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发展研究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研究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研究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也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知识的宝库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展开深入研究。
一、数字资源在图书馆中的重要性数字资源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其以数字形式存储、传播和利用,具有便捷、高效、节约等特点。
在图书馆中,数字资源作为传统纸质文献的重要补充,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不仅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查询,同时也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二、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协同建设是指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某一事业的发展。
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各图书馆之间可以进行协同合作,共同建设数字资源库。
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助等方式,提高数字资源库的规模和质量,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同时,协同建设也可以减少资源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开支。
三、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享数字资源的共享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对数字资源进行交流与共用。
通过数字资源共享,各图书馆可以互相借鉴、学习,提升整体数字资源的水平。
数字资源共享可以避免资源孤岛现象的发生,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为读者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四、图书馆数字资源协同建设与共享的益处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益处。
首先,可以提高数字资源库的规模和丰富度,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其次,可以减少资源重复建设,避免浪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可以提升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
最后,可以促进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五、图书馆数字资源协同建设与共享的挑战尽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有诸多益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约了协同建设与共享的实施。
其次,不同图书馆之间存在着资源差异性,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也是一个难题。
书馆的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书馆的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合作与共享,图书馆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读者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在书馆中的意义以及一些常见的合作模式和实践案例。
一、馆际合作的意义馆际合作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通过协作、合作关系来共同开展服务、资源共享和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
它能够极大地拓宽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馆际合作,图书馆可以共享彼此的馆藏资源,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
这样一来,即使自己馆藏不全,读者也能通过合作伙伴馆的资源进行查阅。
2. 扩大信息范围。
合作与共享使得读者可以获得更广泛的信息来源,不再局限于本地馆藏。
不仅可以借阅其他图书馆的藏书,还可以通过合作伙伴馆的数据库、电子期刊等获取更多的学术资料。
3. 提高服务质量。
馆际合作能够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通过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图书馆不仅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还可以共同开展培训、研讨会等专业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二、馆际合作的常见模式馆际合作有多种形式和模式,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资源条件,图书馆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方式。
1. 联系备书。
图书馆可以通过联络图书馆网络或其他渠道,向其他图书馆借阅所需图书。
这种模式适合在自身馆藏不足时,通过借阅他馆的图书来满足读者的需要。
2. 共享资源。
图书馆可以建立共享计划,共享自己的馆藏资源。
例如,可以与其他图书馆合作建立一个共享数据库平台,供彼此使用。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自馆藏资源,提供更广泛的信息资源。
3. 组织交流活动。
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交流活动来促进合作与交流。
例如,可以开展专家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与合作伙伴馆的学术交流,提高专业素养。
三、资源共享的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些国内外图书馆针对资源共享进行的一些实践案例,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价值和成效。
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
资 源 共 享 : 书 资 源 : 策 图 对
中 圈分类号 : 2 9 G5
Pign n an, i n SuZhdu
文件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6 1 4 9 ( 0 6 1一 0 5 0 17 — 8 X 20 ) ] 0 3 — 3
Di c te n L b a y Re ou c a i g a d Dev op e e s r / a g f uli s o i r r s r es Sh r n n i f el m nt M a u e / n W
r, 高校图书 馆的 文献 资源保 障质量直 接影响 着 为 原 则 的 文 献 信 息 保 障 体 系 是 高 校 图 书 馆 提 供
广 大 师 生 对 文化 的 追 求 和 科 研 的 发 展 。备 书 馆 信 息 资 源 共 享 的 最 佳模 式 , 由 于 受 传 统 的 管 理 模 式 约 束 ,学 科 分 支 越 来 越 12资源共享是数 字图书馆 的根 本使命 . 细 , 书 购 置 经 赞 很 难 满 足 H前 购 书 状 况 。 致 导
Abs r t act Thi ap anl s us e t ec s i f te o s r s r e a g e s p erm i y dic s s he n e st o h b ok e ou c s sh nn b - y t en te l ar s o unv r ies.a alz h acor h a eg iel n l nc he m u we h i br i f e ie st i n y est e f t s tatm y n at y if v ue e t — t albul— d sh n m s ume a pu o war c n e m e su e o e ie u i up an an g of d o s, nd tf r d ou t r a r t r al m u u z t al bul upan h n ft e r s r e . i d— d s ad g o h e ou c s
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2图书馆信息 资源共建 共享的问题
2 1体 制落 后 . 我 国 高 校 的 图 书 馆 管 理 体 制 上 形 成 了 区域 性 、 独 的 、 元 的 管 理 结 构 模 式 。 单 多 学 校 之 间 的 差 距 日益 拉 大 , 有 协 调 发 展 、 没 统 筹 全 部 整 体 的 运 行 , 种 问 题 严 重 的 阻 碍 这 了联 盟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 2 2建 设投 入 小 . 图书 馆 信 息联 盟 的 建 立 必 然 需 要 大 量 的 资本 , 且 具 有 一定 的风 险 。 而 比如 大 的 图
图 书 馆 论 坛
SI O &TCNLG C NE EH0O Y. E
皿圆
我 国高 校 图 书馆 信息 资 源 共 建 共 享研 究
刘 百 平 ( 南京工业职 业技术 学院 图书馆 南京 2 0 6 0 4 ) 1
摘 要 : 国高校 图书 馆信息资 源共建共 享是 图书馆现 代化建设 的重要 内容 , 我 但是 在 实际发展 中遇 到许 多问题 , 阻碍 了其可持 续发展 。 本
文在根 本上剖析这 些 问题 的原 因, 分别从机 制 , 费、 源建 设等 角度提 出 了一 些建设性 的措施 , 经 资 以此 为借鉴 。 关键词 : 信息联里 共建 共 享 制约因素 改进措施 转 变机制 人 才培 养 协调机制 全 面发展 中 图分 类 号 : 2 4 1 G 5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3 9 ( 0 0 ( ) 0 5 - 1 1 - 7 1 2 1 ) 3b 一 2 3 0 62 7 O
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第 1 期 8
收稿 日期 : 1— 5 0 2 10—8 0
我 国公共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问题研 究
任 续 池
( 中共 山西省委党校 图书馆 , 山西太原 ,30 6 0 00 )摘
要: 分析 了我 国公 共 图书馆 信息 资源共享的现状 及信 息资源建设的 意义 。 阐述 了
新推 出并广 受好评 的信 息资源共享 活动 的运 行效果 , 对我 国公共 图书馆信 息资源共 针
2 公 共 图书馆 信 息资 源 共享 的意 义
家公共 图书馆 , 奥地 利每 40 0人拥有一家公 共 图书馆 , 士每 0 瑞
30 0人 拥有一家公 共图书馆 。[ 0 1 ]
OA P C的功能包 括书 目检 索 、 分类 浏览 、 期刊 导航 、 新书通
报、 虚拟书架 、 信息发布 、 读者荐购及我的图书馆 。 原先 的电子 书 目以 T L E E N T为技术 支持 ,远远不 能满足 当今 图书馆馆际书 目
的管理与服务模 式。传统的理念及模式 阻碍了 图书馆信 息资源
共 享 的最终 目标——“ A理论 ” 5 的实现 , 所谓 “A理论” 即任 何 5 ,
用户 ( n sr在任何 时候 ( n t )任 何地点 ( nw ee , A yue) A yme 、 i A y h r)均
可 以获 得任何 图书馆 ( n ba ) A yl rr 所拥 有 的任何 信息资 源( n i y Ay rsuc ) eore 。因此我们必须开辟新的信息资源共 享模 式。
3 发 展公 共 图书 馆信 息 资源共 享 的措施
31 传统 图书馆模式 .
传统 图书馆 主要 以保 存图书 、 加藏书量 为发展 目标 , 增 形成 了“ 重藏轻用 ” 的办馆思想 , 往往把读者放在次 要位置 , 图书馆设 施 的建设也是 以更多地保存藏书 、 更好地 管理藏书为重点 , 以 所 形成 了“ 无论大小只求全 ”备 而不用” 万事不求人 ” 自我封 闭 “ “ 的
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

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作用不再局限于提供纸质图书,而是逐渐转变为提供全面的学术资源和知识服务的中心。
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意义、目标、方式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意义和目标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通过合作开展资源共享,以提高服务效能、丰富资源内容和满足用户需求。
这种合作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打破地域限制,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馆际合作的主要目标包括:1. 丰富资源内容:图书馆通过合作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源,如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获取所需信息。
2. 提高服务效能:资源共享可以帮助图书馆节约购置成本,提高图书馆的采购能力,使更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通过共享,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快速、高质量的服务,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
3. 打破地域限制:合作可以帮助图书馆跨越地域的限制,将资源和服务辐射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中,使更多的人能够受益。
二、合作方式图书馆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合作,主要包括馆际借阅、共享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等。
1. 馆际借阅:馆际借阅是指图书馆间互相借阅彼此馆藏的图书。
读者可以通过所在图书馆向合作图书馆借阅所需图书,借阅方式可以是线上申请,线下领取,也可以通过快递等方式将图书送达读者手中。
这种方式可以让读者快速获取图书馆所没有的资源,并且节省购买成本。
2. 共享图书馆:共享图书馆是一种更为深入的合作方式,多个图书馆可以形成一个网络,共享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读者在任何一个图书馆借阅图书后,可以在所有共享图书馆归还。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满足读者的需求。
3. 电子资源共享:随着电子资源的发展,图书馆之间可以通过合作购买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共享这些资源。
读者可以在任何一个合作图书馆的电脑上访问这些资源,提高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和效率。
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

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仓库和资源的集散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传递方式、资源共享和挑战与机遇三个方面来探讨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的发展。
一、传递方式图书馆文献传递方式的改变是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发展的基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文献传递由传统的纸质载体向数字化、网络化的传递方式转变。
此外,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资源。
这些新的传递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二、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的核心内容。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仓库,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源,而资源共享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用户能够共享这些资源。
目前,图书馆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采取了多种方式,例如:借阅、文献传递、合作购买、互联网资源共享等。
这些方式使得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学术研究或者个人兴趣领域得到更多更广泛的资源支持。
三、挑战与机遇虽然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版权问题是一个难题。
图书馆需要获得图书出版商的授权,才能将图书馆资源共享给用户。
其次,不同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也存在问题。
不同图书馆的资源差异大,如何实现资源共享需要解决许多技术与管理的问题。
另外,信息安全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和防止盗版成为了图书馆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首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传递方式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资源库、移动图书馆等方式,将图书馆的资源传递给更多的用户。
其次,合作与共享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如图书馆间合作购买、与在线图书馆的合作等,都将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提供更多可能性。
此外,技术的发展也为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检索方面的应用等。
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研究

管理 科学 I 1 I
我 国图书馆文津师 范大 学 管理 学 院 。 津 3 0 8 天 天 0 3 7)
摘 要: 在此对 国内外图书馆文献信 息资源共享现状进行 了分析 , 出了制约我 国图书馆文献信 息资源共享发展 的相关因素 , 找 并提 出了促进我 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策略 。 关键词: 图书馆 ; 文献信 息资源; 享 共
引言 国际合作协调系统 , Oe c s的联合计 享体 系建设的规模 , 如 pnAc s e 发展程度 、 实际应用效果及 随着社会进 人到知识经 济时代和信 息网 划很多是超越 国界的;2 以合同限制的合作系 取得 的成绩等方面上 , () 公共图书馆共享体 系发 络时代 , 信息资源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 网络技 统 ,如芝加哥的研究图书馆按合作合 同保存和 展水平远远落后 于以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高校 术的发展和其在图书馆 的成功应用使信息资源 分享资料 ;3 国家级的合作系统 ;4多校园系 图书馆为代表的一些图书情报机构。例如 二十 () () 共享成 为可能 。 面对信息资源 的重复浪费 , 文献 统 ,在这个 系统 中, 各个大学图书馆仍独立运 世纪末 ,教育部成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 信息资源共享 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西方国家 作 , 但有一个协调机构保证合作的开展 。如 O 系统 ( h a A a e i L r y& I o a o 一 C i cdm c i a n br n r tn fmi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发 h L IK和加 州州 立大 学 的 2 个 分 校 的合 Ss m, i N o 3 yt 简称 C LS , e A L)正式拉 开 了我 国高 校图 展, 已经 日 渐成熟。相比之下 , 我国图书馆的信 作。加利福尼亚图书馆 的口号是 :从一个门进 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序幕 在 C LS项 “ 早 AI 息资源共享还处在起步阶段 ,实现资源共享还 入 80 个 图书馆” 00 。 目申请立项初期 ,广东省高等教育厅就 已批准 有很多问题 尚待解决。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先进 美 国图书馆 的联盟活动一直 位于其他 国 在 中山大学设立 “ 广东省高等学 校文献保障中 经验 ,更好地实现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 家的前列 , 资源共享是联盟的动因, 经济利益是 心” 近年来 , 。 在广东高校图工委的指导下 , 广东 知共享 已经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其 驱动机制和 目的 , 资金保障是其成功的支持 省高校图书馆除 了参加 C LS项 目外 , AI 也开展 1我国 图书馆文献信 息资 源共享 的重要 条件Ⅲ 。 了地区性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包括建设 意义 2L  ̄ .2加拿 大图书馆信 息资源共 享现状 。 广东网络图书馆和广州地区高校 图书馆联盟O 1 。 随着社会经 济文化的发展 和知识社会 的 加拿大图书馆数量众多 , 类型多样 , 服务一 流。 天 津市 高 校 数字 化 图 书馆 建 设管 理 中心 在 到来 , 的信息需求不仅越来越广泛 , 用户 而且对 全国共有 30 00多个公共图书馆 ,60 多个专 20 年引进 美 国 Ss 司 的 U i m Cn 20 03 ii公 r n o o一 c 文献信息 资源的需求方式和内容也产生了根本 、 图书馆 ,5 业 2 0多个高校图书馆 , 0 9 0多个 中 s t 7 oi ra图书馆 自动化管理 系统实 现天津 l 所 7 性的变化 , 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 的特点。 然而 小学图书馆 。加拿大公共图书馆的规模 一般不 高校在同一 网络平台上的统一管理 。 n o 图 Ui r cn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的步伐却难 以满足 日益增 很大 , 有综合性 的,也有专 门为特定对象 服务 书馆 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采访 、 目、 编 流通 、 期 长的用户需求。 面对文献数量 、 知识信息的急剧 的 , 同的隶属关系 , 有不 有全国性的 , 也有省属 、 刊控 制、 管理 、 、 P C 教学参考书、 求和 报表 O A 、 请 增长和文献价格的持续上涨 , 任何一个图书馆 市属、 区属图书馆 。 书刊预约等模块 , 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进行全 对 都不可能拥有所有文献 , 尤其对于资源、 经费和 目前 , 加拿大 图书馆联 盟发展迅速 , 呈现 面细致的管理。U i r 系统数据库结构是 关 no c n 人才短缺 的图书馆更是如此。 因此, 文献信息资 出地 区性图书馆联盟和全国性图书馆联盟并存 系数 据( f m ̄ 和全文检索数据库( R ) io i nr ) B S 的组 源共享成为解决知识信息剧增 与馆藏力不足的 的局面。其中 , 大的 T eBb oet 图书 合 。在 此 基础 上 开发 了供 工作 人 员 使 用 的 加拿 h i i n e lc r 重要途径 。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不仅 馆联盟 由政府资助 , 个大学图书馆参加 。其 Wo t w 2 5 r l s和供读者使用 的 O A 检索两部分 。 ko PC 有利于优化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改 主要功能是编 目 服务、藏 书资源共享、馆 际互 O A ( n n u i A cs C t o) P C O l e P N c c s a l 即联 机 i e ag 变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 , 丰富馆藏资源, 提高资 借 、 文献传递 、 电子内容提供 、 远距离获取服务 书 目 公共查询系统 ,是网络化的传统信息服务 源利用率 还可 以避 免文献 资源重复建 设 和浪 及 网络课程服务等 。加拿大 V U C C虚拟联合 目 最基本 的服务项 目,提供客户书 目 检索服务 。 费 , 约人力 、 、 节 物力 财力 , 图书馆之间的互 录则是 由加拿大 国家图书馆牵头 , 通过 利用 Z 9 5 读者可在任何地方利用计算机终端通过联 网来 3. 0 通有无 , 优势互补扩展图书馆服务功能, 大文 协议 , 扩 可检索近 5 个成员馆的 目录, O 也可检索 检索 自己所需书刊, 在统一界面上读者可以查看 献信息资源的用户范围 ,满足用户多元化 的信 某一地区或某一省范围内的图书馆 目 。 录m 到图书馆有没有收藏 , 人藏在本馆哪个书库 , 能 息需求 。 2 3日 . 1 本信息资源共享 现状 。 t E 本则可称 否借阅以及其他联合馆的收藏情况 和借 出情况 2 国内外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为非英语国家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的典范 。日本 等 , 取得这些信息后 , 可直接到书库取书、 借书。 21 . 国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经历了二个 阶段 。第一 3影响我 国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分析 国外 图书馆文献信息 资源共享经 过不 同 阶段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调整经济增长时期 与国外图 书馆信 息资源共 享活动蓬勃 发 阶段 的发展 , 不断创新合作模式 , 使信息资源共 发展起来 的各种形式的图书馆协作 的组织和网 展的状况相 比,我国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共 享活动蓬勃发展 。 络。 其共享的方式和内容较为单一 , 并且规模分 享的局面尚未完全打开 。多种因素 的影响制约 2 .美 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1 1 我国 散 ,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中期 , 建立了 着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的最终实现。 学者张勤I 美国图书馆资源共 享划分为前计 日 。 将 本学术信息中心 ( A SS ,形成了一个以 N C1) 3 传统观念强 , . 1 资源共享意识淡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发展研究
对于一个地区的文化事业来说,传播地区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收集、整理、传播文化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保存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成果,对图书文献资源进行整合,传播知识,开展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做好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对提高读者服务有着很大的帮助。
本文主要以及青岛市李沧区图书馆为例,就当前图书馆资源共享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图书馆管理有所帮助。
标签:李沧区图书馆资源共享发展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渐进入到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度得到了切实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产生改变,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和信息资源搜集开发难度更大,如何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会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做好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是应对当前网络环境发展所带来挑战的最佳措施,但是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经营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到图书馆资源共享事业的发展,基于此,做好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发展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青岛市李沧区图书馆发展现状
李沧区图书馆成立于1994年,2008年4月起实行免费开放,2009年、2013年均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是李沧区政府为区域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
图书馆设有成人借书室、成人阅览室、少儿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视障阅览室、自习室、国学讲堂、文化体验活动区、国学道德展区、地方文献室等功能区;李沧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加大经费的投入,为图书馆购置了少儿触控一体机、电子读报机、书目查询机、电子图书借阅机和自助办证机等数字化服务设备。
2009年7月,李沧区图书馆采用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和青岛市图书馆及各区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
多年来,李沧区图书馆从提高素质,改善环境,优化基础服务入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
在做好日常免费开放服务的同时,为拓宽阅读渠道,采取“出门办馆”和实行总分馆制的惠民举措,常年举办各种培训、辅导、讲座等阅读推广活动,历年来为社区、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送书上万册,有效拓展了图书馆教育和信息的功能,为促进李沧区经济建设、政府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图书馆资源共享制约因素分析
1.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图书馆资源共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迫在眉睫,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大多数领导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资源共享建和发展持积極态度。
在图书馆资源共享过程中,图书馆领导都会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为了维护好本图书馆的利益和读者群体是不受影响,不能做到将图书馆的重点资源实现共享,资源共享程度不不全面,开放不彻底,对整个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他们认为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会显著增加他们的工作量,而自身的经济收入并没有提高,由于工作量和经济收入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了图书馆员工在进行资源共享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甚至有些还会出现一些员工导抵制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
2.图书馆资源共享相关权益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
图书馆资源共享并不是简单的独立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和合作,还需要相关法规制度从中进行约束和规范,保证控制好资源建设质量,规范管理和相关权益保护。
在信息时代发展背景下,图书馆资源共享要想降低风险,促进稳定发展,首先就应该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应急预案,防止和减少图书馆资源共享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并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紧急预案处理,但是在实际图书馆资源共享过程中,这方面机制建设还比较不足。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实现了大量信息资源的传播,这也就使得盗版和侵权现象经常发生,这种问题也是图书馆资源共享过程中需要急需解决的难题。
3.图书馆资源共享研究能力不足
现阶段,不管是市级图书馆还是国家图书馆,不管是国内图书馆还是国际上的图书馆,对于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研究重点更多是集中在对图书馆资源共享过程中相关问题研究,但对问题解决对策方面的研究十分不足,理论方面研究比较深入,而缺少相关实践过程。
我国图书馆内部系统中研究重点是解决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相关技术问题,对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忽视了图书馆各个方面的价值研究。
三、图书馆资源共享发展对策研究分析
1.打破管理体系约束,建立常态化的图书馆资源共享机制
在图书馆系统内部,由于主管部门经费来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长期以来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导致资源建设充分,浪费经费,图书馆资源共享活动开展起来也存在很多不顺利的地方。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经费制度保障,确保图书馆事业走上常态化的发展道路上。
现阶段,我们必须打破过去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限制,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完善图书馆资源共享体修建设,从而解决经费不足,资源建设重复,资源利用率低,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2.建立相关法规
为了保证图书馆资源共享事业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合作,需要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建立图书馆资源共享法规体系,约束和规范图书馆资源共享行为,从而保证资源共享更加高效合理。
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要尽快出台图书馆法规和图书馆资源共享法规以及相关法律配套体系,这样可以很好规避图书馆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各种随意和保留行为,减少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法律纠纷问题。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保护好知识产权。
在未来需要我们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有利于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调控机制、评价机制、创新机制、共享平台机制和规划建设指标体系。
3.更新图书馆资源共享理念,进一步开放图书馆文献资源
要进一步强化图书馆资源共享宣传力度,提高资源共享意识,要把握全局观念,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改进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更新共享观念,同时为了进一步体现人文精神,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应该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开放程度,逐渐推行图书馆文献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制度。
同时,加强对在职工作人员教育,提高资源利用率。
要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对在职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不断适应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需求,培养一支专业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现代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人才队伍,更好应对未来时代发展对图书馆资源共享事业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袁冬梅.基于市场引入制度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1)
[2]周玮玮.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19)
[3]王敏,吴临军,何茵. 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资源共享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09)
[4]高一茗.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开展的三点思考[J]. 今日中国论坛. 2012(10)
[5]梁爱东,薛海波.基于云环境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策略[J]. 图书馆学刊.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