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概念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B-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理化学B-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处于热力学平衡的系统必须满足 下列平衡:
热平衡 热

学 力平衡 平

相平衡
物质平衡
化学平衡
(1) 热平衡(thermal equilibrium):
如果没有绝热壁存在,系统内各部分之间 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温度差别。
热力学第零定律
如果系统A与B成热平衡,系统B与C成热平衡, 则系统A与C也必然成热平衡。一切互为热平衡的 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热平衡定律)
(2) 一般Q ≠-Q逆, W ≠-W逆; 但Y =- Y逆
6、内能 (Internal energy)
热力学能(thermodynamic energy)
系统的能量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 定义:
内能
是系统内部所有粒子的各种运动和相互作用 的能量总和,包括体系内分子运动的平动能、转动 能、振动能、电子及核的能量以及分子与分子相互 作用的位能等能量。也叫热力学能,用符号 U 表 示,单位焦耳(J)。
3、平衡状态的描述与状态函数
(1) 定义:用于描述系统状态的各宏观物理性 质(如物质的量、温度、压力、体积等)称为 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习惯称为状态函数。
容量性质:与n成正比,有加和性。 (广延性质) 如m,V;是n的一次齐函数
(2) 分类:
强度性质:与n无关,无加和性。 如T,p,Vm;是n的零次齐函数
-
A+B
C
(4) 可逆过程的重要性
实际过程能量利用的极限
实际过程状态函数的变化计算(如熵函数)
§1-5 热的计算 (How to calculate heat)
1、 等容热(Qv)
过程特点:dV=0
W=0
U QV (W W ) QV W

物理化学解释

物理化学解释

物理化学解释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研究。

下面是物理化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解释:1. 粒子:物质由粒子组成,这些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其他微观粒子。

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取决于这些粒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可分辨单位,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连接而成。

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受分子的结构和组合方式的影响。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化学键的强度和类型会影响分子的稳定性和性质。

4. 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制。

它涉及到反应速率的测量、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和反应机制的解释。

5. 热力学:热力学研究能量在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变化和传递。

它包括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函数(如焓、熵和自由能)以及热力学平衡条件的研究。

6. 平衡态:平衡态是指系统中各组分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平衡态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反应的驱动力和平衡常数的确定。

7.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理论。

它提供了解释原子和分子结构、光谱学和化学反应等现象的基础。

8. 表面化学:表面化学研究物质的表面和界面的性质和反应。

表面化学在催化、电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9. 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电荷在物质中的转移和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它涉及到电解过程、电池和电解质溶液等方面的研究。

10. 光谱学:光谱学研究物质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提供了分析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以上是物理化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解释,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本质和行为,并为解释和应用化学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什么叫物理化学

什么叫物理化学

3. 充分重视实验事实
在物理化学研究中, 在物理化学研究中 , 由于其研究 对象的特殊性( 化学现象) 对象的特殊性 ( 化学现象 ) , 所 以应当充分重视实验事实的重要 性.
例如,在化学平衡规律的研究, 例如,在化学平衡规律的研究,物质性 质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质与外界条件的关系,各种物理化学常 数的测定等,除常用的化学方法以外, 数的测定等,除常用的化学方法以外, 更多采用物理手段(例如电磁学, 更多采用物理手段(例如电磁学,光学 等方法)进行实验测试. 等方法)进行实验测试.
三,物理化学与其他化学课程的联系 所谓"四大化学" 无机,有机,分析, 所谓"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 物化) 物化),它们均有各自的特殊研究对象 和目的. 和目的. 物理化学是研究化学过程中普遍性的更 物理化学是研究化学过程中普遍性的更 本质的内在规律性,无机化学, 本质的内在规律性,无机化学,有机化 学和分析化学在解决具体问题时, 学和分析化学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常常 需利用物理化学知识和方法. 需利用物理化学知识和方法.
2. 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和机理
化学反应的速度有多快, 化学反应的速度有多快,反应过程究竟 是如何进行的(即反应的机理) 是如何进行的(即反应的机理),外界 条件(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条件(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对反 应速度,机理有何影响,如何控制反应 应速度,机理有何影响, 的进行( 的进行(快,慢控制). 慢控制) 这些问题的研究, 这些问题的研究,属于物理化学的另一 化学动力学(在下册) 个分支 化学动力学(在下册).
若这种预测能为多方面的实践所证 则这种假说就成为理论或学说. 实,则这种假说就成为理论或学说. 物理化学中的许多理论模型就是这 样得到的. 样得到的.

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

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焦耳实验:ΔU =f (T ) ; ΔH =f (T ) 三、基本关系式!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可逆过程:W =nRT 1221ln lnp p nRT V V2、热效应、焓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焓的定义:H =U +pV ;d H =d U +d(pV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21d p T T T C]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热容定义:V V )(T UC ∂∂=;p p )(T H C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nR C C =-V p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 =a +bT +c’T 2四、第一定律的应用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等温过程:ΔU =0 ; ΔH =0 ; W =-Q =⎰-p e d V (等容过程:W =0 ; Q =ΔU =⎰T C d V ; ΔH =⎰TC d p等压过程:W =-p e ΔV ; Q =ΔH =⎰T C d p ; ΔU =⎰T Cd V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p 1V 1γ=p 2V 2γ求出T 2,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不可逆绝热过程:Q =0 ;利用C V (T 2-T 1)=-p e (V 2-V 1)求出T 2,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2、相变化可逆相变化:ΔH =Q =n Δ_H ;W=-p (V 2-V 1)=-pV g =-nRT ; ΔU =Q +W 3、热化学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298,()298(B H H m f B mr θθν∆=∆∑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p B C T H m p BB m r ∑=∂∆∂ν。

物化的概念

物化的概念

物化的概念
物化有三个意思,分别是哲学名词、社会学名词、理科名词。

物化(哲学名词)
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一种泯除事物差别、彼我同化的精神境界。

物化是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关于审美创造的独特范畴,它发端于老子哲学,成熟于庄子哲学。

庄子的“心斋”奠定了物化的心理机制,审美移情是它的表现特征。

物化(社会学名词)
从政治来讲,物化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所经历的,即人民生活矛盾冲突加剧,一方面国家政府部门分工越来越细。

物化(理科名词)
物化是指理科当中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是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

而物理化学是最不缺少发明与发现科学的过程。

物理化学总分 -回复

物理化学总分 -回复

物理化学总分-回复物理化学总分: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化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

在物理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从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实验技巧三个方面,一步一步回答关于物理化学总分的问题。

一、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是将物理学与化学相结合的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与能量的相互关系以及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

物理化学主要包括热力学、量子化学、统计力学和动力学等内容。

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力学性质,如温度、压力和能量等。

热力学通过研究物质的热力学函数和热力学过程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揭示了物质在不同能量状态下的变化规律。

量子化学是研究微观领域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原子和分子的量子力学性质。

量子化学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来描述原子和分子的行为,并通过计算方法和模型来预测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

量子化学的发展对于理论和计算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力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热力学性质之间关系的学科,它通过统计方法和概率模型描述了大量微观粒子的行为规律。

统计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宏观性质,如熵、热容和相变等。

动力学是研究物质变化速率和反应机制的学科,它可以揭示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速率规律和反应途径。

动力学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来研究物质的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为实验和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量子化学、统计力学和动力学等。

这些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支撑,构成了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它研究物质的能量和热力学性质。

热力学通过热力学函数和热力学过程的关系,描述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现象。

热力学不仅揭示了物质热力学性质的基本规律,还为工程和实验提供了指导原则。

量子化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学科,它可以预测原子和分子的光谱性质和反应行为。

物理化学期末总结

物理化学期末总结

物理化学期末总结物理化学学期总结绪论1.物理化学的概念:物理化学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从而探求化学变化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实验方法上主要采用物理学中的方法。

2.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1) 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

(3) 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一章气体1.理想气体概念:任何压力机任何温度下都严格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

2.分子热运动理论: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高速运动,热运动有使分子相互分散的倾向,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3.理想气体混合物:(1)自然界的气体多数为混合气体。

(2)假设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组分均为理想气体。

(3)混合气体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4. 道尔顿分压定律:在气体混合物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气体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下单独存在时的分压力之和。

5.阿马格分体积定律 :在气体混合物中,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等于各气体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力下单独存在时的体积之和。

6. 真实气体对于理想气体的偏差的概念:由于真实气体仅在压力很低、温度较高条件下才近似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而真实气体的压力、温度偏离理想气体条件时,就出现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明显偏差。

7. 偏差的原因真实气体不符合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a 真实气体分子占有一定体积;b 分子间存在相互引力)。

8.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液体平衡共存的它的蒸汽的压力,通常也叫做蒸汽压。

同一种液体,其蒸汽压决定决定于液体所处的状态,主要取决于液体的温度,温度升高,则蒸汽压增大。

∑=B Bp p p RT n V BB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的研究对象:(1)热力学是研究热、功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其转换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主要基础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2)热力学第一定律研究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能量效应;(3)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物理化学总结

物理化学总结

物理化学总结物理化学总结简介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科。

它涉及了物理和化学两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物理方法和理论来解释和预测化学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物理化学的主要概念进行总结和介绍。

1.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能量、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1.1 能量能量是物理化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各个物质之间以及化学反应中转化,但总能量始终保持不变。

物理化学主要研究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如热量的传导、吸收和释放等。

1.2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力学性质和能量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过程来描述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变规律。

热力学主要关注热传导、热扩散、相变等能量转化过程。

1.3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物质微观性质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量子力学原理和量子力学方程来解释和预测微观粒子的运动、能级和相互作用等。

量子力学主要研究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概率性质和量子力学态等。

1.4 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它涉及分子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静电力、氢键等。

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的性质和相变过程有重要影响,例如分子间力的大小决定了物质的凝聚态。

2. 物理化学的实验方法物理化学实验方法是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

2.1 光谱学光谱学是利用光的各种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物质性质的学科。

光谱学包括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拉曼光谱等,可以用于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2 热力学测量热力学测量是通过测定物理化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来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常用的热力学测量手段包括热量计、热电偶、量热仪等。

2.3 分子光谱学分子光谱学是通过研究物质在特定波段的光谱特性来获取物质信息的方法。

分子光谱学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等。

3. 物理化学的应用物理化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3.1 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有重要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概念1.电化学: 研究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2.原电池: 将两支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的,能自发地在两极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3.电解池: 将接有外电源的两支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迫使两极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4.正极: 电极电势较高的电极.5.负极: 电极电势较低的电极.6.阴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7.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8.离子迁移规律: 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正)离子总是向阴极迁移,阴(负)离子总是向阳极迁移.9.电极反应规律: 在阳极,电极电势愈负(小)的电对,愈先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电极电势愈正(大)的电对,愈先发生还原反应.10.电流传导规律: 整个电流在溶液中的传导是由阴、阳离子的移动而共同承担的.11.法拉弟定律: (1).通电于电解质溶液后,在电极的两相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与一式量该物质发生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电子数成反比.(2).通电于串联电解池,在各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其氧化数的变化值的乘积都相同. Fz Q n j j =; FQ z n z n z n z n z n B B A A j j =+====...2211 12.离子迁移数: 离子j 所传导的电流(量)与总电流(量)之比. QQ I I t j j j == 13.摩尔电导率: 把含有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单位距离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时所具有的电导. c V Λm m κκ==14.柯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迁移)定律: 在无限稀溶液中,离子彼此独立运动,互不影响,无限稀释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等于无限稀释时阴、阳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 ∞--∞++∞+=,,m m m v v Λλλ(化学计量单元),∞-∞+∞+=,,m m m Λλλ(类元电荷计量单元)15.离子强度: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与其价数的平方的乘积之和的一半.∑=221j j z m I 16.可逆电池: 将化学能以热力学可逆的方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可逆电池.包括化学反应可逆和能量交换可逆两个方面.17.可逆电极:(1).第一类电极: 将金属浸入含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包括金属电极、卤素电极和气体电极(2).第二类电极: 在金属上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后浸入含该难溶盐阴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包括金属-难溶盐电极、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和难溶氧化物-难溶盐电极(3).氧化-还原电极:18.氢标还原电极电势: 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0V .以标准氢电极为负极,指定电极为正极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18.液体接界电势: 在两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或同种电解质但浓度不同的溶液的界面间产生的电势差.它是由于离子的扩散速率不同造成的,是不可逆的.也称扩散电势.19.分解电压: 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解时所需(必须)的最小外加电压.20.极化: 在有电流流过电极时,电极的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21.超电势: 在某一电流密度下,电极的电极电势与其平衡电极电势的差值的绝对值.22.速率方程: 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间的关系式, 或浓度与时间等参数间的关系式.也称动力学方程.前者是微分速率方程,后者是积分速率方程.23.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 或 单位体积内,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tc v t V r j jd d 1d d 1⋅=⋅=ξ(恒容) 24.反应机理/反应历程: 表示一个总包(复杂)反应所经历的具体途径的若干基元反应的有序集合。

25.基元反应: 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26.简单反应: 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27.复合反应/复杂反应: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

28.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简单级数反应: 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简单方次(0或正整数)有关的反应.可以是基元反应、简单反应,也可是复合反应,但必须具有简单级数.29.质量作用定律: 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以计量系数为指数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只适用于基元反应.30.反应级数: 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若速率方程中有加减运算,则无级数可言31.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三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0/1/2/3次方成正比的一类反应.32.反应分子数: 引发一个基元反应所必需的反应物相互作用的最少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自由基等)数. 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33.分数寿期: 消耗掉反应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α所需的时间αt .分数衰期: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β所需的时间βt .若βα-=1,则βt t a =. 如: 某一级反应四分之三寿期3/4t =60min ,而其四分之一衰期1/4t =60min34.半衰期: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1/2t .35.初始速率: 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可以认为反应物没有消耗.36.范特霍夫规则: 对同一化学反应,反应的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约增加1~3倍.4~210≈+TT k k 37.对峙反应: 可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也称对行反应.38.平行反应: 同一反应物同时参与几个不同且平行进行的一类反应.39.连串反应: 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也称连续反应.40.稳态近似法: 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若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粒子(如原子、离子、自由基等),因其能量高、活性大、反应能力强,一旦生成就立即发生反应,当反应达到稳定状态后,其净的反应速率可视为零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41.控制步骤法/决速步法/速控步法: 在连串反应中,若有一步反应的速率最慢,它控制着总反应的速率,该最慢反应步称为控制步骤或决速步.用该步的反应速率代替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即称为速控步法。

42.链反应: 用光、热、辐射或其它方法使反应引发,通过活性组份(自由基或原子)的不断再生,使反应得以自动发展下去的一类连续反应。

43.直链反应/单链反应: 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只生成一个新自由基或原子的链反应。

44.支链反应: 由一个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及两个以上新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的反应.45.原盐效应: 在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6.光化反应: 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或由光引发的)化学反应.47.光化学定律: (1).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2).在初级过程中,一个分子(或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而活化.48.光敏剂: 能把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对光不敏感的物质并使其活化乃至发生反应而加入的一类物质.49.催化剂: 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数量和化学性质变化的一类物质.50.催化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51.自催化作用: 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52.催化剂的选择性: 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 53.比表面积: 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VA m A a s s S == 54.界面: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约几个分子厚度).55.表面: 与气体相接触的界面.56.表面张力: 指向表面并与表面相切,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紧缩力.lF ==σγ.也称表面功,即在等温等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环境所做的可逆功.Sr A W d δ=γ.或称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即在等温等压及组成不变的情57.附加压力: 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差.'2R p s γ= 58.吸附: 在相界面上,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59.物理吸附: 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60.化学吸附: 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61.吸附质: 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62.吸附剂: 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通常都是固体.63.表面活性剂: 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 习惯上只把那些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64.临界胶束浓度: 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65.表面过剩/表面超额/表面吸附量: 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与同量溶剂在溶液本体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差值.22d d a r RT a A n S ⋅-==Γσ66.分散体系(系统):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系统).67.分散相: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 或 被分散介质所分散的物质.68.分散介质: 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69.分子分散体系(系统):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体系(系统).又称真溶液,简称溶液.70.胶体分散体系: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粒子半径在1~100nm (即10-9~10-7m ,傅版)或1~1000nm (即10-9~10-6m ,天大版)之间的分散体系(系统).71.扩散: 有浓度梯度时,物质粒子因热运动(布朗运动)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其推动力是浓度梯度,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用公式表示即:xc A D t n sd d d d ⋅⋅-= 72.憎液溶胶: 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简称溶胶.73.沉降: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74.电脉: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带有电荷的溶胶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的定向迁移.75.电渗: 在外加电场下,分散介质通过多孔膜(或毛细管)的定向移动.76.流动电势: 在外力的作用下,迫使液体介质通过多孔隔膜(或毛细管)相对静止带电界面流动时,在多孔膜两边所产生的电势差.它是电渗的逆过程.77.沉降电势: 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时,在移动方向的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它是电泳的逆过程.78.聚沉值: 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聚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强.79.感胶离子序: 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 例: H +>Cs +>Rb +>NH 4+>K +>Na +>Li +, F -->Cl -->Br -->NO 3-->I --80.悬浮液: 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81.乳状液: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82.唐南平衡: 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由于大分子电解质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当膜两边达成渗透平衡时,小分子电解质在膜两边的分布不同.况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B n p T S A ,,)d G (∂=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