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管理重点整理

金融机构管理复习整理

判断、单选、多选、简答、计算、论述

1.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注:金融机构受监管最严格)

金融机构重要性:金融机构能够帮助金融市场运作,没有这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就无法将资金从储蓄的人手中转移到那些具有生产投资机会的人手中。因此,金融机构对于整体经济的运行情况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区别

(金融机构的出现,使融资模式发生变化)

直接融资:在金融市场中,资金能在资金有富余的人和资金不足的人之间进行转移配置。

间接融资:金融中介机构将资金盈余者手中借入资金,然后将这些资金借给资金需求者手中,实现金融中介的功能。间接融资是主要融资方式。

区别:有无第三方介入

(P2P是直接融资)

2)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优势)

交易成本——

因为金融机构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专业能力,能够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而且金融中介机构规模庞大,因此会有规模经济的优势。

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平摊的交易成本就会减少。

金融机构通过风险分担,降低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金融机构还通过帮助个人进行多样化投资而降低他们面临的风险,来促进风险分担。(资产组合)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信息不对称——

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一方通常不了解另一方,这种不平等性被称为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会在金融系统两端引起问题:交易发生前、发生后。

交易发生前——逆向选择

交易发生后——道德风险

2.全球金融机构存在的基本事实【8条】/金融体系的8个特点

【考判断,前4个☆】

(1)股票不是工商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来源。

(2)发行可流通的债券和股权证券不是工商企业为其经营活动融资的主要方式。

(3)间接融资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直接融资。

(4)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银行,是工商企业外部融资最重要的来源。

(5)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受到最严格监管的部门之一。

(6)只有大规模、组织完善的公司才可以轻易地进入证券市场为其经营活动融资。

(7)抵押物是家庭和工商企业债务合约中的一个普遍特征。

(8)债务合约是对借款者的行为加以实质性约束的极其复杂的典型法律文件。

金融机构监管最为严格

3.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的风险?导致风险的原因?

1)风险:来源:信息不对称—>具体问题: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引发:柠檬问题(在次品市场上,交易双方对质量信息的获得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产品确切的真实质量,而买者却不知道产品的确切质量)——典例:二手车市场

道德风险-引发:委托-代理问题

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目标函数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和监督,从而出现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象。又称为委托代理问题。

2)区分二者的节点是什么?如何解决?

解决逆向选择:

(1)私人生产和销售信息——另项收费

解决搭便车(是指经济中某个体消费的资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

的生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的公允份额。指一些人需要某种公共财产,但

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

的享受成果。)

(2)政府管制以增加信息

(3)金融中介——2.3用以提高信息的对称性

(4)抵押物(融资中以抵押物作为凭证防范违约风险)和净值(资产-负债,以衡量价值)

●解决道德风险:

(1)增加信息披露程度

(2)风险投资公司

(3)在合同中说明限制性条款

●解决股权合约中委托、代理问题:

(1)信息生产:监督

(2)政府管制来增加信息量

(3)金融中介:风险投资公司

(4)债务合约

●解决债务市场的委托、代理问题:

(1)净值

(2)限制性条款的监督和执行

(3)金融中介

4、金融机构的作用

1)实现规模效应,降低交易成本。

2)承担并分担风险。

3)充当信用中介和期限中介,起到资金的汇集和分配作用。

4)具有支付或结算功能。

5、金融市场的作用

1)宏观经济功能

配置功能资源配置、财富再分配

经济调节功能

直接调节:自发的调节机制

间接调节:政府宏观调整的传导途径

反映功能国民经济“晴雨表”

2)微观经济功能

聚敛功能“蓄水池”作用

避险功能企业套期保值、资产组合

价格发现金融市场买卖双方相互影响决定了金融资产的价格,与金融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有关的研究统称资产定价研究。

6、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

资产决定负债(老师的观点)

商业银行:区别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

银行的分类【3点】

银行业务:表外业务(以中间业务为主)、表内业务(资产负债表上的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主要包括担保类业务、承诺类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三大类。

表内业务: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栏目可以揭示的业务;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构成:

负债业务:形成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主要包括: 吸收外来资金(存款和借款)和自有资本。

资产业务:是其资金运用业务,包括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

☆表外业务表内办(新闻)有什么影响?【查】

通过扩大贷款基数,降低不良贷款率,对银行实际利润的增长比较有限。

化解通货膨胀,利用对银行资产质量进行监管,放贷规模控制银行风险大于

从前。

提醒银行和信托公司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提高了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

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1.原则/目标: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

2.管理办法:

流动性管理(如:存款外流,T形账户):当存款流出时,要确保银行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资产管理:为了降低风险,银行要持有违约风险较低的资产,并且保证资产的多样性。

负债管理:要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

资产充足率管理:确定银行应维持的资本金数量,满足监管的要求。

3.资产项下涉及哪些?——贷款、准备金、投资、现金

4.负债项下涉及哪些?——存款

5.银行欠钱的解决办法:投资、借款(同业拆借、向央行)、卖贷款

8、资本金充足率管理原因:

1)银行的资本金能够防范银行破产

2)银行资本金的数量会影响银行所有者的收益

3)管理当局对银行资本金的最小数额要求

降低资本金的方法:

1)购回部分银行股票,降低资本金

2)支付较高红利,减少留存收益,降低银行资本金

3)保持资本金不变,增加新的资金来源,增加银行的资产

提高资本金的方法:

1)发行股票,提高银行资本金

2)减少红利支付,增加留存收益

3)保持资本金不变,减少银行资产,进而减少银行负债,减小银行规模9、业绩评价:指标(ROA\ROE\EM\NIM)的关系及计算

资产回报率ROA =净利润/资产

--衡量银行管理人员业绩的指标,表明了银行利用其资产获得利润的效率。

股东权益回报率ROE =净利润/资本

(资本=资产-负债)

--衡量银行所有者(股东)收益水平的指标,表明了银行利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权益乘数EM=资产/股权资产

--表示每1元股权资本的资产量。

关系:ROE=ROA×EM

净息差NIM=(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总资产

--是一种普遍考核银行绩效的指标。

10、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找好服务对象(自行理解)

一、全球化趋势:即中国的银商业行将会走向世界,与国际银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共同进步,发展水平逐步与国际银行业趋于一致;

二、混业化趋势,中国商业银行正在开始混业经营发展趋势,工行成立投行部、成立金融租赁公司、收购国外商业银行邓就是一种明显信号;

三、综合化趋势:创新业务发展加速,发展投行业务、资金交易业务、金融衍生业务、结算、代理等中间业务,而且这些业务的占比正在逐步加大。

四、理财业务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不管是公司理财还是个人理财都在快速发展。现在正在冲过去那种注重信贷,从发展贷款收取贷款利息逐步走向发展理财实现客户资产增值方面收取中间业务收入,实现双赢的局面。

五、风险管理正在显现出去作为金融管理的价值。过去企业和个人注重发展,缺少资金,银行作贷款;现在企业和个人注重资产增值,银行发展理财;不久的将来,人们必然注重风险管理,实现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在风险管理中实现发展和资产增值的双重目的。

六、并购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大银行、高效率的银行将会吞并低效率、小银行。

七、投资银行将会大有作为,将会在发展、投资、调控的缝隙中通过创新发辉关键作用。

八、服务将会更加人性化,顾客将会得到更多实惠。

九、金融服务设施将会更加自动化、网络化。

十、信用管理将会大大减轻银行的风险管理压力。

上述趋势不是五年可以完成的,但从今往后的五年里,这些趋势的发展是必然的。

央行:美联储

11、美联储的构成、各机构职责

美联储的独立性:崇尚美元利益最大化

工具独立性:联邦储备系统采取货币政策工具的能力

目标独立性:联邦储备系统制定货币政策目标的能力

12、联邦基金利率(市场根据供需决定、美联储通过政策控制)

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隔夜拆借利率13、银行准备金市场【有图】

需求曲线 Rd

•银行的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是联邦基金利率。

供给曲线Rs

•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供给的银行准备金数量——未借出准备金。

市场均衡Rs=Rd

•美联储的贴息率远高于联邦基金利率

14、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对债券进行购买或出售,进而影响货币的供给量和市场利率)

•贴现贷款(再贴现,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向中央银行所做的票据转让)

•法定存款准备金

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2.存款准备金3.中央银行贷款4.利率政策

15、政策目标:【PPT上小火箭图】

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外汇市场稳定5个,稳定物价首要,以及之间的关系。

操作目标:准备金、短期利率

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短期&长期利率

最终目标:即目标政策

既矛盾又统一:

一致的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利率稳定与金融稳定

矛盾的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与利率稳定以及充分就业(短期内)

16、共同基金:概念、比其他金融工具的优势、分类、参与者、ETF,QDIR。

证券投资基金,美国称为“共同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共同基金)是一种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将投资收益按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

参与者:1)基金发起人(是证券投资基金设立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负责基金筹建工作。基金设立后,发起人便退出了基金的运作。)

2)基金持有人(基金持有人是指持有基金单位或基金股份的自然人和法人,也就是基金的投资者,是基金受益凭证的持有者。)

3)基金托管人(基金托管人是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监督和对基金资产进行保管的机构。)

4)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是指凭借专门的知识与经验,运用所管理基金的资产,根据法律、法规及基金章程或基金契约的规定,按照科学的投资组合原理进行投资决策,谋求所管理的基金资产不断增值,并使基金持有人获取尽可能多收益的机构。)

优点:

1、流动性中介、变现灵活。

2、小额中介。

3、投资多样化、分散风险。

4、集合投资、成本优势。

5、专业理财、专业化管理。

6、独立托管。

分类:

按设立方式分类: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

按能否赎回分类: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

按投资对象分类: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按投资目标分类:成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平衡型基金

ETF: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一种开放式基金。

ETF特点:

通常采用完全被动式管理方法,以拟合某一指数为目标。

为投资者同时提供了交易所交易以及申购、赎回两种交易方式。

不过申购赎回必须以一篮子股票换取基金份额,或者以基金份额换回一篮子股票。

ETF优势:

1、ETF费用低廉。指数基金的管理费较低,尤其交易费用较低。

2、风险较小。由于指数基金的投资非常分散,可以完全消除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

3、克服了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缺陷。套利机制的存在,抑制了基金二级市场价格与基金净值的偏离。

4、可以作为避险套利的工具。指数基金是机构投资者避险套利的重要工具。QDIR:离岸基金。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条件下,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有控制地,允许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离岸人民币在香港)

17、保险公司定义,形式,收益来源,分类,经营原则:7个。趋势:互助保险经营目标。

保险公司是销售保险合约、提供风险保障的公司。

收益来源:1)承保赢利。一个客户一定时期缴纳一次或数次保险费,保险公司将大量客户缴纳的保险费收集起来,一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就支付约定的赔款。如果自始至终保险公司的赔款支出小于保险费收入,差额就成为保险公司的“承保赢利”。

2)投资赚取赢利。从保险公司收入保险费到保险公司支付赔款之间的时间,保险公司可以将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赚取赢利。

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1)保险股份公司。类似于其他产业的股份公司,由发起人根据《公司法》设立,由此具体规定了公司发起人的人数、公司债务的限额、发行股票的种类、税收、营业范围、公司的权力、申请程序、公司执照等。

2)相互保险公司。是一种非营利性公司,公司为保单持有人(投保人、会员)拥有。没有股东,也没有股东代表大会。保单持有人(会员)的地位与股东地位相类似,有会员代表大会。

互助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

由一些具有共同要求和面临同样风险的人自愿组织起来,是预交风险损失补偿分摊金的一种保险形式。

保险公司分类:1)人寿保险公司,是指当被保险人的生命发生了保险事故时,由保险人支付保险金。

人寿保险可以被划分成风险保障型人寿保险和投资理财型人寿保险。

风险保障型人寿保险偏重于保障人的生存或者死亡的风险。风险保障型人寿保险又可以分为定期死亡寿险、终身死亡寿险、年金保险、两全保险。

投资理财型人寿保险产品侧重于投资理财,被保险人也可获取传统寿险所具有的功能。该类型保险可分为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人寿保险。

2)财产保险公司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

财产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以财产或利益为保险标的的各种保险。

经营原则:

保户和受益人之间必须存在某种关系。

保户必须向保险公司提供完全以及准确的信息。

保户不能从保险范围内获利。

如果第三方给出一定经济补偿,保险公司要扣除。

保险公司必须存在大量的保户。

损失必须能够被量化。

保险公司必须能够计算出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种类较多,一般地,按照计划的缴费或福利确定标准的不同,雇主养老金计划可分为三大类:待遇确定型计划(DB计划)、缴费确定型计划(DC计划)和混合型计划。

18、道德风险算不算不保风险?如何防范?

算,以欺诈或不合规的手段骗保不能予以赔偿

防范:前端:对被保险人的道德品质做出规定;在附加条款中详细说明;设定免赔额,控制赔偿金额总数。后端:责任认定要有明确规定

19、证券公司(经纪人、经销商)的定义、经营范围,做市商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设立的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而成立的专门经营证券业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具有证券交易所的会员资格,可以承销发行、自营买卖或自营兼代理买卖证券。

证券公司经营范围:(1)证券经纪;(2)证券投资咨询;(3)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4)证券承销与保荐;(5)证券自营;(6)证券资产管理;(7)其他证券业务。

证券经纪商是指以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买卖证券并以此收取佣金的中间人。证券经纪商以代理人的身份从事证券交易,与客户是委托代理关系。证券经纪商必须遵照客户发出的委托指令进行证券买卖,并尽可能以最有利的价格使委托指令得以执行;但证券经纪商并不承担交易中的价格风险。

证券经销商持有证券存货,他们将这些证券出售给希望购买证券的投资者,同时也从希望出售证券的客户手中购入证券。

做市商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做市商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地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即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做市商通过这种不断买卖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满足公众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做市商的作用:

1.提高流动性,增强市场吸引力。

2.有效稳定市场,促进市场平衡运行。——防止暗中操纵股价

3.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

20、公募私募区别

证券的发行方式分作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两种。

私募发行又称私下发行,就是发行者不把证券售给社会公众,而是仅售给数量有限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

私募发行的优势:私募发行不受公开发行的规章限制(不需要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除能节约发行时间和发行成本外,又能够比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相同结构的证券给投资银行和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率。

21、信用风险管理(防范与规避):

逆向选择:排队申请贷款的人通常是高信用风险者。

道德风险:借款人从事贷款人不欢迎的活动,增加了贷款人面临的信用风险。

1、甄别和监督

甄别和监督能够提供信息。

甄别:信用打分;参考贷款人的言行。

监督:通过监督借款人的行为考察他们是否遵守限制性条款以及借款者不遵守这些条款时强迫他们执行。

2、长期客户关系

降低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并使甄别变得容易。

监督长期客户的成本要低于监督新的客户。

长期客户更容易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

长期客户会避免从事可能使金融机构不快的高风险活动。

3、贷款承诺

贷款承诺是指一家银行承诺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期内按照某个固定利率向企业提供约定数额的贷款。

能够建立长期客户关系,有利于收集信息。

降低甄别和收集信息的成本。

4、补偿余额

补偿余额:一种特殊形式的抵押物。

通过要求借款人使用银行的支票账户,银行可以观测企业的支票支付情况,可以获得借款人财务状况的信息。

22、☆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是指利率会在年内重新设定(重新定价)的资产和负债。是因为债务工具将在年内到期,或者再定价行为自动产生(可变利率)。第23章ppt第8页表

第一国民银行(单位:万美元)

利率敏感性资产:1年以下期限证券500万、可变利率抵押贷款1000万、1年以下期限商业贷款1500万、20%的固定利率抵押贷款200万。总计3200万。

利率敏感性负债:货币市场存款账户500万、可变利率和1年以下期限存单2500万、联邦基金500万、1年以下期限借款1000万、10%的活期存款150万、20%储蓄存款300万。总计4950万。

利率增加1%导致的结果:资产收益增加:3200万*1%=32万

负债成本提高:4950万*1%=49.5万

第一国民银行收益减少:49.5- 32=17.5万

结论:如果利率敏感性负债规模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规模,那么利率提高将

导致净息差和收入减少,反之亦然。

23、☆收入缺口分析(两个公式一定要记)(第23章12页有例题)

利用利率敏感性资产RSA减去利率敏感性负债RSL,计算

缺口GAP:GAP=RSA-RSL;

将GAP乘以利率变化,得到银行收入变化:△ I=GAP* △i

24、久期的4个性质(可加性),概念,利率变化对资产价格变化公式,表算久期——资产的久期怎么算。

久期:债券支付流的平均到期时间。

久期是一系列现金支付到期期限的加权平均。

久期的4个性质:

1.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债券的到期期限越长,久期越长。

2.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利率水平提高,息票债券的久期将会下降。

3.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债券的息票利率越高,久期越短。

4.久期具有可加性:资产组合的久期等于其每种证券久期的加权平均,其权重每种债券投资占资产组合的比重。

久期计算:

1

1

(1)

(1)

n

t

t

t

n

t

t

t

CP

t

i DUR

CP

i

=

=

+

=

+

DUR——久期;

t——现金支付之前的年数;

CPt——在时间t的现金支付金额;

i——利率;n证券到期期限年数。

25、☆久期缺口分析(三种,各有例子,在第23章28页开始)

利率变动会对金融机构净市值产生影响。净市值与账面价值不同,账面价值并不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考察金融机构的净市值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所采用的方法是久期缺口分析。

一、利率变动引起证券价格变化幅度:

1%1t t

t

P P i

P DUR P i +-∆∆=

≈-⨯

+

%△P ——证券价格的百分比变动,资本增值率;DUR ——久期;i ——利率。 结论:在给定利率变动额的情况下,证券的久期越长,其市场价值变动的百分比越大。因此,证券的久期越大,其利率风险越高。

二、久期缺口Dgap :

gap a l L

D D D A =-

其中,Dgap ——久期缺口;Da ——资产的平均久期;Dl ——负债的平均久期;L ——负债的市值;A ——资产的市值

三、净市值变动与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1gap NW i

D A

i ∆∆≈-⨯

+ 其中,NW ——净市值变动; Dgap ——久期缺口; A ——资产的市值; i ——利率。

26、利率风险管理(防范和规避),利率风险度量方式

调节利率敏感性支出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缺口, 使其等于0,GAP=0。银行的收益不受利率变动影响。

调节资产和负债的久期缺口,使其等于0,Dgap=0。银行的净市值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

度量方式:通过测算息票债券的有效到期期限,就能够精确的度量出利率风险。

27、央行T 形账户:债券买卖

28、其他:

央行的独立性美国最好,日本最差

联邦基金率由市场制定

特朗普上台对中国的影响:退出宽松量化;美元加息,人民币快速贬值。

金融机构的作用:政策传导。

金融危机导致资产配置发生变化。

美联储加息:黑天鹅事件【了解】

第七章课后习题

判断:

1.股票不是工商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来源。

2.发行可流通的债券和股权证券不是工商企业为其经营活动融资的主要方式。3.间接融资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直接融资。

4.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银行,是工商企业外部融资最重要的来源。

5.只有大规模、组织完善的公司才可以轻易地进入证券市场为其经营活动融资。6.如果信息是对称的,那么金融市场中就不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7.支持贷款的抵押物越多,贷款人就越不用担心逆向选择问题。

8.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使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加剧。

单选:

1.由于道德风险所引发的是:(单选)

A柠檬问题 B搭便车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 D交易成本

2.在交易前,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是:(单选)

A逆向选择 B道德风险

C交易成本 D交易风险

3.在交易后,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是:(单选)

A逆向选择 B道德风险

C交易成本 D交易风险

4.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和场外交易市场交易的股票,哪种股票柠檬问题更加严重:(单选)

A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

B场外交易市场交易的股票

C不能确定

5.搭便车问题,使得以下哪些问题加剧? (单选)

A只有逆向选择 B只有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D以上都不是

多选题

6.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是:(多选)

A逆向选择 B道德风险

C交易成本 D交易风险

简述题

1.简单叙述金融系统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画图说明)。

资金从盈余部门往资金短缺部门流动有两条路线,上面一条是通过金融市场(股票债券)直接流过来,称为直接融资。

例如,一个资金短缺部门是企业,他需要一笔资金开发一个新项目。他通过金融市场发行股票或者是债券,资金盈余通过金融市场买它的债券——直接融资。

下面一条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称为间接融资。

资金流动的媒介是:存款、股票、债券——金融资产。

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市场实现的。

金融监管重点

第一章 1不同金融监管模式下的金融监管主体 1.权力层次划分法 一线多头模式:指将全国的金融监管权力集中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利。 双线多头模式:指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双线),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来行使监管的职能(多头)。 集中单一模式:指由一家机构进行集中监管。 2.功能和机构划分法 统一监管模式:由一个监管当局监管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 多头监管模式: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业。 3.从功能和机构的组合中派生出三种模式(名词解释) 牵头监管模式“双峰”监管模式“伞式”+功能监管模式 2 金融监管客体p5 分业经营(职能分工)体制混业经营(全能)体制 在统一监管模式下,无论一国银行实行职能分工体制还是全能体制,监管对象都是所有金融机构。 在多头监管模式下,一国如果实行职能分工体制,则监管对象是所有银行类机构,如果实行全能体制,监管对象是经营银行业务的所有金融机构。 3 论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p6 4 金融监管的目标p9 一般目标: 1.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2.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3.增进金融体系的效率 4.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具体目标: 各国具体监管目标不同,但基本内容都包括金融业竞争、安全和发展 5金融监管的构成体系p13 选择题 金融监管理论体系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相关理论的含义 监管组织体系p14从监管对象角度,监管组织体系大体上包括四部分: 监管主体系统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系统 金融业行业自律系统体制外金融机构监管系统 从监管当局角度,监管组织体系大体上包括以下两部分: 监管系统监管后评价系统 监管内容体系p15: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 按监管性质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 从监管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 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 第二章 1金融风险的含义p20 仅考虑狭义风险的普遍定义:在金融服务交易中给金融交易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是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是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纯粹风险) 金融危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债务危机三种类型

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点

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点 金融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领域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本文将介绍一些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风险。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和市场条件变化导致的投资价值下降的风险。市场风险可以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具体的市场风险。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市场风险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投资者需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管理。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当债务方未能按照约定的还款期限或还款金额偿还债务时,债权方可能面临的损失。在金融市场中,信用风险是普遍存在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信用评估模型和风险控制措施来管理信用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或个人在面临偿债压力时,无法迅速 找到足够的流动资金以满足其债务支付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可能 导致市场的恶性循环,进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需要 通过灵活的资金管理和紧密的流动性监测来管理流动性风险。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人为失误、系统故障、不良交易等 因素导致的损失风险。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内在风险之一,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来管理操 作风险。 五、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或个人在利率变动中面临的资产负债匹配、利差压力等风险。利率风险可能对金融机构和个人的盈利能 力和偿债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为了管理利率风险,金融机构需要 建立利率敏感度分析、利率套期保值等工具和策略。

六、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正常运营活动中面临的与人员、流程、系统或外部因素相关的风险。运营风险可能对金融机构的声誉、 客户关系和业务连续性产生负面影响。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制定运 营规程、加强内部控制等措施来管理运营风险。 七、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法律环境变化或相关法律政策失效时 所面临的风险。法律风险涉及到金融机构的合规性和合法性问题,需要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的风险合规管理机制,确保遵守当地法律 法规。 八、监管风险 监管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监管机构的监管变化或措施失效时所 面临的风险。监管风险可能导致金融机构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等 处罚,对其经营状况和声誉产生不利影响。金融机构需要与监管

金融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点

金融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点金融行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对社会经济发展 至关重要。然而,金融行业也面临着各种金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 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有效管理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和市场保持稳健 运行的关键。本文将探讨金融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点,以帮助金融从业 者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识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关键第一步。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对市场、客户和业务等方面的分析,准确识别出可能的风险。同时,评估风险 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以确定应对措施的优先级。在风险识别与评估过 程中,金融从业者应遵循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如历史数据回顾、模 型构建和趋势分析等,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二、风险管理策略 一旦金融风险被识别和评估出来,金融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 理策略来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对机构的影响。常见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 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减轻和风险应对等。金融从业者在制定风 险管理策略时,应考虑到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单一策略的 盲目追求,确保综合的风险管理效果。 三、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合规管理体系,以保障风 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包括监督与制约、审计与验证、信息与

沟通等方面的要素,旨在保证金融机构内部各项业务和决策的合规性 和规范性。合规管理则是指金融机构在遵守各项法规和规章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的行为准则。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的落 实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风险,确保风险管理的全面 性和有效性。 四、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 信息技术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金融机构需要借助 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面、准确、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 对风险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帮助金融机 构实时监测风险状况,预警潜在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快速响应和调整 风险管理策略。因此,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适应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的需要。 五、持续监测与改进 金融风险管理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监测和改进的过程。金融机构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进 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措施。同时,金融机 构应注重吸取经验教训,开展风险事件的事后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避免类似风险再次发生。 总结起来,金融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点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以及持 续监测与改进。金融从业者需要掌握以上要点,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 应用,以确保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只有通过科学的

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运营管理

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运营管理金融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支持经济发展和服 务社会的重要角色。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 营管理对于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着重探讨金融机 构运营管理的相关要点和挑战,旨在提供对金融从业者和相关利益相 关方的参考。 一、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的概述 金融机构运营管理是指金融机构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对各项业务和 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控制,以实现机构的目标,并提供高质 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 托公司等,每个金融机构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制度背景下,都面临着 不同的运营管理挑战。 二、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 生存能力。有效的运营管理可以提高机构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 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良好的运营管理还可以为金 融机构带来稳定的利润和良好的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 三、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的关键要素 1.战略规划:金融机构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制定长期 和短期的发展目标,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优化和调整战略,以适应市 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2.组织架构:金融机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执行的能力。 3.风险管理: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等环节,以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对机构造成的影响。 4.人才管理:金融机构需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体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竞争力。 5.信息技术支持:金融机构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和处理效率,为机构的决策和运营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金融机构运营管理面临的挑战 1.市场竞争激烈:金融行业市场竞争激烈,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体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监管要求严格:金融机构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严格监管,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金融机构的管理与监管

金融机构的管理与监管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和提供资金服务,他们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金融业务的复杂化和金融风险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监管金融机构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本文将从管理和监管两个角度探讨金融机构的相关问题。 一、金融机构的管理 管理是任何组织的核心,金融机构也不例外。在金融机构的管理中,以下几个方面尤其重要: 1.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流的金融机构如中信银行、交通银行等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受企业历史、传统、价值观念、习惯等诸多因素所影响,在实践中,企业文化将影响员工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并借此影响机构的价值、信誉、形象、效益等多个方面。 2.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的本质是承接风险,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机构应该从识别、评估、控制等多个角度入手。在综合评估风险的同时,应该在发现风险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分散和弥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和风险不断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愈发重要。 3.人才管理 金融机构是智慧密集型行业,人才是其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人才管理方面,金融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内部人才,并且招纳优秀的外部人才。在对待员工方面,应该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充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二、金融机构的监管 监管是金融机构正常运转的保障,而保障监管的正当性是法治的意义之一。为 了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公平及透明,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至关重要。监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法律法规 合法的法律法规是金融机构的重要保障之一。在立法方面应该考虑全面,不仅 要保障金融机构的合法利益,还要规范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提高消费者保护意识。监管方面也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法规,为机构及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2.风险评估 监管部门应该建立科学高效的监管评估体系,及时监测和评估机构的风险状况,做到防患于未然。在评估风险时,要充分结合金融市场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测评,尽可能把风险评估做到科学权威。 3.信息公示 公开透明是金融机构合法合规运作的重要条件之一。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金融 机构信息公示的监管,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公示信息具有诚信、公正、有效等特质。 三、金融机构的展望 金融市场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发展速度极快。未来,金融机构在管理和监 管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风险管理方面,应深入开展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纠正现有的风险管理不足,并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人才管理方面,应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并探索出一种既高效又能充分体现人性关怀的管理模式。

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

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 现代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金融 市场的复杂性增加,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也变得越发重要。合规管理 是指金融机构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以确保其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道德性。本文将探讨金融机构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并介 绍实施合规管理的关键要素。 1. 合规管理的重要性 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以下是合规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1.1 法律和法规遵守 金融机构必须遵守国内外的各类法律和法规。这些法律和法规涵盖 了金融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等。合规管理确 保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符合相关的法律要求,以避免可能的法律风险 和罚款。 1.2 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面临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合 规管理帮助金融机构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保护金融机构及其客户的利益。 1.3 保护客户权益

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还包括保护客户权益的方面。金融机构需要确保客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并提供透明度和及时的沟通,以增强客户的信任和满意度。 2. 实施合规管理的关键要素 为了有效地实施合规管理,金融机构需要考虑以下关键要素: 2.1 内部合规监控和审查 金融机构应建立内部合规监控和审查机制,以确保员工遵守合规政策和程序。这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合规部门、制定合规监督计划和内部审查程序来实现。 2.2 培训与教育 金融机构应为员工提供合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合规意识和专业能力。这些培训可以包括法律法规的知识、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以及遵守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3 风险评估和管理 金融机构应制定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政策,以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这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框架,包括明确的风险分类、风险评估和风险报告程序。 2.4 合规报告和沟通

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重点与计划

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重点与计划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监管趋严,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控合规管理工作涉及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因此,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的重点与计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的重点与计划进行详细阐述。 二、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的重点 1.内控建设 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内控建设。内控建设是银行内控合规管理的基础,关系到银行整体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有效性。内控建设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等方面,需要从制度、机制和流程上进行全面规范和完善。 2.风险管理

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运作的核心。银行要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需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报告和控制等环节,全面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3.合规监管 合规监管是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金融市场监管政策的不断加强,银行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政策,合规经营。因此,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合规监管,通过建立合规管理框架、加强合规意识培训、建立合规风险评估评价机制等措施,全面提升合规监管的能力。 三、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的计划 1.制定内控建设计划 首先,银行需要制定内控建设计划。内控建设是银行内控合规管理的基础,需要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内控建设计划。内控建设计划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内部控制机

制的健全和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等内容,以提升内控建设的效果和能力。 2.加强风险管理 其次,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方面,银行需要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包括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构建健全的风险管理流程等,以提高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完善合规监管 最后,银行需要完善合规监管。在合规监管方面,银行需要制定合规监管计划,包括建立合规管理框架、加强合规意识培训、建立合规风险评估评价机制等,以提升合规监管的水平和能力。 四、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1.完善内控制度 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细化内部控制规程、制定内部控制指南等。同时,银

金融机构内部管理

金融机构内部管理 随着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变得日益重要。内部 管理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对于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具有至关 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关 键要素以及怎样有效地进行管理。 一、重要性 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机构建立健全的决策和 控制机制,保持良好的运营秩序,降低内部风险,并增强机构的稳定性。良好的内部管理可以帮助机构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 提高机构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关键要素 1.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核心要素。它包括风 险评估、内部审计、内部监督等措施,旨在确保机构的目标能够有效 实现,并防止损失和违规行为的发生。内部控制的建立需要明确的责 任分工、合理的授权和审批机制,并配备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 手段。 2. 遵循合规性:金融机构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合规性主要包括对资金流动、信息公开、合同执 行等方面的合规性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合规性管理体系,明确合 规性要求,并定期进行自查和评估,确保机构运作合法合规。

3. 人力资源管理: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离不开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招聘、培训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 人力资源管理还包括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等方面的规划,以确保机构 各个岗位的协调配合和高效运转。 4. 信息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共享。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网络架构,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并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分析工具。 三、有效管理策略 1.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 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机构需要对各类风险进行科学 分类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和应对措施,同时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和 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 2. 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机构 应建立独立、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和方法。 内部审计可以全面评估机构的业务运作、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情况, 帮助机构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3. 激励与约束并重:金融机构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方式, 引导员工合理行为。激励措施可以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机会、培训发 展等;而约束措施可以包括规章制度、违规处罚等。机构还可以建立 内部奖惩机制,既激励员工主动贡献,又约束员工违规行为。

金融机构管理讲纲

金融机构管理讲纲 金融机构管理讲纲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已经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各类金融机构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等。这些金融机构的诞生使得人们的金融服务得到了更加全面、细致和个性化的满足。然而,金融行业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其管理与监管也十分重要。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概念 (一)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以金融活动为主要或重要业务的机构或企业。其中金融活动包括受理储蓄、放款、理财、融资、证券交易、保险、信托、担保、租赁等金融服务。 (二)金融机构管理 金融机构管理是指对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管理及监控,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租赁、融资担保等部门的风险防范、制度建设、内部管理、合规管理等。 三、金融机构管理的作用

(一)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金融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风险不仅仅是市场风险,还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只有通过良好的管理制度和风控体系,才能够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二)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机构管理需要从内控程序、反洗钱、反腐败等方面入手,以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控制与风险防范机制,避免出现类似金融危机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管理还需要从市场监管、行业监管和政策监管方面入手,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约束,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四、金融机构管理的核心要素 (一)科学的组织架构 金融机构管理需要根据企业规模和机构特点,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分工制度,确保金融机构的管理层次清晰、部门职责明确、管理职能合理。 (二)完善的内控制度 金融机构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金融机构内部业务、财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监控。 (三)强大的风险控制体系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管理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管理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的交易场所,它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 国民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涉及到资本、货币、商品等诸多方面,因此它的管理也涉及多个方面。 金融市场的管理需要多方面参与,并通过法律、规章、政策等手段加以控制和 引导,以实现市场主体平等地参与运作、规范交易方式、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权益等目标。同时,金融机构也作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规范运作和管理也是构建健全金融市场的重要保障。 金融市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监管、监督和协调。首先是监管,金 融市场的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防范和处理市场风险,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转。其次是监督,监督机构要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进行监督,确保金融机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业务运作,并及时揭发和处理金融违法违规行为。最后是协调,金融市场的管理需要与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进行协调,保持市场平稳发展。 金融机构的管理是金融市场的重要保障。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它们在资金的筹集、流转和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内部控制与合规等方面的管理都是其业务活动的核心,也是保证其稳健经营和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金融机构管理主要包括机构的组织结构、业务管理、风险管理、人才管理等多 个方面。机构的组织结构包括搭建合理的管理架构、科学制定组织规章、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等。业务管理方面,包括制定经营计划、确定经营目标、明确经营范围、实施业务拓展等。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应对等多个方面。人才管理则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选用、培养、激励、评价机制,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金融机构资金管理的合规要求与操作指南

金融机构资金管理的合规要求与操作指南 金融机构资金管理合规要求和操作指南是确保金融机构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遵循法律法规,保护客户利益,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的重要工具。本文将重点介绍金融机构资金管理的合规要求和操作指南。 一、资金管理的合规要求 1. 法律法规合规:金融机构必须密切遵守金融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包括但不限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管理办法等。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合规制度,确保资金管理的合规性。 2. 适度风险控制:金融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确保资金的安全。这包括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制定风险控制政策和措施,并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与检查。 3. 资金安全性保障:金融机构应确保客户资金的安全性,禁止挪用客户资金。同时,应采取措施防范内部员工挪用资金等违法行为,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管。 4. 客户隐私保护:金融机构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客户个人信息的隐私与安全,严禁泄露客户信息,确保客户利益不受损害。 5. 定期报告与披露:金融机构应定期向监管机构报告资金的运营情况,并按要求披露相关信息,以保证透明度和合规性。 二、资金管理的操作指南 1. 资金计划与预算:金融机构应建立资金计划与预算制度,制定长期和短期资金计划。合理分配资金,确保业务操作的正常进行。 2. 资金流动与管理:金融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资金流动和管理部门,负责掌握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并确保资金的充足性。

3. 资金准备金管理:金融机构应遵守监管机构的要求,设立合理的资金准备金,确保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 4. 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评估、监控和应对预案等,确保风险可控、防范风险的发生。 5. 内部控制与审计: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金管理的规 范和合规。此外,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6. 员工培训与教育: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合规意 识和风险意识,确保资金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7. 客户服务与监督: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客户的服务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客户投 诉反馈机制,以便及时解决客户问题,保护客户利益。 结语: 金融机构资金管理的合规要求和操作指南对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金 融机构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员工和客户服务水平,以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合规性。只有这样,金融机构才能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金融机构运营与管理知识点

金融机构运营与管理知识点金融机构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在资金的配置、风险管理、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着金融机构运营与管理的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金融机构的分类和业务范围 金融机构可分为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和运营模式上存在差异。银行主要经营储蓄、贷款、支付结算等业务;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证券公司负责证券交易和投资咨询;信托公司主要从事信托业务等。 二、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职能部门 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其中管理层分为总行和分行。职能部门包括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推动金融机构的运营和发展。 三、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此外,金融机构还需 依法开展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工作,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四、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营 资金运营是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金融机构通过吸收存款 和发放贷款来实现资金的循环运作。同时,它们还可以通过债券 发行、股权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金融机构需合理配置资金,确 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五、金融机构的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在金融机构的运营和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机构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提高了内部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同时也方便了客户的交易和查询。信息技术还能应用于风险管理、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六、金融机构的合规与监管 金融机构作为特殊的经济组织,需要遵守相关金融法规和监管 要求,确保合规经营。合规管理包括内控制度建设、合规风险管

金融机构管理知识及业务管理知识

金融机构管理知识及业务管理知识 一、金融机构管理知识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业务的法人机构或非法人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经营的本质是筹集资金与投放资金,实现资金的价值最大化。金融机构管理知识包括组织结构和架构、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合规管理等方面。 1. 组织结构和架构: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和架构是其顺利运转的基础。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高层管理团队、中层管理团队和基层员工。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金融机构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中,高层管理团队负责制定战略方针和决策,中层管理团队负责具体的执行和监督,基层员工负责具体业务的操作。金融机构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以确保机构内部的正常运转。 2. 风险管理:金融机构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风险管理。金融业务的本质是与风险相联结的,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能够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常见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金融机构管理者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风险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营。 3. 资本管理:金融机构的资本管理包括资本的筹集和运用。资本是保障金融机构稳定运营的重要因素。金融机构需要不断筹集资本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并通过合理配置资本,提高资本利用效率。资本管理包括资本的计划、配置、监测和评估等方面。金融机构管理者需要注重资本管理,确保资本充足,并

遵守相关监管要求。 4. 合规管理:合规管理是金融机构管理的重要方面。金融机构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保证业务运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合规管理主要包括法律合规、道德合规和行业规范合规等方面。金融机构管理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风险意识,确保机构内部的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二、业务管理知识 业务管理是金融机构管理的具体实践,包括市场开拓、产品创新、客户管理等方面。业务管理知识是金融机构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养,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实现盈利最大化和竞争优势。 1. 市场开拓:市场开拓是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规模的重要手段。金融机构管理者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相应的市场开拓策略。市场开拓包括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市场推广等方面。金融机构管理者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并通过市场推广活动吸引客户,提高市场份额。 2. 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服务的重要途径。金融机构管理者需要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性,通过产品创新提高客户体验和满意度。产品创新包括产品研发、产品定价、产品推广等方面。金融机构管理者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相应的产品创新策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 客户管理:客户是金融机构的核心资源,客户管理是金融机构实现持续业务增长的重要手段。金融机构管理者需要重视客

金融机构合规管理手册

金融机构合规管理手册 一、引言 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监管要求。为了确保机构的合规性和风险管理能力,制定一份合规管理手册至关重要。本手册的目的是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指南,以确保其业务运作符合相关法规,并有效地管理风险,以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二、合规管理框架 1. 法律法规遵循 金融机构在所有业务和活动中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机构应依法获得经营许可,并遵循监管机构制定的行业规范和要求。 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业务运作符合法规,并有效控制风险。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内部控制流程、风险评估与监测、合规审查等。 3. 客户权益保护 金融机构应合法、合规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保护客户的权益。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并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积极改进服务质量。 4. 防止洗钱与反恐怖融资

金融机构应加强防范洗钱活动和反恐怖融资的能力,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机构需要进行客户尽职调查,监测不寻常交易,并配合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 5. 信息安全管理 金融机构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数据保护与隐私保护等。机构应对内外部潜在威胁进行监测和防范,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的安全。 三、合规培训与教育 金融机构应定期开展合规培训与教育,以提高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合规意识。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知识、合规流程和内部控制要求等。 四、合规监测与报告 1. 合规监测 金融机构应建立合规监测体系,对经营、风险和合规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机构应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合规风险,确保业务进行的合法合规。 2. 合规报告 金融机构应定期向内部和外部报告合规情况。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报告机制,确保报告准确、及时,并配合监管机构的合规审核工作。 五、合规审查与改进

金融监管部门工作重点梳理

金融监管部门工作重点梳理 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变化给金融监管部门带来了巨 大的挑战。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密切关 注市场动态,制定并执行相关政策与规范。本文将重点梳理金融监管 部门在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一、风险评估与监测 金融市场的风险对整个经济体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金融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评估与监测。这包括对各类金融 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同时,监管部门还应该协助金融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 确保其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二、加强金融市场准入管理 金融市场的准入管理是金融监管的重要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建 立健全的准入制度,明确各类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与程序,确保市场 参与者有平等的准入机会,同时防范金融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和其他潜 在风险。此外,监管部门还应该加强对新兴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的监管,避免潜在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三、完善金融产品创新与监管 金融产品的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金融产品创 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挑战。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金融产品创 新的监管,明确风险防范的要求,并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监管部门

还应该与金融机构合作,对新推出的金融产品进行评估,及早发现并应对潜在的风险隐患。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金融产品销售和信息披露的监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信息技术与金融安全监管 随着金融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及时跟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根据不断变化的金融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信息技术监管政策与规范。监管部门还应做好金融安全监管的工作,加强对网络金融犯罪的打击与预防,确保金融市场运行的安全稳定。 结语 金融监管部门作为金融市场的看门人,其工作重点的梳理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风险评估与监测、金融市场准入管理、金融产品创新与监管以及信息技术与金融安全监管是当前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重点。通过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金融监管部门有望为金融市场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金融机构管理

金融机构管理 金融机构管理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经济 发展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金融机构的分类、 监管体系和监管措施三个方面来探讨金融机构管理。 一、金融机构的分类 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不同类型的机构。 其中,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扮演着资金融通、支付 结算等核心功能的角色。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则分别负责股票、债 券等金融证券产品的发行和交易,以及保险产品的销售和风险管理。 二、金融机构监管体系 为了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和风险防控,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金 融监管体系。其中,中央银行是金融监管的核心机构,负责货币政策 的制定和金融体系的整体监管。在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的代表,主要负责货币政策的执行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 此外,还有其他监管机构负责监管特定领域的金融机构。例如,证 监会负责监管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保监会负责监管保险市场和保险 公司等。这些监管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内制定法规、执行监管措施,确 保金融机构合规经营和风险防控。 三、金融机构监管措施

为了有效监管金融机构,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首先是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制定一系列法规和规章,明确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和相关责任。其次是完善监管手段,包括定期报表的填报和检查、审计和内部控制的评估等,以确保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测和评估,提前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此外,金融机构管理还需要加强合规和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风险准备金制度,以提供充足的风险缓冲和应对能力。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形成跨境监管的有效机制,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综上所述,金融机构管理是保障金融体系平稳运行的关键环节。通过金融机构的分类、监管体系和监管措施等方面的管理,能够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促进金融机构合规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金融机构管理需要不断适应金融市场变化,加强监管创新和监管能力提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银行工作中的信息安全管理要点

银行工作中的信息安全管理要点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 在银行工作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银行工作中的信息安全管理要点,以帮助银行业界更好地保护客户和企业的利益。 一、加强员工教育培训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和财务数据。因此,加强员工的信息 安全意识和培训至关重要。银行应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包括信息安全政策、操作规范、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内容,并定期进行培训。同时,银行还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员工遵守信息安全规定,不泄露客户信息。 二、完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银行的业务也逐渐向线上转移。因此,完善网络安全防护 系统成为银行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银行应建立强大的防火墙,及时更新和升级安全软件,加密数据传输通道,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此外,银行还应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及时修补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三、加强对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监管 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常常需要与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然而,第三方合作伙伴的信息安全能力可能不如银行本身。因此,银行应加强对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监管,与其签订严格的保密协议,约定数据使用和保护的责任。同时,银行还应定期对其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其信息安全能力符合要求。 四、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 银行的业务数据对于客户和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应对各种意外情况,银行应建立健全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数据备份应定期进行,并存储在安全可靠

的地方,以防止数据丢失。同时,银行还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业务,减少损失。 五、加强监管和法律合规 作为金融机构,银行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监管和法律合规尤为重要。银行应遵守 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并定期进行自查和评估,确保自身符合监管要求。此外,银行还应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组织的活动,了解最新的安全技术和趋势,与同行进行信息安全交流和分享。 六、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尽管银行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但仍无法完全消除安全风险。因此,银行需要 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以应对各种安全事件的发生。银行应明确责任人,建立紧急联系渠道,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同时,银行还应定期进行演练和模拟测试,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综上所述,银行工作中的信息安全管理要点涵盖了员工教育培训、网络安全防护、第三方合作伙伴监管、数据备份与恢复、监管与法律合规以及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等方面。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银行才能更好地保护客户和企业的利益,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重点分析

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重点分析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成为了重要 的工作内容。合规管理是指金融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 内部制度,进行合法经营、规范运作、风险防控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的 总称。本文将对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重点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 了解这一关键管理内容。 首先,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重点之一是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金融业是高度法制化的行业,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金融机构必须对法律法规有深入的了解,并严格遵守。例如,在中国,金融机构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 行法》等法律法规,保障其合法经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其次,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重点还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制度和 规范。为了规范金融机构的运作和风险防控,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一套 完善的内部合规制度,包括合规规章制度、合规流程和合规文化等。 比如,金融机构应该设立合规部门,负责内部合规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能力。 第三,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重点还涉及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方面 的工作。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是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金融机构必须依法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监测和报告等方面的合规 义务,有效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为此,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专门 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制度和程序,并进行系统的培训和监测,确保 合规管理的全面落实。

此外,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重点还包括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随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风险 和威胁。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网络安全防护、 数据加密和安全备份等工作,确保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可靠。 此外,金融机构还需要遵守相关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保护客户个人 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最后,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重点还包括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金融 机构经营活动涉及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 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测量、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建立内部控制 体系,确保各项业务和决策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 综上所述,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是其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金融机构需要关注法律法规的遵守、内部合规制度的建立、反洗钱和 反恐怖融资的工作、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 面的重点工作。通过有效的合规管理,金融机构能够提高经营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风险可控性,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复习

一、基本概念 利率风险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指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因此,市场风险包括权益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与商品风险。 表外风险指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之外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业务所带来的风险 国家风险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国家的主权行为所引起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再定价缺口:GAP = RSA - RSL. 再定价模型,又称融资缺口模型:是用账面价值现金流量的方法分析再定价缺口。 久期(有效期限)是债券平均有效期的一个测度,它被定义为到每一债券距离到期的时间的加权平均值,其权重与支付的现值成比例。 信用等级转换矩阵 贷款承诺指银行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或者某一时间按照约定条件提供贷款给借款人的协议,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是一种承诺在未来某时刻进行的直接信贷。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利率敏感性资产是指那些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收益率或利率能随之发生变化的资产。 表外套期保值是指不涉与表内调整,而是通过从事远期或其他衍生证券交易来对外汇风险进行保值。 杠杆比率又叫偿还财务能力比率,是量度公司举债与平常运作收入,以反映公司履行债务能力的指标。 资本充足率也被称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后,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风险加权资产是指对银行的资产加以分类,根据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性质确定不同的风险系数,以这种风险系数为权重求得的资产。 基本知识点 修正的有效期缺口 表外项目是指资产负债表的表外项目。从总体上看,表外项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不能在表内确认的项目,例如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另一类是由于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性造成的一些会计准则尚未明确规定而按照会计理论又不足以在表内确认的项目,例如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 一、等同于直接信用形式 (一)一般负债担保;(二)远期票据承兑和具有承兑性质的背书 二、特定交易项下的或有项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