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压群芳 牡丹

合集下载

唯有牡丹真国色全诗及释文

唯有牡丹真国色全诗及释文

唯有牡丹真国色全诗及释文古有传说,牡丹与太阳同起,牡丹象征着中国的精神和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关怀,也是一种爱,是优雅、端庄、豪迈、洒脱等情怀体现。

下面就来解读《唯有牡丹真国色全诗及释文》。

诗文起源于清朝宣和年间,清代诗人沈允芝创作了这首《唯有牡丹真国色》。

篇章结构由四联诗组成,第一联描绘牡丹花开:“国色天香四海通,千里傲霜更嫣红”,表达牡丹花开时的灿烂绚丽,洋溢四海的浪漫气息;第二联描绘牡丹花谢:“千里同休万里梦,只多情恨不多情”,表达牡丹花谢时芬芳弥漫,伴随着多情多愁的苦涩情感;第三联描绘牡丹花香:“万里芳踪一夜空,隔山抚断古今言”,表达牡丹的芬芳在漫漫的长夜中依然被传达;第四联描绘牡丹的伟岸:“疑是神仙花留香,芳艳容华恒久存”,表达牡丹的优雅气质,久负盛名,芳艳容华永久不变。

诗意分析,本诗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牡丹的国色天香,诗中通过一系列的比喻,以及“四季花开不穷”“千里梦花万里情”等几句象征性的词句,强调牡丹花开时的灿烂夺目,洋溢四海的浪漫气息,抒发了作者对牡丹的崇拜之情。

诗歌结构构造:本诗以四联诗形式展开,每一联皆以“国色”为主题,以牡丹象征中华文化。

四联诗采用八句易言字韵,将牡丹开花、谢花、香气和伟岸组合起来,以诗的芳馨和精神结构表达了牡丹的国色。

文化解读:牡丹被认为是中国的国花,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象征着优美,芳馨,象征着优雅,庄严,象征着正直,诚实,象征着勤奋,智慧。

牡丹的花语也是“纯洁、贞洁、贤慧”,在传统文化中,牡丹作为一种含蓄的象征,常常用来象征一个严谨,优雅,端庄,有智慧,有忠诚,有爱心,有强大精神和深远前瞻性的人。

结论:牡丹是一种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植物,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传统,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牡丹,保护它,让它在此时此刻永久存在。

插花总结复习知识点

插花总结复习知识点

插花艺术复习大纲1.插花的概念: 狭义的插花概念是应用切花、切叶等新鲜植物材料,通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整形来表现其活力与自然美的造型艺术。

2.插花艺术的特点1.时间性强:属于快速的、临时性的艺术欣赏活动,要求创作者与欣赏者抓紧时间插作和品味。

2.随意性强:花材档次可高可低,形式多种多样,都十分随意和广泛,常根据场合和需要而选用。

高档的洋兰、鹤望兰、红掌、百合固然很美,而路边的山花野草同样可用,家庭的水果蔬菜也是插花的好材料;器皿并不要价格昂贵,生活中的盘、碗、碟、易拉罐、酒瓶、烟灰缸、玻璃杯等都可采用。

插花构思、造型可简可繁,可以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以及作者自己的情趣,进行随意创作和表现。

3.装饰性强:插花作品艺术感染力非常强,美化效果最快,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和强烈烘托气氛的作用,用来装饰家庭,无论是客厅还是居室,陈设一瓶造型优美、色调相宜的插花,会顿觉室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真可谓“插花一瓶,满室生辉”。

4.独具自然姿色:插花是有生命的艺术品(干花、人造花作品除外),主要是以鲜活的植物材料为素材,花材色彩绚丽、姿态婀娜、芬芳而清新,独具大自然的气息,这是绘画、雕塑、书法等其他造型艺术所不具有的,能给人以优美、高雅的享受。

3.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1. 祟尚自然,以线条造型为主,追求线条美。

东方插花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因材取势,朴实秀雅。

2.东方插花采用不对称式构图法则,重视意境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体现东方绘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

3.. 表现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作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水平、倾斜、下垂等;花材用量少,选材简洁,以“姿”和“质”取胜,4. 东方插花色彩上以清淡、素雅、单纯为主,一般一两种颜色,提倡轻描淡写5.东方插花注重花材的人格化意义,重视花的文化因素4.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1、花材多是花朵硕大的草本花卉为主。

2、构图多用对称均衡或规则几何形,追求块面和整体效果,极富装饰性和图案之美。

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唐代咏牡丹诗词赏析(上)

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唐代咏牡丹诗词赏析(上)

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一一唐代咏牡丹诗词赏析(上)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唐代咏牡丹诗词赏析(上)川雪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是春天的代表,在我国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赋予牡丹意象深厚的文化意蕴。

花本无言,士人借花立言,以此出现的名花审美景观,成为中国文化视野中魅力独具的一道风景。

牡丹在南北朝时期才开始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但其美学形象表露得并不充分。

到唐代才得到充分展现。

在唐代,牡丹以其色相之美,雍容华贵,大气磅礴,占尽“国色天香”的风光。

再加上国君的爱宠与大力推崇,旋即名倾朝野,饮誉民间,被推举到了宠冠一代的花中至尊――“国花”的地位。

在唐朝,“赏牡丹”成为一桩举国若狂的民俗盛事,文人们更是争相歌咏,佳作繁多,以其高明的艺术成就,流芳百世。

牡丹意象在唐宋诗词中所形成的艺术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承载了丰厚的政治文化意蕴。

牡丹有花王至尊的国色之美,唐人视牡丹为“花王”,写了很多作品刻画牡丹艳压群芳之美,给予牡丹至高的评价。

唐代诗人皮日休的《牡丹》诗曰: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明确赞颂牡丹为“百花王”,誉其为“人间第一香”。

许多诗用世间绝色的女性之美来刻画牡丹,展现“花王”之美。

例如唐代诗人徐凝的《牡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诗中“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是浓艳已极的笔墨。

这无比美丽的洛阳牡丹,莫非是洛神宓妃化成的吧?她身披绚烂的朝霞,婀娜多姿,摆弄出令人心醉的万千娇态。

再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牡丹》诗: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诗中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春秋时期的著名美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

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鄂君的绣被,将牡丹花想象成绣被覆盖的越人(典见《说苑•善说篇》: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划桨的越人唱歌表示对鄂君的爱戴,鄂君为歌所动,扬起长袖,举绣被覆之),传神地描绘出初开的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鲜艳的风采。

牡丹画题款集锦

牡丹画题款集锦

牡丹画题款集锦牡丹画题款集锦目录一、“风”牡丹题款二、“烟”牡丹题款三、“雨”牡丹题款四、“露”牡丹题款五、“晴”牡丹题款六、“月”牡丹题款七、“墨”牡丹题款八、“紫”牡丹题款九、“绿”牡丹题款十、“黄”牡丹题款十一、“白”牡丹题款十二、“雪”牡丹题款十三、“一枝花”牡丹题款十四、牡丹画题款常识一、“风”牡丹题款1、和风、惠风、香风、春风、沐东风。

2、独笑东风、含笑东风、清影摇红、潇洒春风春风摇曳、风展红旗、清风出袖、管领春风天风摇曳、潇洒倚风、倚风含笑、倾国东风春风得意、清风朗月、冶态轻盈、春风浩荡洛都春风、春芳逐风、香风摇荡、东风摧红风神飘洒、风韵天然、香风逸韵、轻盈逸态贫贱不移、宝贵不淫、威武不屈、花王之魂3、风来蕴墨香、风来朱翠香、风墙曳香来春风送富贵、香从袖中来、夺目霞千片凌风倚一端、国色融春风、天香送富贵名花重洛阳、天香冠神州、一朝花开好十里闻余香、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微风摇碧叶、轻露佛朱房、映日花光动迎风香气来、娇姿清风晓、红衣露生香繁华拂春风、宝贵自天成、信手写几枝赠君洛阳城4、春风一夜舞婆娑;雨过花径风生香;摇曳春风送仙香;东风不须更相摧;东风相随意且真;烂漫香风引玉蝶;贬出长安自潇洒;此君无日不春风;独立东风气不群;5、不惧狂风侵芳姿,独留国色在人间;自恨开迟不落早,纵横只是怨春风;豪端常为花与发,纸上如开似有声;主人彩笔细写意,春风轻轻送余香;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清风次第开;洛阳地脉开国色,笔引东风写天香;沽酒客来风亦醉,赏花人去路还香;偶然写出春风在,留下花痕一片红;可笑春风还用意,入窗犹向画中吹;晓雨疏疏薄细细,午风习习轻吹来;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如矜西子妆;东风万里吹不尽,尽是彩墨写朝霞;洛阳地脉色苍苍,国色天香风轻轻;洛阳牡丹知时节,风烟雨露移我情;真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不易别;春日等闲尤不到,主人细意惹春风;红云碧玉闲相照,娇姿摇曳香自来;6、年年谷雨正春风,常为花王写玉容;我与牡丹缘匪浅,此身似觉是秋翁。

牡丹花简介

牡丹花简介

牡丹花简介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

如果一群花灿烂,人们就会向一群花学习。

牡丹简介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大巴上一带山区,至今这个地区仍然长有野生单瓣的牡丹品种。

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速度缓慢,株型小,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色艳丽,富丽端庄,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自古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牡丹以洛阳牡丹最为出名。

牡丹色彩丰富。

洛阳牡丹花巨大,品种繁多,色彩奇妙。

有9大色系,10个花型,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多色1000多个品种。

有单瓣,双瓣,双瓣和风格化花瓣。

有五个花萼。

牡丹的区分方法很多,可以根据株型、芽型、分枝习性、花色、花期、花型等进行分类。

可在温带、冷热、亚热带地区种植的牡丹品种有300多个,来自日本、美国、法国的品种有100多个。

洛阳牡丹经济价值牡丹不仅因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的特点,还因为其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为历代人所称颂。

牡丹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牡丹全身还都是宝,花、种、根、粉都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

从秦汉时期就以药植物被载入《神农本草经》。

牡丹浑身是宝,其根经加工是名贵的中草药“丹皮”,有散淤血、清血、和血、止痛、痛经的功效,还可以降低血压、抗菌消炎,长久服用可以延年益寿。

花种也可以榨油。

花瓣还可食用,其味鲜美。

近年来,洛阳不断开发以牡丹为特色的产品,牡丹酒、牡丹系列化妆品、牡丹精油、牡丹保健茶系列产品,以及牡丹月饼、牡丹饺子、牡丹滋补靓汤等一系列新型牡丹食品。

近年来,洛阳市已经申请获得牡丹精深加工方面的国家专利20 余项,为牡丹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此外,洛阳邮政局还开发出“千枚牡丹”个性化邮票系列产品,深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牡丹寓意作为我国的传统名花,牡丹自古就被寄予了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含义。

历史上以河南洛阳的牡丹为最,开黄花的姚黄和开紫花的魏紫被视为两个传统的品种,一直流传到现在。

牡丹对联

牡丹对联

牡丹对联
导读: 牡丹对联
上联:唯有牡丹真国色
下联:花开时节动京城
上联:百花贵为首
下联:群芳独尊王
上联:庭前芍药妖无格
下联:池上芙蓉净少情
上联:国色朝酣酒
下联:天香夜染衣
上联:刚心气节高万卉
下联:华贵秀姿压群芳
上联:秋区春兰夏芍药,堂上鲜花增春色下联:唐诗晋字汉文章,发间翡翠美仪容
上联:四月花凋春色褪
下联:洛城处处溢清香
上联:花魁独占娉婷立
下联:夜半游人夜未央
上联:清姿弄影百花羞
下联:国色天香绝世求
上联:玉骨玲珑腰积翠
下联:游人络绝意难

上联:丹景牡丹秀,诗歌其形,词赋其神,今欲撰联赞其质,花生妙笔
下联:蓉城芙蓉鲜,花放有色,香飘有歌,古为美城佳有诗,树续美德。

安君康中国画牡丹图《国色天香》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牡丹图《国色天香》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牡丹图《国色天香》-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网易博客安君康中国画牡丹图《国色天香》国色天香安君康作规格六尺单条陕西西安杨先生收藏宋代牡丹诗词(上)维杨秋日牡丹寄六合县尉郭承范(宋代·潘阆)绕栏忽见思彷徨,造化功深莫可量。

秾艳算无三月盛,残红更向九秋芳。

万家珠翠还争赏,一郡笙歌又是狂。

惆怅东篱下黄菊,有谁来折泛瑶觞。

劝酒惜(宋·张咏)今日就花姑畅饮,座中行客酸离情。

我欲为君舞长剑,剑歌若悲人苦厌。

我欲为君弹瑶琴,淳风死去无苦心。

不如转海为饮花,为嬴青春片时乐。

明朝匹马嘶春风,洛阳花发胭脂红。

奉圣旨赋牡丹花(宋·寇准)栽培终得近天家,独有芳名出众花。

香遽暖风飘御座,叶笼轻霭衬明霞。

纵吟宜把红残鷿,留赏惟将翠幄遮。

深觉侍臣千载幸,许随仙杖看秾华。

忆洛阳(宋·寇准)金谷春来柳自黄,晓烟晴日映宫墙。

不堪花下听歌处,却向长安忆洛阳。

山僧雨中送牡丹(宋·王禹称)数枝香带雨霏霏,雨里携来叩竹扉。

拟戴却休成怅望,御园曾插满头归。

朱红牡丹(宋·王禹称)渥丹容貌著霓裙,何事僧轩秖一株。

应是吴宫歌舞罢,西施因醉误施朱。

雨中牡丹(宋·穆修)黄金期胜赏, 三月破浓芳。

妬忌巫娥雨, 摧残洛苑香。

怨帝甄后玉, 寒出贵妃汤。

掩敛无聊极, 谁来替断肠。

延福宫双头牡丹(宋·夏竦)禁籞阳和异,华业造化殊。

两宫方共治,双花故联跗。

向清涵玉宇,潋滟转银钩。

霄塄奎躔布,龟图洛画浮。

偃波分密坐,垂露直前旒。

若许铭天德,园青岂易俦。

忆薦福寺牡丹(宋·胡宿)十日春风隔翠岑,祗应繁朵自成阴。

樽前可要人颓玉,树底遥知地侧金。

花界三千春渺渺,铜槃十二夜沈沈。

雕槃分篸何由得,空作西州拥鼻吟。

姚黄(宋·宋庠)外无双种,人间绝品黄。

已能金作粉,更自麝供香。

脉脉翻霓袖,差差剪鹄赏。

牡丹花的花语是什么

牡丹花的花语是什么

牡丹花的花语是什么
牡丹花的花语是富贵圆满,它开花的时候花色鲜艳,花朵大如圆盘,能给人一种富贵吉祥的感觉。

它的花语是高贵优雅,它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开花的时候能给人一种韵压群芳的感觉。

它的花语还有着国色天香的含义。

牡丹花有什么花语
1、富贵圆满
牡丹花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花卉植物,它的花语是富贵圆满,它开花的时候花色鲜艳,花朵大如圆盘,能给人一种富贵吉祥的感觉,它是一种非常受人们喜爱的植物,我们可以将其养护在庭院或者园林等地方。

2、高贵优雅
牡丹花的花语是高贵优雅,它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它的花姿绰约,开花的时候能给人一种韵压群芳的感觉,它被人们拥戴为花中之王,我们可以将这种花送给身边高贵优雅的女性,表达自己的欣赏
和爱慕之情。

3、国色天香
牡丹花的花语还有着国色天香的含义,它曾经是中国的国花,开花的时候可以使别的花朵都黯然失色,人们常常用牡丹花来形容雍容华贵,端庄秀雅的人,所以如果想要赞扬女子的美貌的话,就可以借用牡丹花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色天香压群芳牡丹牡丹是毛茛科灌木植物,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她品种繁多,其花色十分丰富,白、黄、粉、青、紫、蓝、绿、橙、枚红、紫红、棕红、乳黄、金黄、淡黄、墨紫、墨红……另外就是其花形、花姿千变万化,就花瓣的层数来讲,分为单瓣与千层之分;而千层型中又有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台阁型、绣球型、金杯型、皇冠型……真可谓绚丽多姿、仪态万千。

牡丹花姿美观端庄,色彩艳丽,千娇百媚玲珑隽丽,雍容华贵落落大方,为人们所喜爱。

牡丹之艳丽、妖娆可以引唐代诗人徐凝的一句诗“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来说明。

另外还有人曾这样赞美她“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所以被称为“花中之王”。

因为牡丹万紫千红,艳压群芳故品为“国色”,又因为她香而不酽,清沁心脾又被赞作“天香”,所以被誉为“国色天香”。

牡丹是我国特产花卉,她雍容华贵、富丽多姿,象征着和平、幸福、富裕。

人们将她植于花园、庭院中或栽在盆中,则艳压群芳,香气宜人。

牡丹是中国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若单论文化的起源,从《诗经》所记载,算起距今约有3000年历史。

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

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成为宫廷花卉。

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从而使牡丹进入药物学。

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等。

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余鹏有《曹州牡丹谱》等。

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屡见不鲜。

由此也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

透过她,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牡丹的“文化全息”现象。

自古,我国以牡丹为题材的民间故事、诗词歌赋、书画作品、文学名著就非常多。

进入唐代,由于牡丹成为了宫廷花卉,歌颂她的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留下许多赞颂牡丹的诗,尤其是那首《赏牡丹》,更是人们赞颂牡丹时的必引佳句: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中不仅赞美了牡丹的花姿、花容、花香,而且描述了当时牡丹所带来的轰动效应。

另外,还有一首“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之人皆若狂”也是形容以牡丹的魅力倾倒全城的场面。

唐宋时期培育出许多当时的优良品种,如“姚黄”、“魏紫”、“欧家碧”均被誉为上品,全国也出现了大量牡丹园,种植了许多品种,由此可见牡丹在当时受到宠爱的程度。

另外,牡丹还象征漂亮女子,也代表爱情,许多文学作品都爱形容漂亮女子貌似牡丹,还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谚语。

盛唐大诗人李白在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清平调》词三首,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相传,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

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还用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

”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见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

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抬到马上,推到唐玄宗面前。

唐玄宗见李白醉如烂泥,便叫侍臣搀他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亲自为其调试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

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

唐玄宗叫他快做诗助兴。

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清平调词三首唐李白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又是人,人又是花,人与花融为一体。

从结构上看,第一首第一句,见了云便想起贵妃的霓裳羽衣,见了牡丹花便想起贵妃花容。

下句“露华浓”,进一步描写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出的娇艳,使花容人面更见精神。

后两句想象升腾到王母娘娘住的群玉山、瑶台、月宫等仙人世界,其实是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

第二首提到与楚襄王巫山云雨的神女,哪及眼前的绝代佳人。

再说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才勉强过得去,而眼前花容玉貌的杨妃,不须脂粉,全是天然绝色。

这儿借压低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贵妃。

第三首一、二句把牡丹、杨妃、玄宗三位融合一体。

“倾国”当指美人杨妃,第三句中“春风”二字即君王之代名词。

许多人都知道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它被李汝珍写进《镜花缘》一书中。

传说武则天称帝时,一时兴起,在冬日下诏书,要百花齐放。

一夜间,众花都开了,唯有牡丹不从,武则天一怒之下,下旨将其贬到洛阳。

牡丹不畏强权,堪称花中一杰。

所以有人则称颂她“管领春风一大家,肯随众卉斗豪华,天生不做寒酸像,错被人呼富贵花”。

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在赞美她的姿色为“举世无双”,并告诉大家牡丹的栽培不好掌握又费工: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侈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虽然牡丹雍容华贵,是富贵兴旺的象征,但她自己却不知买花人的艰难,白居易在《秦中吟》之十《买花》中就描写了无钱买花的穷人的窘迫,同时也包涵了对他们的同情心:买花《秦中吟》之十唐白居易帝城春欲暮,暄暄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香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诗中说,一位贫穷的老农也来到卖花的地方想买些牡丹花,当他打听完价格便独自哀叹:一丛深色的牡丹花,需要10个中等收入的人交纳的税才能买得到,自己必须得榨碎了骨头才能满足贵族们的奢侈享受。

牡丹还是传递友谊的使者。

早在公元8世纪牡丹就被传入日本。

到了18世纪传入英国,种在邱园,以后又从上海引去30多个品种。

后来,法国传教士又把野生在我国云南的黄牡丹、紫牡丹先后引入法国。

到了1936年,英国又引进了我国西藏野生的大花黄牡丹。

美国也于19世纪从我国甘肃南部卓尼得到了紫斑牡丹。

就这样,英、法、美和日本利用中国原产的这些野生种与栽培种进行种间反复杂交,先后培育出了各自国家的牡丹品种系列。

现今美国已有400多种,法国与日本也皆在200种以上。

这些品种或杂交系列,考其根源均来自中国。

如果说“在近代月季花的生命中,流着中国月季的一半血液”,那么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牡丹的机体中,全部流淌着中国牡丹的血液。

大概因为牡丹的名气大,许多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花卉也“傍名牌”,如荷包牡丹(罂粟科)、叶牡丹(羽衣甘蓝,十字花科)、松针牡丹(半支莲,马齿苋科)等,可见“国色天香”的巨大魅力。

在国内,虽然各族人的风俗习惯不同,但对牡丹的爱好却是一致的。

种牡丹、赏牡丹、唱牡丹、绣牡丹、画牡丹、写牡丹以及牡丹花会,已成为各自的风俗民情。

如湖北、贵州的土家族,云南的白族,以及甘肃、青海、宁夏少数民族家中庭院内,都种不同种类、数量的牡丹花,少者三五株,多者上百株,用来象征吉祥富贵。

洛阳、菏泽、北京、杭州、四川彭县等地举办的牡丹花会和灯会,都具有丰富的民间特色。

人们对牡丹的钟情更多是表现在歌曲和其他文艺形式上。

“花儿”是流行于青海、宁夏一带的民歌。

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民歌词曲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爱的象征。

人们把聚集歌唱“花儿会”季节叫做“牡丹月”或“浪牡丹会”。

“花儿”曲牌中有《白牡丹令》、《绿牡丹令》、《十朵牡丹九朵开》等等,许多歌词皆以花喻人,语言真挚,生动感人。

如“四月里,四月八,牡丹开花刺底下,想要不摘爱惜她,想要折去刺儿扎。

我早起害怕霜杀下,我晚上害怕羊糟踏,买个蒲篮扣一下,看她开花不开花”。

另外,河南民歌《编花篮》通过优美的曲调,将一群上山采牡丹的姑娘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其歌,似到了风光迷人的田园山乡。

歌中唱道:“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遍了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而当代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赞颂了牡丹的品格,叙述了牡丹的经历,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激情。

根据明代文人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而改编的电影《秋翁遇仙记》,描写的是一位勤劳善良的老翁遇到“牡丹仙子”的故事,在20世纪50年代放映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建国以来我国的邮电部门陆续发行了几套以牡丹为图案的邮票,吸引了许多集邮爱好者争相购买珍藏。

在山东的荷泽、河南的洛阳,每年四月中旬,都要举办“牡丹”节。

到那时,赏牡丹姿,吟牡丹诗,唱牡丹戏和歌,展牡丹作品。

举办地通过牡丹提高了知名度,招来了八方宾客后,再洽谈贸易,招商引资。

实际上是“牡丹搭台,经贸唱戏”,一举两得。

由于牡丹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国包括相声、京韵大鼓、快板、快书、坠子、评弹等说唱艺术的曲艺界最高的奖项取名为“牡丹奖”,迄今已有许多艺术家获此殊荣。

不少产品也愿意以“牡丹”来作牌子。

北京电视机厂就以“牡丹”来命名自己的产品。

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是“牡丹”卡。

50——60年代,我国老牌的名烟之一就叫“牡丹”牌。

黑龙江省的一个城市就命名为“牡丹江”。

我国各地也非常重视运用牡丹图案和绘画来装饰寺院、名胜古迹和居室。

如云南大理的“木雕”,福建惠安的“石雕”,甘肃临夏的“砖雕”,以及江西景德镇的“瓷雕”常以牡丹为主题。

凡此种种,无不飘溢着牡丹的芳香,既有实用性,又有欣赏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牡丹在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很高地位,历代许多帝王将相、皇亲贵族,例如隋炀帝、武则天、杨贵妃、慈禧等,以及文人雅士,如欧阳修、刘禹锡、蒲松龄等,无不喜欢牡丹,他们不仅赏花、宴花、结花、拜花,而且种花、插花、写花。

老一辈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都曾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

生物学家、进化论之父达尔文也对她有着深厚的情感。

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定出“国花”,但许多人都预测,牡丹将是我国国花的最佳“侯选花”,因为她雍容华贵、富丽多姿、落落大方,象征着和平、幸福、国富民强,牡丹所具有的“文化全息”现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她象征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品质最恰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