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名句组合型材料作文讲评
话题作文素材及点评--

话题作文素材及点评1.环境【名言警句】1、“平静的海面永远不可能造就一个有经验的水手。
”――英国谚语2、在知识大海的岸边徜徉, 只能得到一丝泡沫, 一簇浪花。
只有不畏风浪投入知识的海洋, 练就驾驭风浪的本领, 才能获取大海中取之不尽的宝藏。
3、没有风暴, 船帆只不过是一块破布。
4、别想一下造出大海, 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5、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运用思路】艰苦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
古往今来, 那些有大作为者, 多是在逆境中脱颖而出者。
“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个人也只有在集体中, 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精彩素材1】林德曼独身横渡大西洋1920年7月德国精神病学专家林德曼向世人宣布:他将独身横渡大西洋这一死亡之海。
理由是, 他想用自己做个实验, 证明强化信心, 对人的心理和肌肉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在此之前, 有100多名德国青年先后加入驾船横渡大西洋的冒险行列, 但是这100多位青年均未生还。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 独身横渡大西洋是完全不可能的。
林德曼独舟出航十几天后, 船舱进水, 巨浪打断了桅杆。
林德曼筋疲力尽, 浑身像被撕成碎片一样疼痛, 加上长期睡眠不足, 开始产生幻觉, 肢体渐渐失去感觉, 在意识中常常出现死去比活着舒服的念头。
但他马上对自己说:“懦夫, 你想死在大海里吗?不, 我一定要战胜死亡之海!”在整个航行的日日夜夜里, 他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成功, 我一定要成功!”这句激励的话, 成为控制他意识的唯一意念, 从而产生出无限的潜能。
结果怎样呢?被人认为早已葬身鱼腹的他, 却奇迹般地到达了大西洋彼岸。
林德曼只身横渡大西洋, 给世人留下很多宝贵的经验, 尤其值得记住的是, 他发现了以前100多名先驱者遇难的真正原因:既不是船体的翻覆, 也不是生理能力到了极限, 而是由精神上的绝望导致的勇气和信心的丧失。
【高考作文模拟】名言组合式材料作文----解析、导写、点评、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名言组合式材料作文----解析、导写、点评、范文【原题呈现】1.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泰戈尔)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3.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疲倦懈怠)。
(孔子)4.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6.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
(霍金)古今中外文化宝库的经典名句浩如烟海,直指人心,启迪智慧,发人深省。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这是“选句关联型材料作文”,此类作文审题需要在所给“名句”范围内,进行“有机联系”,在“原句含义”和“选句关联”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立意”,另外,此题目还要求对“名句”进行“合理引用”。
命题意图:首先,弄清原句原意。
第一句:人要有信仰理想追求;第二句:人心中要有国家民族兴盛繁荣的信仰理想;第三句:我们在探索追求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第四句:我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即使身处卑微环境,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阳光,于平凡处铸就生命的伟大;第五句: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达到新的境界;第六句: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能忘记探索追求,要对世界充满兴趣与好奇,在科学研究中拥有一颗不断创新进取的心。
其次,进行选句关联。
名句①②④⑥:可谈“人要有信仰”的话题。
可从国家民族、个体生命精神、科学创新等方面来谈。
名句③④⑥:可谈“身处逆境也应有积极阳光的态度,对待世界充满热情,充满希望,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话题。
其余组合言之有理即可,但一定要有两则以上组合,要论证选定组合存在的逻辑关系!阅卷观感:考生立意选择面比较窄,高频立意为“信仰”、“学习(读书)”,鲜有个性化的新颖角度。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人的感觉不同 ▪ 观点推定: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中的“怎么样”的问题,即“如何面对苦难”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立意展示:
▪ 转换角度
▪ 远观与近看
▪ 自信,无坚不摧的利器 离题
▪ 实践才能战胜苦难 ▪ 直面苦难
合题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名言警句型 新材料作文审题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 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 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解析
▪ 关键词:苦难(“如பைடு நூலகம்云”,比喻性命题) ▪ 题目关系阐释:墨黑(远看)——灰色(身
▪ 关键词:“贴在”与“不在”、 “地面步行”与“云端跳舞”
▪ 立意:赞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 鄙弃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审题指导】
▪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 名言“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其中“地 面”与“云端”,“步行”与“跳舞”,“贴在”与 “不在”,三组词语对比鲜明,一是一非,态度很鲜 明。名句的诗意有利于考生情感的引发,包含的哲理 催生考生理性的思考,比喻式的表达可产生不同的理 解,所以此题的立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也就在情理之 中了。
点
意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的一则名言,根据要求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 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句名言表达形象,意义深刻,它会引发 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结合这句名言, 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 文体,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组合类材料作文讲评

【例文展示】 青春须早为,但惜少年时
• 亲爱的同学们:
•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青春须早为,但惜少年时”。
•
诗人孟郊曾留下名句“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诚然,我们正值美好灿烂的青春年华,更应珍惜时间,高歌猛进,迈着自
信的步伐,书写我们这一代的青春新篇章。
•
时光的沙漏里,细沙流走的是光阴; 淡淡檀香里,袅袅燃尽的是光阴。古今中外,从不乏少年成才的例子。凭借《中国诗词
全面否定斯大林之际,就是苏联共产党、苏维埃政权的历史就站不住脚之
时,苏共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因此失去了历史依据。苏联必然解体。
•
今天,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实现并继续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
伟大飞跃。强起来,是当代中国最强烈的呼唤和愿望。而要强起来,“欲
强其国,必重其史”。
.
本次作文容易出现的问题:
•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作文点评:
•
这篇文章以④、⑤句为基础进行立意,突出“惜时”和“读书”两个
关键词,为了增强两个关键词的“粘性”,作者在“惜时”环节举的是武
亦姝和董卿两个因读书而火的名人例证,很是用心。
•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但这种美又不是一般学生作文中为文采而文采的
矫揉造作之美,而是有灵感有哲思。诸如“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还
组合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班班会上,同学们纷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格言名句并畅谈感想,其中有六句同学们感受 尤深,这六句是:
①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 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③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魏征) ④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⑥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请结合其中的两三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发言稿,在下次班 会上与同学们交流。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的原则与要求
准确理解材料
考生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 ,准确把握其含义和主题。
提炼中心思想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提炼 出中心思想或观点。
立意鲜明、深刻
考生需要在论述中展现出对主 题的深入思考和见解,使文章 具有鲜明的观点和深刻的思想 性。
联系实际、拓展思考
在论述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 现实生活和自身经验,拓展思 考,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和启
同时,也能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05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 的写作要点
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文章结构要完整,有明确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各部分内容要紧密相连,逻辑清晰。 段落划分要合理,每个段落的主题要明确,段落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
语言表达要规范,句子之间要有逻辑关系,避免出现语意不清、语义重复的情况。
挖掘名言警句的深层意义
总结词:拓展思考
详细描述:名言警句往往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在理解了其内涵之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其深层 意义,思考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这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拓展性思考的能力。
03
审题立意的步骤与方法
确定关键词和主题
关键词
名言警句中的核心词汇或短语,通常 能够反映其主旨或核心观点。
语言准确,表达流畅
用词要准确,避免使 用歧义或含义不明确 的词语。
表达要流畅,句子之 间的衔接要自然,避 免出现断句或重复的 情况。
句子结构要多样,避 免单调乏味,增强文 章的表现力。
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文章的观点要明确,论点要有 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论证要有逻辑性,论据要充分、 有力,能够支持论点。
主题
根据关键词,确定文章的主题或中心 思想,确保文章内容与主题紧密相关 。
高考名言警句类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名言警句类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一、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二、出题特点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
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
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三、审题方法1.捕捉关键语句。
抓住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
要学会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2.注意由表及里。
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
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当然,一篇作文中一般只有一种立意,要学会把握最切题的最有时代感的立意,突出文章的时代性。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涉及其余”从中选择一句作为立意的中心,其他的联系分析。
四、具体理解(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
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
【典例】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名句组合类作文写作指导

名句组合类作文写作指导名句组合类作文是一种让学生在句子里找到有趣信息,把它们组合起来并展现在一个主题下的写作方式。
这种题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同时也需要对思考问题有较高的敏感度。
1. 理解名句的含义名句是一种尤其善于表达一些重要信息、思想观念的语言形式。
在写名句组合类作文时,要先理解名句的真实含义,不可模模糊糊、出一些毫不相干的内容。
例如,“首先要劳之,其次要泰之”的含义是在描述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即身之劳者属于身之泰者的一部分,同属于一个整体。
在写作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把这个名句运用到同事合作、家庭生活等方面,从中诠释这个名句的价值。
2. 把名句组合的含义展现出来把名句的含义理解之后,还需要想办法把这些名句与具体的情境、问题、事件相结合,展现出来。
例如,“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寸光阴不可轻”的含义是时间就像一滴宝贵的稀有物质,绝对不能轻易地浪费,否则就会后悔。
当我们写作时可以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去举例,如时间管理、学习效率等内容,把名句和具体的情况相结合,切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注重语言的美感名句组合类作文需要紧紧围绕主题去发扬光彩,一方面要注重评价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语言的美感。
语言的美感既包括字词的追求,也包括意境的创造。
翰墨飞扬、文思泉涌、语句优美,可以使作文风格与众不同,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提高分数。
四、总结做好名句组合类作文,需要学生对名句的素养、语言运用和文化厚度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另外,还需要注意自身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不断去探索、尝试,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一、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二、出题特点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
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
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三、审题方法1.捕捉关键语句。
抓住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
要学会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2.注意由表及里。
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
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当然,一篇作文中一般只有一种立意,要学会把握最切题的最有时代感的立意,突出文章的时代性。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涉及其余”从中选择一句作为立意的中心,其他的联系分析。
四、具体理解(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
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
【典例】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陆游是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以抗金收复失地为己任,然而却遭朝廷投降派 排挤而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理想难申。尽管身老沧州,却心系天山即抗 金前线。
• 表现出矢志不渝的社会责任感。如果说陶渊明见官场污浊而退隐保名节, 陆游却不管官场对自己如何,始终要肩负责任,而不是要去过自己的逍遥 日子。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
归隐心意。
•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离开官场后躬耕田园的情景,前面六句描写作者一早出门去田间劳作, 直到晚上月亮升起才回家,虽然很辛苦,但却自得其乐。诗里面隐藏着作者的人生追求: 顺应自然,保持名节,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诗的结尾是说露水打湿了衣服也不 觉得可惜,只要自己的“愿”、自己的初心得以保持。其实,这句诗具有很深的思想,一 个人的所作所为,只要不违背自己内心的“愿”,那些名利都是不值得追求的。但是,我 们也可以认为他是逃避,缺乏斗志。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此词 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 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 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 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名言名句组合型材料作文讲评
原题重现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
• 该诗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叙写了作者自己的才学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负,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要上书皇上,使社会风俗恢复淳厚, 这句诗告诉 我们:一个人应当有理想,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
• ③句,出自《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
• 译: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还不带上那武器,去收取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有哪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 李贺一生郁郁不得志,这首诗是愤世之作。只看前两句的话,是很有豪情壮志的。男子汉,就 不能虚耗光阴,就当有壮志,有远大抱负,要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②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时杜甫37岁, 居长安。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天宝六载(747 年),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对所有应试之人统 统不予录取,并上贺朝廷演出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 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
• 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 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 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 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 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 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要求分析
• 诗句或名言来源不同,含义也各异,题目要求是以两三句为基础立意,要 合理引用。
• 首先,数量上,要采用两句或三句,不能只用一句,或超出三句,否则就 是不按要求作文,是要降档给分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④句出自《南园十三首·其五》,诗如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 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 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在这 段时间内,他的诗歌才华受到广泛的称誉,王孙公子们争相邀请他参加宴会,作诗助兴,但没 有帮助他在仕途上升迁。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 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的生活。回到故乡以后,李贺把全部的 心血都倾注在诗歌创作上。他经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襄,出外寻找灵感。 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 诗文为“鬼仙之辞”。
• 辛弃疾同陆游一样,也一生坚持抗金收复失地,但遭投降派排挤,未得重 用,被迫隐居江西上饶。
• 这首词表现词人暂时忘记烦恼,暂得闲适的快乐。
• ⑥《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
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如何分类?基本方法 :“求同存异”
诗句理解
• ①是陶渊明的诗句,出自《归园田居》其三,全诗是这样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 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译文: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 披月光扛锄回去。
• 其次,不能两三句孤立使用,各写两三段凑字数,内容上没多少关系,行 文上没有连贯性。引用的两三句必须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表达一个明确的 中心或一个确定的论点。这就要求我们对诗句或名言进行分类组合。要进 行分类组合,就要对几个材料各自的含义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含义可以是 诗句在原诗中的意思,也可不拘泥于原诗含义,而作更大范围的解说。理 解了意思,就可分类组合来确定立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