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含答案
高考中考《三国演义》阅读题(含答案)

⾼考中考《三国演义》阅读题(含答案)蓓蕾读书⼯程《三国演义》阅读竞赛(含答案)⼀、填空。
1、《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代作者罗贯中。
这是我国第⼀部章回⼩说。
是我国古代四⼤名著之⼀。
另外三部名著分别是⽔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三国演义》⼜叫《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魏_、_蜀_、_吴_,各⾃的⾸领是曹操、刘备、孙权。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锏的刘备,使丈⼋蛇⽭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的关⽻。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是关⽻,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淹七军、败⾛麦城。
5、《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的事迹,如三顾茅庐、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战群儒等。
6、《三国演义》中主要⼈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曹操_,“智绝”是_诸葛亮___,“义绝”是_关⽻___。
7、刘备⾝边的五虎上将都是关于、张飞、赵云、马超、黄盖。
8、书中⼈物⼏乎⼈⼈都有绰号,如“⽔镜先⽣”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常胜将军”是赵云。
9、《三国演义》采⽤话本章回叙事的叙述⼿法,《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浪花淘尽英雄。
是⾮成败转头空。
青⼭依旧在,⼏度⼣阳红……”。
10、诸葛亮在“三⽓周瑜,夺取荆州”过程中,逼得周瑜咬⽛切齿地说既⽣瑜何⽣亮。
11、写出五个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探囊取物、三顾茅庐、不知所云。
12、填⼈名,补⾜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天时(刘备)借荆州——有借⽆还(3)(关公)进曹营——⼀⾔不发(4)(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个愿挨,(5)三个臭⽪匠——顶个(诸葛亮)(⽐喻⼈多智慧多,有事情⼤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简答题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简答题高考阅读11-06 2213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简答题(1——20回)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请简述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汉朝末年,黄巾倡乱,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军,榜至涿县,为刘备所见,叹息之余,偶遇屠户张飞,张飞见刘备出生不俗,便约其至村店饮酒,期间又遇因杀恶霸而逃难的关羽,三人志趣相投,次日便于桃园处结义,相约共谋大事(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2、请简述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情节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
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
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
但当曹嵩急视曹操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请简述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刘备平定黄巾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
不久,督邮前来巡查。
刘备因没向督邮送钱而遭督邮陷害。
消息传至张飞耳中,张飞气得两眼圆睁,咬碎钢牙,冲进馆驿揪住督邮的头发,扯到县衙前,绑在马桩上,用柳条使劲抽打,一连打断十几根柳条。
幸好为刘备及时制止,而后三兄弟弃官投奔刘恢。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请简述李肃说吕布弃义父丁原投靠董卓的故事董卓进京后宴请大臣,提出废帝想法。
荆州刺史丁原表示反对,并于次日,派义子吕布搦战董卓,董卓大败而逃。
正当董卓犯愁之际,部将李肃挺身而出,说他与吕布是同乡,只要董卓愿让出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给吕布,他定能叫吕布背叛丁原,投降董卓。
董卓许之。
果不其然,吕布一见赤兔马便喜爱得不得了。
当夜便将丁原杀害,投效董卓,拜董卓为干爹。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1、请简述曹操献刀的故事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伺机行刺,见董卓倒身卧于床上时,急抽出宝刀,待要行刺,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见曹操的动作,身相问。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简答题练习及答案

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未遇。
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
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假设渴的诚心感动,终于容许出山。
其他略。
2、?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
尸骸飘流,塞江而下。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3、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答: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
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
孙策带着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
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4、?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情节历来为人所称道。
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该情节中的两位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曹操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一话语展现了他的踌躇满志与骄横霸气。
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吓得变了脸色,匙箸掉到地上,急忙借惊雷之声掩饰过去,表达了他小心谨慎、机智沉着。
5、?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诸葛亮舌战群儒〞、“空城计〞分别发生在哪里?答:汜水关、虎牢关、柴桑、西城县。
6、?三国演义?中“斩华雄〞这段不到六百字的情节,作者是怎样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答:层层衬托。
2017届高三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解析

荆州争夺战(一)
• 刘表病危,诸葛亮谏备借机夺取荆州,备未允。 • 刘表死后 ,刘琮将荆州献于曹操。
舌战群儒
诸
东联孙权 智激周瑜 蒋干中计
葛 亮
草船借箭
—
苦肉计
赤壁鏖战 诈降记
连环记
多
智
借东风
近
火烧赤壁
妖— 智激周瑜亲自挂帅,结果周瑜一场辛苦为他人 忙,诸葛亮轻而易取得南郡、襄阳、荆州,此 之谓“一气周瑜”。 用锦囊妙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此之 谓“二气周瑜”。 识破周瑜“假道灭虢”的计谋,不让吴军进城, 周瑜因此活活被气死, 此之谓“三气周瑜”。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第一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
• 四出祁山:蜀汉建兴八年,魏攻蜀因秋雨无功而返,诸葛亮率 军顺势劫寨击败曹真。后与司马懿斗阵,魏军败退渭滨南岸, 坚守不出。后主刘禅听信流言,宣诸葛亮班师回朝。诸葛亮不 得已,采用减兵添灶的办法,退回汉中。
• 五出祁山:蜀汉建兴九年,诸葛亮复出师伐魏,因营中缺粮, 遂兵发陇上割麦。诸葛亮妆神使司马懿不敢出城,割尽陇上小 麦运往卤城打晒,并伏兵麦田击败魏军偷袭。后因李严假传东 吴攻打西蜀消息,使诸葛亮班师。
• 自己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在 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 司马懿知到诸葛亮用兵一向谨慎,来到城下, 见此情况后,以为城中必有埋伏,于是下令退 兵。
司马昭疑:“莫非诸葛亮无军,故此作态?”
斩马谡
• 孔明回到汉中,问罪马谡。马谡事先立有军令 状:街亭失守,斩无赦。纵使诸葛亮非常喜欢 马谡的才能,与马谡义同兄弟,但为明正军律, 不徇私情,喝令推出斩首。左右献上马谡首级, 孔明痛苦不已,并因自己用人失当,上表刘禅, 要求自贬三等。
高考四大名著阅读真题——《三国演义》含答案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
体裁:《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主要内容: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练习题一、单选题1.献连环计火烧赤壁的是谁?(C)A.诸葛亮B.郭嘉C.庞统D.曹操2.曹操在哪场战役中大败袁绍?(A)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讨伐董卓D.合肥之战3.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得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谁? (A)A.吕布B.魏延C.孙权D.孙策4.关羽在离开曹操时唯一带走的曹操的赠物是什么?(D)A.美女B.金银C.奴役D.赤兔马5.孔明征南蛮时曾七擒七纵孟获,当孟获第七次被马岱抓住时,他对马岱说什么话?(A)A.能不能换张新面孔丫B.士可杀不可辱C.如果今天不杀了我,你会后悔的D.快杀了我吧6.“垂手过膝,目能顾其耳。
”描写的是谁?(B)A.庞统B.刘备C.伊籍D.诸葛亮7.被尊为“中国武圣”的英雄是(C)A.马超B.赵云C.关羽D.吕布8.刘关张三人出场时(C)最有钱。
A.刘备B.关羽C.张飞D.无法确定9.煮酒论英雄时他们看到了(C)的自然现象。
A.台风B.沙尘暴C.龙卷风D.彩虹10.官渡之战中(D )投靠曹操而使曹操获得了胜利。
A.高览B.荀彧C.荀攸D.许攸11.“割发代首”的人是(B)。
A.刘备B.曹操C.张飞D.诸葛亮12.“煮酒论英雄”的主人公是(C)A.刘备张飞B.诸葛亮周瑜C.曹操刘备D.赵云关羽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谁说的?( C)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1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B )A.诸葛亮B.周瑜C.曹操D.孙权15.刘备三顾茅庐,请谁出山辅佐他?( C )A.许攸B.鲁肃C.诸葛亮D.杨修16.赤壁之战时,周瑜曾经和哪位大将使用“苦肉计”:( D )A.程普B.吕蒙C.黄忠D.黄盖17.在赤壁之战中,是谁听取庞统的连环计,导致所有战船被烧?( B )A.孙权B.曹操C.刘备D.周瑜18.张飞在长坂坡吓死谁?( B )A.关羽B.夏侯杰C.曹仁D.吕布19. 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 A )A.黄盖B.许诸C.典伟D.王允20. 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B )A.长坂坡B.五丈原C.新野D.街亭21.王允通过谁使董卓与吕布反目?(C )A、曹操B、袁绍C、貂蝉D、孙尚香22.庞统殒命何处?(B )A、白门楼B、落凤坡C、三江口D、铜雀台23.谁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A )A、徐庶B、赵云C、曹仁D、蔡瑁24.官渡之战中是谁离开袁绍改投曹操使得曹操扭转战局?(D )A、荀攸B、贾诩C、曹洪D、许攸25.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属下哪位将军单骑救幼主?(C )A、马超B、魏延C、赵云D、黄忠26.谁大闹长坂坡?(C )A、赵云B、吕布C、张飞D、甘宁27.谁前往东吴单刀赴会平安而返?(C )A、赵云B、鲁肃C、关羽D、姜维28.马谡失守何处?(B )A、汉中B、街亭C、公安D、荆州29.木牛流马是谁制造的?(C )A、司马懿B、曹真C、诸葛亮D、姜维30.曹操为何发兵徐州攻打陶谦?(D )A、报杀兄之仇B、报杀妻之仇C、报杀子之仇D、报杀父之仇31.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关羽兵败,退守何处?(A )A、麦城B、襄阳C、江夏D、公安32.脑后有反骨的是谁?(A )A、魏延B、董卓C、袁绍D、曹操33.孔明死后,蜀军用孔明的木人像惊走了谁?(B )A、陆逊B、司马懿C、鲁肃D、孟获34.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的是谁?(C )A、司马懿B、许攸C、陆逊D、吕蒙35.布下八阵图以退吴军的是谁?(D )A、徐庶B、庞统C、郭嘉D、诸葛亮、36.姜维兵败何处?(C )A、三江口B、上方谷C、牛头山D、玉泉山37.诸葛亮派往东吴劝孙权退兵的是?(C )A、马超B、孟获C、邓芝D、蒋干38.蛮王孟获共被诸葛亮擒获几次?(C )A、五B、九C、七D、八39.诸葛孔明用什么计策大破藤甲军?(A )A、火烧B、水淹C、落石D、滚木40.诸葛孔明用什么计策使得司马仲达退兵?(D )A、反间计B、苦肉计C、离间计D、空城计二、填空题。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阅读训练题(附参考答案)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阅读训练题(附参考答案)(一)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梳理及习题(含答案)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梳理及习题(含答案)友情提示:此平台由华语教学出版社旗下一堂作文课创办,每天推送名师专栏、考试政策、学习资料、高分技巧、家长经验,成功关注,即可订阅。
基本资料《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
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一)刘备“仁”的代表--刘备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
桃园结义攻打黄巾军,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与魏、吴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为汉,建都成都。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在蜀国。
形象: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是“圣君”的代表。
后期刚愎自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重要情节: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刘玄德携民渡江(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白帝城托孤(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二)曹操一代奸雄--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三国演义》类文阅读含答案

《三国演义》类文阅读含答案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争霸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关于《三国演义》类文阅读的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闻说刘备在此,特来领军前来相助。
”这句话体现的是什么特点?
这句话体现了人物之间的交往关系和同仇敌忾的精神。
二、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2.《三国演义》的主要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3.《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是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
4.请简述《三国演义》的主要故事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期到三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政治
斗争、军事战争以及人物之间的故事情节。
其中,以曹魏、蜀汉、
东吴三个国家为主要背景,以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诸
多历史人物为主要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三、请简述《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作,在文学、历史、
思想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表达
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罗贯中的文化品格和
时代精神。
在中国文化史上,它不仅是文学经典,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含答案
(2021·云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①在中国小说史上,历史演义是一个重要的门类,产生的作品差不多覆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各个重要阶段,而《三国演义》则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为什么三国题材的作品最受欢迎呢?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解释说:“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
” 确实,英雄辈出,冲突剧烈,却又不至于过于凌乱,使《三国演义》在题材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②实际上,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传奇性经历与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很早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关事迹既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成为民间艺人热衷表现的题材。
宋代的讲史平话中,就有了“说三分” 的类别,即——专门讲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故事;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同时,宋元以来的戏曲舞台上,三国戏也长演不衰,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
罗贯中正是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有关小说、戏曲的创作经验,并运用独特的艺术感受,将一段时间漫长、人物众多、头绪复杂、情节曲折的历史,熔铸成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
③《三国演义》的情节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起,到西普武帝太康元年(280)全国统一为止,前后一百余年。
作者围绕以刘备为代表的蜀国、曹操为代表的魏国和孙权为代表的吴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
《三国演义》“拥刘反曹” 的倾向,既继承了晚,唐以来三国故事,直到《三国志平话》一贯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东普习凿齿和南宋朱喜“尊刘”的史学传统。
这一思想的历史根源在于为东晋、南宋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现实依据则在于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
但从根本上说,还是普遍的明君仁政理想的体现。
“拥刘反曹”的实质在于拥护德政、反对暴政。
④作为古代白话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称道。
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几百个,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基本的性格特征,通过不断地渲染、强调、夸张,并辅之以相互间的对比、衬托,使人物形象异常鲜明生动。
例如关羽重义尚勇的性格在作品中就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屯土山约三
事”将一个处于逆境中的英雄,塑造得大义凛然;曹操费尽心机的笼络,一次次渲染出关羽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气节;而“过五关、斩六将”的果敢之举,更将他排除万难、矢志于义的信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不但如此,罗贯中还着力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比如对曹操,作者在第一回就借人物之口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所谓“奸雄”就是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奸诈的一面,但又不同于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因为他还有谋取霸业、统一全国的雄才大略。
有时他很狭隘,甚至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极端自私的话,但他有时又具有宽容的气度。
当刘备、关羽委屈于他手下时,他都曾以礼相待。
这种看似矛盾的言行,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典型人物。
(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2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门类,产生的作品覆盖了中国古代史所有阶段。
B.宋代的讲史平话、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已经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
C.《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其现实依据在于元明之际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
D.《三国演义》形象塑造最突出的是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和孔明的“智绝”。
2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话,阐释了三国题材的作品最受欢迎的原因。
B.文章第②段对比分析宋元两代对三国故事的讲述方式,证明三国历史有关事迹流传广泛。
C.文章第⑤段通过曹操这个典型形象塑造的分析,证明罗贯中着力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D.文章从题材、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三国演义》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2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时期有关事迹因为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而在民间广为流传。
B.三国戏在宋元的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更重要的是再一次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
C.为了使人物形象异常鲜明生动,作者不断渲染、强调、夸张,并辅之以相互对比、
衬托。
D.“奸雄”是对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与董卓相同的小人之奸,也有雄才大略的一面。
参考答案:
27.D 28.B 29.C
【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产生的作品覆盖了中国古代史所有阶段”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产生的作品差不多覆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各个重要阶段”,选项缺省了“差不多”,表述过于绝对。
B.“宋代的讲史平话……已经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错误。
从原文“宋代的
讲史平话中,就有了‘说三分’ 的类别,即——专门讲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故事;元代
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来看,宋代的讲史平话只是有了“说三分” 的类别,不能说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
C.“其现实依据在于元明之际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现实依据则在于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
故选D。
2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第②段对比分析”错误。
没有运用对比分析,而是举例论证。
故选B。
29.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推理的能力。
A.“三国时期有关事迹因为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而在民间广为
流传”错误。
从原文“实际上,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传奇性经历与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很早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关事迹既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成为民间艺人热衷表现的题材”来看,“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与“在民间广为流传”没有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B.“更重要的是再一次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错误。
“宋元以来的戏曲舞台上,三国戏也长演不衰,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没有体现哪个因素更重要。
D.“‘他有与董卓相同的小人之奸”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奸雄’就是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奸诈的一面,但又不同于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