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疾病的筛查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宫颈疾病筛查PPT课件

• 确诊方法:阴道镜直视下宫颈组织活检(金标准)
肉眼检查
• 物理检查: • 醋白试验: • 碘试验 :
VIA: • 方法:用5%的醋酸溶液涂于宫颈表面,1分钟后在白色 光源下肉眼直接观察宫颈的颜色 • 原理:不正常上皮细胞核容量增加,涂醋酸后细胞出现 暂时性脱水现象,异常的核浆比例显现出来,细胞核妨 碍光线传导,上皮白色程度与病理程度显正相关。 • 结果:正常宫颈:无白色改变。 LSIL,CINⅠ:淡而浅的白色病变 HSIL,CINⅡ—Ⅲ:厚的白色病变、边界明显、且其 中一边总在鳞柱交界上。 癌:白色病变表面不规则、厚而脆的肿块。 • 注意:当天未用完的醋酸应丢弃。 未稀释的醋酸可导致上皮严重的化学烧伤。
宫颈上皮内癌变(CIN)
• CIN Ⅰ―轻度非典型增生
• CIN Ⅱ―中度非典型增生 • CIN I I―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
常用的筛查、诊断方法
• 三阶梯流程: 细胞学→阴道镜→病理活检 • 筛查手段: 肉眼检查(醋酸试验、碘试验) 细胞学检查(巴氏、TCT) HPV DNA检测(hc2) 阴道镜检 其他:宫颈摄片法、荧光镜检法(光学活检)
细胞学检查报告系统—TBS报告系 统 (The Bethesda System)
是细胞学、阴道镜与组织病理学相互交流的共同术 语
TBS的要点
• • • • 诊断术语标准化 对非癌病变和许多特异性改变提供诊断 对细胞学标本进行评估 采用描述性诊断 鳞状上皮内病变(SIL) 非典型鳞状细胞(ASC) 非典型腺细胞 (AGC) • 对临床医生提出适当的建议
细胞学检查—新柏氏TCT
• 克服样本制备的问题 • 更有效的特制取样器 • 保留了几乎所有的细胞 • 过滤膜及微电脑控制制片,标本具有代表性 • 及时的保养液湿固定处理 • 克服了读片的问题 • 超薄,一致的细胞层 • 大幅度降低不满意标本数 • 细胞形态和结构更加清晰
HPV与宫颈癌筛查ppt课件

• 最新最早期宫颈癌筛查技术
HC2 HPV 检测 — 临床HPV检测领域的金标准
认证 数据 指引
美国FDA 欧洲CE 中国SFDA
300多篇专业期刊的学术文章中 超过30个国家,共100万以上妇女参与的临床试验研究 超过4000万个致癌HPV检测是使科学会指南 美国妇科肿瘤学会指南 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协会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推荐 国际宫颈癌防治联盟指南 EUROGIN会议推荐 中国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引
• 传播途径:直接感染(性接触/主要传播途径) 间接感染
HPV 的要点
• HPV 感染可以表现为长期的隐性感染。而 且大多数妇女会在感染HPV 9-16个月后通 过自身免疫把病毒清除掉。(男性数周)
• 持续感染HPV高危型病毒是引致并维持高 度病变的必要条件。
•连续两次(间隔9-12个月)检测HPV为阳性, 视为持续性感染 •30岁以上者在第一次检测阳性时,可看做是持 续性感染,给予高度重视(dr. singer)
•告诉HPV阳性的妇女,她只是感染了HPV
,这不是疾病,CIN才是疾病。
•针对CIN治疗,不针对HPV进行治疗。
•治疗:“治病就是治毒”
2. 对细胞学结果不明确的病例的分诊
1. 减少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2. 缩短诊断程序,提高诊断效率 3. 减少漏诊,和失诊,浓缩高危人群 4. 合理使用阴道镜 5. 减少病人经济及心理负担
• ASCUS和高危HPV阳性的相互关系,可用于评估整个实验 室以及单个的细胞学质量和细胞病理学家。
• ASCUS和高危型HPV阳性关系与真实情况的差异,可反映 可能存在的趋势并可以加深对细胞形态学的进一步认识。
HPV TODAY2006第9期《美国细胞病理实验室HPV辅助检测》
HC2 HPV 检测 — 临床HPV检测领域的金标准
认证 数据 指引
美国FDA 欧洲CE 中国SFDA
300多篇专业期刊的学术文章中 超过30个国家,共100万以上妇女参与的临床试验研究 超过4000万个致癌HPV检测是使科学会指南 美国妇科肿瘤学会指南 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协会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推荐 国际宫颈癌防治联盟指南 EUROGIN会议推荐 中国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引
• 传播途径:直接感染(性接触/主要传播途径) 间接感染
HPV 的要点
• HPV 感染可以表现为长期的隐性感染。而 且大多数妇女会在感染HPV 9-16个月后通 过自身免疫把病毒清除掉。(男性数周)
• 持续感染HPV高危型病毒是引致并维持高 度病变的必要条件。
•连续两次(间隔9-12个月)检测HPV为阳性, 视为持续性感染 •30岁以上者在第一次检测阳性时,可看做是持 续性感染,给予高度重视(dr. singer)
•告诉HPV阳性的妇女,她只是感染了HPV
,这不是疾病,CIN才是疾病。
•针对CIN治疗,不针对HPV进行治疗。
•治疗:“治病就是治毒”
2. 对细胞学结果不明确的病例的分诊
1. 减少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2. 缩短诊断程序,提高诊断效率 3. 减少漏诊,和失诊,浓缩高危人群 4. 合理使用阴道镜 5. 减少病人经济及心理负担
• ASCUS和高危HPV阳性的相互关系,可用于评估整个实验 室以及单个的细胞学质量和细胞病理学家。
• ASCUS和高危型HPV阳性关系与真实情况的差异,可反映 可能存在的趋势并可以加深对细胞形态学的进一步认识。
HPV TODAY2006第9期《美国细胞病理实验室HPV辅助检测》
宫颈癌与TCT、HPV检测PPT课件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传统的宫颈涂片(假阴性率40~80%)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
阴道镜(放大倍数4~40倍) HPV的检测(已在发达国家用于宫颈癌的初筛)
活检(活检病理为宫颈病变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准)
HPV (人乳头状病毒) 与宫颈癌
宫颈癌与HPV感染
已证实宫颈癌与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密切相关,HPV是人类肿瘤发病中唯一确认的致癌 病毒。预防HPV感染就可以预防宫颈癌,没有HPV 感染就可以不患宫颈癌。HPV感染后机体自我清除 病毒的能力弱,HPV的持续感染会发展为宫颈癌。 从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需8年至10年时间。 在这期间,若能早期发现HPV感染,及早诊断和正 确治疗,可以控制病变向癌发展。
几种筛查方法介绍
传统宫颈刮片
杂质多 细胞重叠 大量细胞丢失 假阴性,假阳性
TCT(液基超薄细胞学涂片)
HPV-DNA 检测
联合检查
适合中国妇女的筛查方案,可提前3-5年预测 癌变风险,宫颈癌的检出率达100%。
——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
HPV检测与细胞学TCT的关系 —优势互补
HPV检测
筛查间隔
HPV检测、TCT(液基细胞检查):每1年一次 30岁以后HPV、细胞学检查筛查结果连续3年正 常:3~5年1次
宫颈疾病细胞学检测
宫颈刮片
是指从宫颈部取少量的细胞样品,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是 否异常。
TCT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 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 颈异常细胞检出率。TCT宫颈防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细胞的 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 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 通常方法用TCT检查专门的采样器用采集子宫颈细胞样本, 将采集器置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进行漂洗,这样就获得 了几乎全部的细胞样本,在实验室的全自动细胞检测仪将样本 分散并过滤,以减少血液、粘液及炎症组织的残迹,这样就得 到了一个薄薄的保存完好的细胞层,再做进一步的显微检测和 诊断。
传统的宫颈涂片(假阴性率40~80%)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
阴道镜(放大倍数4~40倍) HPV的检测(已在发达国家用于宫颈癌的初筛)
活检(活检病理为宫颈病变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准)
HPV (人乳头状病毒) 与宫颈癌
宫颈癌与HPV感染
已证实宫颈癌与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密切相关,HPV是人类肿瘤发病中唯一确认的致癌 病毒。预防HPV感染就可以预防宫颈癌,没有HPV 感染就可以不患宫颈癌。HPV感染后机体自我清除 病毒的能力弱,HPV的持续感染会发展为宫颈癌。 从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需8年至10年时间。 在这期间,若能早期发现HPV感染,及早诊断和正 确治疗,可以控制病变向癌发展。
几种筛查方法介绍
传统宫颈刮片
杂质多 细胞重叠 大量细胞丢失 假阴性,假阳性
TCT(液基超薄细胞学涂片)
HPV-DNA 检测
联合检查
适合中国妇女的筛查方案,可提前3-5年预测 癌变风险,宫颈癌的检出率达100%。
——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
HPV检测与细胞学TCT的关系 —优势互补
HPV检测
筛查间隔
HPV检测、TCT(液基细胞检查):每1年一次 30岁以后HPV、细胞学检查筛查结果连续3年正 常:3~5年1次
宫颈疾病细胞学检测
宫颈刮片
是指从宫颈部取少量的细胞样品,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是 否异常。
TCT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 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 颈异常细胞检出率。TCT宫颈防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细胞的 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 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 通常方法用TCT检查专门的采样器用采集子宫颈细胞样本, 将采集器置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进行漂洗,这样就获得 了几乎全部的细胞样本,在实验室的全自动细胞检测仪将样本 分散并过滤,以减少血液、粘液及炎症组织的残迹,这样就得 到了一个薄薄的保存完好的细胞层,再做进一步的显微检测和 诊断。
(医学课件)宫颈癌筛查演示课件

3
宫颈癌的主要症状包括阴道出血、阴道排液、 疼痛等,晚期可能累及膀胱、直肠等邻近器官 。
宫颈癌筛查的意义
01
通过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宫颈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02
筛查可以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避免病情恶化。
筛查可以评估出宫颈病变的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治
03
疗。
的药物。
02
筛查后注意事项
筛查后可能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或分泌物增多,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注
意个人卫生,避免性生活和盆浴。
03
Hale Waihona Puke 异常细胞处理对于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的女性,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进一步检
查或治疗。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积极配合治疗。
05
宫颈癌筛查的实践经验
筛查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 2
免疫组化染色
对活检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异常细胞的存在和类型。
各种筛查方法的比较
1 2
准确性
传统筛查方法的准确性相对较低,新型筛查技 术的准确性较高。
费用
传统筛查方法的费用较低,新型筛查技术的费 用较高。
3
适用人群
传统筛查方法适用于广大女性,新型筛查技术 适用于年龄较大、有性生活史、有异常症状的 女性。
02
宫颈癌筛查的方法
传统筛查方法
宫颈细胞学检查
包括传统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可以发现异常细胞和 早期癌症细胞。
宫颈活检
对于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宫颈活检,通 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癌症的存在。
新型筛查技术
HPV DNA 检测
通过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可以预测宫颈癌的风险。
宫颈病筛查.ppt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子宫颈癌前病变,包括 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应了宫颈 癌发生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亦包括HPV感染 和亚临床湿疣。一般说子宫颈癌多指子宫颈 浸润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CC)
2020/10/5
2020/10/5
宫颈重度糜烂碘染色
2020/10/5
重度宫颈炎异形血管
2020/10/5
正常阴道镜术语
• 原始鳞状上皮 • 柱状上皮 • 鳞柱转换区
2020/10/5
正常阴道镜图象
2020/10/5
鳞柱转换区
2020/10/5
2020/10/5
异常阴道镜术语
• 镶嵌 • 基底 • 白色上皮 • 角化病 • 不典型血管
2020/10/5
2020/10/5
宫颈病变与HPV感染
• 低危型HPV6/11型感染鳞状上皮后,发生了复制性感染,导 致细胞死亡。这种有病毒寄生、繁殖的上皮细胞并不发生恶 性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HPV感染的良性病变中通常可检 出病毒核壳蛋白(HPV-Ag)。
• 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上皮后,其DNA则可能整合而使细 胞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异型性更为显著,不典型增生的程度 加重,范围向表皮中浅层扩展,当累及表皮全层时便转变为 原位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由于无病毒复制,所以 大多数高度不典型病变和几乎所有浸润癌的病变组织检不出 HPV-Ag。
2020/10/5
正常宫颈
2020/10/5
查一查,您有以下症状吗?
宫颈炎典型症状 1.宫颈充血、水肿、白带增多,初期可无异
味; 2.尿急、尿频、小腹疼痛等; 3.白带呈脓性或混有血迹,常伴有腰酸及下
2020/10/5
2020/10/5
宫颈重度糜烂碘染色
2020/10/5
重度宫颈炎异形血管
2020/10/5
正常阴道镜术语
• 原始鳞状上皮 • 柱状上皮 • 鳞柱转换区
2020/10/5
正常阴道镜图象
2020/10/5
鳞柱转换区
2020/10/5
2020/10/5
异常阴道镜术语
• 镶嵌 • 基底 • 白色上皮 • 角化病 • 不典型血管
2020/10/5
2020/10/5
宫颈病变与HPV感染
• 低危型HPV6/11型感染鳞状上皮后,发生了复制性感染,导 致细胞死亡。这种有病毒寄生、繁殖的上皮细胞并不发生恶 性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HPV感染的良性病变中通常可检 出病毒核壳蛋白(HPV-Ag)。
• 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上皮后,其DNA则可能整合而使细 胞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异型性更为显著,不典型增生的程度 加重,范围向表皮中浅层扩展,当累及表皮全层时便转变为 原位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由于无病毒复制,所以 大多数高度不典型病变和几乎所有浸润癌的病变组织检不出 HPV-Ag。
2020/10/5
正常宫颈
2020/10/5
查一查,您有以下症状吗?
宫颈炎典型症状 1.宫颈充血、水肿、白带增多,初期可无异
味; 2.尿急、尿频、小腹疼痛等; 3.白带呈脓性或混有血迹,常伴有腰酸及下
宫颈癌与TCTHPV检测ppt课件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传统的宫颈涂片(假阴性率40~80%)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
阴道镜(放大倍数4~40倍) HPV的检测(已在发达国家用于宫颈癌的初筛)
活检(活检病理为宫颈病变的金标准)
5
HPV (人乳头状病毒) 与宫颈癌
6
宫颈癌与HPV感染
已证实宫颈癌与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密切相关,HPV是人类肿瘤发病中唯一确认的致癌 病毒。预防HPV感染就可以预防宫颈癌,没有HPV 感染就可以不患宫颈癌。HPV感染后机体自我清除 病毒的能力弱,HPV的持续感染会发展为宫颈癌。 从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需8年至10年时间。 在这期间,若能早期发现HPV感染,及早诊断和正 确治疗,可以控制病变向癌发展。
阴性:可以排除现阶段患癌的可能 阳性:只能说明患癌的可能,但不能确定是否已经发生病变 或者病变发展到何种阶段
细胞学检查
细胞形态正常:能说明目前无宫颈细胞病变,但是不能确定 是否有危险因子(HPV)的存在 细胞形态异常:可以提示细胞形态改变的程度,但是不能确 定导致其改变的病因,病理医生水平影响结果的特异性。
11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CCRF)宫颈癌 筛查指南
筛查起始年龄: 有性生活3年;最晚不超过21岁 筛查终止年龄:≥70岁 采用满意检测技术 连续3次 以上阴性
筛查间隔
HPV检测、TCT(液基细胞检查):每1年一次 30岁以后HPV、细胞学检查筛查结果连续3年正 常:3~5年1次
12
宫颈疾病细胞学检测
与细胞学一起,作为30岁以上妇女的宫颈癌筛查
细胞学不明确的病例(如ASCUS) 预后预测 治疗后追随
筛查方法
18
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 评价
传统的宫颈涂片(假阴性率40~80%)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
阴道镜(放大倍数4~40倍) HPV的检测(已在发达国家用于宫颈癌的初筛)
活检(活检病理为宫颈病变的金标准)
5
HPV (人乳头状病毒) 与宫颈癌
6
宫颈癌与HPV感染
已证实宫颈癌与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密切相关,HPV是人类肿瘤发病中唯一确认的致癌 病毒。预防HPV感染就可以预防宫颈癌,没有HPV 感染就可以不患宫颈癌。HPV感染后机体自我清除 病毒的能力弱,HPV的持续感染会发展为宫颈癌。 从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需8年至10年时间。 在这期间,若能早期发现HPV感染,及早诊断和正 确治疗,可以控制病变向癌发展。
阴性:可以排除现阶段患癌的可能 阳性:只能说明患癌的可能,但不能确定是否已经发生病变 或者病变发展到何种阶段
细胞学检查
细胞形态正常:能说明目前无宫颈细胞病变,但是不能确定 是否有危险因子(HPV)的存在 细胞形态异常:可以提示细胞形态改变的程度,但是不能确 定导致其改变的病因,病理医生水平影响结果的特异性。
11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CCRF)宫颈癌 筛查指南
筛查起始年龄: 有性生活3年;最晚不超过21岁 筛查终止年龄:≥70岁 采用满意检测技术 连续3次 以上阴性
筛查间隔
HPV检测、TCT(液基细胞检查):每1年一次 30岁以后HPV、细胞学检查筛查结果连续3年正 常:3~5年1次
12
宫颈疾病细胞学检测
与细胞学一起,作为30岁以上妇女的宫颈癌筛查
细胞学不明确的病例(如ASCUS) 预后预测 治疗后追随
筛查方法
18
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 评价
(医学课件)宫颈癌的筛查与预防PPT幻灯片

5
筛查时应该采用何种技术?
21-29 岁的女性应该仅采用细胞学单独筛查,每 3 年筛查一次 30 岁以下的人群不应该进行联合筛查 30-65 岁的女性最好每 5 年行一次细胞学+HPV 联合检测;每 3 年一次细
胞学单独筛查也可接受 液基的或传统宫颈细胞学采集方法都可用于筛查。上述筛查策略不适用于
单独细胞学筛查可作为联合筛查的替代措施,每 3 年进 行一次直到 65 岁
8
停止筛查的合适年龄是几岁?
无论采用任何方式的筛查,当既往有足够多的阴性筛查 结果,且没有 CIN2 或以上病变的历史时,>65 岁就应 该停止筛查
足够多的阴性筛查结果定义为:在过去 10 年内连续 3 次细胞学结果阴性或连续 2 次联合筛查阴性,且最近的 一次筛查在 5 年之内。既往有 CIN2、3 或原位腺癌的 患者应该在上述病变消退或治疗后继续筛查足够 20 年, 哪怕超过了 65 岁的年龄界限
以下人群:已患宫颈癌、HIV 感染伴免疫抑制、或宫内曾暴露于乙烯雌酚 者
6
21-29 岁女性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最佳频率是什么?--3 年筛查一次
一项建立在 20 岁年龄段筛查超过 10 年的所获得的资料 建立的模型显示,如果每 3 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和 每年筛查一次相比可以减少大约一半的阴道镜数量 (187/1000 人 vs 403/1000 人),并且一生患宫颈癌 的风险也无明显差别(0.69% vs 0.33%)
宫颈癌的筛查 与预防
1
目录
CONTENTS
1 宫颈癌 2 宫颈癌的致病因素 3 各年龄层人群感染HPV的意义 4 宫颈癌的筛查 5 宫颈癌的预防
2
宫颈癌
1.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是迄今为止唯一找出致病原 因的癌症 2.宫颈癌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HPV病毒可直接通过皮肤接 触传播,有十几年的潜伏期,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 3.宫颈癌可防可测,按时进行宫颈癌筛查就能有效避免不幸发生
筛查时应该采用何种技术?
21-29 岁的女性应该仅采用细胞学单独筛查,每 3 年筛查一次 30 岁以下的人群不应该进行联合筛查 30-65 岁的女性最好每 5 年行一次细胞学+HPV 联合检测;每 3 年一次细
胞学单独筛查也可接受 液基的或传统宫颈细胞学采集方法都可用于筛查。上述筛查策略不适用于
单独细胞学筛查可作为联合筛查的替代措施,每 3 年进 行一次直到 65 岁
8
停止筛查的合适年龄是几岁?
无论采用任何方式的筛查,当既往有足够多的阴性筛查 结果,且没有 CIN2 或以上病变的历史时,>65 岁就应 该停止筛查
足够多的阴性筛查结果定义为:在过去 10 年内连续 3 次细胞学结果阴性或连续 2 次联合筛查阴性,且最近的 一次筛查在 5 年之内。既往有 CIN2、3 或原位腺癌的 患者应该在上述病变消退或治疗后继续筛查足够 20 年, 哪怕超过了 65 岁的年龄界限
以下人群:已患宫颈癌、HIV 感染伴免疫抑制、或宫内曾暴露于乙烯雌酚 者
6
21-29 岁女性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最佳频率是什么?--3 年筛查一次
一项建立在 20 岁年龄段筛查超过 10 年的所获得的资料 建立的模型显示,如果每 3 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和 每年筛查一次相比可以减少大约一半的阴道镜数量 (187/1000 人 vs 403/1000 人),并且一生患宫颈癌 的风险也无明显差别(0.69% vs 0.33%)
宫颈癌的筛查 与预防
1
目录
CONTENTS
1 宫颈癌 2 宫颈癌的致病因素 3 各年龄层人群感染HPV的意义 4 宫颈癌的筛查 5 宫颈癌的预防
2
宫颈癌
1.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是迄今为止唯一找出致病原 因的癌症 2.宫颈癌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HPV病毒可直接通过皮肤接 触传播,有十几年的潜伏期,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 3.宫颈癌可防可测,按时进行宫颈癌筛查就能有效避免不幸发生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PPT课件

总结与展望
本次解读重点回顾
宫颈癌筛查意义
明确宫颈癌筛查在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中的重 要作用。
筛查方法与技术
介绍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等筛查 方法和技术。
筛查策略建议
针对不同年龄、地区及风险人群提出筛查策略建 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多元化筛查手段
利用人工智能、基因检测等新技术,开发更多元化、精准的筛查 手段。
规范筛查流程
制定统一的筛查指南,规范筛查流程 ,提高筛查效率和质量。
通过筛查,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减轻社会负担。
指南推广与应用价值
提高公众认知
通过宣传和推广筛查指南,提高公众对子宫颈癌的认知度和重视 程度。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推广筛查指南,有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医疗 服务水平。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 高筛查服务可及性和效
率。
强化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 系,确保筛查结果准确
性和可靠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4诊断依据与标准解读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浸润癌诊断标准
依据组织形态、细胞异型性和浸 润深度等指标进行判断。
癌前病变诊断标准
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 原位癌等,依据细胞异型性、核 分裂象和病变范围等进行诊断。
细胞学诊断标准及分类
巴氏涂片分类
采用五级分类法,包括正常细胞、炎 症细胞、不典型鳞状细胞、低度鳞状 上皮内病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等 。
液基细胞学检查
通过制片技术改进,提高细胞检出率 和诊断准确性,包括薄层液基细胞学 检查和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查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应用
HPV DNA检测
本次解读重点回顾
宫颈癌筛查意义
明确宫颈癌筛查在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中的重 要作用。
筛查方法与技术
介绍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等筛查 方法和技术。
筛查策略建议
针对不同年龄、地区及风险人群提出筛查策略建 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多元化筛查手段
利用人工智能、基因检测等新技术,开发更多元化、精准的筛查 手段。
规范筛查流程
制定统一的筛查指南,规范筛查流程 ,提高筛查效率和质量。
通过筛查,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减轻社会负担。
指南推广与应用价值
提高公众认知
通过宣传和推广筛查指南,提高公众对子宫颈癌的认知度和重视 程度。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推广筛查指南,有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医疗 服务水平。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 高筛查服务可及性和效
率。
强化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 系,确保筛查结果准确
性和可靠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4诊断依据与标准解读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浸润癌诊断标准
依据组织形态、细胞异型性和浸 润深度等指标进行判断。
癌前病变诊断标准
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 原位癌等,依据细胞异型性、核 分裂象和病变范围等进行诊断。
细胞学诊断标准及分类
巴氏涂片分类
采用五级分类法,包括正常细胞、炎 症细胞、不典型鳞状细胞、低度鳞状 上皮内病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等 。
液基细胞学检查
通过制片技术改进,提高细胞检出率 和诊断准确性,包括薄层液基细胞学 检查和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查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应用
HPV DNA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典型腺细胞ACC 腺癌
.
19
巴氏与TBS诊断系统的区别
巴氏五级分级
TBS诊断标准
❖ 主要以癌或非癌来区分
❖ 诊断具体到有严格定义的癌 及各种癌前病变
❖ 无标本质量要求
❖ 标本质量不合格的需重新测 试
❖ 无微生物检查项目
❖ 报告微生物项目结果
.
20
❖ 低度鳞状上皮内癌变(LSIL) ❖ 高度鳞状上皮内癌变(HSIL) ❖ 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 ❖ 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腺细胞(AGC-US)
IUD 放疗后 等等
ASC-US
{ 不典型鳞状细胞(ASC) ASC-H
{ 2.鳞状上皮细胞不正常 鳞状上皮细胞病变(SIL) 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
鳞状细胞癌(SCC)
不典型腺细胞,意义不明(AGC-NOS)
{ 不典型腺细胞
不典型腺细胞倾向癌变
宫颈{ 腺癌
宫颈原位腺癌(AIS)
{ { 3.腺细胞不正常 宫内膜
1.5-55% 5-20% 5-10%
.
14
巴氏误差的原因
❖ 取样及制备的原因 ❖ 取样器未取到细胞 ❖细胞未被转移到载玻片上(70-80%) ❖固定不及时
❖ 读片的原因: ❖炎细胞、杂质、血液和细胞重叠 ❖细胞形态和结构不清晰
.
15
细胞学检查—新柏氏TCT
❖ 克服样本制备的问题 ❖更有效的特制取样器 ❖保留了几乎所有的细胞 ❖过滤膜及微电脑控制制片,标本具有代表性 ❖及时的保养液湿固定处理
❖ 克服了读片的问题 ❖超薄,一致的细胞层 ❖大幅度降低不满意标本数 ❖细胞形态和结构更加清晰
.
16
细胞学检查报告系统—TBS报告系统 (The Bethesda System)
1988年美国国际癌症协会在马利兰的Bethesda提出 并经多次修改
是细胞学、阴道镜与组织病理学相互交流的共同术语
.
17
(病理医师眼下的病) ❖ 治疗宫颈病变可有效地扼制其癌变!
CIN→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
6
二)宫颈癌筛查、诊断技术规范
.
7
宫颈病变定义
❖ 广义:指在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 包括炎症、损伤、肿瘤、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
症等。 是一个尚未限定的、比较泛化的概念。
❖ 狭义:宫颈上皮内癌变(CIN) 包括:宫颈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 宫颈原位癌 HPV感染和亚临床湿疣
.
21
TBS报告与CIN关系
❖ LSIL——CIN Ⅰ、HPV感染(湿疣)
❖ HSIL——CIN Ⅱ、CIN III(原位癌)
.
22
阴道镜检查—指证:
❖ 经典:评价异常细胞学检查结果 ❖ 评估女性下生殖器癌前病变与SPI ❖ 提供准确的活检部位 ❖ CIN与VIN治疗后的随访与评估 ❖ 本人或性伴侣尖锐湿疣 ❖ 妇科检查怀疑宫颈癌 ❖ 各种久治不愈的阴道炎
.
23
阴道镜检—Reid评分标准 (RCI)
❖ 方法: 将最具有特征的阴道镜图象:即边界、颜色、
TBS的要点
❖ 诊断术语标准化 ❖ 对非癌病变和许多特异性改变提供诊断 ❖ 对细胞学标本进行评估 ❖ 采用描述性诊断
鳞状上皮内病变(SIL) 非典型鳞状细胞(ASC) 非典型腺细胞 (AGC) ❖ 对临床医生提出适当的建议
.
18
正常范围
感染
炎性
{ { { 1阴性 炎性细胞改变 急性反应性改变 萎缩
.
3
病因学研究进展
❖ 既往:行为因素:性生活过早及性混乱 多孕多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和衣原体感染 其它因素:口服避孕药、怀孕
免疫功能损害等 ❖ 目前:HPV感染是宫颈癌的必备条件
(95年国际专题会议共识) ❖ 理由:几乎所有宫颈癌患者均有HPV感染
.
4
宫颈癌的自然发展过程
❖ 癌前病变发展成癌的过程:
量变——质变
渐变——突变
❖ 宫颈癌前病变有3种结果:
直接进展到浸润癌(15%)
局部在上皮内持续不变(20%)
病变逆转乃至消失(65%)
❖ 感染高危型HPV后约3%可发展成宫颈癌,平均 潜伏期5-10年
.颈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感染性疾病! ❖ 宫颈癌是一种可以早期诊断的疾病!
.
8
宫颈上皮内癌变(CIN)
❖ CIN Ⅰ―轻度非典型增生 ❖ CIN Ⅱ―中度非典型增生 ❖ CIN I I―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
.
9
常用的筛查、诊断方法
❖ 三阶梯流程:
细胞学→阴道镜→病理活检
❖ 筛查手段: 肉眼检查(醋酸试验、碘试验) 细胞学检查(巴氏、TCT) HPV DNA检测(hc2) 阴道镜检 其他:宫颈摄片法、荧光镜检法(光学活检)
❖ Lugol碘(5%的碘液)配制方法:将10g碘化钾 溶于100ml蒸馏水中,待碘化钾完全溶解后加入 5g碘搅拌至所有的碘结晶完全溶解,溶液应置 于密闭的棕色容器中保存,防止碘挥发而失去染 色活性
.
13
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
❖ 贡献: 自50年代发明以来使宫颈癌发生率下降70%
❖ 现状: 假阴性 不确定性 假阳性
❖ 确诊方法:阴道镜直视下宫颈组织活检(金标准)
.
10
肉眼检查
❖ 物理检查: ❖ 醋白试验: ❖ 碘试验 :
.
11
VIA:
❖ 方法:用5%的醋酸溶液涂于宫颈表面,1分钟后在白色 光源下肉眼直接观察宫颈的颜色
❖ 原理:不正常上皮细胞核容量增加,涂醋酸后细胞出现 暂时性脱水现象,异常的核浆比例显现出来,细胞核妨 碍光线传导,上皮白色程度与病理程度显正相关。
宫颈疾病的筛查 与诊治技术规范
.
1
内容
❖ 宫颈癌的流行特征与危害 ❖ 宫颈癌筛查、诊断技术规范 ❖ 宫颈疾病处理原则与方法
.
2
宫颈癌的发病趋势:
1、全球:发病率显增加趋势 (8-15/10万、仅次于乳腺癌) 年轻化:(20岁左右5%) 腺癌发生率上升
2、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0万,占世界1/5 80%确诊时已是浸润癌
❖ 结果:正常宫颈:无白色改变。
LSIL,CINⅠ:淡而浅的白色病变
HSIL,CINⅡ—Ⅲ:厚的白色病变、边界明显、且 其中一边总在鳞柱交界上。
癌:白色病变表面不规则、厚而脆的肿块。
❖ 注意:当天未用完的醋酸应丢弃。
未稀释的醋酸可导致上皮严重的化学烧伤。
.
12
VILI:
❖ 原理:是主要利用碘对糖原的敏感性,成熟鳞状 上皮含有糖原,含糖原的鳞状上皮涂碘液后可染 成棕褐色或黑色;而未成熟的鳞状上皮、柱状上 皮、CIN和宫颈浸润癌几乎不含或没有糖原不吸 碘,显现深色的芥末黄或红褐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