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美观(1)

合集下载

日本古代建筑特点

日本古代建筑特点

日本古代建筑特点
日本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致的装饰,秩序规范的设计理念以及高
品质的材料备受全世界的赞誉,其特点主要包括四大类:典雅的设计、多样的建筑材料、加强的象征意义以及重视的入口装置。

首先是日本古代建筑的典雅的设计,日本古代建筑的古典设计注重温馨的家庭
氛围,建筑外宽大的走廊,屋顶用耐用的竹子覆盖,与室内小巧的元素高度对应,形成了一种明朗而和谐的居住环境。

此外,它们还可以融合多种建筑样式,通过几何形状的组合,以及新旧元素的混合,可以营造出独特而有趣的氛围,并能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充满自然感。

其次是多样的建筑材料,日式建筑常用的材料有木结构、石结构、砖砌墙、竹
枝板等。

比较突出的有石结构,因其强度高、自重轻、抗污抗火以及加固作用等多项优势受到很多建筑师的青睐,以石材装饰建筑物更是其外观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是加强的象征意义,居住空间可以被视为一种追求宁静更好的社会象征,
在这种背景下,日式建筑空间常常充满历史色彩,被赋予深具含义的概念,日式建筑往往以细腻的形式,植入了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如屋向屋檐的楹联、竹锣鼓的设计等等。

最后是重视的入口装置,由于日式建筑的重要性,同时也注重建筑表面处理,
入口一般都有门楣,以及各类装饰技巧被运用,用以增强整个建筑的视觉效果,使多样、精美的建筑元素得以发挥作用。

总之,日本古代建筑给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和令人向往的美丽,其特点
主要将典雅的设计、多样的建筑材料、加强的象征意义以及重视的入口装置统称之为,其真正的奥秘正在向世界展示着它的魅力。

日本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和魅力

日本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和魅力

日本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和魅力日本作为一个世界上的文化大国,其建筑设计也享有全球的声誉。

许多人赞扬日本建筑设计发挥了东方传统美学和现代化的融合,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

在日本,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公共场所,建筑设计都注重人文环境和功能性,对于每个建筑的细节都全面思考,这一点在其他地方极为罕见。

本文试图讨论日本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和魅力,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和哲学思考。

1.注重人文环境在日本,建筑设计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设计者会充分考虑建筑所处的位置、气候、周遭自然环境等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

例如,在东京的一个公园和一个住宅区之间,有一座小桥,桥上还有一个小广场。

这个小桥和广场是一个被大自然包围的静谧空间,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场所。

另外,还有很多像这样的建筑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逃避城市的宁静之所。

当然,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也需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需求,如交通、逛街等等,这就需要设计师充分考虑到周边建筑和城市的特点,以及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因素。

2.追求极致的精致日本的建筑设计精致而独特:从外观上看,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性强,但是内部结构却可以让人感受到其宏伟和独特之处。

比如:位于东京市中心的光荣寺,其外部造型非常和谐,充满了东方的魅力,但是进入内部后却会让你感受到宏伟和豪华。

不仅如此,日本的传统建筑也非常精致,既能够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又展示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这一点在日本庭院的设计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3.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在日本的建筑设计中,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这一特点在建筑和自然之间的互动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很多日本传统建筑在外形上都有很高的可识别度,这一点体现在一些传统的日本“茶馆”和“庭院”中,中央空地上有几片青草,四周环绕着低矮的建筑群,随意的几个花盆和几株小树沿着四周摆放。

这种简单和自然的设计,使得人们更容易沉浸其中,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和谐,也让人们对于日本建筑的魅力产生了更深的认识。

日本传统民居与庭院设计

日本传统民居与庭院设计

日本传统民居与庭院设计日本是一个充满着古老传统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民居与庭院设计更是闻名世界。

这些传统建筑和庭院设计既展现了日本人民的审美观念,又融入了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一、传统民居的特点日本传统民居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了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设计理念。

一般来说,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非常简单,没有使用钉子或螺丝等金属连接件,而是利用木榫和榫卯结构将木材连接在一起。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还能够使建筑更加美观。

此外,传统民居的设计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室内,一般采用推拉门和纸质隔断来分隔不同的空间。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室内的灵活性,还能够让室内与室外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营造出宁静而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庭院设计的意义庭院是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人们与自然亲近的桥梁。

庭院设计注重营造一种平静、宁谧的氛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传统庭院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庭院中通常会有一片池塘或水池,水面上漂浮着莲花或荷叶,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同时,庭院中的石头和树木也被巧妙地安排在一起,形成一种自然的景观。

这种设计理念反映了日本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三、传统民居与庭院设计的现代应用虽然现代社会的建筑和设计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日本传统民居与庭院设计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许多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其作品中融入了传统民居和庭院设计的元素,以此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例如,一些现代住宅的设计中采用了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和材料,使得房屋更加环保和节能。

同时,庭院设计也成为现代城市中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

此外,传统民居与庭院设计也在旅游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游客来到日本,就是为了欣赏传统民居和庭院设计的美。

一些传统民居被改造成了旅馆或博物馆,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日本的传统文化。

探索东方禅意建筑日本传统建筑的美学

探索东方禅意建筑日本传统建筑的美学

探索东方禅意建筑日本传统建筑的美学日本传统建筑的美学,源自于东方禅意的探索。

这种建筑风格以简洁、纯粹、自然为特点,通过精心的构造和陈设,使人们身心得到平静与宁静。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材料运用、室内设计和庭院艺术等方面,探索东方禅意建筑的美学。

一、建筑结构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以木材为主,采用榫卯结构,通过木榫和卯榫的连接方式,使得建筑具有稳固的结构。

建筑物通常由多个独立的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

房间之间通过推拉门或纸门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了空间的灵活性和通透性。

二、材料运用在日本传统建筑中,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木材、竹子、土和纸。

木材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通过合理的规格和连接方式,使得建筑具有耐久性和美观性。

竹子则用于构造房间的支撑结构和室内家具的制作,其轻巧和柔韧的特点增加了建筑的灵动性。

土被广泛用于建筑的地基、墙体和屋顶等部分,赋予建筑以自然、朴素的质感。

而纸则用于制作窗户和门等,通过它的半透明性,将室内外的光线和景色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温馨的氛围。

三、室内设计日本传统建筑的室内设计追求简洁和自然,强调空间的开阔和通透感。

传统日式房间通常没有固定的家具,而是使用座垫和折叠桌等简单的家具,使得房间的功能更加灵活多变。

墙壁往往采用自然材料和中性色调进行装饰,以突出建筑的原始美。

同时,室内还布置着各种装饰物,如花卉、画作、茶具等,这些装饰物既具有实用性,又增添了室内的艺术氛围。

四、庭院艺术庭院是日本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室内空间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整个建筑的美学意境。

庭院通常由自然岩石、清水池、塔、亭等元素构成,通过精心的布置和创造,营造出一种静谧、平和的氛围。

在庭院中,人们可以欣赏季节变化带来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力量。

总之,日本传统建筑的美学在探索东方禅意的过程中形成,它以简约、纯粹和自然为核心,通过精心的构造和材料运用,营造出独特的空间美感。

无论是建筑结构、材料运用、室内设计还是庭院艺术,都体现了东方禅意的深度思考和平静内省。

建筑知识: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

建筑知识: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

建筑知识: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日本建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之一。

它的艺术形式和构造技术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从传统神社到现代城市中的摩天大楼,日本建筑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和惊叹。

本文将从日本建筑理念、建筑形式和特点等方面分析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

日本建筑理念日本建筑理念与欧美建筑有很大的差别。

在欧美建筑中,建筑师通常遵循“建筑是艺术”的思想,重视外表的美感和结构的稳固。

而在日本,建筑被视为生命,建筑师致力于创造和谐的环境和舒适的空间,而不是仅仅让建筑看起来好看和功能齐全。

他们在建筑设计中注重自然、空气和光线等要素的运用,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

日本建筑形式日本建筑形式有着强烈的反映本土文化的特征。

在建筑的木质结构上,采用了特殊的斜撑和接头等结构,使得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能够更加稳固和坚固,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人对木材的重视和利用。

日本的建筑形式还包括了众多的风格,如寺庙建筑、民居建筑、城堡建筑等。

其中,寺庙建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

寺庙建筑通常包括了多个建筑物和围墙,形成一个独特的寺庙景观。

寺庙建筑的结构特点除了利用木材结构外,还采用了独特的柱式风格,柱子以上采用了檩瓦屋顶,使寺庙建筑更加稳固,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日本民居建筑则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建筑形式,利用土坯和木材等自然材料,打造简朴的住宅。

民居建筑常见的特点包括了茅草屋顶、滑动门、榻榻米等,这些特殊的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可以使建筑在气候方面更适应生活需求,同时也象征着日本人对自然、简单和生活的追求。

日本城堡建筑是由许多重叠的层级和平台构成,独具一格,常常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和档次。

城堡建筑的设计结构精致复杂,常常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和水系,使得城堡建筑更加宏伟、引人注目。

日本建筑特点日本建筑还有许多独具特点的地方,如:1.独特的空间感日本建筑不是一栋建筑物,而是广阔的景观空间,表达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

特别是在内部空间设计中,包括了光线、颜色、材料等元素,使得建筑空间更加明亮、舒适和美丽。

日本古代建筑特点

日本古代建筑特点

日本古代建筑特点
日本古代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1. 木结构:日本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材作为结构材料,包
括柱子、梁和榻榻米等。

这种木结构的特点使得建筑更加
灵活,能够适应地震等自然灾害。

2. 斜屋顶:日本古代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斜坡形状,称为
“斜屋顶”或“曲屋根”。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防止雨水积聚,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3. 悬挑结构:日本古代建筑常常采用悬挑结构,即建筑物
的屋檐悬挑出去,形成一个凹角。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提供
遮阳和防雨的功能,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美感。

4. 推拉门:日本古代建筑中常见的门窗形式是推拉门,称
为“障子”。

障子由纸和木框组成,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开合,同时能够调节室内的采光和通风。

5. 庭院:日本古代建筑通常配有庭院,庭院被视为建筑的
一部分,用于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庭院常常种植花草树木,布置水池或石头等景观元素,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6. 榻榻米:日本古代建筑的地面多采用榻榻米铺设。

榻榻
米是一种由稻草编织而成的垫子,铺在木地板上,提供舒
适的坐卧场所。

7. 分区设计:日本古代建筑通常采用分区设计,将建筑内
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起居室、卧室、厨房等。

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布局,以满足不同的生活需求。

总体而言,日本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简约、自然和谐的美学理念。

这种建筑风格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风建筑的美学与造型特点

和风建筑的美学与造型特点

和风建筑的美学与造型特点和风建筑是日本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美学和造型特点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建筑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本文将探讨和风建筑的美学和造型特点。

一、和风建筑的美学特点1. 自然融合:和风建筑强调与自然的融合,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师常常利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竹子、石头等,打造出质朴、自然的建筑形式。

建筑物的布局和设计也常常以自然景观为依据,如利用山水、花园、庭院等元素来创造出宁静、舒适的环境。

2. 简约与平衡:和风建筑追求简约,注重形式的平衡和谐。

建筑师常常运用对称、对比、重复等手法,使建筑物的外观显得整洁、稳定。

同时,和风建筑也强调内外空间的平衡,注重室内与室外的统一。

3. 清新雅致:和风建筑以其清新雅致的风格而受到广泛喜爱。

建筑师常常运用淡雅的色彩、柔和的光线、细腻的纹样等元素,营造出宁静、舒适的氛围。

同时,和风建筑也注重细节的处理,如雕刻、装饰等,使建筑物更加精致、美观。

二、和风建筑的造型特点1. 斜屋顶:和风建筑的斜屋顶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斜屋顶不仅能够有效排水,还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等。

同时,斜屋顶也赋予了建筑物一种独特的美感,使建筑物显得高大、庄重。

2. 榻榻米:榻榻米是和风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地板材料。

它由稻草编织而成,软硬适中,能够提供舒适的踏感。

榻榻米不仅具有保暖、隔音的功能,还能够营造出宁静、温馨的氛围,成为和风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推拉门:推拉门是和风建筑中常见的一种门窗形式。

它采用木质材料制作,可以灵活开启和关闭。

推拉门不仅方便实用,还能够与室内外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通风、明亮的空间。

4. 庭院花园:庭院花园是和风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景观形式。

它常常位于建筑物的中心位置,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布局、种植等手法,营造出宁静、美丽的环境。

庭院花园不仅是建筑物的一部分,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综上所述,和风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和造型特点而备受瞩目。

日式建筑风格的简约之美

日式建筑风格的简约之美

日式建筑风格的简约之美日式建筑风格以其简洁、明快、自然的审美理念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方式,而日式建筑风格的简约之美恰好符合这一需求。

这种风格不仅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展现出一种宁静、雅致的生活氛围。

一、日式建筑风格的特点1.简约设计理念日式建筑风格注重简约、自然的设计理念,强调简洁明快的线条和流畅的轮廓。

在色彩搭配上,多采用白色、灰色等淡雅色调,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这种简约的设计理念不仅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还能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得到放松和舒缓。

2.注重空间感日式建筑注重空间感的营造,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在设计中,日式建筑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平面布局,如客厅、餐厅和厨房相连,形成宽敞、通透的空间。

此外,日式建筑还善于利用自然光和通风,让室内外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生活氛围。

3.材质与质感日式建筑风格注重材质与质感的表达,通常采用天然材料,如竹、木、石等。

这些材料具有天然的纹理和质感,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同时,日式建筑还善于利用材料的肌理和光影效果,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

二、简约之美的表现1.色彩搭配日式建筑风格的简约之美首先体现在色彩搭配上。

白色、灰色、米色等淡雅色调是日式建筑常用的色彩,这些色彩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此外,日式建筑还会利用木色和石材等自然材质的色彩,为室内增添一份质朴和自然的气息。

2.空间布局简约之美的另一个表现是空间布局的简洁明了。

日式建筑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平面布局,将客厅、餐厅、厨房等空间融为一体,形成宽敞、通透的空间。

这种布局方式能够让人感受到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和韵律。

3.材质与质感日式建筑风格的简约之美还体现在材质与质感的表达上。

日式建筑通常采用竹、木、石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纹理和质感,能够为室内增添一份自然的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美观院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班级:08商务日语(1)班姓名:马亚利学号:0807250108辅导老师:范云霞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美观摘要:日本文化飘自中国,在长期的对外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了风格多元,内涵丰富和自然主义的审美特色。

日本有着与众不同的强烈的传统文化,有着固有的独特的固有的建筑观,在建筑的设计上表现为重抽象、简练和强调工艺精美等特点。

该文通过对日本传统设计中具代表性的茶庭和民居等建筑形式,从艺术哲学,美学和社会等多角度探讨了日本传统设计的独特手法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日本美学,神社建筑与庭院,茶庭与茶屋,枯山水,町家住宅,禅宗,泡泡筑自古以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审美意识。

人们爱美,追求美,关于什么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话题,人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审美意识与地域民族性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不仅是史学家关注的热点,更是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接下来,我就结合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来分析一下日本这个民族人民的审美观。

在当今的世界建筑舞台审美情趣上活跃着一批日本设计师,他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东方热。

其之所以能得到国际范围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正是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始终体现出来的本土民族精神和审美风格。

在世界建筑发展大潮中,日本建筑无疑是令人瞩目的。

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三者结合发展而成的产物,日本当代建筑创造了建筑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但是却很少能看到像中国传统建筑那样华丽的雕刻与装饰,只是保留了材料的本来质地,没有粉刷纹饰,错落搭配而体现出材料本身的自然美。

直至现代,日本的建筑物中仍保留了草木材料的风格。

日本的当代文学、美术、音乐似乎还没有日本当代建筑这样高的成就。

中国建筑界一直关注日本建筑界的动向,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日本不断从中国、朝鲜等民族引入优秀民族文化,藉以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

但这种模仿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和移植,在每一次文化交流中,日本文化自身的独特之处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发展出新的特色。

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简洁在日本的绘画设计中有着明显的反映。

从总体上看出日本艺术以柔和、内敛为主,重精神气质的表达,其特点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①遵循自然手法,以抽象表达具体——不重感性重悟性。

②以简约的形式和浓郁的意象表达丰富情感——不重形式重精神。

③追求不对称布局。

④设计一技艺完美为一切艺术的基础,甚至将技艺本身也视为一种美。

本文即以神社、庭院建筑、茶庭、枯山水、町家住宅和透视自然美的泡泡筑为例,分析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及其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⑴日本美的代表-----建筑与庭院神社信仰是日本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神社的建筑方式不同于寺院、宫殿等仿中国式的建筑,其雏形大约在古坟时代就已形成。

今天仍保存完好的大神神社、诹访神社仅仅以山为礼拜对象,没有设神殿。

可见最初的神社仅仅作为祭祀的场所而设立,所以没有神殿。

另外,还有象大苷会(日本天皇即位时举行仪式的地方)那样的,只有祭祀的时候才临时建的神殿。

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日本的神社的建筑格式至少有十种以上。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建筑有神明造(伊势神宫)、住吉造(住吉大社)、大社造(出云大社)、大鸟造(大鸟神社)。

特别是神明造和住吉造。

这些建筑的三大特点是,屋顶均为人字形,干阑式、房顶上有木鱼(神社或宫殿的屋脊上的装饰圆木,其形如木鱼)、千木(屋顶房檐两端用长木头做的X字形交叉)。

另外,用茅和丝柏皮葺屋顶,房梁上不上彩等充分说明神社建筑是以日本古老的干阑式建筑为主要基础的。

自古以来日本人喜欢在自己家的院子周围种上树木花草,挖一个简单的鱼池,放养金鱼。

造园是日本人的传统。

据《日本书经》记载,神功皇后远征朝鲜途中,臣下曾命人开挖鱼沼鸟池,以慰皇后的无聊。

武烈天皇的泊濑列城宫穿池建苑,饲养禽兽。

另外,柴篱宫、瑞篱宫周围种了大量树木。

日本飞鸟时代,中国文化在日本风行一时,许多大陆式庭院脱颖而出。

推古天皇宫殿的南庭由百济工匠仿须弥山修造假山,还修起一座仿中国式建筑的吴桥。

今天日本人仍可看到飞鸟地区石造的须弥山和曲水宴时使用的遗物。

当时,苏我王子修造了规模宏大的庭院。

在飞鸟川岸边建造一个充满自然景观的别墅。

此外,持统天皇的吉野离宫、圣武天皇的五津岛宫都很有名。

天智天皇的大津宫依琵琶湖而建,里面还有一个称“滨台”的楼阁。

平城京内贵族的宅邸中也有许多充满自然风貌的庭院。

皇家庭园中的神泉苑,源高明的西宫、源融的河原院作为当时的庭园都是很有名的。

工匠们力图在庭院中再现天桥立和松岛等名胜的景观。

这一时期的庭院特点是,以大型的水池为中心,充分利用建筑物之间的狭窄空间种植花草。

在后宫宫殿周围修造小水渠,让涓涓细流流经各地,周围布置许多山石,种上灌木和花草。

这种形式称为“前栽”。

平安时代后期,日本人在后宫南廷内修建了水池、小岛和假山,水中还漂浮着龙头船。

这种庭院建筑更加别具匠心。

其遗风可从平等院凤凰堂、平泉毛越寺等庭院建筑中反映出来。

平安时期庭院建筑仍由水池、假山组成的自然景观为主。

金阁寺庭院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一方面,以新建的禅宗寺院为中心,大胆使用石头、树雕等材料,创造了象征空间造园法。

同以前那种模仿平常的自然美的造园手法相比,经人工挑选加工的树木以及经雕刻形态各异的石头,使人改变过去那种身临深山幽谷、巨瀑大海的深邃感觉。

用假山表示瀑布,用白沙表示大海。

禅宗式庭院的创造者们相继创造了京都天龙寺、西芳寺、临川寺、等持寺等典型的庭院建筑。

此外,这一时期中国式的庭院建筑也十分风行,出现了金阁、银阁等亭阁式建筑。

造桥方面比较有名的有酷似永保寺的无际桥的亭桥、廊桥。

后世修学院离宫上茶室的千岁桥就是采用了廊桥的形式。

桃山时期丰臣秀吉和他的武将兴建了许多大规模的庭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丰臣秀吉亲自下令修建的醍醐寺三宝院庭园。

近代庭园的特点是回廊式。

除了幕府首领们的庭园以外,京都的町人们创造了茶室庭院,名称“路地”。

在茶室入口处修建小小的通道。

町人们在有限的空间内试图充分体现大自然的美。

造园的材料多采纳树木、花草、踏脚石、石灯笼等等。

茶室庭院的代表作有大德寺孤蓬庵庭院、慈光院庭院(大和郡山市),回廊式的代表作有桂离宫。

在这里围绕水池和假山修建了曲径。

园内还有仿平安时代的沙洲、小岛和渡桥。

庭院内种上了反映季节变化之美的红叶、樱花树。

同时还配备了禅宗式庭院的山石,茶室式庭院的路石。

可以说桂离宫是集茶室、书院、禅院造园艺术风格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

修学院离宫是由后水尾上皇参与规划营造的庭院。

这座庭院巧妙地利用了山麓地形,成为规模宏大的回廊式庭园。

⑵茶室设计茶室是茶庭的主体建筑,又称为“数寄屋”。

对于“数寄”一词,在日本历史上几位茶道宗匠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其不同的含义,称之为“空之屋”、“不对称之屋”、“贫寄之屋”等等,但其义不外乎“未完”、“不全”之意。

从“数寄”屋的名称上就能够看出日本文化中度自然美的偏爱。

在日本人看了,对称和整齐化一是人为的表现,而自然之美就体现为不对称或不完美。

这是一种迥异于其他民族的审美观。

但将这种民族审美情调上升我一种文化理念和系统的审美模式并由此而泛化到茶道、歌道、俳句、能艺、花道等诸多意识领域则是禅宗文化输入的结果。

茶室是日本人以喝茶为目的的聚会及开展社交活动的场所。

古时亦称茶座。

在日本茶室的建筑别具匠心,体现了独特的日本风格。

茶室的外观以普通民房为模特。

四张半(席子)的小房间,未经加工的土壁,带树皮的木材做的柱子,很小的拉窗,室内朴素的水壶,这一切都与书院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

日本人称这种表现形式为“陀茶室”或者“草庵式茶室”陀茶的创始人村田珠光(1422-1502)去掉四张半(席子)房间内的两边糊纸的隔框画,将墙壁全部用白纸糊上,使人感觉朴素洁静。

珠光的徒弟们在京都下京创办了六张、四张半席子的草庵式茶室。

界内的町人武野绍鸥(1502-1555)又将茶室内部全部换成土壁,并且按上了搁子,使茶室更加草庵化。

茶室内的装饰也有不少变化,改唐式装饰品为字画和鲜花。

茶室的自然风格曾给禅宗、能(民间艺术)、连歌以很大的影响。

草庵式茶室的格局由桃山时代的千利休(1522-1591)完成。

今天日本的茶室仍然保持了当时的风格。

⑶抽象写意、追求枯淡、空寂的审美情趣造新的夸张是日本建筑的一个表现,如伸展的很远的飘檐、硕大的斗拱、过于华丽的装饰、园林中的枯山水等。

日本枯山水庭设计所表现的是另一种迥异于书院庭、茶庭的精神,空寂更加抽象写意。

以最简化的形式元素,表达永恒,是热播禅宗园林的突出特点。

枯山水体现了日本传统美学中对元素最少化和布局手法精致的极端追求.从历史上看,日本不存在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超越性的、绝对的神,它是一个泛神论国家,证明任何一件事,都搬出一个神,从宗教性的道德观念来看日本人是极其权宜主义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实用主义的办法,并且,日本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而充其量只有东方思想而已。

故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以前支撑维系日本人的人际关系式道德观念的不是把神学及哲学作为精神支柱的道德规范,而实际上是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禅宗园林枯山水庭院是室町时代的产物,受到佛教禅的影响,其构成元素是白沙、石头。

最有名的代表作是京都龙安寺石庭,又叫空庭,体现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意境。

在西方寺园庭设计中,梦窗将佛教禅宗理念带入传统的日本池泉园中,以白砂和巨石枯泷象征佛界的须弥和佛祖。

在池中布置象征长寿的龟鹤石组,使空间意境更为纯净、空灵、耐人寻味。

这种手法,与后现代艺术所追求的复议含混的美学风格十分相似。

日本的枯山水为何体现了一种与中国园林不同的情趣?同样是禅宗,日本禅宗文人的悟性和灵感。

水是自古多情之物,中国文人剪不断;而日本武士朝生暮死,自行了断,参透生死,所以有了这种没有水的一种园林艺术形式----日本禅宗园林枯山水庭院。

各自不同的文化精髓,带来了园林风格的不同面貌,更加充分的体现了这种追求空寂的审美风格。

枯山水设计鲜明地反映出日本艺术重简练,重精神的特点。

⑷重视不对称、自由布局的町屋随着时代的发展,曾以对称为特点而先入为主的中国建筑形式在日本逐渐销声匿迹。

在日本传统艺术中,无论是绘画还是建筑都表现着一种特有的不对称与非实体性,这一特征在日本当代建筑中仍有体现。

这种变化最终摆脱了中国模式,超越了轴对称的范围,日本的建筑在尝试中找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对称的轴向特点。

日本人的审美模型不是建立在一个理论框架体系上的,而是建立在体悟上——与中国人的审美十分相似,日本也同样缺乏审美理论的基础。

日本人从来不去追求的本质是什么,虽然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不刻意地追求美。

日本古建筑的美学特征是平易亲近,富有人情味;尺度小,设计的细而朴素,精巧而素雅;同时也擅长于呈现材料、构造和功能性因素的天然丽质,如草、木、竹、石、麻布、纸张等材料,都被利用的恰到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