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诊断)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与鉴别最全版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CT和MRI影像学分析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CT和MRI影像学分析张㊀芹山东省肥城矿业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CT/MR室㊀山东㊀肥城㊀271608㊀㊀ʌ摘㊀要ɔ㊀目的㊀探讨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CT㊁MRI的影像学特征ꎮ方法㊀对收治的128例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患者行CT㊁MRI检查分析ꎮ结果㊀CT检查:听神经瘤主要表现为略低密度椭圆形团块ꎻ脑膜瘤主要表现为略高密度半圆形团块ꎻ表皮样囊肿主要表现为低密度ꎻ三叉神经瘤主要表现为低等混合密度ꎻ血管母细胞瘤主要表现为低㊁等混合密度ꎻ蛛网膜囊肿主要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形团块ꎮMRI检查:听神经瘤主要表现为T1等㊁低信号ꎬT2混杂高信号ꎬFLAIR略高信号ꎻ脑膜瘤主要表现为T1等信号ꎬT2等㊁高信号ꎬFLAIR略低信号ꎬDWI大多呈高信号ꎻ表皮样囊肿主要表现为T1低信号ꎬT2高信号ꎬFLAIR不规则等信号ꎬDWI呈明显高信号ꎻ三叉神经瘤主要表现为T1低信号ꎬT2高信号ꎻ血管母细胞瘤主要表现为T1低信号㊁T2高信号ꎻ蛛网膜囊肿主要表现为T1低信号ꎬT2高信号ꎬFLAIR低信号ꎮ结论㊀通过对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CT及MRI表现分析ꎬ可为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ꎮʌ关键词ɔ㊀桥小脑角区ꎻ占位性病变ꎻ体层摄影术ꎬ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9.4ꎻR814.4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19)06 ̄0913 ̄04TheimagingfeaturesofCTandMRIoftheoccupyinglesionsinthecerebelloppontineandleareaZHANGQinDepartmentofMedicalImagingCT/MRRoomꎬFeichengMiningCenterHospitalꎬFeicheng271608ꎬP.R.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analyzetheimagingfeaturesofCTandMRIoftheoccupyinglesionsinthecerebellopontineangleareaꎬsoastoprovidethebasisforthetreatmentoftheoccupyinglesionsinthecerebellopontineangleregion.Methods㊀Atotalof128patientswithspaceoccupyinglesionsincerebellopontineangletreatedinourhospitalfromJune2015toJulyin ̄2017wereselectedassubjects.Amongthemꎬ80weremaleand50werefemale.Thepatients'CTexaminationandMRIexaminationweresummarizedꎬandthecorrespondingimaginganalysiswasmade.Results㊀IntheCTexaminationꎬacousticneuromamainlymani ̄festedasslightlylowdensitymassofmeningiomamainlyovalꎻslightlyhighdensitywashalfroundmassꎻepidermoidcystshowedlowdensityꎻtrigeminomaweremainlyforlowdensityꎻhemangioblastomawasmainlylowꎬmixeddensityꎻarachnoidcystmainlylowdensityroundmassꎻtuberculomawasmainlyforhighdensityclumps.IntheMRIexaminationꎬacousticneuromawasmainlyforT1ꎬlowsignalꎬT2highsignalintensityꎬslightlyhighsignalonFLAIRꎻmeningiomasmainlyappearedastheT1signalꎬT2sig ̄nalandhighFLAIRꎬslightlylowsignalꎻepidermoidcystshowedlowsignalonT1ꎬhighsignalonT2ꎬFLAIRrulesꎬetc.Trigemi ̄nalneuromamainlymanifestedasT1lowsignalꎬT2highsignalꎻhemangioblastomashowedlowT1signalandhighT2signalꎻa ̄rachnoidcystshowedlowsignalonT1ꎬhighsignalonT2andlowsignalinFLAIRꎻtuberculomawasmainlylowsignalonT1ꎬhighsignalT2.Conclusion㊀TheCTandMRIimaginganalysisofthelesionsincerebellopontineanglecanprovideevidenceforthedifferentialdiagnosisofthelesionsinthecerebellopontineangleareaꎬandprovideimagingdatafortargetedtreatmentplanꎬwhichhasahighguidingvalueinclinicaltreatment.ʌKeywordsɔ㊀CerebellopontineangleareaꎻOccupyinglesionꎻTomogrphyꎬX ̄raycomputed㊀㊀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CT及MRI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ꎬ通过术后的病理结果ꎬ反馈术前的影像检查ꎬ比较不同病例之间的相似点ꎬ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ꎮ1㊀资料与方法作者简介:张芹(1984 ̄)ꎬ女ꎬ山东肥城人ꎬ毕业于泰山医学院ꎬ本科学历ꎬ主治医师ꎬ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1.1㊀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128例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ꎬ其中男性78例ꎬ女性50例ꎬ年龄24~75岁ꎬ平均年龄(49.5ʃ25.0)岁ꎮ1.2㊀检查方法CT检查GE64排128层螺旋CTꎬ采取高分辨螺旋扫描ꎬ实施横断面连续扫描ꎬ于冠状面㊁矢状面319重建成像(VR㊁3DMIP㊁MPR等)ꎮ所有患者均行增强扫描ꎮMRI检查采用GE1.5T核磁共振ꎬ常规行T1WISE序列ꎬT2WIFSE序列㊁T2FLAIR序列㊁DWI(b=1000)序列ꎻ特殊病例行MRS序列㊁3D ̄FIESTA㊁T2 ̄FS序列ꎮ所有患者均行横断扫描ꎬ如有必要则可行矢状位㊁冠状位扫描ꎬ且均行MRI增强扫描ꎮ2㊀结果㊀㊀在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方面ꎬ听神经瘤的CT表现为低密度椭圆形团块ꎬMRI表现为T1低信号㊁T2混杂信号(图1)ꎻ脑膜瘤的CT表现为高密度半圆形团块(图2)ꎬMRI表现为T1等信号㊁T2略高信号ꎬ见表1ꎮ表1㊀128例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例数影像学表现㊀㊀㊀CT㊀㊀㊀MRI听神经瘤72低密度椭圆形团块T1低信号㊁T2混杂信号脑膜瘤31高密度半圆形团块T1等信号㊁T2略高信号表皮样囊肿12低密度T1低信号㊁T2高信号三叉神经瘤6低㊁等混合密度T1低信号㊁T2高信号血管母细胞瘤5低㊁等混合密度T1低信号㊁T2高信号蛛网膜囊肿2低密度圆形团块T1低信号㊁T2高信号㊀㊀从表1可知ꎬ在CT检查方面ꎬ听神经瘤主要表现为略低密度椭圆形团块ꎬ对脑干造成挤压ꎻ脑膜瘤主要表现为略高密度半圆形团块ꎬ岩谷有所增厚ꎻ表皮样囊肿主要表现为低密度ꎬ形状不规则ꎬ围绕周边结构ꎻ三叉神经瘤主要表现为低等混合密度ꎬ侵入海绵窦区ꎻ血管母细胞瘤主要表现为低㊁等混合密度ꎬ边界较为清晰ꎬ对周边结构造成挤压ꎻ蛛网膜囊肿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圆形团块ꎮ在MRI检查方面ꎬ听神经瘤主要表现为T1等㊁低信号ꎬT2混杂高信号ꎬFLAIR略高信号ꎬ无明显水肿ꎬ存在明显强化ꎻ脑膜瘤主要表现为T1等信号ꎬT2等高信号ꎬFLAIR略低信号ꎬ存在轻中度强化ꎬ大多数出现 鼠尾征 ꎻ表皮样囊肿主要表现为T1低信号ꎬT2高信号ꎬFLAIR不规则等信号ꎬDWI呈明显高信号ꎬ无明显强化ꎬ呈现 见缝就钻 的生长方式ꎻ三叉神经瘤主要表现为T1低信号ꎬT2高信号ꎬ囊变部分表现为液体信号ꎬ存在较为明显的强化ꎻ血管母细胞瘤主要表现为T1低信号㊁T2高信号ꎬ无水肿ꎬ壁结节存在明显强化ꎬ囊性部分无强化ꎻ蛛网膜囊肿主要表现为T1低信号ꎬT2高信号ꎬFLAIR低信号ꎬ无强化ꎮ3㊀讨论㊀㊀桥小脑角区属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多发部位ꎬ在整个颅内占位病变中ꎬ占比10%左右[1]ꎮ在CPA区占位性病变中ꎬ主要为听神经瘤ꎬ占比75%左右ꎻ其次为脑膜瘤ꎬ占比13%左右ꎻ然后则为表皮样囊肿以及其他病变ꎬ占比相对较小[2]ꎮ听神经瘤属于最为常见的CPA区占位ꎬ在MRI主要表现为T1㊁T2等信号ꎬ存在着相对明显的增强扫描强化[3]ꎻMRS具体表现为NAA/Cr明显升高ꎬCho/Cr中等度升高ꎬNAA/Cho也相对偏高ꎬ肌醇峰为其特征性峰ꎮ在实际中ꎬ听神经瘤具有较高的囊变率ꎬ很多学者认为囊变与水肿的渗出和肿瘤细胞的分泌密切相关[4]ꎮ分泌高蛋白和胶体是囊液的主要组成成分ꎬ因此ꎬCT表现为低密度㊁MRI上T1和T2信号发生了变化[5]ꎮ脑膜瘤在CT检查中ꎬ可见丘状等密度团块ꎬ核磁共振T1WI表现为等信号ꎬT2WI表现为等信号ꎬ强化明显[6]ꎻMRS具体表现为NAA/Cho㊁NAA/Cr比值降低ꎬCho/Cr比值上升ꎮ表皮样囊肿CT主要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影ꎬ长T1WI长T2WI信号ꎬFLARI像呈现出不均匀等信号ꎬ在DWI呈现出明显高信号ꎬ未见明显强化[7]ꎮFIESTATR时间极短ꎬ为了更好地显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之间关系ꎬ层厚及间隔各选2mm和1mmꎬ即重叠1mmꎮ在三叉神经瘤方面ꎬ肿瘤侵犯海绵窦和颈内动脉都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出来ꎬT1WI是均匀的低信号的ꎬ而T2WI是高信号均匀的ꎬ囊性区多种多样ꎮ囊性液体T1WI是低信号的ꎬT2WI呈高信号[8]ꎮ在血管母细胞瘤方面ꎬ其属于一种血管良性肿瘤ꎬ源自血管形成组织ꎮ血管母细胞瘤主要分为囊实型㊁单纯囊型㊁实质型ꎬ主要特点表现为囊变ꎬ具有较高的发生率[9]ꎮ在CT检查上ꎬ主要表现为等密度ꎬMRI表419图1a~1g㊀听神经瘤影像图ꎬ听神经瘤的CT表现为低密度椭圆形团块ꎬMRI表现为T1低信号㊁T2混杂信号㊀图2a~2f㊀脑膜瘤影像图ꎬ脑膜瘤的CT表现为高密度半圆形团块ꎬMRI表现为T1等信号㊁T2略高信号现为T1WI低等信号ꎬT2WI等高信号ꎬ相比于脑脊液信号ꎬ囊液在T1㊁T2加权像均更高ꎮ在强化后ꎬ结节发生明显强化ꎬ可能存在血管流空的情况ꎬ也可能合并急性出血改变ꎬ在CT中主要表现为高密度ꎬMRI序列呈现为高信号改变ꎮ蛛网膜囊肿在CT像主要表现为脑外边界清晰的不规则形低密度影ꎬ未见强化ꎻMRI长T1㊁T2信号和脑脊液信号一致ꎬFLAIR表现为低信号[10]ꎮ在CPA区占位的诊断上ꎬCT㊁MRI均有着各自的特点ꎮCT对CPA区占位性病变的钙化有着较高的敏感性㊁特异性ꎬ相比于MRIꎬCT内听道扩大㊁骨质增生等改变的显示上更具优势ꎮ但是在另一方面ꎬCT检查很容易遭受后颅窝骨质伪影的影响ꎬ继而发生假阳性㊁假阴性等情况ꎬ所以在占位性病变的坏死㊁囊变等特征的显示上较MRI乏力[11~13]ꎮMRI检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㊁无创性ꎬ不会造成X线辐射损伤ꎬ而且可多参数㊁多序列㊁多方位成像ꎬ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ꎬ不会遭受骨伪影的干扰ꎬ在病变的定位㊁定性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ꎬ所以在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ꎬMRI检查具有一定的优势ꎮ在听神经瘤和三叉神经瘤的鉴别诊断方面ꎬ听神经瘤及三叉神经瘤同样有着较高的囊变发生率ꎻ听神经瘤主要表现为第Ⅶ㊁Ⅷ对颅神经增粗ꎬ而且连接到肿瘤主体ꎬ内听道发生扩大ꎬ存在骨质吸收现象ꎻ三叉神经瘤肿瘤的主体处于内听道内上方ꎬ其第V对颅神经增粗ꎬ未见内听道扩大ꎬ时常出现Meckel腔扩大㊁骨质吸收现象ꎬ一般可跨越中后颅窝生长ꎮ在蛛网膜囊肿㊁表皮样囊肿㊁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上ꎬ蛛网膜囊肿呈长T1长T2信号ꎬ与脑脊液信号一致ꎬDWI表现为低信号ꎬ增强后未见强化ꎻ表皮样囊肿虽也呈长T1长T2信号ꎬ相应的信号存在不均匀性ꎬ混合着一些其他信号ꎬ且肿瘤有着较为强大的生长能力ꎬDWI表现为高信号ꎬ增强后未见强化ꎮCPA肿瘤和邻近部位突入CPA生长的肿瘤的519鉴别上ꎬ小脑半球与脑干的胶质瘤在MRI上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ꎬ病灶周边存在明显水肿带ꎬ肿瘤的中心处于小脑或脑干ꎬ增强后呈现出不均匀强化ꎮ室管膜瘤多发于小儿㊁青少年ꎬ囊变的发生率较高ꎬ增强后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强化ꎬ由于其缺乏一定的特性ꎬ所以较难进行鉴别诊断ꎬ在实际诊断中需结合患者各项临床资料㊁病史以及其他信息ꎮ在实际中ꎬMRI存在着多种特点ꎬ包括可多方位及多角度成像㊁清晰显现解剖结构㊁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高等ꎬ能够清晰显现出CPA肿瘤的大小㊁形态㊁轮廓㊁水肿情况等ꎬ继而为肿瘤的术前诊断提供依据ꎬ在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较为常见ꎮ综上所述ꎬCT㊁MRI图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各项特征㊁邻近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ꎬCT㊁MRI诊断对于一些典型肿瘤则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ꎬ误诊率较低ꎻ但是对于一些非典型肿瘤ꎬ包括胆脂瘤㊁血管母细胞瘤等ꎬ则存在一定的诊断难度ꎬ需通过手术病理进行确诊ꎮ参考文献:[1]张明山ꎬ张宏伟ꎬ王浩然ꎬ等.面神经吻合术治疗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术后面瘫[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ꎬ2014ꎬ30(4):352 ̄355.[2]ChengruiYanꎬXiangyiKongꎬLanshuYangꎬetal.Anuncom ̄moncaseoflymphoplas ̄macyticlymphomaincerebellopontineangleregion:casereportwithaliteraturereview[J].Medicineꎬ2016ꎬ42(34):4627 ̄4627.[3]LeiXiaꎬJunZhongꎬJinZhuꎬetal.Effectivenessandsafetyofmicrovasculardecom ̄pressionsurgeryfortreatmentoftrigeminalneuralgia:asystematicreview[J].Jo ̄urnalofCraniofacialSur ̄geryꎬ2014ꎬ49(4):1413 ̄1417.[4]SodhiHBSꎬSalunkePꎬSalunkePꎬetal.Vagalnerveschwan ̄nomaextendingfromcerebellopontineangletocervicalregionstraddlingacrossthejugularforamen[J].NeurologyIndiaꎬ2014ꎬ59(2):195 ̄196.[5]李燕ꎬ许晓泉ꎬ吴飞云ꎬ等.MR扩散加权成像对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ꎬ2016ꎬ31(12):1838 ̄1841.[6]ZaidiHAꎬChowdhrySAꎬWilsonDAꎬetal.Thedilemmaofearlypostoperativemagneticresonanceimaging:whenefficiencycompromisesaccuracy:casereport[J].Neurosurgeryꎬ2014ꎬ74(3):335 ̄340.[7]高宝成ꎬ张永发ꎬ欧阳劲松ꎬ等.桥小脑角区脉络膜乳头状瘤继发三叉神经痛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ꎬ2016ꎬ32(1):88 ̄89.[8]冯子超ꎬ王济潍ꎬ李超ꎬ等.单纯神经内镜在桥小脑角区的手术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6ꎬ65(10):71 ̄75.[9]TubbsRSꎬGriessenauerCꎬLourasMꎬetal.Trautmann'strian ̄gleanatomywithapplicationtoposteriortranspetrosalandotherrelatedskullbaseprocedures[J].ClinicalAnatomy:OfficialJournaloftheAmericanAssociationofClinicalAnatomists&theBritishAssociationofClinicalAnatomistsꎬ2014ꎬ67(7):994 ̄998.[10]AmandeepKumarꎬRaghavSinglaꎬBhawaniSSharma.Anteriorthirdventricularepidermoidpresentingwithdiabetesinsipidus[J].NeurologyIndiaꎬ2014ꎬ52(1):86 ̄88.[11]王小强ꎬ张新定ꎬ韩彦明ꎬ等.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ꎬ2017ꎬ22(4):344 ̄347.[12]平小夏ꎬ孟倩ꎬ田霞.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CT和MRI影像学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4ꎬ24(1):12 ̄16.[13]徐庆云.桥小脑角肿瘤CT与MRI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04ꎬ14(14):181 ̄183.(收稿日期:2018 ̄11 ̄05)(本文编辑:崔国明)619。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CT和MRI表现护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概述 • CT检查与表现 • MRI检查与表现 • 护理与治疗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是指该区 域内的异常肿块或组织,导致颅 内空间受限,引起一系列症状和 体征。
。
常见病变类型的MRI表现
脑膜瘤
胆脂瘤
脑膜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 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T1加权像上呈 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 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胆脂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 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T1加权像上呈 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 扫描无强化。
听神经鞘瘤
听神经鞘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桥小 脑角区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T1加权 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均匀强化。
分类
根据病变性质,可分为良性占位 和恶性占位;根据病变部位,可 分为脑实质占位和脑膜占位。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占位性病变可由于肿瘤、炎症、外伤 等多种原因引起,导致颅内压升高或 局部神经受压。
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脑膜瘤、听神经鞘瘤 、表皮样囊肿等肿瘤,以及脑炎、脑 膜炎等炎症疾病。
临床表现与诊断
常见病变类型的CT表现
肿瘤
肿瘤在CT上通常表现为低 密度或等密度肿块,有时 可见钙化或出血灶。
囊肿
囊肿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 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
炎症
炎症在CT上可能表现为脑 膜增厚、脑水肿或脑积水 等征象。
鉴别诊断与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
对于不同病变类型的鉴别诊断,需要根据其CT表现和临床病 史进行综合判断。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

桥小脑角区 cerebello pontine angle area
CPA:系指脑桥、延髓与其背方小脑相交地带。 这一区域实际上是一锥形立体三角,它在后颅窝的前外
侧;由前内侧的脑桥外缘、外后方的岩骨内缘及后下方 的小脑半球外侧构成一个锥形窄小的空间;此区的重要 性在于集中了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及岩静脉、小 脑前下动脉等 。
Ⅴ.三叉神经
1.为最粗的颅神经,混合性神经, 有感觉根和运动根。
2.经桥小脑角池上份,行向前外 侧进入Meckel腔,在腔内感觉根 与三叉神经节相连,运动根经过 节下面进入下颌神经。
3.分支: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Ⅶ.面神经
• 面神经由较大的运动根和较 小的中间神经组成,自桥延 交界处外侧出脑后入内听道, 入面神经管,再由茎乳孔出 颅。
神经鞘瘤:沿神经束生长,相应神经可增粗并强化, 肿块可囊变、出血,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
脑膜瘤:脑膜尾征。 表皮样囊肿:DWI高信号,无强化。 蛛网膜囊肿:脑脊液信号,无强化。
谢谢
• 混合神经,运动支支配额肌、 眼轮匝肌、面颊肌、口轮匝 肌等表情肌。
• 感觉支支配舌前2/3味觉。
Ⅷ.听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erve)
• 由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成。 • 在内听道内,蜗神经位于前下方,前庭神经
位于后方,分为前庭上和前庭下神经。
①
②
③
蜗神经
前庭神经
面神经
后组颅神经(Ⅸ—Ⅻ):
与岩骨宽基底相贴,岩骨可有骨质增生或 破坏,瘤内可见沙砾样钙化,增强后呈显 著均匀强化。
MRI表现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多伴有流空血管信号。 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呈显著一致强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的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均易发生囊变,听神经瘤常表现为第 VII、 VIII对颅神经增粗,并与肿瘤主体相连,内听道扩大伴/不伴骨 质吸收。三叉神经瘤肿瘤主体位于内听道内上方,第V对颅神经 增粗,无内听道扩大,常伴有 Meckel腔的扩大及颞骨岩部的骨 质吸收/破坏;可跨越中后颅窝生长。
2020/4/29
3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CT平扫肿瘤实性部分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非出血性的囊 性部分近似脑脊液。伴内听道扩大及骨质吸收,增强扫 描实现部分明显均匀强化。
MRI表现:肿瘤实性部分为T1为等或等低信号,T2和 FLAIR呈高或稍高信号。囊变区呈长T1长T2信号,少数 囊变区可见液液平面或出血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 囊壁明显强化,增强扫描有利于显示肿瘤进入内听道的 范围。
2020/4/29
16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左侧桥小脑 角池增宽, 见囊性长T1 长T2信号影 ,DWI呈高 信号,增强 扫描未见强 化,病灶沿 蛛网膜下腔 蔓延生长。
2020/4/29
17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2020/4/29
18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2020/4/29
7
2020/4/29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肿瘤位于右侧 桥小脑角区,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等高 信号,增强扫 描呈明显强化 ,肿瘤与小脑 幕广基地连接 。
8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2020/4/29
9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2020/4/29
15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ENG对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ENG对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单希征;陈东兰
【期刊名称】《海军总医院学报》
【年(卷),期】1996(009)002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ENG对小脑桥脑角病变的诊断价值,本文对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24例桥小脑角病变的眼震电图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均行ENG 系列检查,包括:扫视试验、凝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性试验、位置试验、温度试验、固视试验,共七项试验.ENG检查结果与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ENG网膜一眼反射试验障碍表明为中枢性病变而与周围性病变相鉴别;Brun’s眼震等和一侧管麻痹对桥小脑角病变的定位有重要价值.视跟踪试验和视动性试验可提供病变的侧别关系;对3cm以下小脑桥脑角病变如有温度试验的管麻痹则多表明为听神经瘤,如无管麻痹则多表明为其它性质的病变.因此,具有一定的定性诊断价值.
【总页数】2页(P102-103)
【作者】单希征;陈东兰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0.4
【相关文献】
1.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J], 金凤;王凯;刘挨师;
2.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J], 金凤;王凯;刘挨师
3.桥小脑角区非典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治 [J], 陈亚钦;李华倩
4.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CT和MRI影像学分析 [J], 张芹
5.MRI与CT诊断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以及影像学特征 [J], 卢昊宁;张晓琴;车宏伟;刘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附78例分析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附78例分析
黄力;许卫国;付元芳;高伟
【期刊名称】《癌症(英文版)》
【年(卷),期】2005(024)005
【摘要】背景与目的:桥小脑角区肿瘤具有来源多及种类多的特点,给诊断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探讨桥小脑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桥小脑区占位性病变78例,分析其MRI特征.结果:78例患者中,单侧听神经瘤48例(61.5%),双侧听神经瘤5例(6.4%),脑膜瘤12例(15.4%),三叉神经瘤4例(5.1%),血管母细胞瘤3例(3.8%),脂肪瘤3例(3.8%),黑色素瘤2例(2.6%),髓母细胞瘤1例(1.3%).根据解剖部位、肿瘤病变特征和MRI信号特点,能对大多数桥小脑区肿瘤进行定性诊断.结论:MRI在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总页数】5页(P591-595)
【作者】黄力;许卫国;付元芳;高伟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广东,广州,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广东,广州,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广东,广
州,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广东,广州,5106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的MRI表现及其分析

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的MRI表现及其分析万水治;王中秋【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0(023)003【摘要】目的 MRI的应用对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分析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桥小脑角区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方法选取42例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行MRI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对该组病变的MRI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42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听神经瘤22例,其中16例表现为实性肿块,6例为囊实性病变,瘤体在T1WI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强化;脑膜瘤7例,其中6例表现典型,瘤体在T1WI和T2WI均呈等信号,肿瘤明显均匀强化,5例可见"脑膜尾征";蛛网膜囊肿2例,表现为水样信号,病变不强化;表皮样囊肿5例也表现为水样信号,但在D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其他病变如髓母细胞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内淋巴囊乳头状肿瘤各1例,MRI表现各有特点.MRI的定位准确率95.2%,正确诊断率为88%.结论MRI对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但对该部位不典型病变存在误诊现象,应注意鉴别.【总页数】4页(P267-270)【作者】万水治;王中秋【作者单位】243100,当涂,解放军第八六医院医学影像科;210002,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1【相关文献】1.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附78例分析 [J], 黄力;许卫国;付元芳;高伟2.临床上以肿块为表现的肾脏炎症性病变临床病理分析 [J], 徐红;于舒鸿;王映梅;周汝;张静3.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CT和MRI影像学分析 [J], 张芹4.73例卵巢肿块患者MRI与超声表现特点及诊断分析 [J], 李丽5.肿块型乳腺癌DCE-MRI表现与病理分型及化疗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J], 胡瑛;王岸飞;王晓艳;程敬亮;张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企业诊断)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与鉴别最全版

(企业诊断)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与鉴别分型范围I型肿瘤局限于鼓岬表面II型肿瘤完全充满中耳腔III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IV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或穿透鼓膜至外耳道,或向前发展累及颈内动脉1型肿瘤小,限于颈静脉球、中耳和乳突2型肿瘤侵犯至内听道下方,,可有颅内侵犯3型肿瘤侵犯岩尖部,可有颅内侵犯4型肿瘤超出岩尖至斜坡或颞下窝,可有颅内侵犯诊断要点:1、乳突区和、或颈静脉孔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等低密度2、局部骨质破坏3、肿瘤侵入颅后窝可延伸到桥小脑角池4、病灶明显强化囊变是血管母细胞瘤的的突出特点,囊性部分的体积可远远超过肿瘤本身,巨大的囊肿将肿瘤本身推向壹侧,此时称其为附壁结节,肿瘤由密集不成熟的血管组织结构构成,其中主要是类似毛细血管的纤维血管,细胞成分包括内皮细胞、外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或内皮细胞为主,也能够肿瘤细胞内含丰富的网状纤维为特征,故也称为血管网状细胞瘤。
大囊小结节是血管母细胞瘤的典型表现,也是最常见的表现类型,肿瘤由大囊和附壁结节构成,境界清楚,CT平扫囊性部分呈均质低密度,多接近脑脊液密度,但也可因囊液内含有较多的蛋白或少量出血,密度明显高于脑脊液。
附壁结节通常较小,直径5-10毫米,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附壁结节通常附着于壹侧囊壁,少数位于囊外MRIT1WI为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似脑脊液或稍高于脑脊液,附壁结节T1WI信号高于囊性部分,T2WI低于囊性部分,呈中等信号,有时可见到附壁结节内或肿瘤周围有流空血管影存在,增强扫描附壁结节明显均匀强化,瘤周水肿较轻。
单纯囊型少见。
实质肿块型也少见,即血管母细胞瘤表现为完全实质性肿瘤,形态不规则,CT平扫等密度,或因小的坏死存在呈低等混杂密度。
MRI信号常很不均质,T1WI呈稍低或很低混杂信号,稍低信号为肿瘤实质,很低信号为异常肿瘤血管,T2WI肿瘤实质呈高信号,异常肿瘤血管仍然低信号。
实质肿块型血管母细胞瘤实际上是仅仅有结节而没有囊腔,肿瘤为大结节,由高度丰富的幼稚血管组成,所以增强扫描呈非常显著的强化,常不均质,周围水肿比较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诊断)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与鉴别
分型范围
I型肿瘤局限于鼓岬表面
II型肿瘤完全充满中耳腔
III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
IV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或穿透鼓膜至外耳道,或向前发展累及颈内动脉
1型肿瘤小,限于颈静脉球、中耳和乳突
2型肿瘤侵犯至内听道下方,,可有颅内侵犯
3型肿瘤侵犯岩尖部,可有颅内侵犯
4型肿瘤超出岩尖至斜坡或颞下窝,可有颅内侵犯
诊断要点:
1、乳突区和、或颈静脉孔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等低密度
2、局部骨质破坏
3、肿瘤侵入颅后窝可延伸到桥小脑角池
4、病灶明显强化
囊变是血管母细胞瘤的的突出特点,囊性部分的体积可远远超过肿瘤本身,巨大的囊肿将肿瘤本身推向壹侧,此时称其为附壁结节,肿瘤由密集不成熟的血管组织结构构成,其中主要是类似毛细血管的纤维血管,细胞成分包括内皮细胞、外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或内皮细胞为主,也能够肿瘤细胞内含丰富的网状纤维为特征,故也称为血管网状细胞瘤。
大囊小结节是血管母细胞瘤的典型表现,也是最常见的表现类型,肿瘤由大囊和附壁结节构成,境界清楚,CT平扫囊性部分呈均质低密度,多接近脑脊液密度,但也可因囊液内含有较多的蛋白或少量出血,密度明显高于脑脊液。
附壁结节通常较小,直径5-10毫米,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附壁结节通常附着于壹侧囊壁,少数位于囊外MRIT1WI为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似脑脊液或稍高于脑脊液,附壁结节T1WI信号高于囊性部分,T2WI低于囊性部分,呈中等信号,有时可见到附壁结节内或肿瘤周围有流空血管影存在,增强扫描附壁结节明显均匀强化,瘤周水肿较轻。
单纯囊型少见。
实质肿块型也少见,即血管母细胞瘤表现为完全实质性肿瘤,形态不规则,CT平扫等密度,或因小的坏死存在呈低等混杂密度。
MRI信号常很不均质,T1WI呈稍低或很低混杂信号,稍低信号为肿瘤实质,很低信号为异常肿瘤血管,T2WI肿瘤实质呈高信号,异常肿瘤血管仍然低信号。
实质肿块型血管母细胞瘤实际上是仅仅有结节而没有囊腔,肿瘤为大结节,由高度丰富的幼稚血管组成,所以增强扫描呈非常显著的强化,常不均质,周围水肿比较显著。
血管母细胞瘤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见原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