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水的净化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水的净化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水的净化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到水的净化方法,了解净水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蒸馏水、脱氧剂、活性炭、净水器、净水壶等。

实验步骤:
1. 将蒸馏水倒入实验器皿中。

2. 将脱氧剂加入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

3. 将活性炭加入蒸馏水中,轻轻搅拌。

4. 将净水器接通电源,将蒸馏水通过净水器过滤。

5. 将净水壶中盛放适量蒸馏水,煮沸后待冷却。

6. 将处理后的水与未处理的水进行比较,观察其颜色、味道和透明度的差异。

实验结果:经过脱氧、活性炭吸附和净水器过滤等处理后,蒸馏水的颜色更清澈,味道更纯净,透明度更高,符合饮用水的要求。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净水的重要性,学会了净水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饮用水的质量,确保身体健康。

初中化学上学期水的净化教案

初中化学上学期水的净化教案

初中化学上学期水的净化教案化学教案:水的净化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净化的重要性。

2.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

3.了解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教学重点:1.学习水的净化方法。

2.了解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水的净化方法的原理。

2.掌握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问题:大家每天都会喝水,你们知道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吗?2.让学生讨论水的重要性,并给出结论。

二、理论学习(20分钟)1.概念解释:什么是水的净化?为什么要对水进行净化?2.讲解不同水的污染源,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等。

3.介绍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如过滤、沉淀、消毒和净化剂等。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1:过滤水的净化方法-实验材料:脏水、过滤纸、漏斗、容器、净化剂。

-实验过程:将过滤纸置于漏斗中,将脏水倒入漏斗中,观察过滤后水的变化。

-实验结论: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

2.实验2:沉淀水的净化方法-实验材料:脏水、容器、净化剂。

-实验过程:将脏水倒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净化剂,静置一段时间。

-实验结论:沉淀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沉积物。

3.实验3:消毒水的净化方法-实验材料:脏水、漏斗、容器、酒精灯、碘酒。

-实验过程:将脏水倒入容器中,用酒精灯加热一定时间,然后加入适量的碘酒。

-实验结论: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菌。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选择题: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2.填空题:根据学习内容填写空白。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其他水的净化方法。

2.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给出重要的水的净化方法。

3.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办法。

六、总结回顾(5分钟)1.点名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水的净化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化学《水的净化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水的净化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学习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了解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流程。

2、过和与方法(1)学习用实验和观察等方法获得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学习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实验,学会观察实验,并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

四、教学准备1、仪器药品: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红墨水、锥形瓶、活性炭、肥皂水、试管、浑浊水、河水、纯净水。

2、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都知道,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我们生活的这个缤纷的世界,没有水就不会有鲜艳的花朵、可爱的动物,也就不会有我们人类了。

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每天都能喝到纯净的水的时候,在我国西部地区,那里的人们要跋山涉水好几里去挑水喝,但挑回来的水,很浑浊,根本就没法喝。

下面请看视频。

(母亲水窖)【目的】感知水资源的短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帮助西部地区的人们将浑浊的的水变成可饮用的水?(二)层层深入,探究问题1、分析成分【引导】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杯水,请你思考一下:这杯水里含有那些杂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水中含有微生物细菌、不溶性杂质、颜色和异味。

有的同学认为含有可溶性杂质。

水的净化教案

水的净化教案

水的净化教案水的净化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的净水方法;掌控过滤的试验操作。

2、通过练习过滤的试验操作,提高试验操作技能和动手技能。

3、通过试验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的净水方法;过滤试验原理及考前须知。

【难点】过滤试验的操作。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提问】引入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故事,让大家思索如何援助鲁滨逊把黄泥水转变为可饮用的水。

向同学展示一瓶黄泥水:让同学观测黄泥水,请同学依据已有知识和生活阅历,思索黄泥水中含有哪些杂质。

【同学回答】泥沙、细菌等。

【老师总结】黄泥水中有如此多的杂质,那么鲁滨逊如何把黄泥水转化为可饮用的`水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自来水厂需要把自然界中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过程,之后再传送到家家户户,究竟经受了哪几个步骤呢?今日就来学习水的净化。

环节二:新课讲授1、吸附沉降【提出问题】如何除去像泥沙这种不溶性的杂质呢?【同学回答】静置。

【老师追问】用静置的方法可以除去全部的不溶性杂质吗?请同学留意观测静置后的黄泥水。

【同学回答】不能,水中仍旧含有大量微小杂质。

【老师演示】放入明矾,让同学认真观测瓶中水的改变。

【同学回答】水中的微小杂质沉降了下来。

【老师总结】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肯定的净水作用,这个过程叫做吸附沉降。

2、过滤【提出问题】让同学观测现象、思索如何除去沉降在水底的不溶性物质,从而使杂质与水分别。

【老师演示】老师讲解过滤操作并演示滤纸的折叠方法、过滤操作的方法。

让同学仔细观测试验操作、沟通争论过滤操作中需要留意的事项和缘由。

【老师讲解】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过滤操作的考前须知“一贴二低三靠”。

【同学试验】老师组织同学以化学小组的形式对黄泥水进行过滤操作,试验同时老师留意巡回指导。

【展示成果】试验结束后,小组之间相互展示试验成果。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纯化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纯化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纯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净化和纯化的概念;
2. 掌握水的净化和纯化的方法;
3. 了解水的净化和纯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水的净化和纯化的概念;
2. 水的净化和纯化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选择合适的水的净化和纯化方法;
2. 水的净化和纯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
1. 水的净化和纯化的概念;
2. 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沉淀、消毒等;
3. 水的纯化方法: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被污染的水样图像或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水的净化和纯化的概念,介绍水的净化和纯化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对
水进行净化和纯化,水的净化和纯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展示实验现象或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净化和纯化的
效果,并讨论哪种方法更适合不同情况下的水净化和纯化。

4. 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水的净化和纯化方法,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每种方法的特点
及适用范围。

5. 开展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水的净化和纯化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论。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水的净化和纯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进行
课堂展示。

七、教学反馈:
1. 师生互动,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2. 比较与分析学生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八、作业布置:
1. 完成水的净化和纯化的实验报告;
2. 搜集不同场景下的水的净化和纯化方法,并总结适用范围。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净化的重要性。

2. 掌握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

3.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水的净化效果。

【教学重点】1. 水的污染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

3. 实验验证水的净化效果。

【教学难点】1. 水的净化方法的原理。

2. 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1. 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蒸馏水、自来水、滤纸、砂子、活性炭、试管、锥形瓶等。

2. 实验所需化学药品:氯仿、重铬酸钾等。

3. 实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4. 相关课件及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讨论水的重要性及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引出本课主题: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简要介绍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沉淀、消毒等。

2. 分别详细介绍过滤、沉淀及消毒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三、实验环节(30分钟)1. 实验一:过滤法净化水(1)取一杯蒸馏水,加入少许沙子,观察水的外观。

(2)用滤纸将混合物过滤,观察水的变化。

(3)讨论过滤法的原理及其净化效果。

2. 实验二:利用活性炭净化水(1)取一杯自来水,加入少许氯仿,使水变浑浊。

(2)加入适量活性炭,并搅拌后静置,观察水的变化。

(3)讨论活性炭净化水的原理及其净化效果。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讨论不同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2. 总结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实验设计更多不同的水净化方法。

2. 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并撰写报告,了解当地水质及水的净化情况。

【课后作业】1. 完成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

2. 思考:如何提高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及水净化工作?3. 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更多关于水的净化方法。

【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反馈及建议。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净化情况,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1. 过滤法:利用滤纸、砂子等材料来过滤水中的杂质。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主题:水的净化
年级:初中
时间:45分钟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水的净化的重要性;
2. 掌握水的净化方法及原理;
3. 认识水的净化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问答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什么?如果水受到污染,对人类会有什么影响?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水的净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教师讲解水的净化方法,包括过滤、沉淀、消毒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净化方法的原理。

三、实验展示(15分钟)
教师通过实验展示不同净化方法的效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水的净化过程。

四、讨论交流(10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各种净化方法的原理、优缺点,讨论如何选择适合的净化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净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及对策。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家庭用水的来源及净化措施,并写一份关于水的净化方法及作用的小结。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的净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解了不同净化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认识到水的净化对健康和环境的重要性。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4.2 水的净化 教案(表格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4.2 水的净化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从纯水、自然界的水及自来水的不同引入水的净化问题,以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为例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联系起来,并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社会转入化学学科。

本课题中的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二、学生特征分析1.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清楚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对引用水的来源有了解,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比如活性炭是怎样吸附有颜色和有气味的物质。

2.学生听说过过滤,接触过生活中的过滤,但并不太清楚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固体以及过滤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虽然初步的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由于本课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应处于兴奋和好奇的状态。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常用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难点:过滤器的制作和过滤操作五、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叙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水资源的现状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是如何将自然界中的水转化为可供人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的。

板书:水的净化倾听,思考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一:天然水成分的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 第一自然段,完成学案环节1的内容。

讲述:天然水是混合物,其成分众多。

其中不能为我们使用或对我们有害的统称为杂质。

我们将这些杂质分为: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和微生物。

过渡:这些杂质如何除去?接下来,我们就随着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一起来看看,我们如何将这些杂质除去。

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天然水成分的分析环节二:除去杂质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1)静置沉淀法:如农村家庭厨房通常用水缸盛水,即利用了此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净化——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课题3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新授:
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电视上也行)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答:很浑
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
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
学生:是混合物
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
味道?为什么?
学生:是,是咸的。

因为含有食盐
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

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

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沉淀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

2.过滤: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

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

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

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练习题:56页1、2、3。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
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水的净化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

(纯净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混合物)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三、过滤操作
1.沉淀(加絮凝剂)“一贴”
2.过滤:小的走,大的留“二低”
3.吸附:物理变化&nb
sp;“三靠”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硬水:含钙、镁的化合物较多
2.鉴别:用肥皂:渣硬沫软
3.软化:煮沸:家庭
蒸馏:液气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