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采煤沉陷区现状、综合治理模式及治理建议

我国采煤沉陷区现状、综合治理模式及治理建议
源的需求量直线上升,煤炭的产量比 2000 年时翻了 1.4
倍,2009 年产量为 3.0Gt,直至 2018 年产量达到了近
4.0Gt。受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影响,煤炭产量的增长速
度虽然有所下降,
但是总产量却不断突破新高。作为产
煤大省的山西、内蒙和陕西进入前三甲,三省及自治区
的产煤总量已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同时,
2020 年第 1 期
西部探矿工程
153
我国采煤沉陷区现状、
综合治理模式及治理建议
庞耀龙*
(同煤集团王村煤业责任有限公司综采二队,山西 大同 037000)

要: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随着煤炭的开采煤矿出现大量的
采煤沉陷区,这些采煤沉陷区的出现大大限制了煤矿的发展和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针对我
随着我过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
耕地种上林木,这样不但大大地改善了环境,还有利于
大的提高,人民在满足了物质生活后,开始追求精神文
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保证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明,导致近些年我国旅游事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所
有鉴于此,采煤沉陷区也可以实行此种办法,大力发展
以,旅游业成为了各省市大力发展的产业 [4]。有鉴于
西部探矿工程
全国前 40 名重点采煤沉陷区
排名
县(市区)
排名
县(市区)
1
淮南凤台
21
平顶山新华
2
淮北滩溪
22
郑州新密
3
淮南潘集
23
曲清富源
4
宿州塘桥
24
阜阳颖东
5
唐山古冶
25
淮北杜集
6
商丘永城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问题分析与建议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问题分析与建议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问题分析与建议李太启;高荣久【摘要】China is the largest coal producer. Due to the long term coal mining,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surface sub-sidence,building collapse,farmland damage,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and bad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er and farmer ap-pear in the mining area andthe surrounding,which affect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seriously. Although China has done a lot of work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effects,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because of great difficulty and heavy task. On the basis of the collection of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the principle,focuses and status quo of control technology for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are analyzed from two region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In-depth study on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of the coal villages relocation and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land subsidence and their impact are carried out. Then,some proposals and suggestion are put for-ward in terms of policy,models,technology in site selection,planning,implementation related to the village relo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land. The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about mining subsidence.%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长期的煤炭开采导致矿区及周边出现了地表沉陷、房屋倒塌、农田损毁、生态环境恶化、工农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最新山西采煤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研究PPT课件

最新山西采煤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研究PPT课件

NO2
0.044 0.032 0.058 0.048 0.044 0.045 0.047 0.058 0.056 0.054 0.035
12
山西采煤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对策
▪ 大气污染源排放特征
• 大气污染物区域排放特征 ▪ 烟尘、二氧化硫、工业粉尘。
• 主要行业污染物排放特征 ▪ 全省37个工业行业中有18个行业为主要排放行业。
21
山西采煤地区产业结构综合调整对策
▪ 引入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产业资源利用率; • 延伸煤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 调整煤炭行业内部结构,实现集团化经营; • 选择替代产业; • 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 建立相关的循环经济的制度。
城市
大同
朔州
阳泉
忻府
太原
榆次
离石
长治
尧都
晋城
盐湖
TSP
0.514 0.446 0.563 0.558 0.311 0.451 0.646 0.431 0.564 0.62 0.426
SO2
0.151 0.088 0.225 0.256 0.153 0.295 0.185 0.065 0.384 0.071 0.085
• 当煤窑开采通过河床时,河床裂晾、断裂构造发育会引起大量渗漏, 为预防河水渗入,可通过铺设人工河床,建造渡槽引水等方法处理。 当河床中裂缝密集,分布长度大时,应进行河流改道,远离塌陷区;
• 化害为利综合开发。
9
山西采煤地区水污染综合治理对策
▪山西省水资源现状
• 山西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0.49%,居于全国倒数第2位;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是全国同类指标(2460立方米)的17.6%;亩均水资 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同类指标的13.5%。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4mm, 水资源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河流平均年径流深仅100mm左右,多 年平均径流量114亿立方米,地下水排泄量29.5亿立方米,而且如此 紧缺的水资源还具有开发难度大的特征;

22-我国采煤沉陷区现状、综合治理模式及治理建议

22-我国采煤沉陷区现状、综合治理模式及治理建议

我国采煤沉陷区现状、综合治理模式及治理建议胡炳南1,郭文砚2(1.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100013;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采煤沉陷对矿区的土地、水资源、建(构)筑物、生态环境等都会造成严重破坏,直接影响到矿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采煤沉陷区采出煤量、塌陷面积等调研数据,以县(市区)为采煤沉陷区研究单元,得出我国重点采煤沉陷县(市区)排名;针对我国采煤沉陷区存在的土地、水资源、建筑物等破坏问题,归纳总结多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及应用案例;提出绿色开采对策与综合治理建议。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绿色开采;治理建议[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225(2018)02-0001-04Mining Subsidence Area Status ,Syntheses Governance Model and Governance RecommendationHU Bing-nan 1,GUO Wen-yan 2(1.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China ;2.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Schoo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Mining subsidence would destroyed land of mining area ,water resource ,build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and mining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influenced directed also.According some investment data of extraction coal quantity ,subsidence area and soon ,it taking county as studying element of mining subsidence area ,and the ranking of emphasis mining subsidence counties in domestic was obtained ,to some destroy problems of land ,water re-source and building in mining subsidence in domestic ,generalized and summarized multiple syntheses governance models and applica-tion cases ,green min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yntheses governance recommendation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mining subsidence area ;syntheses governance model ;green mining ;governance recommendation[收稿日期]2017-10-09[DOI ]10.13532/11-3677/td.2018.02.00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5068002-003)[作者简介]胡炳南(1960-),男,浙江金华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岩层控制与矿区采动损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

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探究

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探究

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探究摘要: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各个领域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所以,在给采煤行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采煤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大量土地出现了塌陷问题,同时,也对生态资源、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煤矿区域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基于此,本文对采煤塌陷区域治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原则以及整改措施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策略在我国能源结构当中,煤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经济的发展增大了煤炭的开采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塌陷的区域不断扩大,不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而且还会致使地下水失衡、破坏耕地以及周边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也会产生制约和阻碍,从而产生较多的社会问题。

怎样能够把塌陷区域重新利用起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是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1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的原则1.1 多样化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应用多样化的复垦方式,比如疏干法复垦、河湖淤泥充填复垦、生物复垦等技术来对塌陷区域进行综合的复垦重建。

由于不同区域的地质情况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对其进行综合治理时,也要找到侧重点,依照当地区域的实际发展策略来进行因地制宜,对林业、生态旅游业以及生态农业进行发展,对建设用地进行不断的开发,积极建设平原水库,尽可能的以最少的投资来获取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持续性原则在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当中,会包含各种各样的技术,而且涉及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和复杂,所以,需要各个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与支持[1]。

而且,这个治理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进行实际治理时,要建立一个动态监测体制来对采煤塌陷的动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塌陷区域的复垦治理情况和现状进行具体测量。

这样,不但能够对塌陷区域进行有效治理,而且还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3 整体优化原则对以往遗留下的塌陷区域和新产生的塌陷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把交通水利工程、土地复垦整理、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进行有机结合,对塌陷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整治,加大整治力度。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0引言采煤沉陷区是指在地下煤炭被采出后,由于开采范围过大,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和塌陷,在采空区上方形成的比地下采空区大得多的沉陷区域。

采煤沉陷区危害严重,在煤炭开采地,沉陷区治理显得尤为紧迫。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谁开采谁复垦,但基本上完成度不高,采煤沉陷区面积逐渐扩大,历史遗留问题增多。

我国采煤沉陷区分散广,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的特点是面积大、速度快、复垦率低、土地利用效益低、稳沉时间长。

促进沉陷区转型发展已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重点。

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近几年也在致力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工程。

我国在2016年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6〕102号)。

2017年开始国家发改委便同意了在中央预算的合理范围内,设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专项,包括四大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沉陷区居民搬迁问题、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后续产业平台。

201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复函,同意17个重点采煤沉陷区治理实施方案通过评估论证,并给予预算投资支持。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0号)里提到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要通过矿区转型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在学术界也是热点话题。

对采煤沉陷区的治理涉及生态、工程、美学、经济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现有学者对于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都会提到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说明采煤区的治理是关乎生态系统的大工程,将水、土、人三者结合起来。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复垦,对于复垦技术的实践运用比较成熟。

还有研究采煤沉陷区的移民安置问题、土壤成分、恢复保证金制度等,综合治理也经常和生态农业、景观公园、旅游景点联系起来。

社会学者出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采煤沉陷区治理方面的学术研究也越发深入。

1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原则在进行采煤区综合治理前,必须依据一定的指导原则与治理理念,确保综合治理的效果是达到最佳的,能够真正解决社会问题。

采煤沉陷区杀的治理调查报告

采煤沉陷区杀的治理调查报告

采煤沉陷区杀的治理调查报告采煤沉陷区杀的治理调查报告对我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古交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滑坡、崩塌、泥石流较发育,自然地质环境较差。

据统计,自我市煤炭资源开采以来,仅5个大型国统煤矿造成的沉陷区总面积达60余平方公里,其中居民住宅面积73万平方米、土地沉陷面积5300余万平方米,涉及12个乡镇(街道)、75个自然村。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组数字还在不断地扩大,对沉陷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2、煤矸石大量堆放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且产生粉尘污染空气;3、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造成地表沉陷及地下水渗漏;4、煤炭开采伴随的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5、煤炭开采与建设用地发生矛盾。

我市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从2004年开始以来,先后完成了腾飞路、镇城底两个安臵小区的一期、二期建设工程,其他安臵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在安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居民上楼困难。

在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居住的居民普遍收入较低,其中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特困户数量较大,相对于这些困难居民而言,上楼后面临取暖、物业等日常费用,且搬迁后无稳定的经济来源,导致百姓上不起楼、住不起楼。

2、征地补偿标准低,被征地农民生计难以保证。

采煤沉陷区异地整体搬迁,农民原来依赖土地每年可获得少则几千元多则万余元的收入,基本可维持日常生活。

一旦失去土地,有限的补偿费花完后,将来的正常生活很难得到保证,将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3、配套政策不完善。

虽然治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已明确,但一些具体的配套措施、实施办法还不完善。

对于动迁户中所涉及的困难户、低保户,动迁户中究竟有多少户能够上楼,多少户上不起楼,百姓究竟想要什么户型的房子等等情况,还没有做到胸中有数,采取什么对策措施妥善解决还不明确。

采煤塌陷区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研究

采煤塌陷区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研究

采煤塌陷区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研究摘要: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煤炭开采塌陷也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这与中国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有必要对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运用相关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使煤炭开采对环境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煤炭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研究1引言中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总储量占世界第二。

多年来,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如:煤矿开采塌陷对矿业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煤矿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利用相关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控制和修复,使塌陷区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基于此,本文对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恢复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2 采煤塌陷区概述地面塌陷是地表岩土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向下坠落,在地面上形成塌陷坑(洞)的地质现象。

煤矿开采塌陷是指:由于煤矿地下开采,使上覆岩层和地表发生沉降,从而引起大量地面沉降的现象。

这种现象一旦发生,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和影响。

塌陷区的形成也与自然因素有关。

当下伏岩石以砂岩和泥质岩为主时,遇到构造断层时,容易引起地层坍塌。

此外,人类的活动也对其起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高强度开采加剧了塌陷区的形成。

与此同时,人类的工程活动破坏了水系统的平衡,导致煤矿开采时地下水的严重流失。

根据稳定程度,煤矿开采塌陷区主要分为稳定塌陷区、不稳定塌陷区和待塌陷区。

其中,稳定塌陷区包括水稳定塌陷区、季节性水稳定塌陷区和无水稳定塌陷区。

不稳定塌陷区包括水不稳定塌陷区、季节性水不稳定塌陷区和无水塌陷区。

塌陷区是指煤田内即将坍塌但尚未坍塌的土地。

3 采煤塌陷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1)塌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潘集煤炭开采区基本情况和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塌
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经济建设模式和土地生态恢复模式是进行潘集煤炭塌
陷区治理的两种主要形式。采煤塌陷区通过生态农业经济的形式不仅达到了经济
效益,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缓解了矿区及周边的人地矛盾;通过采取工程、生
物等措施进行土地复垦,既达到了土地的恢复利用,改善了居住环境,同时也为
矿区的稳定创造了保障。

[关键字]潘集塌陷区 综合治理
0前言
我国是一个煤炭型大国,对煤炭资源的依赖不言而喻。但是常年大规模的煤
炭开采,造成了矿区周围大量的土地沉陷,土地沉陷不仅破坏了地表形态,摧毁
农田和村庄,同时也破坏土壤结构,导致部分地区土壤盐渍化,肥力下降,或形
成积水区,无法耕种,逐渐荒废。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垃圾和各种污染,严重威
胁矿区居民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影响了矿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
安定[1]。据中国煤炭报资料,我国煤矿已塌陷耕地40万公顷,并且伴随煤炭资
源的持续开采,沉陷区的面积将会继续增加。因此对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
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淮南潘集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

1研究区概况
1.1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淮南潘集区地处黄淮平原南端,全区总面积590.1平方千米。辖11个乡镇,
拥有五座现代煤矿分别是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及刚建成投产的潘北矿和朱集
煤矿,煤炭储量丰富,境内地下煤炭储量达30亿t[2]。潘集区属亚热带和暖温
带的过渡地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受季风影响,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
常年平均气温15.1度,平均日照时数2298.0h,无霜期215.5d,年降水量905.2mm
左右,植被类型主要有三类:阔叶林、针叶林、经济林。阔叶林主要是杨树、刺
槐;针叶林主要是侧柏、黑松;经济林以桃、梨、葡萄为主。区里种植物主要是
小麦、水稻、大豆等种植物,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住宅用地和建设用地
为主[3]。

1.2研究区沉陷现状概况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毫无疑问的会带动淮南潘集区的经济增长,人民收入的
增加,但开采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塌陷,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如果不采取切
实措施进行沉陷治理,势必会影响全区经济的发展步伐和社会稳定[2]。目前潘
集区内已有五对矿井先后建成投产,开采形成了大片塌陷区,主要分布在田集、
泥河、潘集、芦集等4个乡镇内,共涉及48个自然村庄。截止2011年底潘集区
塌陷总面积总计7.1万余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5。目前主要运用高效农业、
生态农业和常规农业等模式,采取中心区水面养殖,水湿地种植水生物,坡地复
垦,建设人工生态园,发展生态渔业等措施。成效显著的如潘集后湖生态园等。

2研究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2.1研究区生态经济模式
采煤沉陷区按照沉稳程度可以分为稳定沉陷区、基本沉稳沉陷区及未稳定沉
陷区;按照积水程度可以分为积水沉陷区和未积水沉陷区。根据潘集塌陷区的实
际塌陷现状,主要摸索出以下几种生态经济模式:深层塌陷区水产养殖复垦模式;
浅层塌陷区复垦造地种植复垦模式;粉煤灰充填塌陷区复垦营造人工林复垦模
式;深浅交错的尚未稳定塌陷区鱼鸭混养和果蔬间作复垦模式[2]如下图所示。

沉陷区经过生态农业经济模式以及对于煤矸石的充分利用后,不仅对于潘集
区的农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效益,而且也改善了地区的生态环境。这种治理模式
融合了生态经济与景观策略的思维,不仅导入了农耕景观、采矿迹地景观的应用,
达到了生态景观结构的合理性安排,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在农业
经济上不仅仅是种植大片农业,而是合理有布局的按照生态学的食物链原理进行
组合,培育具有景观功能和强净水能力的水生植物群落,在改善水质的同时修建
静养鱼塘,发展“农-渔-禽-畜”综合经营的生态农业[4],潘一后湖就是比较成功的
生态模式。

2.2研究区土地生态恢复模式研究
塌陷区土地生态恢复应按照统一规划、分片治理、分期开发、综合利用的原
则,对全区塌陷区进行土地生态恢复。目前全区补充耕地的来源主要有实施土地
整理,迁并、治理空心村;煤矿塌陷区的治理;中的产田改造、开发治理;全区
未利用土地的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916.34hm2 但对于未利用地的开发,要
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淮河流域、沼泽地均被列为禁垦区[2]。

主要恢复措施有三个方面:
(1)对于现有的农田要加强保护,提高其肥力,提高利用率,合理对农田
进行布局,满足灌溉需求,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农作物能更好的生长
和机械操作,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质量下降的趋势。

(2)对于沉陷区的土地,应该按照塌陷沉稳度进行区别治理。对已稳定的
沉陷区,可以利用粉煤灰、煤矸石进行复垦种植树林以及规划绿化带,或者可以
作为住宅用地,或者可以作为道路建设用地;未沉稳的沉陷区,应该坚持边治理
边探讨的原则,暂不要作为工业用地或者住宅用地[5]。

(3)积极推进土地整理与复垦,培育土地资源潜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恢复植被和生物的多样性,建立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背景数据库,构建良性的土地
生态恢复系统。对于塌陷区土地的整理,复垦,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达到经
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