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整理打印版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一、力和运动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能够改变物体的状态。
力的单位是牛顿。
2.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阻力,会减缓物体的运动速度。
3. 什么是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和其他运动状态。
4. 什么是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由力的作用引起的。
牛顿定律包括惯性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加速度定律。
5. 什么是滑动摩擦?滑动摩擦是物体表面之间发生运动时的摩擦力。
二、电学1. 什么是电?电是由带电粒子产生的物理现象。
2. 什么是导体?导体是指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例如金属。
3. 什么是绝缘体?绝缘体是指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例如橡胶、木材。
4. 什么是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5. 什么是电阻?电阻是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力,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阻。
6. 什么是电压?电压是指在电路中电荷运动时所产生的电势差。
三、光学1. 什么是光线?光线是指光传播时沿着直线的轨迹。
2. 什么是反射?当光线照射到光滑表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
3. 什么是折射?当光线通过光密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4. 什么是色散?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光密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发生分离的现象。
5. 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能够聚焦光线的透镜,有助于近视者的矫正。
四、能量转换1. 什么是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状态和位置而拥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2. 什么是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拥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1/2mv²。
3. 什么是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拥有的能量,例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形式,但总能量的量不会改变。
5. 什么是能量转换?能量转换是指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例如动能转化为电能。
(完整版)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复习大全(精华版)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复习大全(精华版)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二物理学问点总结归纳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凹凸叫音调;音调的凹凸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凹凸确定音调的凹凸;振幅的大小确定声音的响度。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乐音:动听悦耳、使人开心的声音;是物体做规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掌握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掌握。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
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学习物理学问点的〔方法〕学校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把握,应力求做到“五会”:①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表达概念、规律的内容。
初中物理知识点打印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打印版以下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
一、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
2. 动力学基本公式
3. 自由落体运动
4. 斜抛运动
二、力学
1. 牛顿第一定律
2. 牛顿第二定律
3. 牛顿第三定律
4. 摩擦力及其应用
5. 弹簧的伸长和弹性势能
6. 机械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能量
1. 功和功率
2. 动能和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波动
1. 波的基本概念
2. 机械波与电磁波
3.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光的反射和折射
五、电学
1. 电学基本概念
2. 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3.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
4. 安全用电常识
六、热学
1. 热学基本概念
2. 温度计及其原理
3. 物质的热膨胀
4. 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全1. 力与运动•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单位和测量2. 力的作用•平衡力和非平衡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空气阻力•浮力•向心力•引力3.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匀加速圆周运动4. 动能和机械能•动能的概念•动能的计算•动能的转化•动能守恒定律•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5. 能量与功率•能量的概念•能量的种类•能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6. 静电学•静电现象•电荷的性质•静电场•电场力•电场强度•静电感应•电容器•单位电量的电容器电压7.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电流的计量•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量•串联与并联•定流电路•电压的概念•电压的计量•电阻和电流的关系8. 磁学•磁现象•磁场的产生•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力•磁感应强度•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9. 光学•光的传播特性•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成像•凸透镜•凹透镜•光的干涉•光的衍射10. 声学•声的产生与传播•声的特性•声的反射•声的折射•声的干涉•声的衍射•声的吸收•音速的影响因素以上是初二物理的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大家按照教材的要求认真学习,不断巩固和扩展自己的物理知识,为将来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愿大家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Xkb1.c(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时间的测量1h=60min 1min=60s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整理打印版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整理打印版1、使得物体发生形变;2、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的效果的三个量):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大小单位:牛顿,单位的符号:N测量:弹簧测力计原理: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使用方法产生:地球表面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大小:。
种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
大小测量:1、水平方向2、匀速直线拉动。
影响因素:接粗面粗糙程度和接触面间压力大小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浮沉条件浮与沉重力与浮力的大小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悬浮下沉上浮悬浮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状态用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物体运动的快慢或者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定律惯性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试验中要保证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获得相同的初速度)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保持静止生活中的惯性利用惯性:跳远助跑,甩去雨伞上的水,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飞行防止惯性的危害:汽车上的安全带,开车时要保持车距平衡力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这两个力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牵引力大于阻力:物体将加速牵引力小于阻力:物体将减速大气压强液体压强压强浮力压力压强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
(与重力方向不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基本概念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单位:摄氏度,符号。C
工作原理:测温液体的
温度
热胀冷缩性质。 使用:看量程和分度
温度的测量仪器:温度计 值,玻璃泡与被测物体
常见的温度值
充分接触,示数稳定后 读书,视线与液柱上表
面齐平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种类: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超声波 应用: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剂﹑超 声波焊接器。 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次声波
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 升华(吸)
固态
熔化(吸) 凝固(放)
液态
汽化(吸) 液化(放)
气态
凝华(放)
熔点
1/1
沸点
Hale Waihona Puke 物 态 变 化物质的三态:通常情况下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物质所处的状态和温度有关。 加热仪器酒精灯的使用(外焰加热﹑灯帽盖灭)
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340 m s 。 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响度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的单位:分贝(dB)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给人的体验是声音的尖锐或者浑厚) 音调 声音的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快慢,声源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振动的快慢用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Hz) 音色:音色通常用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汽化
蒸发
条件:吸热(任何温度下都可能发生)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 2.液体表面的气体流 速 3.液体表面积大小等。
汽化和液化
沸腾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象。 沸腾现象:声音由大变小,气泡由少变多,沸腾前温 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条件:1.达到一定的温度(沸点)2.继续吸热。
乐音与噪声: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波形是没有规律的。
令人厌烦的噪声 噪声的来源:生活噪声﹑工业噪声﹑交通噪声
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控制:声源处控制噪声,传播途中控制噪声,人耳处减弱噪声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特性: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当光的折射发生在空气与另外一种介质之间时,空气中的那个角较
大
光的折射现象:水变浅了,水中看岸上的人变高,海市蜃楼,幻日
,变形的太阳等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光 的 折 射
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特点 结构 折射作用 成像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会聚 成像多样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发散 正立缩小
相关概念:光心(O)、焦点(F)、焦距(f)、物距(u)、像距(v)、
光 现 象
人眼看不见的光
光具有的能量叫做光能。
概念: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
线。
红外线
性质:热效应(太阳光) 所有物体都在不停的向外辐射红外线。
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追踪导弹
紫外线
概念: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 线。 性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相同
声音是什么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声音是一种波 声波具有能量(声波击碎胆结石,声波使烛焰晃动)
声 现 象
声音的特性
一般来说,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液体次之,固体中速度最大 声速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现象:影子的形成(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液体,固体按顺序递减。
真空中的光速 3×108 m/s
平面镜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镜面是对称的。
1/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三线两角: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
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光的折射
两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 大。
升华和凝华
凝固 升华 凝华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 条件:吸热 常见的现象:水的升华(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干)碘的升华, 灯泡变黑,干冰升华(人工降雨)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凝华放热 常见的现象:水的凝华(霜,冰花的形成,碘的凝华)
求物像的大小,距离。 成像作图:平面镜是像与物体的对称轴,像为虚像,用虚线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生活中:对镜梳妆,扩大视觉空间,潜望镜,牙医用反光镜。 光污染。 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 做光的反射。 三线两角: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现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1
光源
定义: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注:月亮,发光屏 幕不是光源)
分类
天然光源:太阳﹑水母﹑闪电 人造光源:火焰﹑灯光
光的色彩 颜色
光的色散: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 光的色彩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物体的颜色
光照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 光被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会透过它。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液化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条件:放出热量 使物体液化的方式:降低温度或者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
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熔化和凝固
熔化
固体分类(按照熔化特点)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冰,海波,常见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 度(如石蜡,)
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