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

合集下载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原文、赏析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原文、赏析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赏牡丹》
原文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创作背景: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

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
第1页。

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和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和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和注释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

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

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京城:指代当时唐朝时期的京城洛阳。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洛阳城。

赏析:芍药、荷花也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诗人只用了“妖无格”和“净少情”,便将这两种花的美中不足点了出来。

应该说诗人观察得很细,笔法却是写意的。

芍药与牡丹同科(牡丹又名“木芍药”),盛开时极艳丽,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顶端,未免呆板、张扬了些,花形少变化,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绿叶扶疏中,千姿万态,婀娜多姿,花色丰富。

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艳,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风致,而且,即使在最盛开之时,荷塘里也还是绿肥红瘦,不成气候。

诗人在点评了“芍药”、“芙蕖”的美中不足后,笔锋陡转,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微观到宏观,直抒胸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那种春光万里、姹紫嫣红、倾城倾国的美景,诗人只字不提,一个“动”字,就把无限的想象和美感留给了读者去延伸……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当您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就会了解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了。

解读: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和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和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和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

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

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京城:指代当时唐朝时期的京城洛阳。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洛阳城。

赏析:芍药、荷花也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诗人只用了“妖无格”和“净少情”,便将这两种花的美中不足点了出来。

应该说诗人观察得很细,笔法却是写意的。

芍药与牡丹同科(牡丹又名“木芍药”),盛开时极艳丽,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顶端,未免呆板、张扬了些,花形少变化,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绿叶扶疏中,千姿万态,婀娜多姿,花色丰富。

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艳,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风致,而且,即使在最盛开之时,荷塘里也还是绿肥红瘦,不成气候。

诗人在点评了“芍药”、“芙蕖”的美中不足后,笔锋陡转,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微观到宏观,直抒胸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那种春光万里、姹紫嫣红、倾城倾国的美景,诗人只字不提,一个“动”字,就把无限的想象和美感留给了读者去延伸……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当您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就会了解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了。

解读: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1) 烘托手法的运用。

赏牡丹刘禹锡古诗翻译

赏牡丹刘禹锡古诗翻译

赏牡丹刘禹锡古诗翻译
赏牡丹刘禹锡古诗翻译
赏牡丹
刘禹锡〔唐代〕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注释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

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

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

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

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

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倾国倾城之美色。

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贵美艳、仪态万千。

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和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和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妖:艳丽、妩媚。

芙蕖:即莲花。

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京城:指代当时唐朝时期的京城洛阳。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洛阳城。

赏析:芍药、荷花也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诗人只用了“妖无格”和“净少情”,便将这两种花的美中不足点了出来。

应该说诗人观察得很细,笔法却是写意的。

芍药与牡丹同科(牡丹又名“木芍药”),盛开时极艳丽,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顶端,未免呆板、张扬了些,花形少变化,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绿叶扶疏中,千姿万态,婀娜多姿,花色丰富。

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艳,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风致,而且,即使在最盛开之时,荷塘里也还是绿肥红瘦,不成气候。

诗人在点评了“芍药”、“芙蕖”的美中不足后,笔锋陡转,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微观到宏观,直抒胸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那种春光万里、姹紫嫣红、倾城倾国的美景,诗人只字不提,一个“动”字,就把无限的想象和美感留给了读者去延伸……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当您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就会了解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了。

解读: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1) 烘托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

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

唐诗赏牡丹原文及翻译

唐诗赏牡丹原文及翻译

唐诗赏牡丹原文及翻译《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托物咏怀诗。

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唐诗赏牡丹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注释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

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

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京城:指唐朝的京师长安,长安是唐代的首都、京城。

创作背景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

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

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至五年(831)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赏析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

诗一开始并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态形色,而是把牡丹置于百花园中,从侧面与“庭前芍药”“池上芙蕖”这些花中的佼佼者相比。

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

“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 (王禹偁《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

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芍药花娇艳美,但过于妩媚而格调不高。

唯有牡丹真国色 诗句

唯有牡丹真国色 诗句

唯有牡丹真国色诗句
“唯有牡丹真国色”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赏牡丹》,诗文如下: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析:
无格:格调不高,芙蕖(qú):荷花的别称,少情:缺少情趣。

白话译文:庭院中的芍药花够艳丽了,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倒是明净,却缺少一些情趣。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诗人通过烘托的手法,用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同时巧妙的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牡丹兼具“妖”、“格”,“净”,“情”四种品性于一身,象征了一种尽善尽美的理想人格,蕴含了诗人对这一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实践。

牡丹唐刘禹锡古诗注音

牡丹唐刘禹锡古诗注音

第1页(共1页) 唐代刘禹锡古诗《赏牡丹》注音原文及译文
《赏牡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品通过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赞美了牡丹花的国色天香。

下边整理分享这首诗的原文注音及汉语译文。

赏shǎnɡ牡m ǔ丹dān
[唐tánɡ]刘liú禹yǔ锡xī
庭tínɡ 前qián 芍sháo 药yào 妖yāo 无w ú 格ɡé,
池chí
上shànɡ 芙f ú 蕖q ú 净jìnɡ 少shǎo 情qínɡ。

唯wéi 有yǒu 牡m ǔ 丹dān 真zhēn 国ɡuó 色s è,
花huā 开kāi 时shí 节jié 动dònɡ 京jīnɡ 城chénɡ。

【译文】
庭前的芍药虽然妖娆艳丽却没有牡丹的骨格,池中的荷花虽然清雅洁净却缺少牡丹的情韵。

普天之下,只有牡丹花才配得上真正的天姿国色。

等到它开花的季节,就会有无数的人被它吸引,前来欣赏,到时候整个京城都会被轰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的花色由三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D与d)控制,研究发现当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 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中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甲可知,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花色为橙红色的牡丹基因型可能_________________种。

(2)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突变体,基因型为aaBbDdd,请推测其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

(3)该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为了探究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的哪种类型,科学家让其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正常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表现拟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类型①;
②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类型②;
③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类型③【解析】(1)如图甲所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橙红色的牡丹基因型可能有4种;
(2)由于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则基因型为aaBbDdd的牡丹,其花色为黄色;
(3)图乙中的突变类型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正常植株杂交,其后代都为aaB_,区别突变类型的关键在于对D和d基因的分析,如下:
【答案】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
(2)黄色
(3)①橙红色:黄色=3:1
②橙红色:黄色=5:1
③橙红色:黄色=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