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变压器变比、极性和联结组别

合集下载

变压器极性组别和电压比试验操作使用

变压器极性组别和电压比试验操作使用

变压器极性组别和电压比试验操作使用变压器极性组别和电压比试验操作使用电力变压器线圈的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存在着极性关系,若有几个线圈或几个变压器进行组合,都需要知道其极性,才可以正确运用。

对于两线圈的变压器来说,若在任意瞬间在其内感应的电势都具有同方向,则称它为同极性或减极性,否则为加极性。

变压器联结组是变压器的紧要参数之一,是变压器并联运行的紧要条件,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进行测量。

一、变压器极性组别和电压比试验的目的和意义在变压器空载运行的条件下,高压绕组的电压和低压绕组的电压之比称为变压器的变压比:电压比一般按线电压计算,它是变压器的一个紧要的性能指标,测量变压器变比的目的是:(1)保证绕组各个分接的电压比在技术允许的范围之内;(2)检查绕组匝数的正确性;(3)判定绕组各分接的引线和分接开关连接是否正确。

二、变压器极性组别和电压比试验方法1、直流法确定变压器的极性测量变压器绕组极性的方法有直流法和沟通法。

直流法:用一节干电池接在变压器的高压端子上,在变压器的二次侧接上一毫安表或微安表,试验时察看当电池开关合上时表针的摇摆方向,即可确定极性。

2、直流法确定变压器的组别;3、用变压器变比测试仪测量变压比。

三、变压器极性组别和电压比试验注意事项和结果分析(1)直流法确定极性时,试验过程应反复操作数次,以免发生因表针摇摆快而作出过错误的结论。

(2)在测量组别时,对于变压比大的变压器应选择较高的电压和小量程的直流毫伏表,微安表或万用表;对变压比小的选用较低的电压和较大量程的毫伏表,微安表或万用表。

(3)变压器的变压比应当在每一个分接下进行测量,当不但一个线圈带有分接时,可以轮流在各个线圈全部分接位置下测定,而其相对的带分接线圈则应接在额定分接上。

(4)带有载调压装置的,必需采用电动操动装置改换分接。

(5)整个测量过程要特别注意变压器A和a不能对调,否则高压将会进入桥体。

(6)当渐渐加添试验电压时,电压表快速上升至满度时应关掉电源进行检查。

变压器的变比极性及接线组别试验分析

变压器的变比极性及接线组别试验分析

变压器的变比极性及接线组别试验分析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电力装置,用于变换电压和电流。

变压器的变比、极性和接线组别试验是对变压器性能的测试和分析,下面将对这三个试验进行详细分析。

1.变比试验:变比试验是测试变压器的变比关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试验。

测试时,将一侧绕组接入电源,另一侧绕组作为输出端测量输出电压。

通过改变输入电压,测量在不同电压下的输出电压,计算变比大小。

变比试验的目的是检验变压器的绕组匝数及绝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有短路匝、缺匝等故障。

如果变比试验测得的变比值与设计要求的变比值相差较大,可以排查以下故障:1)绕组接线错误,导致测得的变比值错误;2)绕组绝缘故障,例如绕组间短路、绕组内接触不良等;3)铁芯变形导致磁通漏磁,使变比值偏离设计值。

2.极性试验:极性试验是用于测试变压器绕组的极性关系。

变压器的极性关系是指当输入相电压与输出相电压相差180°时,输入相电流是否与输出相电流相差180°。

测试方法是在输入侧接入电源,在输出侧接入额定负载,测量输入输出两端的相电压和相电流,通过波形比较确定极性关系。

极性试验的目的是检验变压器的绕组连接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相序接错、极性接错等错误。

如果极性试验测得的极性关系与设计要求的相反,可以排查以下故障:1)输入输出绕组接线错误,例如相序接错、极性接错等;2)变压器绕组的绝缘损坏,导致短路或缺陷。

3.接线组别试验:接线组别试验是测试变压器的连接组别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试验。

不同接线组别可以实现变压器的不同工作方式和变压比。

测试方法是接通一侧绕组,通过改变另一侧的接线方式,测量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通过比较得出接线组别。

接线组别试验的目的是检验变压器的连接方式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接线组别试验测得的接线方式与设计要求的不一致,可以排查以下故障:1)绕组接线错误,例如绕组内部接头错误,接线端子接错等;2)电源接触器或开关故障,导致接线方式无法切换。

变压器的电压比和联接组别试验

变压器的电压比和联接组别试验

DOI:10.16660/ki.1674-098X.2005-9952-5938变压器的电压比和联接组别试验①侯春龙(济南西电特种变压器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300)摘 要:变压器的电压比和联接组别试验,是变压器试验当中最基础的试验项目,它主要是验证变压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电压变换效果。

该试验贯穿于变压器的半成品试验、成品试验、现场验收试验、大修后的交接试验、变压器发生故障后的检查等试验过程,决定着变压器是否能够安全正常运行。

笔者主要分析了各个过程中的电压比和联接组别试验,并根据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变压器试验 成品试验 试验方法 设备故障 安全投运中图分类号:TM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7(c)-0089-04 The Test for Voltage Ratio and Check of Phase Displacement ofthe TransformersHOU Chunlong(Jinan Xidian Special Transformer Co.,Ltd.,Jinan,Shandong Province,250300 China) Abstract: The test for voltage ratio and check of phase displacement of the transformers is the most basic test item in the transformer test, which mainly verifies whether the transformer can achieve the expected voltage conversion effect. This test runs through the transformer's semi-finished product test, finished product test, site acceptance test, handover test after overhaul, inspection after transformer failure and other test processes, which determines whether the transformer can operate safely and normally. The author mainly analyzes the voltage ratio and connection group test in each process, and summarizes the work experience.Key Words: Transformer test;The finished product test;Test Method;Equipment failure;Safe operation变压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压变换来传输电能的设备,电压的变换是靠原副边线圈匝数的变化来实现的,它是变压器的例行试验项目。

变压器的组别测试方法及检查准备工作要求 变压器如何做好保养

变压器的组别测试方法及检查准备工作要求 变压器如何做好保养

变压器的组别测试方法及检查准备工作要求变压器如何做好保养变压器的组别测试方法及检查准备工作要求变压器的组别测试方法方法一:双电压表法做法:将电源接入变压器,通过测一,二次电压来判定变压器的组别,现在一些智能仪器电压比,接线组别一起测出要求:将电源接入变压器,通过测一,二次电压来判定变压器的组别,现在一些智能仪器电压比,接线组别一起测出。

要求:它要就三相电压基本上是平衡的,不平衡度不应超过2%,否则测量误差太大甚至造成无法判定的连接组别。

方法二:直流法一般现场不进行试验,经大修后变压器可接受此方法进行。

方法三:多功能的变压器变比,组别,极性自动数字式电桥。

变压器吊芯检查试验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气候和环境进行考虑和布置。

对人力进行布置。

对机具,材料进行布置。

有完善可行的方案,工序的布置和实在实施措施。

吊芯检查工作是在吊芯过程中进行的,如若准备不充分将会延长吊芯的时间,器身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将不利于吊芯工作器身检查的紧要项目。

对全部的螺栓进行检查,螺栓的紧固情况检查一遍,并再次紧固一遍,不应有松动,并应有防松措施。

对穿芯螺栓的检查,查夹紧铁芯的穿钉螺栓是否松动,并测量全部穿芯螺栓对铁芯的绝缘电阻。

对铁芯的检查,铁芯不应有变形和松动,检查铁芯的片间绝缘,铁芯自身绝缘应良好,拆开接地线后对地绝缘应良好,拆开屏蔽接地引线,检查屏蔽对地绝缘良好,检查铁芯的接地情况,铁芯只允许显现多点的接地情况。

对绕组检查,绕组的绝缘层完整无损,无变形。

引出线无破损,绝缘无损伤,引出线绑扎固定坚固,安全距离符合规定,暴露部分无尖角毛刺,引出线与套管连接牢靠,绕组到分接开关的接线,分接开关到套管的接线正确。

变压器是配电网中常见的电力设备之一,在基层管理工作中,也是接触较多的电力设备。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变压器正常运行与否不仅关系到电网安全,还会影响电力企业在用户心中的形象。

下面我就谈谈我所在变压器维护保养方面的阅历。

1、加强日常巡察、维护和定期测试我所依照台区管理人员分工范围,除了定期开展巡察工作外,还要求管理人员加强日常巡察,定人定责。

变压器的变比、极性及接线组别试验分析

变压器的变比、极性及接线组别试验分析

变比电桥 利用变比电桥能很方便地测出被试变压 器的
电压比。在被试变压器原边(高压侧)加电压U1 则在变压器的副边感算得到变比K 。
U 1 R1 R2 R1 K 1 U2 R2 R2
国产变比电桥有 QJ-35型(指针式),测量 变比范围为1.02~111.2, 准确度±0.2%。
全自动变比测试仪
二 变压器的极性试验
极性试验的意义 电力变压器线圈的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存在 着极性关系,若有几个线圈或几个变压器进行 组合,当几个绕组互相连接组合时,无论结成 串联还是并联,都必须知道极性才能正确地进 行。对于两线圈的变压器来说,若在任意瞬间 在其内感应的电势都具有同方向,则称它为同 极性或减极性,否则为加极性。
U1 E1 4.44 fW1 m 108 W1 K 8 U 2 E2 4.44 fW2 m 10 W2
电压比就等于匝数比。
测量方法 电压比的测量方法一般有双电压表法和变 比电桥法。 用双电压表测量变比 三相变压器的电压比可以用三相或单相电 源测量。用单相电源测量时使用的表计少,比 用三相电源更容易发现故障相。
二、试验方法 确定变压器绕组接线组别的试验方法常用的有直流法和 双电压表法(交流法)两种,另外还可以使用各种测量仪器 。其中采用直流试验方法如下: 用电池( 1.5 ~ 3.0V)轮流加入变压器的高压侧 AB、BC 、AC 端子,并用万用表记录在低压端子 ab、bc、ac 上表头的 指针指示方向。如图接法,如指针正起,记为“+”;负起记 为“-”。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 初值差不超过±0.5%(额定分接位置);±1.0%(其 它) (警示值)
对核心部件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之后,或 怀疑绕组存在缺陷时,进行本项目。结果应与铭牌 标识一致。

三相变压器极性及连接组别

三相变压器极性及连接组别
总结词:通过测量两个线圈末端的极性,可以确定三角形连接变压器的极性。
曲折形(Z)连接的变压器极性判断
曲折形连接的变压器,其三个线圈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连接。极性判断时,需要 先确定曲折形连接的具体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判断每个线圈的极性。通常需要结 合变压器的铭牌、接线图等信息进行判断。
总结词:曲折形连接变压器的极性判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线圈的接线 规律、铭牌信息等。
极性及连接组别的选择还影响到无功补偿装置的补偿精度和响应速度,对 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04
CATALOGUE
三相变压器极性及连接组别的测试方法
直流法测试三相变压器极性及连接组别
总结词
通过测量一次侧和二次侧的直流电阻来判定极性和连接组别。
详细描述
在三相变压器的一次侧和二次侧分别接入直流电源,测量各相的直流电阻值, 根据电阻值的大小和相位关系,可以判断出变压器的极性和连接组别。
3. 低压侧三个相绕组的末端连接 在一起形成中性点,但该中性点 不接地。
YNyn0d1连接组别
详细描述
1. 高压侧三个相绕组的首端分别 接到三相电源的A、B、C相上, 而它们的末端连接在一起称为中 性点,并接地。
2. 低压侧三个相绕组的首端分别 与高压侧相绕组的末端连接,形 成三角形接法。
总结词:中性点接地,高压侧三 角形接法,低压侧星形接法,低 压侧中性点不接地。
VS
详细描述
使用专用的变压器极性及连接组别测试仪 器,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测量,可以快 速准确地判断出变压器的极性和连接组别 。测试结果可以通过器自带的显示屏或 电脑软件进行查看和分析。
05
CATALOGUE
三相变压器极性及连接组别的维护与保养

电力变压器的电压比、极性和组别试验

电力变压器的电压比、极性和组别试验

电力变压器的电压比、极性和组别试验一、变压器极性组别和电压比试验的目的和意义变压器线圈的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存在着极性关系,若有几个线圈或几个变压器进行组合,都需要知道其极性,才可以正确运用。

对于两线圈的变压器来说,若在任意瞬间在其内感应的电势都具有同方向,则称它为同极性或减极性,否则为加极性。

变压器联结组是变压器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变压器并联运行的重要条件,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进行测量。

在变压器空载运行的条件下,高压绕组的电压1U 和低压绕组的电压2U 之比称为变压器的变压比:21U U K(5-3) 电压比一般按线电压计算,它是变压器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测量变压器变压比的目的是:(1)保证绕组各个分接的电压比在技术允许的范围之内; (2)检查绕组匝数的正确性;(3)判定绕组各分接的引线和分接开关连接是否正确。

二、变压器极性组别和电压比试验方法1、直流法确定变压器的极性测量变压器绕组极性的方法有直流法和交流法,这里介绍简单适用的直流法:用一节干电池接在变压器的高压端子上,在变压器的二次侧接上一毫安表或微安表,实验时观察当电池开关合上时表针的摆动方向,即可确定极性。

++V CCBB E A AμAEK ++xaAX图5-8 用直流法测量极性 图5-9 用直流法确定接线组别如图5-8所示,将干电池的正极接在变压器一次侧A 端子上,负极接到X 上,电流表的正端接在二次侧a 端子上,负极接到x 上,当合上电源的瞬间,若电流表的指针向零刻度的右方摆动,而拉开的瞬间指针向左方摆动,说明变压器是减极性的。

若同样按照上面接线,但当电源合上或拉开的瞬间,电流表的指针的摆动方向与上面相反,则说明变压器是加极性的。

2、直流法确定变压器的组别直流法是最为简单适用的测量变压器绕组接线组别的方法,如图5-9所示是对一YY/接法的三绕组变压器用直流法确定组别的接线,对于其他形式的变压器接线相同。

用一低压直流电源如干电池加入变压器高压侧AB、BC、AC,轮流确定接在低压侧ab、bc、ac 上的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从而可得到9个测量结果。

变压器的变比极性及接线组别试验总结

变压器的变比极性及接线组别试验总结

变压器的变比极性及接线组别试验总结
1.变比试验
变比试验是为了验证变压器的额定变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检验变压器的一次和二次绕组是否有短路、开路等缺陷。

试验方法:将高压绕组接到变压器的一次侧,低压绕组接到二次侧。

然后测量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的绕组电压,计算出实际的变比值。

然后比较实际变比值与额定变比值,以确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极性试验
极性试验是为了确认变压器的一次和二次绕组的绕组方向是否正确,以保证在实际运用中变压器的绕组相位关系正确。

试验方法:将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分别接通一个交流电压源,然后测量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的电压波形。

根据实测电压波形判断绕组的相位关系,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3.接线组别试验
接线组别试验是为了确认变压器的绕组的接线正确,以保证在实际运用中变压器能按要求正常工作。

试验方法:根据变压器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将各个绕组按设计要求接线。

然后进行电阻测量和绝缘电阻测量等试验,检查各个绕组之间的连线是否正确,绝缘是否良好。

在进行以上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试验前需要检查试验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状态,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试验时要做好安全措施,防止触电和其他事故。

3.在变比试验过程中,需要检查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是否符合要求,确保试验的安全进行。

4.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记录,并及时处理试验中发现的问题。

总之,变压器的变比、极性及接线组别试验是对变压器进行全面检验和性能验证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这些试验,才能确保变压器的工作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变压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变压器变比、极性和联接组别
变压器变比指空载运行时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线电压之比。

一、二次侧接线相同,变比等于匝数比, 11221212124.44 4.44E fN E fN U U E E N N =Φ=Φ≈=(如下图);
一次侧为三角形接线,二次侧为星形接线的三相变压器电压比为12K N ;一次侧为
星形接线,二次侧为星形接线的三相变压器电压比2K N =。

A
X
试验目的:测变比、联接组别和设计值是否相符(验证项目),是否和厂家铭牌相符(变比,一档最大,二档次之,三档最小);检查分接开关接线是否良好,确定分接开关指示位置与实际位置相符;判断单相变压器两个(几个)绕组感应电动势相位是否正确;综合判断变压器是否可以并列运行。

交接时,大修后,诊断试验需要测量变压器变比、极性和联接组别。

诊断试验中,可以和直流电阻相互验证。

测试方法:①双电压表法 ②变比电桥法 ③变比测试仪
1. 双电压表法(如上右图),同时读取一次、二次绕组两端电压,12K N N =。

缺点:电压不稳定,读数不准确;波动时两表要同时读数,误差大。

当单相电源施加在A 、B 绕组之上(下图),一次侧、二次侧电压表读数分别为1U 、2U ,则一次绕组的相电压
1/2U ,一1/
2,二次绕组线电压为2U ,所以变比12/2K U 。

A
B
C
2. 变比电桥法
通过调节1R ,使a ,b 两点电位相同,则变比1212212()1K U U R R R R R ==+=+,电阻r 用于测量误差。

3. 变比测试仪
变比误差:(K K )100%N N K K ∆=-⨯,公式中N K 为额定变比,不同分接头下,额定变比不同,比如额定变比100005%/400±,分接头二档时额定变比为25,分接头一档时,额定变比为26.5,分接头三档时,额定变比为23.5。

在额定档时,变比误差要求在0.5%±以内,其他档位变比误差要求在1%±以内;对于电压等级在35kV 以下,电压比小于3的变压器,额定档时变比误差要求在1%±以内,其他档位时,变比误差应在变压器阻抗电压值(%)的1/10(与书上22页内容有不同)以内,但不得超过1%±。

有载调压采用电动调压,保证准确性。

联接组别:
Aa AX U U <时,绕组联接为减极性;Aa AX U U >时,绕组联接为加极性,如下图所示。

所有单相变压器均为减极性。

判断是减极性还是加极性的方法有双电压表法和直流法。

双电压表法是用电压表测量Aa U 和AX U ,比较两者大小。

直流法中,合上开关(右下图),mA 表正向转动为减极性,mA 表反向转动为加极性。

X (x )
A
a
X (x )
A
减极性 加极性
实际测量时,通过测量低压侧线电压滞后高压侧线电压的角度,来判断变压器的联接组别,如下左图所示。

A
B
C
c
o
A B
C
a
b
c
右上图为Yd11接线图和向量图,同名端可以用“*”标记,也可以用“箭头”标记。

试验设备及接线:
试验中采用的设备为BBC6638,设备正面面板和反面面板以及接线如下图所示。

共四根接线,ABC 高压侧接线(一根,三个接头,三个钳夹),abc 低压侧接线(一根,三个接头,三个钳夹),接地线一根,电源线一根。

设备配套的两根接线没区别,反面面板却分高压和低压。

ABC 三相高压侧接线分别接至“A ”、“B ”、“C ”三点,颜色“黄绿红”对应,钳夹接于变压器高压端三相。

abc 三相低压侧接线分别接至“a ”、“b ”、“c ”三点,钳夹接于变压器低压端端三相。

试验步骤:
1.工作负责人向工作班成员交代工作内容、人员分工,进行危险点告知并履行交底签名确
认手续。

2.接线人检查绝缘手套、接地杆是否良好,是否在合格期内。

操作人检查设备是否在合格
期内。

3.接线人用接地杆对被试设备进行放电。

检查带试验设备外壳是否接地,若未接地,首先
对外壳进行接地。

4.记录人记录现场温度、湿度并记录被试设备铭牌(要在放电后)和试验设备型号
5.由两人接取电源,先测市电电压是否符合试验要求,再接滚筒插排。

测量滚筒插排开启
前是否有电压,开启后是否电压正常,并测试漏电保护器是否正常(试验3次)。

6.对试验设备进行接地,先接接地端,在接设备端;接高压线,“A”“B”“C”三端先与试
验设备相连,在将“黄绿红”钳夹夹于变压器A、B、C三相高压端;“a”“b”“c”三端先与试验设备相连,在将“黄绿红”钳夹夹于变压器a、b、c三相低压端,最后接设备电源线,电源线的一端接入设备,另一端先不接。

7.负责人检查接线无误后,通知所有人离开现场,悬挂标识牌“止步,高压危险!”、“在
此进出!”、“在此工作!”。

8.操作人在进负责人同意后,进行操作。

首先,将电源线的另一端插入滚筒插排,打开滚
筒开关,打开设备电源开关。

对变压器“接线组别(试验10kV变压器Yy)”、“额定变比(不管接头的实际位置,统一输入铭牌上的额定值,对于试验变压器,输入“25”)、“极差(5%,直接输入5)”“分接开关数目(3)”进行设置。

设置完成后,经负责人允许,按“测试”键进行测试。

9.待数据稳定后,记录人记录下相关数据,包括下图中数据项(实际变比、误差等),对
结果进行分析。

实际变比值误差
当前分接头
联接组别总分接头数
额定变比
10.记录人记录完毕后,经负责人同意,断开设备电源,关闭滚筒电源,拔出插在滚筒插排
上的电源线(断开设备电源前,可不必按复位键,这与测量直流电阻不同,复位为重新设置参数)。

11.测量完毕,操作人确定已经断开试验设备电源线后,操作人对变压器进行放电,先拆试
品端接线、再拆设备端接线,最后拆除地线。

将仪器、设备、接地杆等放回原位。

12.负责人告知工作班成员检查是否有接线遗漏,并清理现场,对试验进行简单总结,试验
结束。

试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负责人:注意危险点(设备接地,防止设备外壳带电;对变压器放电,防止残余电荷伤人),检查接线,仪器高、压接线不能接反。

接线人:将测试仪的高压、低压测试线分别接到被试变压器的高、低压绕组的接线端子上,
高、低压测试线禁止接反,否则将产生高压,危及人员和设备。

操作人:设置联接组别,如Yyn,连续按两次“Y/y”键(记不清了,第二次按“YN/yn”键?);YD11,按一次“Y/y”键,再按一次“D/d”键。

联接组别设置好后,按“确定”键,进行下一项,其他项直接输入数字即可,极差为5%,直接输入“5”。

分接头数目为3,直接输入“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