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加减法教案

合集下载

珠算加减法教案

珠算加减法教案

【课题】珠算加法【教材版本】: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简介】:本节主讲珠算加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无口诀加法中的直加、凑五加、进位加、破五进位加及指法要求,能够顺利的进行加法运算【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直接加;②补五的加;③进位加;④破五进十加难点:补五的加破五进十加【教具及教学方法】:大算盘,采用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教师在示范演示过程中,掌握珠算加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引入复习①基本指法;②“凑数”与“补数”等概念。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一、加法运算顺序:由左至右,位数对齐,高位算起基本法则: 靠梁为加,靠框为减二、直接加当两数相加时,本档算珠够加,本着“加看外珠(靠框的珠),够加直加”直接从本档中加上加数。

例1. 623+126=749讲解:拨入被加数623,再拨入加数126,即在百位档上+1,十位档上+2,个位档上+6(详见图2-1、2)盘面上显示的数749,即为两数和。

三、补五的加当盘面上被加数已占去部分下珠,再加上小于5的数,下珠不够用,需拨上珠,但同时要把多加的数加数的凑数从下珠中减去,这叫做补五的加。

其运算要领是“下珠不够,补五减凑。

”例3. 3,442+3,214=6,656讲解:拨入被加数3,442,再拨入加数3,214,即在千位档上+3=+5-2,百位档上+2=+5-3,十位档上+1=+5-4,个位档上+4=+5-1第三环节 巩固课内练习 练习1(单号)(学生演练完后,教师报答案,对其中错误较多的题,教师再演示)课外作业: 练习1(双号)第二课时(连堂)第一环节 讲授新课一、 进十的加和退十的减两数相加等于或大于10,需向前(左)档进位,叫做进十的加。

其运算要领“本档满十,减补进一”。

例5. 564+547=1,111讲解:拨入被加数564,再拨入加数547,即在百位档上+5=-5+10(进一),十位档上+4=-6+10,个位档上+7=-3+10二、破五进十的加这种类型的加法,其实是上述学过两种加法的综合。

珠心算教案5则范文

珠心算教案5则范文

珠心算教案5则范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珠心算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珠心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多位数的珠心算运算规则,特别是进位与退位处理。

2.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珠算盘、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珠算盘、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让学生模拟购物结账,计算商品总价,激发学生对多位数计算的兴趣。

教师提问:我们在购物时,如何快速计算商品的总价呢?2. 讲解:讲解多位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结合珠算盘进行演示。

(1)多位数加法:从低位到高位,逐位相加,遇到满十进位。

(2)多位数减法:从低位到高位,逐位相减,遇到不够减退位。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珠心算进行计算。

例题1:计算+5678例题2:计算98763210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1:计算4567+练习题2:计算87654321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珠心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多位数加法运算规则2. 多位数减法运算规则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23+456,789321,5678+,98764321小明去超市购物,购买了一本书、一支笔和一瓶饮料,书的价格为32元,笔的价格为15元,饮料的价格为8元。

小明给了收银员100元,请计算小明应该找回多少钱。

2. 答案:(1)579,468,6912,5555(2)45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多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在教学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关于珠心算的应用,如心算比赛、解决实际问题等,提高学生的珠心算水平。

小学珠算教案全套

小学珠算教案全套

小学珠算教案全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珠算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学生能够通过珠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算盘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算盘的快速运算技巧。

教学准备:1. 算盘。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学生观察算盘,了解算盘的各个部分的作用。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算盘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何拔珠、拨珠和敲珠。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三、示范(10分钟)1. 教师用算盘进行加减法运算的示范,讲解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2. 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并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四、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学生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2. 学生完成计算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练习使用算盘进行加减法运算。

2.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算盘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算盘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并能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下册珠心算教案

一年级下册珠心算教案

一年级下册珠心算教案第一章:认识算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算盘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会使用算盘,掌握基本的珠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算盘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算盘的结构和功能。

3. 基本的珠算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算盘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算盘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算盘的作用。

3. 示范基本的珠算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算盘进行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算盘上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步骤:1. 讲解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示范如何在算盘上进行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跟随操作。

3.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乘除法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乘除法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算盘进行乘除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基本的乘除法运算方法。

2. 算盘上的乘除法运算。

教学步骤:1. 讲解基本的乘除法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概念。

2. 示范如何在算盘上进行乘除法运算,让学生跟随操作。

3.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和顺序。

2. 能够运用算盘进行混合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方法和顺序。

2. 算盘上的混合运算。

教学步骤:1. 讲解混合运算的方法和顺序,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

2. 示范如何在算盘上进行混合运算,让学生跟随操作。

3.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运用算盘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加减习题的布置方法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加减习题的布置方法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加减习题的布置方法。

一、珠心算加减习题教学目标1.认识珠心算的概念和特点,了解珠心算的历史背景。

2.通过珠心算加减习题的学习,提高幼儿的运算技能和速度。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其中包括了快速、准确地把珠子提取出来,正确地进行算术运算,形成良好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过程1.了解珠心算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珠心算的概念和相关的知识。

同时,让学生互相分享百年来珠心算的发展历程,了解珠心算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性。

2.熟悉珠子的颜色,符号和数值。

教师需要逐一地介绍不同的珠子符号以及其含义,这样能够有效地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习珠心算中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如何进行加减法算法的运算,让学生亲自上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慢慢掌握这种运算方法。

4.通过珠心算加减习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珠心算的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编写加减习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地进行珠心算的计算,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操作。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技能。

三、布置珠心算加减习题在布置珠心算加减习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

针对幼儿园的学生,教师需要设计出可操作性强、题目适当的习题,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掌握。

同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逐渐增加难度。

在布置习题时,需要先从较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挑战。

2.给予适当的提示。

教师可以采用图形化提示,引导学生按照要求的符号进行操作,把珠子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避免学生出现错误。

3.布置足够多的习题。

只有足够多的练习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速度。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进度,每天布置适当数量的习题,要保持足够的习题量。

4.注重复习巩固。

学生在完成一批习题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进行一次复习,检查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巩固珠心算运算技能。

珠算加减法教案

珠算加减法教案

第二章珠算加减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熟记珠算加减法口诀;能熟练进行基本珠算加减法运算,无决式加减法运算。

了解珠算结合心算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1)珠算加减法口诀;(2)凑五补十加减法;(3)珠算结合心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1)珠算加减法口诀;(2)凑五补十加减法。

课时安排:总学时16课时。

课前五分钟: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加减法是珠算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基础,在熟练掌握加减法之后,才能有效地作乘除运算。

珠算加减口诀式根据算盘位数、档位和五升十进位制等特点,结合加减数字的内容要求,科学地概述、总结出来的。

加减具体运算在多位数加减法运算中,其具体步骤、方法是:(1)现在算盘上选定个位档,一般把右起第一个记位点作为小数点为宜。

(2)再拨上被加数或被减数。

(3)在相加或相减时,初学时要从高位向低位(即从左到右)依次加减,这与笔算由低位向高位运算正好相反,熟练之后亦可来回运算。

(4)加数或减数要和被加数、被减数的档位对齐,然后进行加减运算,如百位对百位,十位对十位,个位对个位等。

(5)要从左到右三位或四位一节看数拨珠,熟练后边看边打。

珠心算教案5则范文

珠心算教案5则范文

珠心算教案5则范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及珠心算教学要求,选定教材第三章《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为教学内容。

具体包括一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珠心算技能训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运用珠心算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珠心算计算方法。

重点: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以及珠心算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算盘、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购物找零的实践情景,引出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法的计算问题。

2. 讲解:讲解一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结合算盘演示珠心算计算过程。

3. 示范:教师通过黑板演示例题,讲解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珠心算。

4.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6.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2.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珠心算方法。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第3、4题。

(2)思考题:探讨两位数加两位数珠心算的技巧。

2. 答案:课后练习第3、4题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后珠心算兴趣小组,提高计算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定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定与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珠心算《满十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珠心算《满十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珠心算《满十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满十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满十加减法的概念。

2. 满十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满十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满十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满十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讲解满十加减法的概念。

(2)讲解满十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讲解满十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3. 操练环节(1)让学生进行满十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2)让学生进行满十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练习。

4. 总结环节(1)让学生总结满十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让学生总结满十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反思:略注:本教案适用于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材,教学时间为40分钟。

重点关注的细节:满十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满十加减法是珠心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在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材中,满十加减法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满十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因此,满十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满十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理解满十的概念:在讲解满十加减法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满十。

满十是指当一个数位上的数字达到10时,就要向前一位进1。

例如,个位上的数字从9增加到10时,个位就变成了0,十位上的数字就要加1。

2. 掌握满十加法的计算方法:满十加法是指当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加上另一个数位上的数字等于10时,就要向前一位进1。

例如,7 3=10,个位上的数字是0,十位上的数字要加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珠算加法
【教材版本】: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简介】:本节主讲珠算加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无口诀加法中的直加、凑五加、进位加、破五进位加及指法要求,能够顺利的进行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直接加;②补五的加;③进位加;④破五进十加
难点:补五的加
破五进十加
【教具及教学方法】:大算盘,采用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教师在示范演示过程中,掌握珠算加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复习①基本指法;②“凑数”与“补数”等概念。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一、加法运算顺序:由左至右,位数对齐,高位算起
基本法则: 靠梁为加,靠框为减
二、直接加
当两数相加时,本档算珠够加,本着“加看外珠(靠框的珠),够加直加”直接从本档中加上加数。

例1. 623+126=749
讲解:拨入被加数623,再拨入加数126,即在百位档上+1,十位档上+2,个位档上+6(详见图2-1、2)盘面上显示的数749,即为两数和。

三、补五的加
当盘面上被加数已占去部分下珠,再加上小于5的数,下珠不够用,需拨上珠,但同时要把多加的数加数的凑数从下珠中减去,这叫做补五的加。

其运算要领是“下珠不够,补五减凑。


例3. 3,442+3,214=6,656
讲解:拨入被加数3,442,再拨入加数3,214,即在千位档上+3=+5-2,百位档上+2=+5-3,十位档上+1=+5-4,个位档上+4=+5-1
第三环节 巩固
课内练习 练习1(单号)
(学生演练完后,教师报答案,对其中错误较多的题,教师再演示)
课外作业: 练习1(双号)
第二课时(连堂)
第一环节 讲授新课
一、 进十的加和退十的减
两数相加等于或大于10,需向前(左)档进位,叫做进十的加。

其运算要领“本档满十,减补进一”。

例5. 564+547=1,111
讲解:拨入被加数564,再拨入加数547,即在百位档上+5=-5+10(进一),十位档上+4=-6+10,个位档上+7=-3+10
二、破五进十的加
这种类型的加法,其实是上述学过两种加法的综合。

破五进十的加,是破五的减与进十加的混合算。

在本档上珠已靠梁,再加6、7、8、9满10后进一,需减加数的补数,但此时下珠不够减,必须减去上珠,同时要加多减的数(加数补数的凑数),再向前(左)一档进
一。

再加6~9
解与合成,5表示拨去上珠,下面1~4
例7:5,555+6,879=12,434
讲解:拨入被加数5,555,再拨入加数6,879,即在千位档上+6=+1-5(破五)+10(进一),百位档上+8=+3-5+10,十位档上+7=+2-5+10,个位档上+9=+4-5+10
第二环节 巩固
传统的珠算练习
1、 三盘清(又叫见珠打珠).先拨上123456789,以后每次看到盘面上是几就加上几,
连加三次.即第一次加123456789,得246913578;第二次加246913578,得493827156;第三次加493827156,得987654312.最后加一个9,得987654321.
(教师课堂演示,学生同步练习,并课堂反复练习,熟悉指法及运算规律)
2、课后作业:珠算加练习(一)
❖加百子.计算1+2+3+…+98+99+100,结果是5050
(学生课后练习加百子,要求75秒完成)
【课题】珠算减法
【教材版本】: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简介】:本节主要讲授无口诀减法,运用凑数、补数进行减法的计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以“凑数”和“补数”两个基本概念为原理,在无需熟背加减口诀的前提下,运用基本指法,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直接减;②破五的减;③退十的减;④退十补五的减。

难点:退十补五的减。

【教具及教学方法】:大算盘,采用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教师在示范演示过程中,掌握珠算减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复习①基本指法;②“凑数”与“补数”等概念。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一、直接减
当两数相减时,本档算珠够减,本“减看内珠(靠梁的珠),够减直减”的原则,直接从本档中减去要减的数。

例1、749-126=623
讲解:拨入被减数749,再拨去减数126,即在百位档上-1,十位档上-2,个位档上-6盘面上显示的数623,即为两数之差。

二、破五的减
当盘面上被减数大于或等于5时,减去小于5的数,下珠不够减,需拨去上珠,同时加上多减的下珠(减数的凑数),这叫做破五的减。

其运算要领“下珠不够,破五加凑”。

例4. 6,656-3,214=3,442
讲解:拨入被减数6,656,再拨去减数3,214,即在千位档上-3=-5+2,百位档上-2=-5+3,
十位档上-1=-5+4,个位档上-4=-5+1
第二环节巩固
课内练习练习2(单号)
课外作业练习2(双号)
第二课时(连堂)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在复习前两种类型加减法的基础上,提出本档算珠不够加减怎么办?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三、退十的减
两数相减本档不够减,需从前(左)一档退一,叫做退十的减。

其拨珠要领“本档不够,退十加补”。

例1. 1,111-547=564
讲解:拨入被减数1,111,再拨去减数547。

即在百位档上-5=-10(退一)+5,十位档上-4=-10+6,个位档上-7=-10+3。

二、退十补五的减
这种类型的减法,其实是上述学过两种减法的综合。

退十补五的减,其实是退十的减与补五的加两种运算综合。

在拨入被减数后,本档只有下珠靠梁,当减6~9数时,需从前一档退十,本档加减数的补数,但下珠不够加,需拨上
表示拨上珠靠梁,下面1~4表示要减去的下珠。

例2:12,434-6,879=5,555
讲解:拨入被减数12,434,再拨去减数6,879,即在千位档上-6=-10(退十)+5(补五)-1,百位档上-8=-10+5-3,十位档上-7=-10+5-2,个位档上-9=-10+5-4(详见图2-17、18)。

例3:4,332-687=3,645
(本题由学生先打,后由教师订正)
第二环节巩固
课内练习练习4(单号)
课外作业练习4(双号)
课后做传统练习:减百子即:5050-1-2-…-100 熟练后加减百子一起练习三分钟完
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