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照明设计标准

合集下载

照明规范设计要求-含建筑物标准

照明规范设计要求-含建筑物标准
散通道被有效地辨认和使用的照明。 主要通道上的照度不低于0.5lx。
2 照明种类
➢ 在由于工作中断或误操作容易引起爆炸、 火灾和人身事故或将造成严重政治后果和 经济损失的场所,应设置应急照明。
➢ 应急照明宜设置在可能引起事故的工作场 所以及主要通道的出入口。
➢ 应急照明必须采用能瞬时点燃的可靠光源 ,一般采用白炽灯或卤钨灯。
2 照明种类
(二) 根据照明的目的与处理手法分类 1、明视照明 目的 :保证照明场所的视觉条件。 处理手法:要求工作面上有充分的亮度 ,亮度应均匀,尽量减少眩光,阴影要 适当,光源的光谱分布及显色性要好。 教室、实验室、工厂车间、办公室等。
2 照明种类
2、气氛照明 (环境照明) 目的 :为照明场所造成一定的特殊气氛 。 处理手法:亮度按设计的需要,故意用 暗光线造成气氛;有意采用亮、暗的强 烈对比与变化的照明造成不同感觉,或 用金属、玻璃等光泽物质,以小面积眩 光造成魅力感;故意将阴影夸大,起着 强调、突出强调作用;采用特殊颜色做 色彩照明夸张手法。 建筑物的泛光照明、城市夜景照明、灯 光雕塑等。
3 照明质量评价
2、 公式 点光源S在圆柱体侧表 面计算点P处的平均柱 面照度。
平均柱面照度
Ec-平均柱面照度,单位为lx I-点光源的光强,单位为cd Φ-点光源的光通量,单位为lm A-柱体侧面表面积,单位为m2
r-柱体半径,单位为m h-柱体半径,单位为m l-光源至计算点的距离,单位为m
3 照明质量评价
Ec与所取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无关,只与光 源的光强I、光强与垂直圆柱体的轴线之间夹角 θ的正弦成正比,与光源到计算点之间的距离 平方成反比。 3、 适应范围
适用于以显现人的仪表为主的场合,如 ,会议厅、礼堂。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2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2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24一、标准介绍二、照明设计原则该标准对建筑照明设计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包括:1.安全原则:照明设计应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提供足够的照明。

2.舒适原则:照明设计应遵循人眼视觉舒适的要求,光照强度、照度均匀性、光色等应符合相关标准。

3.节能原则:照明设计应采用节能照明设备和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

4.环保原则:照明设计要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三、照明设计要求1.光照计算:设计人员需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空间形状、光源选择等因素进行光照计算,以确定照明设备的数量和位置。

2.照明设计参数:该标准规定了各类建筑物的光照强度、照度、反射率等参数的要求,以确保照明质量和舒适度。

3.光源选择: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需求,设计人员需选择适当的光源,包括荧光灯、LED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等,以满足照明设计要求。

4.照明装置安装:照明装置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照明效果和使用安全。

四、技术参数标准涉及了建筑照明设计的一些技术参数,包括:1. 照度:标准对于不同场所的照度要求有详细规定,如住宅的照度要求为100-200lux,图书馆的照度要求为300-500lux等。

2.光色:标准规定了不同环境下所需的光色,如一般照明要求为白光,娱乐场所要求为彩色光等。

3. 光照强度:标准规定了建筑物不同区域的光照强度范围,如走廊的最低光照强度不得低于30lux。

4.反射率:标准对于不同建筑物的墙、地、天花等表面的反射率有详细规定,以确保光的利用效率。

五、其他要求此外,标准中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照明设计的要求,如紧急照明的设置、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照明设备的维护和检测等。

这些要求旨在提高照明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最新年文档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最新年文档

GB 50034居住建筑照明原则值宜符合表5.1.1 旳规定。

图书馆建筑照明原则值应符合表5.2.1 旳规定。

办公建筑照明原则值应符合表旳规定。

5.2.3 商业建筑照明原则值应符合表旳规定。

影剧院建筑照明原则值应符合表5.2.4 旳规定。

旅馆建筑照明原则值应符合表5.2.5 旳规定。

医院建筑照明原则值应符合5.2.6 旳规定。

学校建筑照明原则值应符合表5.2.7 旳规定。

博物馆建筑陈列室展品照明原则值不应不不大于表5.2.8 旳规定。

展览馆展厅照明原则值应符合表5.2.9 旳规定。

交通建筑照明原则值应符合表5.2.10 旳规定。

体育建筑照明原则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无彩电转播旳体育建筑照度原则值应符合表-1 旳规定;2 有彩电转播旳体育建筑照度原则值应符合表-2 旳规定;3 体育建筑照明质量原则值应符合表-3 旳规定。

5.4.1 公用场所照明原则值应符合旳规定。

应急照明旳照度原则值宜符合下列规定:1 备用照明旳照度值除另有规定外,不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旳10%;2安全照明旳照度值不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旳5%;3 疏散通道旳疏散照明旳照度值不低于0.5lx。

居住建筑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合适不不大于表6.1.1 旳规定。

当房间或场所旳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旳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学校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不不大于表6.1.6 旳规定。

当房间或场所旳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旳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设装饰性灯具场所,可将实际采用旳装饰性灯具总功率旳50%计入照明功率密度值旳计算。

设有重点照明旳商店营业厅,该楼层营业厅旳照明功率密度值每平方米可增长5W。

房间旳采光系数或采光窗地面积比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原则》GB/T50033 旳规定。

有条件时,宜随室外天然光旳变化自动调整人工照明照度。

有条件时,宜运用多种导光和反光装置将天然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

建筑物照明工程设计标准

建筑物照明工程设计标准

建筑物照明工程设计标准建筑物照明工程设计标准是指在建筑物内或外部进行照明设计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照明工程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环境要求建筑物照明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如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周围光照度、建筑物周边照明情况等。

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合理选择照度等级和光源类型。

二、照度设计照度是指照明光线在某一表面上的照射强度。

在建筑物照明工程设计中,需要确定不同区域的照度要求,如公共区域、办公区域、会议室、厨房等。

根据不同需求,设置合适的照度值,保证合理的照明效果。

三、光源选择根据照明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类型。

常见的光源类型有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

在选择光源时,应考虑其发光效果、色温、色彩还原性以及能效等因素。

四、照明设备布局照明设备的布局要满足照明系统的需要,保证整个建筑物空间的均匀照明。

根据不同区域、功能需求,合理布置照明设备,避免光线的重叠或缺失。

五、节能设计建筑物照明工程中,应注重节能设计。

通过合理控制照明设备的使用时长、选择高效能的光源和灯具,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六、照明控制系统合理的照明控制系统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可以采用传感器、调光装置等技术手段,根据需求实现自动调光、定时开关等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七、照明设计计算建筑物照明工程设计需要进行光度计算。

通过光度计算,可以确定光源、灯具的数量和位置,保证照度要求的同时避免浪费。

八、安全设计建筑物照明工程设计应注重安全性。

合理选择和安装照明设备,避免因照明设备造成的电击、火灾等安全隐患。

同时,考虑照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使用安全。

九、标识与标牌建筑物照明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标识与标牌的设置。

标识与标牌可以指引人们正确使用建筑物内或外的照明设备,提高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结论建筑物照明工程设计标准的遵守,可以保证照明效果的满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环境要求、照度设计、光源选择、节能设计、照明控制系统等因素,确保照明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一、总则与术语总则建筑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视觉效果、节能环保以及维护管理等因素,旨在创造舒适、安全、高效的照明环境,提升建筑空间品质和使用体验。

术语本标准中涉及的术语及其定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照明设计”、“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等。

二、基本规定要求照明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建筑、电气、环保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照明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特点、使用要求、建筑风格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照明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能效标准、安全认证的产品。

三、照明数量与质量照明数量应根据空间功能、使用人数、活动类型等因素,合理确定照明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照明质量应保证照明的均匀性、稳定性,避免出现阴影、眩光等不利因素,同时满足视觉舒适度要求。

四、照明标准值规定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空间和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照明标准值,包括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等指标。

具体标准值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五、节能与环保要求照明设计应优先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产品和控制技术。

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合理设计采光与照明系统,降低人工照明能耗。

应减少照明系统对环境的影响,选择低污染、低排放的照明产品。

六、配电与控制技术照明配电系统应安全、可靠,满足照明设备的用电需求。

应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技术,实现照明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照明系统应设置过载、短路等保护措施,确保安全运行。

七、眩光评价与防控应进行眩光评价,评估照明系统可能产生的眩光对视觉舒适度的影响。

应采取合理的灯具选择、布置方式和遮光措施,减少眩光的发生。

八、附录与引用标准附录本标准附录包括相关计算公式、图表及数据表格等,供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引用标准本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具体引用标准列表见附录。

通过遵循以上标准,建筑照明设计将更加科学、合理,为使用者提供更为舒适、安全、节能的照明环境。

建筑物照明设计标准

建筑物照明设计标准

建筑物照明设计标准
一、照明质量
照明质量是建筑物照明设计的关键因素,包括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光源色温、显色指数等。

1.1 照度均匀度
照度均匀度是指建筑物内各区域的照度分布是否均匀。

为了确保照度均匀度,设计师需要根据空间的功能和使用情况,合理选择灯具的布置方式和数量,以及光源的功率和光通量。

1.2 眩光限制
眩光限制是指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到眼睛,造成视觉不适或眩晕感。

设计师需要通过合理选择灯具和布置方式,以及使用遮光板、反射器等配件,来限制眩光的影响。

1.3 光源色温
光源色温是指光源的颜色和温度,它会影响照明的视觉效果和舒适度。

设计师需要根据空间的功能和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光源色温,以创造出舒适的照明环境。

1.4 显色指数
显色指数是指光源对物体颜色的再现能力。

设计师需要选择显色指数较高的光源,以确保物体颜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照明数量
照明数量是建筑物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空间亮度、重点照明、装饰照明等方面。

2.1 空间亮度
空间亮度是指建筑物内各区域的亮度分布和要求。

设计师需要根据空间的功能和使用情况,确定合理的空间亮度,以满足视觉舒适度和视觉任务的要求。

2.2 重点照明
重点照明是指对建筑物内的重点部位或重点区域进行加强照明的措施。

设计师需要确定重点照明的部位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灯具和光源,以创造出突出重点的照明效果。

2.3 装饰照明
装饰照明是指通过使用灯具和光源的特殊造型和光色,以增强建筑物的美观和装饰效果的照明。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风格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照明方案,以增强建筑物的艺术魅力。

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

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

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照明设计在建筑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合理的照明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光照环境的需求,还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为了确保照明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并遵循一系列的照明设计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以建筑物的照明设计规范为主题,分述建筑功能区域的照明设计标准。

一、入口区域入口区域是建筑的门厅、大厅和通道等位置。

要确保入口区域的照明设计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光照度:入口区域的光照度应适度,既要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又要避免过分刺眼的强光。

2. 色温:适宜的色温可以给人以舒适的感觉,通常建议选择较为自然的色温,如4000K-5000K之间。

3. 照明方式:入口区域可以采用多种照明方式,如天花板集中照明、壁灯或地灯照明等,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二、办公区域办公区域是建筑内用于办公、开会和工作的区域。

在照明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光照均匀性:办公区域的照明要求均匀,避免出现局部过亮或过暗的情况。

可以采用均匀布置的嵌入式灯具或者吊灯等方式。

2. 抗眩光性能:办公区域中长时间的工作需要保护人眼免受眩光的困扰,选择具有较好抗眩光性能的灯具是必要的。

3. 调光功能:办公区域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和时间段调节照明亮度,因此,应考虑在照明系统中添加调光功能,以满足不同需求。

三、会议区域会议区域是用于举办各种会议和演讲活动的场所。

其照明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 光照均匀性:会议区域的照明要求均匀分布,确保与会人员可以清晰地看到会议桌上的文件和展示物品。

2. 抗眩光性能:会议期间可能需要使用投影仪或其他显示设备,照明灯具应具有较好的抗眩光性能,以保证与会人员的视线不受干扰。

3. 色彩还原性:在会议期间,可能需要展示各种图片、视频等内容,因此照明系统应具备较好的色彩还原性能,以确保内容的真实呈现。

四、休闲区域休闲区域是建筑内供人们放松休闲的区域,如休息室、咖啡厅等。

整理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整理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5照明标准值5.1居住建筑5.1.1居住建筑照明标准值宜符合表5.1.1的规定。

表5.1.1 居住建筑照明标准值5.2公共建筑5.2.1图书馆建筑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 图书馆建筑照明标准值5.2.2办公建筑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表5.2.2办公建筑照明标准值5.2.3 商业建筑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5.2.4影剧院建筑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表5.2.4影剧院建筑照明标准值5.2.5旅馆建筑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5.2.6医院建筑照明标准值应符合5.2.6的规定。

表5.2.6医院建筑照明标准值5.2.7学校建筑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5.2.7的规定。

5.2.8博物馆建筑陈列室展品照明标准值不应大于表5.2.8的规定。

5.2.9展览馆展厅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5.2.9的规定。

5.2.10交通建筑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5.2.10的规定。

表5.2.10交通建筑照明标准值1 无彩电转播的体育建筑照度标准值应符合表5.2.11-1的规定;2 有彩电转播的体育建筑照度标准值应符合表5.2.11-2的规定;3 体育建筑照明质量标准值应符合表5.2.11-3的规定。

表5.2.11-2有彩电转播的体育建筑照度标准值5.4公用场所5.4.1公用场所照明标准值应符合5.4.1的规定。

表5.4.1公用场所照明标准值5.4.2应急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宜符合下列规定:1备用照明的照度值除另有规定外,不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0%;2安全照明的照度值不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的5%;3疏散通道的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低于0.5lx。

6照明节能6.1照明功率密度值6.1.1居住建筑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宜大于表6.1.1的规定。

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照明设计标准
建筑物照明设计是在保证良好的照明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功能和风格,采用科学、经济、环保的设计原则,创造舒适、安全、美观的照明环境。

为了规范建筑物照明设计,提高照明效果,下面将介绍建筑物照明设计的标准要求。

一、光照强度要求
合理的光照强度是保证室内和室外照明效果的关键。

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建筑物的照明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室内照明的光照强度范围应在200-500勒克斯之间,而室外照明的光照强度范围则依据不同区域的安全、美观需求而定。

二、色温和色彩还原性要求
色温是指光源的温度,不同色温的光源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精神状态。

一般室内建筑物的照明色温为3000-4000K,以保证视觉的舒适性。

此外,建筑物照明设计还需关注光源的色彩还原性能,即光源照射下物体的颜色是否真实反映。

一般而言,色彩还原指数应在80以上,以确保物体颜色的真实性。

三、照明均匀度要求
照明均匀度是指照明的光线在被照明区域内的分布均匀程度。

建筑物照明设计应确保各区域内的照明均匀度达到相应标准,以避免局部照明过强或过弱的情况出现。

一般而言,建筑物室内照明均匀度标准要求为0.7-0.8以上。

四、防眩光要求
建筑物照明设计需要考虑光源的抗眩光能力,以避免光线直接射入
人眼,造成视觉疲劳和不适。

对于室内照明设计,特别是对于需要长
时间工作或学习的场所,如办公室和教室,防眩光是十分重要的考虑
因素。

照明设计中,采用合适的灯具、灯罩、灯具安装位置等都是减
轻眩光的有效措施。

五、节能环保要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物照明设计也应注重节能和环保。

采用
高效的节能光源、控制器或智能照明系统能够有效减少能源的浪费。

同时,照明设计应避免光线污染,特别是在室外照明设计中要控制光
线向周围环境的辐射,避免对周围居民或生态环境造成干扰。

六、安全要求
建筑物照明设计在提供良好照明效果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安全要求。

特别是对于公共场所或工业场所的照明设计,应确保照明设施的稳定性、防水防火性能,并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以保障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物照明设计标准是为了使照明效果达到良好、舒适、安全、环保的要求。

通过规范化的照明设计,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
质和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在实际设
计中,设计师应根据具体场所和需求,综合考虑建筑物功能、风格、
环境因素等,通过科学、经济、环保的手段,创造出适宜的照明设计
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