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案例分析4个
博物馆设计案例分析

博物馆设计案例分析
1.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
2. 目标博物馆(Museum of Tomorrow)
目标博物馆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其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博物
馆外形独特,像一艘飞船,象征着未来的探索和科技发展。
建筑外墙覆盖
了太阳能板,通过收集和利用太阳能为博物馆供电。
内部空间采用大面积
的玻璃幕墙,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同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能源管理。
展厅中用到了虚拟现实和互动技术,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 图卢兹宇宙城市航天博物馆(Cité de l'espace)
图卢兹宇宙城市航天博物馆位于法国图卢兹,是一个以航天和宇宙为
主题的科普场馆。
博物馆的外形像一个巨大的球体,象征着地球和宇宙。
建筑内部分为不同的展厅,展示了太空探索的历史、技术和未来发展。
展
品之间通过透明的玻璃墙隔开,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宇宙飞船和太空模型。
博物馆还设有模拟飞行和太空漫步等互动体验项目,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
的体验。
这些博物馆设计案例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展品的陈列和空间的创意布置,将建筑和展览融为一体,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
同时,博物馆设
计也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能源管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能源利用。
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博物馆作为一个教育和文化交流场所的使命和责任。
博物馆相关法律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和展示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遗产的场所,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本文将分享几个博物馆相关法律案例,以期为广大博物馆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案例一:博物馆藏品侵权纠纷(一)案情简介某博物馆在举办“古代陶瓷展”时,未经作者同意,擅自使用了一位艺术家创作的陶瓷作品作为展览品。
作者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博物馆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二)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博物馆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其作品进行展览,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判决博物馆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作者经济损失。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博物馆因未征得作者同意,擅自使用他人作品,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
这提醒博物馆在举办展览时,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依法使用他人作品。
具体措施包括:1. 在使用他人作品前,应与作者或其合法继承人签订授权使用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2. 在展览现场,应注明作品的作者、来源等信息,尊重作者的署名权。
3. 如需复制、出版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他人作品,应依法支付报酬。
三、案例二:博物馆藏品失窃案(一)案情简介某博物馆在举办“古代书画展”期间,一件珍贵文物被盗。
警方调查发现,盗窃者系博物馆内部员工,其利用职务之便,将文物盗走后非法出售。
(二)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博物馆珍贵文物,其行为构成盗窃罪。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博物馆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盗窃珍贵文物,给博物馆造成了重大损失。
这提醒博物馆应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盗窃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保力量,确保博物馆安全。
2. 对博物馆内部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
3. 定期对博物馆藏品进行盘点,确保藏品安全。
中国博物馆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传承文明、教育公众的重要使命。
为了规范博物馆的管理,保障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中国博物馆法律法规的实践与成效。
二、案例一:国家一级文物盗窃案案例简介:2018年,某博物馆发生一起国家一级文物盗窃案,被盗文物价值高达数千万元。
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追回被盗文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境;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盗窃、破坏、损毁文物;第四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到文物盗窃、破坏、损毁的报案后,应当立即调查,依法处理。
案例分析:本案中,犯罪嫌疑人盗窃国家一级文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公安机关迅速反应,依法处理,维护了国家文物的安全。
三、案例二:博物馆展览侵权案案例简介:某博物馆在举办展览时,未经授权使用了其他博物馆的藏品图片,被侵权方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教育、科研、宣传等目的,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并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第四十八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分析:本案中,某博物馆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法院判决博物馆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损失,并公开道歉。
本案提醒博物馆在举办展览时,应注重版权保护,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四、案例三:博物馆文物修复争议案案例简介:某博物馆在修复一件珍贵文物时,因修复方式与专家意见不一致,导致文物修复效果不佳,引起公众质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修复文物,应当遵守国家文物修复技术规范,保证文物原貌;第四十二条规定,文物修复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按照国家文物修复技术规范进行修复。
博物馆方案案例实例

03
通过调查问卷和在线评价,发现观众对上海博物馆的满意度明
显提高。
04
案例三:中国国家博物馆
方案概述
方案内容
目标:提升中国国家博物馆 的展览质量和观众体验,加
强文化交流与传承。
01
02
03
优化展览布局和展示方式, 突出文物特色和历史文化内
涵。
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 供互动式、沉浸式的观众体
验。
多样性
案例应涵盖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包括历 史、艺术、科技等不同领域,以便更全 面地了解博物馆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02
案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
方案概述
目标
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游客体验,保 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增加博物院 的收入来源。
方案内容
开发数字化导览系统,推出文创 产品,举办临时展览和特别活动 。
实施过程
效果评估
1 2
游客数量
自开馆以来,博物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和旅游热门景点。
社会反响
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对于传承和 弘扬三星堆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影响力
博物馆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三星堆文化的窗口, 提升了四川和当地的文化形象和知名度。
07
结论
案例总结
案例一
04
05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国 内外博物馆
04
筹备阶段
进行市场调研,确定展览主题 和内容,挑选文物和展品。
设计阶段
设计展览布局、展示形式和数 字化互动体验,制作展品说明
和导览系统。
实施阶段
进行布展、安装数字化设备和 测试,确保展览的顺利进行。
评估阶段
收集观众反馈,对展览效果进 行评估,持续改进和优化。
展览馆案例分析两个

1
现代艺术馆的展览主 题是"现代艺术的创
新与发展"
2
整个展览分为多个展区, 每个展区都围绕一个主 题展开,如抽象艺术、 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
案例名称:现代艺术馆
空间布局
展览的空间布局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参观者可以自由地穿梭于各个展区之间。每个展区 都有不同的空间形态和氛围,为参观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同时,艺术馆还充 分利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如LED屏幕、音响设备等,为参观者营造出更加沉浸式的艺术体 验
此外,艺术博物馆还通过举办各种艺术活动和讲座,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 机会。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也为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这些展览馆案例展示了不同的主题和设计风格,但都通过精心策划和设计,为 观众提供了丰富、有趣、有教育意义的参观体验。这些案例的成功也为其他展览馆提供了 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PART.3
案例名称:艺术博物馆
一、项目背景
艺术博物馆是一个展示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创作的场所, 通过展示各种艺术形式和流派的作品,让参观者了解艺 术的发展和演变。该博物馆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是 当地市民和游客喜爱的文化景点之一
案例名称:艺术博物馆
二、展览设计
主题设计
案例名称:艺术博物馆
案例名称:艺术博物馆
展示方式 展示方式采用了多种形式,包括实物展示、模型展示、影像展示等。通过这些展示方式, 参观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地质、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博物馆还注 重互动体验的设计,如设置观察窗口、模拟实验等,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奥 秘
教育功能
案例名称:自然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还注重教育功能的发挥,通过举办 各种科普活动、讲座、互动游戏等,为参观者
(完整版)博物馆案例分析

场地分析
博物馆建成以前场地:场地为美术 学院和化工电大楼距离较远,空间 缺乏围合,空间利用比较消极。 建筑体量平面上基本充满整个场地 空间,高度上博物馆与周边美术学 院、建筑馆等建筑基本相宜,整体
尺度合适。
博物馆建成以后场地:建筑周边进 行景观设计,布置休闲座椅,和林 间小道,周边场地处理显得较为简 单,与周边建筑的联系薄弱。与博 物馆的前期方案相比,实际建成方 案景观设计完全局限于方形地块内, 呼应有所不足。
由回收的瓦片构成的墙面,由很多不同的材质片段构成, 一砖一瓦有自己的记忆。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由不同的历史片段, 一页页组成一个四维的宏观空间
·“砖瓦交错堆砌而成的
立面,开窗看起来毫无规律, 不过也与整体保持某种和谐, 说不上来。像是我奶奶家的 老四合院,而且是掉了泥腻 子露出青砖,与世无争”
·“走进这房子的腹中,
层叠深邃,再往前,才觉 其内腹如此宏阔,种种体 验,复杂的让人有点难以 把握,但看局部,却又常 常是直截了当的简单。”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
哈姆雷特
·一千个参观者里有一千个
宁波博物馆
·一砖一瓦诉说着自己
独特的故事
·超越时间的限制,与自然环
境融为一体,向游客诉说历史 和故事的材质
·低调、历史与现代、
建筑的形体
“永不断裂的连绵曲线”
·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 处,从下面的航拍图也可以看 出,其与其他周围任何建筑物 都迥然不同,不过这也成为后 来人们对它的争议,说它与周 围的建筑形体格格不入。对此, 赖特本人解释说:“在这里建 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 流入另一层,代替了通常那种 呆板的楼层重叠,处处可以看 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
(最新整理)博物馆案例分析

2021/7/26
20
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
本次开馆展设“百椅百态”、“日用
即道”、“格物之知”三大板块,展
出江南民间坐具百把、窗格百扇、器
具百尊,以此展现江南乡村工艺的世
界。在中国美院民艺馆展出的坐具、
窗格和器物,以及大量的皮影、民间
陶瓷器、糕模、工具等,所营造的正
是一个江南生活的历史片段,一个具
有象征意义的,有生活感情的江南乡
2021/7/26
(最新整理)博物馆案例分析
1
2021/7/26
博物馆案例分析
李双
2
博物馆 案例
01
Buk艺术博物馆
02 Maxxi的博物馆
03 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
2021/7/26
3
Buk艺术博物馆
地点:韩国,首尔
面积:17,113平方米
楼层:三层和Βιβλιοθήκη 下二 层结构:钢筋混凝土时间:2013年
建筑设计:Samoo
Architects
202&1/E7/n26gineers建筑事
4
Buk艺术博物馆(实景照片)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博物馆案例分析

博物馆案例分析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机构,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人们了解和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以几个著名博物馆为例,分析其建筑特色、收藏特点以及文化价值,以期为读者提供对博物馆的更深入了解。
首先,我们来看看法国卢浮宫。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不仅因为其丰富的收藏而闻名于世,更因其宏伟的建筑而备受瞩目。
卢浮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宫殿式的建筑外观展现出了法国皇室的豪华气息,而内部的现代化设计则让人耳目一新。
卢浮宫的收藏也是多种多样,从古埃及文物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无一不展现了法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对于文化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转向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都会博物馆作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其建筑风格体现了美国的现代化和多元文化。
博物馆内部分布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和文物,其中包括古代埃及的石雕、中国的青铜器、欧洲的绘画等等,展现了不同文明的独特魅力。
大都会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收藏丰富的文化宝库,更是一个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平台。
其举办的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各地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最后,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故宫博物院。
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故宫建筑的宏伟壮丽,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貌。
而其收藏的文物更是价值连城,包括了中国古代绘画、书法、瓷器、玉器等丰富多彩的文物,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和文化展示,为世界人民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以上几个著名博物馆的案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博物馆作为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弗兰克.盖里【设计师简介】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
他现在归化于美国籍,并且生活在洛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
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modernism),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包,有这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介绍】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览面积10405平方米)建筑层数:展厅部分3层,行政部分4层建成时间:1997年建造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设计者:弗兰克·盖里【设计初衷】1991年,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建筑设计。
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
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
九十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蕞尔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
为城市复兴大计,毕市政府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
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寄希望于欧洲众多艺术爱好者的“文化苦旅”。
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向为收藏现代艺术的重镇,其基金会早有向欧洲拓张之意,双方一拍即合,要将新的博物馆营造成当代的艺术奇迹【博物馆选址】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市的主要高架信道穿越基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路。
从内维隆河北岸眺望城市,该博物馆是最醒目的第一层滨水景观。
【设计理念】1.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组合而成。
2.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动的三层展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感及较大的尺度关系。
因为北向逆光的原因,建筑的主立面终日将处于阴影中,盖里将建筑表皮处理成向各个方向弯曲的双曲面,这样,随着日光入射角的变化,建筑的各个表面都会产生不断变动的光影效果,避免了大尺度建筑在北向的沉闷感。
3.在南侧主入口处,由于与19世纪的旧区建筑只有一街之隔,故采取打碎建筑体量过渡尺度的方法与之协调。
更妙的是,盖里为解决高架桥与其下的博物馆建筑冲突的问题,将建筑穿越高架路下部,并在桥的另一端设计了一座高塔,使建筑对高架桥形成抱揽、涵纳之势,进而与城市融为一体。
以高架路为纽带,盖里将这栋建筑沛然莫御的旺盛生命活力辐射入城市的深处。
【外观材料】这座雕塑般的巨大建筑从表面上看有点令人眼花缭乱,因为它由一系列建筑碎块拼镶而成,这些碎块有的是规则的石建筑,有的则是覆以钛钢和大型玻璃墙的弧形体。
然而整个建筑并不是毫无章法,事实上它是绕着一个中心轴旋转成形的。
这个中心轴是一个扣着金属穹顶的空旷的中庭,光线可以透过玻璃墙照进来。
从这个中心开始,一个由曲折的走道、玻璃电梯和楼梯组成的系统把19个大小、形状不一的画廊连接在一起。
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还包覆钛金属,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业传统遥相呼应。
【空间】在盖里的作品中,对于提高室内空间心理舒适度的探索成为他在建筑空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盖里认为空间尺度应与使用者的心理尺度相结合,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建筑有史以来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常常忽略了这个要求。
为此盖里----“我将房子分成小房间,每一件都想象成现实独立的实体,如同一个小村庄。
”即整个建筑是由多个不同形态的个体组合而成,而这些个体单元都对应一个主要的房间,这个房间就被称为“单一空间”。
上面的图片分别是中庭空间、展示空间。
由这些图片可以了解到在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空间,这些空间让人激动、慨叹、停留、思考。
室内的采光很充足,却也不影响展示的空间的功能使用,反而能够让参访者更加愉快参看展示品。
同时,盖里对光的运用加深了空间对参访者的印象。
【展厅分布】永久性作品展厅临时性作品展厅精选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厅【流线组织】1.水平流线一层:通过中庭将各个空间串联起来二层:通过环廊连接各个空间三层2.垂直流线垂直空间,无非就2种,电梯和楼梯,在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垂直流线主要是通过衣服中庭的多部电梯和楼梯【体量生成】【采光】在博物馆中,2层及3层各有3个陈列永久藏品的方形陈列室。
它们被包围在其他用房中央。
3层屋顶上3个方形大天窗正对着3层的3个陈列室,为他们提供了自然采光用。
3个大天窗下连着3个小采光井,他们穿过3层陈列室将自然光引入2层的陈列室内,使与室外环境完全隔离的2层陈列室依然获得了自然光线。
案例2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赖特【设计师简介】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
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这一行已很长时间,一直工作到1959年去世,作品超过了600件。
赖特以设计私人住宅而著名,其职业生涯有两段时期至为重要,一段为1900~1910年为其获得声誉的草原住宅的设计,一段为20世纪30年代他设计了久负盛名的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以及一系列的美国风住宅。
【古根海姆博物馆简介】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
该建筑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 Wright)设计,建筑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可以说外观像一只茶杯,或者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可能是因为螺旋线结构也有人说像海螺。
【设计理念】赖特创造性的给出了一种新的博物馆参观方式,即观众先乘坐电梯到达博物馆的顶层,然后观众从6层楼开始沿着弧形的坡道缓缓往下行走,同时展示品展示在坡道的墙面上,这很大的程度上是观众参观轻松愉快。
同时,赖特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饰了一下。
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物。
【外观】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
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
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一个是陈列厅,6层;小的是行政办公部分,4层。
外部体形简洁明了,但简洁不简单,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同时作为背景的高层板式楼层给了赖特足够的尊重。
【内部空间】外部的体形反映内部的空间,在现代主义的作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质。
因此,毋庸置疑,当我们看到外部体形上又下往上旋转的巨大弧形的体形,我们已经可以猜到其内部的空间必定是坡道围绕着中庭缓缓往下延伸,同时中庭的圆形玻璃顶为中庭提供了采光,提供了一个舒服的光环境。
同时在展示廊道的采光是二次采光,对展示品的影响较小。
【技术图纸】上面左图为剖面图,右图为首层和二层的平面图。
同样,平面剖面也是比较简单,但是在简单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确实深刻的,富有人情味的,经过设计师深思熟虑之后的产物。
正是因为设计师的创造性的设计,才使得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有特色,有创新。
【比较】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分别是弗兰克盖里和赖特设计的。
他们也是在一系列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中最为出名的博物馆。
其中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因为其出奇的设计构思,大胆的创新设计在经济方面,许许多多的参访者来到毕尔巴鄂仅仅是为了参观古根海姆博物馆,为该市创造了不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让该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同时在空间方面,内部的空间复杂多变可以提供多种视觉体验,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缺点方面,我个人认为是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费用较大。
但是,瑕不掩瑜,毋庸置疑毕尔巴鄂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成功的。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无论是从体型,空间,平面都是很简洁的,然而它反映出来的内容却是丰富的,饱满的。
然而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弧形的坡道的展示却是让参观者轻松了不少,然而展示空间应该是可以让人停留下来思考,交流的。
况且当人站在坡道上的时候,身体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看展示品的时候不是很舒服。
这也是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最大缺点。
案例3 苏州博物馆设计师:贝聿铭【设计师简介】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
【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
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
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博物馆选址】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
选址大胆显赫,又蕴涵深刻。
阴影部分为博物馆选址【设计理念】“中而新,苏而新”是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理念。
贝聿铭被评为现代主义的最后一任大师。
就苏州博物馆而言,贝聿铭用了现代主义的手法,通过玻璃,木材,混凝土等材料以及贝聿铭常用的设计手段比如几何形体、通透的玻璃幕墙、多边形窗户、玻璃顶配金属遮光条采光、园林式庭院等将中国传统建筑、苏州传统建筑、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现代主义的手法演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中式风格建筑。
【建筑外观】左图为苏州博物馆入口,除入口外,因为沿街的关系因此在沿街立面上采取的是用围墙封闭,这也是江南园林的常用手段,在建筑色彩上,苏州的传统建筑色彩为“白+黑”,苏州博物馆的色彩为“白+灰“,降低了颜色的对比度,是建筑不像传统建筑那样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