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采煤沉陷区的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

浅谈采煤沉陷区的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

浅谈采煤沉陷区的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作者:刘丹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唐山南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为例,系统分析景观生态恢复技术所涉及的山水风景营造、绿色景观处理、景观小品设计、安全功能应用、生态技术运用、工业文化挖掘等在采煤沉陷区治理过程中的实施与实践,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提供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沉陷区;综合治理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随着煤炭资源大规模开采和利用,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带来了诸多隐患。

采煤区地表沉陷使地表各项设施毁坏、耕地受到破坏,严重破坏了煤炭开采地的生态环境,甚至威胁到采煤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已是迫在眉睫。

1.唐山南湖采煤沉陷区的形成唐山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多年的煤炭开采给城市带来了巨大财富,但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开滦唐山矿采煤塌陷区范围为28平方公里,由开滦唐山煤矿130年采煤造成地表塌陷形成。

南部采煤沉陷区位于唐山市中心以南670米,平均海拔较市区低约20米。

几十年的采煤沉降,迫使原来住在这一带的岳各庄、礼尚庄等七八个村庄陆续搬迁,使这里成了人迹罕至的废弃地,市区排放的雨水、污水、各种垃圾以及电厂的粉煤灰都集中到这里。

塌陷区地表植被除原有村庄内的部分树木外,其余全部为野生植被。

期间还伴有由于村庄、企业拆迁遗留下的建筑旧址。

粉煤灰堆场为唐山市发电厂排放地,煤矿渣、煤矸石堆场也置于基地内。

尤其是地处唐胥路北侧,青龙河西岸的原城市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约165亩,存有唐山市近30年的城市垃圾共450万立方米,并形成了40多米高的垃圾山。

此外,这里还有大大小小的坟墓、私搭乱建的鸡舍、猪圈,夏天蚊蝇飞舞,冬天飞灰蔽日。

2.沉陷区治理背景2.1南湖采煤沉陷区治理是落实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举措。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愈演愈烈,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各种保护环境呼声也越来越高。

煤矿开采沉陷防治和控制技术(三篇)

煤矿开采沉陷防治和控制技术(三篇)

煤矿开采沉陷防治和控制技术一.沉陷的防治技术途径沉陷破坏的防治技术途径可以从两方面考虑;(1)对开采沉陷的控制,即通过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工艺、合理布置开采工作面、采取井下充填法、覆岩离层带空间充填等措施,来减少地表下沉,控制地表下沉速度和范围,达到保护地表和地面建、构筑物与耕地的目的。

(2)开采沉陷破坏的恢复和整治,运用土地复垦技术和建筑物抗采动变形技术,对开采沉陷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和利用。

1.1.1全部充填开采在煤炭采出后顶板尚未冒落之前,用固体材料对采空区进行密实充填,使顶板岩层仅产生少量下沉,以减少地表的下沉和变形,达到保护地面建、构筑物或农田的目的。

其中水沙充填是充填采煤法中减少地表下沉效果作好的方法,其次是风力充填和矸石自溜充填。

但充填采矿法需要专门的充填设备和设施,还需要有充足的充填材料。

矿井初期投资大,吨煤成本相应的增加。

1.1.2条带开采根据煤层和上覆岩层组合条件,按一定的采留比,在被开采的煤层中采出一条,保留一条。

由于条带开采仅是部分地采出地下煤炭资源,保留了一部分煤炭以煤柱形支撑上覆岩层。

从而减少覆岩移动,控制地表的移动和变形,实现对地面建、构筑物的保护。

但该方法采出率低、巷道掘进多,工作面效率低。

1.1.3覆岩离层带充填根据采空区上方覆岩移动形成三带的岩移特性,在煤炭采出后一定时间间隔内,用钻孔往离层带空间高压注浆,充填,加固离层带空间,将采动的砌体梁结构加固为稳定性较好的连续梁结构,使离层带的下沉空间不再向地表传递,以减少或减缓地表下沉,保护地面建、构筑物或农田。

但该技术难度大,再近一步研究。

1.1.4限厚开采根据矿区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和建、构筑物抗变形能力,以不产生地表积水和满足建筑物所要求的保护等级为依据,确定可开采的煤层厚度,开采是仅回采这一厚度的煤,其余各煤层均不开采,以实现减少下沉保护地面建、构筑物及土地的目的。

但该技术采出率低,仅在薄煤层中应用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采煤沉陷区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煤炭资源的提取而导致地下空洞形成,进而引发地表沉陷的区域。

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采煤沉陷区的问题日益突出,给地下空间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采煤沉陷区的问题,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填充法、沉陷区地下水资源的调控和利用、生物植被修复、地面建筑物的加固和补偿等。

填充法是治理采煤沉陷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人工填充物或者废弃物填充到地下空洞中,填补空洞从而减缓地表沉陷的发生。

填充材料可以选择砂石、泥浆、混凝土等等,根据地下空洞的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

填充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是填充材料的选择和填充过程的精确控制是关键,防止因填充不均匀而引起新的沉陷。

沉陷区地下水资源的调控和利用也是治理采煤沉陷区的重要手段。

由于采煤引起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减少和地下水的升降压力差增大。

通过引入外部水源来补给地下水,或者采取提高地下水位的措施,恢复地下水资源供应,有助于减缓地表沉陷的速度。

可以考虑利用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用于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发挥沉陷区的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生物植被修复是指通过植物的种植和生长来修复采煤沉陷区的问题。

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黏聚力和抗沉陷能力,同时植物的生长可以提供氧气和水分,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促进土壤的恢复和修复。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物种和种植方式,可以提高采煤沉陷区土壤的质量和稳定性,减缓地表沉陷的发生。

地面建筑物的加固和补偿是为了确保地表沉陷对建筑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采煤沉陷区进行建筑物的施工和维修时,需要进行地下空洞的探测和填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对于已经存在的地面建筑物,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来增加建筑物的抗沉陷能力,或者进行补偿措施来减轻沉陷对建筑物的影响,保护建筑物的完整性。

对于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还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采煤沉陷区是由于煤矿开采活动导致地下煤层塌陷而形成的地表凹陷区域。

在中国等煤矿资源丰富的国家,采煤沉陷区的规模和严重程度日益加剧,给周围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采煤沉陷区,提高其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开展了相关研究。

研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背景在于,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已成为当今国家发展和生态环保的重要议题。

合理使用现有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技术和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也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为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

1.2 研究意义采煤沉陷区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着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由于采煤沉陷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有效地进行综合治理成为当前研2. 正文2.1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现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现状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对地下资源的利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长期以来,煤矿开采导致的地表沉陷问题始终存在,给周边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针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地方都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积极探索各种科学的治理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应用,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治理技术,比如地质勘探和监测技术、地下空间回填技术、地下水位调控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带来了一定的治理效果,有效减缓了沉陷带的发展速度,为相关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仍然存在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治理效果难以评估和比较。

治理成本较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采煤沉陷地区各类环境与经济问题愈发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防止采煤作业带来的沉陷和破坏,以及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研究现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探讨。

采煤沉陷区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到地质、水文、环境、经济等多个领域,研究者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煤工程对地质状况的影响采煤工程是采煤沉陷区治理的首要关切点之一。

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模拟实验,探讨了采煤工程对地下水位、地面沉降、地震等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采煤工程对周围地形地貌的破坏较大,对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但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2. 采煤工程治理后的效果评估对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进行效果评估,是对治理效果进行检验和提高的重要手段。

目前主要通过研究土地复垦后的利用现状和土地沉降的变化情况,进行治理效果的评估。

但是,由于治理工程的时间跨度难以统计,评估的数据质量和指标参数的确定仍存在较大的困难。

3. 家庭搬迁、社会稳定性维护在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中,涉及到一些家庭搬迁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研究者主要探讨了家庭搬迁过程中的物资、人力和政策保障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保证搬迁顺利和家庭安置的措施。

在社会稳定性维护方面,研究者则重点关注了政府、企业和群众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并逐渐改善社区生活条件,建立社区意识,提升社区整体素质。

随着各项研究的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取得了不少的成效。

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地面沉降速率采煤工程对地区地面沉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通过对采煤区地下空洞和矿井进行封堵、注浆等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地面沉降速率,并且改善区域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引言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加快,但与之相关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却面临着很多难题。

采煤沉陷区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煤矿采空导致地表沉陷和地下空间塌陷的区域,给周边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采煤沉陷区,保护环境和人民生活安全,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文旨在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进行一次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一、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基本情况1.1 采煤沉陷区的形成机理采煤沉陷区的形成是由于煤炭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域失去支撑而导致地表塌陷,形成坑缝和沉陷区。

而地下空间塌陷则是由于采空区域导致地下岩层失稳而造成的。

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关键是要解决地下和地表的两大问题。

1.2 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困难和挑战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治理难度大,成本高;二是治理工艺和技术尚未成熟;三是不同区域的沉陷形式和程度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四是影响范围广,涉及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1.3 采煤沉陷区治理的现有成果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采煤沉陷区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治理工艺和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二是治理效果初显,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三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和标准。

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研究进展2.1 地下空间治理技术地下空间治理技术是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地下空间治理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主要包括地下支护技术、地下充填技术等。

2.3 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采煤沉陷区的治理不仅仅是地下和地表的治理,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修复。

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成为了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2.4 综合治理理论体系综合治理理论体系是综合治理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最新山西采煤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研究PPT课件

最新山西采煤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研究PPT课件

NO2
0.044 0.032 0.058 0.048 0.044 0.045 0.047 0.058 0.056 0.054 0.035
12
山西采煤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对策
▪ 大气污染源排放特征
• 大气污染物区域排放特征 ▪ 烟尘、二氧化硫、工业粉尘。
• 主要行业污染物排放特征 ▪ 全省37个工业行业中有18个行业为主要排放行业。
21
山西采煤地区产业结构综合调整对策
▪ 引入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产业资源利用率; • 延伸煤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 调整煤炭行业内部结构,实现集团化经营; • 选择替代产业; • 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 建立相关的循环经济的制度。
城市
大同
朔州
阳泉
忻府
太原
榆次
离石
长治
尧都
晋城
盐湖
TSP
0.514 0.446 0.563 0.558 0.311 0.451 0.646 0.431 0.564 0.62 0.426
SO2
0.151 0.088 0.225 0.256 0.153 0.295 0.185 0.065 0.384 0.071 0.085
• 当煤窑开采通过河床时,河床裂晾、断裂构造发育会引起大量渗漏, 为预防河水渗入,可通过铺设人工河床,建造渡槽引水等方法处理。 当河床中裂缝密集,分布长度大时,应进行河流改道,远离塌陷区;
• 化害为利综合开发。
9
山西采煤地区水污染综合治理对策
▪山西省水资源现状
• 山西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0.49%,居于全国倒数第2位;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是全国同类指标(2460立方米)的17.6%;亩均水资 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同类指标的13.5%。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4mm, 水资源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河流平均年径流深仅100mm左右,多 年平均径流量114亿立方米,地下水排泄量29.5亿立方米,而且如此 紧缺的水资源还具有开发难度大的特征;

煤矿开采沉陷对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煤矿开采沉陷对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煤矿开采沉陷对环境影响及其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煤炭的需求量在不但上升,因此煤矿在不断增加开采量。

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国煤矿开采沉陷的案例也在逐年上升。

如果不对其进行科学的控制,将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本文通过对煤矿开采沉陷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相应的探讨,从中找到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发展方案,提升环境的质量,减少沉陷对环境的破坏。

标签:煤矿开采采矿沉陷环境影响生态煤矿开采容易产生沉陷,进而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广西百色市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煤矿相对比较集中,如果不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将不利于广西百色市环境的发展。

沉陷形成后不仅会影响到当地的耕地以及经济,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只有加强对煤矿开采沉陷工作的管理,才可以更好的保证周围环境的质量,减少环境的不利影响。

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需要对煤矿开采进行严格管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为今后广西百色市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煤矿开采沉陷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需要人们对其进行良好的保护,这样才可以保证环境发展的质量。

而煤矿开采沉陷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还会对生态产生破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煤矿开采沉陷问题的研究,找到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沉陷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1.1对耕地的破坏一些煤矿设置在农耕地区,这样就会对耕地造成破坏,进而会影响到当地农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许多企业在进行煤矿开采时只顾及眼前的利益,缺乏长期规划,使得农耕地区的土地遭受污染,同时在煤矿开采沉陷后也不利于农耕的进行,严重时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当前我国农耕地数量相对较少,需要对其数量进行控制,减少煤矿开采沉陷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升农耕的质量。

1.2对建筑物的影响煤矿企业在进行开采时主要是地下开采,如果不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可能会对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讨采煤沉陷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孔改红1,李富平2(1.河北理工大学交通与测绘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 2.河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摘 要:在分析了我国采煤区地表沉陷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其影响、采煤沉陷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和主要方法。

关键词:开采沉陷;采煤沉陷区;环境保护;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T D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083(2006)01-0004-02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trol in mining sinking regionK ONG G ai-hong1,LI Fu-ping2(1.T raffic and Survey Institute of HeBei Science University,T angshan063009,China;2.Res 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Hebei Science University,T angshan063009,China)Abstract:Analysi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reas ons and in fluence of the surface subsidence,an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sinking region in coal-mining fields,suggests,for the above problem,reas ons and main measures。

K ey w ords:subsidence mining,sinking region in coal min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tegrated control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我国的采煤塌陷范围以每年200km2的速度递增,严重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

采煤沉陷区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直接关系到矿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也关系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矿区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采煤区地表沉陷问题现状井下采掘过程中,顶板冒落后,引起地表面下沉,形成塌陷。

塌陷是井下煤田开采对土地破坏的主要形式,塌陷地面一般占井下煤田开发区总土地破坏面积的80%以上。

我国的煤炭工业以井下开采为主,绝大多数是长壁工作面、全陷落法管理顶底板,再加上开采强度开采规模的日益加大、开采方式和工作面结构参数优化不合理、小煤矿的不规范开采等影响,致使采煤区地面塌陷比较严重。

据调查统计,每从地下开采1万t煤约使1000~3000m2的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塌陷。

目前我国因煤炭开采塌陷土地近3万km2,每年增加200km2。

每年的采煤塌陷土地约占全国被破坏土地的1/10,而复垦整治率非常低,仅占20%左右。

所以我国当前煤炭开采利用与环境保护严重失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 采煤区地表沉陷的影响2.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地表耕地受到破坏。

开采沉陷对耕地的破坏十分严重,有些矿务局平均开采1万t煤要破坏耕地3000~4000m2时,每年破坏耕地3~4km2。

(2)采区水文环境受到很大影响。

当开采单一煤层时,塌陷多呈碟形或槽形洼地形态,扇缘洼地塌陷后,埋藏不深的浅层地下水露出地表或地表水系遭到破坏,地表水汇集在塌陷地中部,形成湿地或沼泽、湖泊化,使耕地无法耕种、生态环境恶化。

在干早山区还可能由于地表水系受到破坏,使居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发生困难。

大面积的塌陷引起工程地质条件的改变,加强了水文地球化学作用,促使地下水水质恶化。

(3)地表各项设施遭到毁坏。

当开采单一煤层形成稳定性塌陷时,塌陷地边缘地带,虽然下沉深度不大,但因受岩层破碎应力的影响,常见断裂和裂缝致使城镇、乡村地面建筑,排灌水系,道路等遭到破4 河北煤炭 2006年第1期坏。

当分层开采多层煤层时,地表由于重复塌陷,使地面常呈起伏不平形态,有时造成河床高出地面,道路高于平房,破损严重,凹凸不平,积水无法排出等现象。

(4)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

开采形成的大片水域,会使整个矿区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变化,由陆地生态向水生生态转变,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也将发生很大变化。

由此造成矿区的土地利用矛盾,建筑用地缺乏,造成搬迁村庄选址困难或远离旧址、重复压煤等问题。

(5)矿区塌陷还可能诱发塌陷型地震。

1956年~1980年间山西大同煤矿因顶板塌落而诱发有感地震40多次,最大震级Ms3.4级。

2.2 对矿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开采沉陷造成的环境恶化和土地破坏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如采煤伴随的大面积塌陷,使矿区及其周围城乡居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地面沉降较严重地区危及地面建筑物,使区内居民的住宅变成“危房”,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3 采煤沉陷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状1979年我国公布了《环境保护法》,使开采沉陷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和整治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近年来,己完成煤矿(局)各类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达数十个,开采沉陷的整治特别是造地复田、综合利用地表塌陷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98年1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土地复垦规定”,明确规定由于开发生产资源引起的地表塌陷地的破坏,必须进行复垦。

针对矿区土地复垦方面,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科学研究院唐山分院等相继开展了煤矿塌陷土地复垦和综合利用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明确了塌陷对土地质量的影响机理和规律、复垦土地改良方法等。

虽然一些研究单位和矿区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煤矿生态环境现状的调研和实验示范工程的开展,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我国煤矿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等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但普遍缺乏长远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治理工作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尚未形成指导我国煤矿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的理论体系。

4 采煤沉陷区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法4.1 开采前期的预防措施(1)加强立法,严格程序。

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必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要在已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矿区环境的特点,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及地方层次互补的矿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制定严格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和矿产资源开采的环境准入条件制度,还要加强对矿业管理人员和采矿人员的教育,提高认识,分清责任,依法管理,从煤炭资源开发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规划、监督及管理,并认真落实严格执行。

(2)合理规划。

一要通过合理的采矿方案的设计,进行保护性开采,减小地表塌陷破坏,将煤炭开采对土地的破坏控制到最小;二要通过科学的开采沉陷预测,对未来塌陷区的土地复垦和综合治理利用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并纳入矿区开发规划。

对开采沉陷的预测目前最受关注的方法就是将开采沉陷预测系统与计算机辅助可视化集成,实现开采沉陷预测过程的多维、动态可视化。

4.2 开采过程中的防范措施(1)工程措施。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可以采取井下特采和地面防护相结合的方案,减小采煤塌陷的损害。

对于重要的大中型建筑物和各类构筑物及铁路、公路设施,应采取井下特采等措施减缓地表沉陷和地面维修措施相结合,实现建(构)筑物下安全采煤;井下特殊采煤措施常用的有:井下高水材料部分胶结采矿研石充填开采和覆岩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技术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大大减小地表下沉量。

(2)跟综监测,信息化管理。

在采煤过程中要利用各种监测手段获取资料,对塌陷活跃区要实行全天候观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以便对开采方案做出适当的调整或者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应把这些观测和监测数据及时输入矿山管理信息系统,以备查用和分析,为治理矿山塌陷和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4.3 已塌陷区的治理对已塌陷区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环境治理,满足国家建设用地的需要;改善地矿关系,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治理工作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以开发农业资源为主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原则。

(下转第60页)52006年第1期 河北煤炭 3 关于如何弥补财务报表局限性的对策3.1 充分运用财务管理手段对报表资产价值不实,不能准确反映企业整体资产状况及其结构的问题,有些企业有一些相当有效的解决办法,如根据该企业或该行业客户的总体经营状况和支付习惯,确定不同账龄段应收账款的坏账财务管理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全面应用研究比例,通过滚动的账龄分析,定期调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额;对于存货用市场价值或变现价值来调整账面价值;固定资产价值则使用重置成本进行调整。

经过这样的调整,就基本上保证了资产价值的真实性,结合报表使用,可以提供更加真实的企业情况。

3.2 充分运用财务核算手段为了更加有效地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许多企业的董事会或上级公司对净利润标准作了调整,通过财务手段把利润指标中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可控制的因素剔除,这样就可使考核指标更趋合理。

因此,通过息税折摊前收益(息税折摊前收益=净利润+利息支出+所得税+折旧+长期资产摊销额)考核经营者是比较适当的。

这个指标将在计算净利润时已包含的企业经营者不可控制的利息费用、企业所得税支出、折旧费用和无形资产等其他长期资产的摊销费用加回,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的工作成果。

这样的指标结合其他一些财务指标如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销售率(销售额/固定资产净值)等,以及一些非财务指标如新产品开发速度和储备数量、员工培训情况等,就可以相当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

3.3 借鉴管理学中的方法管理学中的SW OT分析法等管理分析技术对了解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方法无法提供的有关企业整体的情况十分有效。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真正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熟悉现代管理理论,能从企业的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否则很可能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

SW OT分析法,是一种全面分析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整体定位的管理学方法。

这种方法把企业内外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各种因素划分为源自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和弱点(Weaknesses)和来自企业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四个大类,然后通过集思广益的方法,让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一起,有时还需要聘请咨询专家参加,对上述四类因素逐类进行详细分析、讨论,务求全面掌握企业整体情况,以便在进行决策时扬长避短,抓住机会,更好地应付面临的各种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