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
照明规范设计要求-含建筑物标准

2 照明种类
➢ 在由于工作中断或误操作容易引起爆炸、 火灾和人身事故或将造成严重政治后果和 经济损失的场所,应设置应急照明。
➢ 应急照明宜设置在可能引起事故的工作场 所以及主要通道的出入口。
➢ 应急照明必须采用能瞬时点燃的可靠光源 ,一般采用白炽灯或卤钨灯。
2 照明种类
(二) 根据照明的目的与处理手法分类 1、明视照明 目的 :保证照明场所的视觉条件。 处理手法:要求工作面上有充分的亮度 ,亮度应均匀,尽量减少眩光,阴影要 适当,光源的光谱分布及显色性要好。 教室、实验室、工厂车间、办公室等。
2 照明种类
2、气氛照明 (环境照明) 目的 :为照明场所造成一定的特殊气氛 。 处理手法:亮度按设计的需要,故意用 暗光线造成气氛;有意采用亮、暗的强 烈对比与变化的照明造成不同感觉,或 用金属、玻璃等光泽物质,以小面积眩 光造成魅力感;故意将阴影夸大,起着 强调、突出强调作用;采用特殊颜色做 色彩照明夸张手法。 建筑物的泛光照明、城市夜景照明、灯 光雕塑等。
3 照明质量评价
2、 公式 点光源S在圆柱体侧表 面计算点P处的平均柱 面照度。
平均柱面照度
Ec-平均柱面照度,单位为lx I-点光源的光强,单位为cd Φ-点光源的光通量,单位为lm A-柱体侧面表面积,单位为m2
r-柱体半径,单位为m h-柱体半径,单位为m l-光源至计算点的距离,单位为m
3 照明质量评价
Ec与所取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无关,只与光 源的光强I、光强与垂直圆柱体的轴线之间夹角 θ的正弦成正比,与光源到计算点之间的距离 平方成反比。 3、 适应范围
适用于以显现人的仪表为主的场合,如 ,会议厅、礼堂。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2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24一、标准介绍二、照明设计原则该标准对建筑照明设计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包括:1.安全原则:照明设计应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提供足够的照明。
2.舒适原则:照明设计应遵循人眼视觉舒适的要求,光照强度、照度均匀性、光色等应符合相关标准。
3.节能原则:照明设计应采用节能照明设备和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
4.环保原则:照明设计要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三、照明设计要求1.光照计算:设计人员需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空间形状、光源选择等因素进行光照计算,以确定照明设备的数量和位置。
2.照明设计参数:该标准规定了各类建筑物的光照强度、照度、反射率等参数的要求,以确保照明质量和舒适度。
3.光源选择: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需求,设计人员需选择适当的光源,包括荧光灯、LED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等,以满足照明设计要求。
4.照明装置安装:照明装置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照明效果和使用安全。
四、技术参数标准涉及了建筑照明设计的一些技术参数,包括:1. 照度:标准对于不同场所的照度要求有详细规定,如住宅的照度要求为100-200lux,图书馆的照度要求为300-500lux等。
2.光色:标准规定了不同环境下所需的光色,如一般照明要求为白光,娱乐场所要求为彩色光等。
3. 光照强度:标准规定了建筑物不同区域的光照强度范围,如走廊的最低光照强度不得低于30lux。
4.反射率:标准对于不同建筑物的墙、地、天花等表面的反射率有详细规定,以确保光的利用效率。
五、其他要求此外,标准中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照明设计的要求,如紧急照明的设置、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照明设备的维护和检测等。
这些要求旨在提高照明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tandard for lighting design of buildingsGB 50034-200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4年12月1日1 总则 (1)2 术语 (1)3 一般规定 (6)3.1 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 (6)3.2 照明光源选择 (6)3.3 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 (7)3.4 照明节能评价 (8)4 照明数量和质量 (9)4.1 照度 (9)4.2 照度均匀度 (10)4.3 眩光限制 (10)4.4 光源颜色 (11)4.5 反射比 (12)5 照明标准值 (12)5.1 居住建筑 (12)5.2 公共建筑 (12)5.3 工业建筑 (17)5.4 公用场所 (21)6 照明节能 (22)6.1 照明功率密度值 (22)6.2 充分利用天然光 (26)7 照明配电及控制 (26)7.1 照明电压 (26)7.2 照明配电系统 (27)7.3 导体选择 (28)7.4 照明控制 (28)8 照明管理与监督 (29)8.1 维护与管理 (29)8.2 实施与监督 (29)附录A 统一眩光值(UGR) (29)附录B 眩光值(GR) (32)1 总则1.0.1 为了在建筑照明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建筑功能,有利于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安全、维护管理方便,实施绿色照明,制订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公共和工业建筑的照明设计。
1.0.3 建筑照明设计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色照明 green lights绿色照明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提高人们生产、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保护身心健康的照明。
2.0.2 视觉作业 visual task在工作和活动中,对呈现在背景前的细部和目标的观察过程。
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照明设计是为了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增强建筑物的外观形象,并确保人们在建筑物内、附近的活动安全和舒适。
按照国际标准和市场需求,下文总结了建筑物照明设计的规范要求。
一、照明设计原则1.1 照度水平建筑物内、外照明应满足良好的照度水平,以便人们可以正常进行活动和识别物体。
不同场所的照明需求不同,如办公区、商业区、住宅区、公共空间等,应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确定照度水平。
1.2 均匀度照明设计应注意保持均匀的光照分布,避免强烈的光照差异对人们的视觉造成不适。
通过合理布置灯具和进行光照计算,达到合理的均匀度要求。
1.3 色温与色彩还原性根据不同场所和功能,选用适当的色温,如暖色、冷色等。
同时,要保证照明系统具备良好的色彩还原性,以准确还原物体的真实颜色。
1.4 能耗与环保照明设计应考虑到节能和环保要求,尽量采用高效、可持续的照明设备,并合理控制照明亮度,避免能源浪费。
二、照明布局与设计2.1 主体照明主体照明是建筑物内、外照明中最基本的部分,提供基本照度和光源,确保良好的照明环境。
主体照明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空间要求来布局和选用适当的光源类型。
2.2 辅助照明辅助照明是为了增强照度、突出重点区域或物体而设置的。
根据具体需要,可以采用墙面、地面或天花板上的投光灯、射灯等。
2.3 装饰照明装饰照明是为了强调建筑物的美感和氛围,在建筑物的外观和特定空间中设置的照明设备。
如立面灯光设计、景观照明等。
注意装饰照明应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
2.4 应急照明为了应对突发事故和断电情况,建筑物照明设计需要设置应急照明系统,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和基本照明需求。
应急照明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维护保养。
三、照明设备要求3.1 光源类型根据不同照明需求,可以采用荧光灯、LED灯、卤素灯、金卤灯等光源。
选用光源时,要考虑其光效、色温、寿命等指标。
3.2 灯具安装灯具的安装位置要符合功能需求和人们的视觉感受,避免出现眩光、阴暗或光线过度集中的情况。
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规范

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规范照明系统在建筑物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不仅为人们提供光线,还能创造舒适的环境。
因此,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主要探讨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规范,以确保其安全、高效和美观。
一、光的种类和选择在设计建筑物照明系统时,需要考虑所需的光的种类,例如环境光、任务光和装饰光。
环境光为整体提供照明,任务光用于特定的工作区域,装饰光则用于美化建筑物。
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如荧光灯、LED灯或卤素灯等。
二、光照度和均匀性建筑物的不同区域对于光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照明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光照度和均匀性。
合理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光照度水平,并确保同一区域内的光照度均匀分布,避免出现明显的亮暗差异。
三、节能设计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对减少能源消耗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结合传感器和调光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光照度自动调整灯光亮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色彩温度和色彩还原性色彩温度和色彩还原性对建筑物照明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色彩温度的光源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而色彩还原性指的是照明系统对物体颜色的真实还原能力。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功能,选择合适的色彩温度和色彩还原性要求。
五、光污染控制光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控制光污染,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
合理布置照明设备,避免过度照明和光线泄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对星空的遮蔽。
六、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筑物照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重要考虑因素。
采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照明设备和配电系统,避免短路和电气火灾风险。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照明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七、灯光设计和控制合理的灯光设计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感和舒适度。
通过选择合适的照明装饰品和灯具,营造独特的氛围和风格。
此外,采用智能化的灯光控制系统,可根据不同需求自动调整灯光亮度和颜色。
八、人机工程学考虑在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
建筑物照明系统设计规范

建筑物照明系统设计规范一、前言建筑物照明系统是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不仅能够提供照明,还能够提升建筑物的美观性和舒适度。
因此,在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照明效果、能源消耗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为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提供一个全面的、具体的、详细的规范,以确保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符合基本的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舒适性等要求。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安全性原则,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具体措施包括:(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照明设备;(2)保证照明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能;(3)保证照明设备的防护等级符合使用环境的要求;(4)对照明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检修进行规范化管理。
2. 可靠性原则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可靠性原则,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稳定、可靠。
具体措施包括:(1)选用质量可靠的照明设备;(2)采用适当的灯具配光方案,避免光斑过大或过小;(3)保证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符合要求;(4)对照明系统进行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运行正常。
3. 节能性原则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节能性原则,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1)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2)采用合理的照明控制系统,如光感控制、时间控制等;(3)合理设置照明功率、亮度等参数,避免过度耗能;(4)对照明系统进行能耗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能耗问题。
4. 舒适性原则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舒适性原则,确保其能够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1)采用合适的配光方案,避免光斑过大或过小、光线刺眼等问题;(2)保证照明亮度和色温符合人体生理要求;(3)合理设置照明场景,如工作、休闲、娱乐等;(4)对照明环境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符合舒适性要求。
三、设计要求1. 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
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

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一、引言建筑物的照明设计是为了创造舒适、安全、高效的照明环境,提升建筑物内外的美感和品质。
本文旨在总结建筑物照明设计的规范和要求,以辅助设计师和业主在进行照明设计时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二、照明设计原则1. 照明需求分析在进行照明设计之前,必须了解建筑物的功能需求。
不同的建筑物,如商业建筑、住宅、办公楼等,其照明需求和设计重点各不相同。
因此,在进行照明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照明需求分析,明确需要照明的区域、功能和特殊要求。
2. 视觉舒适性建筑物的照明设计应该保证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同时,不产生眩光、阴影等不良影响,并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合理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的组合,创造出舒适的视觉效果。
3. 能效与环保照明设计应注重节能和环保,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和灯具,并优化灯具的布局和控制系统。
合理利用自然光,降低照明能耗,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4. 安全性建筑物的照明设计要考虑人员的安全需求,保证照明充足、均匀,避免出现暗角和有害的光线。
合理设计照明布局,确保在任何场景下都能提供足够的照明亮度,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5. 色彩和氛围照明设计还要考虑使用场所的需求,创造适合的氛围和体验。
通过选择合适的光源、色温和色彩,营造出符合建筑风格和功能要求的照明氛围。
6. 维护和管理建筑物照明设计应考虑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选择易维修和耐用的照明设备,合理规划配电线路和控制系统。
同时,也要兼顾照明设备的美观性和易于更新的特点。
三、建筑物内外照明设计规范1. 入口和大堂照明建筑物的入口和大堂是重要的门面和功能区域,需要兼顾美观和实用性。
入口处应使用明亮、均匀的照明,以提高建筑物的辨识度和安全性。
大堂的照明设计应该注重室内采光和灯光的结合,提供充足的照明亮度和舒适的视觉效果。
2. 办公区域照明办公区域的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员工的视觉需求和工作效率。
光线应均匀、充足,避免产生眩光和阴影。
合理安排工作台位和光源位置,使用可调节的照明设备,以满足不同工作任务的要求。
建筑物照明设计的规范要求与节能技术

建筑物照明设计的规范要求与节能技术1.引言建筑物照明设计是指为了满足建筑物内部工作、居住等活动需求而进行的照明系统设计。
一个良好的照明设计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还能够节约能源并保护环境。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照明设计的规范要求和节能技术。
2.规范要求2.1 照明设计准则照明设计应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和使用场景来合理布置光源和照明设备。
常见的照明设计准则包括照度、光色、光源类型等。
2.2 照明强度与照明均匀度照明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某一方向上的光通量密度,应根据不同空间和活动需要进行合理设置。
同时,照明均匀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应尽量减小照明强度的差异性,以提供均匀舒适的照明效果。
2.3 光色与色温光色是指光的颜色特征,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绪。
不同活动场所和空间需要的光色也不同。
色温是用来描述光源颜色特征的参数,应根据空间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2.4 能效要求照明设计应注重节能,采用高效的光源和照明设备。
建筑物照明系统应使用能效标识高的LED光源和电子镇流器,并考虑使用灯光控制系统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节能效果。
3.节能技术3.1 自然采光设计在照明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来提供光照需求。
通过合理设置窗户、天窗和透明材料等,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源,并结合智能化光学系统来控制光线的进入和分布。
3.2 照明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照明设备远程控制、定时控制、亮度调节等功能的智能化系统。
通过使用照明控制系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合理调节照明强度和节能效果。
3.3 智能感应技术智能感应技术是将传感器和控制器等智能设备应用于照明系统中,实现自动感应和调节照明的功能。
例如,通过使用人体红外感应器,可以实现人员离开时自动熄灭灯光,从而大幅度提高节能效果。
3.4 软装设计软装设计是指通过合理选择各种照明装置和照明材料来提供舒适的照明效果。
例如,使用适当的灯罩、灯泡外罩等装饰物件,可以调节照明色彩和强度,创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
引言:
照明对于建筑物的美观、舒适度和功能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照明设计达到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各行业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照明设计的规范和标准,从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到具体的应用细则,为读者提供参考并帮助他们实现符合规范的照明设计。
一、建筑物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照明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照明设计的目标是为建筑物提供合适的光环境,使其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和活动需求。
基本的设计原则包括适度、均匀、充分利用自然光、能效高、舒适性等。
1.2 视觉需求和舒适性
视觉需求是指人们对于不同场所和活动所需的照明水平。
舒适性包括光照均匀性、色温合适性、光强度适度等因素。
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制定相应的照明要求和舒适性指标。
1.3 节能和环保
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节能和环保需求,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和照明系统,减少能源浪费和光污染。
二、建筑物不同区域的照明设计规范
2.1 公共区域照明设计规范
公共区域包括大厅、走廊、楼梯等,要求照明均匀度高、亮度适宜,以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舒适。
应选择合适的灯具、调控系统,根据不同
区域和活动需求,制定照明水平和光色的标准。
2.2 办公区域照明设计规范
办公区域的照明设计关系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要根据不同
工作区域的要求,合理布置灯具,减少眩光和反射,确保光线均匀,
并提供充足的自然光。
2.3 商业区域照明设计规范
商业区域的照明设计旨在提升商品的展示效果和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根据不同商品的特点和风格,选择适当的灯光效果和色温,营造良好
的氛围。
2.4 居住区域照明设计规范
居住区域的照明设计要求兼顾实用性和舒适性。
根据不同房间的功
能和使用习惯,选择适当的灯具、照明布局和调光系统,提供舒适而
温馨的照明环境。
三、建筑物照明设计技术要求
3.1 照明系统设计要求
照明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和照明需求,合理选择灯具类型、数量和位置。
要保证照明光线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可调节性。
3.2 照明设备选型和安装
根据不同功能区域和照明需求,选择合适的灯具和光源,确保其能够满足照明要求和效果。
安装时要注意灯具位置、高度和角度,避免眩光和反射。
3.3 照明调光和控制系统
照明调光和控制系统的选用和设计要根据建筑物的照明需求和节能要求。
采用智能化调光系统,能够根据光照强度和使用需求进行自动调节,实现节能和灯光效果的最优化。
结论:
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是确保建筑物照明效果的重要保证。
通过合理选择灯具和照明系统,根据不同的建筑物区域和功能需求进行照明设计,可以创造出舒适、美观且节能的照明环境。
设计师应了解并遵守各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不断学习和创新,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照明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