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道设计
渠道工程设计方案

渠道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灌溉需求不断增加,现有渠道设施已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为了提高渠道的输水效率、保证灌区灌溉的正常运行,本项目将进行渠道改造工程。
二、设计原则1. 确保渠道的输水能力满足灌区的灌溉需求。
2. 提高渠道的抗冲蚀能力,减少泥沙淤积。
3. 优化渠道布局,减少渠道占用的土地资源。
4. 考虑渠道工程的经济性、施工技术和维护管理。
三、设计内容1. 渠道衬砌: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提高渠道的抗冲蚀能力。
2. 渠道清淤:定期进行渠道清淤,保持渠道畅通。
3. 渠道加固:对现有渠道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渠道的稳定性。
4. 渠道防渗:采用防渗材料降低渠道渗漏损失。
5. 渠道信息化管理:建立渠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渠道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四、设计方案1. 渠道衬砌:根据渠道断面尺寸和输水要求,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
衬砌厚度不小于20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2. 渠道清淤: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渠道清淤,清除渠道内的杂草、树枝等杂物,保持渠道畅通。
3. 渠道加固:对现有渠道进行加固处理,采用现浇混凝土加固,加固段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 渠道防渗:采用防渗材料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降低渠道渗漏损失。
防渗材料可选择聚乙烯薄膜、土工布等。
5. 渠道信息化管理:建立渠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渠道监测站、通信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等。
实现渠道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提高渠道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工程效益1. 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保证灌区的正常灌溉。
2. 降低渠道渗漏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减少渠道淤积,降低清淤成本。
4. 提高渠道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延长工程寿命。
5. 实现渠道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六、结论本设计方案根据灌区的实际需求,结合渠道工程的设计原则,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造措施。
通过实施本方案,将有效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保证灌区的正常灌溉,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农田水利学—渠道灌溉系统

第四章渠道灌溉系统§1灌排渠系规划布置灌溉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并输送分配到田间的灌溉工程。
按输水方式的不同可分渠道灌溉系统和管道灌溉系统两大类。
本章介绍渠道灌溉系统。
管道灌溉系统将在第五章中介绍。
一、灌排渠系的组成及布置原则(一)灌排渠系的组成1、灌溉系统:(1)渠首工程(2)灌溉渠道:干、支、斗、农渠等固定渠道(3)渠系建筑物(4)田间渠系工程:毛渠(临时渠道)、灌水沟哇等2、排水系统(1)田间排水工程:毛沟、腰沟、墙沟等(2)排水沟:干、支、斗、农沟(3)排水建筑物:排水闸、涵、站等(4)排水容泄区:大江、大湖、大海等(二)灌排渠系的布置的原则(1)满足作物灌排要求。
1)渠道应布置有高处,排水沟应布置在低处。
2)渠道和排水沟的长度和间距应当适宜,保证灌得上排得出。
(2)灌溉渠道必须与排水沟统一规划布置在规划布置渠道时,必须同时考虑到排水沟的位置,在平原地区、圩区,渠道一般要服从排水沟布置(因为在平原地区,排水问题更为突出)。
(3)安全可靠如渠道要避免深挖高填,山丘区渠系上方必须修撇洪沟(截洪沟)。
(4)经济合理渠道要尽量短直,以减少土方量;要尽量减少压占耕地;排水沟要尽量利用天然河道。
(5)便于管理便于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布置时要考虑行政区划;也要考虑机耕方便;建筑物尽量联合修建,形成枢纽,以便于管理。
(6)综合利用如渠道落差较大可布置水电站,较大的渠道或排水沟要考虑通航,水产养殖等。
二、丘陵山区灌排渠系的规划布置山丘区的水利特点是:排水比较通畅,但干旱问题比较突出。
在山丘区虽然可以修建水库塘坝蓄水灌溉,但是由于其蓄水能力有限,因此干旱问题是山丘区的主要水利问题。
因此山丘区灌排渠系的布置,以灌渠道布置为重点。
山丘灌溉渠道布置的关键是布置干渠。
(一)干渠的两种布置形式(1)干渠沿等高线布置(2)干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二)支、斗、农渠布置支渠垂直于干渠,其间距由地形条件决定。
斗渠间距一般为:400〜800m农渠间距一般为:100〜200m两种布置形式:(1)灌排相邻适用于单一坡向地形(2)灌排相间适用于平坦,或有微起伏能渠道建筑物规划布置渠系建筑物指与渠道或排水沟配套的水闸、涵洞、桥梁、渡槽、倒虹吸、跌水、陡坡等建筑物。
灌溉渠道设计与维护的技术要点

灌溉渠道设计与维护的技术要点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灌溉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对于农田的水源供应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灌溉渠道设计与维护的技术要点,以帮助农民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一、灌溉渠道设计的技术要点1. 定位灌溉渠道的位置:根据农田的地理条件和水源的位置,合理确定灌溉渠道的走向和长度。
要考虑到水流的坡度、适宜的灌溉输送距离以及避开地势低洼的区域。
2. 选择合适的渠道断面形状和尺寸:灌溉渠道的断面形状和尺寸直接影响到水流的流速和流量。
通常情况下,应选择梯形或矩形渠道断面,尽量避免过宽或过窄的情况。
断面的宽度和深度要根据水流量和水土保持的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3. 保证渠道的平整和光滑:渠道内壁的平整度和光滑度对于减小水流阻力和降低水流中的泥沙含量至关重要。
在渠道施工中,要加强粗加工和细加工,尽量去除渠道内的凸起物和积淤物。
此外,还可以在渠道内涂抹适量的光滑材料,如沥青或水泥浆,以提高渠道的光滑度。
4. 保证渠道的防渗和防蚀:灌溉渠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漏和蚀刻现象。
为了保护渠道的完整性,可以在渠道底部施工防渗层,如塑料防渗膜或水泥渗透浆。
另外,还应采取措施防止渠道因水流速度过大而产生的蚀刻情况,如设置防蚀块或防蚀重物。
二、灌溉渠道维护的技术要点1. 定期清理渠道内的泥沙和淤泥:长期使用后,灌溉渠道内会积聚大量的泥沙和淤泥,这不仅会降低渠道的输水能力,还容易导致渠道堵塞。
因此,定期清理渠道内的泥沙和淤泥非常重要,可以采用机械式或人工手段进行清理。
2. 定期检查渠道的完整性和漏水情况:经常巡视渠道,及时发现和修复渠道中存在的破损和漏水问题。
可以采用光纤渗漏检测仪等设备,对渠道进行全面检测,及时修复损坏的部分,防止水源的浪费和灌溉效果的降低。
3. 加强灌溉水源的保护与管理:水源是灌溉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对水源的保护与管理。
可以通过建立水资源管理机构,合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配,合理利用和保护水源,确保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以科学、经济合理、先进适用为原则,确保农田得到足够的灌溉水量和有效排水,提高农田的产能。
2.设计应根据地理环境、土地利用状况、降雨均衡和灌溉用水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灌溉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设计标准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设计应根据农田所在地的降雨量、蒸发量、土地类型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并保证排水系统的稳定排水能力。
三、设计内容1.灌溉渠道的设计应根据灌溉用水需求和农田的地形条件进行合理布置。
应注意渠道的坡度、深度、宽度等参数的设计,确保水能顺利流动,并减少水量损失。
2.排水渠道的设计应根据农田的土壤类型和排水需求确定合理的排水闸门数量和位置。
渠道应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有效地排除农田内的积涝水。
3.设计时应合理布置渠道的交叉口和汇水口,以确保整个灌溉排水系统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考虑到水质的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水源被污染。
4.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灌溉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问题,合理安排渠道的出水口和泵站的位置,方便进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设计要求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采用水平灌溉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并合理布置渠道的出水口和水源保护措施。
2.设计时要考虑到水文地质情况,避免渠道的泥沙淤积和堵塞,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渠道的通畅性。
3.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的降雨量和排水需求,合理确定渠道的容水量和排水能力,防止因洪水导致农田的水浸灾害。
五、设计审查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并取得设计审查合格证明。
2.设计审查时应对灌溉排水渠系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进行详细检查,并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六、施工监督1.灌溉排水渠系的施工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农田水利学灌溉渠道系统

按照水资源总量控制的要求,对灌区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同时根据 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定额。
采用先进的测流计量技术
运用流速仪、超声波流量计等先进测流计量技术,准确掌握各级渠 道的流量、流速等参数,为水量调度和分配提供依据。
渠道维护与检修措施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对灌溉渠道进行全面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渠道淤积、渗漏、 滑坡等问题,确保渠道畅通和安
管道输水
定义
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从水源 地输送到灌溉区域的一种灌溉方
式。
优点
输水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节约水 资源,适用于远距离输水和地形复 杂的地区。
缺点
投资大,维护成本高,对水质要求 高。
不同类型渠道比较
明渠与暗渠比较
明渠施工简单、造价低、维护方便, 但占地面积大、蒸发渗漏损失大、易 受污染和淤积;暗渠则相反。
农田水利学灌溉渠道系统
目 录
• 灌溉渠道系统概述 • 灌溉渠道类型与特点 • 灌溉渠道规划与设计 • 灌溉渠道运行管理 • 灌溉渠道系统评价与优化 •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灌溉渠道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灌溉渠道系统是指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设施,包括渠道、闸门、泵站等组 成部分,旨在将水源地的水资源引至农田,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多功能化利用
拓展灌溉渠道系统的综合功能,如生态廊道、休闲观光等,提升综 合效益。
技术创新在农田水利中应用前景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 效率。
智能化监控技术
利用传感器、远程监控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灌溉过程的实 时监控和精准管理。
生态修复技术
第4章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h
mh 。
代入上式得 X
h
mh 2 h 1 m 2 ,取极值
dx dx 2 m 2 1 m 2 ,并令 =0 ; dh dh h
将 (b mh) h 代入上式,整理得: b mh m - 2 1 m 2 0 ,进一步整理, h 得: b 2( 1 m 2 m) h
2、确定渠系建筑物类型、数量 如渠水遇道路,不管是从路上走还是路下走都要修建筑物 3、按渠线(纵断面中心线)确定各桩点的渠底高程、渠顶高程、
水位高程
水位高程 – h = 渠底高程 h:设计水深 水位高程 + a = 渠顶高程 a:渠道水位超高 重点是确定渠道纵断面水位高程
18
水断面积时,校核纵坡i 如渡槽等 3、已知Q,m,i,n,求b,h ,主要设计类 型
14
(二)采用试算法求渠道的横断面 已知:Q=3m3/s,m=1.5,n=0.025(±渠) ,i=1/1000 求:b,h 假定:b=1m,设 h=1m
W (b mh)h =2.5 m2 X b 2h 1 m =4.8 m
二、渠道损失流量
5
Q损
L Q净
100
(米 3/秒)
L:渠道长度 σ :每公里长渠道渗水损失占所通过净流量的百分比,根据土壤性质确定
=
D m Q净
(σ 、D、m 值见教材)
2、通过测定损失直接确定渠道设计流量
=
Q净 Q设
三、渠道设计流量 Q 设=Q 净 Q 损 或: Q 设= Q净 (大型) (中小型)
(二)各分水口水位高程的推算
B分 = A0 + h +∑li + ∑Φ 其中:B分 :分水口水位高程 A0:典型点地面高程,一般为灌区最远较高点的地 面高程 h:要求的灌溉水渠,一般为0.15~0.2米 ∑li:表示各级渠道的长度和坡降 ∑Φ:通过渠系建筑物水位降(水头损失) 举例说明(见教材)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计算是农田灌溉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田的灌溉效果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渠道设计流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关键参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渠道设计流量的概念渠道设计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渠道中流过的水量,通常以立方米/秒(m³/s)来表示。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的确定是为了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量充足,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二、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1.一维定常流计算方法一维定常流计算方法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和公式计算出渠道中的定常流速、水位和流量。
该方法适用于有一定长度的矩形渠道、梯形渠道和圆形渠道等简单形状的渠道。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1)选取合适的渠道截面形状,确定渠道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参数(如底宽、侧坡和高度等)。
(2)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水力参数(如底坡、粗糙系数和水的密度等)。
(3)利用水力学基本方程和公式,计算流速和水位。
可以采用曼宁公式、切比雪夫公式等。
(4)根据流速和水位,计算出渠道的设计流量。
2.模拟计算方法模拟计算方法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渠道流动的过程,得到流量的预测和仿真结果。
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渠道系统,如曲线渠道、分岔渠道和交叉渠道等。
模拟计算方法可以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流动过程的模拟和分析。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1)建立渠道的几何模型,包括渠道的形状和尺寸等。
(2)设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如入口流量、出口水位、底坡和粗糙系数等。
(3)选择合适的数值方法和迭代算法,进行模拟计算。
(4)分析计算结果,得到流量的预测值。
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的关键参数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关键参数,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参数。
1.渠道截面形状和尺寸渠道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直接决定了渠道的流量能力。
常见的渠道截面形状有矩形、梯形和圆形等。
根据渠道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渠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渠系建筑物规划布置
概念:为安全、合理地输配水量,以满足各部门的需要,在渠道系统 上所建的建筑物,是灌排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渠系建筑物布置和选型原则
(1)位置和型式,根据规模、作用、运行特点和灌区总体布置的要求, 布置在地形条件适宜和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点。
(2)布置应满足灌排系统水位、流量、泥沙处理、施工、运行、管理 的要求。
河
进水闸节制闸道拦河坝灌泄水闸
溉
系
冲沙闸
排沙渠
统
的
组
成
农渠
干渠
斗渠 斗沟
支
支渠
农沟
各级灌溉渠道 固定: 干、支、斗、农 临时:毛渠等
退(泄)水渠道
退水闸 退 水 渠
退水闸
沟
干沟
容 泄 泄水闸 区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三、斗、农渠的规划布置
(一)斗、农渠的规划要求 在规划布置时除遵循前面讲过的灌溉渠道规划原则外,还应满足下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三、斗、农渠的规划布置
(一)斗、农渠的规划要求 在规划布置时除遵循前面讲过的灌溉渠道规划原则外,还应满足下
列要求: (1)适应农业生产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 (2)便于配水和灌水,有利于提高灌水工作效率; (3)有利于灌水和耕作的密切配合; (4)土地平整工程量较少。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列要求: (1)适应农业生产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 (2)便于配水和灌水,有利于提高灌水工作效率; (3)有利于灌水和耕作的密切配合; (4)土地平整工程量较少。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斗、农渠的规划布置
(二)斗渠的规划布置 斗渠的长度和控制面积随地形变化很大。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干渠长度及控制灌溉面积渠道支1支2支3支4合计干渠长度 1.88km 4.25km 4.38km 3.75km 14.26km长度 4.5km 4.2km 4.6km 5.3km 18.6km毛面积 1.6万亩 2.9万亩 3.1万亩3.4万亩11万亩灌溉面积 1.28万亩 2.32万亩 2.48万亩 2.72万亩8.8万亩2、渠道工作制度渠道工作制度采用轮灌方式,并采用集中编组,12条斗渠每6条一组,18条农渠每9条一组。
(见图)3、典型支渠设计流量推算取支3为典型支渠道。
由修正后的灌水率图得q设=0.75m3/(s·万亩) (1)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支3渠田间净流量Q支3田净=A3×q设=2.48×0.75=1.860m3/s因为斗农分两组轮灌,同时工作的斗渠有6条,同时工作的农渠有9条所以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为:Q农田净=Q农田净/(n×k)=1.860/54=0.0344m3/s取田间水利用系数ηf=0.95,则农渠净流量为:Q农净=Q农田净/ηf=0.0363m3/s灌区土壤为中粘壤土,查表得土壤透水性参数:A=1.9、m=0.4。
据此可计算农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σ农=A/(100×Q农净m)=1.9/(100×0.03630.4)=0.0716 农渠毛流量Q农毛=Q农净(1+σ农×L农)=0.0363×(1+0.0716×0.463)=0.0375 m3/s (2)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因为一条斗渠内同时工作的农渠有9条,所以斗渠的净流量为:Q 斗净=9×Q 农毛=9×0.0375=0.3375 m 3/s农渠分两组轮灌,各组要求斗渠供给的净流量相等。
斗渠平均工作长度取L 斗=1.34km斗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σ斗=A/(100×Q 斗净m )=1.9/(100×0.33750.4)=0.0293斗渠毛流量为:Q 斗毛=Q 斗净(1+σ斗×L 斗)=0.3375×(1+0.0293×1.34)=0.3508 m 3/s (3)计算支3渠的设计流量 斗渠也分两组轮灌。
同时工作的斗渠为6条。
支渠平均长度取为L 支3=3.68km支渠净流量为:Q 支3净=6×Q 斗毛=6×0.3508=2.1048 m 3/s 支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σ支3=A/(100×Q 支3净m )=1.9/(100×2.10480.4)=0.0141 支渠毛流量为:Q 支3毛=Q 支3净(1+σ支3×L 支3)=2.1048×(1+0.0141×3.68)=2.2140 m 3/s (4)计算支3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η支3水=毛支田净支33Q Q =214.2860.1=0.84 4、计算支1,支2,支4渠的设计流量(1)计算支1,支2,支4渠的田间净流量 Q 支1田净=1.28×0.75=0.96 m 3/s Q 支2田净=2.32×0.75=1.74 m 3/s Q 支4田净=2.72×0.75=2.04 m 3/s(2)计算支1,支2,支4渠的设计流量 以典型支渠(支3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作为扩大指标,用来计算其他支渠的设计流量Q支1毛=Q支1田净/η支3水=0.96/0.84=1.143 m3/sQ支2毛=Q支2田净/η支3水=1.74/0.84=2.071 m3/sQ支4毛=Q支4田净/η支3水=2.04/0.84=2.429 m3/s5、推求干渠各段设计流量(1)CD段的设计流量Q CD净=Q支4毛=2.429 m3/sσCD=A/(100×Q CD净m)=1.9/(100×2.4290.4)=0.0133 Q CD毛=Q CD净(1+σCD×L CD)=2.429×(1+0.0133×3.75)=2.55 0m3/s (2)B C段的设计流量Q BC净=Q CD毛+Q支3毛=2.550+2.214=4.764 m3/sσBC=A/(100×Q BC净m)=1.9/(100×4.7640.4)=0.0102 Q BC毛=Q BC净(1+σBC×L BC)=4.764×(1+0.0102×4.38)= 4.977m3/s (3)A B段的设计流量Q AB净=Q BC毛+Q支2毛=4.977+2.071=7.048 m3/sσAB=A/(100×Q AB净m)=1.9/(100×7.0480.4)=0.0087 Q AB毛=Q AB净(1+σAB×L AB)=7.048×(1+0.0087×4.25)= 7.309m3/s (4)0A段的设计流量Q0A净=Q AB毛+Q支1毛=7.309+1.143 =8.452 m3/sσ0A=A/(100×Q0A净m)=1.9/(100×8.4520.4)=0.0081 Q0A毛=Q0A净(1+σ0A×L0A)=8.452×(1+0.0081×1.88)= 8.581m3/s 6、推求典型支渠及其他各级渠道的最小流量取支3渠为典型支渠。
有灌水率图得q最小=0.46 m3/s(1)计算农渠的最小流量支3渠田间净流量Q支3田净=A3×q设=2.48×0.46=1.1408m3/s因为斗农分两组轮灌,同时工作的斗渠有6条,同时工作的农渠有9条所以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为:Q农田净=Q农田净/(n×k)=1.1408/54=0.0212m3/s取田间水利用系数ηf=0.95,则农渠净流量为:Q农净=Q农田净/ηf=0.0222m3/s灌区土壤为中粘壤土,查表得土壤透水性参数:A=1.9、m=0.4。
据此可计算农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σ农=A/(100×Q农净m)=1.9/(100×0.02220.4)=0.0871 农渠毛流量Q农毛=Q农净(1+σ农×L农)=0.0222×(1+0.0871×0.463)=0.0231 m3/s (2)计算斗渠的最小流量因为一条斗渠内同时工作的农渠有9条,所以斗渠的净流量为:Q斗净=9×Q农毛=9×0.0231=0.2079 m3/s农渠分两组轮灌,各组要求斗渠供给的净流量相等。
斗渠平均工作长度取L斗=1.34km斗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σ斗=A/(100×Q斗净m)=1.9/(100×0.20790.4)=0.0356 斗渠毛流量为:Q斗毛=Q斗净(1+σ斗×L斗)=0.2079×(1+0.0356×1.34)=0.2178 m3/s (3)计算支3渠的最小流量斗渠也分两组轮灌。
同时工作的斗渠为6条。
支渠平均长度取为L支3=3.68km支渠净流量为:Q 支3净=6×Q 斗毛=6×0.2178=1.3068 m 3/s 支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σ支3=A/(100×Q 支3净m )=1.9/(100×1.30680.4)=0.0171 支渠毛流量为:Q 支3毛=Q 支3净(1+σ支3×L 支3)=1.3014×(1+0.0171×3.68)=1.3833 m 3/s (4)计算支3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η支3水=毛支田净支33Q Q =3833.11408.1=0.825 (5)计算支1,支2,支4渠的田间净流量 Q 支1田净=1.28×0.46=0.5888 m 3/s Q 支2田净=2.32×0.46=1.0672 m 3/s Q 支4田净=2.72×0.46=1.2512 m 3/s(6)计算支1,支2,支4渠的最小流量 以典型支渠(支3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作为扩大指标,用来计算其他支渠的最小流量Q 支1毛=Q 支1田净/η支3水=0.5888/0.825=0.714 m 3/s Q 支2毛=Q 支2田净/η支3水=1.0672/0.825=1.294 m 3/s Q 支4毛=Q 支4田净/η支3水=1.2512/0.825=1.517 m 3/s(7)、推求干渠各段最小流量 CD 段的最小流量Q CD 净=Q 支4毛=1.517 m 3/sσCD =A/(100×Q CD 净m )=1.9/(100×1.5170.4)=0.0161Q CD 毛=Q CD 净(1+σCD ×L CD )=1.517×(1+0.0161×3.75)=1.609m 3/s BC 段的最小流量Q BC净=Q CD毛+Q支3毛=1.609+1.383=2.992 m3/sσBC=A/(100×Q BC净m)=1.9/(100×2.9920.4)=0.0123 Q BC毛=Q BC净(1+σBC×L BC)=2.992×(1+0.0123×4.38)=3.152m3/s AB段的最小流量Q AB净=Q BC毛+Q支2毛=3.152+1.294=4.446 m3/sσAB=A/(100×Q AB净m)=1.9/(100×4.4460.4)=0.0105 Q AB毛=Q AB净(1+σAB×L AB)=4.446×(1+0.0105×4.25)=4.644m3/s 0A段的最小流量Q0A净=Q AB毛+Q支1毛=4.644+0.714 =5.358 m3/sσ0A=A/(100×Q0A净m)=1.9/(100×5.3580.4)=0.0097 Q0A毛=Q0A净(1+σ0A×L0A)=5.358×(1+0.0097×1.88)= 5.456m3/s 7、推求典型支渠、其他支渠及干渠的加大流量取流量加大系数J=1.25,故各渠道加大流量为:Q支1大=J Q支1设=1.25×1.143=1.429m3/sQ支2大=J Q支2设=1.25×2.071=2.589 m3/sQ支3大=J Q支3设=1.25×2.214=2.768m3/sQ支4大=J Q支4设=1.25×2.429=3.036m3/sQ0A大=J Q0A设=1.25×8.581=10.726m3/sQ AB大=J Q AB设=1.25×7.309=9.136 m3/sQ BC大=J Q BC设=1.25×4.977=6.221m3/sQ CD大=J Q CD设=1.25×2.550=3.188m3/s8、干渠各段流量计算结果表单位:m3/s9、渠道水位推算支4渠渠首是最难灌溉的地方,故支4渠A0=20m,由其往干渠渠首推求设计水位,过程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