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大坑:创业者总会遇到的陷阱
创业必防的十大陷阱

创业必防的十大陷阱创业必防的十大陷阱陷阱一:一个好想法就可以让你赚大钱事实是好想法对于商业成功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微软应该算是获得商业成功的典型,但是在它的整个发家史上却找不到一个完全独创的好想法。
事实上微软正式通过模仿对手的想法并在竞争中打败对手而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Google确实有一些独创的,像Page Rank,Ad-words,廉价机器集群等。
但是这些没有一个是由Larry和Sergey想出来的。
这并不是说Larry、Sergey和Bill 不够聪明,实际上他们三个比任何人都要犀利。
但如果你认为他们只是有一天突然有了一个灵感接着就发财了,那只能说你是痴人说梦。
陷阱二:东西做出来自然会有人用有时候事实确实如此。
Google就是个好例子。
但是像Google这样的公司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卖不出去。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惨痛经历。
那是我在1993年创建的第一家公司,名字叫FlowNet。
它同时也是一种新的高速局域网通讯设备的名字。
10M的传输速度是当时的标准,但FlowNet提供高达500M的传输速度。
在后来的五年中FlowNet一直都是拥有最佳性价比的网络设备。
它甚至提供了一个内建的可保证画面质量的视频流媒体服务。
如果FlowNet能够得以流行全世界,今天的视频流媒体将比现在的状况要好得多。
但是尽管FlowNet在技术层面上可以打败任何竞争者,它却在商业上遭受了巨大的失败。
我们连一块也没有卖出去。
原因很简单:它与局域网标准不兼容。
如果当时我们做足功课,做些市场调查,我们就会知道兼容性即使不是致命的也将会是个大问题。
那样我们就不会把自己数以万计的美元浪费在专利申请和样片生产上了。
陷阱三:如果你不申请专利,别人会偷走你的想法事实上没有人会对你的想法有兴趣,除非你的想法被证明是成功的,但那时对于偷学者为时已晚。
即是说真的有人对你的想法非常认同,但是他聪明的话自然会选择跟你合作,如果不是,他做什么都是威胁不到你的。
创业失败的四大坑

创业失败的四大坑创业失败第一坑:寻找中国合伙人第一位分享的嘉宾是华寓中国的合伙人沙梓社,他先讲述了自己第二次来北京见投资人的一次经历:“有一位上市公司的老总,对我们的项目非常感兴趣,我们下午2点聊到5点,聊了非常多的细节。
当时我们都觉得这家企业可能要投我们了。
聊完后我们回上海,过了几天跟这边联系,得到回复是还在讨论,又过了一段时间回复还在讨论,等过了一个月以后,他们的产品上线了,跟我们的产品、业务模式几乎一样的产品。
”沙梓社开门见山的分享自己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坑,也提醒在坐的创业者,在接触投资人时一定要尽量考虑到这些方面,关键最核心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在肚子里面捂一捂。
曾经失败的创业经历为沙梓社的二次创业交了巨额学费,华寓中国的合伙人沙梓社回忆那段创业经历时说:“经历了从零到一的创业让我比较深刻,很多细节我认为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是比较有参考借鉴价值的,我花了一个月时间写了10篇名为《我的失败与伟大》的文章。
”在确定创业方向后,沙梓社认为如何找寻核心合作伙伴成了当务之急:1. 沙梓社认为人品是第一位,如果人品没有经过验证就盲目合伙的话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2. 三观要相符,当你发现你跟合作伙伴在一起的时间远比跟家人在一起待的时间长,这或许能说明你找到了合适的合伙人。
3. 在找合伙人的过程中,要分清自信和优越感的区别,要找踏实做技术和业务的合伙人,而不是靠原有平台光环而获得优越感的合伙人。
4. 最后,要找比自己优秀的人合作,如果找到一个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合作成功概率会很高。
尤其是在IT行业,优秀人才和普通人才差距可能有5到10倍,要宁愿花高于市场50%到一倍价格挖一个优秀人才,因为一个优秀人才产出远比5个普通人才要高的多。
除了招募合伙人之外,招人和面试是初创公司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沙梓社将招人面试的过程拆分为5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简历——筛选简历——通过免费方式把简历拿过来——约见面——进行面试。
“如今互联网创业这么火,优秀人才是非常抢手的,创业公司跟大公司相比,福利待遇薄、薪资少,因此各方面都不具备竞争优势。
创业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陷阱

创业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陷阱创业是一条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道路,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挑战和陷阱。
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陷阱,以确保企业能够稳步发展。
以下是创业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陷阱:第一,创业者往往容易陷入“盲目乐观”的陷阱中。
热情和信心是创业者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过度乐观可能导致对现实情况的忽视和低估风险。
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保持理性思考,客观评估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避免盲目乐观导致的错误决策。
第二,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往往会陷入“单打独斗”的陷阱。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创业需要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
创业者应该学会善用团队资源,吸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寻求合作伙伴和专业顾问的支持,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第三,创业者往往容易陷入“急功近利”的陷阱中。
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成功需要耐心和毅力。
创业者不应该急于求成,应该制定长期发展规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目标迈进。
第四,创业者往往会陷入“扩张过快”的陷阱。
初期的成功往往会带来商机和机会,但盲目扩张可能导致资源过分分散,企业运作效率下降,最终导致企业失败。
创业者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谨慎选择扩张时机和方式,避免过快过度扩张。
第五,创业者往往容易陷入“忽视财务管理”的陷阱。
良好的财务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创业者需要重视财务规划和监控,防范潜在的财务风险。
创业者可以寻求专业财务顾问的支持,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确保企业财务健康稳定。
第六,创业者往往会陷入“市场定位不清”的陷阱。
市场定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清晰的市场定位有助于企业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创业者应该深入了解目标市场,准确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避免市场定位不清导致的失败。
第七,创业者往往容易陷入“忽视品牌建设”的陷阱。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提升客户忠诚度和市场认可度。
创业者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树立企业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创业陷阱小白必看

创业陷阱小白必看创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业选择,然而在创业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陷阱和挑战。
尤其是对于初入创业圈的小白们来说,更需要警惕各种风险和误区。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创业陷阱,希望对即将踏入创业的小白们有所帮助。
第一、缺乏市场调研很多刚开始创业的小白们往往只是凭着自己的想法和热情开始创业,却忽略了对市场的调研。
没有对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进行足够的了解,就盲目进入市场,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创业失败。
因此,做好市场调研是创业的第一步,只有找准市场定位,才能更好地把握商机。
第二、过度扩张一些刚开始创业的小白们看到市场的发展前景,往往容易产生过度扩张的冲动。
过度扩张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和风险,导致资源浪费和财务困难。
因此,创业者应该谨慎考虑扩张步伐,适度扩张才是长期发展的正确选择。
第三、团队建设不力在创业过程中,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支团结合作、专业素质高的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一些小白创业者往往忽视团队建设,导致团队内部矛盾和不和谐,影响企业的发展。
因此,创业者应该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
第四、财务管理不善财务管理在创业中尤为重要,一些小白创业者容易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很容易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因此,创业者应该学会做好财务规划,合理分配资金,控制成本,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然而一些小白创业者却缺乏创新意识。
固守传统观念和模式,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因此,创业者应该注重创新,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总之,创业的道路充满了挑战和风险,小白创业者更需要保持警惕,避免常见的创业陷阱。
只有认清现实,做好准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创业梦想。
希望本文能给即将踏入创业圈的小白们以启示,祝愿大家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工薪族创业容易走入的四大误区

工薪族创业容易走入的四大误区
1、盲目辞职
为了实现自己的尽快致富的目标,太多的人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而盲目辞职去做生意,结果不但生意做不好,并且还有失去生存的基础,连吃饭有时都成了问题。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抓住机会,利用业余时间,选择适合发挥你自己特长与优势的生意去做。
2、坐以待毙
工作非常辛苦,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活状况,但就是不去想办法,生活没有目标,用混的思想来应对生活,只能坐以待毙。
在当今,有太多的工薪族都是用这种方式的来生活的,所以他们的生活经受不起一点的打击。
3、盲目投资
投资是有钱人的游戏,用这种方式赚钱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运作金钱的能力,可有些打工族,盲目去投资,结果是不但钱赚不到,反而会把多少年的积蓄一夜之间付诸东流。
4、误以为是投资者,实际是投机者。
投资需要的是能力、眼光,更需要有相信迟延回报的胸怀。
如果你的出发点是短线投资,你的想法是一夜暴富,那你必定是一个投机者,因为工薪族在很多时候太需要钱,所在在投资过程他们往往是“投机者”,而不投资者,象“炒股票”的人。
其实,你要想成为真正的老板,最为重要的是先改变思考方式,只有改变了思考方式,让自己拥有富人的一套的观念,成功才会具备坚实的基础。
创业路上我们要注意的陷阱有哪些

创业路上我们要注意的陷阱有哪些因为对整个创业市场不够了解,因为对创业有着太过于美好的期望,导致现在不少人选择走上创业道路的时候不够慎重。
其实,创业犹如西天取经,道路上处处充满陷阱,看似一座庙、一朵花、一位花容月貌的窈窕淑女,但你一旦走过去,却将落入深渊,掉进致命的陷阱。
因此,在创业中我们都应当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做一回孙悟空,认清下面的陷阱。
1、以为当老板就必然一言九鼎,自己的话永远是正确的在工作上,很多人总是对老板的话唯命是从,认为都是对的正确的,因此在自己走上创业的道路上时,也把自己的自豪感变成了真理,特别是碍于面子思想,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而当个人取缔了集体,创业又怎么能够持续下去。
“老板”是一个陷阱,忠言逆耳利于行,虚怀若谷才能帮你给拔出来。
2、以为打折、促销就是竞争力打折、促销是很多商家管惯用的手段,但是,如果没有过硬的拳头,降价只会让自己的利润受损,过了降价期依然会无人问津,都把利润让给人家了又如何盈利呢?“打折”是一个陷阱,只有产生了利润,有利可图,降价才是很好的营销手段。
3、以为有了idea就可以有人来投资有一个idea固然重要,但如何去实现才是真正的难点,不要以为有个idea就可以高枕无忧,就有人来投资,自己没有本钱,没有先干起来,是很难有人愿意投资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新颖的idea。
4、坚持下去,不一定会成功要知道,有时候万一你的坚持是错误的呢?就好比一个十字路口,走错了方向将永远到不了终点,因此,时刻不断检查、不断反省、不断修正,才能不至于跑偏,越走越远。
“坚持”其实是一个陷阱,走一步看三步才能永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5、以为有了关系就可以高枕无忧在中国,几乎做什么事情都在讲究关系,于是,很多人便把自己的创业也放上了“关系”这样一个重要的筹码,于是,成天忙于公关、拉关系,而浪费了太多团队建设的时间,忽略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将本末倒置,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业务上毕竟会出现灾难。
创业四大坑:融资、跑会、孵化器和大学生

创业原本是个极孤独、极苦逼的事儿,但是现在的创业,显然是太过于热闹了。
2010年底开始创业,近5年做了三家公司。
记得那个时候也是在政府的号召之下,全国各地都在兴办创业园,由此也催生了一波创业热潮。
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被筛选进了创业园,如今多年过去,我依然还在创业的路上,而当年那个无比喧嚣的创业园,早已不复存在。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在创业之前都会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创业?我当时的答案是如果我不创业的话,我会生而有憾,死而有撼。
其实创业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重要的不是你选择什么行业创业,重要的是你在不断试错之后还能换个方向继续坚持创业。
马云也不是一开始就做淘宝的,他也是在不断试错之后仍然坚持创业,最后才找准方向的。
所以,创业最重要的不在于你做什么事,而在于你能否坚持创业这个事,说到底,创业就该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对于创业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及传统行业的深刻变革,释放了大量的商业机会,创业的基础设施也愈加完善。
比如,我今天建一个网站至少不必再花十几万买服务器了。
另一方面,最好的时代并不意味着你创业更容易成功了。
任何时代创业的风险和失败的概率都差不多,现在甚至更高。
因为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了,原来创业遇到的暗礁困窘我们现在还会遇到,原来没有的陷阱我们现在又避之不及,比如融资,比如以吹嘘为目的的各种大会,比如遍地开花的孵化器,比如懵懂的大学生。
一、以融资为目的的创业,注定失败我见过不止一个项目因为没有融资而倒下了。
时下流行的情况是,召集数人开发一款APP,两个月后开始各种手段接触投资人,谋求资本投入。
更有甚者,以90后标新立异为名叫嚣,说创业者拼的就是谁能从投资人口袋里骗出钱来,没有融资,创什么业?注意:他用的词就是“骗”!没错,是真骗。
A轮骗B轮,B轮骗C轮,骗了几轮骗股民,请问,如果这也是创业的话,那么我早该!退!出!了!每天被媒体动辄上亿的融资新闻刷屏,奇葩的是我们明知是PR手段却也会信以为真。
创业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及避免方法

创业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及避免方法创业,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是追求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然而,在这条充满希望和机遇的道路上,却隐藏着许多陷阱。
如果创业者不能及时识别并避开这些陷阱,很可能会导致创业失败。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创业过程中常见的陷阱以及相应的避免方法。
一、盲目跟风在创业的热潮中,很多人看到某个行业或项目火了,就盲目跟风投入,而没有深入分析自身的条件和市场的需求。
比如,前几年共享经济盛行,各种共享项目层出不穷,很多创业者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市场容量和消费习惯,就盲目跟风投资,结果导致血本无归。
避免方法:在选择创业项目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
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兴趣、优势和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不要仅仅因为某个项目热门就盲目跟进,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二、资金管理不善资金是创业的血液,但很多创业者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有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没有做好预算,导致资金紧张;有的创业者在资金使用上没有合理规划,把钱花在了不必要的地方;还有的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没有考虑清楚股权结构,导致后期出现纠纷。
避免方法:首先,要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包括启动资金、日常运营资金、应急资金等,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其次,要合理控制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在融资时,要慎重考虑股权结构,尽量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三、忽视市场调研有些创业者凭借自己的主观想法和经验,认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一定会受到市场欢迎,而忽视了市场调研。
结果产品推出后,才发现与市场需求不符,无法销售出去。
避免方法:要重视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痛点、购买习惯等。
同时,要关注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从而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产品或服务开发过程中,要不断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团队组建不当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但很多创业者在团队组建方面存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个大坑:创业者总会遇到的陷阱
创业维艰,不能光顾伟大目标,忘了避开路上的陷阱。
这四个大坑,哪些你跳过去了,哪些你跌进去了,哪些你正在经历?
第一大陷阱:伪技术
拥抱技术没错,但很多项目贴上了太多所谓技术的标签,比如最热的人工智能、区块链。
我认为99%的人工智能是伪人工智能,就连老本行做家具的人都在谈;大部分带有机器学习标签的项目,披着人工智能的马甲又回来了。
人工智能还是跟机器学习一样的算法,我们作为投资人如何识别?去年夏天我和斯坦福的李飞飞教授——人工智能首屈一指的专家,交流时总结出一种识别伪人工智能的方法——核心就是机器学习的速度和进步的速度。
人类教计算机下国际象棋,打败世界冠军用了将近20年,期间人类多次战胜这台叫深蓝的计算机。
人类教计算机比国际象棋更复杂的围棋,阿尔法狗从打败初段到世界冠军用了一年时间,阿尔法狗Zero用三个月打败阿尔法狗,阿尔法狗Master又用了一个月打败了阿尔法狗Zero。
带有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它的进化速度是以前机器学习所不具备的,这才是真技术。
无论做投资还是创业,都要识别伪技术。
第二大陷阱:伪需求
很多时候是我们在搭建业务模型,而不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比较集中体现在过去的O2O,今天很多所谓的新零售也类似。
很多上门到家的服务,虽然量大,但不是消费者真实需求,而是被补贴出来的需求。
比如,到店里做指甲或按摩要一两百元,到家只要几十元,你当然希望到家服务。
但企业之所以能满足到家几十元,并不是因为到家以后行业效率、个人效率提高了。
在店里可以做8个人,上门只能做4个人,剩下时间全在赶路,二者产出不一样。
这一需求的关键是,背后有资本补贴,当资本撤退,这个需求也就消失了。
这类需求当属伪需求!
第三大陷阱:低效率
拥抱技术,结合互联网,本质上应该提高行业或企业效率,但为什么今天烧钱更厉害了,效率反而降低了。
效率是商业的本质,也是投资的本质。
我接触过的企业家,大多都说过去一两年公司做得多大,增长速度多快。
很少有人讲过去的增长如何,效率指标有没有提高。
公司只要有人就有人效;只要有面积就有平效;只要有库存就有库存周转率;只要卖东西就有毛利率;尾货是否卖得掉,要看售謦率;无论线上线下获得用户,都有转换率;转换率后面有复购率,带“率”字的都是效率。
大部分公司只看一个率——增长率,偶尔看市场占有率,这两个“率”谈得比较多。
有了这两个“率”,别的“率”都不要了,这叫低效率。
共享单车有没有技术?技术是真的,尽管门槛不高,GPS也好,解锁也好,移动支付也好,都是技术。
需求也是真的,一块钱有人骑,两块钱也有人骑,这么多人付钱骑车,需求当然是真的。
问题出在哪儿?低效率。
在你资产完全报废之前,除了要把单车的资
产完全收回,还要看能收回几次。
如果一辆单车报废掉时还没回本,就把效率做低了。
没有效率的增长不是慢性自杀,是加速自杀。
第四大陷阱:大玩家
中国人只要一碰互联网,首先都会想到BAT,用户都在他们手里,很难从中圈用户、圈地。
即使在行业里做得不错,有真技术、真需求,效率好,也可能会被冲掉。
有人问我“如何和大玩家竞争”?有可能,但挺难。
如何避开和大玩家竞争?
第一,要细分。
细分的标志就是用户数量级。
在中国做到百万级用户,甚至千万级用户的都是很好的生意。
大玩家要的是过亿的用户,单车过亿一定要碰,打车过亿一定要碰,外卖过亿也要碰。
第二,要做重。
大玩家每家公司三四万人不等,如果增加几百人能干的事他一定干;如果增加1%—2%的人进入一个细分领域,他也能干。
所以,你干的事最好过千人规模,重一点,大玩家就算进入你所在的领域,最后可能会以投资的方法进入,不会自己干。
第三,要趁早。
当年整个中国网上购物只有500万,eBay占了95%,淘宝如何跟eBay競争?大玩家不仅领先,而且足够强大,如何颠覆?淘宝相信有更多的用户还没有使用网上购物,有竞争的空间,随即提出“倒立文化”。
首先把eBay做的事全部记录下来,然后180度反着来做。
比如,当时eBay收费,淘宝不收费;eBay是拍卖制,不允许买卖双方交流,淘宝不仅允许而且鼓励;eBay的陈列方式是即将下架的商品在上面,淘宝则是最
新发布的在前面;eBay限制发布商品数量,淘宝鼓励发布商品数量。
列出十几个领先的特质,然后彻底反过来做,毕竟顺着做一点机会都没有。
eBay也不是都做错了,但对的事也要等我们打败他之后再学习他。
所以,只能是颠覆式的。
当然,尽可能要早于大玩家进入一个领域,而不是等他进来以后再去竞争。
创业路上难免会踩坑,要多了解他人遭遇过的创业陷阱,培养防患于未然的警觉,当你遇到坑的时候,很多都能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