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矿尘防治
矿尘防治与事故处理

矿尘防治与事故处理一、矿尘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矿尘矿井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微小煤岩颗粒, 都叫做矿尘。
矿尘分煤尘和岩尘两种。
煤尘中主要含固定碳、可燃物;而岩尘中不含固定碳和可燃物, 有些岩尘中含二氧化硅(SiO2), 当含水量游离的SiO2含量超过10%时称为矿尘。
矿尘的颗粒很小, 它的直径常用微米来表示:1微米=1/1000毫米=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0~1/80煤粒粒径如大于1毫米一般不能参与爆炸, 因此, 粒径在1毫米以下的煤粒叫煤尘;岩粒粒径如大于5微米尘粒就很难进入人体肺内, 因此粒径在5微米以下的岩粒叫岩尘。
2.矿尘的存在状态按照粉尘的可见程度和沉降状态, 可把粉尘分为三类:一是粒度大于10微米的粉尘, 在强光下肉眼可以看风, 在静止的空气中会快速沉降;二是粒度在~10微米的粉尘, 在静止的空气中能等速政党沉;三是粒度小于微米的粉尘, 在空气中不会沉降而长期悬浮, 把浮游于空气中的矿尘, 简称为浮尘。
因自重而沉积下来的矿尘, 简称为积尘。
但是浮尘和落尘的存在状态也不是绝对不变的, 浮尘受自重作用可以逐渐沉降下来变成落尘;而落尘受到外界的动力, 又可再次飞扬成为浮尘, 因此, 浮尘在空气中飞扬的时间受粒度、比重、风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矿尘的产生及影响因素1.凡在生产过程中因破碎或震动煤岩所生产的矿尘叫次生矿尘[采煤、放顶、打眼、爆破、装煤(碳)等工序生成的矿尘最多)。
2.把煤岩层受地质构造运动或受支承压力作用而产生的矿尘叫做原生矿尘。
(在断层、褶曲等地质破坏带或煤层的节理发育、结构疏松、煤层干燥等情况, 原生矿尘量就大)在矿井粉尘中, 大部分矿尘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而原生矿尘是次要的。
矿尘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1.自然条件(1)地质构造情况: 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曲发育, 受地质构造运动破坏强烈地区, 开采时矿尘产生量较大, 反之则较小。
(2)煤层的赋存条件:在同样技术条件下, 开采薄煤层比开采原煤层矿尘产生量要大, 因为在同样的钻眼爆破、装载运输条件下薄煤层工作空间较小, 开采缓倾斜煤层比开采急倾斜煤层矿尘产生量小。
煤矿粉尘防治措施

煤矿粉尘防治措施第一篇:煤矿粉尘防治措施xxxxxxx煤矿煤矿职业性粉尘防止措施2016年1月煤矿职业性粉尘防止措施第1条进风井口必须布置在粉尘、有害和高温气体不能侵入的地方。
进风井口50米范围内必须卫生良好,无杂物积尘。
第2条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
每一生产水平至少配备一台洒水车,洒水车必须正常使用,并有记录可查。
皮带斜井必须使用常开侧喷雾或地喷雾,大巷及采区进风石门安设自动水幕,正常使用。
第3条井下所有煤仓、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有涌水的煤仓、溜煤眼,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闸板必须关闭,并设置引水管。
3T矿车卸载点必须安设自动喷雾装置。
第4条采掘作业规程必须有综合防尘规定,对防尘系统及防尘设施、洒水防尘时间做出具体要求。
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有完善的防尘系统和防尘设施。
第5条采掘、运输各产尘点,应遵守防尘制度,使用好防尘设施,并进行粉尘治理创新,逐步降低产尘量和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超标准情况纳入质量标准化考核。
第6条坚持湿式打眼,井下所有地点严禁干打眼(粉尘和煤粉量监测眼除外)。
所有地点应采用风钻或风煤钻打眼,严禁使用电煤钻打眼。
第7条井下爆破必须使用水炮泥,每支水炮泥必须灌满水,爆破前后必须洒水灭尘、开启水幕。
放炮撤人时,由安监员负责检查并开启所有水幕,否则对安监员按违章处理。
第8条锚喷作业要实行潮料喷浆,坚持使用除尘风机和个体防尘保护。
第9条炮采工作面、机采工作面炮采段、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爆破前和综掘工作面割煤前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水。
1、在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打爆破孔前,必须先打注水眼,使用快速封孔器进行注水。
要求每次打孔4个,并联合注水。
注水眼深度比炮眼深0.2米,注水直至孔周围炮眼出水为止。
2、煤巷、半煤巷综掘工作面在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后,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水。
要求每次打孔4个,并联合注水。
注水眼深度比循环进度深0.2米,直至注水孔周围煤壁出水后方可开始割煤。
2011年综合防尘措施_88

旺岭煤矿综合防尘措施煤矿生产过程中采、掘、装、运等各个生产环节都有大量粉尘产生,要把空气中的含尘浓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以内,必须同时采取多种防尘措施。
较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尘八字措施:风(通风除尘)、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护(个体防护)、革(技术革新)、管(科学管理)、教(宣传教育)、查(定期检查)煤矿矿井综合防尘措施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矿井综合防尘的规定,为消除粉尘危害,防止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防尘措施。
一、成立防尘组织机构组长:安海副组长:靳立全、李永成员:赵业山、徐波、肖光生、徐加坤、刘灿忠(一)、责任划分1、按标准要求设置好防尘设施。
采煤、机电、掘进等各部门都要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对粉尘防治工作负责。
重点是:各部门必须管好、用好其管辖区内的防尘设施。
2、①井下各地点的防尘、防爆设施的设置、挪移、维修等工作由通风队负责。
各地点防尘设施的使用由其责任区队组负责,并附有看护责任。
②当各地点的防尘设施(如:供水管路及三通、闸阀、连接过道的软管等)需要更换或出现故障及其他原因致使防尘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负责使用的作业人员必须及时通知矿调度室或通风队。
③当供水水压、流量不稳定或水压、流量不符合要求时,由通风队负责调整水压和流量。
④井下各采掘、喷浆、巷修和其它作业地点供水防尘管路及其附属的闸阀、三通的延接和安设由通风队负责。
⑤井下所有地点的防尘设施由通风队防尘工定期进行巡回检查维护,采掘地点每圆班不少于一次,行人较少的巷道每星期不少于两次。
⑥粉尘防治责任区的划分(冲刷巷道的具体使用)各采面(即进风侧20米和回风侧120米范围内)和各掘进工作面从局扇住里的煤尘清洗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定期进行洗(扫)尘,由各采掘队队长负责,生产矿井将煤尘管理和洗尘安全措施编入作业规程中,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减少和降低产尘量。
1、采煤工作面:⑴、回风巷超前支护20m至工作面,前顺槽至工作面范围的防治粉尘工作由采煤队负责。
矿尘的防治技术

矿尘的防治技术矿尘是指在矿山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灰尘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包括细小的颗粒物、气溶胶、颗粒物,以及氧化物、硫化物和烟囱气体等促进空气污染的物质。
矿尘会对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因此,在矿山的开采、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有必要采取高效的矿尘防治技术,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和人的伤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矿尘防治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技术防治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矿尘产生的数量和影响,并有助于提高工作场所的清洁程度和空气质量。
一、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减少矿尘的产生和扩散。
在矿山环境中,物理防治技术包括以下方法:(1)覆盖:覆盖是一种常用的矿尘防治技术,可将周围的表面覆盖在工作地点上,遮光遮尘、防止矿尘直接扩散。
例如,可使用帆布、塑料薄膜、砂袋等材料进行覆盖。
(2)喷淋:喷淋技术是喷水或其他液体来清洗矿山表面,确保表面湿润,防止矿尘扩散的工艺。
这个方法在矿山中较为常用,可以使用水泵或自动雾化喷淋设备进行。
(3)吸尘器:使用吸尘器设备可以将表面的矿尘收集起来,减少矿尘扩散的影响。
二、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通过化学方法减少矿尘的扩散。
在矿山环境中,化学防治技术包括以下方法:(1)湿式除尘:湿式除尘是一种将水喷洒到矿尘中,以减少空气中矿尘颗粒的数量的方法。
喷水将矿尘吸附到水中,随后散发空气过滤器至空气中的方法来去除余留的矿尘。
(2)添加化学物质:添加一定的化学物品来固定矿尘颗粒。
化学物品可与矿尘颗粒结合,形成一种固体防护层,防止空气中的矿尘扩散。
三、技术防治技术技术防治技术是通过技术方法减少矿尘的产生。
在矿山环境中,技术防治技术包括以下方法:(1)静电筛分:静电筛分是用静电力原理将空气中的矿尘吸附到静电场中,再通过筛分方法分离固体颗粒。
静电筛分的特点是,可以将矿尘颗粒施加在特定的电场中,有效减少矿尘颗粒的数量和大小。
(2)气体脱硫:含硫矿床在采矿时容易释放较多的气体。
矿尘防治(1)

●掘进工作面产尘源
主要产尘工序有:机械破岩(煤)、装岩、
放炮、煤矸运输转载、锚喷等。
●其他产尘源:煤炭装卸点、巷道维修的锚喷
现场等。
矿尘防治(1)
三、粉尘的基本性质
●密度: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粉尘的总表面积 ●凝聚:尘粒间互相结合成一个新的大尘粒的现象。 ●附着:尘粒和其他物体结合的现象 ●湿润度:不同性质的粉尘对同一性质的液体的亲和程度。 ●自燃和爆炸性:粉尘自燃是由于粉尘氧化产生的热量不能及
▲形成“粘焦”:气煤、肥煤、焦煤等粘结 性煤尘,一旦发生爆炸,一部分煤尘会被焦化、 粘结在一起,沉积于支架或向道壁上,形成煤尘 爆炸特有的产物-粘焦。不同程度的煤尘爆炸形 成粘焦形状不一样。如下图所示:
弱爆炸
中等强度爆炸
矿尘强防治爆(1炸)
——弱爆炸:粘焦粘附在支柱两侧,迎风
侧(迎向爆源方向)较密,且多呈椭圆形。
挥发份:可燃挥发分越高,爆炸性越强 水分:水分能降低煤尘爆炸性,降低飞扬能力 灰分:吸收热量,阻挡热辐射,破坏链反应,降低 爆炸性。但挥发分大于15%的煤尘,灰分影响不大 含硫量:硫分越高,爆炸性越强。 粒度:粒度越小,爆炸性越强。粒度在(30-75μm ) 的煤尘爆炸性最强。
瓦斯含量:瓦斯存在时,煤尘爆炸下限会降低,爆 炸的浓度范围扩大 氧浓度:较高时,点燃煤尘的温度降低,爆炸的压 力升高。当氧气的浓度低于18%时,煤尘失去爆炸 性 点燃源特性:温度、能量越矿高尘,防治越(1) 容易点燃煤尘。 其它:爆炸空间形状和容积大小、有无障碍物和拐 弯、煤尘的飞扬性、风流流速等都能影响煤尘的爆 炸性
●煤尘爆炸的危害及特征
煤尘爆炸的危害性表现为对人员的伤害和设 备的破坏两方面。其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
《煤矿粉尘防治规范》

《煤矿粉尘防治规范》《煤矿安全规程》为贯彻执行《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关于粉尘危害防治的各项规定,清除井下粉尘危害,避免煤尘爆炸事故,维护员工安全健康,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防尘。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一条矿井设计和施工时,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建立完善的洒水系统,即:1.地面建设的永久池容量不小于200m3,并设置备用池,使蓄水量不小于地下连续两小时用水量。
2.防尘水管道应铺设到所有可能产生灰尘和沉积的地方,需要冲洗和喷洒水的巷道应每隔100米或50m安装一个三通阀。
3.在防尘水系统中,必须安装过滤装置,以确保水的清洁度。
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不应超过5毫克/升,粒径不应超过0.3微米,水的酸碱度应在6的范围内。
第12:《规程》条第156:条必须严格控制井下风速。
增加风量或改变通风系统时,需相应调整风速,避免煤尘飞扬,即:1、矿井内的风速应符合《规程》年第05条的规定。
在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采取煤层湿煤注水、喷煤降尘等措施后,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可适当提高风速,但不能超过5m/s。
2.当风速超过2。
工作面5m/s时,需加强煤层注水或喷雾等防尘措施。
其他巷道,在接近最高风速时也必须加强防尘措施。
第13:《规程》条第157:条在粉尘发生的地方,即: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
1、掘进工作面必须符合第《规程》第一四条的规定;在打竖井或掘进岩巷、半煤岩巷、煤巷时,必须采取湿式钻孔,清理巷道壁,并采取水炮泥、爆破喷雾、装岩(煤)水、净化通风等综合防尘措施。
2、工作面应采用煤层注水、水炮泥、喷雾、洒水或其他防尘措施。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煤层注水;3.采煤机和掘进机应安装有效的内外喷雾装置,没有喷雾装置的采煤机和掘进机不会工作。
在生产矿井中,如果采煤机和掘进机没有内喷雾装置,则必须使用外喷雾装置。
掘进机还必须采用除尘器。
新采煤机必须安装有效的内外喷雾装置;新生产的掘进机必须安装有效的外喷装置,并配备防尘装置,否则不能在工厂使用。
矿尘防治及矿井防灭火课件

三、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应采取的措施有: 应采取的措施有: 降尘、 降尘、防止煤尘引燃和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三个方 面。 1、降尘措施 (1)煤层注水(2)湿式打眼(3)水泡泥 煤层注水( 湿式打眼( (4)喷雾洒水(5)合理风速(6)冲洗煤尘 喷雾洒水( 合理风速( 2、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 ①严加明火管理②严格放炮制度③消除电气火花 严加明火管理②严格放炮制度③ ④严防摩擦火花发生⑤防止静电火源出现 严防摩擦火花发生⑤
(二)煤尘爆炸的过程
煤尘爆炸,是指空气中氧气与煤尘急剧氧化的反应, 煤尘爆炸,是指空气中氧气与煤尘急剧氧化的反应, 其过程如下: 其过程如下: (1)悬浮的煤尘在热源的作用下被干馏而生成可燃气体。 悬浮的煤尘在热源的作用下被干馏而生成可燃气体。 (2)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而燃烧。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而燃烧。 (3)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附近悬浮着的煤尘,使燃烧 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附近悬浮着的煤尘, 循环地进行下去,其反应速度越来越快, 循环地进行下去,其反应速度越来越快,通过剧烈的燃 最后形成爆炸。 烧,最后形成爆炸。
三、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3、防止瓦斯爆炸范围扩大的措施 矿井的两翼、相邻的采区、相邻的煤层、 矿井的两翼、相邻的采区、相邻的煤层、相邻的采煤 面间。煤层掘进巷道同与其相连通的巷道间, 面间。煤层掘进巷道同与其相连通的巷道间,采用独立 通风。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地点同与其相连通的巷道 通风。 必须用水棚或岩粉隔开。 间,必须用水棚或岩粉隔开。 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的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 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的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 定期撒岩粉;定期对主要大巷刷浆。 定期撒岩粉;定期对主要大巷刷浆。 矿井应每周至少检查一次煤尘隔爆设施的安设地点、 矿井应每周至少检查一次煤尘隔爆设施的安设地点、数 水量或岩粉量及其安设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量、水量或岩粉量及其安设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矿尘防治(完稿)

PPT文档演模板
矿尘防治(完稿)
三、含尘量的计量指标
1
(1) 质量法:每立方米空气所含 浮尘的毫克数,mg/m3 (2) 计数法:每立方米空气所含 浮尘的个数,个/m3 2、产尘强度 指生产过程中,采落煤中所含的粉尘量,常用的单位为g / t。 3、相对产尘强度 指每采掘1吨或1立方米矿岩所产生的矿尘量,常用的单位为mg/t或 mg/m3。 4、矿尘沉积量 单位时间在巷道表面单位面积上所沉积的矿尘量,单位为g/m2·d。
粒级的划分是根据粒度大小和测试目的确定的,我国工矿企业将 矿尘粒级划分为4级:小于2μm、2~5μm、5~10μm和大于 10μm
矿尘分散度是衡量矿尘颗粒大小构成的一个重要指标。矿尘总量 中微细颗粒多,所占比例大时,称为高分散度矿尘;反之,如果 矿尘中粗大颗粒多,所占比例大,就称作低分散度矿尘。矿尘的 分散度越高,危害性越大,而且越难捕获。
PPT文档演模板
矿尘防治(完稿)
1、尘肺类的分类
(1) 硅肺病(矽肺病),由于吸入含游离SiO2含量较高的岩尘 而引的尘肺病称为硅肺病。患者多为长期从事岩巷掘进的矿工。 (2) 煤硅肺病(煤矽肺),由于同时吸入煤尘和含游离SiO2的 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硅病肺。患者多为岩巷掘进和采煤的
(3) 煤肺病。由于大量吸入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多属煤肺病。患 者多为长期单一的在煤层中从事采掘工作的矿工。
PPT文档演模板
矿尘防治(完稿)
2、尘肺病的发病机理
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粉尘大体上经历以下四个过程: (1)在上呼吸道的咽喉、气管内,含尘气流由于沿程的惯性碰撞作用 使大于10μm的尘粒首先沉降在其内。经过鼻腔和气管粘膜分泌物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矿尘及其性质
4、矿尘的湿润性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矿尘的湿润性是指矿尘与液体亲和的能力。 亲水性矿尘:容易被水湿润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疏水性矿尘:不容易被水湿润
5、矿尘的荷电性
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 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
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咯血和行动困难。
11.2 尘肺病
2、影响尘肺病的发病因素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煤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
存在能引燃煤尘爆炸的高温热源。
我国煤尘爆炸的引燃温度在610~1050℃之间,一般为 700~800℃。煤尘爆炸的最小点火能为4.5~40mj。
11.3 煤尘爆炸及预防
三、影响煤尘爆炸的因素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矿尘的比表面积与粒度成反比,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因而这两个指标都可以用来衡量矿尘颗粒的大小。
11.1 矿尘及其性质
3、矿尘的分散度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矿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尘粒所占百分比。 分散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必修课程
矿井通风与安全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第十一章
矿山防尘
主讲教师:王洪梁 黑龙江科技大学 2013.8
11.1 矿尘及其性质
一、矿尘的产生及分类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Ventilation and S产生的各种煤、岩微
粒的总称。 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1、按矿尘粒径划分
(1)粗尘— >40μm,空气中易沉降; (2)细尘— 10 ~40μm,肉眼可见,在静止空气加速沉降;
(3)微尘—0.25~10μm,光学显微镜可见,在静止空气等
速沉降; (4)超微尘—<0.25μm,电子显微镜观察,扩散动力。
11.2 尘肺病
2、尘肺病的发病机理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粉尘大体上经历以下四个过程: (1)在上呼吸道的咽喉、气管内,含尘气流由于沿程的惯性 碰撞作用使大于10μm的尘粒首先沉降在其内。经过鼻腔和
11.1 矿尘及其性质
三、含尘量的计量指标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1、矿尘浓度
其表示方法有两种: (1)质量法:每立方米空气所含 浮尘的毫克数,mg/m3 (2)计数法:每立方米空气所含 浮尘的个数,个/m3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2) 煤硅肺病(煤矽肺),由于同时吸入煤尘和含游离 SiO2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硅病肺。患者多为 岩巷掘进和采煤的混合工种矿工。 (3) 煤肺病。由于大量吸入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多属煤肺 病。患者多为长期单一的在煤层中从事采掘工作的矿工。
(3)在下呼吸道的细小支气管内,由于支气管分支增多, 气流速度减慢,使部分2~5μm的尘粒依靠重力沉降作用 沉积下来,通过纤毛运动逐级排出体外。 (4)粒度为2μm左右的粉尘进入呼吸性支气管和肺内后, 一部分可随呼气排出体外;另一部分沉积在肺泡壁上或进 入肺内,残留在肺内的粉尘仅占总吸入量的1%~2%以下。
因空气的电离以及尘粒之间的碰撞、摩擦等作用,使尘粒带有
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是负电荷。
6、矿尘的光学特性
矿尘的光学特性包括矿尘对光的反射、吸收和透光强度等性能。
11.2 尘肺病
一、尘肺病及其发病机理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危害越大。煤矿上常见的页岩、砂岩、砾岩和石灰岩等中游 离SiO2的含量通常多在20%~50%,煤尘中的含量一般不超过
矿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其含量越高,
5%。
2、矿尘的粒度与比表面积
矿尘粒度:矿尘粒度平均直径,μm;
矿尘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矿尘的总表面积,m2/kg,cm2/g;
矿尘分散度是衡量矿尘颗粒大小构成的一个重要指标。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矿尘总量中微细颗粒多,所占比例大时,称为高分散
度矿尘;反之,如果矿尘中粗大颗粒多,所占比例大, 就称作低分散度矿尘。
矿尘的分散度越高,危害性越大,而且越难捕获。
11.2 尘肺病
(3)矿尘浓度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尘肺病的发生和进入肺部的矿尘量有直接的关系,也就 是说,尘肺的发病工令和作业场所的矿尘浓度成正比。
(4)个体方面的因素
火源,氧化过程迅速展开;
(2)当温度达到300~400℃时,煤的干馏现象急剧增强, 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
11.3 煤尘爆炸及预防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3)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在高温作用下吸收能量,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在尘粒周围形成活化中心,当活化中心的能量达到一定程 度后,链反应过程开始,游离基迅速增加,发生了尘粒的
(1)
(2)
重量百分比:各粒级重量所占总重量的百分比;
数量百分比:各粒级颗粒数所占总颗粒百分比;
粒级的划分是根据粒度大小和测试目的确定的,我国工 矿企业将矿尘粒级划分为4级: 小于2μm、2~5μm、5~10μm和大于10μm。
11.1 矿尘及其性质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闪燃;
(4)闪燃所形成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的尘粒,并使之参与链 反应,导致燃烧过程急剧地循环进行。
11.3 煤尘爆炸及预防
2、煤尘爆炸的特征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1)形成高温、高压、冲击波 (2)煤尘爆炸具有连续性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1) (2) 全尘(总粉尘):各种粒径的矿尘之和,1mm以下; 呼吸性粉尘:5μm以下。
11.1 矿尘及其性质
二、矿尘的危害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矿尘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职业病。 (2)某些矿尘(如煤尘、硫化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 (3)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使用寿命。 (4)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
11.3 煤尘爆炸及预防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4、空气中的瓦斯浓度.瓦斯参与使煤尘爆炸下限降低。瓦斯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浓度低于4%时,煤尘的爆炸下限可用下式计算: δm=kδ 式中:δm— 空气中有瓦斯时的煤尘爆炸下限,g/m3; δ— 煤尘的爆炸下限,g/m3; k— 系数,
(3)煤尘爆炸的感应期
即煤尘受热分解产生足够数量的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所需的 时间。 (4)挥发分减少或形成“粘焦” (5)产生大量的CO
11.3 煤尘爆炸及预防
二、煤尘爆炸的条件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11.2 尘肺病
二、尘肺病的发病症状及影响因素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1、尘肺病的发病症状
尘肺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
11.1 矿尘及其性质
2、按矿尘的存在状态划分
11矿山防尘 11.1矿尘及其 性质 11.2尘肺病 11.3煤尘爆炸 及预防 11.4综合防尘 (1) (2) 浮游矿尘:悬浮于矿内空气中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沉积矿尘:从矿内空气沉降下来的矿尘
3、按矿尘的粒径组成范围划分
2、产尘强度
指生产过程中,采落煤中所含的粉尘量,常用的单位为 g/t。
11.1 矿尘及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