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渠道灌溉系统
农田水利学:4章灌溉渠道系统

不可避免,设计时 要考虑
失 闸门漏水和渠道退水 管理上予以限制,
设计时一般不考虑
2020/6/15
影响渠道渗漏损失的因素
渠床土壤性质 地下水埋深及出流条件 渠道断面形式和尺寸 渠道输水时间
2020/6/15
输水损失的估算
经验公式 经验系数
2020/6/15
经验公式估算渠道输水损失
每公里渠道 输水损失系数
进水闸 分水闸、节制闸 遂洞、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 跌水、陡坡 溢流堰、泄水闸、退水闸、退水渠 巴歇尔量水槽
2020/6/15
1 引水建筑物:
2020/6/15
2 配水建筑物:
2020/6/15
3 交叉建筑物:
2020/6/15
4 衔接建筑物:
2020/6/15
6 量水建筑物:
2020/6/15
设计流量
满足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用水要 求的最大流量(毛流量)
最小流量
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工作过 程中输送的最小流量,校核水位
加大流量
2020/6/15
渠道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流 量,确定渠堤堤顶高程
二、灌溉渠道水量损失
Qg QnQl
渠 渠道水面蒸发损失 〈5%,忽略
道
水 量 渠床渗漏损失 损
A 100Qnm
渠道损失流量
Ql LQn
渠床土壤 透水系数
渠床土壤 透水指数
渠道长度
渠床土壤 透水性
重粘土及粘土 弱
重粘壤土
中下
中粘壤土
中等
轻粘壤土
中上
2020/6/1砂5 壤土及轻砂壤土 强
A 0.7 1.3 1.9 2.65 3.4
m 0.3 0.35 0.4 0.45 0.5
农田水利学—渠道灌溉系统

第四章渠道灌溉系统§1灌排渠系规划布置灌溉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并输送分配到田间的灌溉工程。
按输水方式的不同可分渠道灌溉系统和管道灌溉系统两大类。
本章介绍渠道灌溉系统。
管道灌溉系统将在第五章中介绍。
一、灌排渠系的组成及布置原则(一)灌排渠系的组成1、灌溉系统:(1)渠首工程(2)灌溉渠道:干、支、斗、农渠等固定渠道(3)渠系建筑物(4)田间渠系工程:毛渠(临时渠道)、灌水沟哇等2、排水系统(1)田间排水工程:毛沟、腰沟、墙沟等(2)排水沟:干、支、斗、农沟(3)排水建筑物:排水闸、涵、站等(4)排水容泄区:大江、大湖、大海等(二)灌排渠系的布置的原则(1)满足作物灌排要求。
1)渠道应布置有高处,排水沟应布置在低处。
2)渠道和排水沟的长度和间距应当适宜,保证灌得上排得出。
(2)灌溉渠道必须与排水沟统一规划布置在规划布置渠道时,必须同时考虑到排水沟的位置,在平原地区、圩区,渠道一般要服从排水沟布置(因为在平原地区,排水问题更为突出)。
(3)安全可靠如渠道要避免深挖高填,山丘区渠系上方必须修撇洪沟(截洪沟)。
(4)经济合理渠道要尽量短直,以减少土方量;要尽量减少压占耕地;排水沟要尽量利用天然河道。
(5)便于管理便于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布置时要考虑行政区划;也要考虑机耕方便;建筑物尽量联合修建,形成枢纽,以便于管理。
(6)综合利用如渠道落差较大可布置水电站,较大的渠道或排水沟要考虑通航,水产养殖等。
二、丘陵山区灌排渠系的规划布置山丘区的水利特点是:排水比较通畅,但干旱问题比较突出。
在山丘区虽然可以修建水库塘坝蓄水灌溉,但是由于其蓄水能力有限,因此干旱问题是山丘区的主要水利问题。
因此山丘区灌排渠系的布置,以灌渠道布置为重点。
山丘灌溉渠道布置的关键是布置干渠。
(一)干渠的两种布置形式(1)干渠沿等高线布置(2)干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二)支、斗、农渠布置支渠垂直于干渠,其间距由地形条件决定。
斗渠间距一般为:400〜800m农渠间距一般为:100〜200m两种布置形式:(1)灌排相邻适用于单一坡向地形(2)灌排相间适用于平坦,或有微起伏能渠道建筑物规划布置渠系建筑物指与渠道或排水沟配套的水闸、涵洞、桥梁、渡槽、倒虹吸、跌水、陡坡等建筑物。
浅析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及管理

浅析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及管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对于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
而农田水利灌溉渠道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确保灌溉渠道的正常运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类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主要分为明渠和暗渠两种类型。
明渠是常见的灌溉渠道形式,通常是在地面上开挖形成的敞开式渠道。
其优点是施工简单、成本较低,能够直观地观察水流情况,便于维护和管理。
但明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蒸发、渗漏等,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暗渠则是埋设在地下的封闭管道,一般采用混凝土、塑料等材料制成。
相比明渠,暗渠的水资源利用率高,减少了蒸发和渗漏损失,而且不占用耕地面积,对地表景观影响较小。
然而,暗渠的建设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一旦出现故障,维修也较为复杂。
二、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作用1、保障农作物生长适时、适量的灌溉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通过灌溉渠道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能够满足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和设计的灌溉渠道能够减少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采用防渗措施的渠道可以降低渗漏量,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可以精准控制灌水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改善土壤条件灌溉不仅为农作物提供水分,还可以调节土壤的温度、湿度和肥力状况。
适量的灌溉有助于保持土壤的疏松度,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的肥力,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抵御自然灾害在干旱季节,灌溉渠道能够及时为农田补充水分,缓解旱情;在洪涝时期,又可以通过排水渠道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农田受淹,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存在的问题1、渠道老化和损坏许多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建设时间较早,由于长期使用和缺乏维护,存在渠道淤积、坍塌、渗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灌溉效果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章渠道灌溉系统4-2(园艺)

第二节 田间工程与地面灌溉
一、地面灌溉
(二)沟灌 3. 灌水沟的布置:
灌水沟沿地面坡度布置,当地面坡度较大时,可使 灌水沟与地面坡度成锐角布置。
4. 沟灌技术要素(灌水沟断面) ① 灌水沟规格:灌水沟坡度(0.005~0.02)、灌水 沟长度、间距(视土壤性质而定) ② 入沟流量 :强透水性土壤0.7~1.5l/s;中等0.4~1l/s;弱0.2~0.6l/s ③ 放水时间
(五)土地平整的要求(自学) 1. 田面平整,符合灌水技术要求 2. 工程量小,工作效率高 3. 注意保持土壤肥力 4. 改良土壤,扩大耕地
一般畦灌地面高差应小于±5cm;水平畦灌地面高 差应在±1.5cm;沟灌地面高差应小于±10cm.
第二节 田间工程与地面灌溉
二、田间工程规划
(六)田间道路与林带布置 1. 沟渠相邻:沟-渠-路、路-沟-渠和沟-路-渠 2. 田间道路宜为单车道,人力、畜力车道宽1~2m,
(一)田间工程规划原则 1. 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 2. 田间灌排渠系全面配套 3. 田块平整,灌水均匀,排水不留积水 4. 因地制宜 5. 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第二节 田间工程与地面灌溉
二、田间工程规划
(二)条田的规划 1. 条田的定义 2. 条田的布置满足以下三个方面要求 排水、机耕和田间用水管理要求 3. 条田规格: ①宽度一般为100~200m, ②长度一般为400~800m。
农田水利学 4-2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英
内容提要
渠道灌溉系统
水源(或渠首)工程
输配水工程
田间渠系的布置 田间工程
农田水利学灌溉渠道系统

按照水资源总量控制的要求,对灌区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同时根据 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定额。
采用先进的测流计量技术
运用流速仪、超声波流量计等先进测流计量技术,准确掌握各级渠 道的流量、流速等参数,为水量调度和分配提供依据。
渠道维护与检修措施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对灌溉渠道进行全面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渠道淤积、渗漏、 滑坡等问题,确保渠道畅通和安
管道输水
定义
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从水源 地输送到灌溉区域的一种灌溉方
式。
优点
输水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节约水 资源,适用于远距离输水和地形复 杂的地区。
缺点
投资大,维护成本高,对水质要求 高。
不同类型渠道比较
明渠与暗渠比较
明渠施工简单、造价低、维护方便, 但占地面积大、蒸发渗漏损失大、易 受污染和淤积;暗渠则相反。
农田水利学灌溉渠道系统
目 录
• 灌溉渠道系统概述 • 灌溉渠道类型与特点 • 灌溉渠道规划与设计 • 灌溉渠道运行管理 • 灌溉渠道系统评价与优化 •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灌溉渠道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灌溉渠道系统是指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设施,包括渠道、闸门、泵站等组 成部分,旨在将水源地的水资源引至农田,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多功能化利用
拓展灌溉渠道系统的综合功能,如生态廊道、休闲观光等,提升综 合效益。
技术创新在农田水利中应用前景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 效率。
智能化监控技术
利用传感器、远程监控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灌溉过程的实 时监控和精准管理。
生态修复技术
农田水利学灌溉渠道系统

灌溉渠道系统的构成要素
渠道
主要包括主渠道、支渠、分水渠 和排水渠等,用于将水从源头输 送到农田。
闸门
用于控制渠道的水量和水位,以 适应不同的农作物需求和灌溉条 件。
水泵
在需要提升水位或远距离输送水 源时使用,如井灌系统。
灌溉渠道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考虑因素
1 设计原则
灌溉渠道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农田的地理特点、农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等因素。
灌溉渠道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灌溉渠道系统是由一系列渠道 和管道组成的水利工程,用于 将水资源供应到农田中的农作 物。
分类
灌溉渠道系统根据水源、输水 方式和渠道类型等因素进行分 类,如地表灌溉系统、井灌系 统等。
重要性
灌溉渠道系统对农业生产起到 关键的作用,确保农田获得足 够的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质量。
农田水利学灌溉渠道系统
农田水利学灌溉渠道系统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演示将介绍灌 溉渠道系统的定义、重要性、构成要素,以及设计原则和管理方法。
农田水利学概述
农田水利学是研究农业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学科,旨在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来 提高农田产量和效益。
农田水利学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灌溉渠道系统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以及农 田灌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灌溉渠道系统的管道材料和设备
管道材料
常见的灌溉渠道管道材料包括聚乙烯、钢管和混凝土 管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水泵
选择适合灌溉需求的水泵设备,具备足够的扬程和流 量,确保水源到达农田。
灌溉渠道系统的运维和维护
1 定期检修
2 保养设备
3 培训维护人员
定期检修渠道和设备,清理 淤泥和杂草,确保渠道通畅, 以减少水流阻力。
农田水利课件第三章灌溉系统

孔隙水
层间水:埋藏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分无压 层间水和有压层间水
无压层间水: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内,如重 力水未完全充满,地下水仍具有与潜水相通的自由 水面,地下水的运动性质与潜水完全相同
有压层间水: 在含水层完全充满水,并在压力水头 作用下,使上下隔水层都承受压力的层间水
补给区和分布区并不一致
平原地区地 下水分布图
二、地下水资源类型与特点
地下水
孔隙水 裂隙水 溶洞水
潜水 层间水
孔隙水(pore water)
存在于松散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分为潜水和层间水
潜水(Shallow water)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
层以上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特点:
具有自由水面,主要补给来源大气降水
也可地表水补给,水位、水量取决气候条件和水文状况 雨季潜水位上升,旱季潜水位下降 潜水位的埋藏分布与补给区是基本一致的
辐射管均匀布设,数量为3-8个,集水井直径一 般为3m。
辐射井
(四)水利计算
(一) 灌溉设计标准
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
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 或供水不 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P—灌溉设计保证率,% m—灌溉设施能保证正常供水的年数 n—灌溉设施供水的总年数
由于管井出水量较大,一般采用机械提水,故通 常也称为机井。
管井
管井结构
井壁管(实管) 滤水管(花管) 沉淀管 井台 井径
井深<60m,700-1000mm; 60m<井深<150m,300-400mm; 200m<井深<300m,200-300mm。
机 井 剖 面 图
20
农田水利学第四章-20灌溉渠道系统

Ql" Ql
防渗折减系数
经验系数估算渠道输水损失
渠道水利用系数
Qg
c
Qn Qg
Qn
渠系水利用系数 s 干支斗农
经验系数估算渠道输水损失
田间水利用系数
f
A农mn W农净
灌溉水利用系数
0
Amn Wg
三、渠道的工作制度
续灌 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自始自终连续输水
轮灌 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轮流灌水 加大输水流量、缩短输水时间、减少输水损失
100
1.9 3.130.4
0.012(m3
/ s / km)
QOA毛 QOA净(1 OALOA)
3.13(1 0.0121.5) 3.19(m3 / s)
五、渠道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的计算
渠道最小流量
以最小灌水率为依据,方法同设计流量
渠道加大流量
QJ JQd
设计流量
加大系数
第四节 灌溉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集中编组
插花编组
四、渠道设计流量推算
干渠
斗渠
支渠 水源
Q农 A农q设 Q斗 kQ农 Q支 nQ斗
L支
L斗
n
k
轮灌渠道的设计流量
1 自上而下分配末级续灌渠道的田间净流量
Q A q (1)计算支渠(末级续灌
渠道)的设计田间净流量
支田净
支设
(2)由支渠分配到每条 农渠的田间净流量
Q农田净
Q支田净 nk
3支
A 100Q3m支净
100
1.9 0.9690.4
0.0192(m3 / s / km)
Q3支毛 Q3支净(1 3支L3支)
0.969(1 0.01923.2) 1.029(m3 /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渠道灌溉系统§1 灌排渠系规划布置灌溉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并输送分配到田间的灌溉工程。
按输水方式的不同可分渠道灌溉系统和管道灌溉系统两大类。
本章介绍渠道灌溉系统。
管道灌溉系统将在第五章中介绍。
一、灌排渠系的组成及布置原则(一)灌排渠系的组成1、灌溉系统:(1)渠首工程(2)灌溉渠道:干、支、斗、农渠等固定渠道(3)渠系建筑物(4)田间渠系工程:毛渠(临时渠道)、灌水沟哇等2、排水系统(1)田间排水工程:毛沟、腰沟、墒沟等(2)排水沟:干、支、斗、农沟(3)排水建筑物:排水闸、涵、站等(4)排水容泄区:大江、大湖、大海等(二)灌排渠系的布置的原则(1)满足作物灌排要求。
1)渠道应布置有高处,排水沟应布置在低处。
2)渠道和排水沟的长度和间距应当适宜,保证灌得上排得出。
(2)灌溉渠道必须与排水沟统一规划布置在规划布置渠道时,必须同时考虑到排水沟的位置,在平原地区、圩区,渠道一般要服从排水沟布置(因为在平原地区,排水问题更为突出)。
(3)安全可靠如渠道要避免深挖高填,山丘区渠系上方必须修撇洪沟(截洪沟)。
(4)经济合理渠道要尽量短直,以减少土方量;要尽量减少压占耕地;排水沟要尽量利用天然河道。
(5)便于管理便于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布置时要考虑行政区划;也要考虑机耕方便;建筑物尽量联合修建,形成枢纽,以便于管理。
(6)综合利用如渠道落差较大可布置水电站,较大的渠道或排水沟要考虑通航,水产养殖等。
二、丘陵山区灌排渠系的规划布置山丘区的水利特点是:排水比较通畅,但干旱问题比较突出。
在山丘区虽然可以修建水库塘坝蓄水灌溉,但是由于其蓄水能力有限,因此干旱问题是山丘区的主要水利问题。
因此山丘区灌排渠系的布置,以灌渠道布置为重点。
山丘灌溉渠道布置的关键是布置干渠。
(一)干渠的两种布置形式(1)干渠沿等高线布置(2)干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二)支、斗、农渠布置支渠垂直于干渠,其间距由地形条件决定。
斗渠间距一般为:400~800m农渠间距一般为:100~200m两种布置形式:(1)灌排相邻适用于单一坡向地形(2)灌排相间适用于平坦,或有微起伏§2 渠道建筑物规划布置渠系建筑物指与渠道或排水沟配套的水闸、涵洞、桥梁、渡槽、倒虹吸、跌水、陡坡等建筑物。
一、渠系建筑物选型与布置的原则1.满足使用要求如渠道切断了道路,那么该处需设涵洞或桥梁;渠道水位不够则需建节制闸抬高水位。
2.尽量采用联合枢纽布置的形式目的是为节省投资和管理方便。
如闸与桥常联合修建,分水闸与节制闸常联合修建。
如总渠枢纽和江都水利枢纽。
3.尽量采用定型设计和装配式建筑物由于渠系建筑物数量很多,同一类建筑物工作条件常相近。
如斗农渠上的分水闸,因此采用定型设计和装配式结构,对简化设计,加速施工进度非常有利。
4.尽量考虑采用当地材修建如在山丘区建渡槽、农桥可用砌石建筑(句容的北山水库石拱渡槽),在平原地区则宜用钢筋混凝土排架渡槽。
5.多作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如渠道穿过河流时,有时可在技术上和满足使用要求上可采用渡槽,也可采用倒虹吸,这时就需要进行经济比较。
选择较经济合理的方案。
有时同一建筑物可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这时也可通过经济比较来选择较合理的施工方案。
二、渠系建筑物的类型与布置(一)控制建筑物控制流量和水位。
1.进水闸:布置在干渠首端。
2.分水闸:布置在各支渠、斗渠和农渠渠首。
斗首、农首分水闸也叫斗门和农门。
3.节制闸:控制渠道水位或流量。
布置:(1)在上级渠水位不能保证下级渠正常引水时,需在上级渠建节制闸抬高水位,保证下级渠引水。
(2)实行轮灌时,在轮灌组分界处需设节制闸。
(3)在重要建筑物或险工渠段前需联合修建节制闸和泄水闸,以防止漫溢,保证建筑物和渠道的安全。
(二)交叉建筑物渠道与河流、道路交叉时应布置交叉建筑物。
交叉建筑物主要的三种:渡槽、倒虹吸、涵洞。
选择方法:(1)不影响交通和航运;(2)技术上可行;(3)进行经济比较,选择最优的型式。
(三)泄水建筑物用于排除渠道中余水或入渠洪水。
(1)退水闸布置在较大的干支渠末端,以排泄渠中余水(防止滋生杂草和蚊虫)。
(2)泄水闸与节制闸联合修建,保护重要建筑物和险工渠段。
(四)衔接建筑物渠道经过一陡坎或坡面,时需建跌水或陡坡。
1.跌水水位落差小于3m时,宜建跌水。
2.陡坡水位落差大于3m时,宜建陡坡。
这时建跌水不安全。
(五)量水建筑物1.利用闸、涵、渡槽等量水。
在干支渠上量水一般利用这些渠系建筑物量水。
如昭关灌区。
2.利用特设计量水备量水。
如三角堰、梯形堰、巴歇尔量水槽、喷嘴等。
一般斗、农渠上可采用特设量水设备。
§3 田间工程与地面灌溉方法一、田间工程田间工程: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基本建设工程。
(一)田间工程的规划要求田间工程规划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有完善的田间灌排系统,做到灌排配套,消灭串灌串排,并能控制地下水位。
(2)田面平整,灌水时土壤湿润均匀,排水时田面不留积水。
(3)田块的形状和大小能适机械化需要,有利开提高土地利用率。
(4)田间工程规划时必须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二)条田规划条田:末级固定灌溉渠道(农渠)和末级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田块。
综合考虑排涝、机械化耕作和田间用水管理方面要求,条田的一般规格为:宽度100~200m,长度400~800m。
(三)旱地田间渠布置田间渠系:指条田内部的灌溉网,包括毛渠、输水垄沟和灌水沟、畦等。
有纵向布置与横向布置两种布置形式。
1、纵向布置(1)水流流向农渠→毛渠→输水垄沟→灌水沟、畦(2)特点毛渠∥灌水沟、畦(即毛渠方向与灌水沟方向一致)(3)布置规格1)纵向布置时,输水垄沟间距等于灌水沟、畦的长度,一般为30~50m。
2)输水垄沟的长主等于毛渠的间距,一般为50~70m。
3)毛渠的间渠等于输水垄沟的长度,若毛渠双向控制,则毛渠的间距是输水垄沟长度的两倍。
4)毛渠的长度与条田宽度相近。
2、横向布置(1)水流农渠→毛渠→灌水沟、畦(2)特点无输水垄沟;毛渠⊥灌水沟、畦面垂直(3)布置规格1)灌水沟、畦长度一般为30~50m。
2)单向控制时,毛渠间距等于灌水沟、畦的长度,双向控制时,毛渠的间距是灌水沟、畦长度的两倍。
3)毛渠长度与条田宽度相近。
3、纵向布置与横向布置选择方法(1)灌水沟、畦尽量垂直于等于等高线(便于灌水);作物行向一般为南北方向(通风光照条件好),由此确定灌水沟、畦的方向。
(2)若灌水沟、畦垂直于农渠,采用纵向布置;若灌水沟、畦平行于农渠,则采用横向布置。
(四)水田格田水田灌溉不需毛渠,灌溉不直接从农渠灌入水稻格田。
格田规划要点:(1)水稻格田长度与宽度的确定应考虑到有利灌溉,以及有利于提高机耕、机收的效率,一般长约100~150m,宽约15~20m;(2)在山丘区坡地上布置格田,一般格田长边方向与等高线平行(有利于减少修筑梯田的工程量),此时农渠垂直于等高线、顺坡布置;(3)在平原地区,格田方向以南北向为好,利于作物通风采光;(4)消灭串灌串排;(5)田面平整,便于采用浅水勤灌或其它节水灌溉方法;(6)与早作田块相邻时,应开设隔水沟§4 渠道流量计算一、渠道设计流量概论1.定义:设计年份灌水期间渠道需要通过的最大流量。
一般用Q表示。
单位为m3/s。
或正常条件下渠道需要通过的最大流量,因此设计流量也叫正常流量。
2.作用:(1)是确定渠道设计断面主要依据。
(2)是确定建筑物规模尺寸的主要依据。
3.计算:一般已知渠道的净流量,求设计流量(毛流量)。
净流量一般是已知的,因此计算设计流量的关键是计算Q损。
二、渠道输水损失的估算输水损失水面蒸发可以忽略不计漏水损失加强管理可避免渗水损失主要的不可避免的输水损失因此下面所讨论的渠道输水损失均指渗水损失。
影响渠道输水损失的因素有: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状况和渠道施工质量等。
在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水会对渠道渗水产生顶托作用,从而影响渠道渗水,下面先分析在渠道渗水不受到地下水位的顶托时的渗水损失计算方法。
1.自由渗流情况下的渗水损失不受地下水位顶托的渠道渗流(地下水位未达到渠底)。
发生条件:地下水埋深较深(渗水未到达地下水)或地下水出流较好(渗水到达地下水,但地下水位没有上升到渠底)估算方法:按经验公式式中::每公里长渠道渗水损失占净流量的百分数。
A、m:土壤渗水系数和渗水指数。
表4-1。
直接计算Q损:查表计算Q损:令s为每公里渗水损失,则2.顶托渗流情况下的渗水损失地下水位到达渠底,影响渗流。
发生条件: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出流条件较差。
顶托渗漏情况下的渗水损失小于自由渗流条件下的渗水损失。
估算方法::校正系数(小于1)。
查表4-2。
3.采取防渗措施后的渗水损失例:某渠道长10km,净流量为4.429m3/s, 沿渠土质为中粘壤土,试计算该渠道的设计流量。
三、水的利用系数1.渠道水利用系数反映某一渠道的水的利用率。
(由各级渠道组成的渠系可以用渠系水利用系数来描述其水的利用率。
)2.渠系水利用系数渠系:由干、支、斗、农四级固定渠道组成。
毛渠是临时渠道,属田间渠系,或田间工程。
渠系的净流量为:同时工作的农渠净流量之和。
渠系的毛流量为:干渠的毛流量。
反映渠系的水的利用效率。
3.田间水利用系数田间:此处指田间渠系,由毛渠、灌水沟、畦等组成。
4.灌溉水利用系数最后我们看反映整个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四、渠道的工作制度什么叫渠道的工作制度?前面已提到过的轮灌就是渠道的一种工作制度。
除轮灌外,还有一种工作制度形式叫续灌。
轮灌:同级渠道分组依次轮流灌溉。
续灌:上级渠同时向其下级分水灌溉,称各下级渠续灌。
轮灌的优点:输水时间短,输水损失小缺点:渠道断面大,工程量大续灌的优点:工程量小缺点:输水损失大一般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
五、推算各级渠道设计流量以如下渠系为例说明。
1.确定渠道工作制度干、支续灌,斗、农轮灌。
2.选择典型支渠选三支为典型支渠。
(为简化计算,便于推算其它各支流量)农渠的计算长度是实际长度的一半。
(因农渠的净流量不是从农渠末端流出的,而是整条农渠均匀流出。
)斗、支渠的计算长度:分水口至轮灌组中点的距离。
(为什么?因为若斗、支实际长度为计算长度显然偏长,若以分水口到轮灌组开始位置,则显得偏短。
)举例:h支水 = Q支田净Q支设。
3.计算其它各条支渠设计流量(因为前面三支是典型支渠,所以可以认为其它各支与支3具有相同的水利用系数。
这也是前面我们选典型支渠的原因。
)4.推算干渠设计流量六、渠道的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1.最小流量(1)定义设计年分灌水期间渠道通过的最小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