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人人生快乐哲学智慧
浅谈古人人生快乐哲学智慧

浅谈古人人生快乐哲学智慧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卓尔不群,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今,我们现代社会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质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精神文明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现代文明的发展除了创造出许多新的流行的文化,也要回顾我国古代的文化,向古人学习他们的智慧,我们才能更好地融通古今,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也是当时人们的思想心态、精神文明的反映。
这里主要浅谈一下中国古人的人生智慧,如何快乐地保持心境,如何避免世间的浮躁与喧哗。
对我们或可启迪一二。
快乐是一种人生境界。
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真正意义,才能幸福与快乐。
儒家认为快乐人生是一种“减担哲学”。
佛家认为,快乐人生是一种“放下哲学”。
道家认为,快乐人生是一种“坐忘哲学”。
三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他们都认为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在构建的物质家园中,应该大力提倡“减法哲学”,减去过度的物质追求,减去一切过度的执着和浮躁,减去一切有害于人生快乐的不必要的情感,追求一种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获得人生的真正幸福和快乐。
如果人在追求物质生活上采取减法哲学的话,那么,在精神生活则采取加法哲学。
从哲学上看,要提高人的快乐指数,就要学会用“二合一”的辩证法思考问题。
我们常常认为人的智慧来自于我们的头脑里面,其实不然。
智慧不同于知识,知识来源于头脑,而智慧则来源于心灵。
人的心灵是一片净土,如果被世俗沾染了太久的话,人们往往想要内心的宁静而终究不可得,也终究无法体悟到生活中的智慧。
保持快乐的心境,也是让我们能乐观地看待周遭事物,不被世俗所纷扰,保持自己内心的平和宁静,进而更能体悟出人生真谛,这才是我们人生终其一生应该追求的智慧。
如此,那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体悟快乐的人生智慧吧。
首先,从哲学高度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就是在奉献于社会中追求幸福和快乐。
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思

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思古代文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以文学艺术为媒介,以自己的言行来表达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思考。
他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崇尚自然,追求精神的升华与境界的超越。
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思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思。
生活态度一: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古代文人具有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特点。
对于他们来说,自由意味着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层面的解放与境界的超越。
他们喜欢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远离尘嚣,寻找灵感和创作的空间。
他们常常选择隐居山林或僻静的地方,例如修道观、庐山、黄山等等,以便沉思、悟道和创作。
生活态度二:崇尚自然古代文人对自然怀有崇敬之心,他们认为自然是一个完美的存在,包含着世界万物的真理。
他们喜欢亲近大自然,欣赏山水田园的美景,领悟自然的规律与哲理。
他们经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用山水画来抒发对人生的感悟,用诗词来咏史抒怀。
他们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哲思的思考。
人生哲思一:孤独与清心寡欲古代文人的孤独与清心寡欲是他们人生哲思中的重要一环。
在尘嚣世界中,他们选择独行独思,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满足。
他们认为,只有淡泊名利,摒弃尘俗之物,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他们通过隐居山水之间,通过诗词文学的创作,表达对尘世的厌倦与超脱,呼吁人们在纷繁险恶的世界中追求心灵的平静和思想的升华。
人生哲思二:追求真理与理想古代文人追求真理与理想是他们人生哲思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他们对人类社会、人生命运、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思考,寻找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他们关注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行文抒怀,批评时政,通过艺术创作来点明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虚伪。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言行,唤醒人们的良知,引导人们追求真理、正义和善良,以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人生哲思三:对于生死的思考与超越古代文人对于生死问题的思考与超越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哲思。
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

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古代文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英代表,他们以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人生智慧闻名于世。
他们在艰难的历史背景下,以笔为武器,用文字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智慧,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篇佳作。
他们的人生智慧不仅体现在诗词歌赋中,更融入了他们与世界的互动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以古代文人的视角,探讨他们的人生智慧,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淡泊名利古代文人常常提倡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深度。
他们看透了权利和财富的虚幻,更注重修养和内涵的培养。
他们并不追求短暂的物质享受,而是追求深远的精神追求。
他们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对世界的真实理解。
二、隐逸与超脱古代文人以隐逸与超脱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他们远离尘嚣,追求个体的自由与独立。
他们将自己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解脱出来,选择在自然山水间寻找灵感和安宁。
他们倡导“清心寡欲,宁静致远”,希望通过超脱世俗的束缚来更好地审视自己和世界。
三、艺术与审美古代文人非常注重艺术和审美的追求。
他们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创作出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
他们通过审美的眼光和表现手法,将世界的美与哲理传递给读者。
他们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艺术的力量可以修身养性,提升人的思维境界,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满足和启迪。
四、情感与人际关系古代文人非常注重情感的体验和人际关系的处理。
他们通过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探索人性的真相和道德的底线。
他们注重真诚、善良和公正,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他们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友情、爱情和亲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们幸福与成长的源泉。
五、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古代文人对待人生和世界始终怀有一种独特的态度和哲学观。
他们以自由、坦然、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命运的变化。
他们懂得欣赏生活的美好和珍惜时光,同时也深知生命的短暂和人事的无常。
他们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以宽容、包容和豁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
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

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古代文人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精英,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几百年来的人们。
无论是在文学、艺术、哲学还是人生智慧方面,他们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
本文将通过探讨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带您领略他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智慧的启示。
一、修身篇古代文人重视修身养性,注重内在修养。
他们以道德修养为根本,以修身为始,追求内心的纯净和道德的高尚。
文人们常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修养与社会安康密不可分。
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的基本原则。
比较于求人生之命运,文人更注重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修行境界。
他们鼓励自觉地遵守道义原则,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善意。
只有经过道德的自我培养,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坚守。
二、知行篇古代文人追求知行合一,即只有通过实践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识。
他们认为知识只有付诸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力量。
文人们注重实际行动,关注现实问题意义,常常具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杜甫在《秋夕》中吟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慨,将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用诗歌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种将知识付诸实践的态度,使得文人的作品更加真实和令人共鸣。
三、日知夜达篇古代文人追求博览群书,他们不仅知书达理,而且关注时事动态。
他们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学习,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并运用所学知识来审视世界,领悟人生。
文人们在初期曾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但后来开始与世界接轨。
他们以平等的心态去接受和借鉴其他文化,以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人生经验。
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他强调实践对于知识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其付诸于真实生活中。
四、心灵畅游篇古代文人有一种开阔的胸怀和想象力,他们善于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文人们通过创作来给自己的内心寻找出口,用文字来丰富心灵。
古代文人的人生哲学诗词中的智慧与人生感悟

古代文人的人生哲学诗词中的智慧与人生感悟古代文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他们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体悟,其中蕴含了智慧与深刻的人生感悟。
这些诗词不仅是文人个体的精神追求,更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文人的人生哲学诗词中所蕴含的智慧与人生感悟。
一、精神追求与自我修养古代文人追求的是内心的净化和个体的成长,其中心灵的富足是他们最大的追求。
他们通过修身养性、自我反省等方式探求内在的宁静与和谐,这种精神追求在他们的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苏东坡的《赤壁赋》中写到:“非攻城非守城,缓急之间以为固;是故不明,以日月之行,以时变之傥然;敢问古之善临事者,皆若是哉?”这段描述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的是内心的稳定和独立,他们以镇定的心态应对各种困境,体现了一种深刻的智慧与人生感悟。
二、境界的追求与人生的热爱古代文人对于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于世间的种种美好感到热爱,并通过自身的修行和文学创作追求境界的提升。
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意境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到:“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中展示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通过刻画自然景色中的哀愁和无奈,表达了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人生感悟。
三、对人生的反思与深刻思考古代文人在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和挫折时,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反思与深刻思考。
他们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从而对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段诗以人们对自然界的变化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和历史变迁的思考,透过自然景象传递哲学的智慧与人生感悟。
四、生命的脆弱与珍惜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他们常常表达对生命的脆弱与珍惜。
他们用短暂的人生来感悟人生的意义,并以此激励自己和他人去珍惜时间。
古代文学中的哲理与人生智慧

古代文学中的哲理与人生智慧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人生智慧。
这些智慧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也给予了后人重要的启示和指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中的哲理与人生智慧。
一、人生的矛盾与和谐古代文学中常常描绘人生的矛盾与和谐。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的爱情是矛盾的,既充满了甜蜜和快乐,又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他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而在《诗经》中的《蒹葭》一诗中,描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人类的矛盾。
这些描绘人生矛盾与和谐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挫折和矛盾。
只有在矛盾中寻求和谐,才能使人生更加美好。
二、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古代文学也探讨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人生的价值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只有通过修身,才能够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种价值观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对自己、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贡献。
而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对人生的思考更加深入。
他认为人生如梦幻,一切都是虚幻的,唯有追求真理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这些作品让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引导我们追求真理和实现自我价值。
三、人性的善恶与道德观念古代文学中也反映了人性的善恶与道德观念。
在《孟子》中,孟子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性本善,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实现道德的完善。
而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善恶。
他初为妖猴,但通过取经历险,最终成为了保护人间和平的英雄。
这些作品告诉我们,人性中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
只有通过道德的引导和修行,才能使人性得到完善。
四、人生的忧患与智慧古代文学中也描绘了人生的忧患与智慧。
在《红楼梦》中,作者描写了贾府的衰落与贾宝玉的离世。
这些描写让人们认识到人生充满了忧患和不幸。
而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行展示了他的智慧。
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思考,引导人们走出困境,解决问题。
这些作品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通过智慧和思考,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读懂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

读懂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古代文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才华,留下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作品。
在他们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可以为我们现代人指引人生的方向。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并借鉴他们的智慧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文人常常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人生最高追求。
通过修身,我们可以塑造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古代文人通过诗词歌赋等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修身的理解和追求。
例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这首诗通过描绘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分离,表达了修身这一追求的重要性。
古代文人认为,只有通过不断修炼和提高自己,才能达到内心的富足和满足。
此外,古代文人还注重齐家治国。
他们认为,一个人要想真正修身,还需要对待家人、家庭和社会负责任。
*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古代文人将其视为个人修身成就的重要体现。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凡事须以和为贵。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和谐的追求,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就必须注重和谐与共融。
二、感悟生命的瞬息美好古代文人通常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对生命的瞬息美好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比如,宋代文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句诗表达了苏轼对时光荏苒的感慨,他深知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因此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
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不仅表现在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上,也表现在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洞察力。
他们善于从琐碎的生活中发现美好,善于从细微的事物中寻找灵感。
这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与惊喜。
三、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境界古代文人常常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境界。
他们通过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和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这使他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古代文学中的人生哲理与生活智慧

古代文学中的人生哲理与生活智慧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作品众多,流传千年,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与生活智慧。
这些经典著作穿越时空,引导着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探索生活的智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挖掘古代文学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与生活智慧。
第一节: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修炼自己的品性和心灵,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论语》中孔子对弟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从个人到家庭、乃至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则通过对自己的情感修养和道德觉悟的追求,反映了一个人内心的纯净和真诚。
第二节:困境中的智慧与人生哲理古代文学中的人物常常身处各种困境之中,在挫折和逆境中体现出智慧和人生哲理。
《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不断面对各种危险和迷茫,但他们始终坚持信仰和正直,最终成功取得真经。
这展示了困境中的坚持和智慧是战胜困难的关键所在。
而《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命运,使人们反思现实生活中拜金主义和虚荣心的腐蚀对人性的摧残与破坏。
第三节:由情感到智慧,洞察人性的深层,对待世俗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人性的描绘和对待世俗的态度,展示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智慧。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呈现了人性情感的复杂性和深沉的爱恨纠葛。
而《水浒传》中宋江与晁盖等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则展现出了对社会现实和世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思考和抵抗。
第四节:对人生的思考与哲学智慧古代文学是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的舞台,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智慧。
《诗经》中的《国风》通过对国家民族的命运和荣辱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民族情感的关注和思索。
而《论语》中孔子的言行和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论述,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观和智慧的指引。
结语:古代文学中的人生哲理与生活智慧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宝贵财富。
通过修身养性、困境中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对待世俗的态度以及人生的思考与哲学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掌握生活的智慧,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和有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人人生快乐哲学智慧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卓尔不群,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一笔宝
贵的财富。
而今,我们现代社会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质
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精神文明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现代文明的发展除了创造
出许多新的流行的文化,也要回顾我国古代的文化,向古人学习他们的智慧,
我们才能更好地融通古今,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也是当时人们的思想心态、精神文明的反映。
这里主要浅谈一下中国古人的人生智慧,如何快乐地保
持心境,如何避免世间的浮躁与喧哗。
对我们或可启迪一二。
快乐是一种人生境界。
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真正意义,才
能幸福与快乐。
儒家认为快乐人生是一种“减担哲学”。
佛家认为,快乐人生
是一种“放下哲学”。
道家认为,快乐人生是一种“坐忘哲学”。
三家在本质
上是相通的,他们都认为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在构建的物质家园中,
应该大力提倡“减法哲学”,减去过度的物质追求,减去一切过度的执着和浮躁,减去一切有害于人生快乐的不必要的情感,追求一种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获得人生的真正幸福和快乐。
如果人在追求物质生活上采取减法哲学的话,那么,在精神生活则采取加法哲学。
从哲学上看,要提高人的快乐指数,
就要学会用“二合一”的辩证法思考问题。
我们常常认为人的智慧来自于我们的头脑里面,其实不然。
智慧不同于知识,知识来源于头脑,而智慧则来源于心灵。
人的心灵是一片净土,如果被世
俗沾染了太久的话,人们往往想要内心的宁静而终究不可得,也终究无法体悟
到生活中的智慧。
保持快乐的心境,也是让我们能乐观地看待周遭事物,不被
世俗所纷扰,保持自己内心的平和宁静,进而更能体悟出人生真谛,这才是我
们人生终其一生应该追求的智慧。
如此,那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体悟快乐的人生智慧吧。
首先,从哲学高
度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就是在奉献于社会
中追求幸福和快乐。
在庄子后学看来,道家所追求的人生幸福和快乐,并不是
以车、冠为标志的荣华富贵生活,而是无以复加的自适快乐,这才是人所追求
的真正幸福。
世俗之人以荣华富贵生活为自适快乐,其实荣华富贵只是人的身
外之物,并不是人的真正本命,它只是意外忽来的东西,如同寄托之物。
寄托
之物,其来不能抵御,其去也不能阻止。
所以,要求世人既“不为轩冕”而恣
纵心志,也“不为穷约”而趋炎附势。
不管是身处“轩冕”还是“穷约”之中,其乐相同,所以“无忧而已”。
现在,因为寄托之物失去则不乐,即使曾有过
荣华富贵之乐,何尝不是心灵的疏漏荒废呢。
所以,丧失自我而为外物所役,
迷失本性而趋于世俗,这些人就是价值失落的本末倒置之人。
幸福与快乐是一种心态。
而人的快乐心态与人的需求满足程度密不可分的。
得以满足者,就会产生愉悦等正面情绪,反之则会产生焦虑、愤怒等负面情感。
如果是将感官快乐视为人生第一需要的人,就会不顾一切地追求声色滋味等享受,为追求无止境的物质生活就会陷入终身的无穷烦恼。
这种由人的物质生活
与精神生活的错位而产生的身心失衡,不仅无助于自己的幸福快乐,而且有害
于他人和社会。
幸福快乐是一种人生境界。
在构建人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时,只有敢于
舍弃物质的诱惑和凡俗的喧嚣,才能在心灵中获得一片宁静和快乐。
人固然可
以从物质家园获得有限的快乐,但是人的快乐主要来源于人的精神家园。
古人
告诉我们,智慧之人不会为物质所累,相反,会因为精神的高度而洞察世事,
自得其乐,比起那些沉湎于荣华富贵而苦苦不能自拔之人,人生何其自在,心
态何其悠然。
而当我们需要寻找人生快乐时,我们却面临着“从哪里找”和“如何找”
的问题。
儒家认为,只要真正树立了“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价值观,就等于把
握了人生快乐的一把金钥匙。
所谓“减法哲学”,就是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
的“减担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面对沉重的压力、快节奏的生活和多选择
的机会,只有减去疲惫,减轻烦恼,减去心灵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担子才会减轻。
减少了一次奢靡淫逸,就增加
了一份灵魂的纯净与人生的宁静;减少了一次诽谤嫉妒,就增加了一份人际的
空间与道德的高度;减少了一次谄媚邀宠,就增加了一份人格的尊严与心灵的
轻松。
如何寻找人生快乐,佛家大力提倡“放下哲学”。
所谓“放下哲学”,就
是在人生道路上,只有善于适度地放下财富、权势、功名、美色和美言,放下
工作压力和危机挑战,放下不必要的执着与偏见,放下人间的一切痛苦与恩怨,放下惊喜与恐惧,放下无限膨胀的贪得无厌之心,放下自己永远不能实现的盲
目人生追求,才能在“放下”的微笑中度过自己的快乐人生。
快乐人生,实际上也是一种“坐忘哲学”。
道家认为,他们所追求的“逍
遥游”境界,在世俗社会中所以无法实现,主要的障碍和力量是“外内之刑”
的制约。
所谓“外刑”,主要是指身之外的法律制裁和道德约束;所谓“内刑”,主要是指伤害、扰乱人的恬淡静虚无为心态的五种人生困境:一是生死
之忧,二是礼乐仁义之困,三是善恶是非之扰,四是情欲之累,五是权势钱财
之惑。
庄子认为,要克服这五种人生困境,就必须通过“坐忘”工夫,从生死、礼乐、仁义、善恶、是非、情欲、权势和钱财中超脱出来,将心灵升华为“游
乎尘垢之外”的精神境界,从而获得人生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不管是儒家提出的“减担哲学”,还是佛教主张的放“放下哲学”和道家
力倡“坐忘哲学”,虽然说法各异,但是本质上是相通的。
他们认为:人要想
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在构建的物质家园中,大力提倡“减法哲学”,减去
过度的物质追求,减去过度的执着和浮躁,减去一切有害于人生快乐的不必要
的情感,追求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获得人生的真正幸福和快乐。
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不是别人所能给予的,而是自身良好的心态带给自己的愉悦
体验。
只要我们不钻牛角尖,认死理,善于将人生的苦处转移到人生的乐处上,就可以获得快乐与幸福,就好比为我们的人生做了一道加法,为人生的精彩积
淀了厚厚的分量;就好似为智慧的启迪开了一扇大门,从这扇门走过去,就是
人生的真谛所在。
而人生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或都没有标准的答案,古人的智慧让我
们窥见了人生的精神追求永无止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快乐的心境,淡看
世间百态。
这样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物质的愉悦,更是精神上的莫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