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中考复习-现代诗歌赏析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中考复习-现代诗歌赏析

中考语文中考复习-现代诗歌赏析

中考语文中考复习-现代诗歌赏析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

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

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

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

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第一题、赏析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完成题目: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赏析练习:①简析“海”所蕴含的深义。

中考语文基础考点专题复习 中国现代诗歌(解析版)

中考语文基础考点专题复习 中国现代诗歌(解析版)

专题34 中国现代诗歌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A.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B.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C.为什么/ 我的/眼里/ 常含泪水?因为/ 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D.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答案】C【详解】C.有误。

正确为:为什么/我的眼里/ 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故选C。

2.下列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不是以诉说为主,而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

B.诗中“夜夜的月圆”和“水光浮动”两句,烘托出那种微醺的温暖的感觉。

C.四月的春天终将离去,黄昏后星子的“闪”让诗人心中升起一丝惆怅。

D.这首诗的诗眼是“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答案】B【详解】A.这首诗运用第二人称“你”,向“你”诉说,以诉说为主,同时也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用形象呈现情感特点;C.诗中有的只是诗人的喜悦和诗人对生命的赞美,没有惆怅;D.“梁间呢哺”是诗眼,因为“燕”是与爱相关的意象,而爱是全诗的主题;故选B。

3.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老师组织全班在线观看电影《英雄儿女》,大家对片中的歌词的修辞手法展开了讨论,有下面四种观点,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英雄赞歌①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①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①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①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①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电影《英雄儿女》歌词)A.①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青山”和“大海”赋予人的思想感情,青山肃穆,大海呐喊,突出英雄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

B.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凶残的敌人比作“虎豹”,歌颂人民战士为保卫和平置生死于度外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C.①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写英雄的鲜血为战旗增色,突出了英雄流血牺牲的崇高价值。

中考必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必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必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阅读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宋)范成大玉雪飘零贱似泥,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

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

如“玉雪飘零贱似泥”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自然表达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

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

故答案为: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

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

考生要从诗歌的内容来剖析诗人的情感,从中去比较,分析不同的情感。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夏日绝句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喜雨(唐)白居易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

(1)这首诗言简义丰,请仔细体会下,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说说三、四句开头两字“顿”“定”在突出标题“喜”字上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1)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________、楼台、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时节的郊外景色。

(2)结合整首词,请分析下片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技巧1.鉴赏现当代诗歌知识储备(1)主题: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精粹的语言创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深广的蕴涵,以及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它是诗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

它可以启迪人们联想,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

"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

除了诗人的"我"而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

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

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

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成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

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如徐志摩《再别剑桥》中的词句:金柳、青荇、水草、剑桥等,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诗人对剑桥的依恋之情,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

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

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

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

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

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4)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表现技巧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寓情于景等。

表现技巧有对比、夸张、衬托、反复、比喻、排比、象征、抑扬、虚实结合等。

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现代诗歌)解析版

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现代诗歌)解析版

复习专题: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现代诗歌)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煮,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蒹葭∶芦苇。

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请抓住特征,描绘诗中画线句呈现的景象,并写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4.请赏析“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

5.结尾句“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东坡①【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②行。

莫嫌荦确③坡头路,自爱锵然曳杖声。

【注释】①这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时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野人:指农夫。

③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6.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唐代李白的《金陵①酒肆②留别》,完成各题。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③压酒④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⑤。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①金陵:南京。

②酒肆:酒店。

③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卖酒女。

④压酒:酒酿成时,压酒糟取酒。

⑤尽觞(shāng):干杯。

觞,古代称酒杯。

8.柳花即柳絮,诗歌第一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着一“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品却又妥帖。

中考课内现代诗赏析

中考课内现代诗赏析

中考课内现代诗赏析1、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问题: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说说诗中“土地”的含义是什么?“土地”象征祖国,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

2、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3、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这句诗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4、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

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5、鸟儿歌唱的对象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它们分别指什么?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6、“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

中考语文中的现代诗词作品解析与赏析

中考语文中的现代诗词作品解析与赏析

中考语文中的现代诗词作品解析与赏析现代诗词作品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验,也是对文学触角的挑战。

本文将对中考语文中的现代诗词作品进行解析与赏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些作品。

一、诗词的背景与流派现代诗词作品与传统的古诗词相比,背景更为广泛,风格更为多样。

它们受到现代社会、时代精神以及诗人个人经历的影响,表达出更加真实、深入的情感与思考。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同流派的现代诗词作品,如新感觉派、新青年派、象征主义派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与主题,读者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其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意义。

二、现代诗词的语言特点现代诗词作品的语言表达追求简约、精炼,更注重形象的建构与意境的营造。

与古诗词的繁复修辞相比,现代诗词更注重用最简洁的表达,传达最深刻的感受。

同时,现代诗词作品在运用典故、寓言等修辞手法时,也较为含蓄,需要读者多方位地思考与联想。

三、现代诗词的主题与意境现代诗词作品的主题丰富多样,包括自然、爱情、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等。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我们常见到的主题有对自然的赞美与描绘、对生活的反思与思考、对人性的探索与思考等。

诗人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将主题与意境相融合,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与思考。

例如,现代诗词作品《登鹳雀楼》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并通过比喻的方式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四、现代诗词的审美价值现代诗词作品在审美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们通过抒发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传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与观察。

读者在阅读中可以体验到诗人的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通过艺术表达情感、认识世界的需求,还可以培养人们对美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学生通过阅读现代诗词作品,可以加深对诗词艺术的理解与鉴赏,提升语文水平与文学素养。

五、现代诗词的欣赏方法与技巧欣赏现代诗词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诗歌第一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象征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三题,赏析何其芳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第一题、赏析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完成题目: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1、本诗描绘了几幅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2、赏析下列诗句:
(1)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2)“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3)“收起青鳊鱼的乌桕叶的影子”
(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澈了”
(5)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中考语文中考复习-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第四题:阅读新诗。完成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他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中经达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1.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联盟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3、请就本诗语言和内容特点,对诗歌进行总体评价: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4、我们学过的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作品不少,请写出两句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句。
第二题、赏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完成题目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赏析练习:
①简析“海”所蕴含的深义。
②简析“山”所蕴含的深义。
③说说“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④说说“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⑤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2.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
,另一种是:。
3.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第五题:赏析《蝈蝈与蛐蛐》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 Nhomakorabea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飞天袖间的花朵”指的是什么?“痛苦的希望”具体含义是什么?
3、请发挥想象来描绘这幅画面,把第三节的意象串联成一段话。
4、在本诗中,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5、作者将陈旧的与新生的对比,将痛苦的与欢乐的对比,旨在表达什么?
6、“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