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中职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职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思考


2 1年 第 1期 ( 第 18 ) 0 1 2 总 6期
● 一 … ● ●.… I … . _ ● … …
关于 中职 学校培养 “ 高技 能人才” 的几点思考
陈 静 郭正银
十堰 4 20 400 十 堰职 业技 术 ( 团 )学校 ,湖 北 集
摘 要
随着 市场 经 济 的深 入 , 高技 能人 才供 不应 求 , 受世俗 观 念 、 但 高校 扩招 等 因素 的影 响 , 业教 育举 步 职
点, 关心对 方、 善于倾 听、 学会微 笑 。《 小提琴 的力量》 那位 身 患绝症 的女孩 , 她甜甜 的微笑 和纯真 善 良, 震 颤 了两 位迷 用 “
途 少年 的心弦 , 让他 们重 树命运 的信念” 。这 告诉我们 , 犯 对 有 错误 的人 , 我们 要有 一颗 宽容的心 , 一个 微笑 , 一句美丽 的
要 有遭 受挫折 的心理准 备 , 不能 以“ 新人 ” 为由为 自己开脱 , 要
学会承 担责任 。
难道 中职 生真 的就是 弱者 吗 ?不是 !据有 关报 道 , 德 在 国和 日本等 科技 水平 和制造 业 水平 高度发 达 的 国家 , 中等 读 职 业 技工 学 校 的学 生 中有 许 多是 大学 教 授或 专 家 的子 女 。
近 十几 年来 , 随着 高校扩 招 以及用 人单 位“ 唯学 历” 现象 的 出现 , 导致 中职 学 校招 生 举步 维 艰 , 源质 量 严重 下滑 。 生
在 人 们 的观 念 中 , 中职 生是 应试 教 育 的失败 者 , 是校 园生 活
的失 落者 , 是厌 学 、 自卑 、 为 习惯 差 、 庭 经济 困难 的弱 势 行 家 群体, 社会 评 价较低 , 中职 生 自我认 同感弱 , 体呈 现 出一种 整

关于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2 .兰州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甘肃 兰州 70 0 ) 300 摘 要 实施 “ 质量工程” ,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树立科 学质量观 ,明确人才培养 目 ,精心制 标 定培 养方案 ;加 强教 师队伍建 设 ,形成 一 支高水 平的教 学 团队 ;强化 实践教 学环 节 ,加 强科研 训 练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特 色专业建设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 词 质量 工程 ;培 养 方案 ;教 学 团队 ; 实践教 学 ;特 色专业 中图分类 号 G 4 61 文献标 识码 A
a d atan n ln b d lb r tl . e o d t eef c ie me s r ss o l e t k n t t n t e e f c n i i g p a e ma e ea o aey S c n , h f t a u e h u d b a e sr g h n t — r e v o e h a t a c n t c in i r e o m a h g l q a i e a u t a T i e m o s u t n o d r o fr ih y u l d fc l t m. h r t e p o e so r c ie e u ai n r o t i f ye d, h r c s f a t d c t p c o
mo e o n v tv a e tb x l r d d fino aie tln e e p o e .
Ke rs rjc o i e d ct nq a t;t iigpa ;fc l a ywod :po t f g r u a o uly r nn ln a u yt m;pat ee uai ;se e hh e i i a t e rci d ct n p— c o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

当前 , 社 会正 处于发展 变革 时期 , 作 为 高等教育 ~个 重 来说 , 更具 有特 殊 的意义 。 通 过创 新人 才培养 模式 , 借助 教 高职 教 育也 正 顺应 这 一潮流 快 速 发展 , 发 学、 社 会 实践 、 校 园文 化建 设 、 社 团活动 等途 径 对高职 院校 展 的同时带来 的是前所 未有 的机 遇与挑 战。 在 此背 景下 , 教 的学 生进 行有 针 对性 的教 育培 训 , 帮助 学生 建 立 良好 的 学 育部 在 《 关于 以就业 为导 向深化 高等职业 教育 改革 的若干 习习惯 ,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生活 规 律 , 不 断 提高 学 生 的 综 合 意见》 ( 教高 【 2 0 0 4 1 1号 ) 中明确 指 出 : “ 高职 院校 办 学最根 本 素质 , 使他 们 成 为具 有 独 立生 活 技 能 的大 学 生 , 进 而 使学 的标 准是 要培养 出受社 会欢迎 的各 类高质 量人 才。高 等职 生适应 社会 对 高职 毕 业生 的职业 素质 需要 。 业 院校 都 应立足 高等职 业教 育领域 , 以鲜 明 的办 学特 色、 过 2 . 2 与 实践相 结合 , 培养 学生创 新 能力。从 总体来 看 , 硬 的人 才培 养质量和 较 高 的毕业 生就 业率 赢得社 会 的认可 高职 院校 的学 生普 遍缺 乏创 新 意识 ,并且 在 分析 问题 、 解 和 尊重。” 与此 同时 , 备受关注 的《 国 家中长期教 育改 革和 发 决 问题 方面 的 能力 有待 进一 步提 高。为 了使 高职 毕业 生与 展规 划纲 要( 2 0 1 0 — 2 0 2 0 ) 》 也于 2 0 1 0年 7月 2 9 日正式 发 我们需要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 : ① 扎实的 布。 纲 要的核 心提 出要创 新人 才培养模 式 , 这 既是适应 国家 社会需求相对接 , ② 培养学 生 的主体 意识 和社会 发展 的需要 , 也 是遵循教 育规律 和人 才成长规律 。 为 专业 知 识是提 高创 新 能力 的基 础 。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国家、企业或组织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竞争力起到关键作用。

以下是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才素质1.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2.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水平。

3.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

二、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1. 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避免人才流失。

2. 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机制,激励人才不断提升自己。

3.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三、加强人才引进和留住工作1. 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到本国或本企业工作。

2. 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福利,留住优秀人才。

3.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吸引国际人才为本国发展贡献力量。

四、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1.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3.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

五、加强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1.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以能力为核心评价标准。

2. 提供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建立健全的职称评审制度,提供晋升渠道和机会。

六、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1. 鼓励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

2. 建立人才库和人才信息交流平台,方便人才的互动和合作。

3. 加强国际间的人才交流,吸引国际优秀人才为本国发展贡献力量。

七、关注青年人才培养1. 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

2. 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

3. 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关怀和培养,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以上是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进留住人才、构建创新型培养体系、加强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关注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企业或组织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对我院人才培养总体策略的几点思考

对我院人才培养总体策略的几点思考
近现 代教 育都 根 本 地 依 赖于 “ 整 教 同 也 有 不 同 。 职 业 精 英 ” 具 备 的素 质 主 多 数 个性 非常 鲜 明 , 我 ” 成分 很 多 , 他 育 者 ” “ 教 育者 ” 心 发 展 的 认 定 或 假 “ 所 “ 的 对 对 受 身 要 是 专 业 能 力 强 ; 诚 度 高 ; 较 强 的 执 人 的 包 容 性 不 够 , 而 在 人 际关 系 的 处 理 设 , 赖 于 前 者 对 于 后 者 的 “ 定 ” “ 忠 有 从 依 预 和 算 并 由于 生 活 和 工作 计 ” 行 、 作 和分 析 及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 于 处 上 会 显得 有些 生 硬 。 且 , 协 善 理 人 际 关 系 。 企 业 家 ” 具 备 的 素 质 主 要 经 验 的缺 乏 , 面 对 问题 、 力 和 挫 折 的时 “ 所 在 压 很 多学校 也宣称 和强调 以学生 为本 , 是敏 锐 的 洞察 力 ; 有 冒险 精 神 ; 于 承 担 候 也 经 常 显 得 不 知 所 措 。 此 在 对 学 生 进 维 护学 生 的 切 身 利 益 , 心 学 生 的 生活 、 富 敢 因 关 学 责任和风 险 , 于变革 ; 社会责任 感。 勇 有 基 行 情 商 教 育 的 同 时 , 们 不 要 忘 记 情 商 教 习 等 。 而 笔 者 认 为 , 了 这 些 , 为 教 育 我 然 除 作 于 上 述 分 析 , 们 在 制 定 具 体 人 才 培 养 方 育 对 辅 导 员这 支 特 殊 的 队 伍 同 样 重 要 。 我 工 作 者 的我 们 还 应 该 思 考 这 些 问 题 : 们 我 案 的 时 候 就应 该把 这 些 素 质 能 力 作 为 对 学 2 2 “ 思维 ”培 养 . 宏 所做的所谓的“ 改革 ” 没 有 真 正 考虑 到 学 有 生培养的 重点 。 “ 思维 ” 宏 的概 念 首 次 由 中 国科 学 院 院 生 作 为 一 个 “ ” 需 求 ? 们 应 该 或 者 能 人 的 我 士 、 中科 技 大 学 校 长 李 培根 教授 提 出 。 华 李 够 通过 何 种 方 式 让学 生 真 正 成 为其 自 己 , “ 是 重 并 主动 发 展 其 自己 ? 们 有 没 有 找 到 改 革 我 2 人才培 养过程 中不 应忽视 的问题 培 根 院 士 认 为 , 宏思 维 ” 对 宏 观 问题 、 2 1情 商培 养 . 大 问 题 、 体 联 系 上 的 训 练 和 思 考 , 宏 思 的根 本 , 就 是 灵魂 所 在 ? 整 “ 也 情 商(moin lu t n , E t aQ oi t简称E ) o e Q 包含 维 ” 现 宇 宙 观 、 法观 、 民 意 识 、 会 责 体 方 公 社 想 一 想 古 之 教 育 , 魂 隐 约 可 现 。 子 其 孔 五 种 方 面 的 能 力 : 识 自身 情 绪 的 能 力 ; 认 妥 任 感 、 伟 目标 , 至 情 商 , 本 质 是 适 应 的 “ 教 无 类 ” “ 宏 甚 其 有 和 因材 施 教 ” 苏 格拉 底 的 , 善管理情绪的能力 ; 自我 激 励 的 能 力 , 认识 目标 需 求 。 “ 德 即知 识 ” “ 格拉 底 方 法 ” 都 表 现 美 及 苏 , 他人情绪的能力 ; 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管 对 传 统 大 学 在 专 业 教 育 中 , 师 和 学 生 出他 们 对 “ ” 关 注 。 代 教 育 家杜 威 主 教 人 的 近 情 商 的 研 究 和 推 广 至 今 , 为 接 受 的 观 念 的 视 野 往 往 很 窄 , 盯 着 专 业 知识 , 乏 本 张 教 育 即 生 活 , 斯 洛 等 的 人 本 主 义 教 育 广 只 缺 马 是 : 个 人 的成 功 遵循 2 / 0 则 , 1 0 取 学 科 与 其 他 学 科 领 域 的联 系 。 创 新 型 人 观 等 , 试 图从 “ ” 深 度 去 探 讨 教 育 问 一 0 8法 a2 % 1 而 都 人 的 决 于 智 商 , 8 %由其 他 因 素 决 定 , 中 最 才 和 企 业 领 军 人 物 需 要 大 局 观 , 要 宽 阔 题 [ 然 而 , 时 教 育 中的 某些 盲 目 引进 、 而 0 其 需 4 】 。 现 盲 重 要 的 就 是 情 商 …。 的 视 野 , 要 高 瞻远 瞩 , 要 将 专 业 与 其 他 目跟 风 、 目扩 张 问题 让 人 们 逐 渐 淡 忘 了 需 需 盲 2 1 1情 商 培 养 的 长 期 性 、 统 性 、 .. 系 贯 知 识 领 域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 至 与 社 会 和 对 “ ” 身 的 关 注 , 使 部 分 教 育工 作者 甚 人 本 致 穿 性 人 类 的 重 大 问题 联 系在 一 起 。 恰 恰 是 “ 这 宏 也 逐 渐 淡 忘 了 “ 师 是 人 类 灵 魂 的 i 程 教 目前 , 已经 有 部 分 高 等 学 校 认 识 到 情 思 维 ” 能 力 。 “ 思 维 ” 正是 学 院 培 养 师 ” 而 只 是 充 当 了 “ 艺传 授 者 ” 角 色 。 的 而 宏 也 , 技 的 商 教 育 的 重 要性 , 开 设 了相 应 的 课 程 。 并 但 “ 业 精英 ” “ 业 家 ” 不 可少 的 能 力 之 因 此 , 样 让 教 育 回 归 , 职 和 企 必 怎 发现 和 解 决 改 革之 是 笔 者 发 现 这 些 课程 的 开 设有 如下 共性 : 根 本 , 有 待 研 究 和 解 决 的重 要 问题 。 是 是 周 期 很 短 , 往 只 作 为选 修 课 程 中 的 往 “ 思 维 ” 人 才 培 养 总 体 策 略 的 启 宏 对 中 国 工 程 院 院 士 李 培 根 教 授 曾 经 提

关于提高学历教育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学历教育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程学思 维过 程 ;2 、对人类行 为的理解 ;3 、创造 性的培养 。 西点的人才 培养模 式无疑 是非常成 功 的 ,经 统计 ,二次世 界大战期 间 ,美军地 面部 队高级指 挥官 中的 5 %是西点毕 5 业生 ,其 中三位 最高 司令 全部来 自西 点- !更 不用 说西点 4 J 毕业生在美 国军界 以外 的影 响 了,可 以说是 一所名 将和名 人 辈出的军事 院校 。
第3 2卷第 2 期 20 年 6 09 月
高 等教 育研 究学报
Ju o ma o g e d c t n R s a c l fHi h rE u a i e e r h o
V0 . 132. No. 2
J n2 0 u .0 9
D I 0 36 /.s . 7 - 7 . 0 . .2 O :1 . 9 jin 1 28 42 90 08 9 s 6 8 0 2
点的 “ 专业课程 ” 。第二个特 征是 为学员提供他们所选 修的 研究领域 或专长 学科。所 有学 员完成 课程后 ,将 获得理学 学士学位。在培养模式上西点尤 为重视 的三个方 面 :1 、工
发展思路决定 了 :任职教 育将成 为军 队院校教 育体 系结 构 的主体 ,学历教 育的 发展空 间受 限是不可避 免 的,根据 要 求 ,专业技术生长 干部在 不久 的将来 也要全 部 实行 “ 训 合 分流 ” 。随着 “ 合训分流 ”组训方式改革 范围的扩大 ,对 院 校任务分工进一 步优化 ,不再 担负 学历教 育任务 的 院校 将 被改造转型和重新 定位 ,逐 步实现 我军 院校 学历教 育与 任 [ 收稿 日期] 20 .5l 0 9 一8 0
否意味着学历 教育 的地位 下降 ,如果并 非如此 ,那 么学 历 教育院校又应当如何 紧跟 形势 的变化 ,走 出提高人 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创新 型人才 应 具备 良好 的全 面素 质、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以及创 新精神 时也跟军队人才建 设提 出了要求 。科学分析创新型人才培 养存在 的问题 ,提 创新 型人才培养 的 对策 ,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


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 存 在 的 问题
从 教 育 思 想 和 教 育 理 念 上看 , 创 新型 人才培 养 还是 受传统 院校教育 理念 的束缚 ,强 调培 养人才 的服务 型 和 工具 型 的特 点 ,忽视 了培 养人才 的 独立 品格 ,忽视 了培养 人才 的创新 能 力 ,导致 院饺 培养 的人 才素质 降低 , 滞 后 于 部 队教 育 洲练 的 需 要 。 从 培 养 模 式 干 专 业 口径 情 况 上 ¨ 看 ,人才的培 养还是受传统院校教育培 养模式影响,过于注重对学科知识 的学 习,而缺乏对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缺 乏学科专业总体 规划 ,学科专业 的数量 偏多 ,专业口径偏窄 ;学科专业设置不 尽 合理,学科问的交流与渗透不够 ,学 科群优势难以发挥 ;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总体不高,学科 带头人不足,创新意识 和 创 新 能 力较 弱 ;学 科 专 业 设 置 的更新 速度慢,研 究方向比较陈 旧,缺乏前瞻 性,与部队训练存在脱节 ,不适应创新 型 人 才 培养 的要 求 。 从 教学体 系和 教学 内容上 看 ,教 学体系与教育需求不完全适应 ,教学内 容划分过细 ,各 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过 分 强调 各 自的系统 性 、完整 性和独 立 性 ,而忽视了人才培养过程的完整性以 及 不 同 学科 之 问 的交 叉 和 融合 。
HkS默b d &与 Ao r嗣由 出 m 业a r
专 家视 点
创 新型人 才培 养 的几 点 思考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跨境电商人才,校企合作模式成为一种新的培养方式。

以下是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思考。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侧重实践能力培养。

跨境电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将学生送入企业,亲身参与到跨境电商项目中去,通过实践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

跨境电商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等。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将多个学科融入到培养计划中,通过多学科的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与企业的密切合作。

校企合作模式的关键在于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只有建立了稳固的合作机制,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

在培养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出更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培养跨境思维和国际化视野。

跨境电商的本质是国际贸易,因此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跨境思维和国际化视野。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引入国际化课程,提供国际化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境思维。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及培养跨境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等方式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跨境电商人才。

这不仅有助于满足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需求,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Z01114186李雷
摘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从开启启发性的教学模式、摒弃文
理不相通的理念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高等院校

2012 年,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针对我国高等院校传统的教学理念和
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状况,近年来,我国对高等院
校的本科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2005年“钱学
森之问”的提出,引起了中国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反思,加快了高等
教育改革的步伐。当前,各高等院校已将培养创新型人才列入教育工作的重点,
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上还没有突破
性的进展。创新型人才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集合体,应具备主动
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对事物开展创造性思维和设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创新型人
才应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然而现有的高等院校教育理念注重
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创新能力和独立品格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强调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独立性,忽视了“教学相长”的启发式教学;在教
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强调专业的独立性,忽视了“文理兼顾”的重要性;在教师
队伍建设上强调教师的“教学型”和“科研型”,忽视了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
1 开启启发性的教学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教师都秉承着“传道、授业、
解惑”的责任,这种责任促使教师在心态上无法和学生处于同一层面,导致教师
难以将一些有争议的内容或最新的未成熟的内容搬到课堂上引发学生的讨论,而
只是将一些最为成熟的范式灌输给学生。学生在长期的“权威性”的授课内容下,
逐渐丧失了对内容的怀疑和思考的兴趣,被动地全盘接收,长此以往,形成了教
师单纯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收的局面,学习的过程变成重复的“模仿——记忆
——被动接受”的过程。据统计,幼儿园的孩子提问率是最高的,而小学生举手
提问的积极性要比初中生高,初中生的积极性又比高中生高,难道真是随着学历
的提高问题变少了吗?显然不是,理论上讲,接触新知识的面越广将导致问题越
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长期的“潜消默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
师等同于权威”的思维定式,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不利于创
新思维的开发。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前提下,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着力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尽可能地提供有争议的相关话题和不太成熟的前
沿知识供学生去思考和讨论,调动学生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本质。中国高等院校
应提高以研讨和辩论为主要内容的授课比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据调
查,在我国高等院校授课比例中,以研究交流或辩论为内容的课程比重连美国高
校的1/3 都不到。因此,相对于美国先进的教学模式,我国高等院校应尽快地
建立起促进师生良性互动交流的平台,营造一种自由而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创新
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钱,不如
授人以“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钱,不如授人以“技”;授
人以技,不如授人以“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一些基础知识被动地
输送给学生,重点应该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就在身边,关键是怎样
获取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开启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
力和人际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文化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摒弃文理不相通的理念

2010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北京大学一位学生有关如何理解钱学
森关于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上谈到,“钱老建议:一是要让
学生去想去做那些前人没有想过和做过的事情,没有创新,就不会成为杰出人才;
二是学文科的要懂一些理工知识,学理工的要学一点文史知识。”钱老的第二点
建议突出了文理兼通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
文理不相通是我国教育理念上长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技能教育背景下容易
犯的一个弊病。当前中国的教育在中学阶段就过早地实行文、理分科,而在大学
阶段又过于侧重专业的教育,强调学科的分门别类,忽视了学科综合和学科交叉
衍生的新课题。尤其是文理工科的鸿沟鲜明,造成文科专业的学生缺乏基本的科
技常识和动手能力,而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也缺乏基本的文艺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修
养。显然,这种“半生不熟”的人才很难成为大师,也不符合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古今中外许多大科学家、大学者都是文理兼修的典范:远如东汉的张衡,不仅是
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的大科学家,又是能写出《二京赋》的大文学家;诺贝尔
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美术创作方面也颇有造诣。这些例子都说明科学
和艺术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文科的学者学习科技有助于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而理科的学者学习文艺,有助于灵感的涌现。人类的创造力
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文理兼修有助于突破创造的瓶颈,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 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行业尤其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而高等院校的
教师在这一任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学与科研,但由
于我国当前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使得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在收入分配上存在严
重的偏差,又由于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许多高校教师很难
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盲目的追求科研,追求论文和项目,造成了大部分高校
重科研而轻视教学的现象,一些高水平的大学甚至出现了教授不愿意上讲台的情
况,这种浮躁的科研和教学态度直接导致了教学水平的下滑和低水平研究的重复
泛滥,难以出现开创性的创新成果。就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而言,大部分教师都
认为两者是独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性质。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教
学任务又较重的教师,一方面抱怨现行教育体制对教学工作的不公平对待,另一
方面又对科研具有强大的畏难情绪,认为科研是一项神秘而又艰难的工作,忽视
了科研是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我的工具。一部分教师热衷于教学工作,热衷于对
教育工作的奉献,对科研提不起兴趣,忽视了科研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还有一
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年轻的高学历教师,对科研工作具有极大的热情,而对教学
工作兴趣不高,不可否认,这中间确实存在部分教师对科学研究具有天然的兴趣,
但大部分教师都企图通过科研的途径获得名与利,只要科研工作顺利,那么科研
成果所获得的将远超单纯从事教学的收益,但这些教师忽视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尽
的职责,触及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底线。
当前,部分高等院校也认识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相关
的强制措施,如强制要求教授每年度的授课量,讲师及以下职称者专门从事科研,
不得上讲台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等院校正初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人才培养
上来,只有正确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用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让
学生参与科研,让科研启发和激励学生,做到教学与科研并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
教学质量,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
4 结语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是
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如何正确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亟待
解决的问题,笔者基于我国高等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积累的经验并结合在教
学科研工作中对人才培养的体会,从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总而言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是一
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高等院校的不懈努力,在实践
中完善。
参考文献:
[1] 吴硕贤.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关于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J].科学与社会, 2012,2(2):6~42.
[2] 赵兴秀,何义国,吴华昌,等. 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
式探索[J].广州化工, 2012, 40(3):131~132.
[3] 涂铭旌,唐英,张进,等.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方法及路径(一)
[J].西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4):1~5.
[4] 常秀娟.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2(3):8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