指导交流放射诊断和放射技术工
作制度,为环节质控提供了保障,影像学科三名科主任每月下临床科室查房一次,结
word
4
合会诊,传递放射影像信息,指导正确运用医学影像检查方法,从而加强团队合作,促
进竞争和合作的和谐,使我科甲片率达60-80%,废片率在1%以下,诊断符合率达95%
以上,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放射科交接班制度 1.值班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2. 热情地
为病人服务,出色完成医疗任务。
3. 保持科内通讯联系通畅,负责接待来科寻求就医的来访者。
4. 负责关好科室的门窗,确保科室财产的安全,科室财产丢失,严格追究其值
班者的责任。
5. 值班员遇到突发事件、或疑难病例,立即报告科主任、院总值班或保卫科,
请求援助。
6. 值班人员每天提前10分钟到达科室,进行交接班。
(三)医患沟通制度
1.接待患者要文明礼貌、态度和蔼、微笑服务,认真听取患
者提问,拒绝生、冷、硬、推现象,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2. 检查前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及有关准备工作,加强对患者的防护意识,尽可
能的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肺配合,检查前后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
3. 对危重患者。应该设立绿色通道,尽快检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患者提供
诊断结果,候诊患者多时需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4.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保管好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以免丢失。
word
5
5. 于不能接受相关检查的患者,比如孕妇、过敏患者等要积极与之沟通,说明
不能检查的原因。
6. 告知患者取得放射影像检查结果及照片的时间及地点。
(四)医德医风要求
1.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己任,实行人文关怀,热爱本职,认真工作,认真执
行各项规章制度,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献身人民的卫生事业。
2.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
等都应一视同仁。
3.认真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同级医师要相互尊重、互相学习、相互支持、尊
重上级医师,虚心学习服从指导。
4.坚持医疗原则,自觉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不开人情方、
假诊断证明,不谎报数据,不剽窃他人的成果,不弄虚作假,出现差错事故及时
向上级汇报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5.对需重照的病人应慎重选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