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平衡计算方法
生产线平衡计算

目相同情况下,作业时间最长的工序先排
规则2:遵循作业手顺原则,防呆性,不可拆分性
规则3:缩小空闲时间,减少周转等待时间
5-2、 排 工 位:
5-3、排工位:
2
1
1
A
B
G
2.4
H
C
D
E
F
3.25
1.2
.5
1
工序
A C D B E F G H
The end, thank you!
BA C None D A, C
2
1
1
A
B
G
C
D
E
F
3.25
1.2
.5
1
工序 E F G H
先行工序 D E B E, G
2.4 H
瓶颈C/T=1.2s ≤T/T = 3600/3000=1.2 s
3-1、确定瓶颈CT
1.0 A
C 1.08
1.0
1.0
B
G
1.2
H
D
E
F
1.2
0.5
1.0
瓶颈C/T=2.4s ≤T/T = 3600/1500=2.4s
后接工序数C/T (S)
6
2
4
3.25
3
1.2
2
1
2
0.5
1
1
1
1
0
2.4
工位 1
工位 2
工位 3
工位 4 工位 5
A (3.25-2=1.25) C (3.25-3.25)=0 E (3.25-0.5)=2.75 B (3.25-1)=2.25 H1.25-1.2=0.05)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
生产线平衡率是指在给定时间段内,生产线上不同工位之间工作的负载平衡程度。
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需要以下步骤:
1. 计算每个工位的生产时间:生产时间是指一个工位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包括准备时间、生产时间和清理时间。
生产时间可以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实际测量情况计算得到。
2. 计算整个生产线的总生产时间:总生产时间等于所有工位的生产时间之和。
3. 计算生产线所需的均衡时间:均衡时间是指整个生产线在理想情况下,各个工位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
生产线所需的均衡时间等于总生产时间除以工位数。
4. 计算每个工位的闲置时间:闲置时间是指一个工位在完成任务后,等待下一步操作的时间。
每个工位的闲置时间可以根据实际观察得到。
5. 计算生产线的平衡率:生产线的平衡率等于均衡时间减去闲置时间之和,除以均衡时间,即
平衡率 = (均衡时间 - 闲置时间之和) / 均衡时间
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结果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用于衡量不同工位之间工作负载的平衡情况。
生产线平衡计算范文

生产线平衡计算范文生产线平衡是指在给定资源、工人和工时的情况下,将各项任务合理分配到不同工位上,并使每个工位的工作周期相等,从而达到生产线上工位之间的负荷均衡。
通过生产线平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产线平衡的概念、优势以及计算方法。
一、生产线平衡的概念和优势1.1概念1.2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线平衡可以减少生产线上的闲置时间和堆积时间,充分利用生产能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生产线平衡,可以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工作流程,减少等待时间和重复劳动,降低生产成本。
(3)确保产品质量:生产线平衡可以使每个工位的工作周期相等,避免因负荷不均衡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二、生产线平衡的计算方法2.1工作内容分析工作内容分析是生产线平衡的第一步,通过对产品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将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工序,并确定每个工序的任务量、工作时间等参数。
2.2工分分析工分分析是生产线平衡的核心,它是通过对每个工序进行工分,确定工序之间的工作时间差异,从而找出负荷不均衡的工位并进行调整。
工分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标准工时:通过工作内容分析,确定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即完成该工序所需的工作时间。
(2)计算工序机器机械劳动时间(MCT):根据标准工时和工龄调整系数,计算每个工序的机器机械劳动时间。
(3)计算工序人工劳动时间(HCT):根据标准工时和人工劳动调整系数,计算每个工序的人工劳动时间。
(4)计算工序总工时(TCT):将机器机械劳动时间和人工劳动时间相加,得到每个工序的总工时。
(5)计算累积工时(ACT):根据每个工序的总工时,计算每个工位的累积工时。
(6)计算工位工作周期(WCT):根据工位数量和生产线的工作时间,计算每个工位的工作周期。
2.3进行负荷均衡调整负荷均衡调整是通过调整工位之间的任务分配,使各个工位的工作周期接近,从而实现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计算

生产线平衡计算
第一步:确定每个生产环节的耗时
首先要明确每个生产环节的耗时,需要仔细测算以确保其准确性。
对
于已经有既定数据的生产环节可以直接参考,对于新工序则需要进行研究
和实验,找出最可行的方案。
顺序性的操作可以拆分为若干子操作,每个
子操作是整个操作过程中采取的动作,可以加快耗时的测算。
第二步:计算所需时间
在确定了每个生产环节的耗时后,再通过将每个环节的耗时累加,计
算出从产品到达生产线的起始点到产品离开生产线的终点所需的总时间。
第三步:确定工序比重和员工比重
工序比重是指在每个生产环节中所用的资源比重,可以考虑机器的风格、生产速度、技能水平等,员工比重指的是每个生产环节所需的员工数。
第四步:制定操作计划
在确定了工序比重和员工比重后,就可以安排每个生产环节的运作顺
序并对员工分配任务。
为了保证负载平衡,需要确保每个员工的负责生产
环节的耗时并不相差太大。
可以通过顺序性的操作拆分成若干子操作,对
每个员工成立一个操作顺序,安排任务。
第五步:平衡调整
平衡调整是将已经制定好的原始操作计划针对某些情况进行调整。
例
如工作人员流失、某个设备的故障、计划进行调整等。
平衡率公式

平衡率公式平衡率是指生产线或流程中各个工序作业时间的平衡程度。
它在生产管理和优化中可是个重要的概念哦!咱先来说说平衡率公式到底是啥。
平衡率的公式就是:各工序时间总和÷(最长工序时间×工序总数)×100%。
这个公式看起来好像有点复杂,但其实理解起来也不难。
比如说,咱们有一条生产手机壳的生产线,一共有 5 个工序。
第一个工序是注塑,需要 30 秒;第二个工序是打磨,要 25 秒;第三个工序是喷漆,得 40 秒;第四个工序是组装,用 20 秒;第五个工序是包装,花 15 秒。
这当中最长的工序时间是 40 秒,工序总数是 5 个。
那各工序时间总和就是 30 + 25 + 40 + 20 + 15 = 130 秒。
按照平衡率公式,平衡率就是 130 ÷(40 × 5)× 100% = 65% 。
这时候您可能要问了,知道这个平衡率有啥用呢?这用处可大了去啦!假如这条手机壳生产线的平衡率很低,比如说只有 50%,那就意味着有很多时间被浪费掉了,生产效率不高,成本也就上去了。
这就好比一群人一起搬砖,有的人累得要死,有的人却闲着没事干,那这活干得能快能好吗?我之前在一家工厂工作的时候,就遇到过平衡率的问题。
那是一家生产玩具汽车的厂,我们的生产线总是出状况。
有时候零件堆积如山,有时候又缺货停工。
后来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发现就是平衡率出了问题。
有个安装车轮的工序特别慢,其他工序都得等着它,就像堵车一样,后面的车都走不动。
我们就针对这个安装车轮的工序进行了改进。
重新设计了工具,优化了操作流程,还对工人进行了培训。
经过一番努力,这个工序的时间从原来的 50 秒降到了 35 秒。
再一算平衡率,嘿,提高了不少,生产效率也跟着上去了,订单完成得又快又好,老板高兴,工人也开心。
所以说啊,平衡率公式虽然看起来只是个简单的数学式子,但它背后反映的是生产流程的合理性和效率。
通过计算和分析平衡率,我们能够发现问题,找到瓶颈,然后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让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顺畅、高效。
生产线平衡计算

生产线平衡计算
生产线平衡计算是指在生产流程中,通过对各个工序的时间和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使得整个生产线的效率最大化,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生产线平衡计算方法:
1. Takt Time:指一个生产周期内需要生产完成的数量和时间的比率,即制造一个产品所需的时间。
Takt Time可以帮助确定生产线的节拍,以确保生产线在给定时间内生产足够的产品。
2. 工位平衡:将某个生产流程分成多个步骤(工位),并按照相同的时间分配到每个工位上,确保各个工位的工作量相等,避免出现瓶颈和浪费。
3.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生产线上每个工序的时间数据以及操作员信息,分析每个工序的效率和人力利用率,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4. 标准化工作:建立标准化工作程序,包括操作规程、物料配送、设备调整等,以便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 连续改进:持续监控生产线效率和质量,发现问题并解决它们,以实现生产线的不断优化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生产线平衡计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
生产线平衡计算

生产线平衡 - 1
定义
生产线平衡(工序同期化):通过技术 组织措施来调整生产线的工序时间定额, 使工作地的单件作业时间等于生产线节 拍,或者与节拍成整数倍关系。
生产线的产出速度等于作业速度最慢的工作地 的产出速度, 因此希望每一工作地的工作任务 大致都相等,减少或消除忙闲不均的现象,这 就是生产线的平衡问题(又称工序同期化)。
目标量:按日或小时要求产 出数量!
生产线平衡 - 4
生产线平衡率
平衡率是衡量工序中各工站节拍符合度的一个 综合比值﹔ 总工序工时总和 平衡率= ----------------------×100% 瓶颈时间×工站数
平衡率的目标:与大设备相连≧85% 其它≧ 95%
生产线平衡 - 5
平衡率100%的意义
产能要求1: 目标每小时要装配3000台风扇。节拍时间应是多少?
生产节拍1:T/T = 3600/3000=1.2 s
产能要求2: 目标每小时要装配1500台风扇。节拍时间应是多少?
生产节拍1:T/T = 3600/3000=2.4 s
产能要求3: 目标每小时要装配1000台风扇。节拍时间应是多少?
工序 A B C D E F G H
C/T(S) 2 1
3.25 1.2 0.5 1 1 2.4
作业描述 装配外框 安装开关 装配马达架 将马达架装入外框 安装扇叶 安装格栅 安装电缆 测试
生产线平衡 - 10
先行工序 无
A 无 A, C D E B F, G
1、确定生产节拍T/T (Tact time)
生产节拍1:T/T = 3600/1000=3.6 s
生产线平衡 - 11
生产线平衡

3.平衡改善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七、平衡改善的实施步骤
八、案例分析
问题:假定每天10H要装配电风扇143台,周期 时间应是多少? 回答:
问题:理论上的最少工位数是多少? 回答:
四、瓶颈
五、影响生产线平衡的因素
1.工艺编排; 2.不良品; 3.人员安排; 4.新人加入; 5.作业不标准; 6.设备; 7.治工具设计; 8.产线布局; 9.人员心情; ……
六、平衡改善法则与注意事项
1.平衡改善法则—ECRS法则
2-1.平衡改善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2.平衡改善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产线培训资料
或改为震动 请把心带来
请充份讨论与分享 请带空杯来,装点水回去
请思考:
一条正常运作的生产线产 量的高低由那个工序决定?
一、木桶定律
二、生产线平衡与木桶定律的关系
三、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三、提升生产线平衡的意义
三、生产线平衡的相关术语
1.节拍(Pitch Time):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产量, 各工序完成单位成品所需的时间。计算公式:节拍=有 效出勤时间/(生产计划量*(1+不良率)); 2.传送带速度(CV):流水线皮带传送的速度; 3.瓶颈工时:指生产线所有工序中所用人均工时最长的 工序,通常指一道工序,有时也指几道工序; 4.总瓶颈工时:指瓶颈站工时*生产线作业人数的总和; 5.周程时间:指单个产品从前到后所有工序所费时间的 总和; 6.平衡率:平衡率=生产线各工序时间总和/总瓶颈工时;
三、生产线平衡的相关术语
7.平衡损失:平衡损失=1-平衡率; 8.平衡损失时间:计算公式=∑(瓶颈工时-工位工时); 9.稼动损失时间:计算公式=(节拍-瓶颈工时)*总人 数; 10.稼动损失率:计算公式=稼动损失时间/(节拍*总人 数)*100%。 平衡损失时间与稼动损失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平衡损失时间是指瓶颈工时与各工位工时时间差的总和, 而稼动损失时间是指工序生产节拍与瓶颈工时时间差的 总和,他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核
核准
发行章
2/2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B.标准时间=马表测时*(1+宽放率)
=正常时间*(1+宽放率)
3.生产线平衡:生产线每个工作站所需的作业时间尽力使其达到相等的地步,如此,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即不会产生任何等待、堆积或闲置等现象,生产即可同步化,即为生产线平衡。
最大周程时间*工作站数(或操作人数)
B1平衡率不太可能达到100%。
B2平衡率越低表示浪费越大。
B3应致力于提高平衡率。.
KC-Σti平衡闲置时间
KC总生产时间
K:工作站;C:生产周期;T:作业站时间
1/2
生产线平衡计算方法
制订部门
制订日期
文件编号
4.作业站人数确定:
作业站:根据顾客的产量或订单量以及生产该产品的总工时,同时考虑设备设施的利用率等到方面进行工艺、工序、流程的设计,从面确定生产流程的平衡点。
生产线平衡计算方法
制订部门
制订日期
文件编号
1.标准工时:经过良好训练之作业员,在规定的作业条件下,使用规定的方法与设备,以正常速度完成作业所需的全部时间称为标准工时。
2.标准工时的测定方法:
A.马表测量法:工作程序设定完成,正式生产时,选定适当的作业人员(经过训练并考试合格)去执行工作,利用马表测时,得一观测时间值,加上宽放时间,即得标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