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一、细胞膜:细胞膜是包围细胞的一层薄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糖脂组成。

它起到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隔离作用,并控制物质的进出。

此外,细胞膜还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和信号传导。

二、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位于细胞的中央。

它包含了遗传物质DNA,负责细胞内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护。

细胞核还参与核酸合成和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三、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内特定功能的结构体,常见的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不同的细胞器承担着细胞内不同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功能,协同工作以维持细胞的正常运作。

四、酶: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发生而不改变反应本身。

酶在细胞内起到调控代谢和能量转化的重要作用,促使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能够高效进行。

五、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单位,是DNA的一部分。

基因决定了生物个体的遗传特征和生理功能,它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化为蛋白质的形式,从而实现遗传信息的表达。

六、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套防御机制,能够识别和排除入侵的病原体。

它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部分,通过淋巴细胞、抗体和其他免疫因子来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七、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它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种形式,通过这种转化,生物体能够维持正常的生长和运作。

八、遗传:遗传是生物体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遗传信息。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的基因连锁定律等,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物种的进化和基因的传播。

九、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组成,主要指位于人体内部并分泌激素的一些腺体。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靶器官,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各个方面的功能。

十、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控制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系统。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信息来调节机体的感知、思维、运动和情绪等功能。

基础医学名词解释

基础医学名词解释

基础医学名词解释
基础医学是指医学的基础学科,旨在介绍与医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原理、知识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基础医学常见的名词解释:
1.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构成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基因:DNA上的遗传信息单位,编码着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和功能。

3. 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及其调节的科学。

4. 解剖学:研究生物体内外形态结构的科学。

5. 病理学:研究疾病产生的原因、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的科学。

6. 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机体产生的效应的科学。

7. 免疫学:研究机体对疾病和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防御机制及其应用的科学。

8.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体发生、发展和运作的基本分子机制的科学。

9. 糖尿病: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浓度过高,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

10. 癌症:一种由恶性肿瘤引起的疾病,其中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以上仅是基础医学中的一小部分名词解释,基础医学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医学基础知识是啥啊

医学基础知识是啥啊

医学基础知识是啥啊1. 什么是医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医学领域中的一系列基础理论和概念,是构建医学体系的基石。

它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涵盖人体结构、功能、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药物的作用等内容。

医学基础知识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处理临床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2. 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医学基础知识对医疗工作至关重要,它是医学实践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医务工作者才能准确判断疾病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医学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医务工作者的基础,为日后的进阶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医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医学基础知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解剖学:研究人体各器官、组织的结构、形态和相互关系。

•生理学:研究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病理变化及其机制。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长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在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掌握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免疫学等相关知识。

4. 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不仅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只有打好医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不断学习深入医学知识,才能提高医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医学基础知识也是医生执业能力考核和专科医师考试的重要内容。

5. 怎样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医学基础知识需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有效方法:•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及时复习。

•实践联系:结合病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资料:阅读相关教材、科普读物,拓展知识面。

•讨论交流:与同学、老师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结语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对于医务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

175个常用医学名词解释

175个常用医学名词解释

1.胃肠激素:由胃肠粘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2.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清醒、安静、空腹时,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

3.呆小症:幼儿时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缓慢、身体矮小,而且智力低下,称呆小症。

4.兴奋性: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即兴奋)的能力。

5.肺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6.球-管平衡: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7.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8.胃容受性舒张:咀嚼吞咽时,食物刺激咽、食管感受器,通过迷走N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胃底和胃体)肌肉舒张。

9.静息电位:兴奋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在细胞内外所记录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10.牵涉痛:由于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

11.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环境,指细胞外液。

12.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

13.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加QQ695132666每天都有医学知识更新!14.Hb氧饱和度: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15.牵涉痛:内脏疾病常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

16.容受性舒张:食物刺激口、舌、咽和食道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经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舒张。

17.近点:眼尽最大能力调节后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18.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总量。

19.阈电位: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从最大值降低到将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或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去极化过程中,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

20.肺泡通气/血流量比值: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21.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压的平均值。

22.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3.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24.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收缩。

医学基础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道德上处于完好状态。

2.疾病:疾病相对健康而言,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到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其自稳(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一系列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3.脑死亡:脑死亡指包括端脑、间脑、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停止。

1.主诉:主诉为患者感受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2.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度至40度左右,一天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可持续数天或数周。

见于伤寒和肺炎球菌肺炎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肾盂肾炎等。

4.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良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

5.腹泻:凡因肠粘膜的分泌旺盛、吸收障碍、肠管的蠕动增强,使肠内容物通过的速度加快,造成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称为腹泻。

6.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中胆红素增多,皮肤、粘膜和巩膜呈黄染的现象。

7.水肿:组织间隙液体增多的现象,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

8.痛经:凡在经前或月经期出现明显下腹疼痛、坠胀、腰酸等症状。

1.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俗称大三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难以转阴。

2.蛋白尿: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尿。

3.管型尿:管形尿是蛋白质在肾小管腔中凝聚而形成的一种圆柱状物。

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2.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

3.恶病质:是指机体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4.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基础医学基本知识考试名词解释及答案

基础医学基本知识考试名词解释及答案

基础医学基本知识考试名词解释及答案名词解释1.成瘾性2.血栓形成3.正反馈4.防腐5.胸膜腔6.血清病型反应7.免疫球蛋白8.抗生素9.负反馈10.齿状线11.抗原12.临终关怀13.肿瘤14.抗体15.牵涉痛16.稽留热17.内环境18.激素19.反射20.副作用21.原位癌22.反跳现象23.化疗指数24.脉搏短绌25.超敏反应26.细胞凋亡27.脑死亡28.惊厥29.梗死30.血压31.灭菌32.膀胱三角33.血量34.肺结核原发综合征35.心输出量36.尿失禁37.要素饮食38.主动卧位39.菌群失调症40.首关消除41.神经递质42.血型43.肾区44.肺泡通气量45.垂直感染46.耐药性47.肠肝循环48.咽隐窝49.药物半衰期50.免疫51.潮式呼吸52.被迫卧位53.麦氏点54.稳态55.肥达反应56.皮下注射法57.临床死亡期58.充血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成瘾性:是指药物的依赖性,是由于长期、反复使用某些药物后,患者对应用这类药物产生一种舒适欣快感,因而有继续要求使用的欲望。

2.血栓形成:活体心血管腔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3.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4.防腐:体外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用于防腐的药品称为防腐剂。

5.胸膜腔:脏、壁胸膜在肺根下方相互移行,形成封闭的浆膜囊腔隙,内呈负压,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脏、壁胸膜之间的摩擦。

6.血清病型反应:一般于用药后7~12d发生,临床表现和血清病相似,患者有发热、皮肤瘙痒、荨麻疹、腹痛、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7.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8.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代谢产物,能够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

9.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减弱或者抑制控制信息的效应,称为负反馈。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

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

7.梨状隐窝:在喉咽喉口两侧各有一深凹称梨状隐窝,为异物易嵌顿滞留的部位。

8.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10.(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2. 肝门: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

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医学名词解释

医学名词解释

一、极端的痛楚(EXCLUCIATION)椎间盘突出(DISK HERNIATION)神经炎、脑膜炎(NEURITIS、MENINGITIS)大面绩广泛性发炎(EXTENSIVE INFLAMMATION ANYWHERE)手术后大面绩广泛性发炎(POSTSURGICAL PAIN WITH EXTENSIVE INFLAMMATION)多处骨折及软组织的伤害(MULTIPLE FRACTURE AND SOFT-TISSUE INJURY)坏死性胰炎(NECROTIZING PANCREATITIS)坏死性胆囊炎(NECROTIZING CHOLECYSTITIS)严重的肠道扩张(SEVERE BOWEL DISTENTION)病理性骨折(PATHOLOGY FRACTURE)恶性骨癌(OSTEOSARCOMA)神经组织的钢钉植入(IMPLANTS IMPINGING ON NEURAL TISSUE)全耳道摘除(TOTAL EAR CANAL ABLATION)二、剧烈的疼痛(SEVERE)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关节内的整形手术(INTRA-ARTICULAR ORTHOPEDIC SURGERY)骨折修复或截肢(FRACTURE REPAIR OR AMPUTATION)血栓症或局部缺血(THROMBOSIS OR ISCHEMIA:SADDLE THROMBUS)胆汁性腹膜炎及尿液性或败血性腹膜炎(PERITONITIS:ESPECIALLY BILE;ALSO URINE AND SEPTIC) 器官肿大造成包膜疼痛(ORGANOMEGALY,CAPSULAR PAIN)MODERATE DISTENTION OF HOLLOW VISCOUS肠胃道扭转、子宫扭转、睾丸扭转(TORSIONS:GASTROINTESTINAL,UTERINE,TESTICULAR)尿道阻塞(URETHRAL OBSTRUCTION)眼科状况:溃烂,青光眼,葡萄膜炎(OPHTHALMOLOGIC CONDITIONS:ULCER,GLUCOMA,UVETITIS)复杂的剖腹、开胸手术(LAPAROTOMY:INVOLVED,THORACOTOMY)分娩(PARTURITION)创伤(TRAUMA)癌症疼痛(CANCER PAIN)三、中度疼痛(MODERATE)简单的剖腹(SIMPLE LAPAROTOMY)赫尼亚的修补(HERNIA REPAIR)简单的关节外整形手术(SIMPLE,EXTRA-ARTICULAR ORTHOPEDIC PRECEDURES)非广泛性的肿瘤摘除(MASS REMOVALS:UNLESS EXTENSIVE)较复杂的(年老或肥胖)子宫卵巢切除术(COMPLICATED OVARIOHYSTERECTOMY:OLD OR OBESE) 去爪(DECLAW:ONYCHECTOMY)撕裂伤(MOST LACERATION)膀胱炎(CYSTITIS)耳炎(OTITIS)胸管引流(CHEST DRAINS)拔牙(DENTAL EXTRACTIONS)(RESOLVING CONDITIONS)四、轻度疼痛(MILD)雄性节扎(CASTRATION)小肿块移除(LUMP REMOVAL:SMALL)插管造成的喉炎(LARYNGEAL INFLAMMATION:INTUBATION) 食道炎(ESOPHAGITIS:ENDOSCOPY)轻微的肌炎(MYOSITIS:MILD,UNCOMFORTABLE POSITIONING) 多针的穿刺(MULTIPLE NEEDLE PUNCTURES)(EARLY OR RESOLVING CONDITION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卫医疗事业编制医学基础知识考试——名词解释1、点彩红细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害,其胞质中残存变性的嗜碱性RNA,碱性亚甲蓝染色后,呈大小、形状不一的蓝色颗粒,瑞氏染色后,颗粒呈蓝黑色。

2、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3、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或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4、异型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梅毒、布鲁氏菌、弓形虫感染、药物反应等情况下,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共分三型。

I型(空泡型,浆细胞型),II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III(幼稚型)。

5、ABO血型抗体:分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

天然抗体是在没有可觉察的抗原刺激下铲射过的抗体,以IgM为主,免疫性抗体是在无觉察的免疫刺激下产生的抗体,有IgM,IgG,IgA,主要是IgG。

6、尿渗量:是反映溶解在尿中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量的一种指标,是表示肾脏排泄道尿中的所有溶质颗粒的的总数量。

7、血尿:根据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分为三种。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外形和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一致,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尿中可见2种形态以上红细胞。

3、混合性血尿。

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类红细胞。

镜下血尿是指尿液经离心沉淀镜检时发现红细胞数>3个/HP。

8、夏科—莱登结晶:为菱形无色透明结晶,其两端尖长,大小不等,折光性强,是嗜酸粒细胞破裂后嗜酸性颗粒相互融合而成。

多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过敏性肠炎患者的粪便中。

可见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气管腔内的粘液栓中(粘液栓主要是由粘液、坏死脱落的细胞和一些白细胞构成的)。

9、病理性尿蛋白: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

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10、肾小管蛋白尿:是指肾小管受到感染或中毒损伤后,肾小管近曲小管段对肾小球滤过液中的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的蛋白尿,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

11、肾性糖尿:肾性糖尿(renal glucosuria)是指在血糖浓度正常或低于正常肾糖阈的情况下,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减低所引起的糖尿的疾病。

临床上分为原发性肾性糖尿和继发性肾性糖尿。

12、真性糖尿: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致。

当血糖浓度大于肾糖域9.8mmol/L后,葡萄糖会从血液中漏到尿中,形成真性糖尿。

13、蛋白值误差:14、血液学(h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研究血液中有形成分形态的血细胞形态学;研究细胞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血细胞生理学;研究血细胞组成、结构、代谢和血浆成分的血液生化学;研究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血液免疫学;研究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的遗传血液学;研究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实验技术和建立实验方法的实验血液学等。

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主要包括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

15、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16、溶血: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作用下,细胞肿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17、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某种抗体能与自己正常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或激活补体,引起红细胞过早破坏而导致的一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18、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获得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19、LDL受体途径:LDL受体不仅能识别APOB100还能识别APOE,所以除能与LDL 结合之外,还能和含有APOE的VLDL、β-VLDL、LDL残基等结合,将它们吞入细胞内,使细胞从所摄取的脂蛋白中获得脂质(主要为胆固醇),此代谢过程称为LDL受体途径。

20、C-反应蛋白: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合成,电泳分布β区带。

21、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22、同工酶亚型:有些同工酶在从组织进入体液后,进一步分化为几个不同的类型,即同工酶亚型。

23、酶的活性单位:在实验规定的条件下(温度、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时),在一分钟内催化1μmol底物发生反应的所需的酶量作为1个酶活力国际单位(U)。

24、道南平衡学说:植物细胞与外界介质间有半透性质膜分隔,因细胞原生质内含有许多不能向膜外扩散的可离解的大分子,在此体系内可使外界溶液中的离子向细胞内积累,造成膜内外离子浓度不等,但阴阳离子浓度乘积相等的平衡现象25、零级反应期:酶促反应以恒定的速率进行,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

26、米氏常数Km: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的浓度无关。

不同的酶,Km值不同。

27、酶的热稳定试验:利用不同来源的酶对热的稳定性不同,比较血清加热前后酶的活性的变化来区别酶的器官来源。

28、电渗:在电场的影响下,带电荷的液体对携带相反电荷的固定介质进行相对运动的现象。

29、阴离子隙: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即正常人血清钠、钾离子志贺与碳酸氢根、氯离子之和的差值,用mmol/L表示。

30、微量元素:指其含量是以毫克或更少/每千克组织来计算的元素。

31“酶胆分离”现象:急性肝炎和亚急性重症肝炎早期,ALT明显增高,随病情恶化,大量肝细胞坏死,致血中ALT下降,甚至在正常范围内,与此同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呈现~。

此为重症肝炎临终期的表现,预后极差。

32、二氧化碳总量:指血浆中各种形式的二氧化碳的总和,包括碳酸氢根(95%)、少量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及极少量的其他形式的存在二氧化碳。

33、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速度规律的科学。

34、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功能。

35、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物质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36、免疫活性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皆称为免疫细胞。

依其作用不同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淋巴细胞;第二类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第三类是以其他方式参加免疫应答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其中免疫活性细胞只要指淋巴样细胞。

37、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一组球蛋白。

38、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一大类具有生物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介导多种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39、免疫电泳技术:根据抗原及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电泳技术的高分辨力和具有微量、快速的特点,将凝胶内电泳与免疫扩散相结合的一项免疫学技术。

40、半抗原:某物质在独立存在时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这些物质称为~。

41、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针对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42、M蛋白: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片段。

43、独特型:单个抗体分子(或B细胞受体、T细胞受体分子)所具有的特征性结构,由抗原结合部位(高变区)及邻近框架区一系列独特位所构成。

指同一个体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变区有不同的抗原特异性,由此而区分的型别称为独特型。

独特型抗原决定簇主要是由于超变区的氨基酸的差异决定的。

44、多克隆抗体:将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是针对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混合抗体,称为~。

45、免疫组化技术:指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借助可见的标记物,对相应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检测。

46、荧光分析法: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发生的能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47、免疫组化技术:它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检测技术。

48、非均相免疫技术:指在免疫反应中必须分离结合型和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

49、均相免疫技术:指在免疫反应中不需要分离结合型和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50、补体结合试验: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个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

51、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提供的游离DNA片段整合重组,使受体菌的性状发生变异的过程。

52、临床微生物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因侧重研究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体的策略与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指导进一步合理用药和防止感染继续扩散的学科。

是从事检出微生物和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一门医学专业和应用学科。

53、热原质:大多数为革兰阴性菌合成的菌体脂多糖。

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54、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

以细菌为宿主进行复制的病毒55、细菌L型: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称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称为原生质球(spheroplast)。

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L form)将能有效生长和增殖的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称为~。

56、芽孢:是某些细菌(主要是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核质脱水浓缩二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57、巴氏消毒法:方法有两种:一是61.1℃~62.8℃30min;另一是71.7℃15~30s,目前主要用于牛乳消毒。

58、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59、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环状双股DNA,有时也可呈线状或超螺旋状。

60、普遍性转导:在偶然条件下,细菌的DNA片段或小质粒可被错误的包装在噬菌体头部,成为一个转导性噬菌体。

由于这种错误包装是随机的,可将细菌染色体任何部位基因包装入噬菌体头部,因而这种噬菌体引起的转导称~。

61、外毒素:是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62、内毒素:是许多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破裂、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裂解细菌才释放出来。

63、侵袭力:是指病原菌(包括条件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能力,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