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四节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第四节 行为观察与指导

第一章 第四节 行为观察与指导

行为观察对幼儿教师的意义
基于观察的行为指导
学前儿童行为指导的原则
主动性
适宜性
过程性
基于观察的行为指导
行为指导的原则
1. 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指导原则是指教师自身要有指导意识和敏感性,能够主 动创设对学前儿童进行行为塑造与干预矫正的实际,进行积极有效 的干预,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首先,教师要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的意识和主动性。 其次,要建立班规,为学前儿童制定行为准则。 最后,安排好转换环节(不同活动的转换、过渡环节)。
神秘物品猜一猜——哑剧表演游戏 1.老师从神秘箱子里寻找神秘物品,并把摸到的物品表演出来让小朋友们猜。 2.换某个小朋友来摸神秘物品表演,其他小朋友们猜。 例如:小球、跳绳、呼啦圈
手指游戏、音乐游戏、律动游戏
基于观察的行为指导
行为指导的原则
2.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教师对学前儿童的行为指导要在教育现场实施进 行,循序渐进,逐渐转变。 学前儿童良好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反复实践与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为学前儿童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 支持学前儿童每一次的良好行为,帮助学前儿童采用小步递进的方式 实现终极目标,最终习得积极、适宜的行为。
基于观察的行为指导
转换、过渡环节 找茬游戏
1.让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的衣服,请一个小朋友站起来,选择今天所穿的衣服上 的一个特点,并告诉大家是什么。例如:我的衣服上有条纹,谁和我一样?
2.大家相互寻找和该小朋友衣服有同样元素的,然后让这个小朋友尝试说:我 的衣服也有条纹,和XX 一样。之后这两个小朋友可以击掌、握手表示配合成功。
基于观察的行为指导
学前儿童行为指导的方法
角色扮演法 行为调控法 榜样示范法

第一章第4节 复合函数与初等函数

第一章第4节 复合函数与初等函数

作 业
• 习题一的第16、17题(交) • 课外作业,习题一的1-20题中没做过的。
常见的经济函数
1、成本函数 某商品的成本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的全
部经济资源投入(劳力、原料、设备等)的价格或费用
总额,它由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组成. 平均成本是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平均每单位产 品的成本.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固定不变的条 件下,产品的成本与平均成本都是产量的函数. 成本函数 平均成本函数
3x 2 例如 函数 y ax bx c, y , 4x 6
2
x 1 x 2 x , x 0 而y x , y 1 x x2 xn e , x ≥ 0
5
y ln
( x 2 1) cos 2 x
等都是初等函数;
是非初等函数。 大部分分段函数不是初等函数。
例如 y arcsinu, u 2 x 2 ; y arcsin( 2 x 2 )
3、复合函数的中间变量可以不止一个,也就是可以由两个以上 的函数经过复合而成。
x 例如 y cot , 2
y u,
u cot v ,
v
x . 2
例 1:下列函数能否构成复合函数?若能,写出 y=f[g(x)],并求 其定义域: ( 1) y u ,
(2)幂函数:y=x (常数
x
x
)
a
(特别地,常用对数 y=lgx,自然对数 y=lnx) (5)三角函数:y=sinx, y=cosx, y=tanx, y=cotx, y=secx, y=cscx (6)反三角函数:y=arcsinx, y=arccosx, y=arctanx, y=arccotx,

《高数》课件讲解第一章第四节《反函数》

《高数》课件讲解第一章第四节《反函数》

( x 2)
P.14 练习1.4 1(1),(2)
(5) f 1[ f (x)] x , x D( f ) f [ f 1(x)] x , x R( f )
求反函数的过程
y f (x)
x f 1( y)
y f 1( x)
从 y=f (x) 中求出 y 的范围,即为 y=f -1(x) 的定义域.
例1 函数 y kx b (k 0) 的反函数为 y x b;
§1.4 反函数
定义1.8 设函数 y f (x) 的定义域是 D( f ) , 值域是 R( f ) ,
若对 y R( f ) , 都有唯一确定的 x D( f ) 与之对应且满 足 y f (x) , 则 x 是定义在 R( f ) 上以 y 为自变量的函数, 记作函数为
x f 1( y) , y R( f ) 并称其为函数 y f (x) 的反函数.
k 函数 y a x (a 0,a 1) 的反函数是 y loga x;
函数 y x2, x (0,) 的反函数是 y x. 而函数 y x2, x (,0) 的反函数是 y x.
注意 函数 y x2 在整个定义域 (,)内不存在反函数.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 y ex ex ; 2
(2) y ln( x
(3) y 2x 1. x1
x2 1);
解 (1) 由 y ex ex 得 e2x 2 yex 1 0 2
解之得 ex y y2 1 因ex 0, 故 ex y y2 1 应舍去.
从而有 ex y y2 1, 求得 x ln( y y2 1). 因此 y ex ex 的反函数为
反函数 x f 1( y) 常记为 y f 1( x), x R( f )

新高考数学第一章第四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新高考数学第一章第四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四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点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定1、对于实数x ,“0<x ”是“1<x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b a b a +=-”是“0<a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B A = ”是“φ=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 、“3=x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0322=--x x ”C 、“1||=x ”是“1=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D 、“m 是实数”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m 是有理数”4、设集合}20|{},0|{},02|{><∈=<∈=>-∈=x x R x C x R x B x R x A 或,则“)(B A x ∈”是“C x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多选)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p 是q 的必要条件的是( )A 、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B 、若5>x ,则10>xC 、若bc ac =,则b a =D 、若50<<x ,则1|1|<-x6、下图是电池、开关和灯泡组成的电路,假定所有的零件均等正常工作,则电路中“开关1K 和开关2K 有且只有一个闭合”是“灯泡L 亮”的 条件。

(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7、若α是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β是γ的充要条件,γ是δ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δ是α的 条件。

(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考点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探究与证明1、设R x ∈,则2>x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为( )A 、1<xB 、1>xC 、π<xD 、π>x2、若R y x ∈,,则0>+y x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为( )A 、1->+y xB 、0>>y xC 、0>xyD 、022>-y x3、关于x 的方程0122=++x ax 只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为( )A 、10=≤a a 或B 、10=<a a 或C 、01=≥a a 或D 、01=>a a 或4、若b a ,都是实数,试从①0=ab ;②0=+b a ;③0)(22=+b a a ;④0>ab 中选出适合的条件,用序号填空:(1)“b a ,都为0”的必要条件为 ;(2)“b a ,都不为0”的充分条件是 ;(3)“b a ,至少有一个为0”的充要条件是 。

第一章第四节反冲运动

第一章第四节反冲运动
提炼知识 1.定义. 反冲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向某一方向射出(或抛出)其 中的一部分时,这个物体的剩余部分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现 象.
2.特点. (1)反冲运动中,相互作用力一般较大,通常可以用 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2)反冲运动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机械能, 所以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判断正误
(1)反冲运动是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产生的效果.(√)
车以 v2 做匀速运动,
运动时间为 t= 2gh=
2×1.25 10 s=0.5 s,
在这段时间内人的水平位移 s1 和车的位移 s2 分别为 s1=v1t,s2=v2t.
由图可知,s1+s2=l. 即 v1t+v2t=l,则 v2=5lt=5×40.5 m/s=1.6 m/s.
(2)车的水平位移为 s2=v2t=1.6×0.5 m=0.8 m. 人落到车上 A 点的过程,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 (水平方向系统没有受外力,而竖直方向支持力大于重力, 合力不为零),人落到车上前的水平速度仍为 v1,车的速 度为 v2,落到车上后设它们的共同速度为 v,根据水平方 向动量守恒得:
设人从船头走到船尾所用时间为 t,人、船的平均速 度分别为 v 人和 v 船,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 mv 人-Mv 船=0,即 mst人-Mst船=0,得ss船人=Mm.
又因为 s 人+s 船=L,可得 s 人=MM+mL,s 船=M+m m L
3.“人船模型”的相关推论 . (1)人走船走,人停船停. (2)由 s 人=MM+mL,s 船=M+m mL 可知,s 人、s 船大小 与人的运动时间和运动状态无关. (3)由ss人船=Mm可知,人、船的位移与质量成反比.
(1)车在人跳出后到落到地板期间的反冲速度; (2)人落在平板车地板上并站定以后,车还运动吗? 车在地面上移动的位移是多少?

高等数学 第一章 第四节 无穷小和无穷大

高等数学 第一章 第四节 无穷小和无穷大
x
因此,讨论一般的极限问题,先讨论极限为 0 的问题。
一、无穷小 —— 极限存在的一种最特殊的情形
1.定义: 极限为零的变量称为无穷小.
即:如 lim xn 0 ,
n x
{xn }是无穷小量 。 称当n 时,
如 lim f ( x) 0 , 称当x 时,f ( x)是无穷小量 。 如 lim f ( x) 0 , 称当x x0时,f ( x)是无穷小量 。
0
证 由无穷大与无穷小的关系,
1 只需证明 是无穷小。 f ( x ) g( x ) 1 1 1 当x x0时, 为无穷小, 极限为 , f ( x) g( x ) A 1 1 1 从而 也是无穷小. f ( x ) g( x ) f ( x ) g( x )
故 f ( x ) g( x )是无穷大。
2
但 y( xk ) 2k sin 2k 0
注意图形:
不是无穷大.
1 1 1 1 y sin ; y x sin ; y sin x x x x
1 例3 证明 lim . x 1 x 1

M 0. 要使 1 M , x 1
1 y x 1
1 只要 x 1 , M
x x0
M 0, 0, 使得当0 x x 0 时 1 恒有 f ( x ) , M
1 由于 f ( x ) 0, 从而 M. f ( x)
1 当x x0时, 为无穷大. f ( x)
意义: 关于无穷大的讨论, 都可归结为关于无穷小的讨论.
反例
1 2 1 例如,当x 0时, x sin , x arctan 都是无穷小 x x 推论4 若 lim g( x )存在且不为零, ( x )是无穷小, ( x) 则 ( x ) 也是无穷小。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四节批注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四节批注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四节批注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的著作,第一章第四节主要是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

在这一节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批注,展示了红军在长征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长征是红军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行动,它是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艰难地穿越险恶山川、草地和河流的壮举。

这一节的批注可能会涉及到红军在行军过程中遭受的困难,比如恶劣的天气条件、缺乏食物和药品、敌人的袭击等等。

批注可能会提到红军士兵们的顽强意志和英勇奋斗精神,以及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而不畏艰险的决心。

其次,这一节的批注还可能会涉及到红军在长征中所面临的政治和军事考验。

长征是红军转移战略的一部分,红军需要在行军中保持战斗力,避免被敌人歼灭。

批注可能会讨论红军如何在行军过程中组织战斗、采取掩护和伪装等策略,以及红军领导层如何解决内部矛盾和团结士兵的问题。

此外,这一节的批注还可能会涉及到长征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深
远影响。

长征是红军战略转移的成功实践,不仅使红军得以保存并
最终取得了胜利,还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提供了重
要的条件。

批注可能会强调长征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意义,以及红军
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

总之,第一章第四节批注可能会从多个角度对红军长征进行全
面的分析和评述。

这些批注可能会涉及到红军在长征中所面临的困
难和挑战,红军的战略和战术,以及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这些批注,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红
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6+1)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6+1)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莫霍界面是
A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3.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地表至软流层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 源地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外部圈 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体和悬浮物 是地球自然环
气 组成的包围地球 质,主要成分 境的重要组成
圈 的复杂系统 是氮和氧
部分
水 地球表层水体 地表水、地下 水圈里的水处 圈 构成的连续但 水、大气水、 于不间断的循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划分依据。 2、掌握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及主要特征。 3、明确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4、知道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根据课本P21、P22和配套资 料,思考以下问题。
1、地震波的概念、分类以及特征 2、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划分依据 3、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4、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FG线的高度约为2 000~3 000千米,
这个高度称为

(2)图中A、B、C、D、E分别表示地球的不同圈层,其中属于地球
外部圈层的是 ,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2.通过图象分析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3.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一、分子力的宏观表现[导学探究]1.为什么坚硬的固体很难被拉长?答案这是分子间引力的宏观表现.2.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答案这是分子间斥力的宏观表现.[知识梳理]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引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拉伸.2.当外力欲使物体压缩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斥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压缩.3.大量的分子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固体分子、液体分子间有空隙,却没有紧紧地吸在一起,说明分子间还同时存在着斥力.二、分子间的作用力[导学探究]如图1所示,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若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在拉出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玻璃板的重力相等吗?为什么?图1答案不相等.因为玻璃板和液面之间有分子引力,所以在使玻璃板拉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要大于玻璃板的重力.[知识梳理]1.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总是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而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r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3.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1)分子间距离r=r0(平衡距离)时,F引=F斥,分子力为零,所以分子间距离等于r0的位置叫平衡位置.(2)当r<r0时,F斥>F引,分子力F表现为斥力.(3)当r>r0时,F斥<F引,分子力F表现为引力.当r≥10r0时,F引和F斥都十分微弱,可认为分子力F=0.(4)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当r<r0时,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r>r0时,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图24.分子力的实质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质上是一种电磁力,是由原子内部的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一、分子力的宏观表现例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B.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C.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答案AD解析水是液体、铁是固体,正常情况下它们分子之间的距离都为r0,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恰好平衡.当水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由r0略微减小,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的宏观表现为斥力,其效果是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当用力拉铁棒两端时,铁棒发生很小的形变,分子间距离由r0略微增大,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的宏观表现为引力,其效果为铁棒没有断,所以选项A、D正确.气体分子由于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能够到达容器内的任何空间,所以很容易就充满容器,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远大于r0,分子间几乎无作用力,就是有作用力,也表现为引力,所以B错误.抽成真空的马德堡半球,之所以很难拉开,是由于球外大气压力对球的作用,所以C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D.二、分子力的特点例2(多选)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D.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答案BC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这两个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引力、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但分子力(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却不是这样.当分子间距r<r0时,斥力比引力大,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并随r的增大而减小;当r>r0时,引力比斥力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r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B、C 项是正确的,A、D项是不正确的.故正确答案为B、C.三、分子力的功例3分子甲和乙距离较远,设甲固定不动,乙分子逐渐向甲分子靠近,直到不能再近的这一过程中()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B.乙分子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C.先是乙分子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分子力对乙分子做正功D.先是分子力对乙分子做正功,然后乙分子克服分子力做功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由于开始时分子间距大于r0,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因此分子乙从远处移到距分子甲r0处的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由于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因此分子乙从距分子甲r0处继续向甲移近时要克服分子力做功.故正确答案为D.1.(分子力的宏观表现)“破镜难圆”的原因是()A.玻璃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B.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力的作用C.一块玻璃内部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而两块碎玻璃片之间,分子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D.两片碎玻璃之间,绝大多数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可忽略,总的分子引力为零答案D解析破碎的玻璃放在一起,由于接触面的错落起伏,只有极少数分子能接近到分子间有作用力的程度,因此,总的分子引力非常小,不足以使它们连在一起.2.(分子力的特点)(多选)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为r,当r增大时,这两个分子之间的分子力()A.一定增大B.一定减小C.可能增大D.可能减小答案CD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题设的r是大于r0(平衡距离)还是小于r0未知,增大多少也未知.由图可知,分子间距离r在从无限小到无限大的区间内,分子力随r的增大是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3.(分子力的特点)如图3所示,设有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O处不动,另一分子可位于x 轴正半轴上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或引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图3A.ab线表示引力,cd线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5 mB.ab线表示斥力,cd线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0 mC.ab线表示引力,cd线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0 mD.ab线表示斥力,cd线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5 m答案B解析由于分子间斥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比引力快,所以题图中曲线ab表示斥力,cd表示引力,e点引力和斥力平衡,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为10-10 m,所以B选项正确.4.(分子力的功)如图4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无穷远处静止释放,在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下靠近甲.甲、乙两分子间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图中d点是分子靠得最近的位置,则乙分子速度最大处可能是()图4A.a点B.b点C.c点D.d点答案C解析从a点到c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速度增加;从c 点到d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速度减小,所以在c点速度最大.题组一分子力的宏观表现1.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A.分子已占据了整个空间,分子间没有空隙B.分子间的空隙太小,分子间只有斥力C.压缩时,分子斥力大于分子引力D.分子都被固定在平衡位置不动答案C解析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故A、D选项错误.压缩固体和液体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是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故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2.(多选)下列哪些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A.正、负电荷相互吸引B.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C.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留下字迹D.两铅块在压力作用下吻合在一起答案CD解析电荷间的作用力是电场力,磁铁吸引小铁钉是磁场力的作用,A、B错误.粉笔小颗粒能留在黑板上是因为分子引力的作用,两铅块能吻合在一起也是因为分子引力的作用,C、D正确.3.表面平滑的太空飞行器在太空中飞行与灰尘互相摩擦时,很容易发生“黏合”现象,这是由于()A.摩擦生热的作用B.化学反应的作用C.分子力的作用D.万有引力的作用答案C解析当表面平滑的飞行器在太空中与灰尘相互摩擦时,可以使飞行器表面与灰尘的距离达到分子力的作用范围,而发生“黏合”,因此是分子力的作用,C项正确.题组二分子力的特点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间的()A.引力增大,斥力减小B.引力增大,斥力增大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D.引力减小,斥力增大答案C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变化的快,故A、B、D错误,C正确.5.两分子间的作用力F与间距r的关系图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r<r1时,两分子间的引力为零B.r1<r<r2时,两分子间的作用力随r的增大而逐渐增大C.r=r2时,两分子间的引力最大D.r>r2时,两分子间的引力随r的增大而增大,斥力为零答案B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r<r1时,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故A错误;r1<r<r2时,两分子间的作用力随r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r轴下方表示分子力是引力,故B 正确;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均随着两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加,r=r2时,分子间的引力不是最大,故C错误;r>r2时,两分子间的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斥力不为零,故D错误.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F引和斥力F斥两部分组成,则()A.F斥和F引是同时存在的B.F引总是大于F斥,其合力总是表现为引力C.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小,F斥越大D.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大,F斥越小答案A解析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的大小都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更快一些.当r<r0时,合力表现为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r>r0时,合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正确选项是A.题组三分子力的功7.两个分子从远处(r>10-9 m)以相等的初速度v相向运动,在靠近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其动能的变化情况为()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D解析从r>10-9 m到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随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大;当分子间距离由r0减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随距离减小,分子间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D正确,A、B、C错误.8.(多选)如图2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图2A.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至c做减速运动B.乙子分子由a至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C.乙分子由a至b的过程中,分子力一直做正功D.乙分子由b至d的过程中,分子力一直做负功答案BC解析由题图可知F=0处c点r=r0是平衡位置,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所以a→b→c分子力做正功,动能增大,c→d分子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所以A、D错误,B、C正确.9.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此过程中:(1)若不考虑其他作用力,则整个过程中乙分子的加速度怎么变化?(2)不考虑其他作用力,乙分子的动能怎么变化?答案(1)由于乙分子只受分子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乙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分子力成正比,也就是乙的加速度的变化与分子力的变化一致,即在整个过程中,乙分子的加速度大小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加速度的方向先是沿甲、乙连线指向甲,后是沿甲、乙连线指向乙.(2)根据动能定理,乙分子的动能变化量等于合力即分子力对乙分子所做的功,由于分子力对乙分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所以乙分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第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