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
生育意愿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生育意愿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生育意愿研究是对人们生育意愿进行调查和分析的一项研究。
生育意愿是指个体对生育的积极意愿和选择意愿,反映了个体对于生育的态度和期望。
生育意愿的研究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育意愿研究可以帮助了解人们对于生育的需求和动机,为制定相关的公共政策和社会保障提供依据。
例如,当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时,政府可以根据生育意愿研究的结果,制定鼓励生育的政策,以平衡人口结构和减缓社会老龄化的趋势。
其次,生育意愿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变迁的内在联系。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生育意愿的变化。
研究生育意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发展对于生育决策的影响,从而指导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此外,生育意愿研究还可以为社会科学和人口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基础。
通过研究生育意愿,可以探讨个体和社会因素对于生育决策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人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机制。
总之,生育意愿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对于公共政策制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人们的生育意愿,可以更好地引导社会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制定,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了解现代女性的婚育观念、生育意愿以及生育行为等方面的情况。
一、婚育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现代女性对待婚姻和生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调查显示,相对于传统观念中的“早婚早育”,现代女性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经济独立,晚婚晚育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女性们更加追求平等和自由的婚姻关系,将生育视为个人选择的一部分,而不是必然的责任。
二、生育意愿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现代女性对于生育的意愿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部分女性认为生育是人生重要的经历,是女性独特的魅力所在,希望尽早完成生育任务。
而另一部分女性则更加注重事业发展和个人追求,对于生育的需求并不迫切。
她们更倾向于等到事业稳定后再考虑生育问题。
三、生育行为的变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生育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往,家庭以多子多福为理念,普遍存在生育多子的现象。
然而,现代女性更加注重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在生育行为上更加倾向于小家庭。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生育二胎的比例逐渐上升,但仍然不及生育一胎的比例。
这说明现代女性更加注重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经济因素是女性考虑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使得许多女性望而却步。
其次,职业发展也是影响女性生育的重要因素。
为了追求事业的成功,许多女性不愿意过早地放弃工作和事业,从而推迟了生育的时间。
此外,社会环境和政策的支持也对女性的生育意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政策建议针对育龄妇女生育情况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加大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女性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平等的工作环境,以满足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平衡需求。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7篇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7篇第1篇示例:近年来,我国人口政策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育率持续下降,政府一直在努力采取措施鼓励生育,以保持人口稳定和经济发展。
为了解人们对生育的意愿和态度,我们进行了一项生育意愿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我们调查了参与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的年龄在25岁到4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是生育的主要阶段。
我们也发现在年轻人群体中,对于生育意愿的表达更加积极,说明年轻一代依然具有较高的生育意愿。
我们调查了参与者对于生育的态度和考虑因素。
在这方面,我们发现经济状况是参与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很多参与者表示,目前的房价和育儿成本高昂,给他们增加了生育的负担。
职业发展和工作压力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之一。
在这方面,很多职场人士表示,工作的忙碌和竞争的激烈让他们无法轻易放下工作投入到生育中去。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意外的结果。
一些参与者表示,自己并没有特别强烈的生育意愿,但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考虑生育。
这表明家庭和社会对于生育的期望和影响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也调查了参与者对于政府生育政策的看法。
在这方面,大部分参与者表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生育支持措施,包括降低房价、减少教育成本、优化育儿政策等。
他们认为只有政府出台更多的政策扶持,才能真正鼓励人们生育。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生育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状况、职业发展、家庭和社会压力等。
针对这些情况,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应政策,以更好地激发人们的生育意愿。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更加关注人口问题,出台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从而实现人口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育政策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问题,需要政府、家庭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能够进一步引起社会对于生育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第2篇示例:生育意愿是指一个人或一对夫妇愿意有多少个子女或是否愿意生育子女的意愿。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解这一问题的具体情况,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我们进行了一次育龄妇女生育情况的调研。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生育行为以及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二、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育龄妇女对于生育的意愿是积极的。
其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生育1-2个孩子,而只有10%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生育或不确定。
此外,受访者普遍认为生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意义重大,可以传承家族血脉,增进夫妻感情,促进社会和谐。
然而,实际生育行为与意愿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调研结果显示,有40%的受访者已经生育了1个孩子,而只有20%的受访者生育了2个以上的孩子。
其中,经济压力、职业发展和生活压力是影响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
受访者普遍表示,社会对于女性的职业发展要求较高,而育儿的时间和精力却相对有限,导致生育行为的延迟或减少。
三、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调研发现,育龄妇女在生育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
首先,职业发展与生育之间的矛盾是最突出的问题。
不少受访者表示,生育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晋升和提升薪资方面。
其次,经济压力也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
受访者普遍认为孩子的教育和养育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此外,一些受访者还提到了养老问题和配偶的支持程度等因素。
四、政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和困境,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建立灵活的工作制度,为育龄妇女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支持。
2.加大对育儿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加大对育儿津贴的发放和扩大幼儿园的招生规模。
3.加强教育宣传,提高社会对于生育的重视程度,鼓励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育儿工作。
4.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为育龄妇女提供更多的养老保障,减轻其生育后的经济压力。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分析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口生育意愿成为当代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人口数量和质量对于国家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探究人口生育意愿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笔者进行了一次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并就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一、背景:在进行调查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背景情况。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育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宽。
在这个背景下,人口生育意愿的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
二、调查方法:为了获得准确的人口生育意愿数据,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段、职业、地区的夫妻,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三、人口生育意愿的整体情况:在我们的调查中,总体上发现人们对于生育的意愿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对于过去,越来越多的夫妻希望生育二孩,甚至有些夫妇表示愿意生育三孩。
这一现象与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民众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生活观念的转变有关。
四、经济因素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经济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夫妻的经济状况与他们的生育意愿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对较高收入的夫妻更有可能选择生育孩子,而经济压力较大的夫妻可能更倾向于不生育或延迟生育。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直观认知是一致的。
五、教育因素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教育水平也是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相对于高学历的夫妻,低学历夫妻更倾向于生育孩子。
这与低教育水平夫妻对于传统观念的依赖和对于子女养老的期望有一定关系。
六、城乡差异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城市与农村夫妻的人口生育意愿存在较大差异。
相对于城市夫妻,农村夫妻更有意愿生育孩子,这与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关。
农村夫妻更希望有更多的子女来照顾自己的老年生活。
中国育龄妇女与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研究报告

中国育龄妇女与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研究报告摘要: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严重挑战,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将直接影响国家的人口走向。
通过对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中国人口众多,早期的人口政策导致了人口迅速增长,但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问题日益严重。
了解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对于提出合理的人口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现状近年来,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呈现下降趋势。
多种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婚龄延迟、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等。
另外,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部分妇女选择延迟生育,以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三、中国育龄妇女与人口走向1.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当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亿,而15-59岁劳动力人口占比逐渐下降,这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人口减少问题中国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下降,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
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下,一个老人通常由多个子女共同抚养。
然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家庭结构的改变,一个子女需要同时抚养两个老人,增加了家庭的负担。
四、对策建议1.优化人口政策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鼓励育龄妇女生育二孩,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同时,加大对不孕不育问题的关注,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和支持。
2.提高女性地位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可以增加女性的就业机会和收入,降低女性生育的机会成本,从而提高生育率。
3.加强老龄化问题的应对中国政府应该加强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提供相应的养老保障和健康服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结论:通过研究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优化人口政策、提高女性地位和加强老龄化问题的应对等。
人口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人口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了解人口生育意愿对于促进人口发展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方法1.选取样本:随机选择了1000名年龄在18岁至45岁之间的夫妇作为调查对象。
2.调查问卷:设计了一份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生育观念等多个方面的问卷。
3.调查方式: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人口生育意愿的概况1.数量统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愿意生育一个孩子的占比为45%,愿意生育两个孩子的占比为35%,愿意生育三个以上孩子的仅占20%。
2.原因分析:调查发现,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压力、生活成本过高、子女教育费用等。
四、城市与农村的比较1.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夫妇愿意生育一个孩子的比例较高,达到50%,这与城市夫妇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有关。
2.农村: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夫妇愿意生育两个或更多孩子的比例较城市夫妇更高,这与农村家庭传统观念和劳动力需求有关。
五、年龄对生育意愿的影响1.青年夫妇: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的夫妇更倾向于不生育或只生育一个孩子,这与他们的经济条件和教育程度有关。
2.中年夫妇:年龄在30岁至35岁之间的夫妇愿意生育两个孩子的比例较高,这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家庭稳定有关。
3.老年夫妇:年龄在40岁至45岁之间的夫妇更倾向于不再生育或只生育一个孩子,这与他们的生理条件和生活期望有关。
六、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1.高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较高的夫妇更倾向于不生育或只生育一个孩子,这与他们追求事业和个人发展有关。
2.低教育程度:教育程度较低的夫妇愿意生育两个或更多孩子的人占比较高,这与他们的传统观念和劳动力需求有关。
七、经济状况对生育意愿的影响1.富裕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夫妇更倾向于生育一个孩子,这与他们的经济承担能力和生活品质有关。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生育意愿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一些城市甚至进入“低生育率陷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的生育政策提供参考。
一、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从近几年我国的生育率来看,整体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在2019年,全国总人口出生率为10.48‰,已经连续下降了13年。
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生育率更是低得惊人。
例如,北京市的总人口出生率仅为6.1‰,上海市更是只有5.8‰。
从调查数据中不难发现,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降低主要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养育孩子的压力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女性参加劳动力市场的比例提高以及生育年龄的推迟,导致了一些家庭选择不再生育或者只生一个孩子。
1.经济压力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养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
在有些城市,一套房子就已经让很多家庭承受不起,如果再加上孩子教育、医疗等费用,就更让人望而却步。
因此,经济压力往往会成为家庭选择生育与否的重要考虑因素。
2.女性职业发展女性职业发展也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女性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水平逐渐提高,她们更愿意选择在职场上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子女的教育和抚养上。
此外,女性日益增加的社交压力和工作压力,也使得她们选择推迟生育,相应地影响了家庭生育意愿。
3.家庭成员结构家庭成员结构也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那么其家庭生育意愿将会受到影响。
此外,家庭成员关系的稳定和和谐,是否有父母、岳父岳母等人物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也对家庭生育意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提高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点:1. 鼓励生育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措施、费用减免等方式,为家庭提供更多的生育奖励和福利,鼓励他们生育二胎或以上,并提高他们的家庭福利保障水平,从而降低家庭的生育成本和生育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图l1979~2000年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理想子女数注:(1)由于不想要孩子的比例在历次调查中都极少,图中只列出了理想子女数为1个、2个、3个及以上的百分比。
(2)这仅仅是变化趋势的一个参考,因为调查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由不同的调查人员与调查方式进行的,严格说来不具有可比性。
资料来源:风笑天、张青松(2002):《20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第5期。
图21979~1998年不同地区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数注:同图1的注(2)。
资料来源:陈胜利、魏津生、林晓红主编:《中国计划生育与家庭发展变化》,人民出版社,2002年。
限的理想子女数之后仍然没有得到理想的性别构成,育龄夫妇可能会再生育。
根据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估算,如果没有性别偏好的影响,1993~1997年的生育率可以下降11.4%,妇女的二孩生育率可以下降36%,三孩生育率则可以下降51%(陈卫,2002)。
可见,不考虑性别偏好的理想子女数是一个低估的指标。
1997年中国首次在人口与生殖健康全国性调查中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性别偏好。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为1孩的妇女对性别的偏好较弱,城市中有较多人希望要1个女孩;而选择2孩的绝大部分都希望要1男1女。
在所有的选择中,希望要1男1女的比例最高,与其他地区性调查结果一致。
分地区看,无性别偏好甚至偏好女孩的比例在城市中最高,其次为东部农村。
国内外关于生育意愿调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探讨中,有学者认为,理想子女数与生育习俗相关,并不是真正的个人偏好(Thomson等,1995)。
由于中国的生育意愿调查大多是在有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开展的,所以大部分了解到的生育意愿实际上是基于当地生育政策的有条件的生育意愿(乔晓春,1999)。
从理论上讲,条件生育意愿并不能算真正的生育意愿,但它对我们的研究和决策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1)存在决定意识,政策的影响是无法摆脱的,即使在提问时强调“如果不考虑计划生育政策,你希望要几个孩子”,调查对象也很难自由地想象;(2)中国人口控制政策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至少在近几十年完全取消的可能性不大,一定要搞清没有政策影响的生育意愿反而缺乏现实意义。
尽管中国生育意愿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值得研究,也缺乏可靠性的检验,仅从现有调查数据判断这些问题的能力有限,但从各次调查结果看,有关生育意愿的大部分调查结果都比较一致,而且相对稳·74·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作者:郑真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刊名:中国人口科学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年,卷(期):2004(5)被引用次数:50次1.陈卫性别偏好与中国妇女生育行为[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2(02)2.风笑天;张青松20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 2002(05)3.郭志刚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3(05)4.李宏规;张纯元治本之路 20015.李嘉岩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3(04)6.林宝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047.乔晓春关于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考 1999(03)8.史清华浙江省农户家庭婚姻、生育及期望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1(04)9.解振明计划生育与妇女地位研究 200010.周长洪;张宗益;陶勃农村独女户生育意愿与动机的变化[期刊论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04)ler W Childbearing Motivation and Its Measurement 1995ler W;Pasta, D How Does Childbearing Affect Fertility Motivations and Desires? 199513.Thomson E;Brandreth, Y Measuring Fertility Demand 19951."江苏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课题组.The Research Team of "Child-Bearing Desire and Behavior in Jiangsu"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意愿研究[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2008(2)2.风笑天.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期刊论文]-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8(5)3.莫丽霞.Mo Lixia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期刊论文]-人口研究2005,29(2)4.姚从容.吴帆.李建民.YAO Cong-rong.WU Fan.LI Jian-min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2000-2008[期刊论文]-人口学刊2010(2)5.陈字.邓昌荣.Chen Zi.Deng Changrong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2007(6)6.陈卫.靳永爱.CHEN Wei.JIN Yong-ai中国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人口学刊2011(2)7.杨菊华.Yang Jiuhua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发达国家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学海2008(1)8.郑真真.Zheng Zhenzhen生育意愿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兼以江苏调查为例[期刊论文]-学海2011(2)9.风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2004(4)10.贾志科影响生育意愿的多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4)1.陈越男高学历群体二胎生育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市高校教师为例[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 2010(16)2.覃民.李伯华.齐嘉楠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9)3.陆卫群.朱江贵州省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现状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 2008(30)4.王仲国民生育心理的必然性与不确定性[期刊论文]-西北人口 2007(2)5.冯泽永.史玉生育伦理与人口控制社会化[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6(13)6.黄瑞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10(5)7.李松柏.崔宇陕西省新生婴儿性别比失衡及对策探讨[期刊论文]-西北人口 2009(1)8.宋娟.史健勇论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期刊论文]-科学决策 2009(7)9.梅志强.杨慧敏.史聪颖山西省80后新生代婚姻状况和生育意愿调查[期刊论文]-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1(7)10.韩小雁农牧区少数民族生育意愿研究——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为例[期刊论文]-攀登(汉文版) 2013(6)11.李江红.李娟生.米友军.申希平.陈永聪.刘小宁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孕期保健及生育现状研究[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7(16)12.莫丽霞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5(2)13.宋健.陶椰性别偏好如何影响家庭生育数量?——来自中国城市家庭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12(5)14.胡静收入、相对地位与女性的生育意愿[期刊论文]-南方人口 2010(4)15.王磊江苏省独生子女生育意愿分析——基于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期刊论文]-西北人口2009(4)16.马小红趋同的城乡生育意愿对生育政策调整的启示——基于北京市城乡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 2011(6)17.李建新.苏文勇.张月云中国当代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分析——以江苏6县市调查为例[期刊论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2)18.夏炎女性角色转变下的现代夫妻关系调节——以闽北调研为例[期刊论文]-海峡科学 2009(10)19.孔星星农村已育妇女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山东省滕州市农村已育妇女的个案访谈[期刊论文]-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5)20.孔星星农村女性婚前生育行为的个案剖析[期刊论文]-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10(2)21.刘庚常关于当前生育影响因素的思考[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10(1)22.茅倬彦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人口与经济 2009(2)23.沈费伟.陈晓玲我国大城市80后生育观的调查研究——基于杭州市的数据[期刊论文]-科学决策 2013(7)24."江苏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课题组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意愿研究[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 2008(2)25.孙艳颖对我国未来"内生型"极低生育率水平的预警分析[期刊论文]-西北人口 2006(3)26.李瑞德当前农村青年的生育意愿:一项观念性的实证研究--以闽南山区B村为例[期刊论文]-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6)27.王学义.王春蕊禀赋、场域与中国妇女生育意愿研究[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11(1)28.袁同成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对"生男偏好"的影响[期刊论文]-人口与经济 2010(3)29.屈坚定.杜亚平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对出生性别比影响强度的定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7(2)30.张航空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研究[期刊论文]-南方人口 2012(2)31.姚从容.吴帆.李建民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2000-2008[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10(2)32.张二力从"五普"地市数据看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和婴幼儿死亡率性别比的影响[期刊论文]-人口研究33.陈友华从分化到趋同——世界生育率转变及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学海 2010(1)34.杨菊华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发达国家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学海 2008(1)35.李正升名人、富人超生、多生现象的经济学解释[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10(17)36.李建新.骆为祥生育意愿的代际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期刊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7.陈友华人口变迁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大国空巢》读后感[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 2009(5)38.黄宇中国女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推进[期刊论文]-妇女研究论丛 2006(2)39.伍海霞.李树茁社会网络对农民工生育观念的影响——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 2008(6)40.陈卫.靳永爱中国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11(2)41.宋丽敏.王玥.柳清瑞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生育决策模型与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12(1)42.包蕾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期刊论文]-社会科学 2009(6)43.刘永平.陆铭从家庭养老角度看老龄化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期刊论文]-世界经济 2008(1)44.张亮城市居民的二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期刊论文]-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5)45.包蕾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期刊论文]-社会科学 2009(6)46.果臻.吴正.李树茁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人口与经济 2013(4)47.贾志科对解放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变化情况的历史考察[期刊论文]-西北人口 2009(1)48.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8(4)49.刘永平完全放开生育管制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期刊论文]-世界经济文汇 2007(6)50.原新对低生育率水平与人口安全的思考[期刊论文]-学海 2005(6)引用本文格式:郑真真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