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完整版)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完整版)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完整版)

检测报告工程名称: /检测项目: 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 /发送日期: /检测报告项目负责:报告审批:批准:检测报告附:配合比设计及检测1.送样集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2.AC-13C沥青混和料目标配合比设计2.1 AC-13C沥青混合料初试级配设计设计成C、M和F三种不同粗细程度的级配结构,具体见附表2,示意图见附图1。

附表2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料堆比例,% 通过下列筛孔尺寸(mm)的百分通过率(%)料仓C级配M级配F级配筛孔C级配M级配F级配4#(10~15)30 22 330. 7.3 7.7 6.6 0.15 8.3 8.8 7.43#(5~10)25 28 25 0.3 10.0 10.8 8.9 0.6 13.5 14.9 11.92#(3~5)8 7.5 10 1.18 18.6 20.9 16.32.36 30.5 34.8 26.51#(0~3)35 41 30 4.75 45.3 50.3 42.3 9.5 71.2 78.8 68.4矿粉 2 1.5 2 13.2 97.9 98.5 97.7 合成毛体积γsb2.690 2.668 2.697 16 100 100 100 合成表观γsa2.705 2.702 2.707 19 100 100 100附图1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结构示意图2.2 矿料级配的确定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本配比设计中的初始沥青用量采用4.6(%)(油石比)。

用油量为4.6%时C、M、F三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结果见附表3。

附表3中,三个级配的体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C-13C,因此,选C级配作为目标级配。

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附表5 马歇尔混合料设计试验结果与混合料特性试验项目油石比(%)要求/ 4.0 4.3 4.6 4.9 5.2 / 毛体积相对密度 2.344 2.351 2.360 2.368 2.381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2.477 2.474 2.471 2.467 2.461 / 空隙率(%) 5.4 5.0 4.5 4.0 3.2 4~6 矿料间隙率 (%) 16.2 16.2 16.1 16.1 15.8 / 饱和度 (%) 66.7 69.2 72.1 74.9 79.6 65~75 稳定度( kN) 11.01 11.10 11.81 10.66 10.96 ≥8.0流值(mm) 1.5 2.3 3.0 2.8 1.9 1.5~4根据马歇尔的试验结果,所选的沥青用量围,密度没有出现最大值,取目标空隙率4.0%对应的油石比4.88%为OAC1,即OAC1=4.88%,再从图上查得计算得之,即OACmin=4.02%,OACmax=4.88%,即OAC2=(OACmin+OACmax)/2=(4.02+4.88)/2=4.45%。

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高速公路沥青砼配合比共40页

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高速公路沥青砼配合比共40页

目录工程概况(华南沿海高速公路)1第一章、高速公路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1(一)原材料的设计要求 (1)(二)设计步骤 (1)第二章、面层细粒式(AC-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6(一)、原材料试验 (7)1. 沥青试验 (7)2. 集料试验 (7)3. 填料试验 (9)4.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 (10)第三章、无机结合料中水泥稳定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11(一). 材料组成设计 (11)(二)、水泥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11(三)、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示例:12第四章、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14(一)上面层方案I(AC-13) (15)12 .................................................................. )AC-13上面层方案H ((二).(三)上面层方案皿(AC-13) (27)(四)AC(GAC)-13 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试验结果汇总表 (32)(五)AC(GAC)-13 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推荐方案 (32)参考文献.................................. 38工程概况(华南沿海高速公路)沿线地处华南沿海暴雨区,降雨充沛,雨量集中,历时降雨强度大,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638.5mm,年最大降水量2000mm,雨季(3〜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1%,多年平均蒸发量1400〜1600mm;同时根据本项目《工可报告》提供的交通量预测,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7次,属于重交通, 未来重载超载对路面的影响较大。

2.3X10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为第一章、高速公路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一)原材料的设计要求1. 该高速公路路面地处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厚为18cm, 7 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要求值为 4.0Mpa。

2. 水泥要求强度等级为32.5Mpa(初凝时间要求3h以上,终凝时间要求6h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宜;碎石集料压碎值小于30%;碎石集料中小于0.5mm颗粒材料的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如表1.11.1 表适宜用水泥稳定颗粒组成范围塑性指液限)的质量百分率通过下列方孔筛(mm数结构层31.50.6 0.075 9.5 26.5 19 4.75 2.36 %)(90-10<972-89<2847-6729-490-710017-358-22层基0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 ;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AC-13C改性沥青配比设计说明

AC-13C改性沥青配比设计说明
(C型)密级配,为保证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密水效果,设计空隙率取4.5%;考虑本地区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年降雨量较多等因素,在矿料级配设计时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对小于0.6mm以下的细粉用量也相应减少,使级配线总体呈现出“S”型走向。各种矿料级配、掺配比例及矿料合成级配详见表-1~表-3,合成级配图见图-1:
碎石2:产地:广西三坡通兴石场;公称最大粒径:9.5mm;规格;5~10mm玄武岩;
石屑:产地:广西三坡通兴石场;公称最大粒径:4.75mm;规格:0~5mm玄武岩。
3. 填料:
矿粉:生产厂家:四会市迳口镇鸿昌石粉厂
水泥:生产厂家:广西木圭锰矿水泥厂
四、目标配合比设计
1.矿料合成级配设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矿料级配设计采用粗型
25
24
47
2
2
矿料合成级配
表-3
筛孔(mm)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通过百分率
%
合成级配
100
96.9
76.9
50.3
24.9
16.3
11.7
9.5
6.6
5.3
级配中值
100
95
76.5
53
37
26.5
19
13.5
10
6
级配下限
100
90
68
38
25.3
15.6
10.9
5.2
2.3
矿粉
100
100
100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查验AC1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查验AC1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查验(AC-13)一、设计及实验依据一、《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JTG E20-2020)二、《公路工程集料实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JTG F40-2004)二、要紧仪器一、车辙实验机二、沥青混合料稳固度测定仪3、浸水天平4、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仪五、震摆挑选机六、李氏比重瓶7、洛杉矶磨耗实验机八、电液式压力实验机九、延度仪10、低温针入度仪11、全自动沥青软化点实验器1二、磨光实验机13、路面强度实验仪等等三、原材料实验一、沥青沥青产于江西省沥青储运总站,规格型号国产50#沥青,对其性能指标实验结果列表1。

表1 沥青性能检测二、集料石灰岩产地为xxx、玄武岩产地为xxx,规格型号为10-15mm玄武岩碎石、5-10mm玄武岩碎石、0-5mm石灰岩石屑,对其性能指标检测结果列表二、表3、表4。

表2 集料大体性能实验3、矿粉及外掺料矿粉产地为xxx,外掺矿物纤维产地为xxx,外掺掺量为%,对其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见表5。

矿粉筛分采纳水洗法,筛分实验结果见表6。

表5 矿粉大体性能实验四、沥青混合料实验表6 沥青混合料大体性能实验五、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3配合比掺配一、初选级配依照原材料筛分实验结果及标准要求进行掺配,掺配1号、2号曲线,结果见表7。

表7 AC-13型沥青混合料设计2 、选定一条设计级配依照1号,2号级配曲线的掺配比例,并依照预估最正确油石比,按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马歇尔实验,别离成型几组试件。

试件击实成型温度170℃,试件尺寸φ×,击实次数双面各75次,成型后试件用表干法测定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吸水率,同时用真空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实验结果见表8:表8 AC-13型沥青混合料初选级配马歇尔实验结果综合分析以上实验结果,选定2号级配为设计级配。

3、确信最正确油石比依照设计级配按5个不同油石比制备试件,进行马歇尔实验。

AC-13I沥青砼表面层生产配比组成设计说明

AC-13I沥青砼表面层生产配比组成设计说明
AC-13I 沥青砼表面层生产配比组成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衡德一级公路施工技术规范》
2.《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4.《衡德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指导书》
5.《AC-13I 沥青砼表面层目标配合比》 二、设计步骤
1.沥青: 河北海伟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6.0 20-50 3-5 65-80 >80
15.26 41.9 3.8 74.4 89.9
五、按最佳油石比制件各项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 因此建议采用 4.7%的油石比为 AC-13I 沥青砼表面层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
规定范围(%)
100 90-100 68-85 42-64 28-50 18-38 12-28 8-20 6-15 4-9
规定范围中值(%) 100 95 76.5 53 39 28 20 14 10.5 6.5
3.原材料产地及
相对密度
名称 沥青 1#仓 2#仓
规格 相对密度
SBSI-C 11-16mm 6-11mm
1.010 2.838 2.820
名称
3#仓 矿粉 水泥
规格 相对密度
<6mm 0-0.6mm 普通 32.5
2.737 2.732 3.0
三、不同油石比沥青砼试验结果
油石比 (%)
实测相 对密度
理论相 对密度
4.4
2.472
2.592
4.7
2.483
2.580
5.0
2.480
2.569
四、根据马歇尔试验
0.3 0.15 0.075

矿料名称
11-16mm

AC-13C配合比设计说明

AC-13C配合比设计说明

AC-13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XXXXXXXXXXX公司20 年月日AC-13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XXXXXXXXXXX公司试验室对沥青路面面层,进行了AC-13C 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采用XX粗集料、石屑材料,沥青采用XX道路石油沥青70号。

矿粉采用XX石灰岩矿粉。

为配置AC-13C生产配合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要求,测定了对热料仓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

对沥青的各相关指标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规定方法进行了检测。

各材料试验检测结果如下表:细集料岩石技术指标表2矿粉技术指标表31、矿料级配组成设计热料仓材料分为:1#仓11-15mm,2#仓6-11mm,3#仓3.5-6mm,4#仓0-3.5mm根据相应的各仓集料,进行筛分试验,按照AC-13C 级配范围,规划求解得到以下掺配结果:选取满足设计要求的合成级配,其合成级配见下表:2、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1)参考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室内马歇尔试验。

根据大量施工实践经验及相关试验数据,,AC-13C型沥青混凝土的最佳油石比一般在 4.0%~5.5%之间,本设计选择油石比 4.0%~5.5%下进行室内马歇尔试验。

AC-13C型马歇尔试验结果见下表,沥青用量(油石比)与相应参数的曲线图见图,由曲线图可求得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或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1、a2、a3、a4。

按以下计算式求OAC1:OAC1=(a1+a2+a3+a4)/4由图1可得:a1=5.0%;a2=5.0%;a3=5.0%;a4=5.5%则:OAC1=5.1%以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不含VMA)的沥青用量范围OAC min~OAC max的中值作为OAC2。

OAC2=(OAC min+OAC max)/2由图1可得:OAC min=4.0%、OAC max=5.5%则: OAC2=4.75 %最佳沥青用量OAC的计算式:OAC=(OAC1+OAC2)/2则:OAC=4.92%理论密度采用实测法求得。

AC-13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正文1

AC-13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正文1

AC-13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报告一、目的委托单位根据目标配合比提供材料,按规范要求设计AC-13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检验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及使用性能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二、AC-13C沥青混合料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5、该工程设计施工图纸三、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二级主干道2、设计荷载:重载交通3、气候分区:1-4-14、使用部位:上面层设计空隙率:4~6%四、AC-13C配合比设计指标1、AC-13C沥青混合料设计指标由该工程设计施工图纸以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此AC-13C沥青混合料应满足如下技术指标如下(见表一)。

依据该工程设计施工图纸以及规范要求,确定AC-13C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如下(见表二)。

表二AC-13C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要求五、检验结果1、原材试验1)、沥青沥青采用茂名路之宝生产SBS(I-D)改性沥青,沥青各项技术指标及试验结果如下(见表三),沥青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结果见报告编号(13-LQ-01-008 )2)、粗集料粗集料采用河源芙蓉及三水石场石料,其各项技术指标及检验结果如下(见表四),集料检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结果见报告编号(13-JC-01-025,13-JC-01-026,13-JC-01-027)3)、细集料细集料采用三水石场石料,其各项技术指标及检验结果如下(见表五),集料检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结果见报告编号(13-JX-01-008 )4)、填料填料采用三水径口石粉厂生产的矿粉,其各项技术指标及检验结果如下(见表六),矿粉检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结果见报告编号(12-KF-01-020 )表六矿粉要求技术指标及检验结果六、生产配合比1、矿料级配组成根据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经试验比选后,确定AC-13C配比矿料组成为:4号仓碎石(11~17mm):3号仓碎石(6~11mm)::2号仓碎石(3~6mm):1号仓石屑(0~3mm):矿粉=23:33:15: 26: 3。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设计交通量和设计车速:根据所设计的道路的预计交通量和车速,确定所需的混合料的力学性能,例如抗滑移性能、抗压性能和变形性能等。

2.原材料的性能要求:根据使用的原材料的性能要求,确定沥青、石料和沥青稳定剂的合理含量,以确保混合料能够满足所需的性能要求。

3.混合料的施工要求:考虑到混合料的施工要求,例如施工温度、施工时间和施工方法等,确定沥青的黏度和流动性要求,以确保混合料能够顺利施工和固化。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目标密度和压实度:根据所设计的道路的预计交通量和车速,以及所使用的压实设备和方法,确定所需的目标密度和压实度。

2.确定石料的粒径分布:根据使用的石料的性质和所需的力学性能,确定石料的粒径分布。

3.确定沥青稳定剂的含量:根据所需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以及所使用的沥青稳定剂的性质,确定沥青稳定剂的含量。

4.确定沥青含量:根据所需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以及所使用的沥青的性质,确定沥青的含量。

5.试验验证和调整:根据上述确定的配合比,在实验室中进行混合料的试验制备,测定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工作性能,如果有必要,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复验证和调整。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试验和实验室研究,以确保所设计的混合料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要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环保型的原材料和工艺,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以标准试验和规范为依据的。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沥青含量试验、骨料含量试验、骨料筛分试验、沥青稳定剂试验、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等。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进行配合比的调整和优化。

此外,还需要进行实地试验和现场观察,以验证混合料的性能和施工质量。

总之,AC-13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道路使用条件、材料性能和施工要求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C-13沥青配合比设
计(完整版)
检测报告工程名称: /
检测项目: 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 /
发送日期: /
检测报告
项目负责:
报告审批:
批准:
检测报告
共1页,第1页
审核:主检:
共 4 页,第1页附:配合比设计及检测
1.送样集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
共 4 页,第2页2.AC-13C沥青混和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1 AC-13C沥青混合料初试级配设计
设计成C、M和F三种不同粗细程度的级配结构,具体见附表2,示意图见附图1。

附表2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
料堆比例,% 通过下列筛孔尺寸(mm)的百分通过率
(%)
料仓C级配M级配F级配筛孔C级配M级配F级配
4#(10~
15)30 22 33
0.075 7.3 7.7 6.6
0.15 8.3 8.8 7.4
3#(5~10)25 28 25
0.3 10.0 10.8 8.9
0.6 13.5 14.9 11.9
2#(3~5)8 7.5 10 1.18 18.6 20.9 16.3
2.36 30.5 34.8 26.5
1#(0~3)35 41 30 4.75 45.3 50.3 42.3 9.5 71.2 78.8 68.4
矿粉 2 1.5 2 13.2 97.9 98.5 97.7
合成毛体积
γsb
2.690 2.668 2.697 16 100 100 100
合成表观
γsa
2.705 2.702 2.707 19 100 100 100
附图1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结构示意图
共 4页,第3页
2.2 矿料级配的确定
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本配比设计中的初始沥青用量采用4.6(%)(油石比)。

用油量为4.6%时C、M、F三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结果见附表3。

附表3中,三个级配的体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C-13C,因此,选C级配作为目标级配。

共 4 页,第4页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附表5 马歇尔混合料设计试验结果与混合料特性
试验项目油石比(%)要求/ 4.0 4.3 4.6 4.9 5.2 / 毛体积相对密度 2.344 2.351 2.360 2.368 2.381 /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2.477 2.474 2.471 2.467 2.461 / 空隙率(%) 5.4 5.0 4.5 4.0 3.2 4~6 矿料间隙率 (%) 16.2 16.2 16.1 16.1 15.8 /
饱和度 (%) 66.7 69.2 72.1 74.9 79.6 65~75
稳定度( kN) 11.01 11.10 11.81 10.66 10.96 ≥8.0
流值(mm) 1.5 2.3 3.0 2.8 1.9 1.5~4
根据马歇尔的试验结果,所选的沥青用量范围内,密度没有出现最大值,取
目标空隙率4.0%对应的油石比4.88%为OAC1,即OAC1=4.88%,再从图上查得计
算得之,即OACmin=4.02%,OACmax=4.88%,即OAC2=(OACmin+OACmax)/2=
(4.02+4.88)/2=4.45%。

最佳油石比OAC=(OAC1+OAC2)/2=(4.88+4.45)
/2=4.67%,这里取4.7%的油石比作为设计值。

综上:设计油石比4.7%,对应马歇尔标准相对密度2.363,设计空隙率
4.4%,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为2.471,饱和度73.0%,马歇尔稳定度11.29kN,流
值3.0 (mm),各项指标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按照上面附表4,4.4%的空隙率时的VMA最小值为14.4%, 而设计混合料
的矿料间隙率VMA=16.1%,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

数据处理项目负责人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