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爆炸与防爆——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3

爆炸与防爆——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3

爆炸与防爆——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31 可燃气体1.1 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1.2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a.温度影响因为化学反应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爆炸极限数据必定与混合物规定的初始温度有关。

初始温度越高,引起的反应越容易传播。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增高。

但是,目前,还没有大量的系统实验结果。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分子内能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b.压力影响系统压力增高,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明显体现在爆炸上限的提高。

这是由于压力升高,使分子间的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容易进行,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特别是爆炸上限明显提高。

压力减小,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的压力称为为混合系的临界压力,低于临界压力,系统不爆炸。

c.惰性气体含量影响混合系中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时,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惰性气体种类不同,对爆炸极限的影响也不同。

以汽油为例,其爆炸极限范围按氮气、燃烧废气、二氧化碳、氟利昂21、氟利昂12、氟利昂11顺序依次缩小。

d.容器、管径影响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越小,当管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发出的热量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临界直径。

容器材料也有很大影响,如氢和氟在玻璃器皿中混合,即使在液态空气温度下,置于黑暗处仍可发生爆炸,而在银器中,在一般温度下才能发生爆炸反应。

e.点火强度影响点火能的强度高,燃烧自发传播的浓度范围也就越宽。

尤其是爆炸上限向可燃气含量较高的方向移动。

如甲烷在100V电压、1A电流火花作用下,无论何种混合比例情况均不爆炸;若电流增加到2A,其爆炸极限为 5.9%-13.6%;电流上繁荣昌盛到3A时,其爆炸极限为5.85%-14.8%。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大纲考试内容要求】:1.了解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2.了解爆炸反应浓度的计算;【教材内容】: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判断某工艺条件下的爆炸危险性时,需根据危险物品所处的条件来考虑其爆炸极限,如在火药、起爆药、炸药烘干工房内可燃蒸气的爆炸极限与其他工房在正常温度下的极限是不一样的,在受压容器和在正常压力下的爆炸极限亦有所不同;其他因素如点火源的能量,容器的形状、大小,火焰的传播方向,惰性气体与杂质的含量等均对爆炸极限有影响。

1.温度的影响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危险性增加。

这是因为在温度增高的情况下,活化分子增加,分子和原子的动能也增加,使活化分子具有更大的冲击能量,爆炸反应容易进行,使原来含有过量空气(低于爆炸下限)或可燃物(高于爆炸上限)而不能使火焰蔓延的混合物浓度变成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浓度,从而扩大了爆炸极限范围。

例如丙酮的爆炸极限受温度影响的情况见表2—1。

2.压力的影响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在~ 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当大于 MPa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

这是因为在高压下混合气体的分子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放热量增加,且在高气压下,热传导性差,热损失小,有利于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

甲烷混合气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见表2 —2。

值得重视的是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减小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到某一数值时,则会出现下限与上限重合,这就意味着初始压力再降低时,不会使混合气体爆炸。

把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为零的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

甲烷在3个不同的初始温度下,爆炸极限随压力下降而缩小的情况如图2—4所示。

因此,密闭设备进行减压操作对安全是有利的。

3.惰性介质的影响若在混合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氮等),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爆炸极限影响因素(一)

爆炸极限影响因素(一)

爆炸极限影响因素(一)压力混合气体的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很大的影响,压力增大,爆炸极限区间的宽度一般会增加,爆炸上限增加,略使爆炸下限下降。

这是因为系统压力增高,其分子间距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因此使燃烧的最初反应和反应的进行更为容易,所以压力升高,爆炸危险性增大。

反之,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待压力降至某值时,其下限与上限重合,此时的最低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

若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就不爆炸。

因此,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减压(负压)操作对安全生产有利。

需要说明的是,压力的变化对爆炸上限影响很大,但爆炸下限的变化不明显,而且不规则。

各个文献间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距。

温度常温下爆炸极限数据已很充足,然而摩擦生热、燃烧热等通过热传导、辐射、对流可以使环境温度高于常温。

在实际生产部门中,非常温下(高于室温)可燃气体被预期或非预期引爆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测定非常温下爆炸极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即: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其分子内能增加,使更多的气体分子处于激发态,原来不燃的混合气体成为可燃、可爆系统,所以温度升高使爆炸危险性增大。

燃气的种类及化学性质可燃气体的分子结构及其反应能力,影响其爆炸极限。

对于碳氢化合物而言,具有C—C型单键相连的碳氢化合物,由于碳键牢固,分子不易受到破坏,其反应能力就较差,因而爆炸极限范围小;而对于具有C≡C 型三键相连的碳氢化合物,由于其碳键脆弱,分子很容易被破坏,化学反应能力较强,因而爆炸极限范围较大;对于具有C=C型二键相连的碳氢化合物,其爆炸极限范围位于单键与三键之间。

对于同一烃类化合物,随碳原子个数的增加,爆炸极限的范围随之变小。

爆炸极限还与导热系数(导温系数)有关,导热系数越大,其导热越快,爆炸极限范围也就越大。

惰性气体及杂质可燃气体中含有N2等惰性气体时,随着N2量的增加,爆炸下限增加,爆炸上限减小,爆炸极限范围相应缩小。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大纲考试内容要求】:1.了解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2.了解爆炸反应浓度的计算;【教材内容】: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判断某工艺条件下的爆炸危险性时,需根据危险物品所处的条件来考虑其爆炸极限,如在火药、起爆药、炸药烘干工房内可燃蒸气的爆炸极限与其他工房在正常温度下的极限是不一样的,在受压容器和在正常压力下的爆炸极限亦有所不同;其他因素如点火源的能量,容器的形状、大小,火焰的传播方向,惰性气体与杂质的含量等均对爆炸极限有影响。

1.温度的影响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危险性增加。

这是因为在温度增高的情况下,活化分子增加,分子和原子的动能也增加,使活化分子具有更大的冲击能量,爆炸反应容易进行,使原来含有过量空气(低于爆炸下限)或可燃物(高于爆炸上限)而不能使火焰蔓延的混合物浓度变成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浓度,从而扩大了爆炸极限范围。

例如丙酮的爆炸极限受温度影响的情况见表2—1。

2.压力的影响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在0.1~2.0 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当大于2.0 MPa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

这是因为在高压下混合气体的分子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放热量增加,且在高气压下,热传导性差,热损失小,有利于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

甲烷混合气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见表2 —2。

值得重视的是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减小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到某一数值时,则会出现下限与上限重合,这就意味着初始压力再降低时,不会使混合气体爆炸。

把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为零的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

甲烷在3个不同的初始温度下,爆炸极限随压力下降而缩小的情况如图2—4所示。

因此,密闭设备进行减压操作对安全是有利的。

3.惰性介质的影响若在混合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氮等),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爆炸极限影响因素(通用版)

爆炸极限影响因素(通用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爆炸极限影响因素(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爆炸极限影响因素(通用版)压力混合气体的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很大的影响,压力增大,爆炸极限区间的宽度一般会增加,爆炸上限增加,略使爆炸下限下降。

这是因为系统压力增高,其分子间距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因此使燃烧的最初反应和反应的进行更为容易,所以压力升高,爆炸危险性增大。

反之,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待压力降至某值时,其下限与上限重合,此时的最低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

若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就不爆炸。

因此,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减压(负压)操作对安全生产有利。

需要说明的是,压力的变化对爆炸上限影响很大,但爆炸下限的变化不明显,而且不规则。

各个文献间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距。

温度常温下爆炸极限数据已很充足,然而摩擦生热、燃烧热等通过热传导、辐射、对流可以使环境温度高于常温。

在实际生产部门中,非常温下(高于室温)可燃气体被预期或非预期引爆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测定非常温下爆炸极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即: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其分子内能增加,使更多的气体分子处于激发态,原来不燃的混合气体成为可燃、可爆系统,所以温度升高使爆炸危险性增大。

燃气的种类及化学性质可燃气体的分子结构及其反应能力,影响其爆炸极限。

对于碳氢化合物而言,具有C—C型单键相连的碳氢化合物,由于碳键牢固,分子不易受到破坏,其反应能力就较差,因而爆炸极限范围小;而对于具有C≡C型三键相连的碳氢化合物,由于其碳键脆弱,分子很容易被破坏,化学反应能力较强,因而爆炸极限范围较大;对于具有C=C型二键相连的碳氢化合物,其爆炸极限范围位于单键与三键之间。

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

(一)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示性数。

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将这一浓度范围的混合气体(或粉尘)称作爆炸性混合气体(或粉尘)。

可燃性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体或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所占体积分数来表示;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在混合物中的质量浓度(g/m3)来表示。

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及质量浓度比在20℃时的换算公式如下:式中L——体积分数,Y——质量浓度,g/m3。

M——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22.4——标准状态下(0℃,l atm)l mol物质气化时的体积。

把能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作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作爆炸上限。

用爆炸上限与下限浓度之差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表示其危险度H,即:H =(L上—L下)/ L下或H = (Y上—Y下)/ Y下H值越大,表示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气体(或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生成很多气体,气体受热膨胀,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可以用热爆炸理论来解释。

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由于在混合物中含有过量的空气,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及可燃物浓度的不足,导致系统得热小于失热,反应不能延续下去;同样,当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的浓度大于爆炸上限时,则会有过量的可燃物,过量的可燃物不仅因缺氧而不能参与反应、放出热量,反而起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

当然,也还有爆炸上限达100%的可燃气体和蒸气(如环氧乙烷、硝化甘油等),可燃性粉尘(如火炸药粉尘)。

这类物质在分解时会自身供氧,使反应持续进行下去。

什么是爆炸极限

什么是爆炸极限

什么是爆炸极限(一)定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到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立即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浓度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浓度上限,爆炸浓度的上限、下限之间称为爆炸浓度范围。

可燃性混合物有一个发生燃烧和爆炸的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混合物中的可燃物只有在其之间才会有燃爆危险。

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受温度、压力、氧含量、能量等影响,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受分散度、湿度、温度和惰性粉尘等影响。

可燃气体和蒸气爆炸极限是以其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表5—3中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12.5%~80%。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其在混合物中所占的比重(g/m3)来表示的,例如,木粉的爆炸下限为409/m3,煤粉的爆炸下限为359/m3可燃粉尘的爆炸上限,因为浓度太高,大多数场合都难以达到,一般很少涉及。

例如,糖粉的爆炸上限为135009/m3,煤粉的爆炸上限为135009/m3,一般场合不会出现。

可燃性混合物处于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时,爆炸所产生的压力不大,温度不高,爆炸威力也小。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表中的30%)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

反应当量浓度可根据燃烧反应式计算出来。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越多。

爆炸下限越低,少量可燃物(如可燃气体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

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各可燃物所具有爆炸极限的不同特点,采取严防跑、冒、滴、漏和严格限制外部空气渗入容器与管道内等安全措施。

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里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因此,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历程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历程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历程爆炸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和产生爆炸性气体或废物。

影响爆炸的因素包括物质的化学性质、外界环境、反应条件以及存在的助燃物等。

在理解爆炸的影响因素和反应历程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物质的化学性质对爆炸的影响至关重要。

某些化学物质具有高度爆炸性,如硝酸铵等,它们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快速分解并释放大量能量。

而一些物质可能需要特定的反应条件或助燃物才能发生爆炸。

因此,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预测和控制爆炸过程至关重要。

其次,温度、压力和氧气浓度等反应条件也是爆炸的重要影响因素。

高温和高压可以加速反应速度,产生更强烈的爆炸。

同时,含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反应的速度也会增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爆炸的规模和强度。

另外,外界环境也会对爆炸的影响产生重要作用。

例如,空气湿度、风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会改变爆炸物质与周围空气的相互作用方式,进而影响爆炸反应的速率和能量释放。

最后,存在的助燃物也是影响爆炸的重要因素。

助燃物是能够提供额外的氧气或可燃物质的物质,使反应更强烈或更持久。

助燃物可能是细粉末、液体或气体,它们能够改变爆炸物质的燃烧特性,从而增加爆炸的威力。

当以上因素综合作用时,反应历程会经历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在适当的外界环境和反应条件下,爆炸物质开始发生分解或燃烧反应,产生大量热能和气体。

这些产物进一步加热周围环境,形成燃烧区域。

随着足够的气体和热能的释放,爆炸波扩散并迅速蔓延,给周围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温度变化,形成冲击波。

爆炸的规模和强度取决于爆炸物质的性质、反应条件、外界环境和助燃物的存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以避免或最小化爆炸的危害。

因此,在处理和存储具有爆炸性的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以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爆炸作为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大纲考试内容要求】:1.了解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2.了解爆炸反应浓度的计算;【教材内容】: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判断某工艺条件下的爆炸危险性时,需根据危险物品所处的条件来考虑其爆炸极限,如在火药、起爆药、炸药烘干工房内可燃蒸气的爆炸极限与其他工房在正常温度下的极限是不一样的,在受压容器和在正常压力下的爆炸极限亦有所不同;其他因素如点火源的能量,容器的形状、大小,火焰的传播方向,惰性气体与杂质的含量等均对爆炸极限有影响。

1.温度的影响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危险性增加。

这是因为在温度增高的情况下,活化分子增加,分子和原子的动能也增加,使活化分子具有更大的冲击能量,爆炸反应容易进行,使原来含有过量空气(低于爆炸下限)或可燃物(高于爆炸上限)而不能使火焰蔓延的混合物浓度变成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浓度,从而扩大了爆炸极限范围。

例如丙酮的爆炸极限受温度影响的情况见表2—1。

2.压力的影响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在~ 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当大于 MPa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

这是因为在高压下混合气体的分子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放热量增加,且在高气压下,热传导性差,热损失小,有利于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

甲烷混合气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见表2 —2。

值得重视的是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减小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到某一数值时,则会出现下限与上限重合,这就意味着初始压力再降低时,不会使混合气体爆炸。

把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为零的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

甲烷在3个不同的初始温度下,爆炸极限随压力下降而缩小的情况如图2—4所示。

因此,密闭设备进行减压操作对安全是有利的。

3.惰性介质的影响若在混合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氮等),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当惰性气体的浓度增加到某一数值时,使爆炸上下限趋于一致,使混合气体不发生爆炸。

这是因为加入惰性气体后,使可燃气体的分子和氧分子隔离,它们之间形成一层不燃烧的屏障,而当氧分子冲击惰性气体时,活化分子失去活化能,使反应键中断。

若在某处已经着火,则放出热量被惰性气体吸收,热量不能积聚,火焰不能蔓延到可燃气分子上去,可起到抑制作用。

惰性气体氩、氦,阻燃性气体CO2及水蒸气、四氯化碳的浓度对甲烷气体爆炸极限的影响如图2—5所示。

由图2—5可知混合气体中惰性气体浓度的增加,使空气的浓度相对减少,在爆炸上限时,可燃气体浓度大,空气浓度小,混合气中氧浓度相对减少,故惰性气体更容易把氧分子和可燃性气体分子隔开,对爆炸上限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爆炸上限剧烈下降。

同理混合气体中氧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对爆炸上限提高得更多。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的爆炸极限范围比较见表2—3。

表2—3可燃气体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爆炸极限范围物质名称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在纯氧的爆炸极限/%范围甲烷~15 5~61 乙烷3~15 3~66 丙烷~~55 丁烷~~49 乙烯~34 3~80 乙炔~34 ~氢4~75 4~95氨15~28 ~79一氧化碳12~~944.爆炸容器对爆炸极限的影响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对爆炸极限有影响,若容器材料的传热性好,管径越细,火焰在其中越难传播,爆炸极限范围变小。

当容器直径或火焰通道小到某一数值时,火焰就不能传播下去,这一直径称为临界直径或最大灭火间距。

如甲烷的临界直径为~0.5m m,氢和乙炔为~0.2 mm。

目前一般采用直径为50 mm的爆炸管或球形爆炸容器。

5.点火源的影响当点火源的活化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也越大。

图2—6是电点火能量对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火花能量达到某一值时,爆炸极限范围受点火能量的影响较小,如图2—6中,当点火能量为l0J时,其爆炸极限范围趋于稳定值,为6%~15%。

所以,一般情况下,爆炸极限均在较高的点火能量下测得,如测甲烷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时,用10J以上的点火能量,其爆炸极限为5%~15%。

【例题】:以下有关爆炸极限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A. 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B. 当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小于 MPa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C. 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D. 点火源的活化能量越大,爆炸极限范围也越大【答案】:B爆炸反应浓度、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二)爆炸反应浓度、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1.爆炸完全反应浓度计算爆炸混合物中的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完全反应的浓度也就是理论上完全燃烧时在混合物中可燃物的含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计算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完全反应浓度。

现举例如下:[例]求乙炔在氧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

[解]写出乙炔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式:2C2H2+502 = 4C02+2H20+Q根据反应式得知,参加反应物质的总体积为2+5 = 7。

若以7这个总体积为100,则2个体积的乙炔在总体积中占:Xo = 2/7 = 28.6%答:乙炔在氧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为28.6%。

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化学当量浓度,也可用以下方法计算。

燃气体或蒸气分子式一般用CαHβOγ表示,设燃烧1 mol气体所必需的氧的物质的量为n,则燃烧反应式可写成:CαHβOγ+ nO2 →生成气体如果把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取为20.9%,则在空气中可燃气体完全反应的浓度x(%)一般可用下式表示:1X = ————= ——————% (2—4)n + n又设在氧气中可燃气体完全反应的浓度为X0(%),即:100X0 = ——% (2—5)1+n式(2—4)和式(2—5)表示出X和X。

与n或2n之间的关系(2n表示反应中氧的原子数)。

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燃烧反应式为:CαHβOγ+ nO2→αCO2 + 1/2βH2O式中2n = 2α+1/2β-γ,对于石蜡烃β=2a+2。

因此,2n = 3a+1-γ。

根据2n的数值,从表2 4中可直接查出可燃气体或蒸气在空气(或氧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

[例]试分别求H2、CH3OH、C3H8 C6H6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

[解](1)公式法:X( H2 )= ——————% =% +100X0 ( H2 )= ——% = %1+nX(CH3OH )= ——————% =% +100X0 (CH3OH )= ———% = 40 % 1+X(C3H8)= ——————% =% + 5100X0 (C3H8)= ——% = %1+ 5X(C6H6)= ——————% =%+100X0 (C6H6 )= ———% = %1+(2)查表法:根据可燃物分子式,用公式2n = 2α+1/2β-γ,求出其2n值。

由2n数值,直接从表2—4中分别查出它们在空气(或氧)中完全反应的浓度。

由式2n = 2α+1/2β-γ,依分子式分别求出2n值如下:H2 2n=1CH30H 2n=3C3H8 2n=10C6H6 2n=15由2n值直接从表2--4分别查出它们的X和Xo值:X(H2)=% X。

(H2)=%X(CH30H)=12% X。

(CH30H)=40%X(C3H8)=4% X。

(C3H8)=16.7%X(C6H6)=2.7% X。

(C6H6)=%表2—4可燃气体(蒸气)在空气和氧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8 澳苯、氯苯苯、戊醇戊烷、乙酸丁酯9 苯甲醇、甲酚环己烷、庚烷10 甲苯胺己烷、丙酸丁酯甲基环己醇一、单选题:1、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__,爆炸危险性__。

A越小减小B越小增加C越宽减小D越宽增加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d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2、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大于时,随着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增加,爆炸下限__,爆炸上限__.A变小变小B变大变大C变小变大D变大变小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c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3、若在混合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氮等),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__,爆炸极限范围__。

A增加不变B增加缩小C增加变大D减少缩小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b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4、混合气体中氧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__,尤其对爆炸__提高得更多。

A扩大上限B减少上限C扩大下限D减少下限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a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5、爆炸的临界压力是指:__。

A把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到无穷大的混合物的初始压力B 混合物的初始压力等于 MPa时C把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为零的压力D混合物由燃烧向爆炸过度的压力值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c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6、已知乙炔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式:2C2H2+502 = 4C02+2H20+Q则乙炔在氧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是____ 。

A.%B.%C.%D. %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b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 7、 H2在空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是____ 。

A.%B.%C.%D. %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a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 8、 C3H8 在氧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是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