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宽带接入通信系统论文

合集下载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与应用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与应用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不少便利。

其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宽带无线接入技术(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是指一种可以在无线环境下实现高速宽带接入的技术。

根据不同的技术标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可以分为WiMAX技术、LTE技术和5G技术。

这些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同时保证传输的稳定性。

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研究进展1. WiMAX技术WiMAX技术是一种全球化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它可以支持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种业务。

对于WiMAX技术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传输速率、减少信道干扰和提高网络性能等方面。

在2019年,我国在WiFi和WiMAX联合网络实现5G/mmWave近程通信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可以看出我国在WiMAX技术方面的研究也有较大的成果。

2. LTE技术LTE技术是一种4G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它可以实现比3G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

对于LTE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减少网络延迟、提高网络容量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等方面。

同时,在LTE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更加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3. 5G技术5G技术是目前最新的一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它可以实现比4G更为先进的网络通信。

对于5G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传输速率、延长电池寿命、减少网络延迟、提高信道容量等方面。

作为当前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5G技术的应用前景也是不可限量的。

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场景1. 家庭网络在家庭网络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高速的网络体验。

通过WiFi路由器的设置,我们可以实现范围更广的WiFi覆盖。

而且,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为便捷的智能家居应用,比如说智能音响、智能家电等。

宽带接入网设计方案研究与分析论文

宽带接入网设计方案研究与分析论文

abstract宽带接入网设计方案研究与分析论文摘要电信网发展到今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呈现出宽带化、IP化及业务融合化的趋势。

电信网宽带化首当其冲的就是接入网的宽带化。

近几年,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满足人们在生活中与工作中对网络的要求,接入网的宽带化加快了步伐,正在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宽带接入技术,这些宽带接入技术各自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在选择的时候应该结合实际的需要来进行选择。

现对宽带接入网进行了探讨。

本文首先叙述了接入网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主流宽带接入技术,接着着重描述了ADSL的可行性分析及其接入网的网络设计,并对它进行性能分析,提出改进方式。

关键词:接入网,发展,ADSLabstractAbstractTh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development to today, is entering a new turning point, showing a broadband, IP and business integration trend. Telecom broadband network is be the first to bear the brunt of the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etwork in life and work, and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to speed up the pace, is develop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diversification, the emergence of a variety of broadband access technology, the wide band access technology have their own some characteristics the, in the choice of whe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o choose. The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is discusse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 of access network, then introduces the main broadband access technology, and then focuses on the network design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access network ADSL, and its performance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way.Keywords:Access network, development, ADSL目录摘要................................................................................................................................ I I ABSTRACT .. (IV)第一章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2)1.1电信网的构成 (2)1.2接入网的定义 (2)1.3接入网的结构功能 (2)第二章宽带接入网中几种技术的比较 (4)2.1ADSL接入技术 (4)2.2基于HFC网(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的CABLE MODEM技术 (5)2.3 光纤接入技术 (6)2.4 无线接入技术 (8)第三章应用ADSL可行性的分析 (9)3.1宽带接入市场和业务发展状况 (9)3.1.1宽带接入技术的应用状况 (9)3.1.2宽带业务的发展状况 (10)3.2 ADSL技术发展趋势 (10)第四章ADSL宽带接入网络设计 (12)4.1网络拓扑结构结构的选择 (12)4.2 ADSL接入端布局规划 (13)4.3 ADSL系统的接入方式和接入模型 (13)4.4 ADSL设备的安装 (14)4.5 IP地址的规划 (15)4.6 ADSL宽带接入网络安全的设计 (16)第五章ADSL宽带接入网络的性能分析 (18)5.1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 (18)5.2改进方案建议 (18)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19)致谢 (20)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线宽带通信网分析论文

无线宽带通信网分析论文

无线宽带通信网分析论文摘要:介绍一款基于ARM920T核的嵌入式微处理器--S3C2410X,利用它的建一个嵌入式系统,实现无线宽度通信的功能,满足目前人们对于无线宽带通信的嵌入式多方面需要。

关键词:无线宽带通信嵌入式系统S3C2410X1无线宽带通信简介自1997年IEEE802工作组制定了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基于WLAN技术的无线宽带通信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短短的六年发展历程中,WI.AN技术不断地发展和成熟,先后推出了802.]lb/a/g协议。

基于802.11b协议的无线局域网,工作在2.4GHz频段,采用CCK调制技术,最高数据传输速率能够达到1]Mbps。

基于802.1la协议的无线局域网,工作在5GHz频段,采用OFDM调制技术。

使数据的传输速率可高达54Mbps。

802.116协议结合802.1h和802.11b的优点,工作在2.4GHz频段,采用OFDM调制技术,具有与802.1la标准相同的速率。

为了解决通信设备在三个刁;同标准的无线网络间的兼容问题。

现已有几家公司提供了IEEE802.11a/b/g的双频多模的解决方案。

802.11e和802.1¨标准即将出炉。

这两个标准将分别解决目前WI上N突出的两个问题:QoS和网络安全。

Intel公司将迅驰技术成功地应用到笔记本上,人们可以通过WLAN技术轻松地进行无线宽带上网。

然而人们对WLAN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通用的PC机或笔记本的无线联网,嵌入式系统整合WLAN技术实现无线宽带通信成为今后应用的热点。

例由无线数字机顶盒、计算机、无线网关等构成的家庭无线网络,嵌入式手持移动终端和工业控制现场无线设备等。

近年来,嵌入式微处理器性能的大力提高,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无线宽带通信模块不仅能实现数据传输,而且还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多媒体通信的需求。

在这里,利用一款基于ARM920T内核的微处理器S3C2410X构建一个嵌入式系统完成无线宽带通信的功能。

浅谈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论文1000字

浅谈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论文1000字

浅谈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论文1000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到的浅谈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论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浅谈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论文一:.引言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是当前最热门的技术之一。

各种网络终端的出现、工业控制的自动化和家庭的智能化等都迫切需要一种具备低成本、近距离、低功耗、组网能力强等优点的无线互联标准。

一些大公司为开拓市场和应用领域,也在积极研究和制定一些新的无线组网通信技术标准。

当今最流行的当前流行的无线技术有Bluetooth(蓝牙)、CDMA2000、GSM、Infrared(IR)、ISM、RFID、UMTS/3GPPw/HSDPA、UWB、WiMAX Wi-Fi和ZigBee等。

1.Bluetooth(蓝牙)信息时代最大的特点便是更加方便快速的信息传播,正是基于这一点技术人员也在努力开发更加出色的信息数据传输方式。

蓝牙,对于手机乃至整个IT业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技术,而是一种概念。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

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

“蓝牙”技术属于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连接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语音和数据无线传输的开放性方案。

蓝牙技术产品是采用低能耗无线电通信技术来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的,其传输速率最高为每秒1Mb/s,以时分方式进行全双工通信,通信距离为10米左右,配置功率放大器可以使通信距离进一步增加。

蓝牙产品采用的是跳频技术,能够抗信号衰落;采用快跳频和短分组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同频干扰,提高通信的安全性;采用前向纠错编码技术,以便在远距离通信时减少随机噪声的干扰;采用2.4GHz的ISM (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以省去申请专用许可证的麻烦;采用FM调制方式,使设备变得更为简单可靠;“蓝牙”技术产品一个跳频频率发送一个同步分组,每组一个分组占用一个时隙,也可以增至5个时隙;“蓝牙”技术支持一个异步数据通道,或者3个并发的同步语音通道,或者一个同时传送异步数据和同步语音的通道。

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网设计----毕业论文

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网设计----毕业论文

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设计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宽带技术以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

信息化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且这种趋势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的更新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们的思维习惯上,信息化正逐渐成为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而体现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

本文结合北京居民小区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通过对FTTX+LAN、ADSL、HFC、WLAN、WIMAX等有线、无线接入技术加以比较,在满足小区宽带需求条件下最终选择FTTX+LAN方式组建小区宽带接入网,并从小区宽带接入网拓扑图、设备选型、IP地址划分、网络安全与管理等几方面对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组网方案进行设计。

关键词: FTTX+LAN;小区宽带;接入网;方案设计。

1 绪论 01.1 课题背景 01.2 建设宽带接入网的必要性 01.2.1 业务需求 01.2.2 市场需求 01.3 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1)1.4 课题主要内容 (1)2 几种常用的宽带网接入技术比较 (1)2.1 接入网概念 (1)2.2 接入网的特点 (2)2.3 有线接入技术 (2)2.3.1 ADSL接入技术 (2)2.3.2 HFC接入技术 (3)2.3.3 FTTX+LAN接入技术 (4)2.4 无线接入技术 (5)2.4.1 WLAN (5)2.4.2 WiMAX (6)3 小区FTTX+LAN接入网组网方案设计 (7)3.1 需求分析 (7)3.1.1 小区情况 (7)3.1.2 宽带需求 (7)3.2 接入技术的选择 (7)3.3 小区宽带接入网的拓扑结构选择 (7)3.4 设备选型 (8)3.5 IP地址划分 (10)3.6 网络安全与管理 (11)3.6.1 防火墙 (11)3.6.2 网络管理 (11)4 总结 (13)谢辞 (14)参考文献 (15)1.1 课题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宽带接入网进入了大发展阶段。

通信领域中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分析

通信领域中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分析

通信领域中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娱乐等,这就对通信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宽带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应用需求。

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也随之发展,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1.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在当今通信领域中,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接入网络。

传统的有线接入方式,如电缆布线、数字用户线路等,已经逐渐遇到了一些困难。

这些传统有线接入方式传输速度有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布线,而且也很难支持对移动设备的接入。

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则是一种更加高效、灵活的接入方式。

它可以支持多种接入方式例如Wi-Fi、4G、5G等,同时也可以在室内、室外等多种环境下使用。

此外,它具有灵活性强、成本低的优势,成为了众多通信企业投资的重要方向。

2.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领域随着人们对互联网娱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它不仅可以用于家庭宽带网络、办公室网络,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如酒店、机场、车站等,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网络接入方式。

另外,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工业领域和农村等地区。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宽带无线接入方式将工厂设备连接起来,实现精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在农村等地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则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物联网服务,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

3.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未来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将更加智能、便捷、快速。

例如,为了应对移动设备的接入,5G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支持更高的速率和更少的延迟,同时还可以支持大规模连接,为人们带来更加出色的上网体验。

而在智能家居领域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通过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人们可以将智能家居设备连接起来,实现家居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论宽带接入技术范文.doc

论宽带接入技术范文.doc

论宽带接入技术范文[论文关键词]网络技术宽带接入无线接入[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说是当前业界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我们可以把网络划分为两个局部:骨干网和接入网。

接入网即是终端用户和骨干网络之间的连接局部。

随着骨干网速度的快速提升,各种宽带接入技术开始涌现。

从开展来看,光纤接入,特别是宽带光接入辅以无线接入手段将占主导地位。

本文将常见的宽带接入技术加以、分析其优劣。

一、前言目前,对于骨干网来讲,各种宽带组网技术已经或正在迅速开展中日臻成熟和完善,建立全光骨干网络已被提到日程上来,可以说骨干网络已经为承载各种宽带业务作好了准备。

但是网与用户之间的接入网开展相对滞后,大局部用户还是通过基于电路交换的、窄带的、模拟化的接入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接入网技术已成为制约通信开展的瓶颈。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出现了多种宽带接入网技术。

但从开展来看,光纤接入,特别是宽带光接入辅以无线接入手段将占主导地位。

二、几种主要宽带接入技术目前,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xDSL、Cable Modem、吉比特以太网、无线接入技术和光纤接入技术。

下面将逐一介绍。

1.XDSLxDSL是HDSL、ASDL、VDSL等技术的统称。

在xDSL的这几项技术中,由于HDSL主要支持2Mbit/s及以下的速率,VDSL提供的速率虽然很高(可达25Mbit/s以上),但线路长度较短(25 Mbit/s时约为1km),已局部技术尚未完全确定,故在实际使用中,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Line)相比最为普遍。

我们以ADSL为例介绍xDSL技术。

ADSL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是一种在普通线上进行宽带通信的技术。

ADSL是利用现有的网络,以市话双绞铜线为传输介质的点到点的宽带传输技术,为用户提供上、下行非对称的传输速率,上行(从用户到网络)为低速的传输,可达1.5Mbit/s;下行(从网络到用户)为高速传输,可达8Mbit/s,非常符合普通用户联网的实际需要。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浅析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浅析

(c o l f o u i t na dIfr t nE gn eig X ’nU ies y S h o o mm nc i n omai n ie r , ia nvri C ao n o n t o ot a dT l o m nct n, ia 1 1 1 hn ) f s n ee m u ia o s X ’n7 0 2 , ia P s c i C
pa e nay i hr e knd fwie e sa c s e h o o , W i p ra l sst e i so r ls c e stc n lg y MAX, W i i L -F , TE, a o nd c mpa e herme t d r d t i r sa i n de rt r m h ngeo c noo t n a dsa d g n r lp ro a c .F n l ,wepr s e t h u ur v l p n me sfo t e a l f e h l g sa d r e e a e fr n e i a l i t y n m y o p c e ft ede eo me t t o r ls r a b n c e stc n l g . f e e sb o d a d a c s e h oo wi y Ke y wor ds: i W MAX ; i i LTE W -F ;
Abtat I i ls d t cmm nc t nss m , te rab n rl s ces ( WA ) gtmoea et n s c : wr es aa o u i i yt s h od adWi e cs r n e ao e B e sA B es r t ni t o
b c u e o e c o c fB A l i f e c h i ci n o t r o e a s ft h ie o W h wi n u n e t e d r t ff u e c mmu i ain t c n lg e e o me t T i l l e o u n c t e h o o y d v lp n . h s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宽带接入通信系统论文1.引言到2001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了10亿大关,并有100多个国家的移动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用户数。

移动通信已成为普遍接入的必要手段之一,而不再是传统所认为的固定电话的补充。

另一方面,定向话音仍是当前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但包括高速数据在内的多媒体业务的比重逐年增加,预计2010年话音业务和多媒体业务之比将为1:2。

移动多媒体业务是把文本、图形、语音和视频等信息以任意组合的方式给移动用户提供的服务。

为了提供优质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必须构筑大范围覆盖的高质量无线宽带网络。

从2002年开始,无线宽带网的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许多国家均在政府支持和电信制造商、运营商的积极投入下,研究和建设各种不同类型的无线宽带网络。

我们知道,无线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电磁波、激光)在空间的传播来传递声音、文字、图像和其它信息的。

空间信道具有可移动性、共享性、广播性和可迅速建设等优点,同时也具有高干扰、强衰落、窄带宽的缺点。

因此,无线宽带网络需要特殊的发送和接收技术来保证。

本文按固定无线接入、移动无线接入和蜂窝移动三大系列介绍国内外无线宽带网络的现状和发展。

2.固定无线宽带接入通信系统由于固定无线接入比移动通信场合容易现实操作,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现代编码调制及自适应信号处理等功率/频谱有效利用的新技术往往首先在固定无线接入中试验与装备应用,固定无线接入往往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先导。

目前,与xDSL、HFC、FTTx、APON等有线宽带传输的发展相对应,LMDS、MMDS、SFO等无线宽带接入亦在快速推进。

固定无线宽带接入系统采用TDMA和CDMA等多址技术将点对点微波传输系统发展到一点对多点的无线集中系统,它可以提供本地交换局至终端用户之间的宽带通信服务。

2.1本地多点分配接入系统(LMDS)LMDS在1998年被美国电信界评选为十大新兴通信技术之一。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宽带特性,可用频谱往往达1GHz以上。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电信管理部门分配给LMDS的具体工作频段及频带宽度有所不同,其中大部分国家将27.5GHz~29.5GHz定为LMDS频段。

我国则采用26GHz及38GHz。

由于该技术利用高容量点对多点毫米波进行传输,它几乎可以提供任何种类的业务,如话音、数据及视频图像等,能够实现从64Kbps到2Mbps,甚至高达155Mbps的用户接入速率,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被认为是一种”无线光纤”技术。

它是解决电信接入网问题的利器,为电信运营商开展业务、发展用户提供了高成效、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尤其适合于新兴运营商进入电信市场。

LMDS系统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基础骨干网络、基站、用户端设备以及网管系统。

由于LMDS直接支持无线ATM协议,可以使链路效率得到提高。

2.2多点多信道分布式系统(MMDS)LMDS的缺点是覆盖范围小,为了覆盖30平方英里以上的面积,可以使用另外一种成本低廉的宽带无线技术—MMDS技术,它有时被称为无线DSL。

如图1所示,MMDS不需要本地电信或有线广播公司的干涉就能够通过用户安装在屋顶上的天线为每位用户提供服务。

图1MMDS宽带接入图MMDS最初用于单向传输的影像广播服务,包括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无线网络系统。

现在则可以采用双向的数据业务传输,允许更加灵活地使用MMDS频谱。

而LMDS技术,则属于区域性的无线技术,可被应用在城市内、郊区等小范围的通信网络,它们的比较如表1。

表1LMDS与MMDS的比较2.3自由空间光通信(FSO)激光无线通信与以往的利用电磁波(radio)的无线通信相比,具有容量大、发射装置和功率小、不用政府特许证、对人体无影响等优点。

但容易受到天气和障碍物的影响,一般用于近距离室内通信,如各种遥控信号的传递、微机间和手机间的数据通信等。

现在开始应用到室外通信,但需要使用抗天气劣化的自适应技术。

自由空间光通信(FSO)使用光脉冲调制信号,按照FSO联盟的规定可以采用两个红外线波长:长波长1550nm和短波长800nm。

以提供100、155和622Mbps 的数据速率。

3移动无线宽带接入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是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一般采用无线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移动无线接入通信系统和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前者依赖于现有网络系统,仅仅是现有网络的接入系统;后者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网络系统,除了骨干传输部分外,都需要重新建立。

移动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以往主要包括第一代(CT1)、第二代(CT2)、第三代(CT3和PHS)无绳电话,它们仅提供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移动无线宽带接入通信系统则有以下几种:3.1宽带无线局域网络(WLAN)无线局域网络是便携式移动通信的产物,终端多为便携式微机。

如图2所示,其构成包括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AP)和无线路由器等。

目前最流行的是IEEE802.11系列标准,它们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校园、机场、车站及购物中心等处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

图2802.11网络的典型应用在802.11的基础上,IEEE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两个标准。

三者之间技术上的主要差别在于MAC子层和物理层。

802.11b使用动态速率漂移,可因环境变化,在11Mbps、5.5Mbps、2Mbps、1Mbps之间切换,且在2Mbps、1Mbps 速率时与802.11兼容。

802.11a工作在5GHz频段,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ps,传输层可达25Mbps。

可提供25Mbp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TDD/TDMA的空中接口。

表2无线局域网标准比较目前,2波段兼容(2.4GHz802.11b和5GHz802.11a)的产品最为流行,3波段(2.4GHz802.11b,5GHz802.11a和1.8GHzGSM/GPRS/WCDMA)产品也走出了实验室。

另外,802.11g标准刚刚被推出,它可以在2.4GHz频段上实现54Mbps的数据速率。

欧洲的宽带WLAN标准是HiperLAN2,它与IEEE802.11a非常相似。

它希望和3G移动通信协议互通,并且能提供不同等级的QoS,以满足多媒体或VoIP等不同类型的应用需求。

3.2无线ATM网络无线ATM的目的是在ATM骨干网的基础上实现端到端的ATM连接,以提供质量可保证的各种服务,如ABR、VBR、CBR和UBR等。

由于无线ATM网络采用的无线传输信道与ATM骨干网所采用的光纤传输信道具有很大的差异,一些新的问题,如介质共享性、广播性、较长的传输延时、较高的信道误比特率以及信道衰落的影响等等,必须加以解决。

因而无线ATM除了具有与ATM相同的ATM层、AAL层以及信令部分外,还要增加与无线通信有关的无线物理层(PHY)、介质访问控制层(MAC)、数据链路控制层(DLC),以及相应的无线控制功能,这样才能在无线网络中实现ATM服务。

为支持对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控制,DLC协议常常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差错控制方式;MAC协议则一般采用信道动态分配算法来支持业务速率的可变。

另外,无线ATM通信网要支持移动用户,因此网络应具有移动管理功能。

当无线ATM通信网采用微蜂窝小区形式的网络结构时,越区切换控制就是移动管理的一项关键技术。

无线ATM网和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如GSM)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例如,无线ATM网可支持多种类型的业务及多速率业务的通信,越区切换时需保证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信元丢失率、延时等)不恶化;ATM信元字头没有序号字段,越区切换时可能出现信元次序混乱,造成信元丢失;现有的ATM网络采用固定VP/VC连接方式(即固定路由),而越区切换需更新原来的连接、重建路由。

这就必须研究适用于无线ATM网络的切换控制方案。

关于无线ATM的无线接口方面和移动管理方面的标准分别由ETSI和ATM论坛负责制定。

依据这些标准,许多无线ATM系统被推出,如表3所示。

无线ATM 技术在生活中的深层次应用主要包括如何帮助人们完成远程医疗、保健和教育。

表3无线ATM系统比较移动无线宽带接入还包括欧洲ACTS项目中著名的AWACS、SAMBA及MEDLAN 系统,其工作频段分别使用19GHz、40GHz、61GHz等,MEDIAN为室内慢速移动,AWACS及SAMBA可用于室外较高移动速度的情况,覆盖范围一般较小,为数十米至200米左右。

它们的目标是实现155Mbps乃至速率更高的移动或半移动环境下高速优质多媒体个人通信服务。

另外,在移动无线宽带接入通信方面还有两个技术动向应引起注意:最近美国FCC公布了最新频率分配政策,批准有限使用在超宽频带(UWB)上传送高速数据的非许可无线系统,但UWB的使用须高于3.1GHz或低于960MHz。

有些厂商已经开始推出UWB产品的试验样机,它最适用于拥挤的室内通信。

作为一种多跳无中心分布控制网络,自组网(adhoc)的研究方兴未艾,它组网灵活、生存力强,可以迅速应用到某些特殊环境和紧急情况,是无线网络发展的新方向。

4.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是当前移动通信的主力军,它采用蜂窝结构,频率可重复利用,实现了大区域覆盖;并支持漫游和越区切换,实现了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不间断通信。

从70年代起,它已经历了第一代(1G)、第二代(2G)并开始进入第三代(3G),未来向超(Beyond)3G过渡。

图3描述了移动无线接入和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它们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固定通信系统,其中MMAC、HAPS和ITS将在后面介绍。

图3不同移动通信系统与固定通信系统的比较1G采用FDMA和模拟调制,由于频率利用率低、通话质量差、容量小,在中国已经退出市场。

目前,国内外的主流系统是2G,它采用TDMA/CDMA和数字调制,提高了系统容量和通话质量。

但1G/2G主要提供语音服务,为了提供自由的移动多媒体接入,例如话音、可视电话和高速数据传输,则需要发展3G和超3G移动通信系统。

4.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为了支持多媒体业务和全球无缝漫游,90年代初,一些标准化组织就已经对3G进行研究。

在1999年10月的ITU芬兰会议上,3G(即IMT-2000)的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如图4)获得通过,标志着第三代技术的格局最终确定。

它分为CDMA 和TDMA两大类共五种技术,其中主流技术为三种CDMA技术:CDMA-DS(直接扩频)即欧洲和日本共同提出的WCDMA技术;CDMA-MC(多载波)即美国提出的cdma2000技术;CDMA-TDD(时分双工)包括我国提出的TD-SCDMA和欧洲提出的UTRATDD。

这些标准的制定主要靠3GPP和3GPP2两个国际组织。

图4IMT-2000标准3GPP研究制定并推广基于演变的GSM核心网络的3G标准,即WCDMA、TDS-CDMA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