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措施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初期的苏州古城保护

改革开放初期的苏州古城保护

2023年7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

总书记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苏州古城全面保护的肇始,在改革开放初期。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千年古城开始逐渐焕发新的活力。

作为亲历者之一,作者深情回忆,为我们讲述这段难忘往事。

改革开放初期的苏州古城保护沈伟东这是42年前的一段难忘往事。

也就是在中共中央实施改革开放决策两年后的1981年秋。

当时,苏州由于较长时期城市性质未能正确认识,古城有限的地域内应抑止何种工业,提倡鼓励发展什么产业,始终不够明确,古城中的精华古典园林、名胜古迹遭淹没冷落的状况大量存在。

许多有识之士频频呼吁要刻不容缓地重视保护苏州古城。

如上海同济大学园林古建专家陈从周、著名作家邓云乡等,他们来到苏州后,目睹当时的情景,就发出了“救救苏州”的呼吁。

其间,我也看到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79年7月以《“苏州天堂”的“灾难”》为题,向国务院作了特急汇报。

至于苏州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看到苏州古城的现状,心情确是异常焦急:尽管思想上是重视了,也作出了诸多努力,但由于财力的制约,大有力不从心之感。

正如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于1981年11月18日的《情况简报》中所反映的:保护和维修苏州众多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不是苏州市的党政不努力,他们是确有难处”。

关键时刻:吴亮平悄然来到苏州正在苏州古城保护处于举步维艰、难以突破的时候,吴亮平约请了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轻装简束,于1981年10月17日悄然来到苏州,下榻南园宾馆北端的一幢小洋楼里。

吴亮平是浙江奉化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科学家。

早在1925年5月,吴亮平就担任了党中央领导的上海市学生联合会总务部长(即秘书长)。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智者论道 智库时代·290·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肖智中(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作为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古城的的布局结构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技术,典型地呈现出封建时代地区中心和州府城市布局的特征。

苏州的古城保护已走过三十多年。

规划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亦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关键词:规划历程;规划现状;规划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中图分类号:G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0-0290-002一、城市概况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

早在公元前514年的春秋时代,它就已经是吴国的都城,在漫长的岁月中苏州古城历经沧桑,令人欣慰得是古城的城址至今未变。

古城内河道纵横,河、路结合构成双棋盘式格局,居住房屋邻水建造,前靠街道后临河流,粉色的墙黛色的瓦,相映成趣,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别有一番滋味,让人心生向往之情。

苏州古城的的布局结构更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技术,典型地呈现出封建时代地区中心和州府城市布局的特征。

(一)基本概况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因为苏州水多所以便以水为中心进行规划与建设,采取自然与人工开掘两种方式构筑的方格网河道系统与方格网道路密切结合,形成水、陆配合,路、河平行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

(二)文物古迹苏州古城内外古迹众多,明清时期的建筑众多。

苏州古典园林大多为私家园林,园林的数量之多令人赞叹,其造景技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都是园林艺术的精华的所在。

苏州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93处,其中古城内57处。

二、规划现状(一)“全面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建设现代化新区”的方针有关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及要求积极实施以“全面保护”为总的指导思想和控制原则,注重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统一性与完整性的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号召使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江苏省苏州市环吉城风貌保护工程规划与设计

江苏省苏州市环吉城风貌保护工程规划与设计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 环境为前提.注重城市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城市 太环境绿化+弘扬和加强苏州水域独具特色的
绿 化风 貌 。 并结 台 域 市 绿地 系统 规 划 中 的五 片 儿 园 、四 楔 三 带 、一 环 九 溪的 建 设 要 求 .以 建 成 生态 城 市 为 最终 目标 .形 成 “ 树碧 水 绕 古 绿 域 ”的 舒适 宜 人 的生 态 环 境 。
市名片。
这将是苏州一 张更诱 人的城
江苏省苏州市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规划与设计
P n i n ei f i ni t i rtcinPo c l nn a dD s no n A c n t Poet r et a g g Rg e Cy o j ,
S zh , i gs u ou Jan u
目 地点 :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
外环用地范围基本£
岸 至 环 城 路 之 间 用 地 太 情 扩 至 环城 路 另 一 侧 。
环城绿带共划分为I 应形成 1 个景 区.依据名 4 相应的景点 .构成环城4 8
环 古 域 风 貌 保 护 工 期 间 中心 城 市 重 点 建 设
是加快域市化进程、提升 城市综合竞争能 力 的重大项目。这项工程的 建成,有利于古 域 风貌保护 .缓解城 区交通 矛盾,推动结构调 整,发展城市旅游 ,改善 人居生态环境 ,为 把苏州建设成 “ 文化强市 、 “ 国家园林 城 市”、 “ 最适宜人居和创 业的城市 奠定 了
环城绿带是 环古城风貌保 护工程中的重
要组成 部分。早在 1 8 年制 订的苏州 市城 6 9
市总体规划中就 已明确提 出建 设环城绿带的 目标,也是1 9 年制订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 96 划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中五片八园、四楔三 带、 环九溪的城市绿地布局 中的重要构成

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以平江历史街区为例)

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以平江历史街区为例)

苏州古城传统街区意象的构成及其分析
凯文 林奇认为
2 “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环境存在着差
异和联系,观察者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 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
根据凯文林奇的理论,构成城市意象的
三个层次为:识别性、结构和意义,
其基本的组成元素是路径、边界、区
2 1、 前街后河 ,兼得水陆两便的运输之利。
2、 前街后巷,巷里常是作坊、库房和家人的出入口。 街市的功能是非常丰富的,市民受市场规律的影响,出现了各有特色的街
市,满足了城市应有的各种功能。 巷:
巷是街与民居联系的连接节点,构成了格网状的步行系统,由于民居以南 北朝向为优,因此东西向巷为多数。 1、巷的尺度: 巷的长度在 250~350 米左右,巷与巷之间的距离在60~80 米, 刚好为一般规模宅院的布置长度。巷宽的约 3~4 米,窄的约 2 米。巷构成了安 静的居住环境。 2、巷与民居的关系: 深宅大院多半是巷里的纵深几进,横跨几落的建筑群体, 配有私家花园。大宅占地大,有条件有几个方向的出入口。还有众多的普通民居, 是一些中、小户人家根据用地大小和形状,以及自身的财力,进行建造,布局多 样,形体自由多变,不拘一格,有的用地窄而深,有的阔而浅。
2 系统。
街面以“动”为特征,为沿街店铺,同时又是车辆的主要通道, 人流集中。而由街步入巷里,却是一片安静的居住环境。
——苏州古城街巷
街: 苏州古城旧有的街道宽度一般为 10 米上下,两街距离一般是 300-400
米之间。街两侧为商店,紧紧相靠,而这些商店一般都是街市上的带店民居。 苏州的街一般有“市”的功能,称之为街市:
如何 保护、更新、发展……
苏州市人民政府的《苏州市城 市总体规划》提出要“全面保护古 城风貌”,也就是指控制古城容量, 优化环境;保护古城风;完善职能, 改善、改造基础设施、居住条件、 公共服务设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 需求。

howtomake苏州morebeautiful,作文

howtomake苏州morebeautiful,作文

howtomake苏州morebeautiful,作文
如何让苏州更美丽
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为了让苏州更美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保护和修复古建筑:苏州有许多古老的园林、寺庙和街巷,它们是苏州城市形象的核心。

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好这些历史遗迹,让它们作为苏州的独特符号继续存在。

2. 加强城市绿化:苏州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水乡风光是苏州的一大特色。

但是,我们也需要注重城市的绿化和植被保护,增加公园和绿地的面积,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场所。

3. 引导健康文化消费:建设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消费场所,鼓励市民参与体育锻炼、艺术表演和音乐会等活动,培养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

4. 加强环境保护:要加强对土地、水资源和大气质量的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更清洁、更宜居的环境。

5. 倡导文明旅游: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苏州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我们应该加强对游客的文明引导,提倡文明旅游,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和安全。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苏州将能够更加美丽。

当然,这也需要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保护好自己的城市。

让我们携手共建,让苏州成为更美丽、更宜居的城市。

苏州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

苏州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

苏州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苏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江南名城,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园林景致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苏州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如何保护好苏州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保护苏州的生态环境,首先得从治理水污染入手。

苏州水网密布,河流湖泊众多,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但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部分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为了改善水质,一方面需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

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废水达标排放;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农业污水流入河流湖泊。

同时,加强对河道的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让苏州的水重新变得清澈透明。

大气污染的防治同样不容忽视。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苏州的空气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改善大气质量的关键之一。

可以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公共交通系统、鼓励绿色出行等方式,降低机动车的使用频率和尾气排放量。

对于工业企业,要加强废气治理,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采用清洁能源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废气的产生和排放。

此外,加强城市扬尘治理,加大对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的管控,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也有助于净化空气。

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苏州需要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体系。

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同时,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鼓励企业开展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

保护苏州的生态环境,还需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姑苏名人故居及保护措施

姑苏名人故居及保护措施

姑苏名人故居及保护措施姑苏,古称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在这片古城中,有许多名人故居,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贵保护。

我们来到了苏州园林中最有名的一处——拙政园,它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的主人是明代文人、政治家王熙凤。

这座园林以其精巧的建筑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园内的建筑、石雕和树木都展现了王熙凤的才华和品味。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苏州另一处有名的名人故居——虎丘。

虎丘是苏州最有名的名胜之一,它是苏州市的象征。

这里是中国古代文人苏东坡的故居,也是他流连忘返的地方。

虎丘以其险峻的山势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而著称。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苏州城的全景,感受到苏州的古韵和历史的厚重。

再来,我们来到了苏州的另一处名人故居——沧浪亭。

沧浪亭是苏州的一处古老建筑,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

它是明代文人苏洵的故居,也是他创作《木兰诗》的地方。

沧浪亭以其精致的建筑和独特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苏洵的文化影响和苏州的艺术氛围。

为了保护这些名人故居,苏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建筑的维修和保护工作,确保其原始风貌的完整性。

其次,加强了对园林景观的维护和管理,保持了园林的独特魅力。

此外,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了对游客的管理和引导,提高了游客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意识。

姑苏名人故居是苏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贵保护。

通过加强保护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苏州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苏州的独特魅力。

希望这些名人故居能够永远保持其原始风貌,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文化的启迪。

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

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

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4.10•【字号】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33号•【施行日期】2003.06.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33号)《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已经2003年3月25日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杨卫泽二00三年四月十日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继承和发展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管理委员会,组织、协调、监督本辖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工作。

市、县级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规划工作。

市、县级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文物保护工作。

第四条建设、国土、房管、公安、财政、环保、城管、水务、旅游、园林和绿化、民族宗教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有关保护工作。

第五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将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建设规划,并安排专项保护经费。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以及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权利和义务,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予以制止和举报。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七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由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按下列规定申报:(一)苏州市人民政府申报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申报材料,向省人民政府申报;(二)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申报的,由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申报材料,经苏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后转报省人民政府核准公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措施
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古城风貌。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保护古城风貌。

一、加强文物保护
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加大了对文物保护的投入。

在古城区内,建立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对这些文物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和修缮。

同时,加强了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对于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二、加强城市规划
苏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城市规划,以保护古城风貌为主要目标。

在城市规划中,对于古城区内的建筑、道路、绿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保证了古城风貌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同时,加强了城市规划的监管和执行,对于违规建设进行了严格的处罚。

三、加强旅游管理
苏州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为了保护古城风貌,苏州市政府加强了旅游管理。

在古城区内,设立了旅游管理站,对于游客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管理。

同时,加强了旅游宣
传,让游客了解到古城风貌的重要性,增强了游客的文化素养。

四、加强社区管理
苏州市政府加强了社区管理,让居民参与到古城风貌保护中来。

在古城区内,设立了社区文化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居民了解到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加强了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保证了古城区内的环境整洁和卫生。

总之,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保护古城风貌。

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让苏州成为了一个更加美丽和宜居的城市。

我们相信,在苏州市政府的努力下,苏州的古城风貌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