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系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村级渠系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渠系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渠系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灌溉水利设施的有效利用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农村地区建设完善的渠系系统,提高农田灌溉效率,确保农田灌溉用水供应,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建设内容1. 渠道修建:对于已有的渠道进行修整和加固,确保渠道畅通,提高输水效率。

对于需要新建的渠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渠道的位置和长度,保证灌溉水能够覆盖到所有农田。

2. 设施完善:在渠道两侧种植绿化植物,加强护岸工程,防止渠道侧漏和冲刷,确保渠道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在渠道上设置水闸和水门,便于对渠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和调节。

3. 灌溉设备更新:更新农田灌溉设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三、实施步骤1. 调研评估:对农村地区的渠系进行全面调研评估,确定需要修建和加固的渠道,制定具体的修建方案。

2. 筹资计划:制定资金筹集计划,争取政府支持和财政拨款,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3. 施工实施:按照制定的渠道修建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渠道的修建和加固工作,确保施工质量。

4. 设备更新:采购新型的灌溉设备,对农田进行设备更新,提高灌溉效率。

5. 管理维护:建立健全的渠道管理机制,制定渠道管理规定,加强对渠道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四、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渠系建设的重视和参与度,增强他们的维护意识。

2. 强化监督: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渠道建设和管理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 加强技术支持:组织专业人员对农田灌溉技术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灌溉技术水平,确保灌溉效果。

五、效果评估建设完成后,要对渠系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估,主要从灌溉效率、农田产量、农民收入等方面进行评估,确保渠系建设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六、结语通过实施本方案,将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灌溉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2013-12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2013-12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2013-12《灌溉排⽔⼯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范⽂波编写2013年12⽉某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第⼀部分总体设计思路第⼀步:供⽔量计算,以⽔定地。

确定规划⾯积。

第⼆步:灌区主要作物灌⽔率。

确定种植类型与⽐例,⽽后做出灌⽔率图,修订灌⽔率图,旱地作物⼀般q=0.25—0.5m3/(万亩s.),⽔稻⼀般q=0.4—0.6m3/(万亩s.)。

第三步:典型⽀取与⼲渠取⽔⼝流量推算。

第四步:典型⼲、⽀、⽃、农渠横断⾯计算第五步:典型⼲、⽀、⽃、农渠纵断⾯⽔位衔接。

第六步:典型⼲、⽀、⽃、农渠纵横断⾯绘图第七步:⽥间⼯程规划布置绘图。

第⼆部分主要步骤⼀、供⽔量计算(⼀)需⽔量计算1、种植⾯积说明拟订的种植结构,确定数量的依据。

总⾯积约3-10万亩。

以下为举例说明!!农场种植农作物⾯积及需⽔量计算表补充:1、净灌溉⾯积:灌⽔⾯积、净⾯积,需要灌溉得可以种植作物的⾯积。

净灌溉⾯积=⼟地有效利⽤系数(0.9-0.95)×灌溉⾯积2、灌溉⾯积:⽑灌溉⾯积、⽑⾯积,包括净灌溉⾯积与渠道、排⽔沟、道路、林带等在内的⾯积。

3、⾮灌溉⾯积:村庄、⽔塘和坟地等其他不进⾏灌溉的⾯积。

4、总灌溉⾯积:灌溉⾯积+⾮灌溉⾯积2、供需⽔量平衡验算农场供需⽔量平衡计算3、灌⽔模数与灌⽔率图修订可以在农⽥规划完成之后,计算出净⾯积,再计算灌⽔率。

此时的数值⽐较精确。

(⼆)根据情况计算⽔量平衡某灌区农场分⽔量计算表⼆、灌区⼯程规划布置灌区规划布置包括:灌排渠沟系统规划布置、⽥间⼯程、渠沟系统建筑物。

(⼀)灌排渠沟系统规划布置见教材P117第三章第五节。

1、各级渠道和排⽔沟布置内容1)⼲渠与⼲沟2)⽀渠与⽀沟3)⽃渠与⽃沟布置形式:灌排相邻或相间布置间距:400-800m或根据当地资料确定4)农渠与农沟布置形式:灌排相邻或相间布置间距:100-200m或根据当地资料确定。

农沟间距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渠系工程实施方案

渠系工程实施方案

渠系工程实施方案一、前言。

渠系工程是指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田灌溉效率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渠系工程实施方案是指在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进度、质量、安全、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

渠系工程的目标是要建设一套完善的灌溉系统,实现对农田的有效灌溉,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具体任务包括,确定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合理控制工程成本,保证工程经济效益。

三、工程内容。

1. 规划设计。

首先,需要对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详细论证和分析,确定灌溉渠道的走向、断面、坡度等参数,合理布置灌溉水源和灌溉设施,确保灌溉水能够有效覆盖农田。

2. 施工建设。

在规划设计确定后,需要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渠道的开挖、砌筑和设备安装等工程建设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工程质量。

3.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包括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的全面管理。

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和安全,合理控制工程成本。

四、实施方法。

1. 技术选型。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

2. 施工组织。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组织施工队伍,明确施工任务,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3. 质量控制。

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五、实施进度和安全。

1. 实施进度。

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任务,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 安全保障。

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施工事故的发生。

六、经济效益。

要合理控制工程成本,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七、总结。

渠系工程实施方案是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综合规划和安排,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灌溉渠系规划

灌溉渠系规划

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一、灌溉渠系概述1.灌溉渠系的组成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

灌溉渠道按其使用寿命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多年使用的永久性渠道称为固定渠道;使用寿命小于一年的季节性渠道称为临时渠道。

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又可把灌溉渠道分为若干等级:大、中型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级,如图4-1所示;在地形复杂的大型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往往多于四级,干渠可分成总干渠和分干渠,支渠可下设分支渠,甚至斗渠也可下设分斗渠;在灌溉面积较小的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较少;如灌区呈狭长的带状地形,固定渠道的级数也较少,干渠的下一级渠道很短,可称为斗渠,这种灌区的固定渠道就分为干、斗、农三级。

农渠以下的小渠道一般为季节性的临时渠道。

退、泄水渠道包括渠首排沙渠、中途泄水渠和渠尾退水渠,其主要作用是定期冲刷和排放渠首段的淤沙、排泄入渠洪水、退泄渠道剩余水量及下游出现工程事故时断流排水等,达到调节渠道流量、保证渠道及建筑物安全运行的目的。

中途退水设施一般布置在重要建筑物和险工渠段的上游。

干、支渠道的末端应设退水渠道。

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1) 干渠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

其他各级渠道亦应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内的较高地带。

对面积很小的局部高地宜采用提水灌溉的方式,不必据此抬高渠道高程。

2) 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

一般来说,渠线应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

但在山区、丘陵地区,岗、冲、溪、谷等地形障碍较多,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若渠道沿等高线绕岗穿谷,可减少建筑物的数量或减小建筑物的规模,但渠线较长,土方量较大,占地较多;如果渠道直穿岗、谷,则渠线短直,工程量和占地较少,但建筑物投资较大。

究竟采用哪种方案,要通过经济比较才能确定。

3) 灌溉渠道的位置应参照行政区划确定,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管理。

4) 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

农田水利学5-(1)灌溉渠道规划

农田水利学5-(1)灌溉渠道规划

二、地下水取水建筑物
由于不同地区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地下水开采 利用的方式和取水建筑物的形式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开 采条件,大致可分为垂直取水建筑物、水平取水建筑物和 双向取水建筑物三大类。
(一) 垂直取水建筑物
1.管井
管井既可以开采 承压水,也可以 开采浅层水。 井径多取200300mm,也有 300-500mm 的 管井。 井深为50-200m。
2.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从环境角度论证灌排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并对可能产生的不利 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及环境保护措施。
3.经济评价(economic evaluation)
灌排工程的经济评价应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应在估算灌区工程投资费用和效益的基础 上,提出经济评价指标计算成果,评价工程的合理性。 财务评价应在估算财务投资、年运行费用和财务效益的 基础上,提出财务评价指标计算成果,测算财务盈利 能力和还贷能力,评价工程项目财务可行性;并根据 国家的农业水费政策,进行水费核算,提出水费计收 的管理办法。
干渠沿灌区内的主要 地面岗脊线布置,走 向大致与等高线垂直, 干渠比降视地面坡度 而定。 支渠从干渠两侧分出, 为双向控制。
沿分水岭布置
2、平原型灌区 特点:多位于河流的中、游,地形平坦开 阔,有大片的耕地,但因地理条件和洪、 涝、旱、渍、碱等不同而有不同的灌排布 置形式。
平行等高线布置
模式: 井渠结合 自流灌排
湿润地区 或水资源丰富地区
喷灌、微灌 各类地区
以旱作为主
以水稻为主 各类作物
75-80
80-95 85-95
2.抗旱天数(days of drought resistance)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以科学、经济合理、先进适用为原则,确保农田得到足够的灌溉水量和有效排水,提高农田的产能。

2.设计应根据地理环境、土地利用状况、降雨均衡和灌溉用水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灌溉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设计标准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设计应根据农田所在地的降雨量、蒸发量、土地类型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并保证排水系统的稳定排水能力。

三、设计内容1.灌溉渠道的设计应根据灌溉用水需求和农田的地形条件进行合理布置。

应注意渠道的坡度、深度、宽度等参数的设计,确保水能顺利流动,并减少水量损失。

2.排水渠道的设计应根据农田的土壤类型和排水需求确定合理的排水闸门数量和位置。

渠道应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有效地排除农田内的积涝水。

3.设计时应合理布置渠道的交叉口和汇水口,以确保整个灌溉排水系统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考虑到水质的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水源被污染。

4.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灌溉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问题,合理安排渠道的出水口和泵站的位置,方便进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设计要求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采用水平灌溉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并合理布置渠道的出水口和水源保护措施。

2.设计时要考虑到水文地质情况,避免渠道的泥沙淤积和堵塞,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渠道的通畅性。

3.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的降雨量和排水需求,合理确定渠道的容水量和排水能力,防止因洪水导致农田的水浸灾害。

五、设计审查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并取得设计审查合格证明。

2.设计审查时应对灌溉排水渠系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进行详细检查,并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六、施工监督1.灌溉排水渠系的施工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方案

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方案

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方案第1章项目概述 (4)1.1 项目背景 (4)1.2 建设目标 (4)1.3 建设范围 (4)第2章水资源分析 (5)2.1 水资源现状 (5)2.1.1 水资源总量 (5)2.1.2 水资源时空分布 (5)2.1.3 水资源质量 (5)2.2 水资源供需分析 (5)2.2.1 需水分析 (5)2.2.2 供水量分析 (5)2.2.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2.3 水资源利用策略 (6)2.3.1 节水灌溉 (6)2.3.2 多水源联合调度 (6)2.3.3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6)2.3.4 水价政策 (6)2.3.5 水资源监测与管理 (6)第3章灌溉系统设计原则与要求 (6)3.1 设计原则 (6)3.1.1 综合利用资源原则 (6)3.1.2 适应性原则 (6)3.1.3 经济性原则 (6)3.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7)3.1.5 安全可靠性原则 (7)3.2 设计依据 (7)3.2.1 法律法规 (7)3.2.2 技术标准 (7)3.2.3 灌溉需求 (7)3.2.4 水资源条件 (7)3.2.5 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7)3.3 设计要求 (7)3.3.1 灌溉水源 (7)3.3.2 灌溉制度 (7)3.3.3 灌溉方式 (7)3.3.4 灌溉设施布局 (7)3.3.5 灌溉设备选型 (8)3.3.6 灌溉自动化与信息化 (8)3.3.7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8)第4章灌溉水源工程 (8)4.1.1 选择依据 (8)4.1.2 水源调查 (8)4.1.3 水源确定 (8)4.2 水源工程建设 (8)4.2.1 工程设计 (8)4.2.2 工程施工 (8)4.2.3 工程验收 (9)4.3 水源保护措施 (9)4.3.1 水质保护 (9)4.3.2 水量保护 (9)4.3.3 工程设施保护 (9)4.3.4 法律法规保障 (9)第5章灌溉渠系设计 (9)5.1 渠系布局 (9)5.1.1 渠系布局原则 (9)5.1.2 渠系布局方案 (9)5.2 渠道设计参数 (9)5.2.1 设计流量 (9)5.2.2 设计纵坡 (10)5.2.3 设计横断面 (10)5.3 渠道结构设计 (10)5.3.1 渠道衬砌材料 (10)5.3.2 渠道结构尺寸 (10)5.3.3 渠道建筑物设计 (10)5.4 渠道防渗措施 (10)5.4.1 防渗材料 (10)5.4.2 防渗结构 (10)5.4.3 防渗施工技术 (10)第6章灌溉设备选型与配置 (11)6.1 灌溉设备类型及特点 (11)6.1.1 喷灌设备 (11)6.1.2 微灌设备 (11)6.1.3 滴灌设备 (11)6.1.4 渠道灌溉设备 (11)6.2 设备选型原则 (11)6.2.1 适应性原则 (11)6.2.2 节水性原则 (11)6.2.3 可靠性原则 (11)6.2.4 经济性原则 (11)6.2.5 可维护性原则 (11)6.3 设备配置方案 (11)6.3.1 喷灌设备配置 (12)6.3.2 微灌设备配置 (12)6.3.4 渠道灌溉设备配置 (12)6.3.5 智能控制系统配置 (12)第7章水利灌溉控制系统设计 (12)7.1 控制系统功能 (12)7.1.1 实现对灌溉区域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提高灌溉效率; (12)7.1.2 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湿度,自动调整灌溉计划; (12)7.1.3 实时监测水源、气象、土壤等数据,为灌溉决策提供依据; (12)7.1.4 实现灌溉设备的自动运行与故障诊断,降低运维成本; (12)7.1.5 保障灌溉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灌排渠道设计规范

灌排渠道设计规范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和10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的灌溉排水渠系(以下简称灌排渠系)设计。

其他灌区的灌排渠系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灌排渠系是灌溉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灌排渠系设计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设计程序,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

第1.0.3条灌排渠系设计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

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用安全,管理方便,以达到省水、节能、增产的目的。

第1.0.4条灌排渠系设计在保证灌排效益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考虑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果。

第1.0.5条灌排渠系设计必须符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第1.0.6条由于灌区自然特点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执行本规范有关条款确有困难,或规范未作明确规定的特殊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门论证,并在设计文件中予以申述。

喷灌、滴灌、渗灌渠系设计,应按有关规范或标准执行。

第二章基本资料第一节通则第2.1.1条灌排渠系设计应深入灌区调查研究,认真搜集整理灌区地形、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作物需水量、水利工程现状、自然灾害、社会经济以及农业区划和发展规划等基本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工作。

第2.1.2条有关基本资料和数据应经过审查鉴定。

资料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节测量资料第2.2.1条地形测量资料应具有:1.灌区总体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5000~1/100000。

2.灌排渠系平面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0。

3.典型田间渠系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1/5000。

4.有特殊要求的渠道带状地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1/2000。

带状图宽度,视地形条件而定。

5.灌排渠、沟的纵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水平1/5000~1/25000,垂直1/50~1/200;横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1/2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溉渠系设计方案
概述
灌溉渠系设计方案是指为了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和节约水资源而制定的一套灌溉系统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灌溉渠系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设计目标
灌溉渠系设计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农田能够及时、均匀地得到水源供应,同时尽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具体的设计目标包括:
1.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2.保证农田地区土壤湿度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干旱和过湿的情况;
3.减少污水对地下水和环境的影响;
4.降低灌溉系统的运行成本。

设计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标,灌溉渠系设计方案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需求分析
在设计灌溉渠系之前,需要对灌溉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包括农田的面积、作物种类、生长周期等信息,以及水源供应的情况和水质要求。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确定灌溉渠系的规模和设计参数。

步骤二:确定渠系布局
根据农田的地形地貌和水源供应条件,确定灌溉渠系的布局。

主要包括主渠、支渠、田间渠、渗漏井等。

根据灌溉需要,设计合理的渠道和田间灌溉工具。

步骤三:计算水量需求
根据农田的作物类型、生长周期和土壤类型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的灌溉水量。

通过水量计算可以合理配置水源,确保农田得到足够的灌溉水。

步骤四:选择灌溉方法
根据农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包括滴灌、喷灌、洪灌等。

灌溉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水资源的利用率、经济性和适应性。

步骤五:设计渠道和水源管理
根据灌溉渠系的布局和水量需求,设计渠道和水源的管理措施。

包括渠道运行和维护,水源保护和补给等方面。

步骤六:经济分析
进行灌溉渠系设计方案的经济分析,包括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收益分析等。

通过经济分析可以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设计注意事项
在制定灌溉渠系设计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考虑农田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确保灌溉方案的可行性;
2.积极采取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定期检查和维护渠道,防止堵塞和泄漏;
4.选择合适的农田管理措施,如排灌、田面覆盖等,来增加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5.对灌溉系统进行定期检测和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

结论
通过灌溉渠系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农田灌溉渠系的合理设计和管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Pinto R, Muñoz-Carpena R, Dukes M D, et al. Water conservation, reuse, and recycling: Proceedings of an Iranian-American workshop[M]. DIANE Publishing, 2009.
•Allen R G, Pereira L S, Raes D, et al.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guidelines for computing crop water requirements[M]. FAO, 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