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诗歌赏析复习资料
中考复习——群文阅读之现代诗歌比较

• 《断章》
•
卞之琳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李健吾:“装饰”二字表现了人生的悲哀。
• 作者:人生哲学体悟中所感到的“相对” 观念。
• 李健吾:“诗人挡不住读者。” • 作者:……
•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
• 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感,仿 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的一串珠子,他却藏 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着瞧。
•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 比沉沉的汽笛更远,更远的是海上的长风
• 比浩浩的长风更远,更远的是天边的阴云
• 比黯黯的阴云更远,更远的是楼上的眼睛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泰戈尔)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 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 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 《致橡树》: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 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木棉树对 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 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 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 发出新时代女性现手法:比拟、夸张、借代
2018年苏州中考
• 《再别康桥》 • 9.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诗
2007年中考现代诗歌赏析复习资料_14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岭5、南“的江荔南枝的花水寂田寞,地你憔当悴年”新这生些的诗禾句草通/是过那么细,的那手么法软写/…出…了现江在南只水有乡蓬景蒿色;的/变化,“岭南 的 6、荔“枝因花为寂只寞有地那憔里悴我”们一不句像运牲用口了一样的的活修”辞这手里法的,“形我象们的”写是出指了
2007年中考现代诗歌赏析复习资料
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 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
容,这(二就)诗形歌成的诗形歌象语言凝鉴练赏、诗含歌蓄必、须跳准跃确性把强握的诗特歌点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 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 象;有诗些歌诗塑歌造描形绘象的的形手象法并很非多实,指可,以而对是形有象比直喻接或描象写征,的也内可涵以,间把接握描这写类;作可品以的是形白象描就,不也能可从以字是面浓 墨重彩(三;)诗可歌以的铺情垫感、衬诗托歌,是也抒可情借言助志想的象文、体联,想鉴塑赏造时形,象须。深只切有体真会正诗理歌解的了感诗情歌内的涵形。象诗,歌才是能一深定入时 代生活(四的)诗反歌映的,艺理术解特诗色歌的感艺情术不特能色忽主略要时指代抒的情特手征段。、诗用人典抒、发构感思情和的表方现式手是法多。种在多诗样歌的鉴。赏可中以,直要 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
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采桑子①(其四)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
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
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
________【答案】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小文的意见是“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是通过对“残红”“春空”等词分析出来的。
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
所以小涵肯定使用另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感。
如小涵可回答:可用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方法。
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的是轻灵欢娱之情。
还可分析诗眼“好”,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
故答案为: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
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中考必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必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阅读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宋)范成大玉雪飘零贱似泥,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
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
如“玉雪飘零贱似泥”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自然表达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
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
故答案为: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
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
考生要从诗歌的内容来剖析诗人的情感,从中去比较,分析不同的情感。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夏日绝句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中考语文基础考点专题复习 中国现代诗歌(解析版)

专题34 中国现代诗歌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A.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B.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C.为什么/ 我的/眼里/ 常含泪水?因为/ 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D.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答案】C【详解】C.有误。
正确为:为什么/我的眼里/ 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故选C。
2.下列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不是以诉说为主,而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
B.诗中“夜夜的月圆”和“水光浮动”两句,烘托出那种微醺的温暖的感觉。
C.四月的春天终将离去,黄昏后星子的“闪”让诗人心中升起一丝惆怅。
D.这首诗的诗眼是“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答案】B【详解】A.这首诗运用第二人称“你”,向“你”诉说,以诉说为主,同时也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用形象呈现情感特点;C.诗中有的只是诗人的喜悦和诗人对生命的赞美,没有惆怅;D.“梁间呢哺”是诗眼,因为“燕”是与爱相关的意象,而爱是全诗的主题;故选B。
3.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老师组织全班在线观看电影《英雄儿女》,大家对片中的歌词的修辞手法展开了讨论,有下面四种观点,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英雄赞歌①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②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③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④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⑤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电影《英雄儿女》歌词)A.①②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青山”和“大海”赋予人的思想感情,青山肃穆,大海呐喊,突出英雄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
B.③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凶残的敌人比作“虎豹”,歌颂人民战士为保卫和平置生死于度外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C.④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写英雄的鲜血为战旗增色,突出了英雄流血牺牲的崇高价值。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喜雨(唐)白居易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
(1)这首诗言简义丰,请仔细体会下,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说说三、四句开头两字“顿”“定”在突出标题“喜”字上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1)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________、楼台、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时节的郊外景色。
(2)结合整首词,请分析下片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2007年中考现代诗歌赏析复习资料_14

(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3、请就本诗语言和内容特点,对诗歌进行总体评价: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 4、我们学过的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作品不少,请写出两句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句。 第四题:阅读新诗。完成
第三题,赏析何其芳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第一题、赏析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完成题目: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2007年中考现代诗歌赏析复习资料
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 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
容,这(二就)诗形歌成的诗形歌象语言凝鉴练赏、诗含歌蓄必、须跳准跃确性把强握的诗特歌点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 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 象;有诗些歌诗塑歌造描形绘象的的形手象法并很非多实,指可,以而对是形有象比直喻接或描象写征,的也内可涵以,间把接握描这写类;作可品以的是形白象描就,不也能可从以字是面浓 墨重彩(三;)诗可歌以的铺情垫感、衬诗托歌,是也抒可情借言助志想的象文、体联,想鉴塑赏造时形,象须。深只切有体真会正诗理歌解的了感诗情歌内的涵形。象诗,歌才是能一深定入时 代生活(四的)诗反歌映的,艺理术解特诗色歌的感艺情术不特能色忽主略要时指代抒的情特手征段。、诗用人典抒、发构感思情和的表方现式手是法多。种在多诗样歌的鉴。赏可中以,直要 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
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技巧1.鉴赏现当代诗歌知识储备(1)主题: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精粹的语言创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深广的蕴涵,以及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它是诗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
它可以启迪人们联想,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
"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
除了诗人的"我"而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
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
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
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成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
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如徐志摩《再别剑桥》中的词句:金柳、青荇、水草、剑桥等,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诗人对剑桥的依恋之情,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
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
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
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
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
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4)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表现技巧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寓情于景等。
表现技巧有对比、夸张、衬托、反复、比喻、排比、象征、抑扬、虚实结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诗歌赏析复习资料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
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
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
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
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第一题、赏析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完成题目: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赏析练习:①简析“海”所蕴含的深义。
②简析“山”所蕴含的深义。
③说说“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④说说“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⑤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第二题、赏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完成题目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诗歌第一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象征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飞天袖间的花朵”指的是什么?“痛苦的希望”具体含义是什么?3、请发挥想象来描绘这幅画面,把第三节的意象串联成一段话。
4、在本诗中,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5、作者将陈旧的与新生的对比,将痛苦的与欢乐的对比,旨在表达什么?6、“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第三题,赏析何其芳的《秋天》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1、本诗描绘了几幅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2、赏析下列诗句:(1)?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2)“饱食过稻香的镰刀”(3)“收起青鳊鱼的乌桕叶的影子”(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澈了”(5)?秋天游戏在渔船上(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3、请就本诗语言和内容特点,对诗歌进行总体评价: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
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4、我们学过的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作品不少,请写出两句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句。
第四题:阅读新诗。
完成一道小河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只经过平沙万里--自由的,沉寂的,他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中经达高山深谷--险阻的,挫折的,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感谢你解答了我久闷的问题,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
1.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
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
她以联盟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
2.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另一种是:。
3.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
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第五题:赏析《蝈蝈与蛐蛐》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鸟儿因娇美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篱落上飘扬,那就是蝈蝈的嗓音啊!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芳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茂密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寂静,从炉边就唱起了蛐蛐的歌声,在逐渐升高的室温,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茂草中欢叫。
1、把这首诗分为两节,并写出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2、诗人由“蝈蝈”写到“蛐蛐”是怎样过渡的?诗人又是怎样将“蝈蝈”与“蛐蛐”联系在一起的?3、“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是什么?4、诵读这首诗,说说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5、你听到过蝈蝈或蛐蛐的歌声吗?请用两三句话描写其中一种昆虫的鸣叫。
第六题:赏析《我用残损的手掌》,完成题目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前后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有什么不同,简要说说其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3)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4) 那里是太阳,是春天。
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5、“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这些诗句通过的手法写出了江南水乡景色的变化,“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6、“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的活”这里的“我们”是指,这句暗示了7、诗人为什么对“辽远的一角”寄予爱和希望?8、诗歌以“永恒的中国”结尾有什么表达作用???第七题:赏析《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诗中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什么?2、怎样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3、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着土地的热爱之情?请对之进行赏析。
4、诗中的“我”是怎样的形象?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5、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挚爱土地,歌唱土地,献身土地的感情寄托于“一只鸟”?6、把这首诗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相比较,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的共同点是什么?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8.《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第八题:赏析《静夜》完成题目静夜郭沫若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1、体会诗歌中“淡淡”“团团”“笼罩”“疏”“漏”“怕”等词语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
2、这首诗中,前后两节,内容侧重点是什么?两者有什么联系?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九题赏析《天上的街市》完成题目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