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园林简表
西方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钱伯斯的设计风格终于形成了一个设计流 派,法国人称之为“中英折中式园林”。 后来人们也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 林或英中式园林。
三:“园艺派”时期(极盛时期) 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海外贸易和殖民事业 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人,从而形成了19 世纪的主要流派“自然风致园的园艺派”。 这种造园流派在自然风致园林原有面貌下有了一些新特点: 如增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玻璃温室,种植各地的名木异卉和 奇花异草;此外,常在草地上设置不规则的花坛,以各种鲜花 密植在一起,花期、颜色和株形均经过仔细的搭配;树木也 注意其高矮、冠型、姿态和四季的变化,巧加搭配。这一种 园林,因为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逐渐 成为19 世纪的主流,并直接影响到20 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
17世纪的许多英国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著名 诗人弥尔顿(1608-1674年)写的《失乐园》将基 督教的理想天国伊甸园描绘成风光旖旎的自然园 地,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美的高度崇尚和向往。
2.自然环境的影响 欧洲兴起法国勒诺特尔造园热时,英国受 影响极少,原因有二:1是英国人固有的保 守性,2是在英国丘陵起伏的地形上,要想 建造勒诺特尔式宏伟壮丽的效果,必须大 动土方改造地形,从而耗资巨大。 英国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十 分有利,而树木的整形修剪要花费更多的 劳力。
4: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 当时英国在园林艺术领域受到中国古典园 林的影响。如钱伯斯的丘园等。
起步或萌芽:
17世纪前20年,是英国自然风景园的起步阶段。它的重要 开拓者亚历山大· 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年)和 约瑟夫· 爱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年)非常赞赏 picturesque所代表的风景构图,并探讨了风景画同园林设 计之间的关系。 亚历山大· 蒲伯以自己主持建造的园林阙根海姆 (twinkenheim)为例,论证了绘画可以作为园林设计的合 理模式的观点。 艾迪生于1712年,在《旁观者》上发表文章,支持如画景 观的观点。 不过,18世纪早期英国的造园实践还不具备今天通常就历 史文化风格而论的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法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有哪些

法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有哪些全世界各地各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造园活动,法国园林艺术在欧洲被称为古典主义园林艺术,。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法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有哪些,欢迎阅读!法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法国园林主要以17世纪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主要园林有:凡尔赛宫Château de Versailles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杜伊勒里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普拉弗朗什的大竹林La Bambouseraie de Prafrance布勒特伊城堡Le Château de Breteuil古典园林经典之作凡尔赛花园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
在位期间加强专制统治,强化中央集权。
两次进行战争,晚年国库空虚,农民起义此伏彼起,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走向没落。
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330多年的历史。
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巴洛克是17~18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效果,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以及强烈的色彩,常用曲线穿插和椭圆形空间〕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五百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
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
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
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
【西方园林史课件】07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安德烈·勒诺特尔
勒诺特尔一生设计改造了大量府邸,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才能,并形成风 靡欧洲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样式,为他赢得了极高的荣誉和地位。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发展,在最初的巴洛克时代由莫莱和布瓦索等人奠 定了坚实基础;在路易十四时代由勒诺特尔尝试并形成伟大风格;1709 年绘画与雕塑皇家院士让勒布隆协助阿尔让韦尔出版《造园理论与实践》 一书被看作是造园艺术的圣经,标志着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理论的建立。
16世纪下半叶起,在意大利园林的深入影响下,在法国造园师坚持不懈 的努力下,法国园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6世纪末,法国相继出现了一批更新园林艺术的倡导者,其中最杰出的 人物是克洛德·莫莱和雅克·布瓦索。 其理论与实践已属于早期古典主义的范畴,在17世纪上半叶逐渐形成并 日臻完善,最终促使17世纪中叶法国式园林的出现,并登上规则式园林 发展的最高峰。 克洛德·莫莱出身于造园 世家,家族为亨利二世 到路易十五的历代国王 工作过,代表着一个造 园时代。其父雅克是奥 马尔公爵的园艺师,为 公爵收集了许多珍稀植 物,后成为皇家造园师。 1582年曾与杜贝拉克合 作改造了阿奈庄园。
四、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实例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Château de Vaux-le-Vicomte) 2. 凡尔赛宫苑 (Château de Versailles) 3. 特里阿农宫苑 (Le Grand et Petit Trianon)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沃勒维贡特庄园是勒诺特尔的代表作之一,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 术走向成熟。它既使得勒诺特尔一举成名,又使园主尼福凯走向深渊。
安德烈·勒诺特尔
勒诺特尔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造园世家。 祖父是宫廷园林师,在16世纪下半叶为丢勒里 宫苑设计过花坛。其父让作为路易十三的园林 师,曾与克洛德·莫莱合作,在圣日耳曼昂莱工 作;1658年后成为丢勒里宫苑的首席园林师, 去世前是路易十四的园林师。 勒诺特尔13岁进入西蒙·伍埃的画室学习,这段 经历使他受益非浅,有幸结识了许多美术、雕 塑等艺术大师,其中画家勒布朗和建筑师芒萨 尔对他的影响最大。 在离开伍埃的画室之后,勒诺特尔跟随他的父 亲,在丢勒里花园里工作。 勒诺特尔学过建筑、透视法和视觉原理,受古 典主义者影响,研究过数学家笛卡尔的机械主 义哲学。
四大园林

英国园林英国园林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时期。
(一)“庄园园林化”时期英国庄园园林学派园林的第一个阶段(18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造园艺术对自然美的追求,集中体现为一种“化”风格。
(二)“画意式园林”时期就在勃朗把自然风致园林洁净化、简练化,把庄园牧场化的时候,随着18世纪中叶浪漫主义在欧洲艺术领域中的风行,出现了以钱伯斯(WilliamChambers,1722~1796)为代表的画意式自然风致园林。
(三)“园艺派”时期英国学派的成功,使英国式自然风致园林的影响渗透到整个西方园林界。
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现代色彩的职业造园家逐渐成为一个专门和固定的职业。
同时也使得造园艺术逐渐受到商业利益的控制和驱使。
生活的丰富和信息交流的日益简便。
伊安·麦克哈格,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风景园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及系主任。
由于他出色的设计和对园林事业的巨大贡献,他一生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包括1990年由乔治.布什总统颁发的全美艺术奖章和最近刚刚获得的享有盛誉的日本城市设计奖。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于12~16世纪。
英国教堂不象法国教堂那样矗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
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
英国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长,其间不断改建、加建,很难找到整体风格统一的。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法国亚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中厅较矮较深,两侧各有一侧厅,横翼突出较多,而且有一个较短的后横翼,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士,这是英国常见的布局手法。
教堂的正面也在西边。
东头多以方厅结束,很少用环殿。
索尔兹伯里教堂虽然有飞扶壁,但并不显著。
英国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尖塔往往很高,成为构图中心,西面的钟塔退居次要地位。
索尔兹伯里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约123米,是英国教堂中最高的。
欧洲古典园林

欧洲古典园林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其起源于古埃及、古希腊及古罗马时期,同时也受到波斯造园艺术的影响。
古埃及因尼罗河泛滥而发明的几何学在园林中开始应用,树荫与水池被当作“绿洲”引入园林,水池和树木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经过发展逐渐形成猎苑、圣苑、宫苑、陵园和贵族花园等不同的园林形态。
欧洲园林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崛起,波斯的造园艺术也开始逐渐兴起,亚历山大帝国和古罗马帝国的东征给欧洲带来了中西亚文明的精华。
古希腊人在原有的果树蔬菜园里引种栽培了许多波斯的名花异卉,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四周建筑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的柱廊园。
经过罗马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希腊的柱廊园发展成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它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轴线规整的布局方式,并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绿篱形成的迷宫,廊柱形式也发展出五大经典类型。
欧洲早期的园林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其根源则在于人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是人本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影响着整个西方园林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发展。
背景:随着14—15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人文主义开始发展,自然美重新受到重视,新兴资产阶层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性主题和人文精神,欧洲园林也从几何型逐渐向巴洛克艺术曲线型转变。
在文艺复兴后,欧洲的造园艺术迎来了三个重要的时期:16世纪中叶后的意大利台地园林;17世纪中叶后的法国宫廷式园林;18世纪中叶的英国风景式园林。
它们主要分为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造园风格、思想理论、艺术造诣精湛独到。
16世纪中叶意大利台地园林背景:随着14—15世纪文艺复兴,意大利城市里的富豪和贵族恢复了古罗马的传统,到乡间建造园林别墅居住,因此,意大利园林也顺势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
定义:台地园林:所谓的台地园林,即主要建筑物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势开辟一层层的平台,分别配置保坎、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植物作为本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过渡的一种园林形式。
西方园林史课件(全)@北林大_部分5

从16世纪下半叶起,法国的文艺复兴园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不仅意大利的造园手法运用得更加娴熟,而且尝试根据法国 的本土情况进行创新。到16世纪末,法国相继出现了一批倡 导园林艺术更新的造园先驱,使法国园林的发展逐渐进入到 古典主义时期。
谢农索庄园(Le Jardin du Chateau de Chenonceaux)
枫丹白露宫苑
在鲤鱼池的西面,有弗朗索瓦一世建造的松树园,因种有来自普罗旺斯的 欧洲赤松而著名。 园内静秘幽深,富有野趣。1543-45年意大利建筑师赛利奥在里面建造了 三开间的岩洞,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是在法国建造最早的岩洞。 1713年改造成法国式花园。1809-12年,拿破仑又将它改建成英国式花 园,面积增加到10公顷。 园内以种植大量的外来珍稀树木而著称。
雅克·布瓦索
17世纪上半叶,花园中出现追求空间深远感的倾向。布瓦索认为:方形 或矩形都由直线构成,会使园路既长且美,形成令人兴奋的透视效果; 随着距离变远,视力渐渐下降,景物逐渐变小,最终向一点消失。这种 景色看上去令人更加愉悦。 从变化统一的观点出发,布瓦索建议在方形或矩形构图中,应结合圆形 和弧形的运用。表现出古典主义中具有的巴洛克倾向:追求更丰富的变 化,而不满足于文艺复兴花园的单调与重复。 作为古典主义艺术家,在花园的构图中布瓦索非常强调各种景物之间比 例关系的重要性,并试图以数量关系加以确定。如绿墙的高度,取园路 宽度的3/2为宜;园路长度达到600-800米时,宽度以14-16米为宜。 在造园要素的作用与做法方面,布瓦索更加强调植物和水体的作用。他 注重将植物材料作为建筑材料来使用。表明古典主义造园家,是把花园 作为建筑空间来看待的,以期花园与建筑的统一。花园的建筑化,不仅 表现在花园的平面构成,以及花坛、水池等要素的几何图形上,而且表 现在植物材料的修剪造型上。 就水景而言,布瓦索强调了动水的重要作用:河里的流水和盘式涌泉中 的喷水所带来的运动和活力,是花园中最有生气的灵魂。
中外园林史抄绘作业ppt课件

中外名园抄绘:以下的园林实例来自课堂讲义和教材, 仅供参考,若有错漏,以教材为主。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补充立 面图或效果图等。
分别从外国园林史部分和中国园林史两类名园中各挑选 一个,并用A4纸绘制相应的平面图、立面图、局部效果图等并 附加简要说明。(手工欠缺的同学至少有一幅平面图,立面图和 局部效果图根据个人能力绘制。)
富兰克林公园
环形路 水面、桥 网球场28
■ 日本园林(6世纪-19世纪)
飞鸟时期 奈良时期 平安时期 镰仓时期 南北朝时期 室町时期 安土桃山时期(织丰时期) 江户时期(德川时期)
29
早期6世纪中叶-12世纪 飞鸟时期593-710年 堆筑“须弥山”建造“吴桥”,大臣苏我马子宅园,池泉庭园起始 ,纯游赏性,书上记载有曲水宴,
32
中期12世纪末-16世纪中叶 镰仓时期 1192-1333年 禅宗庭园, “枯山水” 梦窗国师, 从舟游式向回游式发展,
南北朝时期 1334年-1392年 室町时期1338-1573年 西芳寺庭园。 书院造庭园 舟游和回游相结合 独立的枯山水,石庭 龙安寺方丈石庭,大德寺大仙院 金阁寺庭园,银阁寺庭园
19
3. 凡尔赛宫苑
⑴迷园后改为王妃丛林。 ⑵帝王之岛。 ⑶舞会厅后改为洛可 可林园。 ⑷花簇林园。 ⑸柱廊园。 ⑹栗树园。
⑺忒提斯洞窟(阿波罗浴场)后改为浪漫式风景园。 ⑻王太 子林园。 ⑼圆丘丛林。 ⑽绿环丛林。 ⑾水剧场。 ⑿星形丛林 现儿童岛。 ⒀方尖碑喷泉。
⒁凯旋门林园。 ⒂三喷泉林园
春夏秋冬四喷泉: 花神 福罗拉喷泉 谷神 色列斯喷泉 农神 巴克斯喷泉 酒神 撒旦喷泉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自然风景园影响,英国自然风景园与中 国自然山水园的区别
西方园林

西方园林园林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
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
但总体而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
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
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
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
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
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
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
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
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庞贝城
公共园林
椭圆形或一端为半圆的场地,边缘为宽阔的园路,路旁种植悬铃木、月桂,形成绿荫。当中为草地,有的甚至设有月季园和几何形的花坛,只是供人休息和散步的地方。
中世纪西欧
寺院园林
建筑物的前面有连拱廊围成的露天庭院,称为“前庭”。前庭的中央有喷泉或水井,供人们进入教堂时用水净身。中庭周围有一圈柱廊,墙上绘有各种壁画,内容多是圣经中的故事或者圣者的生活写照。中庭廊柱多采用拱券式,并且柱子架在矮墙上,如栏杆一样将廊柱与中庭分隔开,只在中庭四边的正中或四角处留出通道,目的是保护柱廊后面的壁画。中庭内让是由十字形或对角线设置的小径,正中放置喷泉、水池或水井等,是僧侣们洗涤有罪的灵魂的象征。四块园地中以草坪为主,点缀着果树和灌木花卉等。
洛朗丹别墅庄园
古罗马拉锡奥姆山坡
小普林尼
托斯卡那庄园
小普林尼
宅园—廊柱园
通常由三进院落构成,即用于接待宾客的前庭,通常有简单的屋顶;供家庭成员活动的列柱廊式中庭以及真正的露坛式花园。各个院落之间一般有过渡性空间。中庭里往往有水池、水渠、渠上架小桥;木本植物种在很大的陶盆或石盆中,草本植物则种在方形的花池或花坛中;在梁柱的墙面上往往绘有风景画,这种处理手法不仅增强了空间的透视效果,而且给人以空间扩大的感觉。
比里城堡、蒙达尔纪城堡
法国
中世纪伊斯兰
波斯伊斯兰园林
特殊的引水灌溉系统;利用沟、渠定时将水直接灌溉到植物的根部。多用盘式涌泉的方式。布局方面,因面积小而显得比较封闭,类似建筑围合出的中庭,与人的尺度非常协调。庭园大多呈矩形,最典型的布置方式是以十字形抬高的园路、将庭园分成四块,园路上设有灌溉用的小水渠;或以此为基础,再分出更多的几何部分。雄伟的宗教建筑面前,配置与之相协调的大尺度园林。在装饰方面,彩色陶瓷马赛克的运用十分广泛。
埃斯特庄园
利戈里奥、波尔塔、奥利维埃里
罗马以东替沃里小城附近
庄园以其突出的中轴线,加强了全园的统一感。并且沿着每一条园路前进或返回时,在视线的焦点处都有重点处理。庄园还因丰富多彩的水景和音响效果而著称于世。这里有宁静的水池,有产生共鸣的水风琴,有奔腾而下的瀑布,有高耸的喷泉,也有活泼的小喷泉、溢流,还有缕缕水丝等;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的水景,在院中形成一曲完美的水的乐章。庄园内没有鲜艳的色彩,全园笼罩在一片深浅不同的绿色植物中。这也为各种水景和精美塑像创造了良好的背景。
阿多尼斯屋顶花园:为了纪念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阿多尼斯,每到春季,雅典妇女都要聚会庆祝。届时,要在屋顶上竖起他的塑像,周围环以土钵,种有已发芽的莴苣、茴香、大麦、小麦等。葱绿的小苗好像花环一样围绕着阿多尼斯的塑像。
公共园林
圣林:包括草地、树林、生产用地以及供野餐和狩猎的小山丘。圣林中栽植的树木多用冠大荫浓的树木,便于形成神秘的空间氛围和树下的活动空间,主要有棕榈、槲栎和悬铃木等。圣林中的竞技场所四周有大片浓荫覆被的绿地,布置有三步倒、柱廊、凉亭和座椅等设施。圣林既是祭祀的场所,又是人们休憩活动的地方。
都城亚述的猎苑
古巴比伦
亚述国王提格拉特·皮勒赛尔一世
圣苑
常在寺庙周围大量植树造林,形成圣苑。树木呈行列式种植。
宫苑
空中花园是由金字塔形的数层平台堆叠而成的花园,每一层的边缘都有石砌拱形外廊,其内有卧室、洞府、浴室等;台层上覆土以种植花草树木,各台层之间有阶梯联系上下。这些平台不仅有柑橘类植物,还有种类多样、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为了解决屋顶花园的防渗、灌溉和排水等技术难题,古巴比伦人将芦苇、砖、铅皮和种植土层叠在台层上,并在角隅安置提水轱辘,将河水提升到顶层上,在往下逐层浇灌,同时形成活泼的跌水景观。
法尔奈斯庄园
贾科莫·维尼奥拉
罗马以北卡普拉罗拉小镇附近
从布局上看,法尔奈斯庄园已经开始采用贯穿全园的中轴线,将各个台层联系起来。庭院建筑设在较高的的台层上,便于借景园外。虽然用地狭长,长宽比达到了3:1,但各个空间比例和谐、尺度宜人。台层之间的联系精心处理,平面和空间上的衔接自然巧妙。大量精美的雕刻、石作。既丰富了景致,又活跃了气氛,同时也使花园的节奏更加明确。与休憩坐凳结合的矮墙、壁龛,体现出美观与使用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文艺复兴中期
望景楼
布拉曼特
罗马尓威德尼山岗
罗马建造的第一个台地式花园。设计依托原有地势,在山坡上开辟三层露台,连接望景楼的顶层露台布置成装饰性花园以十字形园路将露台分成四块,中心饰以喷泉。在这里眺望,景色极佳。两侧的柱廊相汇合,在中轴线上形成高大的半圆形壁龛状柱廊,使得顶层露台空间更加完整。底层露台是作为竞技场来处理的,中轴上是半圆形的观众席,在构图上与顶层露台的壁龛相呼应。
菲埃索罗的美第奇庄园
米开罗佐
阿尔诺山腰一处天然陡坡上
庄园位于菲埃索罗丘陵中一个朝阳的山坡上,顺山势将园地辟为不同高程的三层台地。建筑设在最高台层的西部,这里视野开阔,可以远眺周围风景。由于地势所限,各台层均呈狭长带状,上、下两层稍宽,当中一层更为狭窄。这种地形是极为不利于庄园的规划设计的。为了与外界联系方便,庄园入口设在上台层的东部。进门后有小广场,西侧是半扇八角形水池,背景是树木和绿篱组成的植坛。围墙和树团使小广场空间更加完美,导向性十分明确。随后的府邸建筑前庭,是相对开敞的草地植坛,点缀大型盆栽柑橘,是文艺复兴意大利庄园建筑前庭中最常见的手法,便于户外就餐、活动。园路分设两侧,当中形成完整的园地。中层台地用地十分局促,仅以4米宽台阶起到联系上下台层的作用。再以攀援植物覆盖的廊架,构成上下起伏的绿廊。下层台地布置图案式植坛,便于居高临下欣赏。中心有圆形泉池,内有精美雕塑及水盘。
圣·高尔教堂
瑞士的康斯坦斯湖畔
城堡庭园
中世纪城堡庭园结构简单,造园要素有限,面积不大却相当精致。庭园由栅栏或矮墙围护,与外界缺乏联系。园内树木注重遮阴效果,并将乔木、灌木修剪成球形或其他几何形。泉池营造出欢快的庭园气息。重要的小品有成组的方格形花台,以及三面开敞、披着草坪的龛座,偶有小格栅、凉亭等。
兰特庄园
维尼奥拉
罗马城以北的巴涅亚小镇上
主体建筑、水体、小品、道路系统到植物种植,都充满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那种典型的均衡、大度和巴洛克式的夸张气息。它的园林布局呈中轴对称、均衡稳定、主次分明,各层次间变化生动,又通过恰倒好处的比例掌控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台地是“靴国”意大利园林的一大特征,兰特花园也不例外,由四个层次分明的台地组成:平台规整的刺绣花园、主体建筑、圆形喷泉广场、观景台(至高点)。在兰特花园,维尼奥拉对丘陵地带变化丰富的地形进行了灵活巧妙的利用,在三层平台的圆形喷泉后,用一条华丽的链式水系穿越绿色坡地,使得渐行渐高的园林中轴终点落在了整个庄园的至高点上,并在此修筑亭台方便从这儿俯瞰庄园全景。在这个新奇、精美、不断变化的展现中,理水的高度技巧和精美的雕塑艺术完美的体现出巴洛克美感。
泰姬陵
印度
西班牙伊斯兰园林
把庄园建在山坡上,将斜坡辟成一系列的台地,围以高墙,形成封闭的空间。在墙边上种成行的大树,形成隐秘的氛围。墙内往往布置交叉或平行的运河、水渠等,以水体来分割园林空间,运河中还有喷泉。笔直的道路尽头常设置亭或其他建筑。有时在墙面上开有装饰性漏窗,墙外的景色可以收入园中。道路常用有色的小石子或马赛克铺装,组成漂亮的装饰图案。园中地面除留下几块矩形的种植床外,所有地面以及垂直的墙面、栏杆、坐凳、池壁等面上都用鲜艳的陶瓷马赛克镶铺。园中也常用黄杨、月桂、桃金娘等修剪成绿篱,用以分隔园林形成几个局部。常将水池置于浓荫之下。常用的植物有柠檬、柑橘、松、柏、夹竹桃、桃金娘、月季、薰衣草、紫罗兰、薄荷、百里香、鸢尾、黄杨、月桂等。此外,也常用攀援植物如长春藤、葡萄以及迎春等爬满凉棚。
西方古典园林简表
一、古代及中世纪园林
历史年代
园林类型
园林特点
园林代表作
地点
拥有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古埃及
宅园
宅院一般采用几何构图,以水渠划分空间。园中央水池为矩形。椰枣、石榴、无花果等果木呈行列式间植。以水和植物营造阴凉湿润的小气候。
奈巴蒙花园
古埃及
底比斯的法老宅园
古埃及
圣苑
以埃及榕、棕榈等树木为主的大片林地围合着雄伟的庙宇建筑,林中往往有大型水池,池中种有荷花、纸莎草等,放养着被视为圣物的鳄鱼。
玛达玛庄园
拉斐尔、桑迦洛
马里奥山附近
拉斐尔的设计将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运用于园林之中,无论是建筑还是花园,都常用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设计构图,使内外相呼应。他还十分注重花园中各个部分与总体之间的关系,在变化中寻求统一的构图。
美第奇庄园
里皮
罗马城边一座名叫潘西奥的山坡上
庄园的尺度很大,与别墅建筑的尺度相协调。建筑掩饰了地形的起伏变化,并使视线在空间上和层次上富于变化。以意大利松结合绿篱构成的树丛植坛既有人工图案的构图美,又有浓郁的自然气息。在顶层平台上,越过底层花园树木的树梢和挡墙,可以欣赏到300米开外盖尔布斯花园中葱郁的树丛。在视觉上感觉彼此之间浑然一体,互为借景。
阿尔罕布拉宫苑
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格拉纳达城
尤塞夫一世和其子默罕默德五世建成了宫城中的核心部分
格内拉里弗花园
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格拉纳达城
二、意大利园林
历史年代
代表园林
设计师
地点
园林特征
文艺复兴初期
卡雷吉奥庄园
米开罗佐
佛罗伦撒西北
花园布置在建筑的正面,采用几何对称式布局,比较简单。园内装饰有花坛和水池,四周点缀着瓶饰,围绕着高篱形成的绿浪,以及整形黄杨绿篱植坛。园中设有休憩凉亭,内置座椅,规划整齐对称。
利西乌姆园
雅典伊利兹丝河畔
泰奥弗拉斯托斯
古罗马
宫苑
恢弘华丽,建在罗马城附近风景优美的地方。地形起伏较大,园林类型丰富多变。
哈德良山庄
罗马城附近的替沃里山坡上
罗马皇帝哈德良
贵族庄园
古罗马的庄园内既有供生活起居用的别墅建筑,也有宽敞的原地,通常包含有花园、果园和菜园等部分。花园又可以划分为供散步、骑马及狩猎等类型。建筑旁的台地主要供散步之用,有整齐的林荫道和黄杨、月桂形成的装饰性绿篱,还有月季、夹竹桃、素馨、石榴、黄杨等花坛及树坛。以及番红花、晚香玉、三色堇、翠菊、紫罗兰、郁金香、风信子等组成的花池。建筑前一般不种高大的乔木,以免遮挡视线。供骑马的园子主要是以绿篱围绕着宽阔的林荫道至于狩猎园则是高墙围绕着的大片林地,林中有纵横交错的园路,放养各种供狩猎娱乐之需的动物。豪华的庄园中甚至有温水游泳池,画着供球类游戏的草地。庄园的观赏性和娱乐性都增强了。庄园采用规则式布局,但善于利用地形,选址常在山坡或海边,以便借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