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的风格特色

合集下载

日式风格特点及元素

日式风格特点及元素

日式风格是一种特殊而独特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以舒适为主,温暖宁静。

它的设计
理念是将日本文化与传统艺术相结合,以自然美景为核心,注重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具
有日式特色的建筑空间。

日式风格的元素主要有:
一、色彩:日式风格的色彩以淡雅、温润为主,以浅灰、淡褐、淡绿、淡紫和淡蓝等
色调为主。

二、纹理:日式风格以简约、轻巧、柔和的纹理为主,多用木材、竹子、石头等质料,使空间感受更加温暖舒适。

三、图案:日式风格的图案以自然元素为主,如樱花、竹子、梅花等,体现出日本文
化的精神。

四、空间:日式风格要求室内空间大小合理,以简洁、舒适、温馨为主,灵活利用空间,摒弃复杂的设计,使空间视觉更加开阔舒适。

五、细节:日式风格注重细节,以精致、简单、自然为主,用小小的装饰点缀空间,
使室内更加具有精致的质感。

总之,日式风格是一种以舒适、温馨、自然为主的建筑风格,它的设计理念是将日本
文化与传统艺术相结合,注重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具有日式特色的建筑空间。

日本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和魅力

日本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和魅力

日本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和魅力日本作为一个世界上的文化大国,其建筑设计也享有全球的声誉。

许多人赞扬日本建筑设计发挥了东方传统美学和现代化的融合,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

在日本,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公共场所,建筑设计都注重人文环境和功能性,对于每个建筑的细节都全面思考,这一点在其他地方极为罕见。

本文试图讨论日本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和魅力,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和哲学思考。

1.注重人文环境在日本,建筑设计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设计者会充分考虑建筑所处的位置、气候、周遭自然环境等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

例如,在东京的一个公园和一个住宅区之间,有一座小桥,桥上还有一个小广场。

这个小桥和广场是一个被大自然包围的静谧空间,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场所。

另外,还有很多像这样的建筑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逃避城市的宁静之所。

当然,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也需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需求,如交通、逛街等等,这就需要设计师充分考虑到周边建筑和城市的特点,以及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因素。

2.追求极致的精致日本的建筑设计精致而独特:从外观上看,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性强,但是内部结构却可以让人感受到其宏伟和独特之处。

比如:位于东京市中心的光荣寺,其外部造型非常和谐,充满了东方的魅力,但是进入内部后却会让你感受到宏伟和豪华。

不仅如此,日本的传统建筑也非常精致,既能够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又展示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这一点在日本庭院的设计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3.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在日本的建筑设计中,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这一特点在建筑和自然之间的互动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很多日本传统建筑在外形上都有很高的可识别度,这一点体现在一些传统的日本“茶馆”和“庭院”中,中央空地上有几片青草,四周环绕着低矮的建筑群,随意的几个花盆和几株小树沿着四周摆放。

这种简单和自然的设计,使得人们更容易沉浸其中,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和谐,也让人们对于日本建筑的魅力产生了更深的认识。

建筑知识: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

建筑知识: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

建筑知识: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日本建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之一。

它的艺术形式和构造技术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从传统神社到现代城市中的摩天大楼,日本建筑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和惊叹。

本文将从日本建筑理念、建筑形式和特点等方面分析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

日本建筑理念日本建筑理念与欧美建筑有很大的差别。

在欧美建筑中,建筑师通常遵循“建筑是艺术”的思想,重视外表的美感和结构的稳固。

而在日本,建筑被视为生命,建筑师致力于创造和谐的环境和舒适的空间,而不是仅仅让建筑看起来好看和功能齐全。

他们在建筑设计中注重自然、空气和光线等要素的运用,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

日本建筑形式日本建筑形式有着强烈的反映本土文化的特征。

在建筑的木质结构上,采用了特殊的斜撑和接头等结构,使得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能够更加稳固和坚固,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人对木材的重视和利用。

日本的建筑形式还包括了众多的风格,如寺庙建筑、民居建筑、城堡建筑等。

其中,寺庙建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

寺庙建筑通常包括了多个建筑物和围墙,形成一个独特的寺庙景观。

寺庙建筑的结构特点除了利用木材结构外,还采用了独特的柱式风格,柱子以上采用了檩瓦屋顶,使寺庙建筑更加稳固,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日本民居建筑则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建筑形式,利用土坯和木材等自然材料,打造简朴的住宅。

民居建筑常见的特点包括了茅草屋顶、滑动门、榻榻米等,这些特殊的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可以使建筑在气候方面更适应生活需求,同时也象征着日本人对自然、简单和生活的追求。

日本城堡建筑是由许多重叠的层级和平台构成,独具一格,常常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和档次。

城堡建筑的设计结构精致复杂,常常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和水系,使得城堡建筑更加宏伟、引人注目。

日本建筑特点日本建筑还有许多独具特点的地方,如:1.独特的空间感日本建筑不是一栋建筑物,而是广阔的景观空间,表达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

特别是在内部空间设计中,包括了光线、颜色、材料等元素,使得建筑空间更加明亮、舒适和美丽。

日本古代建筑特点

日本古代建筑特点

日本古代建筑特点
日本古代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1. 木结构:日本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材作为结构材料,包
括柱子、梁和榻榻米等。

这种木结构的特点使得建筑更加
灵活,能够适应地震等自然灾害。

2. 斜屋顶:日本古代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斜坡形状,称为
“斜屋顶”或“曲屋根”。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防止雨水积聚,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3. 悬挑结构:日本古代建筑常常采用悬挑结构,即建筑物
的屋檐悬挑出去,形成一个凹角。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提供
遮阳和防雨的功能,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美感。

4. 推拉门:日本古代建筑中常见的门窗形式是推拉门,称
为“障子”。

障子由纸和木框组成,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开合,同时能够调节室内的采光和通风。

5. 庭院:日本古代建筑通常配有庭院,庭院被视为建筑的
一部分,用于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庭院常常种植花草树木,布置水池或石头等景观元素,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6. 榻榻米:日本古代建筑的地面多采用榻榻米铺设。

榻榻
米是一种由稻草编织而成的垫子,铺在木地板上,提供舒
适的坐卧场所。

7. 分区设计:日本古代建筑通常采用分区设计,将建筑内
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起居室、卧室、厨房等。

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布局,以满足不同的生活需求。

总体而言,日本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简约、自然和谐的美学理念。

这种建筑风格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式建筑风格的简约之美

日式建筑风格的简约之美

日式建筑风格的简约之美日式建筑风格以其简洁、明快、自然的审美理念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方式,而日式建筑风格的简约之美恰好符合这一需求。

这种风格不仅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展现出一种宁静、雅致的生活氛围。

一、日式建筑风格的特点1.简约设计理念日式建筑风格注重简约、自然的设计理念,强调简洁明快的线条和流畅的轮廓。

在色彩搭配上,多采用白色、灰色等淡雅色调,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这种简约的设计理念不仅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还能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得到放松和舒缓。

2.注重空间感日式建筑注重空间感的营造,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在设计中,日式建筑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平面布局,如客厅、餐厅和厨房相连,形成宽敞、通透的空间。

此外,日式建筑还善于利用自然光和通风,让室内外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生活氛围。

3.材质与质感日式建筑风格注重材质与质感的表达,通常采用天然材料,如竹、木、石等。

这些材料具有天然的纹理和质感,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同时,日式建筑还善于利用材料的肌理和光影效果,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

二、简约之美的表现1.色彩搭配日式建筑风格的简约之美首先体现在色彩搭配上。

白色、灰色、米色等淡雅色调是日式建筑常用的色彩,这些色彩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此外,日式建筑还会利用木色和石材等自然材质的色彩,为室内增添一份质朴和自然的气息。

2.空间布局简约之美的另一个表现是空间布局的简洁明了。

日式建筑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平面布局,将客厅、餐厅、厨房等空间融为一体,形成宽敞、通透的空间。

这种布局方式能够让人感受到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和韵律。

3.材质与质感日式建筑风格的简约之美还体现在材质与质感的表达上。

日式建筑通常采用竹、木、石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纹理和质感,能够为室内增添一份自然的气息。

日韩两国传统住宅文化比较

日韩两国传统住宅文化比较

日韩两国传统住宅文化比较日韩两国都有着丰富的传统住宅文化,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本文将比较日韩两国传统住宅的特点和文化。

1. 建筑风格:在日本,传统住宅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房屋的结构以木质框架为主。

一般来说,日本的传统住宅设计简洁明快,屋顶为斜坡式,前后对称,富有和谐之美。

日本的传统住宅还常常使用特殊的建筑材料,例如竹子和纸,来制作推拉门和隔墙。

而在韩国,传统住宅的建筑风格则更注重水泥和石材的利用。

韩国传统住宅的屋顶多为翘角形状,展示出独特的美感。

韩国传统住宅还有一种特殊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屋舍”,它由多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灶具和卫生间。

2. 空间布局:在日本,传统住宅通常是一栋建筑,被分隔成几个功能独立的房间。

这些房间之间有隔断,尤其是使用纸和竹子制成的隔墙,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整空间。

传统日本住宅的空间通常较小,因为人们更注重和谐的布局和独特的美感。

而在韩国,传统住宅的布局则更加注重功能划分。

一般来说,韩国传统住宅被划分为起居室、厨房、睡房和卫生间等不同区域,并配以相应的家具和装饰品。

韩国传统住宅通常有一个中庭,可以用来种植花草或者搭建花园。

3. 生活方式:日本传统住宅文化注重简约、精致和和谐的生活方式。

在传统的日本住宅中,人们通常会脱鞋进屋,然后坐在地板上用餐。

人们通常会在传统住宅的庭园里种植花草,或者在附近的公园里散步,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与日本相比,韩国的传统住宅文化更加注重家庭和睦、尊重传统和仪式感。

在传统的韩国住宅中,人们通常会穿着传统的韩服,一起家庭成员一起进餐。

韩国人还会在家里供奉祖先的神龛,以示对祖先的尊敬。

日韩两国的传统住宅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虽然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有所差异,但两国都注重于提供舒适和和谐的生活环境。

无论是日本的简约美感还是韩国的家庭和睦,传统住宅文化都反映出这两个国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日本建筑风格

日本建筑风格

3.战国时代
戦国时代:1493年明应政変(一说1467年应仁之乱) 开始至1573年15代室町将军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放逐, 室町幕府实际上灭亡为止
军事的高度紧张使得城郭的发展非常迅速。这时期有平 城、平山城、山城、水城等几种形式。
4.江户时代
江戸时代:1603年江戸幕府开府至1867年德川 庆喜大政奉还,天皇得权为止
类型,神社是日本
固有的神道教的崇
祀建筑。最有代表
性的建筑是伊势神
伊势神宫
宫。
•一 日本古建筑发展概述
• 2 发展分期:
•2)奈良时期(6世纪中 叶—10世纪)
• 本时期是日本建筑受中 国影响的发展时期,一方面, 由于佛教的传入,日本传统 的宗教建筑发生了很大改变, 宁一方面,在城市与建筑上 也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内容。 这时期的主要代表建筑为佛 教寺庙,如法隆寺 唐招提 寺等。
文物欣赏
建筑欣赏
仿唐式建筑
back
镰仓时代:1185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至1338年镰
到 仓幕府灭亡 室町时代:1338年镰仓幕府灭亡,足利氏于京都室町 建造御所,至1573年足利义昭被流放,室町幕府灭亡 为止,包括南北朝时代和戦国时代
镰仓时代武士的出现对日本城郭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为武士的居处大多在平坦的地势上,出于作战、防备的本性, 武士们常常在居所周围垒土台、挖深沟,构筑相对安全的施设。 这种形式的“居所”后来发展成为“馆”、“平城”。在镰仓 末期、南北朝时期,恶党、山贼群起,他们凭借地势有利的山 体,让讨伐的幕府军队吃尽了苦头。各守护大名纷纷效仿的将 自己的“馆”、“平城”移到了地理位置优越的山头上,这就 形成了战国时期叱咤一时的山城的雏形。
日本又因为信仰问题,所 以有许多的寺庙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与特点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与特点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与特点日本的传统建筑风格深受其独特的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展现出了独特的美学和工艺。

这些传统建筑不仅在日本本土广泛存在,而且在世界各地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本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1. 木材和自然材料的使用日本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这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富有森林资源的国家。

木材的使用使得建筑具有温暖和自然的感觉。

此外,建筑师还善于利用其他自然材料,如竹子、稻草、土壤和石头等,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2. 简约与谦逊的设计日本传统建筑的设计注重简约和谦逊。

建筑师追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因此建筑的外观和内部布局都非常简洁。

建筑师还注重隐藏结构和技术细节,使建筑看起来更加纯粹和谦逊。

3. 榻榻米和障子日本传统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之一是榻榻米和障子。

榻榻米是一种日本传统的地板,由厚实的稻草垫和覆盖其上的垫子组成。

它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坐卧空间,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折叠和储存。

障子则是一种由纸和木框组成的可移动墙壁,可以用来分隔空间和调节光线。

4. 庭院和自然景观日本传统建筑常常与庭院和自然景观相结合。

庭院在建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供了美丽的景色,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互动和放松的空间。

庭院中常常有花草树木、小池塘和石头等元素,这些元素与建筑的整体风格相互呼应。

5. 可移动和可调节的结构日本传统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可移动和可调节的结构。

这种设计使得建筑能够适应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

例如,建筑师可以打开或关闭障子,以调节光线和通风。

建筑的结构也常常是可拆卸的,使得建筑可以随时重建或改变布局。

6. 和谐与自然的连接日本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连接。

建筑师通过选择建筑材料、布局和景观来实现这种连接。

建筑的布局通常会考虑到周围环境的自然元素,如山脉、河流和森林,以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总结起来,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以木材和自然材料的使用、简约与谦逊的设计、榻榻米和障子、庭院和自然景观、可移动和可调节的结构以及和谐与自然的连接为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式建筑日本建筑特色日本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是神社,遍布全国,约有十余万所,建造年代从古迄今从未中断。

早期神社,模仿当时比较讲究的居住建筑,因为在观念上,神社是神灵的住宅,而人们只能按照自己的生活去揣摩神灵的生活,而且,建筑学当时也远远没有达到专为神灵别创一种神社型制的水平。

因此,这些早期神社贴近朴实的人民生活,它们的建筑风格,可以代表日本建筑的基本气质。

日本神社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在经历了全盘西化、帝冠式与和风样式的传统复兴等多种风格后,最终通过对日本民族深层文化的不断探究,从建筑与环境的对话,空间意象的把握和材料性能理解等方面寻找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

近年来在日本,材料自身所蕴涵的生命力和表现力被重新认识并成为建筑创作的源泉之一,设计材料也呈多元化形式:木材给人带来温馨的感觉,并让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钢结构建筑则再现了自身的硬度和金属精巧细致的质感。

日本建筑中的室内空间,尤其是建筑的公共部分,却显得和外部空间十分的和谐与连贯,也就是说“灰空间”就是日本建筑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空间。

所谓“灰空间”是指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建筑内外的界限,并将两者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日本建筑的现化代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规模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展了生存及工作空间,但同时也让“私人领域”减小,日本建筑界提出一条理论,即任何建筑都由“个人领域”展开,是所有空间造型的基本参数。

也就是说,建筑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环境设计十分重要。

这里的环境包括一切满足人们欲望的设施,如绿地、商店等。

日式建筑结构设计的立足点在于力学,建筑设计的立足点则在于美学。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建筑师为追求美学设计的完美,尽可能利用装修手段将结构隐藏起来,但是近几十年来,建筑结构所体现的理性和技术的美感重新被认识,结构造型设计也就应运而生了,日本近年来的建筑中大面积玻璃的使用,使得建筑在实现对透明性追求的同时也大面积暴露了建筑的结构和设备。

建立在理性的技术基础上注入感性的建筑思维的结构造型设计在日本当代建筑设计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体现了对现代空间造型技术的认同。

在“装饰就是罪恶”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影响下,现代建筑清一色地追求简洁明快,这样的造型却容易丧失材料的质感。

近年来在日本,材料自身所蕴涵的生命力和表现力被重新认识并成为建筑创作的源泉之一,设计材料也呈多元化形式:木材给人带来温馨的感觉,并让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钢结构建筑则再现了自身的硬度和金属精巧细致的质感。

日式设计与民族性格日本的设计风格在世界上是有独特魅力的,无论在平面设计还是在工业设计上都是佼佼者。

日本的艺术既可能简朴,也可能繁复,既严肃又是怪诞,既有楚楚动人抽象的一面,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这就是东西方的交融。

从日本的设计作品中似乎看到了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更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东方式的抽象。

日本人是大和民族,大和民族是个忧患意识非常深重的民族。

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

日本的设计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汇贯通,最终成为己用。

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

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

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导致出现日本的电器产品引导世界潮流、横扫世界市场的局面。

比如他们把套在木桶外面的箍夸张加大,让它既是功能构件又是装饰构件,称之为“装饰性的使用结构部件”。

又比如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共性。

日本建筑“空间的无限定性”概念现代建筑进入日本初期建筑创作和理论界就存在“如何使现代建筑在日本的现实中生根”,即如何实现外缘向内核的转化,面对全盘引入的外缘文化,起初是那样生疏和束手无策,只是在钢筋混土建筑上加上破屋顶,称之为“帝冠样式”、“详和折变”。

后来勇于探索的建筑师用现代建筑理论为过滤器,重新审视日本传统的文化“内核”本质特征,发现其空间的流动性,简明的意匠,构造和表现的一致性,使用材料与自然融合等都与现代建筑不谋而合,从而肯定了日本建筑的价值,为文化“外缘”向“内缘”转化奠定民族自信心。

继而日本建筑师广采博收,从整个历史长河中找素材,多元的、全方位地挖掘文化“内核”与“外缘”的联系,如提倡从空间来把握传统文化,从中提炼出“空间的无限定性”概念,将“外缘”与“内核”的联系和转化成为可能日式建筑现代建筑使用的物质材料主要是混凝土。

它可以容易自然地表现以“石”材为主,西方建筑“凝重”的文化特征,但通过钢筋混凝土来刻画表现木构架的造型形式,难以从本质上表现日本建筑特有的“轻盈”文化特征,日本建筑师通过钢、木、混凝土的复合型现代建筑材料,综合运用结构形式的表现,尤其是对细部构造的大量研究,将日本的建筑文化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文化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关系,成功地实现了文化的“外缘”向“内核”的转化。

同属东方文化范畴的日本,其建筑文化“外缘”向“内核”文化的成功转化,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华夏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沉积,内核质量亦趋庞大,表现出了巨大的独立性、纯正性和遗传性。

在为悠远的历史文化而自豪的同时,这种“内核”文化又显得负荷过重、进程缓慢,对外来文化的反应能力及接纳能力相对不足。

因此为摆脱其自身文化“内核”过于负重的不利因素,站到吸收“外源”文化的有利地位,接纳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现代文明精华,并将其消化、吸收、革新,使之溶入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核”之中,并加速实现这一转化。

日本有着与众不同的强烈的传统文化,有着固有的独特的建筑观,同时又存在着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吸收。

在创作方法上,日本存在着多种理论和流派,比如老一辈建筑家村野藤吾就始终和现代建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丹下健三则一直致力于日本的的现代建筑运动,使之逐渐在日本建筑界占统治地位;矶崎新使用的视觉语言,是在世界的文脉中找出他认为适当的语言;黑川纪章则要在东洋的思想中表现现代日本的主题;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最简洁的质感体现了低技——高手工技术。

日式庭院日式风格特别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借用外在自然景色,为室内带来无限生机,选用材料上也特别注重自然质感,以便与大自然亲切交流,其乐融融日本庭园的造园思想深受佛教、中国汉唐皇家宫苑和中国文学诗歌的影响,崇尚自然,向往仙境。

日本造园的要素有:石组、园路、水体、石灯笼、石塔、种植、手水钵、竹篱与庭门、庭桥。

日本的庭园发展经历了“古代宫苑——中期的寺园、枯山水及茶庭——后期的茶庭及离宫书院式庭园”的历程。

各个阶段的园林建筑围绕不同的主题与各园林要素相呼应、相协调。

枯山水式庭园的先驱——梦窗国师,他所做的庭园具有广大的水池,曲折多变的池岸,池面呈“心”字型。

从置单石发展叠组石,进而叠成假山。

植树与山水建筑相配合。

利用夸张和缩写的手法创造出残山剩水形式的枯山水风格。

日式家居日式建筑的房屋大多是以木材与纸材所搭建而成,一直延续演进到现代的日式住宅设计则充满了沉稳、富有个性,不管是钢筋水泥所搭建的古木梁柱,或是传统优雅纯粹的日式空间,透过内部设计的装潢,愈来愈多人以各自喜好的形式尽情发挥并享受和风家居的生活乐趣。

在日式风格中,回归自然就是最大的特色。

无论是在色彩、功能、造型的设计上都推崇贴近自然,强调自然主义,让使用者有置身自然的感觉。

例如日式的庭院就独具特色,它强调室内与室外的互相映衬,在景石的摆放、植物的定位、构景的布局都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东方文化。

插花、盆景更是要不可或缺地摆放在家中每一个角落。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即使是茶杯的摆放或一个浴室角落也要与插花搭配了,各种自然元素的互相造型、搭配功不可没。

同时,日本人讲究禅意,淡泊宁静,清新脱俗,所以家具大多强调其功能性,装饰和点缀较少,造型简洁,多为直线条,豪华、奢侈的风格几乎不可能在日式家居当中出现。

日式家居提起日式家具,人们立即想到的就是"榻榻米",以及日本人相对跪坐的生活方式。

大和民族的低床矮案,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日式家具"和"日本家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日式家具"只是指日本传统家具,而"日本家具"无疑还包括非常重要的日本现代家具。

传统日式家具的形制,与古代中国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

而现代日本家具的产生,则完全是受欧美国家熏陶的结果。

中国人的起居方式,以唐代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

唐代以前,盛行席地而坐包括跪坐,因此家具都较低矮。

入唐以后,受西域人影响,垂足而坐渐渐流行,椅、凳等高形家具才开始发展起来。

而日本学习并接受了中国初唐低床矮案的生活方式后,一直保留至今,形成了独特完整的体制。

唐之后,中国的装饰和家具风格依然不断传往日本。

例如日本现在极常用的格子门窗,就是在中国宋朝时候传去的。

可见日本文化受中华文化影响之深。

明治维新以后,在欧风美雨之中,西洋家具伴随着西洋建筑和装饰工艺强势登陆日本,以其设计合理、形制完善、符合人体功学,对传统日式家具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但传统家具并没有消亡。

时至今日,西式家具在日本仍然占据主流,而双重结构的做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一般日本居民的住所,客厅、饭厅等对外部分是使用沙发、椅子等现代家具的洋室,卧室等对内部分则是使用榻榻米、灰砂墙、杉板、糊纸格子拉门等传统家具的和室。

"和洋并用"的生活方式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全西式或全和式都很少见。

日式风格装修享受清酒般悠然日式风格空间造型极为简洁、家具陈设以茶几为中心,墙面上使用木质构件作方格几何形状与细方格木推拉门、窗相呼应,空间气氛朴素、文雅柔和。

繁琐的装饰,跟注重实用功能。

f日式沙发日式沙发最大的特点要数它的成栅栏状的小扶手和矮小的设计。

这样的沙发最适合崇尚自然而朴素的居家风格的人士。

小巧的日式沙发,透露着严谨的生活态度。

因此日式沙发也经常被一些办公场所选用。

这种沙发对于老人也是适用的。

因为对于一些腿脚不便,起坐困难的老人来说,硬实的日式沙发使他们感到更舒适,起坐也更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