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 ppt课件

15 08.04.2020
3、常用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照射量(X)
照射量是表征X射线或伽码射线与空气相互作用使空气电 离时产生电离大小的物理量,用于描述X射线或伽码射线 辐射场的性质。只适用于几千电子伏到3兆电子伏的X射 线和伽码射线。
照射量的国际制单位是库仑每千克, C•kg-1 ; 原来的单位是伦琴,R。 1 R=2.58x10-4 C•kg-1
放射卫生法规框架
职业病防治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 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核电厂核事故 应急管理条例放射 工作 卫生 防护 管理 办法
放射 防护 器材 与含 放射 性产 品管 理办
法
放射 工作 人员 健康 管理 规定
放射 事故 管理 规定
卫生 部核 事故 医学 应急 计划
管核 理设 规施 定放
射 卫 生 防 护
放射线的危害
危害机理:
X、 γ射线及其它带电或不带电粒子作用于组
成人体的原子,引起电离或激发,使人体中生物
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DNA分子和酶) 的结构破
坏,进一步影响组织或器官的正常功能,严重时
导致机体死亡。
9 08.04.2020
2.射线分类及危害
放射线的危害
确定性效应: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的 效应;有剂量阈值;
α射线无危险性,离人体10-20厘米的地方或由纸、铝、 玻璃或其它材料支撑的最简单屏蔽,就足以全部吸收。
β射线 实际上是高速运行的电子流,它是原子核内 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出一个带负电的电子。
β射线应用专门的屏蔽或增加离开辐射源的距离都能 避免β粒子的外部照射。
5 08.04.2020
2.射线分类及危害
同位素分为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两种。
3、常用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照射量(X)
照射量是表征X射线或伽码射线与空气相互作用使空气电 离时产生电离大小的物理量,用于描述X射线或伽码射线 辐射场的性质。只适用于几千电子伏到3兆电子伏的X射 线和伽码射线。
照射量的国际制单位是库仑每千克, C•kg-1 ; 原来的单位是伦琴,R。 1 R=2.58x10-4 C•kg-1
放射卫生法规框架
职业病防治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 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核电厂核事故 应急管理条例放射 工作 卫生 防护 管理 办法
放射 防护 器材 与含 放射 性产 品管 理办
法
放射 工作 人员 健康 管理 规定
放射 事故 管理 规定
卫生 部核 事故 医学 应急 计划
管核 理设 规施 定放
射 卫 生 防 护
放射线的危害
危害机理:
X、 γ射线及其它带电或不带电粒子作用于组
成人体的原子,引起电离或激发,使人体中生物
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DNA分子和酶) 的结构破
坏,进一步影响组织或器官的正常功能,严重时
导致机体死亡。
9 08.04.2020
2.射线分类及危害
放射线的危害
确定性效应: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的 效应;有剂量阈值;
α射线无危险性,离人体10-20厘米的地方或由纸、铝、 玻璃或其它材料支撑的最简单屏蔽,就足以全部吸收。
β射线 实际上是高速运行的电子流,它是原子核内 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出一个带负电的电子。
β射线应用专门的屏蔽或增加离开辐射源的距离都能 避免β粒子的外部照射。
5 08.04.2020
2.射线分类及危害
同位素分为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两种。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ppt课件

源的安全 源的实物保护 控制辐射水平
剂量限值
制定的主要依据是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同时考虑到经济发展、人们对辐射危害的认知 等社会因素。 是可忍受的,但不是安全 限值。重要但不应作 为唯一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 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 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 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 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 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评价方法 风险评估法:风险和安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概率安全评价( PSA)起源于航空事业,后来扩 展到国防工业和宇航事业, 20世纪70年代被应用 于核电站安全评价,目前有的国际组织(如 ISO) 和国家(如中国、美国)将这种评价方法应用于 医疗、化工、石油、交通等行业。在放射防护领 域,通过风险评估控制潜在照射,降低放射性职 业病发生的可能性。
评价用标准
分类 根据标准的性质、使用对象和审批部门, 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标准协调范围,放射卫生标准分为 ?国家标准 GB ?卫生行业标准 WS ?职业卫生标准 GBZ ?核工业行业标准 EJ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 主要章节
? 前言 1. 范围 2. 定义 3. 一般要求 4. 对实践的主要要求 5. 对干预的主要要求 6. 职业照射的控制
? 建设单位应如实提供评价所需资料 ? 评价应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第三者 ? 区别于环评、安评
评价技术(方法)要求
基本方法 评价者通过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分析, 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 标 准要求的数值相比较并对符合程度作 出评估,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的基本方法。
剂量限值
制定的主要依据是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同时考虑到经济发展、人们对辐射危害的认知 等社会因素。 是可忍受的,但不是安全 限值。重要但不应作 为唯一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 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 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 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 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 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评价方法 风险评估法:风险和安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概率安全评价( PSA)起源于航空事业,后来扩 展到国防工业和宇航事业, 20世纪70年代被应用 于核电站安全评价,目前有的国际组织(如 ISO) 和国家(如中国、美国)将这种评价方法应用于 医疗、化工、石油、交通等行业。在放射防护领 域,通过风险评估控制潜在照射,降低放射性职 业病发生的可能性。
评价用标准
分类 根据标准的性质、使用对象和审批部门, 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标准协调范围,放射卫生标准分为 ?国家标准 GB ?卫生行业标准 WS ?职业卫生标准 GBZ ?核工业行业标准 EJ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 主要章节
? 前言 1. 范围 2. 定义 3. 一般要求 4. 对实践的主要要求 5. 对干预的主要要求 6. 职业照射的控制
? 建设单位应如实提供评价所需资料 ? 评价应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第三者 ? 区别于环评、安评
评价技术(方法)要求
基本方法 评价者通过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分析, 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 标 准要求的数值相比较并对符合程度作 出评估,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的基本方法。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ppt课件

2023最 新 整 理 收 集 do
something
放射卫生防护培训
2024/1/18
1
主要内容
一、放射性基础知识
1、基础概念
2、射线分类及危害
3、常用的辐射量及单位
二、放射卫生法规
1、《职业病防治法 》
2001年
国务院令60号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52号)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2024/1/18
24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二)职业照射的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 2002)
《工业Y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32- 2002)
《油(汽)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GBZ1422002)
《油(汽)田测井非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3、《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卫生部、公安部发布)
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 院44号令)
5、《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卫生部第17号令)
2024/1/18
29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卫生部令第52号)1997.9.1
❖ 共分六章43条: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号
4、《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卫生部、公安部发布)
5、《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17号)
三、放射源保存、运输等有关规定
2024/1/18
2
1.基础概念
❖ 放射性 指物质自发地放出射线的性质
❖ 放射性同位素 某些元素中发生衰变的同位素(三个重 要特点:1、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常见的有α、β、γ三 种射线。2、有一定的半衰期T1/2。)
something
放射卫生防护培训
2024/1/18
1
主要内容
一、放射性基础知识
1、基础概念
2、射线分类及危害
3、常用的辐射量及单位
二、放射卫生法规
1、《职业病防治法 》
2001年
国务院令60号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52号)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2024/1/18
24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二)职业照射的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 2002)
《工业Y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32- 2002)
《油(汽)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GBZ1422002)
《油(汽)田测井非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3、《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卫生部、公安部发布)
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 院44号令)
5、《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卫生部第17号令)
2024/1/18
29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卫生部令第52号)1997.9.1
❖ 共分六章43条: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号
4、《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卫生部、公安部发布)
5、《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17号)
三、放射源保存、运输等有关规定
2024/1/18
2
1.基础概念
❖ 放射性 指物质自发地放出射线的性质
❖ 放射性同位素 某些元素中发生衰变的同位素(三个重 要特点:1、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常见的有α、β、γ三 种射线。2、有一定的半衰期T1/2。)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PPT课件
欢迎参加《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课程。本课程旨在提供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 和培训内容,帮助您全面了解放射防护的重要性并学习正确的防护方法。
一、引言
放射防护对于人类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本节课程将介绍培训的目的和内容 安排,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
二、放射性物质的概述
五、辐射防护装备的使用
辐射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对于防护人员至关重要。通过了解辐射防护装备的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您将 能够更好地应对潜在的辐射风险。
六、放射事故应急处置
放射事故的发生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本节课程将介绍放射事故的种类、发生原因以及应急 处置的流程,帮助您应对可能的事故情况。
七、结论
放射性物质包括不同来源和种类的辐射性材料。通过了解放射性物质的来源 和危害,您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对其进行有效防护的重要性。
三、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时间、距离和屏蔽是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本节课程将详细介绍如何评价和 限制辐射剂量,以及如何应用基本原则进行放射防护。
四、放射源的管理
放射源根据其特性可以进行分类,并需要进行安全管理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 全性。本节课程将介绍放射源的分类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放射防护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再次强调放射防护的重要性, 并为您的工作提供启示和指导。
八、参考文献
为了更好地了解放射防护,建议参考相关标准、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和技 术规范。这些参考文献将
欢迎参加《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课程。本课程旨在提供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 和培训内容,帮助您全面了解放射防护的重要性并学习正确的防护方法。
一、引言
放射防护对于人类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本节课程将介绍培训的目的和内容 安排,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
二、放射性物质的概述
五、辐射防护装备的使用
辐射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对于防护人员至关重要。通过了解辐射防护装备的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您将 能够更好地应对潜在的辐射风险。
六、放射事故应急处置
放射事故的发生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本节课程将介绍放射事故的种类、发生原因以及应急 处置的流程,帮助您应对可能的事故情况。
七、结论
放射性物质包括不同来源和种类的辐射性材料。通过了解放射性物质的来源 和危害,您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对其进行有效防护的重要性。
三、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时间、距离和屏蔽是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本节课程将详细介绍如何评价和 限制辐射剂量,以及如何应用基本原则进行放射防护。
四、放射源的管理
放射源根据其特性可以进行分类,并需要进行安全管理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 全性。本节课程将介绍放射源的分类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放射防护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再次强调放射防护的重要性, 并为您的工作提供启示和指导。
八、参考文献
为了更好地了解放射防护,建议参考相关标准、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和技 术规范。这些参考文献将
放射防护 PPT课件

固有过滤铝当量的要求
管电压E,kV(峰值) E<50
70>E≥50 100>E≥70
E≥100
铝当量,毫米铝 0.5 1.5 2.0 2.5
三、牙科用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
(1) X射线管头组装体应有足够铅当量的防 护层,以使距焦点1m处的漏射线1h累积 测量不得超过6.45×10-6C·kg-1(25mR)。
(3) 荧光屏铅玻璃应有足够的铅当量,屏周、 床侧应设置有效的屏蔽防护及采取其他防护措 施,以便立位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 空气照射 量率分别 不大于 0.29×10-6C·kg-1·h1(5mR·h-1)和3.87×10-6·kg-1·h-1(15mR·h-1)。
(4) 焦皮距小得小于350mm。
2、降低表面污染水平 严格按照操作规积操作,防止或减少表面污染的发生; 对已发生的表面污染要及时采取适当的去污措施去除 表面污染,防止污染扩散。
3、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 在操作开放型放射源时要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讲究个人卫生,防止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消化道、 皮肤和伤口进入人体内。
4、加速体内放射性核素的排出 对体内已有的放射性核素污染要尽快应用合适的促排 药物等措施,加速其排出,以减少其辐射危害。
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
X射线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在X射线辐射场中 有三种射线,即从X射线管防护套射出的漏射线,从 X射线管窗口射出的有用线束,以及这些射线经过散 射体(诊视床板和受检者等)后产生的散射线。
X射线机本身的防护性能主要体现在辐射场内 漏射线、散射线以及用于诊断的有用射线束能量、面 积、发射时间的有效控制方面,同时还与影像记录系 统(如荧光屏、影像增强器等)的灵敏度有关。X射 线机的防护性能关系到工作人员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 与安全。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推荐优秀PPT

不同屏蔽物质的密度 两种屏蔽物质组合的屏蔽
屏蔽材料的选择
• 在选择屏蔽材料时,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防护性能:材料对辐射有良好的衰减能力,屏 蔽效果好。
2.结构性能:选用的材料不仅对辐射有很好的屏 蔽作用,而且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力学特 性,在使用中最好能够成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
于下表要求的工作人员、患者(受检者)防护用品及 辅助防护设施,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 检者应至少配备铅防护衣;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 施的铅当量应不低于0.25mmPb;
• 应为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检查,配备有保护相应组
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 铅当量应不低于0.5mmPb。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优选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 新颁布的《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 )
合并了原《医用 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 和《医用 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 的内容,新标准覆盖了医用X射线诊断的所有领域,适用 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
CT较大工作量(120Kvp,W≥5000层/周或 140Kvp,W ≥ 2500层/周) ;
一般工作量(120Kvp,W<5000层/周或 140Kvp,W<2500层/周)
注:在医用诊断X射线能量范围内,24厘米厚的实 心粘土砖(1.65t/m3)大于2毫米铅当量,36厘米 厚的实心粘土砖大于3毫米铅当量;25厘米厚混 凝土(1.65t/m3)大于3毫米铅当量。
• 对不符合正当性原则的,不应进行X 射线检查。 • 3.遵从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对患者和受检者开展的诊疗检查,
应以医疗照射指导水平为放射防护指导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 的照射;对确实具有正当理由需要进行的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 应在保证获得足够的诊断信息情况下,使患者和受检者所受剂 量尽可能低。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教材培训课件

和事故医学应急救治提供剂量学资料。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教材
19
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要求
放射工作单位的责任 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安排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 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并将个人剂
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教材
3
技术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2011 )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9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GBZ128-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GBZ112-2002
18
个人剂量监测包括外照射个人监测、内照射和 体表污染的个人监测。
个人监测的目的在于:①监测职业人员个人
照射剂量数据,为建立个人剂量档案提供依
据;②基于监测结果进行防护评价,验证职
业照射控制是否符合审管要求;③为设施的
辐射防护设计和运行控制提供剂量学资料;
④为职业健康监护、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
培训课程可分为基本放射防护知识和专题放射 防护知识两部分。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教材
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个人剂量监督管理
辐射剂量与放射生物效应是贯穿整个放射防护 体系的两大基石,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督 管理是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工作,对放 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是控制职业照 射剂量、评价防护效果、保障职业人员健康与 安全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教材
17
个人剂量监测的目的
《放射防护标准》课件

放射防护设备的使用 方法及注意事项
提供放射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 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个人防护 装备和辐射屏蔽材料。
四、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国家相关法规政策
介绍国家针对放射防护制定的法规和政策,如辐射安全管理条例。
国际相关标准
概述国际组织关于放射防护的相关标准和指南,如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安全标准。
放射性环境监测及评估标准
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属性和 潜在危险,例如辐射和毒 性。
介绍保护人体免受放射性 物质伤害的措施,如个人 防护装备和辐射屏蔽。
讨论放射性物质暴露可能 导致的急性和长期的健康 影响。
二、放射性有害物质的相应措施及应 急处理
放射性有害物质管理措施建议
提供管理放射性有害物质的最佳实践,如储存和处理。
放射性有害物质泄漏预案
《放射防护标准》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放射防护标准,包括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与防护、放射性有害物 质的相应措施及应急处理、放射防护技术、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以及放射防 护知识的科普与培训。
一、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与防护
1 放射性物质的特点及 2 放射性物质的主要防 3 暴露情况下的急性影
可能的危害
护措施
响和长期影响
评估从事与放射防护相关工作的 职业人员的技能、知识和能力。
讲解对放射性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如环境辐射监测技术。
五、放射防护知识的科普与培训
放射防护知识的普及活动
将放射防护知识普及到公众中, 提高大众的认识和安全意识。
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内容 与方式
介绍针对不同人群的放射防护知 识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如课堂 教学和在线培训。
相关职业人员的技能、知 识与能力评估
讲解应对放射性有害物质泄漏的紧急处理预案,包括隔离和清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6
编制规范
评价方法 风险评估法:风险和安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概率安全评价(PSA)起源于航空事业,后来扩 展到国防工业和宇航事业,20世纪70年代被应用 于核电站安全评价,目前有的国际组织(如ISO) 和国家(如中国、美国)将这种评价方法应用于 医疗、化工、石油、交通等行业。在放射防护领 域,通过风险评估控制潜在照射,降低放射性职 业病发生的可能性。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4
编制规范
评价方法
类比法 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经常使用。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 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 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 病危害的隐患和后果进行评价。
GB 18871-2002主要章节
• 前言 1. 范围 2. 定义 3. 一般要求 4. 对实践的主要要求 5. 对干预的主要要求 6. 职业照射的控制
7. 医疗照射的控制 8. 公众照射的控制 9. 潜在照射的控制——
源的安全
10. 应急照射情况的干预 11. 持续照射情况的干预 • 附录A~J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9
编制规范
本标准各章与附录间的关系 (4个层次)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10
编制规范
术语概念间的关系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11
编制规范
防护目标和要求
人的防护和健康: 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将随机性效应发生的几率降 低到可以接受的尽可能低的 水平
源的安全 源的实物保护 控制辐射水平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5
编制规范
评价方法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 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 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 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 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 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编制规范
剂量限值(换算成每天的
mSv)
1925 1931 1934 1936 1950 1959 1965 1977 1990
14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15
编制规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编制规范GBZ/T 181-2006
2006年11月3日发布 2007年4月1日起实施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7
编制规范
评价用标准
分类 根据标准的性质、使用对象和审批部门, 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标准协调范围,放射卫生标准分为 国家标准GB 卫生行业标准WS 职业卫生标报告
8
编制规范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 (2)密封源工作场所;
• (3)非密封源工作场所;
• (4)射线装置工作场所。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19
编制规范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 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 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 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全医学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兰才、侯长松、刘长安、陈尔东。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18
编制规范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 护评价 报告书(表)的内容与格式。
•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 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制效果 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的编制;
• (1)核设施;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871-2002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20
编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核设施:以需要考虑安全问题的规模生产、加工或操作放 射性物质或易裂变材料的设施(包括其场地、建(构)筑 物和设备),如铀富集设施,铀、钚加工与燃料制造设施, 核反应堆(包括临界和次临界装置),核动力厂,核燃料 后处理厂等核燃料循环设施。
• 密封源 sealed source 密封在包壳里的或紧密地固结在覆 盖层里并呈固体形态的放射性物质。密封源的包壳或覆盖 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使源在设计使用条件和磨损条件下, 以及在预计的事件条件下,均能保持密封性能,不会有放 射性物质泄漏出来。
• 非密封源 unsealed source 不满足密封源定义中所列条件 的源。
• 建设单位应如实提供评价所需资料 • 评价应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第三者 • 区别于环评、安评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3
编制规范
评价技术(方法)要求
基本方法 评价者通过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分析, 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 准要求的数值相比较并对符合程度作 出评估,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的基本方法。
GBZ职业病危害放 射防护评价报告编
制规范
评价程序
建设评价单位签定合同或协议
收集有关资料,初步调查和 工程分析,筛选评价因子
提出并确定评价方案
质
量
评价:调查、检测、分析
控
制
汇总、分析资料
编制评价报告书
专家评审
修改并提交正式报告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2
编制规范
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的关系
合同、协作关系 • 签定并遵守合同或协议(合同法) •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的评价规定
卫生部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16
编制规范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17
编制规范
前言
•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是 规范性附录。
• 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12
编制规范
剂量限值
制定的主要依据是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同时考虑到经济发展、人们对辐射危害的认知 等社会因素。 是可忍受的,但不是安全限值。重要但不应作 为唯一评价标准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13
编制规范
2.5 2
1.5 1
0.5 0
提出时间(年)
GBZ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