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侦查讯问语言——讯问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讯问学基础理论——讯问学课件PPT

讯问学基础理论——讯问学课件PPT

肉刑之 吊打、踩压、塞抹布
肉刑之 棍击、锤击等
肉刑之 捆绑
肉刑之 “水攻”、“火攻”
变相肉刑之 罚跪、罚冻
变相肉刑之 车轮战、罚跪、饥饿
中国去年纠正12起重大冤假错案 多数与逼供有关 盘点十八大以来纠正的23起重大冤假错案
二、新旧法律比较
(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三)关于审讯程序的若干规定
执法教研室 单培
讯问 = 刑讯逼供?
第一部分 法律 基础知识及讯问相关政策、法律
第二部分 心理 审讯中的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及变化
第三部分 策略 审讯策略、方法、言语
第四部分 实作 笔录制作与模拟审讯
授 课 计 划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古代和西方审讯制度
理 论 第三章 侦查讯问政策法律 讲 述 第六章 犯罪嫌疑人心理 扩展
拘留、逮捕后立即移送看守所
移送后,讯问地点限于看守所内
全程录音、录像制度
(四)侦查阶段律师的辩护权
三、新形势下侦查人员面临的挑战
(一)
讯问理念的挑战
(二)
讯问技巧的挑战
(三)
语言规范的挑战
四、新刑诉法之下讯问工作的出路
依法审讯
• 审讯人员的心理 心理 •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
• 孙子兵法 谋略 • 三十六计
一、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完整的供述 是侦查讯问的目的之一, 也是侦查讯问的重要任务。
二、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 大战果
深挖的重点
惯犯、累犯、流窜犯、从 看守所、监狱等监管场所 脱逃或批捕后潜逃以及与 国外、境外黑社会组织和 其他反动势力相勾结进行 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等

二、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 大战果

讯问方法

讯问方法
吴鸿飞缓和了口气说:“当然,我看这也不像你自己 的主意。可能是别人让你干的。反正也没造成啥恶果, 只要你把事儿说清楚,就没你啥事儿!”
大老包坐在椅子上,歪着头,眯着眼睛看着窗外的夕 阳。看他那神态,大有一直坐到新年的劲头!
吴鸿飞冷笑了两声,说:“老太太吃粘糕——闷上了! 包庆福,别以为你不说话,就能有啥好果子吃!我告 诉你,就是你一句话不说,我也能查清你的底细!你 也不寻思寻思,我是干啥吃的!”
13
(四)讯问的规则
讯问主体 讯问时限 个别讯问 问前告知 合法讯问 讯问的记录(笔录、录音、录像) 讯问笔录的审核(签名、盖章)
14
二、讯问方法的法治化
犯罪嫌疑人应否享有审 讯沉默权?
犯罪嫌疑人应否享有讯 问时会见律师权(律师 在场权)?
15
沉默权与会见律师权问题
您开玩笑? (1990) 认真研讨
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强 迫做反对自己的证人。
18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 (Miranda V. Arizona)
1963年3月,厄 尼斯多·米兰达被 指控犯有持枪劫 持并强奸女青年 罪;
先辨认,后审讯;
法院判决有罪, 刑罚为20-30年监 禁。
19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定
196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一并审理米兰达 等四个同类案件,推翻原判,并确立了“米 兰达告知规则”。
(2000)
16
沉默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the right to silence)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特免权 the privilege against compulsory self-incrimination
17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
No person …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刑事侦查8

刑事侦查8

3、讯问步骤的规范性 、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 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 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 题。” 这一规定应当是针对第一次讯问而言的。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也对第一次讯问 犯罪嫌疑人的步骤作了具体的规定。只要是第一次讯问 , 就必须按照法 律、法规规定的步骤进行。不是第一讯问, 则可根据讯问的需要进行。
第九节 讯问
一、讯问概述
1、讯问的概念P200 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情,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 审问的一种侦查活动。 2、讯问的历史沿革
二、初审(第一次讯问) 初审(第一次讯问)
(一)初审的特点 侦查人员受理刑事案件后,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第一次审问活动。 第一次讯问 , 是指侦查人员受理刑事案件之后 , 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 行的第一次讯问活动。 作为法律规定上的第一次讯问 , 它具有以下特点 : 1、 被讯问对象的特定性 适用第一次讯问的对象有以下三种: •已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 •被拘传的犯罪嫌疑人 ; •已有确凿证据证明是正在侦查的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二)初审的作用
1、有利于及时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 2、 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点 3、让犯罪嫌疑人尽快适应环境 4、是严格执法的需要 5、是保证办案质量的需要
(三)初审的要求
1、严格依法进行 (1) 对被拘留或者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第一次讯问,必须在拘留或者逮
捕的24小时之内进行。 (2)对于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第一次讯问,参加讯问的侦 查人员,应当向犯罪嫌疑人出示公安机关(安全机关或人民检察院) 的证明 文件。 (3)讯问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特别是第一次讯问, 必须 二人参加, 至少一审一记 (4)不能引供、诱供, 更不能刑讯逼供,也不能搞车轮战,不得变相体罚犯 罪嫌疑人。 (5)按照法律规定的步骤进行。

侦查讯问

侦查讯问

• 同案犯罪嫌疑人在利害关系上的矛盾
• (1)主犯与从犯之间相互不满、互不服气 的矛盾。
• (2)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争权夺利的 矛盾。如分赃不均
• (3)同谋策划中观点、意见分歧的矛盾。
• (4)实施犯罪时的不同行为和应负罪责大 小的矛盾。
• (5)罪行败露后相互猜疑、相互抱怨和相 互不信任的矛盾。
的事实矛盾和逻辑错误。 • (2)口供与其他证据不一致。 • (3)同案犯罪嫌疑人的供词之间有矛盾。 • (4)口供与自然条件不符。 • (5)口供与某些规章制度不一致。 • (6)口供与风俗人情不相符。 • (7)口供与某些科学常识相违背。 • (8)口供与方言口音的矛盾。 • (9)口供在逻辑上有矛盾。《《《《《
件中的某些问题,讯问人员掌握的证据材料很少, 或对证据材料的可靠性尚有疑问,或者一时摸不 清犯罪嫌疑人对其罪行所持的态度,在这种情况 下,讯问人员在讯问时,有意识地绕过案件的实 质性问题,而从有关联的其他问题入手,先扫清 外围,堵死退路后发起攻势,最后突破核心问题 的讯问策略。
• 因为讯问是从与案件有关的枝节性问题入手,所 以迂回渐进讯问策略在讯问途径上走的是远程线
• 4、运用重点突破的讯问策略的要领
• 第一步,准确地选择突破的重点,选好突 破口。
• 一是决定案件性质和犯罪嫌疑人主要罪责 的主要事实和情节;
• 二是决定犯罪嫌疑人赖以抗拒的精神支柱。 • 第二步,以战斗的气氛进入讯问。
• 第三步,抓住战机,适时出示证据,掀起 突破的高潮。
• 5、运用重点突破的讯问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有利于如实供述的心理转化。 • 情感感化有三种形式: • 第一,教育感化 • 第二,态度感化 • 第三,生活感化 • 情感调动的主要形式有: • 第一,以犯罪后果严重,调动其忏悔之情 • 第二,以被害人的处境,调动其内疚之情 • 第三,以父母师长恩、夫妻儿女爱调动其善良之情 • 第四,以试身处地的感受,调动其良知《《《《《

讯问学基础理论——讯问学课件PPT

讯问学基础理论——讯问学课件PPT

一、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完整的供述 是侦查讯问的目的之一, 也是侦查讯问的重要任务。
二、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 大战果
深挖的重点
惯犯、累犯、流窜犯、从 看守所、监狱等监管场所 脱逃或批捕后潜逃以及与 国外、境外黑社会组织和 其他反动势力相勾结进行 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等

二、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 大战果
办案人员
违法 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等
侦查人员
检察人员
公诉人、 审判员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人民警察 法
公安机关 的人民警

违法犯罪 嫌疑人
查清行政 案件事实
获取口供, 收集证据
审查、核 实证据
支持公诉、 质证、认

查明涉嫌 的违法犯
罪事实
全面
全面
重点(主 要审核矛 盾疑点)
围绕犯罪 构成要件
进行
全面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肉刑之 吊打、踩压、塞抹布
肉刑之 棍击、锤击等
肉刑之 捆绑
肉刑之 “水攻”、“火攻”
变相肉刑之 罚跪、罚冻
变相肉刑之 车轮战、罚跪、饥饿
中国去年纠正12起重大冤假错案 多数与逼供有关 盘点十八大以来纠正的23起重大冤假错案
二、新旧法律比较
(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三)关于审讯程序的若干规定
侦查讯问——是常用的侦查措施, 重要的取证手段
二、侦查讯问的特点
(一)程序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冲突性 (三)互动性 (四)策略性 (五)强制性 (六)时限性
一、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完整的供述
二、甄别嫌疑,排除无辜

侦查讯问中的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

侦查讯问中的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
模糊语义
模糊语义是指侦查人员表达的意思是不确定的,即语言含义的 模糊性。在侦查讯问中,为了实施某些策略和方法,经常会用到 模糊语义。模糊语义的运用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在实践中,主要 是利用语言的外延或内涵有不确定的内容。
CPPSU
直言语义
直言语义是表达形式与表达内容相当,形式直截了当,内容明白无误。 适用: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的态度、犯罪事实等进行评价,以使犯罪嫌 疑人对自己所犯的罪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侦查人员讲明法律、道理、出 路、前途等;侦查人员直接使用证据、揭穿谎言等。
CPPSU
从提问的内容看
1 提出法律方面的问题
2 提出案件事实方面的问题

3 提出案件证据方面的问题


4 提出日常生活方面的要求
容 5 为交代问题提出条件
6 其它问题
CPPSU
从犯罪嫌疑人提出问题的句式和语气看
1
反问的句式提出问题
2
肯定或否定的句式表白
3
强硬的语气抵赖
CPPSU
从犯罪嫌疑人提问的目的看
CPPSU
强硬语义
强硬语义是指语气坚定,内容准确。适用:在犯罪嫌疑人采取种种手段 对抗讯问,侦查人员要施加心理压力,加大讯问力度时;在直接使用证据、 突入发问等情况下;为了纠正犯罪嫌疑人的错误认识,打击其嚣张气焰。
委婉语义
委婉语义是用一些同义词、近义词间接地表达某些不宜直接表达的意思。 适用:对一些讳言的事物或现象,在语言表达上应避免直截了当;犯罪嫌 疑人有比较强的自尊心、羞耻心,侦查人员不宜直接说出一些有刺激性的 话;在犯罪嫌疑人畏罪心理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一般也需要通过委婉语言 追问有关犯罪事实。
提问的要求 提问的逻辑形式结构

【警察培训课件】侦查语言学讲座PPT

【警察培训课件】侦查语言学讲座PPT
(2)对案件言语与嫌疑人言语进行比对鉴别,为认定 犯罪嫌疑人、证实犯罪事实提供证据
第一讲 侦查语言学概论
1996年刑事诉讼法 第42条规定: 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1、外族人汉语书面言语识别 2、外国人汉语书面言语识别
二 言语识别及其内容
(六)网络言语识别 是运用语言学和侦查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
和方法,研究各类群体言语人的网络言语的特点和规律, 分析、鉴别各类案件中网络言语材料的言语特征,并以此 判断网络语言人的社会群体属性和网络行为习惯,为案件 的侦查确定方向、范围的一种专门技术手段。
1、与社会学、文学艺术、历史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关系 家住江面铺大雪 , 远望里遥其一村。
击鼓撞钟几时休? 唐宋帝王上下同, 人生一世往何走? 庚次甲戌为长兄。代号以名庚笔画88947 2、与地理学、方言学等的关系 3、与司法精神病学、犯罪心理学的关系
二 言语识别及其内容
(一)地域性言语识别 通过对案件言语材料中方言、地域性文字、
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和科学实验中都需要运用语言来 进行交际。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际活动,也常常运用语言来实 现,因此语言也成了犯罪的一种工具。作案人运用语言进行犯罪的过 程中说出或写出来的话,就是运用语言来达到其犯罪目的的一种手段 。如为了颠覆国家政权而散发的反动传单、张贴的反动大小字报;煽 动性的反动演讲;为了非法获利而伪造、变造的各种文书、证件;为 了转移侦查视线而投寄的信件以及书写的恐吓、诬告信件(含电子邮件 、手机短信)等等。
,对说话人进行同一认定。
从口语分析说话人的方言特征,对确定作案分子的身 份特征还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如在1983年追捕重大刑事作 案分子“二王”时,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二王”在沈阳 、武汉、淮阴等地作案后,不知去向。公安部向全国发出 通缉,悬赏捉拿。后来“二王”流窜到江西省广昌县。广 昌县民政局的一位干部在街上发现了两个形迹可疑的人, 为了探明究竟,他故意靠近两人。只听其中一个在买香烟 时,压低嗓门说了一句北方话“这个烟……”,广昌话“ 这个烟”的发音是“格够烟”。因而证明这两个可疑人是 从北方来的,于是他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由于从分析口 语中得到了重要情报,当地立即行动起来。这两个作恶多 端的罪犯,最后在广昌县被击毙。

询问与侦查讯问

询问与侦查讯问
例如,“张三第一个冲上去,是还不是?” B.问话内容暗含回答内容。 例如,“案发当天是雾霾天气,能见度极低,张三可 能带着深颜色的墨镜吗?”
5、反询问受主询问范围的限制规则 内容: 主询问确立证人的作证范围之后,反询问不得超出该范 围。 原理: 诉讼公平。(你出一枪,我出一剑。不可“借鸡下 蛋”。) 示例: 审判长:“传3号证人出庭,要证明什么?” 公诉人:“证明起诉书指控的第三笔受贿事实的受贿 经过。”
1、证人能力与证人类型 证人是就其感知的案件事实作出直接陈述之第三人。 证人能力(证人资格): A.知道案件真实情况; B.能够正确表达的自然人;(是否要求“辨别是非”?) C.在本案中不担负控诉、审判、辩护职责之第三人。
证人类型: A.事实证人(fact witness):目击证人、傍观者、警察、分 案审理之共犯(accomplice)、公诉程序中的被害人 (victim)。 B.专家证人(expert witness):鉴定人、专家辅佐人(“有 专门知识的人”)。
(2)选择畏罪心理为突破口 (3)选择顾虑的心理为突破口
2、从案件的事实、情节上选择
(1)选择犯罪嫌疑人最担心的事实,情节 为突破口 (2)选择犯罪嫌疑人认定为最放心、最保险
的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
(3)选择有确凿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和情节
为突破口
(4)选择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的一些特
殊情节为突破口
3、从犯罪嫌疑人自身特点上选择
审判长:“传第3号证人出庭。”(法警带第3号证人到庭, 审判长告知权利义务。)“公诉人可以对第3号证人进行发 问。” 公诉人:(询问完起诉书指控的第三笔受贿事实的受贿 经过。) 审判长:“辩护人有无问题需要向第3号证人发问?” 辩护人:“谢谢审判长,本辩护人有问题需要发 问。„„证人某某某,本人是被告人的辩护人。下面我向你 提出两个问题:一,你与被告人是什么关系?二,被告人的 一贯表现怎么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陆某某,你不要把自己的后路断得太早,据 我们所掌握,你还有问题没有交代!”
答:“我确实没有了。” 问:“没有了?你们在南桥一带就有活动嘛。你多
分赃物,别人会满意吗?”
2、暗示性语言
用隐喻、双关、借代、反语等修辞手 法,以其言下之意,弦外之音,暗示犯罪 嫌疑人我们已掌握某一情况或证据。
“你真‘够义气’呵,别人在你头上拉屎, 你却还给他擦屁股。”
委婉用语
适用情况:
一是讯问感情脆弱的犯 罪嫌疑人;
二是讯问自尊心极强的 犯罪嫌疑人;
三是讯问畏罪、悲观心 理较重的犯罪嫌疑人;
第三节 提问、应答技巧
一、提问方式
1
探索提 问
2
突入提 问
3
迂回提 问
4
循序提 问
5
跳跃提问
6
含 蓄提 问
7
借言提问
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 1.实施提问必须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 2.实施提问必须周密设计。 • 3.实施提问必须注意讯问效果。
3、模棱性语言
利用语词的多义性,让犯罪嫌疑人在特定的 讯问语境中,按自己的心理倾向性作出我们所希 望的理解。
“你现在只有如实交代清楚自己的犯罪事实情节, 表现出好的认罪态度,才能争取从宽处理。至于 被害人嘛,公安机关是一定会尽力抢救的。”
(三)坦率用语和委婉用语
坦率用语
必须用的情况: 一是说服教育时; 二是揭露矛盾时; 三是直接用证时; 四是批驳谬论时。
海上执法教研室 单培Fra bibliotek内容大纲
概述
表达 方式
提问 应答
讯问言语与语言 讯问言语的意义 讯问言语的类型
直接用语和间接用语(含蓄用语) 精确用语与模糊用语 坦率用语(强硬)与委婉用语
提问方法 应答技巧
第一节 讯问语言概述
一、讯问语言与言语
概念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思 维的工具,具有全民性、普遍性。言 语是各个社会成员在交际中对全民语 言的具体运用和个别体现,具有特殊 性、个别性。
间接用语
适用情况:
一是证据少或证据不太 确实;
二是讯问有反讯问经验 的犯罪嫌疑人。
(二)精确用语和模糊用语
精确用语
必须用的情况:
一是引用法律条文和交代 政策时;
二是在直接使用证据时;
三是需要准确表达案件的 某一细节时。
模糊用语
适用情况:
一是证据少或证据不太 确实;
二是讯问有反讯问经验 的犯罪嫌疑人。
• 第四环,卡死了他到自家时间为一点零二、三分钟。
• 这四环环环相咬,小一个小小的链条,紧紧把他缠住。在 这种情况下揭发他不是十二点二十分以后从王家走出的, 而是十二点零二、三分钟走出的。之后,追讯那三、四十 分钟干什么去了,使他在链条的缠咬下无法逃脱。
二、应答方式
1
正面直接应答
2
模糊含糊应答
3
转移话题 应答
• 如:对刘某的审讯,在讯问发案的夜里他的活动情况时, 一环扣一环地“卡死”了四环。
• 、第一环,卡死了他供述的十二点半后从王家走出的(经 调查实际是十二点零二、三分钟走出的),让他最后自打 嘴巴。
• 第二环,问清了他从哪个路线走的(经侦查实验途中只需 二十二、三分化总到他家)。
• 第三环,卡死了他中途什么地方也没去,完全用于走路共 约二十五分钟左右到自家。
侦查讯问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
二、研究讯问言语的意义
意义
讯问言语与讯问策略方法的关系 讯问言语与心理的关系
三、讯问言语的类型
有声语言
讯问是与犯罪嫌疑 人面对面的交往,一 般是通过有声语言进 行交流的,是讯问语 言的主要内容。
无声语言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 嫌疑人时所使用的,能 够向讯问对象传递信息, 对其施加影响,并能够 表现讯问意图的特定的 体态动作和氛围。
刘某盗窃案
• 案情简介:刘某,男,28岁,汉族,吉林市人。学生出身,工 人成分,无前科,系吉林市某厂工人,住吉林市船营区大东厂 ×号。
• 嫌疑根据:刘某,于20××年8月17日因盗窃重大嫌疑被拘留 。根据如下:第一,该厂财会室金库(简易铁柜)于8月17日零点 至一点被撬开,盗走现金1030元。当日上午刑侦部门勘查现场 ,在铁柜门上侧,提取指纹一枚,经比对鉴定,系刘某左手食 指纹无疑,但何时为何遗留不能最后肯定。第二,查刘某在发 案当夜,在本车间工人王×家和青工李×,张×共四人玩麻将 。据王、李、张及其妻,其母证实:刘某当夜零点过二、三分 钟从王家出来说回家,一点零几分到家,侦查实验得知,从王 家到刘自家经过其厂大门前共需二十一、二分钟,其间有三、 四十分钟去向不明,占有作案时间。第三,据值班更夫说:零 点四十五分钟左右,在值班室透过玻璃窗看到一人从财会室后 窗临街的小胡同走过,从房头灯光下,看到很象刘某,但未看 清脸庞,只是着装和走路姿势大致相似。
“你右手食指两侧的伤 痕是怎样留下的?”
“铁钉怎么会戳破你右 手食指的两侧呢?显 然是被咬伤的。”
“你在盗窃作案时,还有干的 不够干净利落的地方,你在 现场留下了什么东西?”
1、模糊性语言
话语中所指代的事物类属边界不清或时空范 围不确定,是一个包含讯问目标在内的大体的范 围,使对方摸不清我所指的具体目标。
你把你的盗窃问题 交代清楚?
无声 语言
第二节 讯问言语的表达方式
讯问言语的表达方式
(一)
直接用语 VS
间接用语
有声语言 的运用
(三)
坦率用语 VS
委婉用语
(二)
精确用语 VS
模糊用语
(一)直接用语和间接用语
直接用语
必须用的情况: 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 犯罪的具体事实和情节。
可以选用的情况: 无反讯问经验的初犯; 有认罪愿望的; 证据确实、有力。
4
质疑抑制方 式应答
5
批驳阻止应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