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特点探究
日本古代建筑特点

日本古代建筑特点
日本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致的装饰,秩序规范的设计理念以及高
品质的材料备受全世界的赞誉,其特点主要包括四大类:典雅的设计、多样的建筑材料、加强的象征意义以及重视的入口装置。
首先是日本古代建筑的典雅的设计,日本古代建筑的古典设计注重温馨的家庭
氛围,建筑外宽大的走廊,屋顶用耐用的竹子覆盖,与室内小巧的元素高度对应,形成了一种明朗而和谐的居住环境。
此外,它们还可以融合多种建筑样式,通过几何形状的组合,以及新旧元素的混合,可以营造出独特而有趣的氛围,并能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充满自然感。
其次是多样的建筑材料,日式建筑常用的材料有木结构、石结构、砖砌墙、竹
枝板等。
比较突出的有石结构,因其强度高、自重轻、抗污抗火以及加固作用等多项优势受到很多建筑师的青睐,以石材装饰建筑物更是其外观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是加强的象征意义,居住空间可以被视为一种追求宁静更好的社会象征,
在这种背景下,日式建筑空间常常充满历史色彩,被赋予深具含义的概念,日式建筑往往以细腻的形式,植入了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如屋向屋檐的楹联、竹锣鼓的设计等等。
最后是重视的入口装置,由于日式建筑的重要性,同时也注重建筑表面处理,
入口一般都有门楣,以及各类装饰技巧被运用,用以增强整个建筑的视觉效果,使多样、精美的建筑元素得以发挥作用。
总之,日本古代建筑给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和令人向往的美丽,其特点
主要将典雅的设计、多样的建筑材料、加强的象征意义以及重视的入口装置统称之为,其真正的奥秘正在向世界展示着它的魅力。
日本传统民居特点(精选3篇)

日本传统民居特点(精选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日本传统民居特点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日本不断从中国、朝鲜等民族引入优秀民族文化,藉以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
但这种模仿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和移植,在每一次文化交流中,日本文化自身的独特性仍得以保存,并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发展出新的特色。
日本传统建筑中隐含着许多与现代设计相似的特征,比如抽象简洁的美;崇尚自然、重感悟、重意象等。
这一方面是和日本民族自古以来的朴素审美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禅宗重感悟、重抽象的美学思想有关。
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简洁在日本的绘画、园林设计中都得到明显的反映。
从总体上看日本艺术以柔和、内敛为主,重精神气质的表达,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遵循自然手法,以抽象表达具体——不重感性重悟性。
②以简约的形式和浓郁的意象表达丰富情感——不重形式重精神。
③追求不对称布局。
④设计以技艺完美为一切艺术的基础,甚至将技艺本身也视为一种美。
本文即以茶庭、枯山水和町家住宅为例,分析日本传统设计的几个特点。
1 茶室设计茶室是茶庭的主体建筑,又称为“数寄屋”。
对于“数寄”一词,日本历史上几位茶道宗匠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其不同的含义,称之为“空之屋”、“不对称之屋”、“贫寂之屋”等等,但其义不外乎“未完”、“不全”之意。
从“数寄”屋的名称上就能够看出日本文化中对自然美的偏爱。
在日本人看来,对称和整齐划一是人为的表现,而自然之美就体现为不对称或不完美。
这是一种迥异于其它民族的审美观。
但将这种民族审美情调上升为一种文化理念和系统的审美模式并由此而泛化到茶道、歌道、俳句、能艺、花道等诸多艺术领域则是禅宗文化输入的结果。
茶室空间设计上表现为“寂”与“空”的境界,这里的“空”并非虚空,而是追求南宋院体画那样笔墨简淡、意境深远,以最少化的形式元素,即表象的“空”,衬托思维、悟境中的丰富,表达禅宗审美中“无中万般有”的境界。
日本传统民居与庭院设计

日本传统民居与庭院设计日本是一个充满着古老传统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民居与庭院设计更是闻名世界。
这些传统建筑和庭院设计既展现了日本人民的审美观念,又融入了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一、传统民居的特点日本传统民居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了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设计理念。
一般来说,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非常简单,没有使用钉子或螺丝等金属连接件,而是利用木榫和榫卯结构将木材连接在一起。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还能够使建筑更加美观。
此外,传统民居的设计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室内,一般采用推拉门和纸质隔断来分隔不同的空间。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室内的灵活性,还能够让室内与室外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营造出宁静而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庭院设计的意义庭院是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人们与自然亲近的桥梁。
庭院设计注重营造一种平静、宁谧的氛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传统庭院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庭院中通常会有一片池塘或水池,水面上漂浮着莲花或荷叶,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同时,庭院中的石头和树木也被巧妙地安排在一起,形成一种自然的景观。
这种设计理念反映了日本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三、传统民居与庭院设计的现代应用虽然现代社会的建筑和设计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日本传统民居与庭院设计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许多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其作品中融入了传统民居和庭院设计的元素,以此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例如,一些现代住宅的设计中采用了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和材料,使得房屋更加环保和节能。
同时,庭院设计也成为现代城市中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
此外,传统民居与庭院设计也在旅游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游客来到日本,就是为了欣赏传统民居和庭院设计的美。
一些传统民居被改造成了旅馆或博物馆,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日本的传统文化。
日韩两国传统住宅文化比较

日韩两国传统住宅文化比较日本和韩国是东亚地区两个重要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两个国家中,传统住宅文化是其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
虽然日本和韩国都受到了现代化的影响,但传统住宅文化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
本文将就日韩两国的传统住宅文化展开比较,以了解这两个国家在住宅建筑、室内布局、材料选用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一、日本传统住宅文化日本的传统住宅文化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宗教信仰、气候环境和地域特点等。
最有代表性的日本传统住宅是“和室”,它的特点是简洁、清雅,具有浓厚的日本传统文化氛围。
1. 住宅建筑在日本,传统住宅一般采用木结构,建筑风格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住宅外观以屋檐高低变化和悬山脊等为特色,同时窗户小而布局合理,取得采光和通风的效果。
日本传统住宅的建筑技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传统的榻榻米,具有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特色。
2. 室内布局日本传统住宅的室内布局非常注重空间利用和功能性,各个房间通常以推拉门或者帘子分隔。
整个住宅空间通常布局合理,主次分明,能够充分利用空间。
而且,日本传统住宅的室内装饰非常考究,如挂屏、花鸟画、盆景等,展现了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艺术的追求。
3. 材料选用在材料选用方面,日本传统住宅通常选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竹子、稻草等。
这些天然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保温和隔热性能,而且还可以调节室内湿度,给人带来舒适的居住体验。
1. 住宅建筑韩国传统住宅的建筑风格也以木结构为主,屋檐多呈弓形,屋脊上常常镶嵌有瓷器装饰。
韩屋的屋面一般采用檐角翘起的设计,既美观又有防雨的作用。
整体来看,韩国传统住宅的建筑风格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一种恬静、舒适的感觉。
三、两国传统住宅文化的比较在对日本和韩国传统住宅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在建筑风格方面,日本和韩国的传统住宅都以木结构为主,建筑形式上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探索东方禅意建筑日本传统建筑的美学

探索东方禅意建筑日本传统建筑的美学日本传统建筑的美学,源自于东方禅意的探索。
这种建筑风格以简洁、纯粹、自然为特点,通过精心的构造和陈设,使人们身心得到平静与宁静。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材料运用、室内设计和庭院艺术等方面,探索东方禅意建筑的美学。
一、建筑结构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以木材为主,采用榫卯结构,通过木榫和卯榫的连接方式,使得建筑具有稳固的结构。
建筑物通常由多个独立的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
房间之间通过推拉门或纸门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了空间的灵活性和通透性。
二、材料运用在日本传统建筑中,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木材、竹子、土和纸。
木材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通过合理的规格和连接方式,使得建筑具有耐久性和美观性。
竹子则用于构造房间的支撑结构和室内家具的制作,其轻巧和柔韧的特点增加了建筑的灵动性。
土被广泛用于建筑的地基、墙体和屋顶等部分,赋予建筑以自然、朴素的质感。
而纸则用于制作窗户和门等,通过它的半透明性,将室内外的光线和景色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温馨的氛围。
三、室内设计日本传统建筑的室内设计追求简洁和自然,强调空间的开阔和通透感。
传统日式房间通常没有固定的家具,而是使用座垫和折叠桌等简单的家具,使得房间的功能更加灵活多变。
墙壁往往采用自然材料和中性色调进行装饰,以突出建筑的原始美。
同时,室内还布置着各种装饰物,如花卉、画作、茶具等,这些装饰物既具有实用性,又增添了室内的艺术氛围。
四、庭院艺术庭院是日本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室内空间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整个建筑的美学意境。
庭院通常由自然岩石、清水池、塔、亭等元素构成,通过精心的布置和创造,营造出一种静谧、平和的氛围。
在庭院中,人们可以欣赏季节变化带来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力量。
总之,日本传统建筑的美学在探索东方禅意的过程中形成,它以简约、纯粹和自然为核心,通过精心的构造和材料运用,营造出独特的空间美感。
无论是建筑结构、材料运用、室内设计还是庭院艺术,都体现了东方禅意的深度思考和平静内省。
日本古代建筑特点

日本古代建筑特点
日本古代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1. 木结构:日本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材作为结构材料,包
括柱子、梁和榻榻米等。
这种木结构的特点使得建筑更加
灵活,能够适应地震等自然灾害。
2. 斜屋顶:日本古代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斜坡形状,称为
“斜屋顶”或“曲屋根”。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防止雨水积聚,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3. 悬挑结构:日本古代建筑常常采用悬挑结构,即建筑物
的屋檐悬挑出去,形成一个凹角。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提供
遮阳和防雨的功能,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美感。
4. 推拉门:日本古代建筑中常见的门窗形式是推拉门,称
为“障子”。
障子由纸和木框组成,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开合,同时能够调节室内的采光和通风。
5. 庭院:日本古代建筑通常配有庭院,庭院被视为建筑的
一部分,用于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庭院常常种植花草树木,布置水池或石头等景观元素,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6. 榻榻米:日本古代建筑的地面多采用榻榻米铺设。
榻榻
米是一种由稻草编织而成的垫子,铺在木地板上,提供舒
适的坐卧场所。
7. 分区设计:日本古代建筑通常采用分区设计,将建筑内
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起居室、卧室、厨房等。
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布局,以满足不同的生活需求。
总体而言,日本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简约、自然和谐的美学理念。
这种建筑风格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韩两国传统住宅文化比较

日韩两国传统住宅文化比较日韩两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传统住宅文化也体现了各自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日韩两国传统住宅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从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室内设计、材料选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两国的传统住宅文化。
一、建筑风格日本的传统住宅受到了中国和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建筑风格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特点。
日本的传统住宅常见的有“和室”和“洋室”,和室是以榻榻米为主要装饰和家具,地板采用榫卯结构,墙壁采用纸壁、藤壁等传统结构,窗户多为推拉式,整体风格以简约、自然而著称。
而洋室则是指受到西方建筑风格影响的房间,常常使用木制家具和地板,墙壁多为涂料或壁纸,窗户多为开启式,整体风格较为现代。
韩国的传统住宅建筑风格上则更多地受到了中国唐朝时期的影响,以“瓦房”为代表。
瓦房的结构由木架和石墙构成,屋顶采用瓦片覆盖,整体风格更为宏伟和庄重。
而在室内装饰上,韩国的传统住宅更多地使用木制家具和地板,墙壁常常采用白色涂料,窗户也为推拉式。
二、建筑结构日本的传统住宅常采用木结构,在地震多发的环境下,这种结构能够更好地应对地震的挑战。
悬河式的结构设计也是日本传统住宅的特色之一,通过结构设计使得房屋内外空间紧密联系,增加了通风与采光,使得室内更加舒适。
韩国的传统住宅也采用了木结构,但其建筑结构更多地注重于屋顶和墙体的结构设计。
瓦房的屋顶采用悬挑式设计,能够更好地防止屋顶被雨水浸透,同时还能够保护房屋免受风的侵袭。
三、室内设计日本的传统住宅室内设计体现了“禅”的理念,注重于室内的布局和陈设。
室内布局常以“庭院”为中心,各个房间通过走廊相连接,使得整个空间更加通风明亮。
家具和装饰品的选用也更注重于自然材料和简洁的设计风格。
韩国的传统住宅室内设计则更多地体现了“儒”的理念,注重于家庭的谐和与和睦。
室内布局更多地以“堂厅”为核心,堂厅作为家庭活动的场所,通常布置有祖先牌位和家族图腾,以示对祖先的尊崇。
韩国的传统住宅还常常采用“壁龛”来陈设家具和装饰品,以增加室内的趣味性和美感。
日本建民居工程施工

日本民居建筑工程的特点和优势日本民居建筑工程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而闻名于世。
这些特点和优势使得日本民居既舒适又耐用,能够在各种自然环境中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日本民居建筑工程的特点和优势。
一、地基施工技术日本民居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技术非常先进。
在日本,土地私有化,每户人家的土地都是独立的,因此地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日本工匠在地基施工中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架空层基础,由上部的基础墙和下部的基础底板组成。
基础底板的下部预先铺设一层粘接密封形成为整体的防水隔潮卷材层,以防止地下水渗入。
这种地基施工技术不仅保证了房屋的稳定性,还提高了房屋的耐久性。
二、木结构施工技术日本民居建筑工程中的木结构施工技术非常成熟。
传统的日本木结构住宅采用卯榫构造,而现代日本民居则结合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使用特制钢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
这种工艺不仅提高了木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使得木结构更加耐用。
此外,木结构承重框架中还使用特制钢制减震缓冲装置,以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
三、防水隔潮技术日本民居建筑工程的防水隔潮技术非常先进。
日本工匠在施工过程中非常注重防水隔潮处理,以保证房屋内部环境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他们在屋顶和墙体施工中采用双坡屋顶和高质量的建筑材料,有效防止雨水渗透。
同时,在地基施工中,他们预先铺设一层粘接密封形成为整体的防水隔潮卷材层,以防止地下水渗入。
四、节能环保技术日本民居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技术也非常先进。
日本工匠在房屋设计和施工中注重利用自然光和通风,以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他们还使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和隔热材料,提高房屋的保温性能。
这些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居民的能源支出,还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日本民居建筑工程具有许多特点和优势。
这些特点和优势使得日本民居既舒适又耐用,能够在各种自然环境中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今后的民居建筑工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民居建筑工程的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民居建筑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特点探究摘要:日本建筑一直在国际建筑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各类建筑中,住宅建筑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之一,从各个方面体现着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崇尚自然,空间自由,装饰洗练,在质朴简洁之中有着独特的味道。
关键词:日本建筑自由自然性禅学接合空间日本民族具有的尊重自然、单纯、质朴的文化精神,使这个向来奉行拿来主义的民族,对其民宅建筑、神社、寺院、古堡的传统建筑风格,自然的崇尚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坚持,就是这一点,使其在源源不断输入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仍然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对自然的忠诚和融合利用是其住宅建筑一贯的追求。
日式传统住宅建筑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一室性,空间布局自由,灵活无碍。
日式住宅的结构很简单,几乎仅由地板、柱子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墙壁、全都是开放式的、自然地构成一体化的假设型的建筑物。
在这种状况下,内部空间的变化,内外空间的联系就交由一系列“接合空间”来完成。
“接合空间”在日式建筑中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要性。
主要是功能上的原因,日本传统住宅具有其内部秩序性,譬如在家中设有祭坛,设有饰以艺术品的壁龛等,这些使得日本人在内部住宅中所进行的活动,带有在外部空间所进行活动的特点。
每一种建筑空间如室内、庭院等都有一定的功能要求,但如果以人的心理感受作为主体变换角度来看,有些空间的功能却比较含糊。
譬如入口处的庭院可作为房屋的外部空间,但就整个住宅而言,却又成为其内部空间。
在功能上也不仅是作为赏花弄草之地,还可作为迎送宾客的场所。
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促进了“接合空间”的产生和发展。
“接合空间”体现了日本传统住宅的内外空间观念,又充分地满足了丰富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是日式住宅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加强其室内外空间的有机联系,避免生硬与混乱的过渡性空间。
沙里宁说过:“建筑是与寓于空间中的空间艺术。
”在空间中如何相互联结、转换,产生不同的空间感觉变化,从而引起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与情感上的不同反应。
“接合空间”调整了人们的情感与感觉,实现精神上的愉快和自然的转换。
“缘侧空间”是日本南方传统住宅中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接合空间”。
它是指建筑周围围绕的一部分架空部分,宽度多为0. 35m~0. 5m 左右,有些类似于中国建筑中的回廊。
从建筑的角度而言,日本大多数建筑缘于住宅,住宅作为建筑的缘起,理所当然具有空间内外交流等种种特性。
在日本建筑静谧和美、素朴淡丽的风格中,“缘侧空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本建筑除了细部、装饰与材料之外,形式与建制上大抵是以“蹋蹋米”为主的“脱靴空间”。
这种具有趣味的空间在主导室内外空间导向与流动的意味上占主要地位。
通过对“缘侧空间”的研究,也可看出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基本上是一个平面开放的格局。
虽然形式简单、空间单纯,但通过对内外空间不断的交流变换之中,可以看出“缘侧空间”素华朴实及空间更替的实质。
考虑到可能会被雨水淋湿,有些传统住宅用玻璃等现代材料将这一部分空间封起来。
而且所使用的材料都为竹、木等天然材料,炎热的时候,可以看到汗湿的足迹。
在室内向“缘侧空间”移动的过程中,人在其空间中的感觉会有所不同,如果推拉门打开,室外风景通过“缘侧空间”泄入室内,从人的心理感觉而言,这种视觉上的移动可以看作是日本人追求流动空间的一点意匠。
玄关是最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典型的“接合空间”,日本传统住宅中的玄关是指从室外走进室内时脱靴、帽及外衣的场所。
日本传统住宅样式层出不穷,空间的大小也是各有差异,但没有玄关的住宅恐怕是没有的。
以往,玄关作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其空间变化也随着主人地位与权利的高低而不同,玄关为住宅空间不断丰富与变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
玄关与日本人住的方式密切相关,因为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大概是世界所有民族中最为特殊的一种。
人们进入室内需要脱鞋,不能将室外的污物带入室内,很讲究地面的洁净。
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脱靴空间”。
这种空间的形成与日本人注重自身洁净与心灵的纯净清新有直接关系。
玄关部分由外部场地、入口处的檐廊及入口的起居室等构成。
可见玄关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空间,而是由一系列有序的空间组成的。
从外部场地进室内时,必须经过玄关。
主人站在玄关中迎客,也包含了“座礼”与“立礼”的调和。
就使用功能而言,客人的物品,如提包、鞋、伞都可以放在玄关中特设的橱柜中,而客人走时取物也很方便。
日本人注重礼仪的习惯在玄关这一特性空间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日本南方地区这种高温多湿的环境中,传统住宅采用了日式木门窗这种典型装置。
障子以木格为主,表面材料使用玻璃或日式宣纸,可直接推拉。
在南方湿热地区,这种方式使得室内尽可能地自然通风采光。
光线在壁面上留下投影,这种感觉甚至可以触摸得到。
障子由于自身的通透感,内外空间之间的穿透通过它而产生过渡,空间的表情异常丰富。
正因为生活中存在像障子一样脆弱的透光不透明的建筑部件,才培养出日本人暧昧的审美情趣。
庭是东方传统建筑的精髓与核心,它在传统住宅建筑中是极为动人的篇章。
内庭作为住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住宅设计始终是连接一起的。
南方地区的庭院,所栽种的花木与北部地区有所不同。
从某种意义而言,内庭应该是外空间的范畴,但对于“接合空间”整个建筑群而言,也应该具有内部空间的性质。
因此,内庭算是内、外空间的交和空间而具有“接合空间”的性质。
日本南方传统住宅的内庭多为枯山水,也即用沙的流动来代表水的流动。
修剪得很整齐的花木多用较暗的绿色。
受禅、茶道的影响尽量避免华美的色彩与物品,特别是鲜艳的花木很少使用。
其特点是占地少却精致独特。
第二个特点,是其对自然材料的完美应用和钟爱,尤其是木材。
迄今为止,日本的住宅几乎都是木结构,从高床式的地台到立面门窗、屋架无不以木为才。
日本建筑用材非常注重材料的本身特性,强调其特质,欣赏一种朴素、纯净的美,对大自然内的灵性的探讨以及在发挥材料本性的表现方面十分独特, 这一特点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他们的建筑中充分发挥了材料本来所特有的材质、肌理、色彩等。
直到16世纪室町时代,日本的住宅屋顶仍是以草顶或木屋顶为主。
日本盛产桧柏和杉等性能极佳的木材,它们纹理美观,用于建筑时大多不加任何油饰。
桧柏和杉都是针叶树,材质柔软,切削时用锐利的刀具开成平滑的肌量,在这样的建筑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木的材质。
除木材之外,日本匠师还是使用其它各种天然材料的能手。
竹节、木纹、石理经过匠师们的精心安排,都以纯素的形式交汇成日本建筑特有的魅力。
日本的古代住宅多种多样,有起于贵族住宅的“寝殿造”,有起于武士僧侣住的“书院造”,有起于专供茶道进行的“茶室”等。
无论是哪种样式的住宅无不体现着鲜明的民族审美特性,其主要体现在建筑中平易亲切而富有人情味,尺寸虽小而设计细致、朴实,擅长呈现材料、构造的天然性;运用不加处理的天然材料,如:石、竹、泥、草、木等,再经技艺娴熟的匠师们细心设计,都以淳朴、自然的形象展现出日本古代住宅建筑特有的禅宗美学魅力。
曾有人戏称,日本的古代文化其实就是木与纸的文化,当然纸本身也是由木头制成的。
这与以石材为主要建材的西方建筑中所体现出来的浑厚、雄壮的庄重特性相比,以木构为主要材料的日本的古典建筑则更表现出通透、自然的禅宗美学特性。
第三,是装饰的简练。
日式住宅的美是一种很朴素的感觉。
建筑物的优美主要靠整体上比例协调、完整,而不是靠装饰,因此他们在使用建筑材料时尽量保持其自然形态,木制部件多不涂颜色,保持本色,墙壁也都是土墙不作涂饰。
这同中国传统建筑中鲜艳夺目的彩绘、精雕细刻的饰品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房屋具有一种几何模式,可以看出日本人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
日本建筑中所使用的装饰几乎都是植物图案,与把龙、狮、虎、鹫之类的动物作为氏族的象征并把它们引入装饰之中的文化相比较,可以说日本人更向往合适与调和”。
由于植物不是以个体方式生存的,而只能通过对物种的适应繁殖生存,所以日本建筑必然要求与周围其它建筑协调、与环境共生。
日本房屋的室内也很少加以装饰,室内十分明显的特征是清晰的线条,榻榻米的深色直线边框色勾勒出了地板的几何外形,隔间的上端形成水平饰带,露出木纹结构的柱子和房梁也都是直线,总之线条描划出了空间的范围。
在空间划分中很少使用曲线,方格形隔扇中的纸上也很少有装饰花纹。
这就使房屋在显得优雅和纯洁的同时具有一种几何模式,使日本的住宅成为人间最纯净的地方。
町屋作为日本中世纪以来城市住宅的典型样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町屋沿街的立面都有平行密楞的窗格栅,入的长板门廊,挂有布帘,形成了典型的沿街立面空间和完整的城市空间意象。
窗子、门廊、布帘都起到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的作用,店铺是街道功能的延伸,而街道也有双重作用,既是店铺的延伸,又是公共交流场所,空间界限模糊。
半透明的格栅,使町家私生活和公共区域有效区分,不至于开门面街、一览无余,同时又遮挡街上行人的视线,格栅起到了围墙一样的缓冲、屏蔽作用。
当然,由于格子栅栏的过滤,室内光线显得幽暗朦胧,更增添了日本式的幽雅情调,营造了一种微妙的室内外关系。
这种设计体现了日本传统建筑虚实交错的建筑观。
深长的町屋,最里头还会另设一个坪庭,庭院的自然美在这一方天井中表现得生动而具体:自然透过院落进入居室,庭中的飞石,水钵、石灯、植栽青苔和深深的回廊缘侧甚至大自然的春雨、冬雪都与町家的生活相互交融,而成为町家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很容易觉察出这种细腻的美感,实现了与自然‘伺居”的生活理想。
另外,町屋中的装t市、家具因季节的变化而完全不同。
冬季使用拉门和隔扇;夏季则换上苇门和竹廉:还要在榻榻米上面铺上藤席、给人凉爽感觉。
当客厅和主卧的拉门全部打开,由坪庭到后院完全贯通,不仅通风性能极好,而且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效应,和日本茶庭等坐观式庭园的景观效果很相似。
第四是禅学的观念深入到了整体设计之中,在很多方面得以体现。
禅宗审美观对日本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尤其是在住宅建筑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禅宗审美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建筑的审美观也集中表现在自然、简约、空寂。
首先是空寂,日式住宅简单的结构和内部陈设正切合了这一论调。
空寂是日本民族在其固有的自然条件、自然观以及禅宗空无思想的共同影响下缔造出来的。
空寂重视用心去感悟,在寻求自我感悟中保持超脱自然的精神境界。
禅学思想强调用最简单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这样世界也会变的简单起来。
论及自然,朴实、勤劳的古代日本人民崇尚自然,善于利用天然的自然材料,忠实于材料的本性,尽量减少人工斧凿痕迹,摒弃华丽鲜艳的材料堆砌和精巧装修。
而且特意将住宅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暧昧化、模糊化,给人一种建筑本身和自然环境和谐融合,主客不分,营造“我在自然,自然有我”的感觉。
白云自在在何时? 答曰,正似春风处处闲。
万事随意的观念也是禅宗的基本思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