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传统庶民建筑——日本白川乡合掌村
国外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案例

国外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案例
一、日本白川乡合掌造聚落
日本岐阜县白川乡的建筑,因其屋项呈人形,像是双手在合十,因ft被称为合掌造。
由于这些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并且其设计被誉为极端合理,就连日本境内也相当罕见的传统庶民建筑,以这种聚落出名的白川乡和五个山地区的合掌造聚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1、管理模式:村民“自救”为主
白川乡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村民们的自救行为,建立保护协会、制定法律法规等.真正实践了全民参与的管理模式。
2、资源利用:多样性、深层次
空闲的合掌造建筑群被设置成-一个民俗博物馆,展示本地民俗风情。
除了-部分专门作为参观外,将其他改造成家庭旅馆、茶馆、咖啡馆、纪念品商铺等。
在传统文化方面,白川乡人积极地推广米酒节、歌谣表演等,使游客不仅能欣赏风景还能感受到当地人文特色。
3、政策保障:从上到下的政策
在1929年日本颁布《国宝保护法》, 开启了保护传统民居的时代。
1951年日本在全国范围内挨个盘查传统民居,并做好登记整理工作。
1971年白川乡获町地区获得了重要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
国家、岐阜县、白川乡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保护本地的文化资源。
4、资金支持:多元化的渠道
聚落的保护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团体的资金支持。
白川村所有合
掌造建筑的修复费用,包括茅草更换、粉刷等,全部都由政府出资。
日本观光资源保护财团每年为其提供资金补助。
1988年成立的白川乡合掌集落保存基金在全国范围内募集了大量基金。
白川乡和五个山合掌造聚落

村庄简介 建筑特色 名俗文化
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 日 本 境 内 也 相 当 罕 ︽见 日的 本传 美统 的庶 再民 发建 现筑 ︾︒ ——
1 . 村 庄 简 介
护。
3.名俗文化
• 每个村庄都有一个称作“kumi”的互助组织, 每年 10月中旬,白川乡有号称天 由邻近各户组成,并根据在江户时期(17-19 每年1月下旬到2月中旬的 世纪)就已建立,今天仍在发挥作用的一种合 下奇祭的浊酒节。 作制度进行活动。“ kumi”开展季节性和日常 周末,白川乡会举办著名 日本的山里人从古代开始就信仰 的工作,共同或轮流进行,例如砍山路两旁的 的亮灯仪式,一年只有七 草,清除沟渠,防火和履行宗教职能。在婚丧 山神,这种信仰在偏僻的乡村依 个晚上。仪式期间,白川 仪式以及盖房或给屋顶上草时则实行另外一种 然延续。村里人制作的浊酒沿袭 传统的互助制度,称为“ yui”或“koryaku”。 乡成为了灯火璀璨的童话 • 古代制法,白色凝浊的米酒又被 在一个生产能力受到自然条件严重限制的高山 世界。 地区要生存下来,以互助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是 称作神酒,供奉山神,祈求来年 必不可少的,但它的演变发展无疑也受到人与 人之间强有力的精神纽带的影响。 的丰盈。
风,同时调节了日照量,使木屋冬不积雪,夏不
闷热。
这一地区的村庄茅舍全部采用合掌风格建造,为木造建筑物,在兴建的过程 中完全不用一钉一铆,榫卯对接,再用绳子扎结而成,但十分牢固。屋顶全 部以稻草及芦苇捆扎的草束为料,几百人协力,一层层铺就 。该地区属于暴 雪地区,冬季积雪高达4米,倾斜的屋顶设计能够减轻积雪压力,以避免冬 季的大雪将屋顶压垮。
• 起源
春游.日本--白川乡 : 都市外的世外桃源

【日本】春游.日本--白川乡:都市外的世外桃源:都市外的世外桃源">【日本】春游.日本--白川乡:都市外的世外桃源圣女莫尼卡白川乡被认为是最美的合掌造村庄,山坡和树林环抱着村庄,村里既有小河流水,也有大河奔流,古老而美丽的合掌造房屋散落在村子里。
这大概是最理想的、最风景如画的田园了。
虽然有很多人来这里度假,但是旅游业丝毫没有破坏这里的安宁和平静。
参观完高山祭的活动,两点钟出发去往白川乡。
白川乡位于岐阜县西北部白山山麓,是四面环山、水田纵横、河川流经的静谧山村。
那里“合掌造”式的民宅,在1995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高山市到白川乡,车程约一个多小时。
一路几乎都是在隧道中穿行。
我想合掌村之所以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茅草屋小山村,成为吸引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除了源于当地居民对这份传统遗产的守护与维持,还有就是这里居于深山交通不便的地形,使外来的东西不容易进入。
钻出最后一个隧道,村子就出现在眼前了。
车子开在村前的山路上,每移动一段距离就有一幅不同的风景。
大小不等,高矮不一的合掌造,散落在村子里。
进入村内前,需要走过一段名为“相逢桥”的吊桥,如中文意思般,过了这段桥,就会与这精巧而美丽的村落相逢相知。
村内一百多栋合掌造屋亭亭玉立在烟雾缭绕的山窝内,在山花烂漫中现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带着出尘般的宁静画面,无论是谁,都会身不由己地迷醉在这柔光淡影的童话世界中。
关于深处群山中的这处小村落里的合掌造式建筑,有个很传奇的传说,相传这种建筑的兴起,是在13世纪日本源平战役后,平氏家族为躲避源氏的追杀,逃入深山驻居。
为御寒,方便躲避追兵,才想出这种可以随时迁移的房舍建筑。
合掌造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全木制建筑,全部用人工方式建造,且兴建过程中,完全不用一钉一铆,榫卯对接,再用绳子扎结而成。
屋顶全部以稻草及芦苇捆扎的草束为料,几百人协力,一层层铺就。
从45度到60度倾斜的三角型屋顶,在冬季可以最大程度地承载厚重的积雪,让过高的积雪自然滑落。
“日本最美乡村”合掌村,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借鉴!

古建家园-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日本最美乡村”合掌村,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借鉴!合掌村被称为“日本最美乡村”,早在1995年就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跑到这个偏僻的山村里。
近年来,随着国内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推进,合掌村作为典型案例成为国内相关自媒体不厌其烦的吸粉题材、论坛高概率引用案例、游学必到打卡地。
实际上,“合掌村”并不是正式的村落名称。
日本岐阜县西北部白山山麓的白川乡,地处日本豪雪地带,每年12月至3月都会下雪,积雪高度平均在2~3米,最高积雪纪录为4.5米!为了抵御大自然的严冬和豪雪,白川乡的村民需要团结起来,于是,创造出了适合大家族居住的建筑形式。
他们就地取材,整座房屋不使用一根钉子固定,而是以木头、茅草通过卡榫、结绳建造而成。
屋顶为防积雪而建构成60度的急斜面,形状有如双手合掌,因此被称为“合掌造”,“合掌村”的“绰号”也由此而来。
刚刚走进合掌村,就被村口的民宿吸引。
20世纪60年代,日本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和良种化。
农村人均收入逐渐提升,但乡村的居住环境却越来越差,农村的吸引力相对于城市持续下降。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日本开展了造村运动。
造村运动并不主张“完全回归农村时代”,而是“从生长的地方寻求文化根源”,并不进行推倒重来和大量投资的工程建设,而是立足和利用当地自身资源和发展基础。
在造村运动中最具知名度且对亚洲各国都产生影响的形式,是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在1979年提出的“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一村一品”并不限于农特产品,也包括旅游、文化资产等项目,例如文化遗产、地方庆典等。
可以说,合掌村是造村运动的成功典范。
不但在日本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探访世界文化遗产——日本岐阜县白川村

维普资讯
盛盎
本最后 一块 未 开发 的 区域 ”
全 村 现 有合 掌 式 房屋 百 余 幢
居 住 在 以木 头 、 草 建 成 的合 茅 掌屋中 , 担心的是发生火灾 . 最 万
一
这 种 地 理 条 件 与 气 候 条 件 使 村 中最 古 老 的合 掌 式 住 宅 是 一 座
子 一 簇 簇 农 舍 由 田野 和 树 林 围
全 为木 结构 . 顶 陡 峭 的坡 面使 人 野谷 家 。 有 1 0余 年 历 史 . 层 会 举 办 名 叫 “ 齐 放 水 ” 消 防 演 屋 也 4 一 一 的
习 , 时 , 村处 处 水舞 龙 飞 。 威 届 全 形
另一 种奇 观 . 是 吸 引大 批旅 游 更 光者 的特色 风景
掌村 ” 了 那 如 同人 的双手 合 掌 而
立 的独 特 建筑 . 示 了人 类 适 应 自 显 然 的智 慧 . 以 自川 村 也被 称 为 合 所
掌 屋 之 乡 . 19 在 9 6年 被 联 合 国 教
科 文组 织收入 了《 世界遗 产 名录 》 。
维普资讯
层 以 上 为 自家 使 用 。 说 , 据 只有 白
绕 . 成 了一 种 独 特 的景 观 , 现 川 乡 现 在 使 用 中 的 生 活 设 施 被 列 形 呈 出当地 的文化 特色 这种造 型既 可 为世 界遗 产 防止 雨水 浸 透 . 又可 让 雪 自然 滑 落
避 免 积 雪 屋顶 所 铺 的 茅 草 。 度 厚 三、 白川 风情 夜 深 了 . 个 童 话 般 的小 山村 这
世 纪源 平 之役 后 . 败 的人 深 夜 , 已是 相 当 的寒 冷 。窗外 的水声 ,
(完整版)民居保护案例--日本合掌村

农村模样,建有寺庙、水车小屋、烧炭小屋、马厩等建筑。在这里可体验传统工艺,比如用植物印染棉布。
• 体验大自然的学校:以自然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教育研究基地,来观赏合掌村世界遗产的人们同时可以来
到这所学校里住宿、听课、实习、体验。一年四季都有较丰富的观赏和体验内容
日本合掌村案例
1
背景介绍
• 日本岐阜县素有“森林与溪流之国”美称,合掌村就坐落在岐阜县白川乡的山麓里。“合掌造”房屋建造于 约300年前的江户至昭和时期。为了抵御大自然的严冬和豪雪,村民创造出的适合大家族居住的建筑形式。 屋顶为防积雪而建构成60度的急斜面,形状有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
• 合掌村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沿袭并创造出一系列独特的乡土文化保护措施,如今 这里被称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
6
பைடு நூலகம்
• 民宿产业:对合掌屋室内做了改装,建筑外形不变,内装基本都是现代化家庭设施,配有电视、冰箱、洗
衣机等家用电器,还有漱洗间设备、厨房煤气灶等,但依然保留了一些可观赏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民具和农 村过去的乡土玩具
• 基础配套产业:饮食店、小卖部、旅游纪念品店、土特产店等,店面装饰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
以植物花草为装饰元素,体现了一种温馨的朴实美
4
节庆活动
浊酒节
在巨大的酒盅前展开隆重仪式,从祝词到乐器演奏、 假面歌舞、化妆游行等内容以及服装道具都系统设计。 节日时合掌建筑门前张灯结彩,村民都来参与和庆贺 节日。村里八幡神社内的浊酒节之馆,会利用木偶人 模型介绍在节日上举行的狮子舞等,十分热闹。客人 们来到村里,还能喝上一盅混有米饭的白浊酒。
合掌造

白川村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1.对合掌造房屋进行持续有效地保护、修葺、移建(房 屋、村落、结) 2.把白川村的自然环境转换为旅游资源(“日归型” 游 客向“滞在型” 游客转变) 3.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低成本、高产出”的有机农业 (“观光型” 旅游向高收入的“体验型”旅游转变,同 时也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困难) 4.盘活已有的旅游设施,丰富村民的文化活动(农业、 养蚕、硝石的展示,每年十月举行的白川浊酒节)
“合掌造之冬”
二、传统民居“合掌造”
关于这个合掌造式建筑,有个很传奇的传说,相传这种建 筑的兴起,是在13世纪日本源平战役后,平氏家族为躲避 源氏的追杀,逃入深山驻居。为御寒,方便躲避追兵,才 想出这种可以随时迁移的房舍建筑。 合掌造房屋区别于其他民居最大的特征是工作居住一体的 构造。1层是生活场所,地板下面可以制造火药原料硝酸 钾,2层3层的屋顶内侧空间是养蚕的场所。
传统聚落保护与开发案例分析
世界文化遗产——日本白川乡合掌造聚落
在1935年,德国的建筑家Bruno Julius Florian Taut,便在其著作 《日本美的再发现》一书中,介绍过白 川乡的合掌村。这位德国建筑家在书中 写到:地处日本山区的白川乡,自然环 境与欧洲的瑞士很相近,而当地居民居 住地合掌式建筑结构,拥有与自然环境 极其融洽的合理性。
研究
合掌造的研究标志着日本学者从“贵族文化”到“庶民文 化” 研究态度的转变。 “大家族制” 的研究 1995年申遗成功之后转为对白川乡合掌造聚落保护措施、 旅游模式、发展方向
保存
1.村民的自发保护(“白川村荻町部落自然环境保护 会”) 2.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补助(《白川村传统建造物群 保存地区保存条例》) 3.社会资金的募集及管理(“白川乡合掌集落保存基 金”) 4.社会力量的支援、大众媒体的宣传(《最底层的女 人》、《时隔80年的屋顶修葺—— 白川乡“结” 的复活 记录》的纪录片)
民居保护案例--日本合掌村

1
背景介绍
•
日本岐阜县素有“森林与溪流之国”美称,合掌村就坐落在岐阜县白川乡的山麓里。“合掌造”房屋建造于 约300年前的江户至昭和时期。为了抵御大自然的严冬和豪雪,村民创造出的适合大家族居住的建筑形式。 屋顶为防积雪而建构成60度的急斜面,形状有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
•
合掌村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沿袭并创造出一系列独特的乡土文化保护措施,如今 这里被称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
4
节庆活动
浊酒节
在巨大的酒盅前展开隆重仪式,从祝词到乐器演奏、
假面歌舞、化妆游行等内容以及服装道具都系统设计。
节日时合掌建筑门前张灯结彩,村民都来参与和庆贺 节日。村里八幡神社内的浊酒节之馆,会利用木偶人 模型介绍在节日上举行的狮子舞等,十分热闹。客人
们来到村里,还能喝上一盅混有米饭的白浊酒。
亮灯仪式
2
景观保护与开发原则
合掌村村民自发成立了“白川乡合掌村集落自然保护协会”,规定了合掌村建筑、土地、耕田、山林、树木 “不许贩卖、不许出租、不许毁坏”的三大原则。 针对旅游景观开发中的改造建筑、新增建筑、新增广告牌、铺路、新增设施等都做了具体规定: • • • • 用泥土、砂砾、自然石铺装,禁用硬质砖类铺装地面 管道、大箱体、空调设备等必须隐蔽或放置街道的后背 户外广告物以不破坏整体景观为原则 水田、农田、旧道路、水路是山村的自然形态必须原状保护,不能随便改动
500年前的庄严的佛坛,以及其他美术品器物等。3、 4楼展示着勾起思乡之情的旧时生活用具。
浊酒节之馆: 通过人偶和模型等再现浊酒祭盛况的
展示馆。位于白川八幡神社内,参观的同时还可以参 拜神社的其他宝物。
明善寺乡土馆: 村落内的真宗大谷派寺院。少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白川乡合掌村
说起日本歧阜县,可能会有很多人并不熟悉。
但提起日本歧阜县的世界文化遗产——白川乡五个山合掌集落村,知之者则大有人在。
歧阜位于日本本岛中部,归属日本东海地区,面积为10621平方公里,与7个府县相接,是日本为数不多的不靠海的“内陆县”之一,人口约210.7万(2005年10月1日统计)。
据歧阜县官方网站介绍,该县县名是由公元16世纪日本战国时代著名武将织田信长选定,其中借有中国历史上周文王“起歧山而定天下”之意。
歧阜县自然环境优越,北部为飞騨地区,有御狱山、乘鞍岳、奥穗高岳等海拔3000多米的连山;南部美浓地区则有广阔的浓尾平原以及“木曾三川”(木曾川、长良川、揖斐川)。
自古就有“飞山浓水之地”(即“飞騨的山、美浓的水”)的美誉。
同时因该县海拔跨度大,既有海拔零米的平原,又有海拔3000多米山区,气温较低,南部歧阜市的年平均气温为15.5℃,北部高山市的年平均气温为10.6℃。
县内生息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还有日本著名的三大温泉之一的下吕温泉。
据说该县境内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古迹,其数量之多,仅次于历史文物和古迹最多的奈良县。
白川乡合掌村位于该县西北部山区,与日本北陆地区的富山县和石川县接壤。
1995年12月在德国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该村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保存着日本传统建筑技术和聚落文化风格的合掌村声名大噪。
目前白川乡内共有5座合掌村落,其中以拥有114栋“合掌屋”的荻町最壮观。
在庄川东岸的溪水蜿蜒流过的约1公里长的河滨谷地上,大小不一、高矮不等的合掌屋错落有致地排列开来,情景蔚为壮观。
据介绍,合掌屋的屋顶外型犹如两只手掌合拢作揖,其厚厚的蒲苇草顶更像是一本打开倒扣的硬皮书。
这是三四百年前居住民,为了适应山谷环境,发明了这种夏天可以通风蔽日、冬天可以抵挡寒风的草顶木屋。
木屋屋顶设计成60度锐角的正三角形,这个角度可使屋顶最大限度地承载厚重的积雪,同时让过高的积雪自然滑落。
利用就地取材的干草堆叠覆盖屋顶以及把合掌屋建成南北朝向,也是考虑到使木屋与山脉成垂直走向,借此阻挡顺着地势刮下来的寒风,并调节日照量,使木屋冬暖夏凉。
最早发现合掌村的是一名叫布鲁诺·陶德的德国建筑学者。
1935年,布鲁诺来到日本进行传统住宅样式的调查,在实地走访调查“合掌造”传统民居后,不禁赞誉“合掌造”是“极端合理”和“相当罕见的传统庶民建筑”,堪与京都“桂离宫”建筑美学相提并论。
随后所著《日本美的再发现》一书,向全世界大力推介白川乡深奥的人文底蕴。
合掌屋一般为两到四层。
神田家合掌屋是开放供游客参观的合掌层之一。
走进神田家,一楼除挑高的客厅外,还有主卧房、长子夫妻房及餐厅、浴室等起居空间;二楼的空间较开阔,作为储藏与纺织工作室;一楼与二楼间的“中二阶”,则须低头弯腰才能从横梁下进入的小房间,在木板墙底部有一小开口,叫做“火见窗”,用来观察客厅地板的火炉;三楼养蚕;四楼为屋脊,可以看到正三角形屋顶的内部结构。
合掌村与火的关系尤其独特。
因为房屋结构梁柱全用木材、屋顶又是干草,就算严禁烟火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荻町位处海拔约500公尺的谷地,四周是上千公尺的群山,下雪时间经常是数个月,过冬不生火取暖肯定冻死,所以家家户户在客厅都设有一方火炉。
火炉正上方总是悬吊着一大块隔板,以防止木炭燃烧时产生的火星随着热空气往上飘至屋顶引起火灾。
本以为这黑漆漆的隔板是利用金属做成,仔细一看才发现,隔板其实是用桐木板拼组而成,一是桐木材质轻可减少横梁负重;二是桐木耐火性好,所以桐板表面没有涂任何防火涂料。
此外,隔板除了阻隔火星外,也可以在上头置放花生等干货,利用热气熏烤保持干燥。
合掌屋内防火要紧,室外消防也不马虎。
合掌聚落拥有交错纵横的川沟渠道,流经住家屋舍四周,除了提供灌溉农田用水外,更便于取水消防。
白川村教育委员会负责防灾和安保工作,村里实行严格的“严禁烟火”管制措施,并在防火设备方面投注不少心力。
全村共有59台的喷水枪,以及34台的露天消防栓、28台室内消防栓。
有趣的是,当地消防栓有别于装在地面的一般消防栓,全都高坐水泥台上,据说这样可使其不被积雪掩盖,以便随时发挥功用。
每年在冬天旱季到来之前,当地居民和消防队都要进行防火演习,检查水枪和消防栓是否正常。
每当此时,环绕在已被红叶染红的群山之中的村落,一百多栋大小不一的尖顶房屋,被喷水后形成的薄薄水雾所笼罩,其壮观场景令人惊叹,也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的一个亮点。
正是由于村民的消防意识和完备的消防设施才使清一色德川幕府江户时代中后期的传统建筑群得以保存至今。
离村落两三公里的“城山天守阁展望台”是一览荻町全貌的绝佳据点。
该展望台位处村落北端,居高临下。
倚栏俯瞰,一座座三角型草屋顶的木造屋舍星星点点,散落在山谷之中,一种闲静却强烈的质朴美悠然荡漾。
举首眺望,阳光下,四周山林树叶呈红黄绿三色,枫叶红、银杏黄、松柏绿,绚烂夺目,浑然一体。
据说冬季雪天,整个村落将披上天鹅绒般的白雪,傍晚时分,尖顶小屋窗口依稀透出点点灯光,整个村落宛如一个童话世界。
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乡的白川村,是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落。
这里青山绿水,风光明媚。
这么一个偏僻的小村,每年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观光,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里有世上罕见的独特景观——传统房屋合掌造。
合掌造完整的被保护下来,其独一无二的结构被世人堪称一绝,让世界级的建筑大师瞠目,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也是日本继国宝“姬路城”、“白神山地”等名胜之后,第六件申请并成功登录的世界遗产。
披露“合掌造”民居的造型而引起全球惊艳的,是一位德国建筑学者布鲁诺.陶德。
他在1935年抵日从事传统住宅样式的田野调查时发现了这一“现实世界中的童话屋”。
布鲁诺在实地走访调查“合掌造”传统居屋之后,不禁赞誉合掌造为“极端合理,就连日本境内也相当罕见的传统庶民建筑”。
由于房屋的外貌酷似双掌合拢,所以取名为合掌式建筑。
合掌造是普通居民的住宅,至今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了。
现在白乡村全村共有112座合掌造。
相传这种建筑形式的兴起,是在13世纪源平战役之后,平氏家族为躲避源氏的追杀,逃入深山驻居,为御寒并方便躲避追兵,才想出这种可随时迁移的房舍建筑。
合掌造的构造是为了在冬天避免冻结沉重的积雪压垮屋顶甚至破坏建筑结构而利用几何原理搭建的房屋。
聚落住屋的顶部,整齐画一地呈陡削的三角造型。
顶覆茅草的合掌造传统家屋的构造虽然坚固实用,但每隔三、四十年就必须更换屋顶的茅草。
每次有哪一家人的屋顶需要翻修,全村的人就会通力合作同心协力一起完成。
现存的合掌造由于历史悠久所以更显得弥足珍贵。
1969至1971年期间,总计10座的合掌造民居,从白川村各地集中迁移至“荻町”地区的庄川左岸,再次以此为根基建立起了“白川乡合掌村”,现在此地已经拥有59座合掌式建筑。
在1976年,该地区被官方指定为国家级传统建筑物群保存地区。
“白川乡合掌村”,不仅是今日游人必到的“白川乡合掌之里”及“野外博物馆合掌造民家园”的前身,更是日本官民各界引以为傲,极力争取登录指定世界遗产保存运动的原点。
走入屋内瞧一瞧,看看和普通的房屋有什么不一样。
合掌屋内部建筑通常有4、5层楼高,一楼一般是供起居室、房屋及厨房、浴室,二楼则作为贮藏室,上面还有阁楼,是三角型的屋顶搭成一个小屋。
在18世纪江户中期养蚕繁荣时期,阁楼就是养蚕、织布的地方。
现在来旅游的游客是不能随意上合掌屋参观的,若要参观可到“和田家”的合掌屋。
“和田家”合掌屋有400年的建造历史,主人是当时的大户人家,气派的大宅内,从一楼到五楼格局完整,陈设当地人民生活用品,耕作农具等等。
合掌造最怕的就是火灾,因此来到合掌村,就会看到村内有许多的消防栓和喷水枪设备。
这里的冬天十分寒冷,设计成倾斜角度的屋顶也为了防止沉重的大雪压顶,整个村庄也经常受困于大风雪与外界交通中断,但也许是因为这样,更增添其神秘美感。
白川乡四季各有风情,相较于春夏,此地冬季的景致更是一绝。
传统木构的合掌屋披上一层厚厚的白棉被,可爱得宛如童话中的姜饼屋。
在冬日夜晚当夜灯初上,遗世独立的山村笼罩在一片雪白恬静的气氛之中,美得令人屏息,无怪乎合掌村被旅人冠以“冬日的童话”之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