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概况
淮北市煤矿区地面塌陷现状与治理措施分析

1 引 言
淮 北 市是 安徽 省 的 资 源 大 市 .煤 炭 资 源 开发 是 淮 北 市 的
有耕地在 O . 2亩 以 下 , 2 5万 多农 民无 地 可种 : 塌 陷 公路 4 0 . 8 k n i
( 不 舍 乡村 公 路 ) 。 其 中主 要 干 道 塌 陷 1 5 . 3 k n, i 其 它路 面塌 陷 2 5 . 5 k m; 损 坏公路 桥 梁 l 5座 ; 造 成龙 闸河 、 岱河、 雷 河、 王引
3 . 1 地 面塌陷 现状
截至2 0 0 9年 末 . 淮北 市 累计 采 煤 沉 陷 土 地 约 1 6 6 . 8 1 k m ( 计 2 5 . 0 2万 亩 ) . 约 占全 市 总 面积 的 6 . 0 9 %。
在 岩 性 相 同 的条 件 下 , b随 着 煤 层 倾 角 a的 增 大 而 增 大 :
部分为淮北平原 . 高程 为 2 2 . 5 ~ 3 7 . 0 m。
淮 北 矿 区各 矿 井 的 下 沉 系数 q为 0 . 8 ~1 . 2 9 。根 据 对 1 9个
观 测站 的总结 , 其 中小于 0 . 9的 只 有 4个 观 测 站 。 其余 1 5个
观 测 站 的 下 沉 系数 均 大 于 0 . 9 , 其 中大 于 1 . 0的 有 1 1个 . 最 大 地 层 岩 性 :研 究 区地 层 属 华 北 地 层 大 区晋 冀 鲁 豫 地 层 区 的达 1 . 2 9 。 淮 河 地 层 分 区淮 北 地 层 小 区。 本 区地 层 主 要 为 寒 武 一 奥 陶 系、 ( 2 ) 下沉范围大( t g p值 小 ) 。 石炭一 二 叠 系、 第四系。 全矿 区 t g l 3平 均 值 为 1 . 7 4, 一 般 变化 在 1 . 3 3 — 2 - 3 之 间 。因 地质 构造 : 本 区 大 地 构 造 单 元属 中朝 准 地 台淮 河 台坳 , 次 矿 区 内地 表 潜 水 位 较 高 。 第 四 系冲 积 层 厚 度 大 , 并 有 数 个流 砂 级 单 元 为 淮 北 陷褶 断 带 中部 的宿 县 凹 断褶 束 层 ,地 表 下 沉 1 — 2 m 时地 面 普 遍 积 水 ,造 成 下 沉 范 围扩 展 较 褶皱: 区 内褶 皱 为 轴 向 N E的短轴状舒 缓 背、 向斜 . 与褶 远 。 具 体表 现 为 随 冲 积层 度 h的增 大 , t g p值 有所 增 加 。
淮北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路径

淮北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路径随着采煤业的发展,淮北地区成为国内较为典型的采煤塌陷区之一。
采煤造成的地下矿脉空洞和地表地貌变形,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对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于保护和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和水源地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塌陷区生态环境现状,其次分析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的难点,最后提出淮北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的路径。
一、塌陷区生态环境现状淮北地区采煤造成的塌陷面积已经逐渐扩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目前,淮北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土地沉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采煤塌陷区内地下矿脉经过采空区挖掘矿物资源后,空腔会随着地下水的挤压而塌陷,导致地面沉降。
沉降后的地面无法承受原有土地的荷载压力,容易造成道路、建筑、农田等地面的坍塌。
特别是在农田上,由于土地不能承受荷载后,农作物会因根系缺氧而死亡,导致严重的农业生产损失。
2. 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采煤塌陷区地下水的使用以及地表地貌的改变,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在农田中,沉降后的土壤抵抗风蚀和水蚀的能力下降,容易被风沙、水流冲刷,从而加速土地的流失。
3. 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受到破坏采煤塌陷区生态系统的受损,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的数量和面积受到巨大影响。
原有的森林、湖泊、河流等生态系统均被严重破坏,导致物种的失去栖息地以及生境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生态修复难点淮北采煤塌陷区的生态修复工作既面临生态系统的修复难点,也遇到了技术方面的挑战。
1. 难点一:生态修复工作周期长生态修复的周期相较其他修复过程更加漫长。
需要重视并对传统的修复工作进行改进,如采用植被和微生物等更加轻便、易操作和可复制的修复方法,以实现效果和速度的双重提升。
2. 难点二:品种选择和营养物质不足在生态修复过程中,种类的营养水平和适用范围是关键问题。
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补充适当的营养物质,提高植被生长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同时提高了整个生态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DETECTION发 现区域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淮南创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许正刚煤炭开发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大量包含大气污染、土地资源损坏、地下含水层结构紊乱、生态景观破坏等在内的环境恶化现象频频上演。
安徽两淮矿区作为我国战略性煤炭生产基地,矿区覆盖安徽淮南淮北两地市共七个矿区,其中淮北有宿县、涡阳、濉萧、临涣四大煤田,淮南则包括新集、潘谢、定远三大煤田。
目前两淮矿区已勘明的煤炭储量共计283.59亿吨,其中保有煤炭储量占261.85亿吨,长期的煤炭开采作业使得安徽两淮矿区出现大规模的采煤深陷区,大量土地被损毁,这与城市发展建设必然的规模扩张性够成了鲜明的冲突关系,关于用地紧张的限制性矛盾持续加剧,在此情形下,怎样合理修复采煤深陷区,实现破损土地的再建设与再利用已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矿业城市扩张建设用地、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安徽两淮采煤沉陷区概况简述煤炭作为淮南市矿产资源中储量最为丰富的资源类型,煤炭远景储量达455亿吨,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规模约164亿吨。
目前淮南市已挖矿井共43座,此中包括大中型矿井19座,小型矿井24座。
据统计,至2019年初,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已累积增至24389公顷,覆盖乡镇30余个,沉陷面积占淮南市总体土地面积的8.1%,约有48.7万居民受此影响,影响人数占淮南市总体人口规模的13.9%;而淮北市现已勘明的煤炭矿产地共有51处,总体探明储量规模达82亿吨,现设煤炭矿井45座。
目前淮北市采煤沉陷总面积约23266.7公顷,其中耕性良好的土地占总沉陷面积的82%,沉陷区居民人口约32.6万人,涉及搬迁村落370多座。
安徽两淮矿区主要采用机械化综放开采的作业模式,总体呈现出“产量高、效率高、强度高”的“三高型”开采特征,在这种环境下,原本对于岩层及地表扰动性相对正常的采煤工作面在作用程度上显得更为强烈。
高强度的煤炭开采使得两淮矿区地下水径流被大肆破坏、地下潜水位迫降、地表水日渐稀少,最终导致地表干旱、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锐减等环境问题,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也引发了当下社会对于安徽两淮地区煤矿开采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
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分析

2020年11月第42卷第6期地下水Ground w a te rN o v. ,2020V o l.42 N O.6D O I:10. 19807/ki.D X S.2020 -06 -052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分析姜楠(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5地质队,安徽淮北235000)[摘要]淮北市是皖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国家十大煤炭基地之一。
多年来煤炭资源开采引发了土地大面积沉陷、资源接近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本文在分析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采煤沉陷区实地调查,对主要成果进行分析探讨。
以期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促进淮北市生态环境持续健康保护。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主要特征;基本情况;淮北[中图分类号]P642.26 [文献标识码]B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在东经116°23' ~ 117°02',北 讳33°16' ~ 34° 14'之间。
地处豫苏皖三省之交,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毗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
南北长150 k m,东西宽50 k m,总面积为2 802 k m2。
淮北市是皖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国家十大煤炭基地之一。
作为缘煤而建、因煤 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多年来煤炭资源开采使城市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也让城市付出了土地大面积沉陷、资源接近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代价。
1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概况1.1 沉陷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沉陷区形成的主要原因为煤炭开采,当地下煤矿被采出 以后,地下形成采空空洞必然会引起覆岩岩层和地表移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力学变化和时空变化过程,其变化过程 可简单描述为:变形-下沉-破坏-垮落,最后会在沉陷区的地表产生一个下沉的盆地。
1.2煤炭开采历史沿革1955年开始,地质勘探部门开始对淮北煤田进行普查。
1958年5月5日,淮北煤矿筹备处正式成立,从而拉开了大规模开发淮北煤田的序幕。
淮北市采煤塌陷地利用现状分析

A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mi n i n g a r e a s , mi n i n g s u b s i d e n c e a n d 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g o v 、采煤塌 陷地 分布及采煤塌 陷的 治理研 究现状 ,论述 了淮北 市在塌
陷地生 态安全评价 与管理 方 面展 开 的研 究。结 果表 明 ,采 煤塌 陷地 具有 与 大型矿 区分布 一 致 的特 点 ,且淮北 市采煤 塌 陷地主要 分布在城 区与濉溪县 南部 ;淮北市采煤塌 陷地治理 与研 究 已经成 功探 索 出城 区型与 乡村 型再利 用模 式 ,为其他矿 业城 镇塌 陷地 治理提供 了示范作 用。论述 了淮北 市在塌 陷地生 态安 全评 价与 管理 方面展 开的研 究 ,为采煤塌 陷地利用规 划奠 定 了理论基础 。
1 淮北市 塌陷区概况
淮北市位于安徽 省东北部 ,下辖 三区一 县 ,即烈 山区、
杜 集 区 、相 山 区和 濉溪 县 ,市政 府 驻地 在相 山 区 。淮 北 市 是
。 点 主 城 区矿 区与 塌 陷地 概 况 见 表 1
淮北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路径

淮北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路径淮北是我国著名的煤矿区之一,长期以来,煤炭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采煤塌陷区域面积广大,土地沦为黄土地,山山石石不复存在,河流遭到严重污染,水质严重下降,植被几乎绝迹。
淮北采煤塌陷区的生态修复路径非常重要。
深入研究塌陷区的土壤条件。
通过土壤采样、土壤质地分析等手段,了解土壤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营养元素含量。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植被恢复和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采取适当的植被修复措施。
在塌陷区域进行植物覆盖修复,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防止二次污染。
根据土壤的特点和植物的适应能力,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
选择耐旱、耐寒、耐盐碱的植物,如苦槐、刺槐、油橄榄等,绿化塌陷区的还能为当地提供木材资源。
恢复水体生态环境。
煤矿开采过程中,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质酸化、重金属超标等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恢复。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质,并引入适应当地水质的鱼类、水生植物等生物,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
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建立有效的水体监测系统,对水体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
通过建立塌陷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定期检测土壤、水质、植被等指标,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
加强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生态恢复的投入,并强化对违规采矿和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淮北采煤塌陷区的生态修复路径需要综合考虑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科学规划和综合施策,才能实现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土地与生态恢复分析

1 采煤塌 陷区现 状
淮北矿 区位于黄淮大平原 的农业 区, 内煤炭资 境
源 储 量 丰 富 , 田分 布 面 广 , 横 绵延 10k , 区 煤 纵 0 m 矿 面积 960k 2含 煤面 积达 69 2k , 已探 明储量 0 m, 1 m2 现
活和社会安定 , 破坏了 自 然生态环境面貌 。 截至 20 06 年淮北市煤矿征用土地 1 3 h 2 . 万 m ,塌陷土地 1 7 . 6万
陷土地复垦的指 导思想和原则 ,并根据淮北矿区 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采煤塌 陷区土地复垦 的 2大层次 、 大类 3 型 、 种复垦模式 。 6
关键词 : 采煤塌 陷区; 土地 复垦 ; 生态恢复 ; 淮北市 文章编号 :0 5 4 4 (0 7 0 - 0 7 0 10 - 94 20 ) 1 0 5 — 4
AgoE vrn n &De eo me t5 r— n i me t o v lp n 7
维N R E VI T OL
可以复垦为耕 地 , 每年可新增粮食 20亿 k ; 3 % 7 g约 0 的废弃地可 以复垦为其他农用地 , 可新增产值 4 0 0 多 亿元 ; 1%的废弃地可 以复垦为建设用地 , 约 0 可满足
h 2 有 2 农 民失去 土地 , 市农业 人 口的 1 m, 约 6万 占全 / 5。
为 2 1 亿 t 为华东地区的重要能源城市。 7 6 6 , 境内有生 产矿井 3 对, 4 年产原煤 2 0 0万 t 为国家五大煤炭生 7 , 产基地之一 。 煤炭的开采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 大贡献, 同时也给当地带来 了 自然 资源 、 但 土地资源 的破坏。 目 前,淮北市采煤塌陷地总面积已达 1 4 7 1 h 2 形成 了 3 处大小不等 、 m, 8 深浅不一的封闭式湖坑。
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作者:李海滨颜宇王雪来源:《西部资源》2021年第03期摘要:本文通过淮北市2019年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调查,查明了淮北市采煤沉陷区现状,根据实地调查将淮北市划分为44个采煤沉陷区。
通过对沉陷区内的采矿权、建设用地、耕地和人口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内耕地的破坏面积最大,占沉陷区面积的50%;建设用地次之,占沉陷区面积的35%;影响人口集中在破坏建设用地较多的几个沉陷区。
本次调查既查明了淮北市采煤沉陷区的宏观数据,又将数据细化具体到每个沉陷区,为后续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建设用地;耕地;人口;综合治理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mining subsidence area in Huaibei CityLi Haibin1,Yan Yu2,Wang Xue11.No.325 geological team,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of Anhui Province2.Huaibei Bureau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235000 Huaibei City,Anhui Province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mining subsidence area in 2019 in Huaibei City,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ining subsidence area in Huaibei City,and divides Huaibei City into 44 subsidence areas according to the field survey. 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mining right,construction land,cultivated land and population in the subsidence area,it is found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in the mining subsidence area of Huaibei City is the most damaged area,accounting for 50% of the subsidence area,followed by the construction land,accounting for 35% of the subsidence area,and the impact population is concentrated in several subsidence areas with more damaged construction land. This survey not only finds out the macro data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in Huaibei City,but also refines the data to each subsidence area,which provides decision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in the future.Keywords: Mining subsidence area,construction land,Cultivated land,population,comprehensive treatment1.概述淮北市是一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自1960年建市以来,已累计生产原煤约10亿吨[1],为国家基础能源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概况
淮北市境内的煤炭开采已有40多年历史,先后建有十几个矿区,分属淮北矿业集团和皖北煤电集团。
淮北市每年因采煤沉陷土地约5km2。
随着煤炭矿区新井的建设和生产规模扩大,地表沉陷面积不断延展,沉陷深度不断增加,降雨及埋藏较浅的地下水出露使沉陷区部分形成常年积水水域。
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在平面分布形成了东(东湖片)、南(南湖片)、西(西
湖片)、北(朔里片)和西南(临海童片)五大片区,涉及十四个矿区。
根据2006年调查和测量成果,淮北市境内常年水面面积在1hm2以上的采煤沉陷区多达212处,分布于14个矿区,水面面积约31km2,相应可蓄水容积约7320万m3。
多年来,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致力于采煤沉陷区的开发利用,淮北矿区的沉陷区通过挖深垫浅、煤矸石充填、沉陷区水域综合整治等措施后,使治理后的土地分别用于煤矿生活设施的建设、压煤村庄的搬迁安置、恢复农业耕作、水产养殖、水上公园、休闲娱乐等方面。
淮北市按照“宜水
则水、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治理沉陷区,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淮北市已开发利用沉陷区,占采煤沉陷区面积的64%左右。
沉陷区开发现状见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利用情况表。
淮北采煤塌陷地基本情况
淮北市的煤炭生产全部为地下开采,煤层赋存情况以多层可采和中、厚煤层为主,地下水埋藏浅,采煤塌陷区积水率高,有的达70~80%。
上述自然条件,导致了淮北矿区采煤塌陷所带来的损害相当严重,地表产生大面积塌陷,且塌陷深度在米以上的深层塌陷区占总塌陷面积的50%左右。
煤炭大量开采造成了我市土地大面积塌陷,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市已累计塌陷土地达24万亩。
随着我市煤炭开采强度不断加大,今后每年还将新增采煤塌陷土地约8000亩左右。
一方面,淮北煤田地处平原地带,煤炭开采区地表的95%以上为耕地,造成耕地日益锐减,农业生产条件遭到破坏;另一方面,采煤塌陷还造成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设施受损,村庄因塌陷而搬迁,村民生产生活面临困境,并引发诸多深层次社会矛盾。
我市煤田煤层可采厚度为2-13米,2米以下浅层塌陷区约占三分之一,综合治理利用的潜力较大。
因此,我市根据塌陷区土地塌陷的实际状况加以合理治理,使之继续在当地农业的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减轻了因土地面积减少对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1研究区概况
淮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本区的煤炭储大、煤种齐全、煤田集中、煤层厚且多.淮北业区纵横跨度各约100km,分布面积9600km其中含煤面积6 912 km2,已投产的采煤矿井绝大多数在淮北市所辖区域内[10](如图1)淮北地区煤炭业20世纪80年代前均以人力煤为主,80年代后技术改进,采煤速度大大快.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塌陷区的形成
采煤塌陷区是地下煤层被开采后地表塌陷形成的洼地区域景观[11].煤矿开采区的地下煤炭资源被大量开采,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平衡状态,被开采煤层的上覆岩层将依次发生冒落、断裂、弯曲等移动变形,对地质环境和生物圈的影响均较重.在矿区,煤矿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极其严重.
淮北矿区自煤炭开采以来,形成塌陷区的面积及治理面积如表1(2005年统计)所示,对各煤矿出现的塌陷面积如图3(据2006年统计资料编绘)所示.
从表1中可以统计出本区总塌陷面积为万亩,至2005年全市共治理面积万亩,主要用地方向为复垦耕地、开挖精养渔塘,其次为林地、菜地、建设用地.从图3中可以看到,在研究区大部分矿区已经出现了塌陷,而且有的矿区如杨庄、岱河、朱庄塌陷面积均在17 448亩以上,朔里和石台塌陷面积在14 540亩以上,芦岭、袁庄也在11 632万亩以上.只有极少数矿区,如涡北矿仍未出现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