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

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

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看医学资讯还是与医生交流,医学专有名词经常出现。

对于非医学背景的人来说,这些名词往往让人感到困惑。

因此,本文旨在给大家提供一份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术语。

一、疾病分类和诊断1.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并可通过接触传播的疾病。

例如:流感、结核病等。

2. 慢性病: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且不易治愈的疾病。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3. 内科疾病:指以研究和治疗内脏器官的疾病为主的医学专科。

例如: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4. 外科疾病:指以进行手术治疗为主的医学专科。

例如:阑尾炎、骨折等。

5. 诊断:指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手段确定疾病名称和性质的过程。

二、医学检查和治疗手段1. X线检查:一种通过X射线的透射影像来检查身体内部结构的方法。

例如:X胸片、骨密度检查等。

2.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利用X射线辐射来产生体内断层结构的影像,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

例如:头部CT、腹部CT等。

3. 核磁共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的影响下发射信号并形成图像的无创检查方法。

例如:脑部核磁共振、关节核磁共振等。

4. 手术:外科医生通过切开患者体表,使用手术器械和技术进行治疗的方法。

例如:心脏手术、肾脏移植等。

5. 药物治疗:通过给予患者药物来预防、缓解或治愈疾病的方法。

例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三、常见疾病和相关名词解释1. 癌症:一类由异常细胞无限制繁殖而形成的疾病。

癌症可以侵犯身体各个器官,并有可能扩散到其他部位。

2. 糖尿病: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而导致血糖升高的慢性疾病。

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

3. 心脏病: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 中风:指突发性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缺血或出血而发生。

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5. 高血压:一种常见疾病,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医学名词解释

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体积缩小。 2:化生——有一种分化成熟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3:坏死——活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4:坏疽——组织坏死后又继发了腐败菌的感染,燃烧通常呈黑色。 5:机化——由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 6:肉芽组织——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多少不同的炎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7:心力衰竭细胞——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漿内形成含铁血黄素,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8:槟榔肝——肝切面出现红黄相间的似槟榔样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9: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0:梗死——集体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流阻断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 11: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渗出。 12: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定向移动。 13:蜂窝织炎——是指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4:干酪样坏死——坏死物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 15: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市区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16: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17: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18:虎斑心——严重贫血时可见左心室乳头肌内膜下呈现一排排黄色条纹,与正常红色心肌相间排列,呈虎皮样外观。 19: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一种肉芽肿病变。由纤维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构成。 简答题 1:简述病理性萎缩的类型并举例。 答:病理性萎缩的类型:1,营养不良性萎缩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2,压迫性萎缩,如(尿路阻塞时,肾实质性萎缩)3,废用性萎缩如(肌肉萎缩)4,去神经性萎缩如(肌肉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器官的萎缩) 2:简述常见的变性的类型及其好发部位。 答:1,细胞水肿,以心肝肾等代谢活跃器官的实质细胞最为多见。2,脂肪变性,多见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3,玻璃样变性,主要见与纤维结缔组织,细动脉管壁,也可见于细胞内。 3:玻璃样变性的类型 答:玻璃样变性的类型:1,纤维结缔组织的玻璃样变性。2,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样。3: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29.肿瘤的转移方式主要有:(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3种. 30.I级肿瘤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 31.血栓对机体的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病)、(出血). 32.大叶性肺炎可分为典型的4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性)、(溶解消散期) 33.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有(肺肉质变)、(肺脓肿及脓胸)、(中毒性休克) 34.大叶性肺炎是一种(纤维素样渗出)性炎,其发生肥肉质变的原因是(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 35.小叶性肺炎是一种(化脓性)炎 36.鼻咽癌与(EB)病毒有关 37.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全身细小动脉硬化) 38.良性高血压可分为(机能障碍期)、(血管病变期)、(内脏病变期)三期 39.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发生于(大、中动脉) 40.冠状粥样硬化的病变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将支) 41.主动脉粥样硬化以(腹主动脉病变)最为严重 42.心肌梗死的病发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腹壁血栓形成)(室壁瘤形成)(心脏破裂) 43.动脉粥样硬化可分为(脂斑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三期,继发改变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 44.风湿病可分为(变样渗出期)、(增生期)、(瘢痕期)三期 45.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受累的是(二尖瓣),镜下观赘生物是(白色血栓) 46.绒毛心是(心外膜纤维素样炎症)形成的 47.二尖瓣狭窄时(左心室)、(左心房)、(有心室)心腔扩大形成(梨形心)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内扩大形成(球形心) 48.胃溃疡好发部位(胃小弯侧近幽门处)十二指肠好发部位(十二脂肠球部前壁和后壁) 49.胃溃疡从底部以内侧到外分四层(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塞)、(癌变)其中(出血)最常见 50.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变质性)炎,其中(急性重型)肝炎肝重量减轻最为明显 51.肝硬化的病变特征是(形成假小叶)、其临床表现为(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不全) 52.胃癌的好发部位(胃窦部小弯侧) 53.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病变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快速进行肾小球肾炎病特征为形成(新月体)(肾小球囊壁上层细胞和单核)细胞形)(低蛋白血症)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纤维增生性炎症) 55.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有(上行感染)(下行感染)两种,

医学的名词解释

医学的名词解释

医学的名词解释医学是研究人类身体结构、生理功能、病因发生机制及预防、诊断、治疗各种疾病的科学。

1.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实践中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学科。

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患者权益保护以及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的伦理原则。

2.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机制、发展过程及其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的学科。

通过病理学研究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3.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及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方面的学科。

药理学通过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及其用法,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4. 免疫学:免疫学研究人体对抗疾病和保持生理稳态的各种免疫反应及其分子和细胞机制的学科。

免疫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异常,为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和疫苗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5.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外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为临床诊断、手术操作等提供解剖学依据。

6.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指应用医学知识和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实践领域。

临床医学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制定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进行持续监测和管理。

7.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研究细胞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分子基础,揭示生物体内各种生物过程和疾病的机理,为研发新药和治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8. 病毒学:病毒学是研究病毒结构、生命周期和致病机制的学科。

病毒学研究有助于了解各种病毒感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途径,并为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9. 麻醉学:麻醉学是研究麻醉药物的应用和技术,以及麻醉对生命体征和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及监测与控制的学科。

麻醉学的研究有助于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10. 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研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恢复、改善和维持疾病、损伤或残疾患者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学科。

内科名词解释大全

内科名词解释大全

内科名词解释大全1. 症状(Symptom):指疾病或异常状态在患者身上出现的主观感受或可观察到的体征,如头痛、发热等。

2. 体征(Sign):指疾病或异常状态在患者身上可观察到的物理变化,如心脏杂音、皮肤疹等。

3. 诊断(Diagnosis):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的疾病或异常状态的过程。

4. 病因(Etiology):引起疾病或异常状态的原因或发生机制,可分为感染、遗传、环境等多种类型。

5. 预后(Prognosis):指对患者疾病或异常状态的发展和结果进行预测的判断,如预测疾病的病程、后果和预后。

6. 慢性病(Chronic Disease):指病程长、发展缓慢、症状持续存在并可能加重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7. 急性病(Acute Disease):指病程较短、发展迅速、症状明显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

8.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指人体内的一组器官、细胞、分子等,用于抵抗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的系统。

9.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指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人体系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和其他物质到体内各部分,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10.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指由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的系统,负责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11.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指由口腔、食管、胃、肠和其他相关器官组成的系统,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除废物。

12.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指由肾脏、尿输送系统和膀胱组成的系统,负责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废物。

13.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指由分泌腺和激素组成的系统,负责调节人体的代谢、生长和发育。

14.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指由神经组织、脑和脊髓组成的系统,负责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并控制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医学名词解释大全》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身体健康和疾病的科学,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名词。

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说,这些术语可能很难理解和记忆。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医学名词,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医学名词的解释。

1. 癌症(Cancer):癌症是一类疾病,由异常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扩散导致。

它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并且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2. 糖尿病(Diabetes):一种慢性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不能正常使用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3. 心脏病(Heart disease):心脏病是指一系列影响心脏的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脏瓣膜病等。

心脏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4. 中风(Stroke):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导致的血液供应中断,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5. 肺炎(Pneumonia):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它会导致肺部组织的炎症,并且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6. 高血压(Hypertension):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指血压长期高于正常水平。

高血压可以增加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7. 骨折(Fracture):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破裂。

它通常由于外伤、骨质疏松或疾病引起,需要适当的治疗和康复。

8. 妊娠(Pregnancy):妊娠是指女性子宫内受精卵发育成为胚胎和胎儿的过程。

一般持续约40周,产生一个新生儿。

9.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其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它可以感染宿主细胞,导致各种疾病,如感冒、艾滋病和流感。

10. 细菌(Bacteria):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可以存在于土壤、水和生物体中。

有些细菌是有益的,而另一些可能会引起感染和疾病。

以上只是医学名词解释的一小部分示例,医学领域涵盖了广泛而复杂的主题。

理解医学名词和术语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有助于有效的交流和诊断治疗。

(完整版)外科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外科学名词解释

1.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一切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包括灭菌法消毒法和操作规则以及管理制度。

2.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静脉注入。

如血压升高而中信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

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增高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3.最低肺泡浓度(MAC):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这时的肺泡内所含吸人麻药的最低浓度,就称之为MAC4.疖:俗称疥疮,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

病菌金葡菌为主。

5.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6.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所致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好发于下肢与面部,常有全身反应,少有组织坏死、化脓;易治愈但常复发。

7.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8.库欣反应::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减慢(又称两慢一高),称为库欣反应9.脑疝: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脑组织从高压力去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神经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裂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间隙或孔道中,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10.熊猫眼(眼镜征):颅前窝骨折时,骨折多累及额骨水平部和筛骨。

骨折出血可经鼻流出,或进入框内在眼睑和球结膜下形成淤血斑,俗称。

11.脑震荡:为最轻的脑损伤,其特点为伤后即刻发生的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

12.中间清醒期是指受伤当时昏迷,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意识障碍好转,甚至完全清醒。

继而因为硬膜外血肿的形成,脑受压引起再度昏迷。

13.开放性颅脑伤;头部受到锐器、火器、偶或钝器的打击,引起头皮、颅骨及颅内结构的联合损伤,并使颅腔与外界直接沟通,称为开放性颅脑伤。

175个常用医学名词解释

175个常用医学名词解释

175个常用医学名词解释1.胃肠激素是由胃肠粘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2.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基础状态下,清醒、安静、空腹时,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3.呆小症是幼儿时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生长缓慢、身体矮小,智力也较低的疾病。

4.兴奋性是指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5.肺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总量。

6.球-管平衡是指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7.激素是指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用于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8.胃容受性舒张是指在咀嚼吞咽时,食物刺激咽、食管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胃底和胃体)肌肉舒张。

9.静息电位是指兴奋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在细胞内外所记录的电位差。

10.牵涉痛是指由于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

11.内环境是指细胞生存的环境,指细胞外液。

12.射血分数是指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

13.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14.Hb氧饱和度是指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15.牵涉痛是指内脏疾病常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

16.容受性舒张是指食物刺激口、舌、咽和食道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经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舒张。

17.近点是指眼尽最大能力调节后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18.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总量。

19.阈电位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从最大值降低到将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或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去极化过程中,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

20.肺泡通气/血流量比值是指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21.平均动脉压是指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压的平均值。

22.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3.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24.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收缩。

临床医学术语大全

临床医学术语大全

临床医学术语大全临床医学术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疾病:指人体在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出现功能、代谢、形态结构异常的状态。

2. 急性病:发病急、病程短,病理变化显著、迅速,常表现为功能亢进或衰竭,需要及时、正确处理的疾病。

3. 慢性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理变化逐渐累积,病变复杂多变,常表现为功能减退或衰竭的疾病。

4.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侵入人体,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5.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常常具有家族聚集性。

6. 癌症:指细胞异常增生并在体内形成肿块,导致身体损伤的一类疾病。

7. 心血管疾病:指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

8. 神经系统疾病:指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癫痫等。

9. 内分泌系统疾病:指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组织发生功能异常或病理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等。

10. 消化系统疾病:指消化器官的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肝炎等。

11. 呼吸系统疾病:指呼吸器官的疾病,包括感冒、哮喘、肺炎等。

12. 泌尿系统疾病:指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尿器官的疾病,包括肾炎、尿路感染等。

13. 血液系统疾病:指血液成分异常或血液系统结构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14. 免疫系统疾病:指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或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15. 营养性疾病:指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过量而引起的疾病,如肥胖症、营养不良等。

16. 外科手术:通过切开或穿刺人体组织来治疗疾病的操作。

17. 药物疗法:指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

18. 心理疗法:指通过谈话、疏导等方式来治疗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名词解释检验医学名词解释(一)2007-9-26 16:43:39检验医学名词解释100检验医学名词解释1.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

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 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20.Rh血型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Rh血型。

21.渗透压差是体内水重吸收的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是一些溶质重吸收的动力。

22.真性糖尿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致。

23.肾性糖尿指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

24.血红蛋白尿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而由尿中出现的现象。

25.乳糜尿指尿中含有淋巴液,外观是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26.血型是肾小管中蛋白聚集物形成的管状铸型。

27.溶组织内阿米巴为公认致病的阿米巴,根据其生活史各期的变化而分滋养体和包囊期,可引起肠阿米巴痢疾或其他阿米巴病。

28.渗出液由局部组织发炎引起的炎性积液,渗出是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份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过程。

29.滤出液血管内的水分伴同营养物通过毛细血管滤出,这种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非炎症性组织液称滤出液。

30.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31.PH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用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32.稀释倍数稀释前溶液浓度除以稀释后的溶液浓度所得的商。

33.双缩脲反应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甲酪基(CONH2)的化合物与碱性铜溶液作用,形成紫色复合物的反应。

34.中位数计量资料的一群观察值按大小依次排列,其所在的数位于中间者即为中位数。

35.变异系数标准差除以均数而得的百分比,表示方法的相对精密度36.酶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一类具有特异性和催化能力的蛋白质,亦称生物催化剂。

37.正常值应用统计方法来确定的某种生理指标的正常波动范围。

38.糖原异生非糖物质(如某些氨基酸及乳酸、丙酮酸和甘油)在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中某些特有酶的催化下转变成糖原或葡萄糖的过程。

39.摩尔浓度是以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表示的浓度。

40.蛋白质误差样品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或多肽时,常使pH值的比色测定出现严重的误差。

41.酶的活性单位指在一定的作用条件下,酶促反应中单位时间内作用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42.精密度对同一样品多次测定,每次测定结果和平均值的相接近程度。

43.医学决定水平指在诊断及治疗工作时,对疾病诊断或治疗起关键作用的某一被测成分的浓度。

44.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现象。

45.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和真值接近的程度。

46.电渗在电场作用下,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现象。

47.溶血当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因细胞外液体进入细胞内,使红细胞过度膨胀而发生破裂,这一现象谓溶血。

48.摩尔吸光数在规定的波长处,1摩尔浓度的溶液通过光径1cm比色他时的吸光度。

49.比色法以可见光作光源,比较溶液颜色深浅度以测定所含有色物质浓度的方法。

50.体液是指机体内的水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

51.真脂中性脂肪或称三酸甘油酯。

52.酶激活剂能使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的物质。

53.水解酶凡促进作用物的加水分解作用的酶。

54.荧光分析法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发生的能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55.标准溶液亦称基准溶液,是浓度已经准确测知的溶液。

56.米氏常数简指反应速度v为最大速度V的一半时所需的底物浓度。

57.同工酶在同一种属中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不同而能催化相同反应的酶。

58.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而使蛋白质从水溶液中沉淀析出。

59.酶的热稳定试验利用不同来源的酶对热的稳定性不同,比较血清加热前后酶活性的变化来区别酶的器官来源。

60.等电点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特定的pH溶液中所带正电荷数恰好等于负电荷数。

此时蛋白在电场中不再移动,此溶液的pH称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61.鞭毛细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62.荚膜细菌细胞壁外围绕的粘性、胶胨样物质,厚度在0.2μm上者,称为荚膜。

63.芽胞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折光性很强的小体,有强大的抵抗力。

64.L型细菌无细胞壁或细胞壁有缺陷的细菌。

65.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真菌或螺旋体的病毒,在易感的宿主细胞内增殖并将其裂解。

66.质粒存于细菌染色体外的环形DNA。

67.条件致病菌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机体平衡状态破坏时可引起疾病者。

68.外毒素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69.内素素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外部结构,当菌体死亡或裂解后才释出的毒性物质。

70.甲型溶血指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细菌菌落周围的草绿色溶血环。

71.乙型溶血指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细菌菌落周围的无色透明溶血环。

72.异染颗粒指白喉杆菌菌体的染色性不均匀而出现的染色较深的颗粒。

73.菌体抗原是细菌的细胞壁成分,有抗原性、耐热与相应抗体呈颗粒状凝集。

74.鞭毛抗原细菌的鞭毛蛋白,有抗原性、不耐热,与相应的抗体呈絮状凝集。

75.表面抗原细菌体周围的多糖成份,不耐热,可阻断0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

76.ETEC产肠毒素型大肠埃希氏菌。

77.EPEC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茵。

78.EIEC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79.非发酵菌指一大群不发酵糖类、专性需氧、无芽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80.卫星现象指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在金葡萄周围处的菌落增大现象。

81.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而生成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应答产物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82.补体结合试验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可激活补体,此为两组抗体抗原争夺补体的试验。

83.非均相免疫技术指在免疫反应中必需分离结合型与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

84.抗原特异性指抗原具有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

85.补体是一组具有酶活性而不耐热的球蛋白,存于人和动物的正常新鲜血清中。

86.免疫活性细胞能接受抗原刺激而发生分化、增殖形成免疫效应物质并能进行特性免疫反应的细胞。

87.体液免疫B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

88.细胞免疫T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

89.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同一抗原再刺激后发生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反应。

90.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杭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91.免疫佐剂促进抗体产生的抗原辅助剂。

92.单克隆抗体通过杂交瘤细胞产生的特异性纯净抗体。

93.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生成沉淀物的反应。

94.双向扩散试验指在琼脂内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对方扩散,在适当比例处形成沉淀线的试验方法。

95.凝集反应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96.均相免疫技术指在免疫反应中不需要分离结合型与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

97.荧光抗体技术以荧光物标记抗体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

98.自身免疫病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组织抗原成分的抗体或免疫细胞,从而导致细胞损伤的疾病。

99.免疫缺陷病由遗传和其它原因造成的免疫系统发育幼稚或免疫反应障碍或不全的疾病。

100.独特型指同一个体不同B细胞系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抗原性差异,即可变区中高变区的抗原决定簇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