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家乡特产课程案例

合集下载

中班教案《家乡的特产》活动设计

中班教案《家乡的特产》活动设计

一、活动名称:中班教案《家乡的特产》活动设计二、活动目标:1. 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特产的名称和特点。

2. 能够表达自己喜欢的特产,并能够分享给同伴。

3. 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1. 特产实物或者图片,如:家乡的水果、蔬菜、工艺品等。

2. 特产介绍资料。

3. 记录表格。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2. 展示特产:向幼儿展示准备的特产实物或图片,并简单介绍特产的名称和特点。

3. 探索特产:组织幼儿参观特产展示区,让幼儿自主选择一种特产,观察和了解特产的详细信息。

4. 分享特产:邀请幼儿分享自己选择的特产,让幼儿表达自己对该特产的喜好和感受。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特产介绍,让幼儿在家庭中了解更多的特产。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特产展示区,让幼儿持续关注和了解特产。

3. 区域活动:设置特产买卖区,让幼儿体验特产的交易和分享乐趣。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特产实物或图片,让幼儿了解特产的特点。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喜欢的特产并交流想法。

3. 实践法:通过参观特产展示区,让幼儿亲身体验和了解特产。

七、教学内容:1. 家乡的特产:介绍家乡的水果、蔬菜、工艺品等特产,让幼儿了解特产的名称和特点。

2. 特产的价值:讲解特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对家乡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特产的认同和保护意识。

3. 特产的分享:教育幼儿学会分享自己的特产,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特产的认识和喜好。

2. 听取幼儿的分享和表达,评估幼儿对特产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对活动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九、教学资源:1. 特产实物或图片:提供丰富的特产资源,如家乡的水果、蔬菜、工艺品等。

2. 特产介绍资料:收集关于特产的详细介绍资料,以便幼儿了解特产的背景和文化。

《家乡的特产》教案(精选15篇)

《家乡的特产》教案(精选15篇)

《家乡的特产》教案(精选15篇)《家乡的特产》篇1活动目标: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剥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每组一只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苹果。

2.PPT3.每组一个餐点盘。

活动过程:一、猜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黄橙橙的坛子,盛满水晶饺子。

吃掉水晶饺子,吐出粒粒珠子。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二、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师:"你们看过哪些颜色的橘子呀?"幼:"绿色、黄色、黄色加绿色、橘黄色。

"师:"那橘子是什么样的呀?"幼:"圆圆的、扁扁的。

"师:橘子底端还有什么?顶端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肚脐眼和按钮师:"那我们把话连起来说一说好吗?"幼:"好。

"师幼一起说橘子是圆圆的、扁扁的,身上还有肚脐眼和按钮。

2.摸一摸师:现在我们拿起你身边的橘子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觉?(软软的)苹果摸上去是什么感觉?教师小结:橘子摸上去比苹果软。

3.闻一闻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再来闻一闻橘子是什么味道呢?(清香味)三、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师:"那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呀?(说什么的都有)师:"那我们把它剥开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师:"我们先从有肚脐眼的.这一面开始剥,还是从有按钮的这边开始剥呢?"幼:"肚脐眼。

"师:"那老师来试一试看是不是从这面开始剥好剥些。

"(一边剥一边说;橘子橘子圆圆,橘子橘子扁扁,剥开黄黄的橘子皮,看看像什么呀?)幼:"花。

"师:"花儿花儿开开,哎,开出了什么呀?"幼:"橘子。

"师:"这像什么呀?"幼:"月亮、小船。

幼儿园教案家乡的特产

幼儿园教案家乡的特产

幼儿园教案家乡的特产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特产,增加对家乡文化的认识。

2. 通过观察、触摸和品尝,培养幼儿的感官体验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特产的定义和意义。

2. 介绍几种常见的家乡特产,如农产品、手工艺品等。

3. 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特产的形态特征和制作过程。

4. 通过品尝,感受特产的味道和口感。

5. 开展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分享对特产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视频等。

2. 材料:特产样品、制作工具等。

3. 环境:干净、安全、舒适的学习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对特产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家乡特产的定义和意义,讲解几种常见的特产。

3. 观察:让幼儿观察特产的形态特征,了解制作过程。

4. 触摸:让幼儿触摸特产,感受其质地和特点。

5. 品尝:让幼儿品尝特产,体验其味道和口感。

6. 小组活动: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对特产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对家乡特产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参观特产商店或产地,让幼儿亲身感受特产的魅力。

2. 开展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简单的特产工艺品。

3. 举办特产品尝会,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分享特产的美味。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和视频等教具,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采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特产的魅力。

八、安全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注意食品卫生,确保特产样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3.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九、教学拓展:1. 邀请家乡特产制作师傅来园进行现场演示,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特产的制作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家乡特产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家乡特产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家乡特产教案家乡特产介绍——品尝美味,感受传统文化家乡特产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藏,它们代表着地域文化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带领他们了解家乡特产的历史、特点和制作过程,不仅能增加他们的家乡认同感,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本次教案将以小学生综合实践为主题,介绍家乡特产。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1. 理解家乡特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家乡特产的历史、特点和制作过程。

3. 增强家乡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特产的历史:介绍家乡特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它们对地方文化的贡献。

2. 家乡特产的特点:欣赏家乡特产的外观、口感和气味,了解它们与其他地方特产的区别。

3. 制作家乡特产:学生亲手制作家乡特产,体验家乡传统手艺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用一些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学生本次实践的主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特产的概念,并让他们谈谈自己家乡的特产。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家乡特产吗?你们家乡有哪些特产?”学生可以就此进行讨论。

2. 家乡特产的历史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家乡特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可以选择几种代表性的特产进行介绍,包括其历史渊源、代表意义以及在地方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供学生观察,并进行互动讨论。

例如:“你们猜猜这个特产是用什么原料制作的?”学生可以就此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家乡特产的特点教师用图片、实物或视频展示家乡特产的外观、口感和气味,让学生通过感官的感知了解特产的特点。

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地方特产,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特产与其他地方特产的区别。

例如:“你们觉得我们家乡的特产和其他地方的特产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制作家乡特产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家乡特产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食材和工具,引导学生参与制作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或指导学生完成制作,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中班家乡的特产教案(推荐9篇)

中班家乡的特产教案(推荐9篇)

中班家乡的特产教案(推荐9篇)中班家乡的特产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家乡特产的种类,并深入了解家乡特产的特点,历史渊源等。

2.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运用调查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家乡特产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学生能把自己搜集的资料、调查的结果进行展示交流,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感情得到升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学生:收集家乡特产的有关资料、实物教师:多媒体课件收集家乡特产的图片和其他资料活动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播放《微山湖》视频,提出要求:请大家仔细看,看后告诉老师你从中了解了什么?生看录像谈从中了解了什么。

师:微山湖就座落在我们的家乡山东省济宁市,我们刚才在微山湖仅仅看到了家乡的部分特产,实际上我们的家乡地大物博,有着非常丰富的物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家乡的特产”,来了解咱们济宁的特产。

板书:家乡的特产二、交流特产1、课前,我们围绕着家乡的特产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调查计划,并且分小组进行了调查研究,你们小组重点研究了家乡特产哪方面的知识?指同学说板书:种类特点历史影响2、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选出代表一会进行班内交流。

①出示温馨提示:说的同学说清楚,说明白,听的同学认真倾听,不同意见可以补充。

小组长进行归纳梳理。

②小组内交流师巡视3、班内汇报汇报交流时形式多样师生评价4、刚才大家通过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家乡的特产,通过大家的交流,对于我们家乡的特产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三、创设情境,展销产品大家知道吗,在每一届山东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上,展出了国内外蔬菜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各种蔬菜在展览中大放异彩,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咱们济宁的特产,我们现在也来举办一个“济宁特产博览会”,来宣传、推销家乡的特产,大家想不想参加?1、你想采用什么形式来展销我们的特产?小组内讨论做什么,怎么做指生说(设计广告语、宣传画、编儿歌等等)出示创作要求:A、设计要新颖,有创意。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家乡的特产》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家乡的特产》

《家乡的特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学会分享和交流。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特产中感受到家乡的特色和文化。

三、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家乡特产的资料、图片。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家乡的地图,引导学生说出家乡的名字。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讲解1.教师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家乡的特产,如:美食、工艺品、农产品等。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家乡的特产,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三)互动环节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家乡特产,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特产推销现场。

2.各小组展示推销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选出最佳推销员。

(四)手工制作1.教师出示家乡特产的手工制作材料,如:泥塑、剪纸等。

2.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制作出自己家乡的特产。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1.学生将手工制作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了解家乡的特产,拍摄照片或视频,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通过了解家乡特产,学生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有什么特产吗?""对了,小明,你能告诉我们一起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那你们知道这些特产背后的故事吗?"2.教学难点:"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特产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小华,你能分享一下你对这个特产的看法吗?你觉得它代表了我们的家乡吗?为什么?"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教师出示地图,问:"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你们知道这里有什么特产吗?"(二)新课讲解教师展示特产图片,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那你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它的故事很有趣哦。

《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精选8篇)

《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精选8篇)

《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精选8篇)《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篇1设计意图:幼儿对家乡的扬子鳄,银杏都了解!那我想让幼儿对家乡的特产吊瓜及吊瓜子也要有肯定的了解。

首先知道吊瓜长在什么地方,初步了解吊瓜怎么播种及收获,知道吊瓜子从哪里来并经过肯定的加工才能吃,并对于家乡人种特产产生骄傲感!目标:1.熟悉家乡的特产吊瓜,知道吊瓜生长地方2.了解吊瓜及吊瓜子的外形3.品尝吊瓜,产生骄傲感预备:1.物质预备:各种瓜子、吊瓜、及吊瓜子及图片2.阅历预备:到网上或书上查找图片重点:知道吊瓜长出吊瓜子过程:一、出示照片,导入课题1.出示各种瓜子,你们吃过这些瓜子吗?它们长在什么地方呢?(逐一提问)最终出示吊瓜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瓜子吗?那它长在什么地方呢?2.熟悉吊瓜出示吊瓜图片。

我们的吊瓜子住在吊瓜肚子里。

你们想知道吊瓜长在什么地方吗,请幼儿把了解到的吊瓜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观看录象,农夫伯伯种吊瓜1.完整播放录象,初步了解吊瓜生长的地方刚才我们发现农夫伯伯种吊瓜,你发现吊瓜长什么样了?2.进一步了解吊瓜及吊瓜子的特征吊瓜是什么外形,它的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呢?了解吊瓜长出之前吊瓜架上的叶子3.播放农夫伯伯收吊瓜,把吊瓜子从吊瓜里拨出来,熟悉吊瓜子的外形4.观看录象吊瓜子拨出之后经过加工包装变成我们现在吃到的吊瓜子!三、品尝吊瓜子1.幼儿自己尝试拨吊瓜子,请个别幼儿示范2.老师示范拨吊瓜子3.和小伴侣一起共享品尝说说吊瓜子的味道!四、小结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去实地看看吊瓜子的播种或者到加工厂看看!《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篇2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的主要特产,熟悉几种家乡特产的商标。

2、通过分类操作、品尝共享,体验活动的欢乐。

3、感受家乡特产的丰富,并为家乡感到骄傲。

4、探究、发觉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育幼儿敏锐的观看力量。

活动预备:1、师生共同收集家乡特产的外包装(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纸等)。

2、发动幼儿带一些家乡特产的食品来幼儿园和小伴侣共享。

最新家乡的特产教案(6篇)

最新家乡的特产教案(6篇)

最新家乡的特产教案(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家乡的特产教案篇一琅琊酥糖的小包装有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的。

我最喜欢长方形的包装。

因为上面印有琅琊山的标志,醉翁亭图案。

但是,最醒目的还是“琅琊酥糖”四个大字。

别说吃了,就是看着也很美味,给了我一次视觉的冲击。

我看着看着,有些迫不及待,于是,不由自主地拆开了包装盒。

拆开后,还没有吃,就闻到有股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

撕开小包装,里面黑白相间的酥糖就像千层饼一样,十分清香。

我小心翼翼地捏下一小块,然后放入嘴里,开始品尝起来。

吃琅琊酥糖也十分有趣。

我吃酥糖时,先用舌头舔一舔它的“粗”味道,再细细地咀嚼,品尝它的“细”味道。

我总是只咬一小点,每咬一口都听到一声“咔嚓”的声音,悦耳至极。

然后慢慢地回味,有一种像吃冰糖的感觉,脆脆的,香香的。

啊!酥糖的香甜溢满了我的嘴。

顿时,我的皮肤和每根神经都陶醉于其中。

不信,如果你们有机会来我的家乡,滁州旅游。

就尝尝琅琊酥糖,它会让你大饱口福。

我爱家乡,滁州,更爱吃家乡的特产,琅琊酥糖。

家乡的特产教案篇二我的家乡在南阳,人们都说南阳有三宝:玉器、烙画、出师表。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独山玉。

独山玉产与南阳独山,是中国的四大名玉之一,也称为“南阳玉”、“河南玉”或“独玉”。

独山玉有绿、白、黄等颜色,晶莹剔透、光彩奇异。

绿的似草,白的似云,黄的似金。

一个个美玉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一次,爸爸去革命历史博物馆,回来的时候经过南阳,就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个用独山玉雕刻而成的玉镯。

我的那个镯子呈草绿色,上面刻着一个像石器时代原始人用的石斧,戴在手腕上感觉冰冰凉凉的。

玉镯上面还有一道又一道的波浪条纹,像一条条洁白的绸缎。

妹妹的那个镯子是金黄色的,一颗颗圆圆的玉珠穿在一起,再加上那块六边形的独山玉,就变成了一个谁看到谁就喜欢的玉镯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1、课文是按总分结构描写杨梅的。 2、主要从树和果两个方面描写了杨梅。
其中,课文重点描写的是杨梅果, 又是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 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3、抒发了自己爱家乡的情感。
靖远枸杞
靖远枸杞
枸杞(片段)
到五月份,枸杞花开了,有紫色的、粉红色的像一个 个小漏斗漂亮极了。一阵微风吹来,花香四溢,清淡幽香, 芬芳扑鼻,引来一只只蜜蜂在花间翩翩起舞,争先恐后地 传播花粉。
介绍一种家乡的特产
北师大版三年级 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五合乡白塔小学
新疆哈密瓜
上海南汇水蜜桃
广 东 荔 枝福建龙眼ຫໍສະໝຸດ 杨余 梅姚海南椰子
安徽省铁画
湖南湘绣
北京面人
北京面人
北京烤鸭
德州扒鸡
平遥牛肉
枸杞
玉米
西瓜
靖远羊羔肉
土豆
石门大枣
习作要求
1、介绍一种家乡的特产。 2、抓住特点,写出这种特产的形状、颜色、大小、 作用等。 3、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4、抒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六月份,一颗颗红枸杞像少女的耳坠一样挂满枝头, 远远望去像万千颗红玛瑙在闪闪发光。穿着各色衣服的枸 杞姑娘满脸欢笑地采摘着枸杞,与玛瑙般的枸杞、飞舞的 蝴蝶、绿色的枸杞园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摘下来 的枸杞被人们晾干或制作成饮料、糖果、糕点,销往世界 各地。
谢 谢 大 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