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博物馆建筑分析案例精编资料
六朝博物馆设计调研报告

六朝博物馆设计调研报告六朝博物馆设计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六朝博物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对于了解中国历史、推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六朝博物馆的设计特点,为后续的展示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1. 博物馆的空间设计通过参观六朝博物馆,我们了解到其空间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室内展厅和室外园林。
室内展厅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理念,展厅间没有明显的隔断,给人一种流畅的参观感受。
室外园林则以中国传统园林风格为主,结合了自然景观和建筑结构,营造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氛围。
2. 展品的陈列方式六朝博物馆的展品陈列方式主要采用了时间顺序和主题分区的方式。
根据历史年代进行划分,将展品按照时间顺序陈列,使观众能够清晰地了解六朝历史的演变;同时,根据主题对展品进行分类,展现了不同方面的文化特点。
3.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六朝博物馆在展示方式上运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向观众介绍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室内展厅中,配备了触摸屏设备,观众可以点击屏幕上的按钮,了解各个展品的详细信息。
这种互动式的展示方式使观众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4. 整体氛围的营造六朝博物馆注重营造整体的氛围,通过灯光、音乐、装饰等方式与展品相呼应。
在室内展厅中,灯光明亮而柔和,照明设计主要以突出展品为主;音乐则根据展厅所展示的历史时期进行选择,使观众更好地进入展览的氛围中。
三、调研结论1. 设计特点六朝博物馆的设计注重空间流动性、展示方式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以及整体氛围的营造。
这些设计特点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参与互动,并提高了参观的质量和体验。
2. 参考意义六朝博物馆的设计可以为其他类似的博物馆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例如,采用开放式设计可以增加参观者的流动感,使整个展览更为流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提高学习效果;整体氛围的营造则可以给人更好的参观体验。
四、建议在今后的博物馆设计中,可以进一步结合新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使参观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同时,加强与教育机构、学术界的合作,提供更多深度学习的机会,使博物馆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
南京六朝博物馆讲解

南京六朝博物馆讲解稿:
各位观众,欢迎来到南京六朝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承载着六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现在我们来一起探索它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到了博物馆的序厅,这里陈列着六朝时期的文物和历史图片。
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展厅,这里展示了大量的六朝时期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青瓷器和陶俑,这些文物代表了六朝时期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接下来是墓志和建筑构件,这些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最后是石刻和书画,这些文物展示了当时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成就。
在展厅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历史场景的复原,如六朝时期的城墙、宫殿、市场等。
这些场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环境。
除了文物和历史遗迹,博物馆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互动体验项目,如虚拟现实游戏和互动展示等。
这些项目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六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我们将前往博物馆的尾厅。
这里展示了六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通过这些展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感谢大家的参观,希望您能够在南京六朝博物馆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六朝博物馆设计说明

断裂又不断联系成整体 几何体形状的设计赋予了展馆一股神秘感。
• 以木条为材料,组 成了若影若现的屏 风,既起到了划分 空间的作用,又展 现了六朝时期人们 的创造力。在灯光 的渲染下,极有特 点。
平面设计
进入大厅,一侧的展示板简洁明了的向参观者展示了六朝的历史。各个朝代的年历表和区域图相结合,使参 观者一目了然。
谢谢观看! 2020
设计报告
六朝博物馆
2020/6/21
空间设计
• 一层园林
玻璃与灯光的结合显得波光粼粼
悬浮的过道,曲水流觞
竹子进行隔断,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
竹子在灯光的照射下,透过白色的布,展现 出了一种朦胧感。
通过 透明不反光玻璃来扩展空间。
竹子与透明玻璃的结合使场 馆显得素净
• 二层六朝人杰
完全不规则的几何形表现了六朝时期人们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 刻着王羲之《兰亭序》的石碑与竹林相互照应,显得洒脱、幽然。Biblioteka 没有一根立柱的螺旋形楼梯。
• 可以听音乐的长凳,坐下休息的同时,享受安静和谐的六朝古乐也是一种乐趣。
• 佛的头像与“净”字相呼应,展现了佛家“净心” 的思想。同时,图上的荷花象征着道教,表现了当
时佛、道两教的文化的融合,也表明当时六朝文化 与思想的自由。墙上有 一扇不易观察到的门。
• 字体设计与二层展厅整体契合 • 用不同形状的几何形组合成山,河 • 不规则的几何线条框住整体的设计,不规则的几何形与此层展厅主题呼应
用线条,图画补充与介绍出土的文物,让参观者直接了解到文物具体的情况。
利用光影和布帛的结合,展现了古色古香的六朝氛围,同时一股缥缈的感觉扑面而来。
• 卷轴的山水画 • 遮蔽阳光 • 营造了文雅,静逸的氛围
南京六朝博物馆介绍

南京六朝博物馆(Nanjing Museum of the Six Dynasties),位于中国南京市, 是一座专注于展示南朝六朝时期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六朝时期,也称为南朝时 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中的南朝部分,涵盖了刘宋、南齐、梁、陈、南 北周、隋朝的时期。
以下是南京六朝博物馆的一些介绍:
5. 建筑风格: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与古典元素,旨在营造出与六 朝历史相符的氛围。馆内外装饰考究,展厅布局合理,为游客提供了一 个深入了解六朝文化的空间。
南京六朝博物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为游客提供了探索六朝时期历 史文化的机会,也是一个推动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
1. 历史背景: 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这段时间内南 方历经多个朝代的交替,涌现了许多文化精华。南京作为六朝时期的重 要都城,承载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
2. 馆藏特点: 博物馆馆藏丰富多样,包括了大量的文物、书画、雕塑、陶 瓷等,反映了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馆内展 品涵盖了六朝历代的重要历史事件、文化成就、艺术创作等。
3. 展览陈列: 博物馆的展览陈列以多媒体手段展示了六朝时期的历史沿革 和文作 等多个方面,通过文物、实物、图片等展示,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4. 学术研究与活动: 博物馆除了常设展览外,还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文 化讲座、艺术展览等活动,促进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承。
六朝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
The Oriental Metropolitan Museum
案例 I 地址
案例 I 介绍
六朝博物馆(The Oriental Metropolitan Museum/The 3rd-6th Century)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汉府街,东箭道以东,长江路以北,
系原六朝建康城遗址的一部分。六朝博物馆建设工程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为2.3万多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1.1万多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六朝博物馆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之子----贝建中先生领衔的贝氏资深设计团队担纲设计,体系化地将 贝氏建筑模数、贝式建筑几何、贝氏建筑光影运用于此,于2014年8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
六朝博物馆地下三层,地上六层,最高处为24米。东边是博物馆,西边则是原来设想的酒店。酒店名字就叫‘博物馆酒店’, 门在东箭道上,六朝博物馆大门则在南面,大门朝长江路,和江苏省美术馆南北呼应。
一层 走进博物馆一层大厅,除了彰显结构美和材料美的钢构玻璃天棚,南北平直墙面的贝氏“月亮门”,令人惊艳的还有地面上镶嵌 在米黄石灰石板之间的78个玻璃窗,被设计和建设团队戏称为“满天星”。这里有六朝的历代疆域图、历代皇帝的年号及在位时 间等图文展板,10米长的大屏幕上还会循环播放一部时长15分钟的“微电影”《东方大都会》,带观众“梦回六朝”。此外,一 层还设置了“千古风流——三国人物故事文物特展”,聚集了来自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镇江博物馆等6个博物馆共60多件 套三国人物故事题材文物,种类包括书画、瓷器、泥塑、皮影、木雕等,再现了明代至近现代数百年来三国故事流行于民间生活 的景象。 二层 位于博物馆二层的“六朝风采”展厅内,展出了六朝时期的陶俑、青瓷、墓志、瓦当、石刻等大批珍贵文物,从美学视角为观众 解读六朝艺术珍品。白宁介绍,此次策展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比如根据六朝陶俑的形象创作了动画微电影, 让三国时期的男陶俑与东晋时期的女陶俑,在影片中上演了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恋”,赋予了静态的文物以生命力。 空间设计 为了打造出具有生命力、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六朝博物馆,馆内的空间设计也煞费苦心。展厅设计凸显园林风貌,移步换景。展 厅内几乎没有实墙,而是用竹子、荷叶等植物置景进行隔断,再运用光影效果,使得馆内视觉通透、移步换景,而摆放文物的展 柜也使用了不反光的玻璃,文物说明则使用铁艺雕花的铭牌。在博物馆二层的观众休憩区,根据“兰亭雅集”的意境,特别设计 了一处曲水流觞的小品,四周挂着书法作品《兰亭序》,摆放的长方形矮座椅则是根据东晋墓葬内出土的陶榻设计制作。座椅上 设有两个耳机插孔,观众只要自带耳机就可以欣赏到《高山流水》、《广陵散》等六朝琴乐。置身其中,整个人的身心也在清雅 静谧的氛围中得到了放松。 白宁说:“如果负一层的‘六朝帝都’展览是博物馆的根,那展出的一千多件六朝文物就是魂。可以想象一下,观众在我们仿建 的六朝房子里,坐在和六朝时期一样的坐塌上,听着六朝古音,欣赏千年文物,不仅可以有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能感受厚重的历 史文化。”
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研究——以南京六朝博物馆为例

研究交流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研究——以南京六朝博物馆为例文/庄婉仪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新媒体技术正悄然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受到场地、时间、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展示形式单一、生硬,难以吸引观众驻足。
而新媒体技术运用科技的手段对展示内容进行构思、重组,呈现出更丰富、更具有感染力的展示,大幅提升了展示效果以及展览质量,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阶段国内博物馆的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多停留在单一的数字化展示和基础的语音导览,参观者除了当时短暂的视听感受,很难对展品留下印象,更别说了解展品背后的文化意涵了。
幻影成像技术正好可以为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幻影成像展示设计幻影成像也称三维立体虚拟成像,是基于“实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学成像结合,将所拍摄的影像(人、物)投射到布景箱中的主体模型景观中,构成了动静结合的影视画面,演示故事的发展过程的技术。
早在20世纪90年代,幻影成像技术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的公共场所投入使用,但是,国内把幻影成像技术运用在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案例和相关指导理论还是较为少见。
目前,国内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幻影成像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三方面:一,展示文物,苏州博物馆在展厅“宝藏虎丘”中运用3D幻影成像技术360度全方位展示镇馆国宝——五代秘色瓷莲花碗;二,再现故事场景,陕西汉阳陵《走进汉阳陵》在展厅中利用全息投影技术构造了四幕历史场景,复原了历史文物及主人当年的生活场景;三,观众参与互动,湘阴左宗棠纪念馆的多媒体情景剧《一代名将左宗棠》通过幻影成像技术让观众参与互动,实现现代人和古代人“穿越”时空的对话。
将幻影成像技术引入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不仅可以节省展览空间,摆脱场地限制,还可以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提高观展的趣味性,对于展品本身的展示、展览的展示效果以及观众的参观体验都有重要的意义。
选择与布局:江西六朝艺术博物馆景观规划研究

选择与布局:江西六朝艺术博物馆景观规划研究作者:乔震宇黄莉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2期摘要:提及景观设计,大部分人触及和了解的都是風景与园林的规划设计,它的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
景观设计是资源规划、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就未来构建的江西六朝古墓群景观设计来看,其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六朝时期的墓群景观设计规划、审美类型的选择、个体的布局等。
关键词:六朝艺术博物馆;景观设计;审美;布局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构建江西六朝古墓群景观便是基于地域性文化载体,充分利用文化、审美、空间,成就了如今的江西六朝古墓群景观。
谈及审美,无论在哪个时期,都具有其独特的大众审美意味。
江西六朝古墓经过了长期的人类活动和复杂的自然活动的淬炼,既有东汉时期中原地区墓葬的特点,又存留有赣地方特色中的文化表象。
一、江西六朝艺术博物馆景观设计的规划梳理近年来的新闻线索,笔者整理得到:赣江新区已明确将实施原址保护的规划,并准备建设六朝艺术博物馆。
2013年6月,江西省南昌市湖滨南路挖掘出六朝墓砖,占地约5000平方米,其中有26座形制清晰的被初步判断为规模最大的六朝古墓群;2018年7月12日,江西南昌新城建设指挥部对该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同年8月,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展开;2019年12月8日,考古队员历经了475天的田野发掘,在江西赣江新区七星堆六朝墓群中清理出73座古墓葬,其中六朝墓葬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形制最丰富。
从规划角度来说,景观设计的目的通常是提供一个具象的环境。
在景观设计中抓住关键因素,提出具体思路,合理规划格局,才能赋予构建中的江西六朝艺术博物馆一定的景观价值和审美意义。
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六朝艺术博物馆可以说是古代人民留给现代人的文明结晶,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六朝艺术博物馆作为人类视觉审美的对象;第二,江西赣江区七星堆就是六朝古墓的最佳栖居地;第三,六朝艺术博物馆的功能、结构有机系统;第四,六朝艺术博物馆作为一个符号,它记载着人类的过去和表达着人类的希望,是人们寻求身份认同和寄托信念的精神空间。
六朝博物馆的介绍

六朝博物馆的介绍六朝博物馆坐落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集典藏、陈列、展示和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它以展示六朝文化为主题,以六朝时期的历史文物为珍贵资源,向世人展现了六朝时期的辉煌文化。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时间跨度约为222年,从东晋建立于公元317年到南朝陈灭亡于589年。
这一时期,南京先后成为东晋、东庙南朝宋、齐、梁、陈的都城,文化繁荣,艺术精湛。
六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朝博物馆的建筑面积达到了 1.2万平方米,馆内有丰富的馆藏文物,包括陶瓷、书画、青铜器、玉器等多个门类。
这些文物大部分都是从六朝时期的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它们真实地展示了六朝时期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艺术水平等方面的风貌。
六朝博物馆的陶瓷馆是馆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在六朝时期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六朝博物馆陶瓷馆陈列了大量精美的陶瓷器,包括瓷器、盖碗、盖罐、三足鼎等。
这些陶瓷器的造型精美,纹饰精细,印证了当时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书画馆也是六朝博物馆的亮点之一。
六朝时期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发展时期,艺术家们以自由奔放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开创了中国画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六朝博物馆的书画馆陈列了许多六朝时期的书画作品,包括字画、佛像等。
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六朝风格,既有唐朝骨干画派的影响,又有独具一格的创新。
六朝博物馆还有一座青铜器馆。
六朝时期的青铜器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充分展示了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水平。
六朝博物馆的青铜器馆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包括钟、鼎、豆、觥等。
这些青铜器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纹饰繁复,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六朝博物馆还有一座玉器馆。
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石之美者”。
六朝时期的玉器制作技艺达到了高峰,玉器的造型多样,工艺精湛。
六朝博物馆的玉器馆收藏了许多精美的玉器,包括玉璧、玉琮、玉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朝博物馆建筑分析
案例
六朝博物馆建筑分析
建筑总体环境布局
建筑总体功能布局包含商
业、酒店、博物馆三种建筑
类型。
它的布局方式是:靠
近道路交叉口退城市广场并
布置商业;博物馆只有一个
入口且朝向南边的主要道路——长江路,和江苏省美术馆南北呼应;酒店相对私密,主入口朝向一侧次要
道路布置。
每个建筑类
型之间进行了很好的功
能划分,其中包括建筑
入口之间的划分。
主体
建筑博物馆与旁边的圣
和府邸酒店呈两个互动
“L”型紧扣叠合,联系
密切。
博物馆入口凸出
于建筑主立面;另一方
面,广场建筑后退20多米和入口上方的屋顶景观露台,也最大程度减轻了对长江路民国风情街和总统府的压力。
我认为这种设计的手法协调了历史文化建筑与历史文物建筑之间的平衡互动关
建筑造型设计
博物馆主入口处的立面成
中心对称形式,中间位置
写有采用古代文字隶书的
“六朝博物馆”,上边带有
博物馆的馆徽,简单大
方,透露出现代的感觉,
这让进馆之前的观赏者们
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
墙体采用米黄色色调,会
给人一种历史凝重的感
觉。
玻璃雨篷为博物馆的
主入口,博物馆入口凸出
于建筑主立面,大厅则控
制好高度形成凹口,如此
便弱化了体量,这样就在
凹凸有致的对比当中实现
审美与功能的和谐;分为
上下的两层窗户的高度采
用了黄金分割的手法,给
人以美感。
旁边一侧的凹
凸一致窗户在光影之中有
了很好的层次感
内部空间设计
入口大厅顶部采用玻璃采光顶,显得通透明亮。
观众站在其中,可透过透明玻璃地面从正上方看到城墙遗址。
大厅里和材料美的钢构玻璃天棚,地面上镶嵌在米黄石灰石板之间的玻璃窗,玻璃视窗嵌入大厅地面,使遗址空间和地面现代空间相互交融,实中有虚。
一层平面空间借助体块面积,高度与低矮的差异
性形成对比作用,即“小空间与
大空间之间的对比与过渡,可以
使人们从不同空间的进出产生情
绪上的突变和快感。
相邻的空间
彼此渗透,相互因借,运用借景
的处理手法,将空间中彼此的景物引到此处来。
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
空间里每个楼梯踏步的形式不一,各具特色,很好的将人流由低处空间引导
至高处空间。
在空间的引导与暗示方面,设计者采用独特的地面处理,暗示前进的方向,有助于把人流引致某个确定的目标
内部设计中的特色空间
NO1 博物馆负一层为“六朝帝都”的展览主题,为了营造与展览主题相吻合的情
感氛围,负一层展示空间,设计借用了六朝城墙的旧“景”与新“景”,让参观者走进了设计师营造的六朝“景”中,身处仿建的六朝房子里,走过六朝建康城墙旁,这不但可以使参观者获取到参观信息,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氛围,更是一种美得享受。
NO2 六朝博物馆二层为“六朝风采”主题
展示,展厅内部极少见到实墙,运用翠
竹、纱幔、屏风等景观元素作为分隔空
间的载体,虚实相间。
白色布景屏风后
衬以竹林,借助灯光照射渲染,布面上竹影婆娑。
地面设计为被抬高、分割的石板,再用灯光勾勒边缘,周边间隙中配以碎石、荷叶、山石、翠竹、棋盘等打造走廊景致。
地面采用钢化玻璃来衔接,模仿自然界的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