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根肿病
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与防治

只能收集一些 生产 中较为抗 病的品种 。 一些较抗 病品种 : ( 夏
施化肥 的 田块 发病较重 , 肿病病原菌残 留物多的 田块发 病 根
最严重 。 3 综 合 防治 技 术
成经济损失 。我们经过 20 、 0 、05 032 420 年连续三年 的多点 0 栽培试验 , 逐渐 探明 了根 肿病的发生 规律 , 并探 索出一套 切 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 现将根肿病 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 绍
受阻 。 生长不 良 , 萎蔫 、 化 , 矮 产量和质量 受损 。 以致 减产 , 造
面积播种 、 的季 节 , 移栽 土壤 中的病菌休 眠孢子 早春就 已萌 发、 繁殖 、 , 积累 随着温度的升高 , 潜伏期及病 程缩 短 , 菌源增
多且 入侵 速度加快 , 苗期 即入侵寄 主作 物 。 病情 出现早 而重 。
入, 引起初次侵染。病菌侵入寄主 9 l 天后, ~0 根部开始形成
肿瘤 , 产生的游动孢子扩大危 害。
别是水沟、 水池和田地边、 走道 、 公路上。 防止病源传播。
3 . 育 苗移栽的作物要用无 菌土或药土 自 育苗移栽 , .3 3 行 不 要 购买发病 区带病 菜秧苗 移栽 , 培育 无病壮 苗 , 推迟作物 的
常见6种化肥施用陋习及对策山东省即墨市农业局266200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有机农业以及各级高度重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下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正在成为农业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数十年来农民群众积累养成的化肥施用陋习急待革除和更新
在凉山州油菜及蔬菜产区警惕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爆发流行危害

在凉山州油菜及蔬菜产区警惕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爆发流行危
害
王忆;海云
【期刊名称】《四川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 一、前言rn十字花科作物的根肿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植物病害,俗称"大根病"或"大脑壳病".由该病引起的作物损失占世界范围十字花科作物总量的10%以上,在发病区域引起损失一般在20%~90%之间.该病由低等、较原始的真菌--芸苔根肿菌引起,极难防治.该菌为专性寄生,主要危害十字花科植物的根部,能够产生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类物质,致使植物的根部组织膨大.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王忆;海云
【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农科所,615000;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农科所,615000【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油菜根肿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2.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油菜内生细菌分离与鉴定
3.抗根肿病新品种介绍为高山蔬菜老产区送来一缕春风
4.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在凉山州油菜及蔬菜产区的流行危害及防治对策
5.油菜根肿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镇雄县蔬菜根肿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镇雄县蔬菜根肿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介绍了蔬菜根肿病的病原菌及发病症状,总结了蔬菜根肿病的田间识别方法和发病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以期为镇雄县蔬菜根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根肿病;发生原因;识别方法;防治对策;云南镇雄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对镇雄县的白菜、萝卜、甘蓝、青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全生育期均可侵染危害。
镇雄县有人口150万人以上,对蔬菜需求量很大,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47万hm2,蔬菜根肿病的发生对该县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有非常大的影响。
据调查,镇雄县蔬菜主产区乌峰、塘房、泼机、赤水源、林口、以勒、母享、果珠等乡镇都有发生。
通过观察,蔬菜根肿病在镇雄县全年都有发生,冬季和春季镇雄县气温低、雨水少、土壤湿度低,蔬菜根肿病发病较轻,夏季和秋季镇雄县气温高、雨水多、土壤湿度大,蔬菜根肿病发病较重。
因此,根据掌握镇雄县蔬菜根肿病的发生规律,笔者总结出了一套蔬菜根肿病的防治方法。
1 蔬菜根肿病的病原菌及发病症状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所致的一种真菌病害。
根肿病菌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休眠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 ℃,病菌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休眠孢子囊抗逆力强,在土壤中至少可以存活5~8年。
土壤、病残体和未腐熟的肥料都可以带菌,成为翌年初次侵染来源。
病菌在田间传播靠流水、雨水、灌溉水和土壤中的线虫、昆虫的活动以及农事操作。
一般在病菌侵染根后9~10 d就开始形成根肿,根肿在寄主体内逐渐大,根肿腐烂后,休眠孢子囊落入土中越冬,从而进行再侵染。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主要病变发生于根部,由于根系功能障碍,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病株叶色暗淡,凋萎下垂,叶缘枯黄,严重时枯萎死亡,根部肿大呈瘤状。
主根上的瘤多靠近上部,呈球形或近球形,表面凸凹不平,粗糙,后期,表皮开裂或不开裂;侧根上的瘤,多呈圆筒形,手指状;须根上的瘤,数目可多达20个以上,并串生在一起,发病后期,病部易被软腐细菌等侵染,造成组织腐烂或崩溃,散发臭气致整株死亡。
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控技术

有利根肿病 的发病 , p H 4 . 8 ~p H 7 . 6 的 田块均可发
病, p H 5 . 5 ~ p H 6 . 2 发生 较为普 遍 , p H 6 . 3时最为 严重 ;不 同土壤 发 生危 害程度粘 土 >壤 土 >沙 土, 同时也受 土壤 中水份含 量 的影 响 。 发病 的早
适 合 的情 况 下 可导致 十 字花科 作 物产 量严 重下 降, 甚 至绝 收 ; 而 且一 旦 田间受 到根肿 病菌 的污
染, 将 长期带 菌 , 不再适 宜栽 培 十字花 科植 物 , 因
减产 甚 至绝产 , 造成严 重 的经济 损失 。 在 有 自由 水 的条件 下 , 游动 孢子 由根毛 侵入 寄主 细胞 内 ,
物 补充 检疫对 象 。宜 昌市 2 0 0 6年起 , 枝 江市有
农 户开 始反 映油菜 生长 不正 常 , “ 根上 长萝 卜 ” ,
至2 0 0 8 年 ,该 市 问安镇 、马店 街办 等地零 星发
病, 发病 田平 均发 病株 率在 1 %以下 。2 0 0 9 年3
月 普查 , 枝 江市 问安镇 和 马家店 街办 有发 生 , 面 积 扩大 到 1 3 . 3 h m2 以上 , 个 别严 重 的 田块 在苗 床 开 始发病 , 苗病 株率达 1 0 0 %, 所育苗 完全不 能移 栽。 2 0 1 0 年1 月全 市普查 , 枝江共发 生 1 0 8 . 8 h m 2 。 2 0 1 0年 1 0月 , 当阳市发 生 , 首 发 面积达 7 h m 2 。 据
一
51 —
I
B a 螬 - e n 酉 信 耩 缳I
l 一 一
_ _r。_ 一
嘲 比 机 保
土壤处理药剂对十字花科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试验 地点 :火烧 坪乡青树包 村一组 张建 国责任 田中,海 拔 180 0 m,冷 灰 棕 大 土 ,上 茬 重 病 田土 壤 。供试 苗床土壤 :采 自无根 肿病发 生的鸭子 口乡 青 岗坪村 。 供试 品种 :韩 国产 “ 冷 地 ” 大 白菜 ,感 病 高
品种 。
于 20 0 7年 7月 4日播 种 育苗 。处 理 1与 2在 开 始 育苗 时 (07年 7月 4日) 按剂 量 撒 入供 试 小 区 20
的高 限使用 浓度计 算 。
商 品名
荣 宝
3级 :根肿 数量 占 5 7 % 的根系 ,主根上 有 0~ 5
根肿 附着 ;
施用 方 法
每m 施 用量
7 0g 5. 3 5g 7. 0. 5
4级 :根肿 数量 占 7 % 的根 系 ,主 根上有 根肿 5
撒施 ; 撒施 ;
科佳 达科 宁
五氯 硝 基 苯
05 . 07g .5
4 5 .g
100倍 液 喷 雾 ; 0 100倍 液 喷 雾 ; 0 5 0倍 液 喷 雾 ; 0 5 0倍 液 喷雾 ; 0
清水。
达科 宁等农 药 防治 ,效 果不佳 。 由于 我 国 目前 尚未 真正 登记 防治 十字花科 根肿病 的农药 ,我们将 已有
次调 查 6 O株 ,计 算 萎 焉率 。最 后 一 次调 查 采用 每
小 区拔 2 O株 ,根 据 白菜 十 字 花科 根 肿病 及 分 级标 准 ,调查病 株数 ,计算 病情指数 。并测 定产量 。调 查 日期 :7月 3 1日、8月 1 日、8月 2 日、8月 0 0
3 日、9月 1 日。 0 0
维普资讯
试推 验广
2 第 ——————_圈 — o1 0期 8 年 _■ 国 l匿 幽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的发生与防治

农资 科技 20. ・27 ・ 02 2
维普资讯
33 化 学 防 治 .
时 , 煮熟再用 , 应 其厩肥应充 分腐熟方可施用 。
尽量利 用高垄栽培 , 意排 水防涝 , 注 避免土壤过 湿。栽培 中防止 土壤 忽干忽湿 。 此外, 夏季适 当早播 , 秋天稍晚播 , 可起 到避
公顷)既可提高植株抗根肿病 的能 ,
力( 病株数 比对照减 少 1%) 又可 6 ,
大 幅度 增 加产 量 ( 产 9 %左 右 ) 增 0 。 34 耕 作 栽培 措 施 .
及 时清理 田间病 残体 , 出田 携
外 深埋 或 高温 堆肥 。病 株做 饲 料
【 ( 接 第2 + 上 2页) 又 不 断 取
虫 在 4 小 时 内 中毒 死 亡 并且 品竞争。 8 为此 , 国家有关部 门 已 物 , 能涉及 主要作物品种 , 未 高
仅对食叶 、 食铃幼虫呈现 出高活 加大削减高 毒有机磷 农药 的力 毒有机磷 还有较 大的市场 。因
性, 对高等哺乳动物和天敌 的毒 度 , 要求 在 “ 十 ’ 间, 甲胺 此 , “ 五” 问 , 进 一 步 加 期 对 在 十 期 应 性 低 、 害小 。此外 , 伤 由广西 天 磷 、 效 磷 、 久 甲基 对 硫磷 、 氧乐 果 大对 高毒有机 磷农药 的禁用力 罡生 物工 程公 司与武汉大 学病 等产 品在控 制总量 的同时将生 度 , 同时要加强 “ 两高两低 杀虫 毒所共 同承 担的国家 ‘ c 九五” 攻 产企业限制在一定限度之 内 , 做 剂 ” 的开 发 和 推广 应 用 只有 这 关项 目‘ 青虫颗粒体病毒杀虫 到基本上 只保 留该 品种最 大 的 样 . 亲 才能使我国的农药工业尽快 剂” 已完成 中试 , , 并建成 了年产 生产 企业 , 其余一律彻 底削减 。 上一个新 的台 阶。■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及抗根肿病育种研究进展

6 9
文 章 编 号 :0 1 8 9(0 2 0 —0 6 1 0 —4 2 2 0 )2 0 9—0 4
十 字 花 科 植 物 根 肿 病 及 抗 根 肿 病 育 种 研 究 进 展
司 军 李成琼 任 雪松 肖崇刚2 , , ,
( . 南 农 业 大 学 园艺 系 , 庆 1西 重 摘 40 1; 2 西南农业大 学植保系 , 庆 0 7 6 . 重 40 1) 0 7 6
1 1 症状 及 分类 .
十字 花 科 植 物 根 肿 病 害 主要 发 生 在 根 部 , 害 被 根 肿 大成 瘤状 。发病 初 期 , 物地 上 部 症状 不 明显 , 植
要 : 文 对 十 字花 科 植 物 根 肿 病 病 原 菌 的症 状 、 类 、 布 、 本 分 分 生物 学 特 征 , 以及 十 字 花 科 植 物 抗 根 肿 病 育 种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进 展
作 了较 为全 面 的 综述 , 以期 为 我 国开 展 十 字 花 科 根 肿 病 及 抗 病 育 种 的研 究 提 供借 鉴 。
生 过 根肿 病 的 田间 、 土壤 将 长期 带 菌 , 再适 宜栽 培 不 十字 花科 植 物 。 因 此 , 病 严 重威 胁 十 字 花 科 作 物 该
的生 产 。 该 病 在 欧 洲 各 国 、 洲 的 日本 以及 我 国 台湾 发 亚
1 十 字 花 科 植 物 根 肿 病
S u LI h n — i g , EN Xu — n XI o gg n I n , e g q n R es g , AO Ch n —a J C o o
( . e at n f o t u ueS uh s Agi l rl i ri , h n q g 4 0 1 , hn ; . prmet f l t rtci , 1D pr me t rcl r , twet r ut a Un est C o g i 0 7 6 C ia2 Deat n a oet n oH i t o c u v y n oP n P o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张停林;戴平平【期刊名称】《上海蔬菜》【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48-49)【作者】张停林;戴平平【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201700;上海市青浦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201700【正文语种】中文根肿病又称根瘤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
1737年在英国地中海西岸和欧洲南部发现该病,1878年由俄国学者Worolin发现其病原并命名。
近年来,根肿病呈现蔓延之势,已在欧洲、北美、日本及中国成为一种主要病害,现全世界均有分布,尤以温带地区发生较重。
根肿病菌寄主范围广泛,不仅危害十字花科的白菜、油菜、板蓝根和山葵等蔬菜,还可寄生十字花科杂草。
该病危害植株根部,严重时引起根部腐烂乃至全株枯死,田间一旦受到根肿病菌的污染,将会长期带菌,不再适宜种植十字花科作物,严重威胁十字花科植物的种植。
正确认识和掌握根肿病及其防治方法,对控制其蔓延,保障我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蔬菜的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根肿病生活史及发病条件芸薹根肿菌是一种严格的专性寄生菌,其生活史分为两个阶段:根毛侵染(初侵染阶段),病原菌被限定在感染植物的根毛中;皮层侵染(再侵染阶段),病原菌在根和下胚轴的皮层和中柱中繁殖[1,2]。
根肿菌生活史中并不是所有的阶段都能观察到,当病原菌在侵入的根部细胞内部形成次级原生质团时才能够产生肉眼可见的根肿组织,根据观察到的大部分阶段可推测出根肿菌的生活史[3]。
春季和秋季是根肿病在田间发病的两个时期,但主要集中在秋季。
温湿度和土壤酸碱度与根肿病发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根肿病发病的土壤pH值5.5~6.5,适宜温度为19~25℃,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70%~90%。
25℃时最利于根肿菌的初侵染,10d即可观察到发病症状[4]。
土壤温度高于34℃或低于10℃、土壤呈中性或碱性、土壤湿度高于98%或低于45%的条件下,植株不发病[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字花科根肿病小白菜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由于该病传染力强,传播途径多,危害损失大,防治困难,被称之为十字花科作物的“癌症”,属国内植物检疫对象。
该病分布广,在我国的华南、东南、西南地区都有发生。
十字花科根肿病专门为害十字花科作物,如白菜、青菜、芥菜、萝卜、甘蓝、苤蓝、花椰菜、小白菜等多种栽培和野生种蔬菜的根部,造成主根或侧根出现大小不等、形似手指状、短棒状或球状的瘤,严重时须根上的瘤多达数十个,串生在一起。
感病后可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该病危害大,防治困难,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就对其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症状特点根肿病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根部,引起主根或侧根形成数目和大小不等、形似指状、短棒状或球形的肿瘤。
发病初期病株生长迟缓,植株矮小,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晴天高温时表现下垂、萎蔫(似缺水),开始时晚间尚可恢复,最后发展成永久性萎蔫。
病根初期表面光滑,后期龟裂、粗糙,极易遭受其他病菌的侵染而腐烂,最后根部腐烂,全株枯萎死亡。
病原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病原是芸苔根肿菌,是属于鞭毛菌的一种真菌。
病菌在被寄生的寄主薄壁细胞内形成大量密集、似鱼卵状的休眠孢子囊堆。
休眠孢子囊单胞,近球形、壁厚。
直径约2.8~3.9微米。
发生规律该病病原是一种真菌,病原真菌主要以休眠饱子囊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腐解后,这些休眠饱子囊散落在土壤里,在土壤中可以保持生命力达5~6年之久,这就成为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
该病通过灌溉水、昆虫、土壤线虫或耕作、农具以及病残体堆肥等在田间传播。
如果菜苗或种子带菌,就可以把病害从病区传到非病区。
在条件适宜时,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有长短不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从植株的根毛侵入到表皮细胞内,病菌刺激寄主,使细胞分裂加快,体积增大而形成肿瘤。
发病条件根肿菌喜欢酸性土壤,以pH5.4~6.5的土壤最适宜。
土壤温度20~25℃、湿度60%左右最适于此病发生。
根肿菌每季只进行一次侵染。
土壤中存在病原菌,特别是连年种植油菜和白菜类蔬菜的连作田中,有大量的芸苔根肿菌的休眠孢子囊存在,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2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病症状十字花科根肿病害主要发生在根部、被害根肿大成瘤状。
发病初期,植物地上部症状不明显,当病根已逐渐膨大时、根的生理机能受阻抑,病株地上部则表现出叶片淡绿、无光泽、叶片变黄、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枯萎等症状。
成株受害,根系的病部由于受病菌刺激 其薄壁细胞大量分裂和增大而形成肿瘤。
肿瘤的发生部位、形状和大小因寄主不同而异。
其大小主要取决于被侵染时期的长短而不是初侵染的植株年龄。
在主根上的肿瘤多靠近上部 或形成球形的病瘿,或本身变得粗大,表面生很多疙瘩、初为白色、后期表面粗糙、褐色、有时开裂。
在侧根上瘤多呈圆筒形、手指形、有时略近球形、几个连在一起呈串珠形、多者可达20多个。
发病后期病部组织腐烂,散出臭气。
3十字花科根肿病病原菌十字花科根肿病病原菌属根肿菌目(Plasmodiophorales)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
土壤中休眠孢子囊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而产生游动孢子 侵入根毛细胞内形成变形体。
病菌从根毛侵入到表现根肿症状 一般历时9~10天。
当病根腐烂后 病根内大量的休眠孢子囊又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或堆肥中 进行再侵染或渡过不良环境[4]。
病原菌的越冬、传播与侵染病原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和带有病残体未腐熟的厩肥中越冬越夏。
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的存活力很强,至少可存活5 6a。
病菌靠流水、雨水、灌溉水和土壤中的线虫、昆虫的活动以及农事操作,在田间传播。
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带病根的菜苗、菜株的调运或带菌泥土的转移。
土壤中的休眠孢子囊,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根毛表皮细胞内,形成变形体。
变形体通过寄主细胞分裂,蔓延到新的细胞,或穿过细胞壁而进入皮层、形成层的细胞内。
受害细胞由于受病菌的刺激而大量分裂、膨大,导致根部形成肿瘤。
维管束组织受增生细胞的挤压,发育不正常,输导系统不能连贯,致使植株吸收水分和养料困难。
因此,病株表现生长迟缓和叶片萎垂,直至整株死亡[7]。
此菌属专性寄生菌,可侵染十字花科栽培及野生植物一百多个种和变种。
人工接种尚可侵染非十字花科植物。
如罂粟科的虞美人( panpauer vhoeas ) 、樨草 ( Resedaadorala) 、禾本科的草地生野麦草( Lolium pralense) 和蝶形花科的红三叶草( Tri folium pralense)。
4病害流行规律杨宇红等(1992)进行了长沙地区大白菜根肿病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地区8月中、下旬播种的大白菜,病菌从苗床阶段就开始侵染幼苗,9 月上中旬即出现根肿,移栽大田后病害继续扩展蔓延,9 月中下旬大田即见萎蔫病株,10 月中下旬至 11 月初为盛发期,田间病情达到高峰,11月中旬后趋于稳定[8]。
5十字花科根肿病防治方法5. 1 彻底改良土壤土壤中施用充足的有机肥和深耕,并施用适当的微量元素,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微生物结构,利用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繁殖,同时用石灰等矫正土壤的酸碱度。
一般施石灰粉1 125 1 500 kg/ hm2,或发病初期用15 %石灰乳灌根,每株0. 3 0. 5 kg。
日本禾山乌利男认为:用载体材料吸附拮抗微生物后混入土壤中也能有效地防治根肿病;应用切断胚轴扦插法,将拮抗微生物接种使其生息在植物组织内,也有抑制病害发生的效果。
后藤逸男认为:每1000 m2土地使用5 t 炉渣,能显著抑制花椰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发生,使蔬菜产量和品质有明显提高,且有持续效果,是目前防治根肿病的一种好方法。
5. 2 彻底进行土壤消毒苗床可用氯化苦等进行消毒。
利用地膜覆盖和太阳辐射,使带菌土壤增温数日,可消灭部分病菌,起到减轻发病的作用。
一般在高温的夏天进行,先整好地,覆盖薄膜,使土表下20 cm处增温45 ℃左右,维持20 d 左右。
但高温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也具有杀伤作用,所以利用太阳能消毒土壤时,要注意土壤类型和消毒时间。
5. 3 彻底消灭病残株消除病株携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不可任意扔在田埂和水渠里。
5. 4 实行轮作发病重的菜地要实行5 6 a 轮作,春夏可与茄果、瓜类和豆类蔬菜轮作,秋冬可与菠菜、莴苣和葱蒜、韭菜类蔬菜轮作。
有条件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
5. 5 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高畦栽培,并注意田间排水。
调整播期,缩短病原菌同寄主的接触时间。
勤中耕,勤除草,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性。
移栽应选择晴天进行,并汰除病弱苗,移栽无菌种苗,不用带菌田尾水。
5. 6 选育抗病品种选育含芥子油含量高的品种。
因芥子油含量越高,对根肿病抵抗性越强,如西园6 号耐根肿病。
另外,青麻叶、绿宝、青庆3 个品种对根肿病有高抗性。
5. 7 药剂防治病区播前用种子重量0. 3 %的40 %拌种双粉剂拌种,也可用 40 %拌种双粉剂,45 60 kg/ hm2对细干土 600 750 kg/ hm2于播种时将药土撒在播种沟或定植穴中;如苗床或大田采用增施石灰加拌种双处理效果更好,必要时也可用20 %甲基立枯磷乳油1 ml/ L 溶液灌淋根部,每株施用对好的药液0. 4 0. 5 L 也有效。
用40 %五氯硝基苯粉剂0. 5 mg/ L 悬浮液灌根,每株0. 4 0. 5 L ,或用3045 L/ hm2拌土 600 750 kg/ hm2开沟施于垄内,也可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 5 mg/ L 药液灌根。
另外,施用石灰氮对大白菜根肿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达 95 %以上。
一般以面施为宜,施入约5cm的土层内,结合整地并与土壤混匀。
用量375 kg/ hm2,病情较重的土壤可适当增加用量。
施用后,必须间隔 7 10 d 再播种或移栽,否则会引起药害,伤害幼苗。
在日本采用五氯硝基苯和百菌清等,其他国家报道有采用苯菌灵和甲基托布津与土壤混合,或溴甲烷、氯化苦、甲基托布津进行土壤消毒有效。
溴甲烷对杀灭休眠孢子有效,五氯硝基苯、苯菌灵对防止根毛感染有效。
韩国报道用 0. 5 %氟啶胺粉剂防治根肿病时,土壤处理加上种子包衣处理比二者单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根肿病采取单一的防治措施,难以有效地控制危害,只有采用以轮作,培育无病苗,选用抗病品种等农业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又称天冬根特点主要危害根部简介根肿病又称“天冬根”。
大白菜、小白菜、甘蓝、芥菜、紫菜薹、芜菁、榨菜均受其害。
识别特征主要危害根部。
发病初期植株生长缓慢、矮小,下部叶片常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期基部叶片变黄、枯萎,有时整株枯死。
病株根部出现肿瘤是此病最明显的特征。
感病愈早,症状愈重。
白菜、甘蓝、芥菜的根部肿瘤多出现在主根或侧根上,一般为手指形或不规则,大小不等,大如鸡蛋,小如米粒。
主根上肿瘤大而少,侧根上小而多。
萝卜及芜菁等根菜在侧根上生肿瘤。
病根初期光滑,后期龟裂、粗糙。
发生规律病菌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病残体或种子。
最施发病温度19~25℃,土壤含水量45~90%。
适宜在酸性缺钙的土壤中活动,土壤酸碱度在PH6.2以下发病重,PH7.2以上不发病。
病菌从根毛侵入根部,引起细胞加剧分裂,体积增大,相互挤压,在根部形成肿瘤。
田间主要通过雨水和地下害虫传播。
湿度大利于病害发生。
低洼地和水改旱地的菜地,发病较重。
防止方法1、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减少土壤含菌量;深耕晒垡;增施有机腐熟肥;酸性土壤增施石灰,每亩100公斤,调整土壤酸碱度。
2、播种前施药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公斤加细土100公斤混匀后,每穴用0.1公斤。
发病初期用药水灌根,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6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每穴0.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